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探测VLBI技术综述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

合集下载

太空探索中的新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太空探索中的新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太空探索中的新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太空探索一直是科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技术在太空探索中的应用愈加广泛。

本文将分析当前太空探索中的新技术发展现状,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首先,太空探索中的新技术之一是人工智能。

AI在太空任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人工智能可以辅助航天器的导航与控制,提高自主决策能力。

此外,AI还可以分析大量的数据,从而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和行星。

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太空任务的效率和成功率。

其次,机器人技术也在太空探索中迅速发展。

机器人可以承担太空任务中的危险工作,减少宇航员的风险。

例如,机器人可以进行维修和探索任务,以及处理危险废物的清理。

目前,机器人的技术还在不断改进中,未来的机器人将更加智能和灵活,能够更好地适应太空环境的挑战。

另外,3D打印技术也在太空探索中得到广泛应用。

太空任务常常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和零部件,而这些物品往往无法在太空中长时间存放。

利用3D打印技术,宇航员可以在太空中自行制造所需的物品,大大提高了任务的可持续性和自给自足能力。

此外,3D打印技术还可以减少太空任务的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除了上述的新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还有一些令人期待的趋势。

首先,随着商业航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私营企业投身于太空探索领域。

这使得太空探索变得更加多元化和竞争化。

商业航天公司的涌现将进一步推动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同时,商业航天也将使太空探索更加民主化,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其中。

另外,深空探索将成为未来的趋势之一。

人类已经成功登陆月球,接下来的目标是登陆火星及更远的行星。

这将为探索者们带来更多挑战,需要开发更高级的技术。

例如,长时间太空飞行对宇航员身体和心理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因此,未来的科研重点将更多地集中在人类能否在深空环境中生存和工作的问题上。

总结起来,太空探索中新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的趋势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太空未来。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

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的中期报告1. 引言1.1 VLBI技术背景及意义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通过将位于地球不同位置的射电望远镜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等效直径相当于望远镜间距的巨大射电望远镜的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对天体的极高分辨率观测,对于研究天体的精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深空探测任务的不断发展,高精度VLBI技术在测定探测器轨道、实现高精度定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报告目的与结构本中期报告旨在对高精度VLBI技术及其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分析现有技术的优缺点,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报告结构如下:•引言:介绍VLBI技术背景、意义以及报告目的和结构;•高精度VLBI技术原理及发展:阐述VLBI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创新以及国际发展现状;•高精度VLBI技术在深空探测中的应用:分析深空探测需求,列举应用案例,并进行效果分析;•我国高精度VLBI技术发展现状及挑战:回顾我国VLBI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在深空探测领域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中期研究进展与成果:总结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未来工作计划与展望:提出下一步研究工作计划及长期目标;•结论:总结研究成果,对未来工作提出建议。

本报告旨在为我国高精度VLBI技术在深空探测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2. 高精度VLBI技术原理及发展2.1 VLBI技术原理概述VLBI(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是一种射电天文学中用于观测天体的高精度测量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分散布置的多个射电望远镜组成一个超长基线的虚拟望远镜,从而实现对天体的高分辨率观测。

其基本原理是,不同位置的射电望远镜同时观测同一射电源,将各自接收到的信号记录在介质上,然后对这些信号进行互相关处理,得到干涉条纹,从而推算出射电源的位置、结构和运动状态。

深空探测技术分析

深空探测技术分析

深空探测技术分析随着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升,深空探测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能够深入探索宇宙的奥秘,从而更好地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宏伟的宇宙世界。

本文将从太空探测器的技术原理、探测任务、发展历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了解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太空探测器技术原理太空探测器的种类繁多,涉及的技术原理也各不相同。

但是,大部分太空探测器的核心技术都是基于人类对宇宙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解和探索,如光学、电磁波、粒子等。

这些探测方式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 光学探测光学探测是指使用红外、紫外、可见光等光学信号进行探测。

其中,红外波段的探测可突破星际尘埃的阻碍,从而观察到更远的天体;紫外波段的探测可以寻找生命迹象,可用于地球外生命的探测。

光学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望远镜、光谱仪、成像仪等。

2. 射电探测射电探测是指使用射电波进行探测。

射电波不受星际尘埃的阻碍,可以在宇宙中行进数亿年之久而不失真。

利用射电探测技术,可以探测星体的电磁辐射、星际气体等信息。

射电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射电望远镜、射电干涉仪等。

3. 粒子探测粒子探测是通过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粒子来获得宇宙的信息。

粒子探测技术可以研究宇宙中的黑洞、星际气体等。

粒子探测技术的主要设备包括粒子探测器、带电粒子谱仪等。

二、太空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太空探测器的探测任务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个重要的探测任务:1. 行星探测行星探测是指对各行星的物理构造、化学成分、历史演化等方面进行探测。

目前,人类已经对太阳系的大多数行星进行了探测,其中最成功的探测任务包括旅行者、先驱者、火星探测器等。

2. 星际空间探测星际空间探测是指对银河系、恒星附近等范围内的物理现象进行探测。

目前,人类已经利用射电望远镜、卫星等技术进行了广泛的探测。

通过星际空间探测,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银河系的演化历史、恒星的形成以及宇宙射线等现象。

3. 工程应用探测工程应用探测主要是用于卫星通信、气象卫星、地理信息卫星等领域。

研究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研究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研究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简介该文档旨在研究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太空探索是人类持续追求的伟大挑战,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文将关注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历程、重要成就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展历程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末。

那时,我国开始致力于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并在1970年代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此后,我国陆续实现了载人航天、月球探测、载人航天器交会对接和空间实验室建设等重要目标。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重要成就我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的成就:1.载人航天:我国成功进行了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实现了航天员在太空的短期居住和工作。

2.月球探测:我国先后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探测器,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取样返回等目标。

3.空间实验室:我国发射了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成功进行了航天器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实验。

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显著进步,并为未来的探索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趋势未来,我国太空探索技术将继续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未来趋势:1.深空探测:我国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火星探测任务,展开对更远地点的探索。

2.多样化任务:我国将继续开展载人航天任务,并拓展其他任务领域,如空间站建设、行星探测等。

3.国际合作:我国将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太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这些趋势将促进我国太空探索技术向更广泛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太空领域的地位。

结论我国太空探索技术的发展现状显示出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太空探索技术将继续迎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的太空探索事业将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太空探测技术的新发展与趋势

太空探测技术的新发展与趋势

太空探测技术的新发展与趋势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太空探测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航天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太空探测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使得人类对于太空的认识不断地增强,而且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商业利用与军事战略等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机会和方式。

本文将会介绍太空探测技术目前的新发展与趋势。

一、新兴技术瞩目1.深度无人探测技术随着无人探测技术的不断普及,深度无人探测技术也成为了当前的瞩目技术。

深度无人探测技术是指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完成在太空中的观测、勘察、侦测和分析等任务的技术手段,其优势在于可以不断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太空环境,同时也是未来建议太空站的必要手段。

2.空间残留物激光探测技术空间残留物激光探测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激光技术来探测太空中存在的各种残留物,以保护太空站和运载器的安全,同时也对地球环境进行保护。

该技术需要较高的精度,可实现太空中物质的实时检测、定位、跟踪和操纵。

二、应用领域不断扩大1.太空作物种植随着地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太空作物种植成为了人类的关注焦点。

太空作物种植可以为未来的太空探险提供长期的食品来源,同时也可以进行植物生长和物理、生化研究。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在太空中种植作物是不可能的,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太空作物种植已经成为了可能。

2.太空物流太空物流是指通过太空站、航天器和载人飞船等手段对于太空中物品进行运输的方式,目前已成为了太空探索的新领域。

太空物流不仅可以为太空站提供装备和食品等物资,还可以进行太空与地球的商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三、人工智能与人机合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机合一成为了太空探测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人机合一技术结合了决策、推理、传感、运动控制、通信等多种技术,能够更好地完成干预控制和数据分析的工作。

未来,太空探测任务中将大量运用人机合一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太空探索与常规工作。

综上所述,太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既有新兴技术的创新运用,也有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同时还需要结合人工智能与人机合一技术。

深海探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深海探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深海探测技术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当我们提及深海,那是一个充满神秘和未知的领域。

深海,指的是海平面 200 米以下的区域,占据了地球表面的绝大部分。

然而,由于巨大的水压、寒冷的温度、黑暗的环境等极端条件,深海探测一直是人类探索的巨大挑战。

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深海探测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展现出广阔的未来发展前景。

目前,深海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深海潜水器是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

例如,无人潜水器能够深入到数千米的深海,执行各种任务,如拍摄海底地形、采集样本等。

而载人潜水器则可以让科学家直接亲临深海环境,进行更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我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它能够下潜到超过 7000 米的深度,为我国的深海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深海声学探测技术也是关键的一部分。

通过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可以探测海底地形、地貌以及海洋生物等信息。

多波束测深系统能够同时测量多个点的水深,快速绘制出大面积的海底地形图。

而侧扫声呐则可以清晰地显示出海底的地貌特征,帮助我们发现海底的山脉、峡谷、火山等地质结构。

深海光学探测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在深海中光线非常微弱,但通过特殊的光学设备,如深海摄像机和激光照明系统,我们能够获取高清晰度的海底图像。

这些图像为研究海底生物的分布、行为以及海底地质结构提供了直观的依据。

然而,当前的深海探测技术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是深海环境的极端压力对设备的抗压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长时间在高压环境下工作,设备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探测任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能源供应也是一个难题。

深海探测设备通常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而在深海中补充能源非常困难,这限制了设备的工作时间和范围。

此外,数据传输的速度和稳定性也有待提高。

深海中信号传输受到很大的阻碍,导致大量宝贵的数据无法及时回传至地面,影响研究的效率和及时性。

展望未来,深海探测技术有着多个明确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将成为重要趋势。

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

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展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深空探测技术也迎来了黄金时代。

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外行星、彗星、小行星等天体的探测和探索,旨在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丰富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本文将从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和应用展望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深空探测技术的现状(一)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火箭时代”。

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计划取得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壮举,标志着深空探测技术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20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宇航飞行技术的飞速发展,深空探测任务变得越来越常见,航天器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完善。

例如,美国“航海家”一号号航天器于1977年发射,对木星和土星进行探测,并于1980年和1981年分别飞跃海王星和冥王星。

此外,随着卫星和探测器的技术飞速发展,多普勒雷达、高清晰度相机、光谱仪、质谱仪等科学探测设备也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问题和挑战深空探测技术的实现离不开精良的仪器设备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但是,深空探测技术也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深空探测的成本十分昂贵,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深空探测涉及到众多的技术门槛,如相对论物理、光学、机械工程、电子技术等,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此外,太空环境的恶劣和紧张的时间安排也会给深空探测带来巨大的挑战。

二、深空探测技术的应用展望(一)寻找生命存在的证据深空探测技术在未来的应用中,最为重要的是探索外星生命的存在。

自1954年美国科学家若瑟·希勒首次提出“外星生命”的概念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地外生命。

而深空探测技术正好可以帮助解答这个大问题。

例如,欧洲空间局(ESA)计划于2022年发射“朱庇特”太空探测器,探测木卫二(Jupiter’s moon Europa)的地质特征和冰层状况,这可能有助于找到外星生命存在的证据。

(二)开展资源开采和太空旅游深空探测技术也可以促进开展太空资源开采和太空旅游等业务活动。

我国新一代VLBI网建设现状与展望

我国新一代VLBI网建设现状与展望

第40卷第2期2020年4月测绘科学与工程Geomatic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40,No.2April.,2020我国新一代VLBI网建设现状与展望孙中苗12,李金岭彳,范昊鹏“,柳聪'1.西安测绘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2.地理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4;3.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200030;4.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摘要:我国新一代VLBI网(CNVN)于2015年启动实质性建设。

简要回顾了根据地球定向参数测定需求设计的CNVN,其由可以构成较长东西基线和南北基线、且覆盖面积尽可能广的4~6个测站组成。

参照VLBI全球观测系统(VGOS)建设规范,对我国VGOS测站的设计要求作了扼要介绍。

重点分析了上海余山VGOS试验站的建设现状,包括宽频馈源、低温致冷接收机、上下变频系统、后端系统及系统测试情况,表明该测站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相关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最后从最简测网的联调联试、与传统CVN的组网观测、参加国际VGOS联测、拓展CNVN规模和自动化运行等方面展望了下一步工作,提出了运行和维护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甚长基线干涉测量;地球定向参数;VLBI全球观测系统;宽频馈源;低温致冷宽频接收机;干涉条纹中图分类号:P22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4557(2020)02-0001-08地球定向参数(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 EOP)是天文学、大地测量学、航天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数据,包括岁差、章动、极移和世界时(UT1),是地球坐标系和惯性坐标系的连接参数。

单就UT1而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如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和我国的BDS,均需要其与协调世界时(UTC)的实时精确差异信息(UT1-UTC),实现导航和定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y words: Deep space exploration; VLBI; DDOR
0引言
近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国 家注意到深空资源的重要性, 仅在 2005- 2008 这几 年中, 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发射了十 余个深空探测器, 用来探测月球、火星、水星等天体。 深空探测特指对月球、火星等太阳系行星及行星际 的探测, 与传统的近地空间探测相比, 深空探测的探 测距离要远得多。正是由于超远探测距离, 深空探 测具有如下的特点: 信号路径衰减大、时间延时长、
Abstract: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 VLBI) technique is currently one of hot spot research topics in the domain of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 main advantage of the VLBI technique is that it can track space probe in great far distance with tremendously high angular resolution. Taking this advantage, VLBI technique will be widely used in the future deep space Exploration missions.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a bibliography of several dozens paper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cent development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VLBI techniqu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som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are also provided. And finally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VLBI technique are briefly introduced.
则至少需要 3 个以上台站( 不含 3 个) 参加观测) 最 少 4 台站才能构成 3 条独立基线向量) 。在实际执
行 VLBI 观测任务时, 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台站参加 观测, 一方面这样能够增加观测基线的数目, 从而得
到更多的观测结果, 增加对观测目标的约束, 提高观
测精度; 另一方面更多的台站参加观测可以相互冗 余备份, 当其中一个台站出现问题时, 不影响整个观
1 VLBI 技术用于深空探测的基本原理
VLBI 技术是目前角分辨率最高的天文 观测技 术, 当基线长度达到上万公里的量级, 其测角精度能 够达到 20- 30 nrad。利用 VLBI 技术可以直接测量 得到探测器的角度数据, 对探测器横向位置和速度 有较好约束; 传统的多普勒测速和伪码测距方法可 以直接测得探测器的径向距离及速度, 对探测器视 向位置和速度具有较好的约束, 利用这两种数据进 行联合定轨, 能够有效的提高定轨精度, 从而满足深 空探测 需 求。VLBI 技术 用 于测 量深 空 探测 器 角 度[ 10] 的基本原理见图 1。首先选择探测器附近空间 区域内的河外射电源进行观测, 通过对观测数据进 行相关处理, 可以得到河外射电源发射的射电信号 到达地面两个天线的时间差, 这个时间差被称为河 外射电源观测时延, 用 SRSO ( Extragalactic Radio Source Observable Delay) 表示, 河外射电源观测时延中含有
A Survey of VLBI Technique for Deep Space Exploration and Trend in China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ZHU Xin-ying1,2 , LI Chun- lai1 , ZHANG Hong-bo1
很多误差项[1, 11] , 河外 射电源观测时延和几何时延
( SRS ) 的关系如( 1) 式所示:
SRSO = SRS + SRSerror
( 1)
同理可以得到探测器观测时延 SSPO ( Space Probe
Observable delay) 和探测器几何时延 ( SSP) 的关系如 ( 2) 式:
以上台站参加 VLBI 观测, 因为当仅有 3 台站参加观 测时, 由于仅存在 2 个独立观测量( 3 台站只能构成
2 条独立基线向量) , 若由此确定探测器的三维方向
余弦, 需要同时采用测距观测数据, 这样测距观测数 据的误差将会影响方向余弦的测定精度。如果需要
完全且防立由 VLBI 观测量确定探测器的方向余弦,
y
y
y
cos HSP2 = B2 # P SP / | B2 |
( 4)
y
y
y
cos HSP3 = B3 # P SP / | B3 |
其中
HSP1 , HSP2 , HSP3 对应基线与探测器方向余弦夹角
y yy
B1 , B2 , B3 对应 3 条独立基线向量
y
PSP 为探测器方向余弦向量 为了能够成功解算探测器位置, 需要至少 3 个
由于一条基线可以确定探测器在空间的一维位
置, 在观测过程中, 只要能构成 3 条独立基线, 得到 3 组 HSP 的值, 就可以通过方程组( 4) 解算出探测器
的方向余弦, 从而确定探测器的位置。上述提及的
3 条独立基线中独立的含义是指这三条基线不相互 平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
y
y
y
cos HSP1 = B1 # P SP / | B1 |
SSPO = SSP + SSPerror
( 2)
图 1 深空导航用 VLBI 技术基本原理图 Fig. 1 Basic principle of VLBI technique for deep
space navigation
如何从探测器的观测时延 SSPO 中剔除各种系统 误差项 S , SPerror 得到高精度的探测器几何时延 SSP 是 问题的关键, 其运算过程如下:
摘 要: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VLBI) 技 术是近年来深空探测 研究领域 中的研究 热点之 一。VLBI 技术 具有测 量
精度高, 作用距离远等优点, 这些优点使其在当前及未 来的深 空探测项 目中具 有广泛 的应用 前景。通过 对数十 篇
相关 文献的调研, 重点阐述了深空探测 VLBI 技术的基本 原理、研究现 状, 并对该 技术的 关键技术 及未来 发展趋 势
测任务的完成。
2 研究现状
VLBI 技术被用于深空导航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 世纪 70 年代后期, 美国航空航天局( NASA) 利用 VLBI 技术测量火星探测器 Viking 1 和金星探测器 Pioneer 12 的相位时延[ 1, 15] 。近 30 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 展, VLBI 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根据获取 探测器观测时延的不同方法, 深空探测用的 VLBI 技术
测量精度要求高。以火星探测为例, 火星与地球之 间的距离大约为 0. 546~ 4. 01 亿公里之间, 火星探 测器的信号路径衰减比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高 63~ 80 dB, 单程信号传输时延 3. 03~ 22. 3 分钟, 探测器 轨道测 量精 度 在转 移轨 道 期间 要 求优 于 50 nrad ( 1D) , 着陆段轨道精度优于 10 nrad ( 1D) [。1] 传统的 统一 S 波段航天测控网( Unified S-band System, 简称 USB) 用来进行深空探测时, 其中伪码测距和多普勒 测速的方法可以继续使用, 但利用地球上三个不同 的测控站分别测量深空探测器的距离, 利用三点交
第 31 卷第 8 期 2010 年 8 月
宇航学报
Journal of Astronautics
Vol. 31 No. 8 August 2010
பைடு நூலகம்
深空探测 VLBI 技术综述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
朱新颖1, 2 , 李春来1, 张洪波1
( 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北京 10001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80)
( 1. National Ast ronomi 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 ing 100012, China; 2. Graduate College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80, China)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最后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用 VLBI 技术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 深空探测;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Delta- 差分单程测距
中图分类号: V55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328( 2010) 08- 1893- 07
DOI: 10. 3873Pj. issn. 1000- 1328. 2010. 08. 000
起的时延误差、时钟同步误差、测量设备群时延误差
可以被有效地扣除。
从图 1 中的几何关系可以得到如( 3) 表达式:
cos HSP = SSP @ Clight / B
( 3)
其中
第 8期
朱新颖等: 深空探测 VLBI 技术综述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
18 95
B 表示基线长度
SRS 表示探测器几何时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