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

2019-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高考语文试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

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

“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

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

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

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

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

2020秋季高考上海卷语文答案讲评

2020秋季高考上海卷语文答案讲评

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1.(5 分)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②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③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B具2.(5 分)(1)(2分)D 注意“刻苦学习” “志存高远”(2)(3分)B ②应该放在第一格,“又恰好……”上承“如同……";下接①“俨然……中式画卷”,然后③总结“江南建筑特点”3. (2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论题)注意:“发现‘儿童'”意味着“发现儿童的特征”,§0)T1 “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4.(3 分)A §®11①首先把CD去掉,“只能是” “不宜出自”肯定错②B错在“专为",§⑤J1 “蒙书专为儿童编写”•95.(2分)C §⑧J3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是存在儿童文学的9 •♦♦♦♦♦♦6.(5分)注意:本文结构就是提出问题(论题》——分析问题(事实——归类标准——澄清错误)——解决问题(结论)答案示例:①-②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③-⑦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⑧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

(评分说明:论题和结论1分,论证过程4分.)7.名高麟阁,功显云台:西汉宣帝时,画十一位功臣于献琳阁,以彰显其名;东汉明帝时,画二十八位名将于云台,以显辘其功。

(4分)依据文中对儿童文学的评判标准:①蒙书专为儿童写②被统治者用来制造舆论的不是儿童文学③符合儿童心理和接受能力④故事讲解可以作为儿童的启蒙途径. 答案示例: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

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

202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上海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按要求填空。

( 分)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按要求选择。

( 分)( )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 分)✌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 )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②③①∙∙ ∙ ∙∙ ②①③∙∙∙∙∙ ③①②∙∙ ∙ ∙ ①②③二∙∙阅读∙∙∙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 题。

( 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 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❽儿童文学❾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❽中国古代并未发现❻儿童❼,没有❻儿童❼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0.5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_____________,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

(5分)⑴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 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 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⑵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___,___,___。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 ②③①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 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子题目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子题目

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子题目2020年上海高考语文卷子题目分为两部分,阅读理解和作文。

下面将按照题目要求分别进行论述。

一、阅读理解本部分共有四篇文章,每篇文章后面有几个相关问题需要回答。

请根据文章内容和问题要求,选择正确答案或进行简要回答。

1. 文章一:《上海的城市发展与变迁》文章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从上海的起源、近代工业化、城市规划和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其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 文章提到的近代工业化对上海的发展有何影响?2. 文章二:《上海的文化名人与名胜古迹》文章内容:本文介绍了上海的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

从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介绍了上海的文化底蕴,并列举了一些著名的名胜古迹,如豫园、外滩等。

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文章提到的上海文化名人有哪些?他们对上海的文化发展有何贡献?2) 文章列举的名胜古迹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个?为什么?3. 文章三:《上海的城市交通与环境保护》文章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上海的城市交通状况和环境保护措施。

从地铁、公交、出租车等交通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绿化等环境保护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上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特点?2) 上海在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4. 文章四:《上海的教育与科技创新》文章内容:本文介绍了上海的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

从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以及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细描述。

问题: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上海的教育资源有哪些?它们对学生的发展有何帮助?2) 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对城市的发展有何影响?二、作文请根据以下提示,选择一个题目进行作文写作。

202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含答案

2020年春季高考上海语文一积累应用1. ⑴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蒹葭》⑵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以比拟手法描绘潼关的险峻地势,极富动感。

2.⑴学生想写一幅书法作品送给老师挂在书房,下面合适的一项是()缺选择项⑵下面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是()藏龙卧虎国色天香。

来势汹汹,沸反盈天二阅读(一)小说家的情感流溢3.这种情形,就像机敏的蚂蚁,伴之探测器,找到它合适的食物与加点词对应正确的是()作者情感材料4.第⑤段□处填入的句子语序正确的是()5.如果要为第⑦段“有的作者把自己隐藏在材料背后,让材料说话”这一说法提供支持,以下最有效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故事离奇,也不避讳对社会的批判B.《水浒传》成功运用白话,形式上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C.《三国演义》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D.《红楼梦》冷静客观地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真切生动6. 具体说明“他的能力越强,权力越小”。

7.文章是如何对小说创作“常常不完全是情感的自然流溢”展开论述的?(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踩星星的孩子大冬瓜最终掉落下来,稳稳当当落在背篓里。

小女孩嬉嬉的小着,自觉得做了件最了不起的事。

小男孩说:“你爸爸可能还想让冬瓜长大些,你要挨骂。

”小女孩说: "才不,爸爸会很高兴,他最喜欢我了,给我讲大笨熊的故事。

”小女孩蹲下,两条手臂伸进背篓背带,往小肩膀上一套,艰难的直起腰来,口中说着:“好重的大冬瓜。

”试了好几次,没能背得动。

,小男孩说:我力气比你大,我替你背。

小女孩说:“不准。

”继续努力着站起。

当太阳西去的余辉洒在小女孩身上时,背篓被背起来了。

小女孩一张小小的脸上累出了细微的汗,却嘿嘿的笑了起来。

小女孩开始走,一步,再一步,又一步,每步都走得歪歪斜斜,像她爷爷醉酒时的样子。

小女孩念着“一、二、三……”佝偻着背,眼睛盯着小路,两只小手护着背篓背带,不忘对小男孩说:“快点跟上,这是你唯一比我走得快的机会小男孩不服气的噘着嘴,不着声。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2020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含答案)

1、《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上海市高考题)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

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

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

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

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

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

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

202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 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范文)

2020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详解版  附《项经传》《爱山楼记》译文及作文范文)

上海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_任重而道远__。

《〈论语〉七则》(2)_休说鲈鱼堪脍_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_登建康赏心亭_》(3)《琵琶行》中,“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考点:①掌握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与之相关的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②再现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题型:第⑴题名句默写,第⑵题名句默写+相关文学,第⑶题情景默写方略:①精准记忆要求背诵的内容②突破易写错的难字。

③揣摩提示的情境,紧扣关键填名句。

④诗歌术语要理解。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举办诗词大赛,为激励选手,需张贴标语,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A)(2分)A.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B.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考点:在提供的新情境中使用名篇、名句等。

题型:语言得体题---名句运用题。

方略:首先要认真审读题目,明确题干要求---新语境。

其次要理解名句的意思。

最后作出合理判断。

A.是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

B.是寂寞之中,佳客临门表欢迎之意。

C.表现作者渴望建立功名、岳飞悔恨自己没什么成就。

D.反映卓异不凡的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强敌的气势。

所以为了激励参赛选手A最确当)(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C)(3分)任何一幅画,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距离太近,美感就会减弱甚至消失。

①隔着一定的距离才能见着美②距离本身能美化事物③更为准确地说A.③①②B.②①③C.②③①D.①②③考点:根据语境,使用语文知识进行识别、判断、归类等。

题型:语言连贯题--句子组合方略:①看陈述主语要一致②看选项先排除或确定③看顺序,时空及事物、情感的变化…④从空格前后文内容看⑤看语意是否连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语文试卷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①,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②不忍登高临远,,。

(柳永《八声甘州》)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两句,写梦中山路曲折,主人公流连忘返,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晚。

2.按要求选择。

(5分)(1)学校新建一座亭子,想要悬挂一幅楹联,以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志存高远,你认为合适的一联是()。

(2分)A.读书作文,我用我法;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B.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

C.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D.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一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远远望去,美术馆造型如同几个大小不一的方盒子堆叠交错,富于现代的几何感;外观黑白相映,,,。

融传统与现代于一身的第一印象,似乎预示着这座美术馆将助力传统艺术走向现代,走向世界。

①俨然从建筑立面上绘就一幅中式画卷②又恰好是水墨与宣纸的颜色③也突显出江南建筑的特点A.②③①B. ②①③C. ③①②D. ①②③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

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

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

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

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

”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

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

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

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

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

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

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

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

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

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

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

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

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

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

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

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

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

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

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

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

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2分)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

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

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

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

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2分)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

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

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

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

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5分)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

(4分)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

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

[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

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5分)被劝进来的病人干亚群①逢三与逢七,是小镇的市日,类似于我老家的赶集。

碰上市日,医院比较忙,病人把集赶了,顺带把自己的病也看了。

②市日把村民赶到镇上。

毫无遮拦的市场里,村民们挑肥拣瘦,掂斤捻两,最后以惊人的耐心杀价掐价。

市场上的果蔬大多是自产自销,所以,他们买卖人的身份一个月里经常在换,轮到别人向自己砍价时,嘴上吵吵嚷嚷,手上却不让人吃亏,秤早已捏了起来,秤尾往上一翘,顾客的头随之一歪,一桩生意就完成了。

③太阳跳上树梢,把市场照得像块煎饼时,人们各自完成买与卖,然后周围的声音慢慢浅下去,摊位上的东西也渐渐薄起来,零乱的脚印,散落的垃圾,以及花花绿绿的鸡屎,跟灵感跑了一半的油画似的。

④市日把一撮人劝进了医院。

他们带着集市的痕迹来看病。

他们把拖拉机的突突声拐进了医院的大门,手推车咕噜咕噜,一个侧身依在墙角,自行车前架后搁,心事重重似的靠过来,医院的天井一点点被它们拥塞。

清洁工阿德挥舞着扫帚,指挥着拖拉机停这边,手推车放那边,至于自行车,一律摆到车棚。

容不得商量。

一旦有人把车放错了位置,阿德就提着扫帚跑过去,如果来人不配合,阿德的脸就开始涨红,话也结巴,脖子上青筋凸起。

如果有人来看病找不到医生,他会满医院地帮忙去找,一边找,一边大声咳咳,似乎在打暗号。

⑤到了医院,买卖人变成了病人。

对他们而言,医院跟集市无非是换了个场景,仍用刚才吵吵嚷嚷的声音陈述自己身上的某个痛点。

医生当然不会仅限于病人一句肚痛头晕就开方子,肯定要问清肚痛的来龙去脉、前因诱因。

而病人翻来覆去跟烙饼似的停留在自己的痛点上,医生需要的信息仍云遮雾绕。

⑥我坐在童医生对面,彼此是同事,但在和病人打交道这件事上,她是我老师。

吵吵嚷嚷的声音里,童医生看上去很惬意,看见病人既不问病史,也不做检查,而是先笑嘻嘻地问病人今天市日又买了啥,然后夸病人会买东西,价格实惠。

病人听了,似乎觉得自己捡了一个大便宜,语气开始亲切起来,甚至掀开篮子给童医生看自己买的东西,童医生侧过身,极认真地看了看病人的篮子,再次夸病人会买东西。

俩人像是街头偶遇的老朋友拉起了家常,饮食咸淡,起居习惯,聊天把买卖人劝进病人角色。

他们一股脑儿地把自己最近的生活史复习了一遍。

就在病人絮絮叨叨时,医生的问话戛然而止,一张处方已递到病人面前,仿佛是市日里的一杆秤。

⑦病人一坐到我前面,我根本不会像童医生那样转弯抹角地先跟病人温习市日,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启病人与医生的模式。

他们的病痛大多是积累起来的,问他们为什么不早点来看,回答几乎是一模一样,等市日时来看,似乎特意来看病是一件难为情的事。

⑧他们看过内科看外科,看过外科看牙科,一次次来到医生面前。

而她们,闪进了右侧的诊室。

她们进来时不像是看病,倒像探病,一身花衣服。

她们手里提着七七八八的东西,声音也是七七八八,似乎集市的热闹仍然悬在舌头上。

有时等我给病人做好检查出来时,发现突然少了几个人,原来是跑到院子里做生意去了。

她买她的花裤子,她买她的红番茄,然后,俩人你提着我的花裤子,我拎着你的红番茄,再次进入诊室,脸上荡漾着番茄红。

还好,她俩的病情不一样,否则我真怀疑她们刚才把病也交易了。

⑨市日上的事,像边角余料似的被病人带进了医院。

有人说有一个老头,每次市日摆旧书摊,可等他把书摆好,市日就散了,于是他又把书一本本收起来,几乎没有做过一笔生意,看上去像来晒书的。

我置身在他们的闲谈中,忍不住问,他是卖的,还是租的?说话的人摇摇头,然后一屁股坐到童医生那儿,似乎把老人旧书摊这件事压了下去。

⑩虽然市日是医院看病最忙的日子,但病人看病的时间都不长,大多病人出去时手里只不过多了一张方子,有的甚至方子都没有。

到了十点半后,重新空荡荡的,却留下了一堆堆的花花绿绿,已经分不清是鸡屎盖着鸭屎,还是鸭屎压着鹅屎,唯一可以辨别的是羊粪,院长戏称是“六味地黄丸”。

⑪阿德站在院子里咳咳咳。

不一会儿,大家从科室里出来,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而手里提着扫帚、冲水器,听从阿德的指挥,开始清扫院子,仿佛走的是客人。

8.第⑧段画线部分的语言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4分)9.结合作品内容,分析标题“被劝进来的病人”中“劝”的含义。

(3分)10.与聚焦单个人物形象不同,本文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分析这种写法的作用。

(4分)11.本文重点写村民就医,而②③两段描绘集市场景,这种安排体现了作者的巧妙构思,请对此加以赏析。

(4分)(三)阅读下面作品,完成第12—14题。

(8分)________________(北宋)孔武仲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2.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1分)A.夜泊B.野寺C.山行D.江上13.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B.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C.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D.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14.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5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