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与治疗
肠粘连是什么原因

肠粘连是什么原因文章目录*一、肠粘连是什么原因*二、肠粘连如何预防*三、肠粘连如何治疗肠粘连是什么原因手术过程中肠管暴露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动作粗糙、创面大、浆膜层受损严重、止血不彻底、术后渗血、渗液、腹腔冲洗不净或腹腔内遗留异物等都可造成肠粘连。
腹部创伤,腹部突然受到外界冲击,受冲击部位虽未破裂穿孔,但也有一定损伤,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水肿,或有血性渗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围组织水肿粘连。
化学药物,如计划生育粘堵术药物外流进入腹腔造成严重粘连。
腹腔内炎症导致炎性水肿,渗出物或脓液溢入腹腔引发粘连。
结核性腹膜炎引发肠粘连,结核性腹膜炎可分为干、湿两型,干型特点为腹膜上除见结核结节外,尚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机化后引发腹腔脏器、大网膜、肠系膜广泛粘连。
肠结核引发肠粘连,肠结核病人在肠的浆膜面可见纤维素渗出和多数灰白色结核结节,常因溃疡致使肠壁血管闭塞,同时肠壁常因纤维组织增生肥厚而与邻近肠管或大网膜形成粘连。
肠粘连如何预防避免不必要的空肠与回肠造口标准的空肠造口要求进行荷包包埋、隧道包埋与腹壁吊置。
如与腹壁吊置不当,可导致空肠吊置成锐角形成机械梗阻。
严格意义上讲,这也是一种粘连性肠梗阻,即人工缝合造成腹壁与空肠造口间的粘连,稍有不当即可引起梗阻。
空肠造口一般选择在空肠屈氏韧带以下约15cm处,可避免空肠造口的吊置成角。
尽量不做捷径手术捷径手术即短路手术,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传统方法之一。
它是肠粘连肠梗阻部位无法分离时的权宜之计。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术后肠梗阻仍会反复发作。
由于局部形成一个小循环,以后梗阻部位再通时,反而使腹胀加剧,更易发生肠梗阻。
通过对接受捷径手术病人再手术时发现,短路的肠管因无有效的腔内营养,肠管多萎缩、肠壁菲薄,手术分离时原旷置肠管极易破损,破损后不易修补。
旷置肠管肠腔于无正常肠液经过,缺乏抑制细菌增殖的因素,肠腔内细菌会过度增殖,加之肠黏膜萎缩,极易发生肠道细菌或毒素易位,引起寒颤发热。
腹部手术后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干预

腹部 手术 后 预防 粘连 性肠 梗阻 的护理 干 预
黄 丽英
关键词 :腹部 手术 ;粘连性 ;肠梗 阻;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0979(2011)03—0148—02
腹部手术是外科常用 的治疗方 法 ,腹部 由于其 特殊 的生理 结构 ,术后 出现并 发症 粘连性 肠梗 阻的几率 高 ,据研究 80%粘 连性肠梗阻是手术所致…1。部分梗 阻患者需 再次手术治疗 ,少 数患者发生连续几年行肠粘连松解术 ,给患者带来 极大的痛苦 和经济负担 ,而且手术次数越多 ,粘 连的几率和严重程度越 高。 针对这一 问题 ,我科对 腹部 手术患 者采取 了一系 列护理 干预 , 使腹部手术后粘 连性肠 梗阻 的发生率 明显下 降 ,效果显 著 ,现 报道如下 。 1 资 料 和 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2005年 1月 一2007年 6月我科共收治腹 部手术 患者 428例 ,出现术 后粘连性肠 梗阻 29例 ,发生 率 6.78%。其 中五例行 了再次 手术 治疗 ,有三例 患者 出现反复 肠粘连 ,连续 三年 因同一原 因住 院治疗 。2007年 7月 一2009年 l2月我科 收 治腹部手术 患者 535例 ,对每一个患者加强了护理干预 ,术后共 发生粘 连性肠梗 阻 l8例 ,发生率 3.36%,均通过非 手术治疗症 状得到缓解 。两组 患者从性 别 、年龄 、疾病 、手术部 位、手术方 法 、手术种类上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2007年 6月 以前 的患者我们采 用常规方法 :术前做 好肠道准备 ,给予 禁食 、补液 、纠酸 、扩 容、胃肠减 压、调 整酸 碱 平衡 、应用广谱抗生素 、营养支 持 、密切观察生命 体征等 。2007 年 7月 以后 的患者我们除 以上常规 护理 外 ,采用 了 以下护理 干 预 :(1)持续有 效的 胃肠减压 。需 要置 胃管者保证 胃管 的长 度 尽量到 幽门处 ,胃管的长度应该从发际到剑突的长度加上 15— 25em,即总长度 55—70cm,并 由 胃管内抽 出少量 碱性液体 ,表 示 胃管进入 幽 门-2 J。同时 根据 病人 的情况 ,选 择 适合 大小 的 胃 管 ,胃管前端 的侧孔 在保证 胃管 不折断 的情况 下要尽量 大、适 量多 ,一般 5—6个侧 孔为宜 ,才 能保证 有效 的引 流 ,特 别是 在 疾病早期 ,病人 胃内存 有 大量 的食 物残 渣 ,侧 孔太小起 不到 引 流作用 。胃管 连 接 胃肠减 压器 ,保持 引 流通 畅 ,防止 扭 曲、阻 塞 、折叠 、滑脱 ,密切 观察 引流 的性 质 、颜色 、量 ,发现 问题及 时 处理 。(2)早期下 床活动。除肝脏 、肾脏 、脾脏 等易 出血 的疾 病 外 ,尽量指导患者早 期下 床活动 ,如 阑尾炎手 术术 后 6小 时就 可协 助患者下床小便 ;粘连松解术 、胆囊手术 、空腔脏器穿孔 修 补术 等 ,视病人情 况术后 第二 天协助患 者下 床活动 ,下床前 先 扶病人床上坐 1—2分钟,再在床边站立 l一2分钟,然后再扶 行 ,防止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扶行 时嘱咐患者用手按住 腹 部 或给予腹带 ,能 减轻 患者腹部 张力 和伤 口疼痛 ,利于患者 多 活动。每 日早 、晚活动 l0—30分钟 ,并视病人情况增加 次数和 活动时间。未活动时和不能下床活动 的患者在 床上 要勤 翻身 , 1次/1—2小时。(3)腹部 理疗 。术后 24小 时后可 以进行 伤 口 及腹部 的理疗。方法 :用红 外线 理疗仪 照射腹部 ,照射 距离 1O
通腑活血方对腹部手术后肠粘连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结 肠 癌 患 者 术 后 由于 切 除 了 部 分 结 肠 , 肠 的 吸 收 功 能 结
障 碍 , 因肠 道 内菌 群 改 变 , 道 细 菌 产 生 气 体 , 激 肠 蠕 动 或 肠 刺
增 快 而 使 排 便 次 数 增 多 。结 肠 癌 术 后 使 解 剖 结 构 改 变 , 围 周
标 准 对 患 者 治 疗 后 排 便 功 能 进 行评 价 。 五项 项 目共 计 1 0分 , 总评 分 ≥9分 为 优 ; 8分 为 良好 ; 6~ ≤5分 为差 。
观 察 到 升 阳益 胃汤 有 双 向 调 节 作 用 , 大 便 难 解 和 泄 泻 都 可 对
收 到 明显 疗 效 , 升 阳 益 胃汤 具 有 较 好 的 恢 复 胃肠 道 的排 泄 与 功能分不开 的。
治 疗 。 治疗 组 用 升 阳益 胃汤 加 减 组 方 :党 参 1 、 芪 2 、 8g 黄 0g
归 身 1 、 芎 8 、 姜 1 、 活 1 、 活 1 、 连 1 、 0g 川 干 g 0g羌 0 独 g 0g黄 柴 g 胡 1 、 0g 白芍 1 、 草 1 、 夏 1 、 皮 8g 2g 甘 0g半 5g 陈 。水 煎 2次 共 3 0m 0 L分 2次 温 服 。 对 照 组 服 用 易 蒙 停 , 次 2m 每 g口服 , 每
14 治 疗 方 法 患者 手术 并 化 疗 结 束 后 排 便 功 能 出 现 异 常 , . 就 诊 时 通 过 第 1次 问 卷 调 查 评 价 排 便 功 能 , 开 始 进 行 药 物 并
神 经 损 伤 , 疗 的 毒 副 作 用 等 都 有 可 能 导 致 腹 泻 。 中 医 认 为 化 其 主要 病 因 是 脾 虚 湿 盛 。 正 气 内虚 是 结 肠 癌 发 病 的 根 本 原
剖宫产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肠粘连的疗效观察

剖宫产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肠粘连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宫产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肠粘连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行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的治疗组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X线腹部平片诊断粘连性肠梗阻阳性例数和两组患者肠粘连情况。
结果治疗组肠粘连的发生率(2.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并且治疗组无一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透明质酸钠凝胶用于剖宫产术后预防肠粘连,效果显著,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剖宫产;透明质酸钠凝胶;肠粘连;粘连性肠梗阻;疗效对于高危妊娠及难产孕妇,在临床工作中常采用剖宫产术。
但随着人们观念变化,目前剖宫产率在逐年升高,据2010年WHO发表的关于2007~2008年亚洲国家部分医疗机构中的产妇分娩方式及围产期结局的抽样调查报告,我国产妇的剖宫产手术的比例达到46.2%,居剖宫产率的第一位[1]。
但由于剖宫产术中组织缺血、血液及羊水流入腹腔、腹膜的剥离和缝合,均可使纤维蛋白溶解力下降,纤维蛋白沉积,引起肠粘连。
我院采用剖宫产术后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肠粘连,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在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的行剖宫产术患者80例,经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患者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对照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0例,年龄19~35岁,平均(23.8±3.6)岁;对照组40例,年龄20~37岁,平均(24.1±2.9)岁;两组患者均符合剖宫产术指征,均无明并发症,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在剖宫产术后按常规进行关腹;治疗组在剖宫产术后关腹前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在充分止血的条件下,将透明质酸钠凝胶10mL,均匀涂抹于子宫切口的表面、卵巢、输卵管、肠管表面及腹膜切口等容易形成粘连的部位后再按常规方法进行关腹。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摘要】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并且严重的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
在护理方面,术后床旁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及时监测患者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适当饮食护理能够减少肠道不适,定期康复训练则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身体功能恢复。
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和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预防粘连性肠梗阻的关键措施。
在加强患者宣教、严格遵循医嘱以及多维度防范都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综合多种护理方法,才能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关键词】关键词: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护理方法、床旁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不良习惯、复查随访、患者宣教、医嘱、多维度防范。
1. 引言1.1 概述在腹部手术后,患者很容易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情况,这是因为手术会导致腹腔内的组织和器官发生粘连,造成肠道功能障碍。
粘连性肠梗阻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成为了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护理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术后床旁护理、适当饮食护理、定期康复训练、避免生活上的不良习惯以及定期复查和随访。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关于预防腹部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方法,希望能为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2. 正文2.1 术后床旁护理术后床旁护理是防止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手术后的床旁护理中,护士应重点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和报告。
要保持患者的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术后切口裂开或感染。
定期更换患者的体位,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术后床旁护理中,护士要给予患者适当的情绪支持和心理抚慰,帮助他们缓解手术后的焦虑和恐惧。
要定期检查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及时处理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防止感染的发生。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

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腹部术后肠粘连的有效方法。
方法对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84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甲级愈合79例,占94%,乙级愈合5例,占6%;术后随访12-36个月,发生术后肠粘连7例,预防术后肠粘连的有效率为91.67%,肠粘连发生率为8.33%。
结论腹部手术在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中,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地塞米松、甲硝唑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疗效较好,值得临床酌情选用。
【关键词】腹腔;三联药物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0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98-02肠粘连是腹部手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尽管人们为了防止肠粘连的发生做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至今尚无特别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致使腹部术后肠粘连患者并未明显减少,即使是目前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仍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肠粘连的发生。
为了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腹部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笔者对本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84例腹部手术患者,在术中应用三联药物腹腔灌注预防术后肠粘连,效果较好,现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腹部手术患者84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3例,最小年龄7岁,最大年龄68岁,中位年龄46岁。
急性阑尾炎18例,慢性阑尾炎4例,腹股沟区疝26例,肠梗阻2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腹腔脓肿3例,急性肠穿孔、破裂3例,卵巢囊肿6例。
1.2 治疗经过所有病例在入院明确诊断后,根据个体情况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全面调整全身机能状态,包括营养物质的补充,足够热量的摄入,有效循环血量的补充与维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减平衡失调。
有明显感染者要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抗炎治疗。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肠粘连的病因治疗与预防肠粘连一般无法自行恢复,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可观察。
但大多数患者保守治疗效果差,需要手术治疗。
肠粘连一般继发于腹腔异常变化,如炎症、手术、异物等。
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半年左右基本消失,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
比如疤痕体质的人粘连症状严重,需要去医院普外科或消化内科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粘连程度。
如果症状轻微,可以保守治疗,比如服用一些肠道润滑剂。
如果症状严重,需要手术治疗。
但肠粘连引起的肠梗阻,手术效果差,患者很可能再次粘连。
肠粘连患者饮食需要特别注意,建议食用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尽量避免烧烤、油炸、坚硬、黏性较大、难消化的食物以及坚果类食物。
从病因学上讲,除先天原因外,肠粘连的形成无非是损伤或炎症。
(1)损伤:(A)肠道暴露时间过长、空气污染、动作粗糙、伤口大、浆膜损伤严重、止血不彻底、术后渗血、渗出、腹部清洗不干净或腹部遗留异物可引起肠粘连;(b)腹部创伤,腹部突然受到外部冲击,虽然冲击部位没有破裂穿孔,但也有一定的损伤,局部组织可出现充血水肿,或血液渗出物流入腹腔,使周围组织水肿粘附;(c)计划生育粘堵术等化学药物流入腹腔,造成严重粘连。
(2)炎症:(A)腹部炎症引起炎症性水肿,渗出物或脓液溢出腹腔引起粘连;(b)结核性腹膜炎引起肠粘连。
结核性腹膜炎可分为干湿两种类型。
除结核结节外,腹膜上还有纤维素渗出物,机化后引起腹部器官、大网膜和肠膜广泛粘连;(c)肠结核病引起肠粘连。
肠结核病患者可以在肠浆膜表面看到纤维素渗出和大多数灰白色结核结节,这通常是由溃疡引起的。
同时,由于纤维组织增生和肥厚,肠壁经常与邻近的肠道或大网膜粘连。
(3)其他肠粘连,如肿瘤浸润性生长破坏周围组织形成粘连或个别未知原因。
临床上,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
肠粘连的严重程度与每个人对腹膜或肠浆膜损伤反应的敏感性有关。
在肠粘连的临床疾病中,肠粘连患者多发生在积累手术后,尤其是阑尾炎或盆腔手术后,并发肠粘连的几率最高。
浅议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措施

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 2008年7月第5卷第7期 W orl d Hea lth D ig e stM edica l Peri odica l医学论坛浅议术后粘连性肠梗阻预防措施■罗 乐(四川省乐至县石佛中心卫生院 641504)【摘要】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中较为常见的疾病,约占肠梗阻患者的80%左右,其产生机理主要有两个因素决定:首先是术后肠粘连存在,其次是某种因素促成已粘连的肠袢发生梗阻,因此,应从以上两个方面对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进行预防。
【关键词】术后肠粘连;肠梗阻;预防【中图分类号】R57412 【文献标识码】A1 术后肠粘连形成的预防111 在手术中尽量减少组织损伤 做到操作细柔、灌洗充分、抗感染性预防,防止异物残留以减少肠粘连发生的几率。
可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腹腔镜手术以其手术切口小。
疼痛轻,异物刺激小,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加以密闭的腹腔对浆膜的保护,腹壁伤口与腹腔内手术部位不相邻等减少了促成肠粘连的形成因素。
112 术中要注意防止局部缺血 局部组织缺血会明显抑制局部组织的PPA、并使PPA持续下降。
术中应避免组织结扎过多、缝合过密或张力缝合,以保证组织良好的血供,也可采用腹腔内普鲁卡因扩张血管、复方丹参液改善微循环来防止组织缺血。
以防止肠粘连的形成。
113 促进肠蠕动的恢复 在手术后注射各种刺激胃肠蠕动的药物,如脑垂体后叶素、新斯的明等,同时也可适量补给氯化钾这样有助于预防肠蠕动弛缓,以达到防止肠粘连的目的。
114 采用药物防止术后肠粘连 (1)抗生素:抗生素通过防止感染减轻炎症反应,从而预防术后粘连的形成,其效果已通过实践的检验,其他非特异性抗炎药包括抗组胺类、糖皮质激素类及非甾体类也可预防粘连的发生。
激素类药物虽然具有抗炎作用,但其抑制免疫功能影响伤口愈合,已较少应用。
较广泛研究的抗菌素粘连药是非甾体类,如布洛芬等。
它可以改变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终产物前列腺素的形成,从而多方面调节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