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4.2 溴与海水提溴 教学设计2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4.2 溴与海水提溴 教学设计2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2. 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一、海水提溴1.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工艺流程如下:2.主要步骤(1)SO2和氯气、水反应生成硫酸和氢溴酸:Br2+SO2+2H2O=2HBr+H2SO4,Br2+SO2+2H2O=4H++2Br-+ SO2-4(2)液溴与溴水不相溶,用分液漏斗分离;(3)蒸馏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锥形瓶、尾接管(牛角管);(4)氯化后的海水虽然含有溴单质,但浓度低,产量低,应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的过程进行富集,氯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Br2的富集过程;(5)苦卤用来制取金属镁的过程为:镁离子氢氧化镁氯化镁溶液氯化镁晶体→金属镁,其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Ca(OH)2=Mg(OH)2↓+CaCl2;Mg(OH)2+2HCl=MgCl2+2H2O;MgCl22↑,3. 溴的基本性质溴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ⅦA族,第一电离能11.814eV,溴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会和金属和大部分有机化合物产生激烈的反应,若有水参与则反应更加剧烈,溴是一种卤素,它的活性小于氯但大于碘。

溴和金属反应会产生金属溴盐及次溴酸盐(有水参与时),和有机化合物则可能产生磷光或萤光化合物。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4.2 溴与海水提溴 教学设计3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4.2 溴与海水提溴 教学设计3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4节海水中的元素第2课时溴与海水提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2. 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教学过程一、溴和海水提溴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故人们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同时海水中也含一定量的碘元素,从海水中提取Br2、I2是生产Br2、I2的重要方法。

1. 海水提溴:(1)浓缩:海水中Br-的浓度较低,需蒸发水分进行浓缩,或者利用海水晒盐后剩余的部分(又称苦卤)做制取Br2的原料。

(2)氧化:苦卤中通Cl2,把Br-氧化,反应为:Cl2+2Br-=2Cl-+Br2(3)提取:Br2仍溶解在溶液中,先用热空气把Br2吹出(因为Br2易挥发),用Na2CO3溶液吸收吹出的Br2:3Br2+3 CO2-3=5Br-+BrO-3+3CO2↑然后在上述溶液中再加H2SO4酸化,重新生成Br2。

5Br-+BrO-3+6H+=3Br2+3H2O海水中碘元素的含量约有9.3×103吨,其中海藻灰中(NaI)含量较高,可用浓H2SO4把NaI中I-氧化为I2。

2NaI+ H2SO4 (浓)=Na2SO4+2HI8HI+ H2SO4 (浓) == 4I2↑+ H2S↑+ 4H2O总反应为:8NaI+ 5H2SO4 (浓) == 4I2↑+ H2S↑+ 4H2O+4Na2SO42. Br2、I2单质的性质:(1) Br2、I2的物理性质[实验]:观察Br2、I2单质的颜色、状态、闻气味。

高中化学 3.4.2《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 3.4.2《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设计 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4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本节教材内容以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为线索展开,简单介绍了海水中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存在形式,重点介绍了金属镁的提取原理、重要的化学性质和主要用途;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溴和氯、碘的氧化性强弱关系,以此为启示,介绍溴单质的提取原理和主要用途。

(二)知识框架(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本节内容既承载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又使学生认识到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既关注了知识的获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又关注了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向。

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和时代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重要用途。

2、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顺序及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

3、了解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存在和应用及在工业生产和高科技领域的潜在价值,认识到综合开发利用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的活动探究,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学会关注和珍惜自然资源。

三、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重点:金属镁的还原性;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递变次序。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实验,探究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预习: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

重点思考“交流·研讨”中所提出的问题。

(二)教师准备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3.4.1《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设计【复习】镁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引入】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属元素。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一、教学目标1.了解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溴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提取方法。

2.理解海水提溴的原理,掌握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工业提取方法,海水提溴的原理及工艺流程。

2.教学难点:溴的实验室制法,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三、教学过程一节课前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烧杯、玻璃棒、滤纸、蒸发皿等。

2.准备实验药品:溴水、氯水、铁粉、溴化钠、溴化钾、硫酸铁、硫酸铜等。

3.准备PPT,展示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一节课正式开始一、导入1.介绍溴的发现历史,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溴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吗?二、溴的物理性质1.展示溴的实物图片,让学生观察溴的颜色、状态等。

2.介绍溴的密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

3.提问:溴的物理性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三、溴的化学性质1.介绍溴的氧化性、还原性等化学性质。

2.展示溴与铁粉、氯水等反应的实验现象。

3.提问:溴的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有哪些体现?四、实验室制溴1.介绍实验室制溴的原理。

2.展示实验室制溴的实验操作过程。

3.提问:实验室制溴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五、海水提溴1.介绍海水提溴的原理。

2.展示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3.分析海水提溴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提问:海水提溴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六、课堂小结2.提问:本节课你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什么?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根据实验室制溴的原理,设计一个实验室制溴的实验方案。

2.调查了解一下我国海水提溴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提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溴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和海水提溴的工艺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溴和海水提溴(教案)

溴和海水提溴(教案)

第四节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溴和海水提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思考”和“活动、探究”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氯、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探究其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了解溴单质及溴的化合物在生产中的应用。

过程和方法:通过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来设计实验,探究比较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的方法.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他们的表述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对海水中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的情感,激发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兴趣和热情.二、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方法。

三、教学分析: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过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氯气是氧化性很强的非金属单质;在第二章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剂、还原剂与所含元素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另外,学生在初中已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活泼性强的金属(具有还原性)能把活泼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已经了解了海水是化学元素的宝库,并认识了镁单质的还原性和主要用途,以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理和方法。

所有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分析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及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把氯与溴、碘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对比,并引导学生明确“可根据物质颜色的特殊性来检验物质的存在”的基本实验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也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学生亲自设计、讨论和确定实验方案,并亲自实施实验,使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参与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指导、答疑和解惑,同时也关注每位学生的参与度和是否能做到独立思考,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通过教学活动和实验探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把金属性(对应还原性)强弱的比较迁移到非金属性(对应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溴与海水提溴教学案例

溴与海水提溴教学案例

溴与海水提溴教学案例——《海水中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前面探讨了海水中的化学物质——NaCl和Mg的性质基础上继续来探究以Cl、Br、I为代表的卤族元素的性质。

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来探究卤族元素的性质,是对学生前面掌握的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的复习和巩固,拓展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让他们认识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另一方面是让他们认识开发海水化学资源的重要意义。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能力来进行一些探究活动,同时也应该掌握了解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比如说了解卤族元素性质的时候,首先探究它们的物理性质,然后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这是我们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步骤。

在本节课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又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卤族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会比较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2)学生对溴单质和溴的化合物的用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认识卤素的一些特殊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卤素性质的实验探究、对比、归纳来学习它们的性质。

(2)通过性质的分析,了解它们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加强学生认识物质的准确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和探索精神。

(2)认识物质对人类生活、生产的作用,激发学生珍爱自然资源的情感。

2、重点难点重点:溴、碘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难点:卤素单质的氧化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的比较教具准备:投影仪、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火柴、氯气、液溴、碘固体、氯水、溴水、碘水、NaCl溶液、NaBr溶液、KI淀粉溶液、酒精、四氯化碳、AgNO3溶液、稀硝酸3、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探讨了海水中的丰富元素,重点学习了NaCl 、Mg的性质。

今天这堂课,我们将要继续来探究海水中其他元素的性质。

我们要探究的是溴以及与溴性质相似的一类物质的性质。

老师:氯、溴、碘等元素因为在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上有相似的方面,因此,我们把它们归在一起,统称为卤素。

高中化学_海水中的元素: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课件设计

高中化学_海水中的元素:溴与海水提溴教学课件设计

1使用分液漏斗前,检验是否漏水。 2振荡过程中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避免内部压强过大。 3分液时打开活塞,玻璃塞小孔对准分液漏斗小孔 4下层液体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上口倒出。
牛刀小试
向含有KBr、Na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充分反应后, 将溶液蒸干并进行灼烧,最后所得的固体物质是()
A NaCl和KCl B KCl和NaBr
实验内容
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比较
实验现象
溶液由_无__色变为_褐___ 色,滴加CCl4,振荡, 溶液分层,下层呈 _紫__红__色。
结论
Br2+2I-=2Br-+I2 氧化性:Br2>I2
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 Cl2>Br2>I2
对应离子的还原性强弱顺序:
Cl-<Br-<I-
卤素离子与硝酸银的反应
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
提取出来的方法叫做萃取。
CCl4

萃取剂 的选择
1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与溶质不发生化学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4萃取剂与溶质易分离。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铁架台(带铁圈)、烧杯
操作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装液
振荡
静置
分液
注意事项
设计思路: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由_无__色变为_橙__红_ 色,滴加CCl4,振荡, 溶液分层,下层呈 橙__红___色。
溶液由_无__色变为褐____ 色,滴加CCl4,振荡, 溶液分层,下层呈 紫__红___色。
Cl2+2Br-=2Cl-+Br2 氧化性:Cl2>Br2 Cl2+2I-=2Cl-+I2 氧化性:Cl2>I2

海水提溴

海水提溴

3.氯、溴和碘单质的氧化性的比较
编 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 化学方程式 Cl2+2NaBr 2NaCl+Br2,说明 Cl2 的氧 化性比 Br2 强
1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滴加 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 层液体呈橙红色
2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滴加 CCl4,振荡后,溶液分层,下 层液体呈紫红色
【例题 2】 向 NaI 和 NaBr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Cl2,充分反应后 将溶液蒸干,灼烧残余物,最后剩下的物质是( A.NaCl、I2、Cl2 C.NaCl、NaBr 2NaCl+I2,2NaBr+Cl2 答案:D B.NaCl、I2 D.NaCl 2NaCl+Br2,因为 Br2 易挥发,I2 易升华,因此将溶液 )
【例题 1】 下列萃取与分液结合进行的操作(用 CCl4 作萃取剂,从碘水 中萃取碘)中,错误的是( ) A.饱和碘水和 CCl4 加入分液漏斗中后,盖上玻璃塞,用右手压住分液漏 斗上口的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 B.静置,待溶液分层后,使分液漏斗内外的空气相通(准备放出液体) C.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慢慢流下 D.最后继续打开活塞,另用容器承接并保存上层液体 解析:分液时,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当下层液体刚好放完时, 要立即关闭活塞,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答案:D
答案:(1)分液漏斗、烧杯 (2)过滤 蒸馏 (3)2I-+MnO2+4H+ Mn2++I2+2H2O
(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大 (5)②③ (6)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是否出 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有单质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演示实验]
②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 酒精、 四氯化 碳溶液,然后各加入两滴液溴,观察溶液的颜色; 另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水、酒精、四氯化碳溶液, 然后各加入少量碘单质,观察溶液颜色。 [学生活动] 观察现象,完成下表: 物理性质 溴单质 碘单质 状态 溶解 性和 溶液 颜色 水中 酒精中 四氯化碳中 液体 深红棕色 较小,橙色(橙黄 色) 易溶,橙红色 易溶,橙红色 固体 紫黑色 小,褐色 易溶,褐色 易溶,紫红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 (3) 是
。 能跟碘水混合而共存的 。
作业:课后练习第 3 题。
板书 设 计
溴与海水提溴 1、 2、 溴、碘的物理性质 Cl2> Br2>I2
Cl2、Br2、I2 氧化性的强弱
Cl2+2Br-= Br2+2Cl- ;Cl2+2I-=I2+2 Cl-; Br2+2I-=I2+2Br3、海水提溴及溴的用途。 教学 札记
Cl2、Br2、I2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新授课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 步骤 及 内容
[复习] 在上一节课了解到海水中含有大量元素, 我们可以从海水 中提炼出许多物质,如氯化钠、氯气、氢气、锂、铀等。这节课再来 认识海水中的其他元素——溴、碘。 [引入] 被称为“海 溴元素约有 99%以 Br 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洋元素”。 ①观察溴、碘单质的外观性质(颜色、状态)。
颜色 [实验结论]
[演示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现象]
① Br2、 2 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I 都易溶于有机溶剂 (酒 精、CCl4)。 ② Br2、I2 的水溶液都有颜色,溶于有机 溶剂后的溶液均有颜色。 取少量碘单质,放入烧杯中,将盛冷水的圆底烧瓶 置于烧杯上方。加热烧杯,观察发生的现象。 观察课本彩图(图 3—4—10)及实验现象,讨论实 验结论。 紫黑色固体直接变成紫红色气体,在烧瓶底部又有 紫黑色固体附着。液溴长时间放置有红棕色气体放 出。
化学教案- 化学教案-溴和海水提溴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点 难点 课型 教学 方法 教具 多媒体、 酒精灯、 烧瓶、 铁架台、 氯水、 溴水、 碘、 NaCl、 NaBr、 NaI 溶液、CCl4 溶液。 1. 2. 3. 1. 2. 溴与海水提溴 掌握 Br2、I2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掌握 Br2 单质的制取流程。 比较 Cl2、Br2、I2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r2、I2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Cl2、Br2、I2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的比较。
[设计实验]
[学生活动]
[实验现象]
①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②溶液分层,下层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③溶液分层,下层均为紫红色。
[实验结论]
① Br2、I2 不能将 Cl2 置换出来;
-
② Cl2 能置换出 Br2 而 I2 不能,Cl2+2Br-= Br2+2Cl-; Cl ③ Cl2、 Br2 都能将 I2 置换出,Cl2+2I-=I2+2 Cl-; Cl +2I Br2+2I-=I2+2Br-. ∴氧化性:Cl2> Br2>I2。 氧化性: [思考] 利用以上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我们可以用什么 物质从溴化物中提取溴单质? 工业上用氯气作氧化剂从海水中提取 Br2,简单流 程: 溴的用途:工业上 燃料的防爆剂;胶卷的感光材 料; 农业上 医药上 杀虫剂; 红药水、镇静剂。
[实验结论] [思考]
液溴易挥发;碘易升华。
根据上述实验结论, 同学们想一下我们日常用的加 碘盐是不是加的碘单质? 如果 NaCl 里混有碘单质,应如何除去? [讲解] 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如下: Br I
观察它们的结构图,想一下 Br2、I2 的化学性质与哪 种物质相似? 溴、碘元素的原子结构与以前学的氯元素相似 Cl 这三种元素的性质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属于卤 族元素(简称卤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纵列 中。Cl2 的一个重要性质——具有强氧化性,Br2、I2 也有氧化性,那么这三者的氧化性相对强弱如何? [思考] [引导] 物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应如何比较? 2Fe2++Cl2=2Fe3++2Cl-这个反应中有强氧化性的物质 , (Fe3+) , 参加反应 (Cl2) 也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生成 3+ 这两种物质谁的氧化性强?Cl2> Fe 。即在氧化还 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还原剂。 利用所给药品 (氯水、 溴水、 碘水、 NaCl 溶液、 NaBr 溶液、KI 溶液、CCl4 溶液)判断 Cl2、Br2、I2 三者 的氧化性强弱。 ①向 NaCl 溶液中分别加入溴水、 碘水, 再滴加 CCl4 溶液,观察现象; ②向 NaBr 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碘水,再滴加 CCl4 溶液,观察现象; ③向 KI 溶液中分别加入氯水、溴水,再滴加 CCl4 溶液,观察现象;
-
[讲解]
效果 检测 与 A. KI 矫正 B. 碘酒
练习:
1. 方志敏烈士生前在狱中曾用米汤(内含淀粉)给鲁迅先生写信,鲁 迅先生收到信后,为了看清信的内容,使用的化学试剂是:
C. 溴水
D.碘化钾淀粉试液
MgBr2 KI
2. 有下列三种溶液: AlCl3
(1) 是 (2)
能跟氯水混合而共存的 。 能跟溴水混合而共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