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的急性毒性试验

合集下载

苯MSDS

苯MSDS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LC5048mg/kg(小鼠经皮);人吸入64g/m3×5~10分钟,头昏、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人吸入24g/m3×0.5~1小时,危及生命。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

家长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0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

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µmol/L。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µ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0):150ppm(24小时)(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代谢和降解: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氢醌、儿苯酚、羟基氯醌及苯巯基尿酸。

有人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

残留与蓄积: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排出,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与尿液排出。

当人体苯中毒时在尿中立即可发现上述酚类,其排泄极快,吸入苯后最多在2小时以内,尿中就可发现苯的代谢物,此外,一部分酚类也以有机硫酸盐类的形式排出。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

急性毒理实验的名词解释急性毒理实验是一种用于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急性毒性的试验方法。

它主要通过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观察和记录其产生的毒性反应,以此来确定化学物质的毒性程度和安全剂量。

本文将对急性毒理实验中涉及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探讨。

1. 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指的是在短期内(通常为24小时至14天)发生的、由短暂或单次接触物质引起的中毒反应。

急性毒性实验旨在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短期暴露后的毒性效应,有助于判断这些物质的危险程度及对人类和环境的潜在威胁。

2. 实验动物:实验动物通常是在实验室条件下饲养和繁殖的动物,如小鼠、大鼠、兔子、狗等。

选择实验动物时需考虑其生理、解剖和代谢特征,以及对特定观察指标的敏感性。

同时,需要遵守伦理准则,确保实验过程中动物获得合适的照顾和保护。

3. LD50:LD50是绝大多数急性毒性实验中使用的一个重要参数,表示致死剂量的中位数。

它代表了给予特定物质时,使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LD50值越低,说明物质对生物体越具有毒性。

4. 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进食、吸入和皮肤吸收是化学物质进入生物体的三种主要途径。

通过不同途径进入体内的化学物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毒性效应。

通过急性毒理实验,可以评价各个途径对生物体的毒性贡献,并据此提供有关使用和处理化学物质时的安全措施和指导。

5. 毒性反应:毒性反应包括一系列机体和行为上的异常反应,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毒素积累、肿瘤形成等。

急性毒理实验通过监测这些毒性反应的发生和程度,评估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

6. 安全剂量:安全剂量是指在给予化学物质后,使生物体不受显著毒性反应的剂量范围。

急性毒理实验的目标之一是确定最低致死剂量和最高安全剂量之间的剂量范围,以确定化学物质的潜在风险。

急性毒理实验是化学品安全评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它在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化学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一)理化特性与毒作用特点
1.挥发性、可溶性和易燃性: ❖ 具挥发性,接触途径以吸入为主。 ❖ 具脂溶性,与神经系统亲和,有麻醉作用; ❖ 有水溶性,可经皮肤进入体内; ❖ 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 有些则属于非可燃物,用作灭火剂。
编辑课件
2.化学结构
➢ 基本化学结构为:脂肪族、脂环族和芳 香族。
(2)使用价格低、毒性高的汽油作为橡胶溶 剂,使得配制的胶浆中的苯含量较高。
(3)没有通风设施。 (4)未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编辑课件
2.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应 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有哪些?
(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 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编辑课件
1.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毒物是什么?其接触机 会有哪些?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毒物有苯及其同系物。
1.苯的制造:焦炉气、煤焦油分馏、石油裂化重整。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塑
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油
2.氢醌与纺垂体纤维蛋白共价结合,抑制 细胞增殖。
3.损伤DNA,诱发突变或染色体的损伤, 引 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因骨髓增生不良, 最终导致急性髓性白血病。
4.癌基因的激活。
编辑课件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长期低浓度接触苯
(1)工作地点设在仓库,空气中苯浓度是标准值 的20-60倍。
如果在车间采 取哪种措施防 止苯中毒? ? ?
编辑课件
预防措施
1.以无毒或低毒物质代替苯(喷漆用的苯可用 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替代) 。 2.生产工艺改革和通风排毒。 3.卫生保健措施 ➢对苯作业现场进行定期劳动卫生学调查, 监测空气中苯的浓度。 ➢作业工人加强个人防护。 ➢进行就业体检和定期体检。 ➢女工怀孕期及哺乳期必须调离苯作业。 喷漆用的苯可用毒性小于苯的甲苯机会有哪些?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

苯巴比妥钠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一、急性毒性试验设计5-乙基-5 -苯基-2,4,6(1H,3H,5H)- 嘧啶三酮一钠盐按干燥品计算,C12H11N2NaO3不得少于98.5%。

为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味苦;有引湿性。

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在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

1、实验动物正式试验动物随机区组分组:各25只,雌雄各5组,每组各5只小鼠,组内体重差小于10%,组间均数小于5%;采用分层抽样:小鼠按0.5—1g为组段分组观察时,雌雄分开喂养。

2、染毒途径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每只小鼠按0.25ml/10g的剂量进行灌胃3、染毒期限实验前全体动物隔夜禁食16h,不限制饮水。

密切注意观察2h,看是否有急性毒性发作,记录动物中毒症状及死亡情况,解剖观察死亡小鼠的内脏情况。

2h后常规饮食,连续观察7 天,每日定时观察记录。

4、剂量分组探讨外来化学物急性毒性应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

通过查阅文献,找出苯巴比妥钠的近似毒性资料,以此预期毒性中值作为苯巴比妥钠的中间剂量组,在上下各1~2个剂量组做预实验。

初起组距用计量间的4倍差,即以㏒4来划分各组剂量。

以毒性化学物急性经口LD50体重的中间剂量,组距取对数值(㏒2=0.3),上下各推两个剂量组5、观察指标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全面观察动物死亡情况,动物体重,中毒反应症状,病理性检查6、结果分析化学毒物经口染毒的方法是卫生毒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是研究化学毒物的基本实验,在短期内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

二、致突变作用及评价1、实验动物设阴性和阳性对照组,7-12周的小鼠,体重在18-20g之间,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2、染毒途径试验动物小鼠接触受试物方式为经口灌胃。

3、染毒期限每天染毒一次,第五天处死,4、剂量分组首先测定半数致死量,先做预试验,后取苯巴比妥钠的1/5,1/10,1/20 LD50剂量,即50mg/kg,25 mg/kg,5 mg/kg5、观察指标取骨髓,涂片,固定,染色。

苯中毒案例分析

苯中毒案例分析
防护措施,室内无通风排毒装臵。无在岗期间
健康检查制度,未接受过职业卫生宣传教育。
上岗前未进行健康检查。本人不知道仓库中存
放的苯、甲苯、醋酸乙酯等是有毒物质,从事
此工作后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
月经过多、牙龈出血才去医院就诊。
3.试述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其作 用机制。比较急、慢性苯中毒的临 床表现有何不同? 4.指出造成患者慢性苯中毒的原因是 什么? 5.请你给一些建议,如何采取有效措 施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担任仓库保管员,工作一贯勤勤恳恳.每天
都在仓库工作。仓库中存有苯、甲苯、汽油、
醋酸乙酯等化学品。经测定,空气中苯浓度
最低为120 mg/m3,最高达360 mg/m3 (苯的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6 mg/m3),是标准
值的20-60倍,诊断为慢性苯中毒。
案例描述
患者的办公室设在仓库内,工作时无任何
2.化工原料:如制造苯乙烯、苯酚、药物、合成橡胶、
塑料、合成洗涤剂、合成染料、炸药等。 3.溶剂、稀释剂和萃取剂:生药的浸渍、提取,油漆、 油墨、树脂、人造革、粘胶剂等的制造。 4.燃料:工业汽油中苯的含量可高达10%以上。
制鞋
石油裂解
化工原料
油漆
工作在有毒 环境的刷胶 工人
弥漫着刺鼻胶水味的生产车间
案例描述
住院后经用升白细胞、多种维生素、核苷酸
类药物及泼尼松、丙酸睾丸素,辅以中草药治
疗,患者的病情好转.血象已回升至正常水平,
即出院,休息半个月后,又回到原工作岗位。
继续从事仓库保管工作,7个月后患者出现反复
发热、口腔溃疡、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
状较以前严重而再次人院治疗。
6.简述慢性苯中毒的治疗和处理措施。

苯毒性分级

苯毒性分级

分项指标
极度危害
高度危害
中度危害
轻度危害
轻微危害
权重系数
分析
得分
积分值
4
3
2
1
0
急性吸入LC50
气体a(cm3/m3)
<100
≥100~<500
≥500~<2500
≥2500~<20000
≥20000
5
LC50:34000mg/m3,7小时(大鼠吸入);34723mg/m3(大鼠吸入)毒性分级为0
2
家兔经眼: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家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毒性分级为3
6
致敏性
有证据表明该物质能引起人类特定的呼吸系统致敏或重要脏器的变态反应性损伤
有证据表明该物质能导致人类皮肤过敏
动物试验证据充分,但无人类相关证据
现有动物试验证据不能对该物质的致敏性做出结论
无致敏性
2
未搜索到致敏性动物试验资料,将其归为无致敏性。毒性分级为0
0
生殖毒性
明确的人类生殖毒性;已确定对人类的生殖能力、发育或发育造成有害效应的毒物,人类母体接触后可引起子代先天性缺陷
推定的人类生殖毒性;动物试验生殖毒性明确,但对人类生殖毒性作用尚未确定因果关系,推定对人的生殖能力或发育产生有害影响
可疑的人类生殖毒性;动物试验生殖毒性明确,但无人类生殖毒性资料
20
扩散性(常温或工业使用时状态)
气态
液态,挥发性高(沸点<50℃);
固态,扩散性极高(使用时形成烟或烟尘)。
液态,挥发性中(沸点≥50℃~<150℃);
固态,扩散性高(细微而轻的粉末,使用时可见尘雾形成,并在空气中停留数分钟以上)。

苯msds

苯msds

苯MSDS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致呼吸和循环衰竭。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征;造血系统改变:白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

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

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中等毒性。

急性毒性:LD503306mg/kg(大鼠经口);LC5048mg/kg(小鼠经皮);人吸入64g/m3×5~10分钟,头昏、呕吐、昏迷、抽搐、呼吸麻痹而死亡;人吸入24g/m3×0.5~1小时,危及生命。

刺激性:家兔经眼:2mg/m3(24小时),重度刺激。

家长兔经皮:500mg(24小时),中度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家兔吸入10mg/m3,数天到几周,引起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百分比相对增加。

慢性中毒动物造血系统改变,严重者骨髓再生不良。

致突变性:DNA抑制:人白细胞2200µmol/L。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200µmol/L。

生殖毒性:大鼠吸入最低中毒浓度(TCL):150ppm(24小时)(孕7-14天),引起植入后死亡率增加和骨骼肌肉发育异常。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人类致癌物质。

代谢和降解:苯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苯酚、氢醌、儿苯酚、羟基氯醌及苯巯基尿酸。

有人报道苯在人体内可氧化为无毒的已二烯二酸和非常有毒的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和1,2,4-苯三酚。

残留与蓄积:进入人体的苯可迅速排出,主要途径是通过呼吸与尿液排出。

当人体苯中毒时在尿中立即可发现上述酚类,其排泄极快,吸入苯后最多在2小时以内,尿中就可发现苯的代谢物,此外,一部分酚类也以有机硫酸盐类的形式排出。

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安全技术说明书

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苯按照 GB/T 16483、GB/T 17519编制修订日期:2020年2月3日 SDS编号:1最初编制日期:2019年11月28日版本:1.1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苯化学品英文名称:Benzen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企业安全值班电话:企业应急咨询服务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是染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农药和农药的重要原料。

用作溶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易燃液体和蒸汽。

其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重度中毒出现意识智障、呼吸循环衰竭、猝死。

可发生心室纤颤。

损害造血系统。

可致白血病。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生殖细胞突变性-1B,致癌性-1A,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1,吸入危害-1,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2,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对水环境的危害- 长期慢性3,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可引起遗传性缺陷; 可致癌;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致器官损害;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死; 对水生生物有毒;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害并且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火花、明火,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作业。

保持容器密闭。

采取防止静电措施,容器和接收设备进行有效接地。

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明及其他设备。

适当通风除去蒸汽。

直接接触戴防护手套、防护面罩。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物,用肥皂水和淡水冲洗身体受污染部位;如果刺激持续发展,应立即进行就医。

眼睛接触:眼皮张开用大量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立即进行医治。

吸入:立即抬至新鲜空气处,进行医治;呼吸困难时,供给氧气;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忌用肾上腺素。

摄入:饮用温水,引吐,洗胃,就医。

泄漏:万一泄漏,撤离危险区,用吸收剂覆盖或装进容器收集和处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苯对小鼠急性吸入毒性试验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苯急性毒性,观察气态苯吸入染毒致小鼠急性中毒一般表现和神经表现,探讨急性毒性机制。

方法通过建立气态苯静式吸入染毒小鼠的动物模型,实验组分别按33.9mg/L、43.25mg/L、55.21mg/L、70.47mg/L、89.95mg/L、115.12mg/L剂量组,对照组为NS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连续染毒1.5h后,观察急性中毒行为表现,分组记录死亡时间及死亡数。

结果①苯具有急性毒性;小鼠苯染毒各组都有急性中毒的表现,表现为兴奋症状、抑制症状(闭眼、侧卧),呼吸急促转衰弱,除低剂量组外每组都有小鼠死亡。

运用改良寇氏法公式得㏒LC50=1.848,故LC50=70.4mg/L;s=0.0193(LC50的标准误);LC50 95%CI(可信区间)=(64.71,76.73)。

结论①小鼠静式吸入苯蒸气有急性毒性。

②LC50=70.4mg/L,属于低毒毒物。

关键词:苯小鼠吸入染毒急性中毒LC50
近年来,由于室内装修引发的环境污染与健康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其中苯是目前主要室内空气污染物之一。

室内环境中的苯主要来自建筑装饰中使用大量的化工原材料,如涂料、填料及各种有机溶剂等[1~3]。

尽管到目前为止,开展了大量有关苯毒性调查研究工作,但关于苯中毒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4]。

本文通过建立苯静式吸入染毒小鼠的实验模型,模拟人体实际暴露苯情况,探讨苯对机体的急性毒性危害的机制,以便为深入研究苯的毒性效应,为人接触苯的健康效应评价提供生物标志物奠定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分组
试验动物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成熟的昆明种小白鼠(沈阳医学院实验中心提供),17~22g,雌雄各半,分别按性别称重,编号。

预实验得出LD0与LD100,LD50的计算方法符合改进寇氏公式的条件,随机分组,分6个剂量组和一个NS组,每组10只[5]。

1.2 受试物: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的分析纯液态苯,比重ρ为0.89g/ml,纯度>99.5%。

1.3 染毒方法:A-F实验组按照表1剂量接受苯气体静式吸入染毒,连续染毒1.5h;G对照组也在同等条件下的染毒柜内,以自然挥发的水蒸汽为空白对照。

表1 A-G组染毒剂量情况
组别对数剂量剂量(mg/l) 加苯量(ml)
A 1.53 33.9 2.3
B 1.636 43.25 3.1
C 1.742 55.21 3.9
D 1.848 70.47 5.0
E 1.954 89.95 6.4
F 2.06 115.12 7.8
G 0 0 0
1.4 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小鼠最早死亡时间和数量及染毒期间小鼠的中毒症状,用改良寇氏法计算出LD50,进行毒性分级。

1.5 仪器:(1)电子天平,JA21001型,上海精科天平厂;
(2)染毒柜,60L,沈阳医学院毒理组实验室
1.6 统计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结果
2.1 急性毒性一般表现和神经表现
染毒后小鼠出现不同程度中毒症状大致表现为:兴奋症状:痉挛,乱跑、乱窜、反射亢进、管状尾;抑制症状:软弱无力、运动迟缓、闭眼、侧卧;呼吸由缓慢变为深浅;高剂量组出现症状较早且明显,随后出现抽搐,更严重者死亡,剂量越低出现的死亡数越少,低剂量组一般不出现死亡[6]。

2.2 各组动物死亡情况,由表2可见,
表2 静式吸入染毒1.5h小鼠死亡情况
组别染毒剂量
(mg/L)
动物数
(只)
死亡数
(只)
死亡率
(p)
存活率(q) pq
A 33.94 10 0 0 1.0 0
B 43.25 10 0 0 1.0 0
C 55.21 10 0 0 1.0 0
D 70.47 10 6 0.6 0.4 0.24
E 89.95 10 9 0.9 0.1 0.09
F 115.12 10 10 1.0 0 0
2.3 LC50的计算:
因改良寇氏法实验设计要求,因A和B组动物死亡数相同,故A组不参加计算。

按改良寇氏法公式计算:m=Xk-i(∑p-0.5) Sm=i√∑pq/n m:㏒LC50
代入数据计算得,LC50=70.4mg/L,可信限为(64.71,76.73)。

根据我国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剧毒物质:<20mg/m³; 高毒物质:>20mg/ m³;中等毒物质:200~2000mg/ m³;低等毒物质:>2000 mg/ m³。

苯为低毒物质。

3 讨论
研究苯的急性毒性有利于了解其急性毒性作用与机制,但是温度会影响其挥发性,影响毒作用,通过对苯的研究,了解了苯的急性毒性的危害,提高对苯急性毒性的认识,了解到苯属于低毒物质,但是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还是应积极建立预防和控制苯中毒,减少苯带来的危害,提高生活质量[7]。

本文通过建立苯蒸气静式吸入染毒的实验模型,研究苯致机体
急性毒性危害机制。

结果表明,苯染毒小鼠后,出现不同的一般急性中毒表现和神经表现。

4 结论
根据本试验,得出以下结论:
(1)苯具有急性毒性。

(2)L C50=70.4mg/L,属于低毒毒物。

5 参考文献
1 Snyder R,Witz G,Goldstein SD.The toxicology of benzene[J].Environ Health Per-
spect,1993,100:393-396.
2Lee BL,New AL,Kok PW,et al.Urinary trans,trans-muconic acid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application in biological monitoring of benzene exposure[J].Clin- Chem,1993,39(9):1788-1792.
3Weisel C,Yu R,Roy A.Biomarkers of environmental benzene exposure[J].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6,104(Suppl6):1141-1145.
4Wiester Mj,Winsett DW,Richards WJ,et al.Partitioning of benzene in and animals[J].
Environment Health Perspectives,2002,110(3):255-261.
5Subrahmanyam VV,Ross D,Eastmind DA,et al.Potential role of free radicals in
bernzene-induced myelotoxicity and leukemia[J].Free Rad-ical Biolog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1991,11:495-515.
6Robert S.Benzene and leukemia.Critical Reviews in Toxicology[J].Boca Raton, 2000, 32(3):155-216.
7万俊春,夏昭林,金锡鹏.与苯血液毒性易感性相关的几种毒物代谢酶多态性研究进展[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1):76-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