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AD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C PB

为定值.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DB

⌒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

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P A

B C

D

A

P

B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1)求点C 的坐标;

(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

(3)如图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

PF

OF

的比值是否发

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图1)

(图2)

【例6】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半径为1的圆O ,P 是⊙O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 A 2+PB 2+PC 2为定值.

【能力训练】

1.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x

y 3

上的两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S 阴影=1,则B

O

A

C

E H

G D A

=+21S S _______.

(第1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2.从等边三角形内一点向三边作垂线段,已知这三条垂线段的长分别为1,3,5,则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

3.如图,OA ,OB 是⊙O 任意两条半径,过B 作BE ⊥OA 于E ,又作OP ⊥AB 于P ,则定值OP 2+EP 2为_________.

4.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120°,F 是DC 的中点,AF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直线BF 与直线DE 所夹的锐角的度数为( )

A.30°

B.40°

C.50°

D.60°

5.如图,在⊙O 中,P 是直径AB 上一动点,在AB 同侧作A A '⊥AB ,AB B B ⊥',且A A '=AP ,B B '=BP .连接B A '',当点P 从点A 移动到点B 时,B A ''的中点的位置( ) A .在平分AB 的某直线上移动 B.在垂直AB 的某直线上移动 C.在弧AMB 上移动 D.保持固定不移动

(第5题图) (第6题图) 6.如图,A ,B 是函数x

k

y =

图象上的两点,点C ,D ,E ,F 分别在坐标轴上,且分别与点A ,B ,O 构成正方形和长方形.若正方形OCAD 的面积为6,则长方形OEBF 的面积是( ) A.3 B.6 C.9 D.12

7.(1)经过⊙O 内或⊙O 外一点P 作两条直线交⊙O 于A ,B 和C ,D 四点,得到如图①~⑥所表示的六种不同情况.在六种不同情况下,P A ,PB ,PC ,PD 四条线段之间在数量上满足的关系式可以用同一个式子表示出来.请你首先写出这个式子,然后只就如图②所示的圆内两条弦相交的一般情况给出它的证明.

A A

B

C

D

E

F

A

B'

(2)已知⊙O 的半径为一定值r ,若点P 是不在⊙O 上的一个定点,请你过点P 任作一直线交⊙O 于不重合的两点E ,F . PE ·PF 的值是否为定值?为什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结论?请你把这一结论用文字叙述出来.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2的正方形OABC 的两顶点A ,C 分别在y 轴,x 轴的正半轴上,点O 在原点,现将正方形OABC 绕O 点顺时针旋转,当A 点第一次落在直线x y =上时停止旋转.旋转过程中,AB 边交直线x y =于点M ,BC 边交x 轴于点N .

(1)求OA 在旋转过程中所扫过的面积;

(2)旋转过程中,当MN 与AC 平行时,求正方形OABC 旋转度数;

(3)设△MBN 的周长为P ,在正方形OABC 旋转的过程中,P 值是否有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P

(B )

A P

B

9.如图,AB 是半圆的直径,AC ⊥AB ,AC =AB .在半圆上任取一点D ,作DE ⊥CD ,交直线AB 于点E ,BF ⊥AB ,交线段AD 的延长线于点F .

(1)设弧AD 是x °的弧,若要点E 在线段BA 的延长线上,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不论点D 取在半圆的什么位置,图中除AB =AC 外,还有两条线段一定相等.指出这两条相等的线段,并予证明.

(第9题图) (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0.如图,内接于⊙O 的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垂直相交于点K ,设⊙O 的半径为R .求证: (1)2222DK CK BK AK +++是定值; (2)2222DA CD BC AB +++是定值.

11.如图,设P 是正方形ABCD 外接圆劣弧弧AB 上的一点,求证:

DP

CP BP

AP ++的值为定值.

1.等腰△ABC 的底边BC 为定长2,H 为△ABC 的垂心.当顶点A 在保持△ABC 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下 改变位置时,面积S △ABC ·S △HBC 的值保持不变,则S △ABC ·S △HBC =________.

2.已知A ,B ,C ,D ,E 是反比例函数x

y 16

=

(x >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分别过这些点向横轴或纵轴作垂线段,以垂线段所在的正方形边长为半径作四分之一圆周的两条弧,组成如图所示的五个橄榄形(阴影部分),则这五个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__________(用含π的代数式表示).

P D C

B A A

折叠,使点A ,B 落在六边形ABCDEF 的内部,记∠C +∠D + )

A. ∠1+∠2=900°

-2α B. ∠1+∠2=1080°

-2α C. ∠1

+∠2=720°-α D. ∠1+∠2=360°-2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正△ABO 的高等于⊙O 的半径,⊙O 在AB 上滚动,切点为T ,⊙O 交AO ,BO 于M ,N ,则弧MTN ( )

A.在0°到30°变化

B.在30°到60°变化

C.保持30°不变

D.保持60°不变

5.如图,AB 是⊙O 的直径,且AB =10,弦MN 的长为8.若MN 的两端在圆上滑动时,始终与AB 相交,记点A ,B 到MN 的距离分别为h 1,h 2,则∣h 1-h 2∣等于( )

A.5

B.6

C.7

D.8

(第5题图) 12G

F E

D

C

H

B

A

B

6.如图,已知△ABC 为直角三角形,∠ACB =90°,AC =BC ,点A ,C 在x 轴上,点B 坐标为(3,m )(m >0),线段AB 与y 轴相交于点D ,以P (1,0)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B ,D . (1)求点A 的坐标(用m 表示)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Q 为抛物线上点P 至点B 之间的一动点,连接PQ 并延长交BC 于点E ,连接BQ 并延长交AC 于点F .试证明:FC (AC +EC )为定值.

7.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圆,在劣弧AB 上取异于A ,B 的点M .设直线AC 与BM 相交于K ,直线CB 与AM 相交于点N .证明线段AK 和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第7题图) (第8题图)

8.如图,设H 是等腰三角形ABC 两条高的交点,在底边BC 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让顶点A 至底边BC 的距离变小,这时乘积S △ABC ·S △HBC 的值变小、变大,还是不变?证明你的结论.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抛物线109

4

1812--=

x x y 与x 轴的交点为点A ,与y 轴的交点为点B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BC ,交抛物线于点C ,连接AC .现有两动点P ,Q 分别从O ,C 两点同时出

发,点P 以每秒4个单位的速度沿OA 向终点A 移动,点Q 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CB 向点B 移动.点P 停止运动时,点Q 也同时停止运动.线段OC ,PQ 相交于点D ,过点D 作DE ∥OA ,交CA 于E ,射线QE 交x 轴于点F .设动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单位:秒). (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和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PQCA 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计算过程; (3)当2

9

0<

N

K

M

B A

C H

C

B

A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已知抛物线C 1:12

12

1+-=

x x y ,点F (1,1). (1)求抛物线C 1的顶点坐标;

(2)若抛物线C 1与y 轴的交点为A ,连接AF ,并延长交抛物线C 1于点B ,求证:

211=+BF

AF . (3)抛物线C 1上任意一点P (x P ,y P )(0<x P <1),连接PF ,并延长交抛物线C 1于点 Q (x Q ,y Q ),试判断

21

1=+QF

PF 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

11.已知A ,B 是平面上的两个顶点,C 是位于AB 一侧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C ,BC 为边在△ABC 外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BCFG .求证:不论C 在直线AB 同一侧的任何位置,EG 的中点P 的位置不变. 参考答案

例 1 延长PC 至E ,使CE =AP ,连结BE ,则△BCE ≌△BAP ,及△P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故

PA PC CE PC PE

PB PB PB

++=== 例2 B 提示:

连结AC ,BC ,可以证明P 为?APB 的中点. 例3 ∵SP ⊥OP ,OM ⊥ST ,∴S ,M ,O ,P 四点共圆,于是∠SPM =∠SOM =

1

2

∠SOT 为定角. 例4 (1)连结OC 交DE 于M ,则OM =CM , EM =DM ,而DG = HE ,则HM =GM 故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

边形. (2)DG 不变.DE =OC =OA =3 .DG =13DE =1

3×3=1. (3)设CD =x ,延长OG 交CD 于N ,

则CN =DN =

12 x ,229CE x =- , 2214DN x = .∴22394ON x =-,而ON =3

2

CH ,∴

22143CH x =-

.故CD 2+3CH 2=x 2+3(4-1

3

x 2)=x 2+12-x 2为定值. 例5 ⑴C (0,4) ⑵先求得AM =CM =5,连接MC 交AE 于N ,由△AO G ∽△ANM ,得OG AO MN AN =,O G =32,3

8

OG OM OC OB ==,

又∠BOC =∠G OM ,∴△G OM ∽△COB ,∠G MO =∠CBO ,得M G ∥BC .⑶连结DM ,则DM ⊥PD ,DO ⊥PM ,DO 2=OM ?OP ,OP =163.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从特殊位置探求OF

PF

的值.当F 与点A 重合时,

2316523OF AO PF AP ===-;当点F 与点B 重合时,83

165

83

OF OB PF PB ===+;当点F 不与点A ,B 重合时,连接OF 、PF 、MF ,∴DM 2=MO ?MP ,∴FM 2=MO ?MP ,即FM MP

OM FM

=

,又∠OMP =∠FMP ,∴△MFO ∽△MPF ,35OF MO PF MF ==,故

OF PF 的比值不变,比值为3

5

. 例6 ∠BPC =120°,在△BPC 中,由余弦定理得BC 2=PB 2+PC 2-2PB ?PC =BC 2,又由上托勒密定理得BC ?P A +PC ?AB ,而AB =BC =AC ,∴P A =PB +PC ,从而P A 2+ PB 2+ PC 2= (PB +PC )2+ PB 2+ PC 2=2 (PB 2+PC 2+PB ?PC )=

2BC 2=2×

()

2

3=6.故P A 2+PB 2+PC 2为定值.A 级 1.4

提示:∵S 1+S 阴= S 2+S 阴=xy =3,∴S 1+S 2

=2xy -2S 阴=6-2=4.

2.273 提示:1+3+5=9是等边三角形的高. 3.r 2

提示:先

考查OB 与OA 垂直的情形.4.D 提示:延长BF 交DE 于点M ,连接BD ,则△BCD 为等边三角

形,BF 平分∠CBD .∵F 为CD 中点,且AD ∥CE ,∴△ADF 与△ECF 关于点F 中心对称.∴CE =AD =CD ,∴∠CEM=30°,∠DMF=60°,5.D 提示:A′B′的中点均在⊙O 的上半圆的中点处. 6.B 提示:S 正方形OCAD =OD ?OC =A A x y k =g =6,∴S OEBF =OE ?OF =x B ?y B k ==6. 7.⑴略

⑵当点P

在⊙O 内时,过P 作直径CD ,则PE ?PF =PD ?PC =r 2-OP 2为定值;当点P 在⊙O 外时,PE ?PF 为定值22OP r -.结论:过不在圆上的一个定点任作一条直线与圆相交,则这点到直线与圆相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为定值. 8.⑴

2

π

⑵22.5° ⑶P 值无变化.理由如下:如图,延长BA 交y 轴于E 点,可证明△OAE ≌△OCN ,得OE =ON ,AE =CN ,又∠MOE =∠MON =45°,OM =ON ,∴△OME ≌△OMN ,得MN =ME =AM +AE =AM +CN .∴P =MN +BN +BM =AM +CM +CN +BN +BM =AB +AC =4.9.⑴0<x <90 ⑵BE =BF 提示:连接BD ,可证明△BDF ∽△ADB ,△BDE ∽△ADC . 10.⑴作OP ⊥BD 于P ,OQ ⊥AC 于Q ,连接AO ,则AO 2=()()2

2

1122BK DK CK AK ????

-++????????

,又AK ?CK =BK ?DK ,

得AK 2+BK 2+CK 2+DK 2=4R 2为定值. ⑵作直径DE ,连接AE ,BE ,CE ,AB 2+CD 2=4R 2,AD 2+

BC 2=4R 2,故AB 2+BC 2+CD 2+DA 2=8K 2为定值. 1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根据托勒密定理,对于四边形APBC 和四边形APBD ,有CP ?a =AP ?a +BP ?2a ,DP ?a =BP ?a +AP ?2a ,两式相加并整理得(CP +DP )a =(AP +BP )(a +2a ),从而

21AP BP

CP DP

+=-+为定值.

B 级

1.1 提示:不妨设∠A 为锐角,AD ,BE ,CF 为△ABC 的三条高,H 为

垂心,由AB =AC 知∠HBD =∠HCD =∠HAE ,∠HDC =∠CDA =90°,故

R t △CHD ∽R t △ACD .∴

AD DC DC HD =

,即AD ?HD =DC 2=1

4

BC 2=1.∴S △ABC ?S △HBC =2111

224

BC AD BC HD BC ???????= ? ?????=1.当∠A ≥90°时,结

论成

立.2.13π-26 提示:∵A ,B ,C ,DE 是反比例函数y =

16

x

(x >0)图象上五个整数点,由图象可知,这些点的横坐标分别为1,2,4,8,16.∴五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1,3,4,2,1.∴这五人橄榄形的面积总和是

22211111122111222224444

24242πππ????????

?-??+?-??+?-?? ? ? ???????????=5π-10+8π-16=13π-

26. 3.B 提示:如图,设F A 的延长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P ,G A ′的延长线与HB ′的延长线交

于点P ′.由对称性可知∠1=2∠APP ′,∠2=2∠BPP ′.∴∠1+∠2=2∠APB .∵∠APB =540°-α,∴∠1+∠2=1080°-2α. 4.D 5.B 提示:如图,设AB 与MN 交于点C ,过点O 作OD ⊥MN 于D ,连接FO 并延长交EB 于G .由垂径定理,得OD =2254-=3.由△AFO ≌△B G O ,得AF =B G ,即

h 1=B G .由AF ⊥MN ,BE ⊥MN ,得△FOD ∽△F G E .∴1

2OD FO GE FG ==.∴E G =2OD =6,∴12h h AF BE -=-=E G =6. 6.⑴A (3-m ,0) ⑵y =x 2-2x +1 ⑶过点Q 作QM ⊥AC 于M ,过点Q 作QN ⊥BC 于N ,设Q 点的坐标为(x ,x 2-2x +1),则QM =CN =(x -1)2,

MC =QN

=3-x .∵QM ∥CE ,∴PQM ∽△PEC .∴

QM PM

EC PC

=

,即()

2

11

2

x x EC

--=

,得EC =2(x -1).∵QN ∥CF ,∴△BQN ∽△BFC .∴QN BN FC BC =

,即()2

4134x x FC ---=,得FC =4

1x +.又AC =4,∴FC (AC +

EC )=

()4

4211

x x +-????+=8为定值. 7.提示:易证△ABK ∽△BNA ,故AK ?BN =AB 2为定值,即AK 与BN 的乘积与M 点的选择无关. 8.提示:S △ABC ?S △HBC =

1

16

BC 4,由于BC 是不变的,所以当点A 至BC 的距离变小时,乘积S △ABC ?S △HBC 保持不变. 9.⑴A (18,0),B (0,-10),顶点坐标为(4,-

989

)

⑵若四边形PQCA 为平行四边形,由于QC ∥P A ,故只要QC =P A 18

5

. ⑶即可,而P A =18-4t ,CQ =t ,故18-4t =t ,得t =设点P 运动t s ,则OP =4t ,CQ =t ,0<t <4.5.说明P 在线段OA 上,且不与点O ,A 重合.由于QC ∥OP 知△QDC ∽△PDO ,故144QD QC t DP OP t ===.同理QC ∥AF ,故1

4QC CE AF EA ==,即

14t AF =,∴AF =4t =OP .∴PF =P A +AF =P A +OP =18.又点Q

到直线PF

的距离d =10,∴S △PQF =

12?PF ?d =1

2

×18×10=90.于是S △PQF 的面积总为定值90. ⑷由前面知道,P (4t ,0),F (18+4t ,0),Q (8-t ,-10),0≤t ≤4.5.构造直角三角形后易得PQ 2=(4t -8+t )2+102=,FQ 2=(18+4t -8+t )2+102=(5t +10)2+100.①若FP =FQ ,即182=(5t +10)2+100,故25(t +2)2=224,(t

+2)2=

244

25

.∵2≤t +2≤6.5,∴t +2=24441425=

.∴t = 414-2. ②若QP =QF ,即(5t -8)2+100=(5t +10)2+100,即(5t -8)2=(5t +10)2,无0≤t ≤4.5的t 满足. ③若PQ =PF ,即(5t -8)2+100=

182,∴(5t -8)2=224.由于224≈15,又0≤5t ≤22.5,∴-8≤5t -8≤14.5,14.52=2

29841

24??= ???

<224.故

没有t (0≤t ≤4.5)满足此方程.综上所述,当t = 414

-2时,△PQ R 为等腰三角形. 10.⑴C 1的顶点坐标为(1,

1

2

). ⑵略 ⑶作PM ⊥AB 于M ,作QN ⊥AB 交AB 延长线于N ,∴PM =1-y P ,FM =1-x P .在R t △PMF 中,PF 2=(1-y P )2+(1-x P )2=1-2y P +y P 2+1-2x P +x P 2,又∵点P 在抛物线上,∴y P =12

x P 2

-x P +1,∴PF 2=1-x P 2+2x P -2+y P 2+1-2x P +x P 2=y P 2,∴PF =y P ,同理,QF =y Q ,易证△PMF ∽△QNF ,则

PM QN PF QF =,∴11Q P y y PF QF --=,即11PF QF PF QF --=,∴11

PF QF

+=2. 11.先从特殊情况出发.当△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与点C 重合,此时点P 的位置在AB 的中垂线上,且到AB 的距离为

1

2

AB ,如图①所示.下面就一般情况来证明上面的结论(结论②所示).过C ,E ,G 分别作直线AB 的垂线CH ,EM ,G N ,垂足分别是H ,M ,N .容易证明△AEM ≌△ACH ,△B G N ≌△BCH .从而有AM =CH =BN ,EM =AH ,G N =BH .这样,线段AB 的中点O 也是线段MN 的中点,连接OP ,则OP

是梯形EMN G 的中位线,从而OP ⊥AB ,OP =12(EM +G N )= 12(AH +BH )=1

2

AB .∴无论点C 在AB 同一侧的位置如何,E G 中点P 的位置不变.

几何最值问题参考答案

几何最值问题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5?孝感一模)如图,已知等边△ABC的边长为6,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 的中点,点P为BD上一点,则PE+PC的最小值为() A.3B.3C.2D.3 考 点: 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由题意可知点A、点C关于BD对称,连接AE交BD于点P,由对称的性质可得,PA=PC,故PE+PC=A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E即为PE+PC的最小值. 解答:解:∵△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为AC的中点,点E为BC的中点,∴BD⊥AC,EC=3, 连接AE,线段AE的长即为PE+PC最小值, ∵点E是边BC的中点, ∴AE⊥BC, ∴AE===3, ∴PE+PC的最小值是3. 故选D. 点 评: 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14?鄂城区校级模拟)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有线段AB,AB=50cm,A、B到x轴的距离分别为10cm和40cm,B点到y轴的距离为30cm,现在在x轴、y轴上分别有动点P、Q,当四边形PABQ的周长最短时,则这个值为() A.50 B.50C.50﹣50 D.50+50 考 点: 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压轴题.

题: 分析:过B点作BM⊥y轴交y轴于E点,截取EM=BE,过A点作AN⊥x轴交x轴于F 点,截取NF=AF,连接MN交X,Y轴分别为P,Q点,此时四边形PABQ的周长最短,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可求出周长. 解答:解:过B点作BM⊥y轴交y轴于E点,截取EM=BE,过A点作AN⊥x轴交x轴于F点,截取NF=AF,连接MN交x,y轴分别为P,Q点, 过M点作MK⊥x轴,过N点作NK⊥y轴,两线交于K点. MK=40+10=50, 作BL⊥x轴交KN于L点,过A点作AS⊥BP交BP于S点. ∵LN=AS==40. ∴KN=60+40=100. ∴MN==50. ∵MN=MQ+QP+PN=BQ+QP+AP=50. ∴四边形PABQ的周长=50+5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以及坐标和图形的性质,本题关键是找到何时四边形的周长最短,以及构造直角三角形,求出周长. 3.(2014秋?贵港期末)如图,AB⊥BC,AD⊥DC,∠BAD=110°,在BC、CD上分别找一点M、N,当△AMN周长最小时,∠MAN的度数为() A.30°B.40°C.50°D.60° 考 点: 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根据要使△AMN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使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M+∠A″=∠HAA′=70°,进而得出∠MAB+∠NAD=70°,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M,交CD于N,则A′A″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 ∵∠DAB=110°, ∴∠HAA′=70°,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7题图) B C D G F E (第5题图)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以下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均得0分) 1、在高速公路上,从3千米处开始,每隔4千米经过一个限速标志牌;并且从10千米处开始,每隔9千米经过一个速度监控仪。刚好在19千米处第一次同时经过这两种设施,那么第二次同时经过这两种设施的千米数是( ) A 、36 B 、37 C 、55 D 、90 2、已知21+=m ,21-=n ,且()()876314722=--+-n n a m m ,则a 的值等于( ) A 、5- B 、5 C 、9- D 、9 3、ABC Rt ?的三个顶点A ,B ,C 均在抛物线2x y =上,并且斜边AB 平行于x 轴。若斜边上的高为h ,则( ) A 、1 h B 、1=h C 、21 h D 、2 h 4、一个正方形纸片,用剪刀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拿出 其中一部分,再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又从得到的三部分中拿出其中之一,还是沿一条不过任何顶点的直线将其剪成两部分……如此下去,最后得到了34个六十二边形和一些多边形纸片,则至少要剪的刀数是( ) A 、2004 B 、2005 C 、2006 D 、2007 5、如图,正方形ABCD 内接于⊙O ,点P 在劣弧AB 上,连结DP ,交AC 于点Q .若 QO QP =,则 QA QC 的值为( ) A 、132- B 、32 C 、23+ D 、23+ 二、填空题 (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 6、已知a ,b ,c 为整数,且2006=+b a ,2005=-a c .若b a ,则c b a ++的最大值为 . 7、如图,面积为c b a -的正方形DEFG 内接于面积为1的正三角形ABC ,其中a ,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绝对精华

数学竞赛平面几何重要知识点 梅涅劳斯定理: 设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或其延长线)上的三点,则D 、E 、F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1=??EA CE FC BF DB AD 。 斯德瓦特定理:设P 是ABC ?的边BC 边上的任一点,则 BC PC BP AP BC AB PC AC BP ??+?=?+?222 西摩松定理: 设P 是ABC ?外接圆上任一点,过P 向ABC ?的三边分别作垂线,设垂足为D 、E 、F ,则D 、E 、F 三点共线。

6、共角定理:设ABC ?和C B A '''?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不妨设A=A ')则 C A B A AC AB S S C B A ABC ' '?''?='''?? 与圆有关的重要定理 4.四点共圆的主要判定定理 (1)若∠1=∠2,则A 、B 、C 、D 四点共圆; (2)若∠EAB=∠BC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3)若PA ?PC=PB ?PD ,则A 、B 、C 、D 四点共圆; 三角形的五心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共点,三条角平分线共点,三条高线共点,三条中垂线共点。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共线(欧拉线),并且重心把连结垂心和外心的线段分成2∶1的两段。三角形的外心和内心的距离)2(r R R d -=。此公式称为欧拉式,由此还得到r R 2≥。当且仅当△ABC 为正三角形时,d=0,此时R=2r.其中R 和r 分别是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 与△的一边及另两边的延长线均相切的圆称为△的旁切圆,旁切圆的圆心称为旁心。

重要例题 例1.设M 是任意ABC ?的边BC 上的中点,在AB 、AC 上分别取点E 、F,连EF 与AM 交于N ,求证:)(21AF AC AE AB AN AM +=(1978年辽宁省中学数学竞赛) 例 2. 已知点O 在ABC ?内部,022=++OC OB OA .OCB ABC ??与的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例3. 如图①,P 为△ABC 内一点,连接P A 、PB 、PC ,在△P AB 、△PBC 和△P AC 中,如果存在一个三角形与△ABC 相似,那么就称P 为△ABC 的自相似点. ⑴如图②,已知Rt △ABC 中,∠ACB =90°,∠ACB >∠A ,CD 是AB 上的中线,过点B 作BE ⊥CD ,垂足为E ,试说明E 是△ABC 的自相似点. ⑵在△ABC 中,∠A <∠B <∠C . ①如图③,利用尺规作出△ABC 的自相似点P (写出作法并保留作图痕迹); ②若△ABC 的内心P 是该三角形的自相似点,求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综合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16分) 1.如图,已知∠MON=40°,P为∠MON内一定点,OM上有一点A,ON上有一点B,当△PAB的周长取最小值时,求∠APB的度数为( ) A.100° B.110° C.140° D.80° 答案:A 解题思路:作定点P关于直线OM,ON的对称点,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最值问题 2.如图,当四边形PABN的周长最小时,a的值为( ) A. B.1 C.2 D. 答案:A 解题思路:先平移AP或BN使P,N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题.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最值问题 3.如图,已知两点A,B在直线l的异侧,A到直线l的距离AC=6,B到直线l的距离BD=2,CD=3,点

P在直线l上运动,则的最大值为( ) A. B.3 C.1 D.5 答案:D 解题思路: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然后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题.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最值问题 4.如图,直角梯形纸片ABCD中,AD⊥AB,AB=4,AD=2,CD=3,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将△AEF 沿EF翻折,点A的落点记为P.当点P落在直角梯形ABCD内部时,PD的最小值为( ) A.2 B.1 C. D.3 答案:C 解题思路:找运动过程中的不变特征进行转化,转化成求DP+PE+EB的最大值,减少变量,然后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题.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最值问题 5.如图,∠MON=90°,等腰Rt△ABC的顶点A,B分别在OM,ON上,当点B在ON上运动时,点A

最新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200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天津赛区初赛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1)已知(),则的值为(B). (A)(B)(C)(D) 【解】,. 又,∴.故选(B). (2)若关于的方程的一个根大于且小于,另一个根大于2且小于3,则m的取值范围是(C). (A)(B)(C)(D) 【解】根据题意,由根的判别式,得.设,由已知,画出该二次函数的大致图象,观察图象, 当时,有,即; 当时,有,即; 当时,有,即; 当时,有,即. 综上,.故选(C). (3)某段公路由上坡、平坡、下坡三个等长的路段组成,已知一辆汽车在三个路段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分别为,,,则此辆汽车在这段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为(D). (A)(B)(C)(D) 【解】设这段公路长为3s,则三个不同路段的长度均为s, 此辆汽车在各路段上行驶 的时间分别为(),则此辆汽车在这段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 度为 .故选(D). (4)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E为CD边的中点,动点P在正方形ABCD边上沿运动,设点P经过的路程为,△的面积为,则关于的函数的图象大致为(A). 【解】由已知,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 如图①,当点P在AB边上运动时,(),∴; 如图②,当点P在BC边上运动时,

,即(),有, ∴ =; 如图③,当点P在线段CE上运动时, ,有(), ∴. 故选(A). (5)已知矩形ABCD中,AB=72,AD=56,若将AB边72等分,过每个分点分别作AD的平行线;将AD边56等分,过每个分点分别作AB的平行线,则这些平行线把整个矩形分成了边长为1的72×56个小正方形.于是,被对角线AC从内部穿过的小正方形(小正方形内部至少有AC上的两个点)共有(D).(A)130个(B)129个(C)121个(D)120个【解】根据题意,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得,则. 因为AC与水平线(含AB与DC)、竖直线(含AD与BC)中的每 一条都相交, 所以有57+73=130个交点(含重合的交点). 由表示直线AC的正比例函数为,于是重合的交点坐标为(,)(0,1,2,…,8).即有9个重合的交点. 因此共有个彼此不同的交点,它们将对角线AC分成120段,每段仅穿过1个小正方形,于是AC共穿过120个小正方形.故 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满分35分) (6)将一枚骰子掷两次,若第一次出现的点数为,第二次出现的点数为,则由,所确定的点在双曲线上的概率等于. 【解】 123456 1(1,1)(2,1)(3,1)(4,1)(5,1)(6,1) 2(1,2)(2,2)(3,2)(4,2)(5,2)(6,2) 3(1,3)(2,3)(3,3)(4,3)(5,3)(6,3) 4(1,4)(2,4)(3,4)(4,4)(5,4)(6,4) 5(1,5)(2,5)(3,5)(4,5)(5,5)(6,5) 6(1,6)(2,6)(3,6)(4,6)(5,6)(6,6) 其中点(1,6),(6,1),(2,3),(3,2)在双曲线 上,因此所求的概率等于. (7)计算(的整数)的值等于100.

高中数学竞赛题之平面几何

第一讲 注意添加平行线证题 在同一平面,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线是初中平面几何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图形.在证明某些平面几何问题时,若能依据证题的需要,添加恰当的平行线,则能使证明顺畅、简洁. 添加平行线证题,一般有如下四种情况. 1 为了改变角的位置 大家知道,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错角相等,同旁角互补.利用这些 性质,常可通过添加平行线,将某些角的位置改变,以满足求解的需要. 例1 设P 、Q 为线段BC 上两点,且BP =CQ ,A 为BC 外一动点(如图1).当点A 运动到使 ∠BAP =∠CAQ 时,△ABC 是什么三角形?试证明你的结论. 答: 当点A 运动到使∠BAP =∠CAQ 时,△ABC 为等腰三角形. 证明:如图1,分别过点P 、B 作AC 、AQ 的平行线得交点D .连结DA . 在△DBP =∠AQC 中,显然 ∠DBP =∠AQC ,∠DPB =∠C . 由BP =CQ ,可知 △DBP ≌△AQC . 有DP =AC ,∠BDP =∠QAC . 于是,DA ∥BP ,∠BAP =∠BDP . 则A 、D 、B 、P 四点共圆,且四边形ADBP 为等腰梯形.故AB =DP . 所以AB =AC . 这里,通过作平行线,将∠QAC “平推”到∠BDP 的位置.由于A 、D 、B 、P 四点共圆,使证明很顺畅. 例2 如图2,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BAF =∠BCE .求证:∠EBA =∠ADE . 证明:如图2,分别过点A 、B 作ED 、EC 的平行线,得交点P ,连PE . 由AB CD ,易知△PBA ≌△ECD .有PA =ED ,PB =EC . ∥= A D B P Q 图1 P E D G A B F C 图2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面面观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 (如线段的长 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 )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几何最 值问题?近年来,各地中考题常通过几何最值问题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几何最值问题作一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大 家有所帮助? 最值问题的解决方法通常有如下两大类 : 一、应用几何性质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例1如图1, MON 90,矩形ABCD 的顶点A 、B 分别在边OM ,ON 上?当分 在边ON 上运动 时,A 随之在边 OM 上运动,矩形 ABCD 的形状保 持不变, 其中 AB 2,BC 1,运动过程中,点 D 到点0的最大距离为( QOD OE DE , OE AE 丄 AB 1.DE 2 ..AD 2 AE 2 、12 12 0D 的最大值为 2 1. 故选A. 2?两点间线段最短 2cm,高为9 cm ,点A, B 分别是回柱两底面圆周上的点, 当O,D,E 三点共线时,点 D 到点0的距离最大,此时, AB 2,BC 1 , (A) 、、2 1 (B) 分析如图1,取AB 的中点 E ,连结 OE,DE,OD . 例2如图2,圆柱底面半径为 且A,B 在同一母线上,用一棉线从 A 顺着圆柱侧面绕 3圈到B ,求棉线长度最短

分析 如图3,将圆柱展开后可见,棉线最短是三条斜线的长度,第一条斜线与底面 回周长、圆柱的三分之一高组成直角三角形 由周长公式知底面圆一周长为 4 cm ,圆柱的三分之一高为 3 cm ,根据勾股定理,得 一条斜线长为5 cm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棉线长度最短为 15 cm. 3.垂线段最短 例3如图4,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 X 运动,当线段 AB 最短时,点 B 的坐标为( ) 1 1 (A)(0,0) (B)(-,-) 2 2 (C)(子, (D )(乎, 分析 如图4,过点A 作 AB' OB ,垂足为点B',过B'作B'C x 轴,垂足为C .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当 B'与点B 重合时,AB 最短. T 点B 在直线y x 上运动, ??? V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VB'CO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A 的坐标为(1,0), 1 1 1 OC CB' OA 1 -, 2 2 2

几何最值问题(习题及答案)

?例题示范 几何最值问题(习题) 例1:如图,已知∠AOB 的大小为α,P 是∠AOB 内部的一个定点,且OP=2,E,F 分别是OA,OB 边上的动点.若△PEF 周长的最小值为2,则α=() A.30°B.45°C.60°D.90° 思路分析: 1.分析定点、动 点.定点:P 动点(定直线):E(射线OA),F(射线OB) 和最小(周长最小) 对称到异侧 2.根据不变特征分析判断属于轴对称最值问题,可调用轴对称 最值问题的处理方式:作点P 关于OA 的对称点P′,点P 关于OB 的对称点P′′,连接P′P′′,交OA 于点E,交OB 于点F,此时△PEF 的周长取得最小值. 3.设计方案求解. 如图,由题意得OP′=OP′′=P′P′′=2,所以△OP′P′′是等边三角形,故α=30°.

1

3 ?巩固练习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 的直角顶点A 在x 轴 的正半轴上,顶点B 的坐标为(3,),P 为斜边OB 上一动点.若点C 的坐标为( 1 ,0),则PA+PC 的最小值为() 2 A. 13 2 B. 31 2 C. 3 + 19 2 D.2 2.如图,已知A,B 两点在直线l 的异侧,A 到直线l 的距离AM=4, B 到直线l 的距离BN=1,且MN=4.若点P 在直线l 上运动, 则PA -PB 的最大值为() A.5 B.41 C. 3 41 5 D.6 3.已知点A,B 均在由面积为1 的相同小长方形组成的网格的格 点上,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若P 是x 轴上使得PA+PB 的值最小的点,Q 是y 轴上使得QA -QB 的值最大的点,则OP·OQ= . 2 第1 题图第2 题图 7

2019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1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间:2018年4月1日上午9:30—11:30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0分.以下每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 1.方程组?????=+=+6 12y x y x 的实数解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选(A )。当x ≥0时,则有y -|y|=6,无解;当x<0时,则y +|y|=18,解得:y=9,此时x=-3. 2.口袋中有20个球,其中白球9个,红球5个,黑球6个.现从中任取10个球,使得白球不少于2个但不多于8个,红球不少于2个,黑球不多于3个,那么上述取法的种数是( ) (A )14 (B )16 (C )18 (D )20 解:选(B )。只用考虑红球与黑球各有4种选择:红球(2,3,4,5),黑球(0,1,2,3)共4×4=16种 3.已知a 、b 、c 是三个互不相等的实数,且三个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2 =++c bx ax , 02 =++a cx bx ,02 =++b ax cx 恰有一个公共实数根,则ab c ca b bc a 2 22++的值为( ) (A )0 (B )1 (C )2 (D )3 解:选(D )。设这三条方程唯一公共实数根为t ,则20at bt c ++=,20bt ct a ++=,2 0ct at b ++= 三式相加得:2 ()(1)0a b c t t ++++=,因为210t t ++≠,所以有a+b+c=0,从而有3333a b c abc ++=, 所以 ab c ca b bc a 222++=333 a b c abc ++=33abc abc = 4.已知△ABC 为锐角三角形,⊙O 经过点B ,C ,且与边AB ,AC 分别相 交于点D ,E .若⊙O 的半径与△ADE 的外接圆的半径相等,则⊙O 一定经 过△ABC 的( ) (A )内心 (B )外心 (C )重心 (D )垂心 解:选(B )。如图△ADE 外接圆的圆心为点F ,由题意知:⊙O 与⊙F 且弧DmE =弧DnE ,所以∠EAB =∠ABE ,∠DAC =∠ACD , 即△ABE 与△ACD 都是等腰三角形。分别过点E ,F 作AB ,AC 相交于点H ,则点H 是△ABC 的外心。又因为∠KHD =∠ACD , 所以∠DHE+∠ACD =∠DHE+∠KHD =180°,即点H ,D ,C ,E 在同一个圆上, 也即点H 在⊙O 上,因而⊙O 经过△ABC 的外心。 5.方程2563 2 3 +-=++y y x x x 的整数解x (,)y 的个数是( ) (A )0 (B )1 (C )3 (D )无穷多 解:选(A )。原方程可变形为:x(x+1)(x+2)+3x(x+1)=y(y-1)(y+1)+2,左边是6的倍数,而右边不是6的倍数。

2018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几何最值问题综合课(pdf,无答案)

知识板块 考点一:几何图形中的最小值问题 方法: 1.找对称点求线段的最小值; 步骤:①找已知点的对称点,动点在哪条线上动,就是对称轴; ②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已知点; ③与对称轴的交点即是要找的点;通常用勾股定理求线段长; 2.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转化成其他线段,间接求线段的最小值;例如: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通过作垂线求最值; 4.用二次函数中开口向上的函数有最小值; 考点二:几何图形中的最大值问题 方法: 1.当两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与动点所在的直线的交点,这三点在同一直线时,线段差有最大值; 2.当两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先找对称点,同样三点位于同一直线时,线段差有最大值; 3.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用二次函数中开口向下的函数有最大值; 例题板块 考点一:几何图形中的最小值问题 例1.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AB 上一点,BE=2,AE=3BE ,P 是AC 上一动点,则PB+PE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 图1 图2 图3 例2.如图2,在锐角△ABC 中,AB=4,∠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 . 例3.如图3,点P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PE ⊥AC 于E ,PF ⊥BC 于F ,BC=6,AC=8,则线段EF 长的最小值为 ; 第一节 几何最值问题专项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B=BC=6,点E ,F 分别在边AB ,BC 上,AE=3,CF=1,P 是斜边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F 周长的最小值为 . 图4 图5 例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 △OAB 的顶点A 的坐标为(9,0),点C 的坐标为(2,0),tan ∠BOA= A .67 B .231 C. 6 D .193+ 例6.如图6,等腰Rt △ABC 中,∠ACB=90°,AC=BC=4,⊙C 的半径为1,点P 在斜边AB 上,PQ 切⊙O 于点Q ,则切线长PQ 长度的最小值为( ) 图6 图7 图8 例7.如图7,矩形ABCD 中,AB=4,BC=8,E 为CD 的中点,点P 、Q 为BC 上两个动点,且PQ=3,当CQ= _________ 时,四边形APQE 的周长最小. 考点二:几何图形中的最大值问题 例1.已知点A (1,2)、B (4,-4),P 为x 轴上一动点. (1)若|PA |+|PB |有最小值时,求点P 的坐标; (2)若|PB |-|PA |有最大值时,求点P 的坐标. 例2.如图8所示,已知A 11 (,y )2,B 2(2,y )为反比例函数1y x =图像上的两点,动点P (x,0)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

2018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数学周报》杯”201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 答题时注意: 1.用圆珠笔或钢笔作答; 2.解答书写时不要超过装订线; 3.草稿纸不上交.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每道小题均给出了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里,不填、多填或错填都得0分) 1.设1a ,则代数式32312612a a a +--的值为( >. .,0y >,且满足3y y x xy x x y ==,,则x y +的值为( >.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上任意一点.求证:为定值. AD ⌒ PA PC PB P A B C D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 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DB ⌒ A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 线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B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AB ⌒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AB ⌒ 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B O A C E H G D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初中数学《几何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初中数学《最值问题》典型例题 一、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通常思路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的连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重合时取到最值) 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理论依据,根据不同特征转化是解决最值问题的关键.通过转化减少变量,向三个定理靠拢进而解决问题;直接调用基本模型也是解决几何最值问题的高效手段. 轴 对 称 最 值 图形 l P B A N M l B A A P B l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 特征 A,B为定点,l为定直 线,P为直线l上的一 个动点,求AP+BP的 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MN为直线l上的一条动线 段,求AM+BN的最小值 A,B为定点,l为定直线, P为直线l上的一个动 点,求|AP-BP|的最大值转化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先平移AM或BN使M,N 重合,然后作其中一个定 点关于定直线l的对称点 作其中一个定点关于定 直线l的对称点 折 叠 最 值 图形 B' N M C A B 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特征 在△ABC中,M,N两点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将△BMN沿MN翻折, B点的对应点为B',连接AB',求AB'的最小值. 转化转化成求AB'+B'N+NC的最小值 1.如图:点P是∠AOB内一定点,点M、N分别在边OA、OB上运动,若∠AOB=45°,OP=32,则△PMN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分析】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 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根据对称的性质可以证得:△CO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OC,OD.则当M,N是CD与OA,OB的交点时,△PMN的周长最短,最短的值是CD的长. ∵PC关于OA对称, ∴∠COP=2∠AOP,OC=OP 同理,∠DOP=2∠BOP,OP=OD

2018年专题10(几何)最值问题(含详细答案)

专题10 几何最值问题【十二个基本问题】

1.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和4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 A.61cm B.11cm C.13cm D.17cm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20cm,高h=20 15cm,现在有一只蚂蚁从底边上一点A出发.在侧面上爬行一周又回到A点,蚂蚁爬行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 3.如图,在△ABC中,AB=3,AC=4,BC=5,P为边BC上一动点,PE⊥AB于E,PF⊥AC 于F,则EF的最小值为() A.2 B.C.D. 4.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

则BM+MN的最小值为() A.10 B.8 C.5 3 D.6 5.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处. (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 (2)当AB=4,BC=4,CC=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 (3)在(2)的条件下,求点B到最短路径的距离. 6.如图,已知P为∠AOB内任意一点,且∠AOB=30°,点P、P分别在OA、OB上,求作点P、P,使△PPP的周长最小,连接OP,若OP=10cm,求△PPP的周长. 7.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点G,连接BE交AG于点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________.

第7题 第8题 第9题 8.如图,在等腰Rt △ABC 中,∠BAC =90°,AB =AC ,BC =4 2,点D 是AC 边上一动点,连接 BD ,以AD 为直径的圆交BD 于点E ,则线段CE 长度的最小值为 . 9.如图,⊙O 的半径为1,弦AB =1,点P 为优弧(⌒)AB 上一动点,AC ⊥AP 交直线PB 于点C ,则△ABC 的最大面积是( ) A .1 2 B . 22 C . 32 D . 34 10.如图,已知抛物线y =-x +bx +c 与一直线相交于A (-1,0),C (2,3)两点,与y 轴交 于点N .其顶点为D . (1)抛物线及直线AC 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M (3,m ),求使MN +MD 的值最小时m 的值; (3)若抛物线的对称轴与直线AC 相交于点B ,E 为直线AC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E 作EF ∥BD 交抛物线于点F ,以B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若能,求点E 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4)若P 是抛物线上位于直线AC 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PC 的面积的最大值.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 一、选择题:(30分) 1.- 20001999, -19991998, -999998 , -1000 999这四个数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20001999<-19991998<-1000999<-999998 (B )-999998 <-1000999<-19991998<-20001999 (C )- 19991998<-20001999<-1000999<-999998 (D )-1000999<-999998 <-20001999<-1999 1998 2.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 b , c (a , b , c 都是质数),且a +b +c =16,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3.已知25x =2000, 80y =2000,则 y 1 x 1+等于 (A )2 (B )1 (C )21 (D )2 3 4.设a +b +c =0, abc >0,则 | c |b a | b |a c |a |c b +++++的值是 (A )-3 (B )1 (C )3或-1 (D )-3或1 5.设实数a 、b 、c 满足a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复习第二篇平面几何第18章整数几何试题新人教版

第18章 整数几何 ABC △,第三条高的长数,求这条高之长的所有可能值. 解析 由面积知,三条高的倒数可组成三角形三边,这是它们的全部条件. 设第三条高为h ,则 解得1515 45 h <<,h 可取4、5、6、7这四个值. ABC △3AB n x =+,2BC n x =+,CA n x =+,且BC 边上的高AD 的长为n ,其中n 为正整数,且01x <≤,问: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几个? 解析 注意AB 为ABC △之最长边,故90B ∠,而z 可正可负. 由2y z n x +=+,及()()()2 2 223242y z n x n x n x x -=+-+=+?,得4y z x -=,32 n y x = +,由勾股定理,知()2 22332n x n n x ?? ++=+ ??? ,展开得12n x =,由01x <≤及n 为正整数,知 1n =,2,…,12,这样的三角形有12个. ,其中一条直角边不超过20,其外接圆半径与内切圆半径之比为52∶,求此三角形周长的最大值. 解析 设该直角三角形直角边长为a 、b ,斜边为c ,则外接圆半径2 c R = ,内切圆半径2 a b c r +-= ,不妨设20a ≤. 由条件知 5 2 c a b c =+-,557a b c +=,平方,得()() 222225249a b ab a b ++=+,即 ()2212250a b ab +-=, ()()34430a b a b --=, 于是3a k =,4b k =,5c k =,或4a k =,3b k =,5c k =,周长为12k ,k 为正整数.k 的最大值为6,此时各边为18、24、30,周长最大值为72. ABC △,60A ∠=?,7BC =,其他两边长均为整数,求ABC △的面积. 解析 设AB x =,AC y =,则由余弦定理,有 2249x y xy +-=. 由条件x y ≠,不妨设x y <,则AB 为ABC △之最小边,x 只能取值1、2、3、4、5、6,分别代入,发现当3x =或5时,8y =,其余情形均无整数解. 于是1 sin 602 ABC S xy = ?=△. P ,求经过P 且长为整数的弦的条数. 解析 如图,O 半径为15,9OP =,过P 的弦ST 长为整数,APB 为直径,6AP =,24PB =,则144SP TP PA PB ?=?=,因此 24ST SP TP =+≥.

初中数学专题04几何最值存在性问题(解析版)

专题四几何最值的存在性问题 【考题研究】 在平面几何的动态问题中,当某几何元素在给定条件变动时,求某几何量(如线段的长度、图形的周长或面积、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与差)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称为最值问题。 从历年的中考数学压轴题型分析来看,经常会考查到距离或者两条线段和差最值得问题,并且这部分题目在中考中失分率很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几何最值问题再教材中虽然没有进行专题讲解,到却给了我们很多解题模型,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进行压轴训练是必要的。 【解题攻略】 最值问题是一类综合性较强的问题,而线段和(差)问题,要归归于几何模型:(1)归于“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和的最小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2)归于“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凡属于求“变动的两线段之差的最大值”时,大都应用这一模型. 两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关键是指出一条对称轴“河流”(如图1).三条动线段的和的最小值问题,常见的是典型的“台球两次碰壁”或“光的两次反射”问题,关键是指出两条对称轴“反射镜面”(如图2). 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问题,一般根据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当三点共线时,两条线段差的最大值就是第三边的长.如图3,P A与PB的差的最大值就是AB,此时点P在AB的延长线上,即P′.解决线段和差的最值问题,有时候求函数的最值更方便,建立一次函数或者二次函数求解最值问题. 【解题类型及其思路】 解决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常用的方法有:(1)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含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最值;(2)应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求最值;(3)应用轴对称的性质求最值;(4)应用二次函数求最值;(5)应用其它知识求最值。 【典例指引】 类型一【确定线段(或线段的和,差)的最值或确定点的坐标】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含答案)

初三数学竞赛试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要使方程组???=+=+2 3223y x a y x 的解是一对异号的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34<a (D )3 43<>a a 或 2.一块含有?30AB =8cm, 里面 空 心DEF ?的各边与ABC ?的对应边平行,且各对应边的距离都是 1cm,那么DEF ?的周长是( ) (A)5cm (B)6cm (C) cm )(36- (D) cm )(33+ 3.将长为15cm 的木棒截成长度为整数的三段,使它们构成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则不同的截法有( ) (A)5种 (B) 6种 (C)7种 (D)8种 4.作抛物线A 关于x 轴对称的抛物线B ,再将抛物线B 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C 的函数解析式是1122-+=)x (y ,则抛物线A 所对应的函数表达式是 ( ) (A)2322-+-=)x (y (B) 2322++-=)x (y (C) 2122---=)x (y (D) 2322++-=)x (y 5.书架上有两套同样的教材,每套分上、下两册,在这四册教材中随机抽取两册,恰好组成一套教材的概率是( ) (A) 32 (B) 31 (C) 21 (D) 6 1 6.如图,一枚棋子放在七边形ABCDEFG 的顶点处,现顺时针方 向移动这枚棋子10次,移动规则是:第k 次依次移动k 个顶点。 如第一次移动1个顶点,棋子停在顶点B 处,第二次移动2个顶 点,棋子停在顶点D 。依这样的规则,在这10次移动的过程中, 棋子不可能分为两停到的顶点是( ) (A)C,E,F (B)C,E,G (C)C,E (D)E,F.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 初三数学竞赛专题:平面几何的定值问题(含答案) 【例1】 如图,已知P 为正方形ABCD 的外接圆的劣弧AD ⌒上任意一点.求证:PA PC PB 为定值. 【例2】 如图,AB 为⊙O 的一固定直径,它把⊙O 分成上、下两个半圆,自上半圆上一点C 作弦CD ⊥AB ,∠OCD 的平分线交⊙O 于点P ,当点C 在上半圆(不包括A ,B 两点)上移动时,点P ( ) A.到CD 的距离保持不变 B.位置不变 C.等分DB ⌒ D.随C 点的移动而移动 【例3】 如图,定长的弦ST 在一个以AB 为直径的半圆上滑动,M 是ST 的中点,P 是S 对AB 作垂线 的垂足.求证:不管ST 滑到什么位置,∠SPM 是一定角. 【例4】 如图,扇形OAB 的半径OA =3,圆心角∠AOB =90°.点C 是AB ⌒上异于A ,B 的动点,过点C 作CD ⊥OA 于点D ,作CE ⊥OB 于点E .连接DE ,点G ,H 在线段DE 上,且DG =GH =HE . (1)求证:四边形OGCH 是平行四边形; (2)当点C 在AB ⌒上运动时,在CD ,CG ,DG 中,是否存在长度不变的线段?若存在,请求出该线段的长度; (3)求证:CD 2+3CH 2是定值. P A B C D A P B

【例5】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M 在x 轴的正半轴上,⊙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且C 为弧AE 的中点,AE 交y 轴于G 点.若点A 的坐标为(-2,0),AE =8. (1)求点C 的坐标; (2)连接MG ,BC ,求证:MG ∥BC ; (3)如图2,过点D 作⊙M 的切线,交x 轴于点P .动点F 在⊙M 的圆周上运动时, PF OF 的比值是否发 生变化?若不变,求出比值;若变化,说明变化规律. (图1) (图2) 【例6】 如图,已知等边△ABC 内接于半径为1的圆O ,P 是⊙O 上的任意一点.求证:P A 2+PB 2+PC 2为定值. 【能力训练】 1.如图,点A ,B 是双曲线x y 3 上的两点,分别经过A ,B 两点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若S 阴影=1,则B O A C E H G D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