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试卷A卷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5小题)1.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魏晋以来频繁的战乱B.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C.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D.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解析】材料信息“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说明当时郡县数量过多,并结合所学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国家分裂战乱,政局比较动荡造成的,A项正确;导致郡县数量过多的原因是国家分裂战乱,不是郡县制不适应时代发展,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户籍人口大范围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征发劳役导致土地荒芜,排除D项。

故选:A。

2.隋文帝即位之初就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裁减郡县数目,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

这些措施的实行( )A.实现了国家统一B.维护了长治久安C.加强了中央集权D.打击了豪强大族【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隋文帝“在中央设置尚书、门下、内史三省及六曹掌管全国军政机要,地方上……并将地方官的任免权收归吏部”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权力,因此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故选C;实现国家统一、维护长治久安、打击了豪强大族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D 项。

故选:C。

3.秦朝和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两个非常相似的朝代。

下列不是他们相似之处的是( )A.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B.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C.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D.都是在历史上统治了很长时期【解析】据所学知,秦朝和隋朝都是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完成全国统一,都创立了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制度,都修建了重大的工程,ABC三项是他们的相似之处,不符合题意。

D 项不是他们的相似之处,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

故选:D。

4.据《新唐书》所载:武举产生于_____执政时期,考试的内容主要是武力才艺。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检测卷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下第一单元检测卷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选择题部分共60分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美国迈克尔·H·哈特所著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中排在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A.唐太宗B.隋炀帝C.唐玄宗D.隋文帝2.秦朝和隋朝这两个封建王朝之间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保存至今的大型工程③存在时间都很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政治制度。

A.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当今中国,“金榜题名”仍然是学子的梦想,“名落孙山”又使多少考生的人生航船失去动力……所衍生出来的独特的“状元文化”等一批次生文化,在民间更是经久不衰、越来越显示出极强的文化生命力。

材料反映的信息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郡县制 B.科举制 C. 察举制 D.行省制4.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

“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A.轻徭薄赋B.简法轻刑C.选贤任能D.恩威并施5.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

下列是四为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6.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开殿试之举的是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7.唐玄宗统治前期“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

”“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开皇之治8.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④都重视任用人才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A B C D10.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11.“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七下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附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这是中国历史之中最短命的朝代之一,但它结束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

同时其在政治上确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那么这个朝代就是A.唐朝B.西汉C.隋朝D.东汉2.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的是A.大运河B.都江堰C.长城D.曲辕犁3.一位外国人曾描述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其实,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应该是A.扬州、北京B.杭州、北京C.杭州、扬州D.广州、杭州4.“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唐代诗人李敬芳的这首《汴河直进船》评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

你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A.便利隋炀帝的出游 B.巩固西南边防C.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D.巩固隋朝统治5.年号多取吉利吉祥、国泰民安的含义,或是显示皇权的神圣。

“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其中用“贞观”作为年号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6.李隆基(见右图)亦称唐明皇。

712年至756年在位,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

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那么,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A.唐太宗B.唐玄宗C.唐中宗D.唐德宗7.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

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分别开始于A.秦朝、唐朝 B.唐朝、唐朝C.隋朝、隋朝 D.隋朝、唐朝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渡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戒日王9.13岁的他即赞普位。

即位后,训练军队,很快平息各地的叛乱,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吐蕃奴隶制政权。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含期中期末试题第一单元检测卷(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在秦汉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300多年的政权分立时期,结束这种局面是在哪个朝代建立之后(D)A.东晋B.西晋C.陈朝D.隋朝2.隋朝大运河全长2 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B)A.长安B.洛阳C.余杭D.涿郡3.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D) A.促进了中外交流B.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C.促进了民族交融D.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B)A.权臣当道B.隋炀帝的暴政C.土地兼并严重D.隋末农民起义5.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

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史实是(B)A.西周实行分封制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C.元朝推行行省制D.明朝废除了宰相制度6.《蒙曼说唐:武则天》由《百家讲坛》讲稿改编而成,深入浅出,读来引人入胜。

该书中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7.对比分析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的“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A.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B.政治比较稳定C.经济繁荣发展D.国力强盛8.某班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

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D)9.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

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B)A.隋朝B.唐朝C.宋朝D.南北朝10.“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

…………外…………○…………装………订………学校: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内…………○…………装………订………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全卷60分,时间100分钟 )卷I (选择题)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5 小题 ,每题 2 分 ,共计30分 )1. 公元589年前,江南民间传唱着:“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反映了江南人民( ) A.能歌善舞B.热情好客C.生活美好D.盼望统一2.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3月20日在成都举行,通报了三星堆遗址重大考古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现已出土重要文物500余件,为揭下古蜀文明神秘面纱提供了珍贵材料。

观察下图唐朝墓葬出土的文物,这些出土文物说明唐朝( )A.人们喜欢收集钱币B.随葬文物品种多样C.中外铸币技术高超D.中外经贸交流频繁3. 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下列措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度 B.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减轻人民劳役负担D.不拘一格选拔人才4. 唐朝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成就斐然,下列作品与“画圣”吴道子相关的是( )A. B.C.D.5. 五代十国时期,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其原因在于( ) A.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B.所有统治者都希望建立大一统王朝C.农民起义的推动D.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6. 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割据才普遍出现,部分实力雄厚的藩镇先后被封为王,所建立的封国实际上已是高度自主的王国。

唐朝灭亡后,各地藩镇纷纷自立,其中地处华北地区、军力强盛的政权控制中原,形成五代……材料反映了( ) A.黄巢起义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藩镇割据是唐朝灭亡的根源 C.五代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D.唐朝被朱温所灭,五代开始7. 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隋朝末年,为了镇压北方发生的农民起义,一位商人要经大运河从余杭将一批官仓储存的稻米运到长安急用。

他要经过的城市是()A.成都 B.洛阳 C.涿郡 D.南京2.为了开凿大运河,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耗费大量财力,百姓怨声载道。

他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A.攻打陈朝 B.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C.专为到扬州去看琼花 D.不能确定3.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曹丕 B.杨坚 C.杨广 D.孝文帝4.隋朝建立后,灭掉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这一年是()A.581年 B.605年 C.589年 D.618年5.我们今天仍然肯定武则天的功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6.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你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B.隋炀帝的暴政C.隋文帝励精图治 D.隋末农民起义7.隋朝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起到的主要社会作用是()A.巩固了隋朝统一 B.方便了隋炀帝南巡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8.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

隋王朝历时38年,“二世而亡”。

这与我国古代哪一个王朝的情况最相似()A.东汉 B.北魏 C.西晋 D.秦朝9.唐太宗在气头上曾经说出过“会须杀此田舍翁”一句话。

这个被唐太宗戏称为“田舍翁”(即乡巴佬)的人实际上是唐朝最著名的谏臣()A.房玄龄 B.姚崇 C.魏征 D.杜如晦10.小明将参加学习小组内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了下列史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和虚心纳谏 B.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C.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创立科举制度11.电视剧《隋唐英雄传》中有这样一幕: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同年李渊在太原称帝,建立唐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试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试题(有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下学期单元测试(第一单元)班别姓名序号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到背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75分)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人是A.杨广B.杨坚C.刘邦D.杨勇2 隋朝建立后,都城定在A.长安B.洛阳C.江都D.涿郡3.隋朝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中心是在A.长安 B.江都 C.余杭 D.洛阳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C.加强了南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朝时期,一批牡丹花从洛阳沿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6.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武则天B.杨坚C.李世民 D.慈禧7.武则天称帝时,改国号为A.隋B.周C.唐D.宋8.“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人物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9.唐太宗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表明他A.重视发展生产B.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善于用人D.提倡节俭10.唐朝的城市中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性大都市的是A.洛阳B.长安 C.扬州D.成都11.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

唐朝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12.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开创于唐初,废除于清末B.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C.毫无公平、公正性可言D.看重门第,不利于选拔人才13.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A.②③ B.①②③C.①③D.①②14.六次东渡,最终成功到达日本传播唐朝文化的高僧是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李白15.唐朝时,由日本派遣来唐朝学习先进文化的使团被称为A.留学生B.遣唐使C.节度使D.遣隋使16.中外交流源远流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过关质量检测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

”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南北重新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A.秦始皇B.隋炀帝
C.唐太宗D.明太祖
3.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人吾彀中矣。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实行了()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4.2013年4月,在江苏扬州邗江区发现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一块墓志,墓志铭文记载墓主去世时间为“大业十四年”(618年),并有“帝崩于扬州”等文字。

它可以印证
()
A.隋的统一B.开皇之治
C.隋的灭亡D.唐的建立
5.唐太宗时期,轻徭薄赋,戒奢从简,虚心纳谏,为政宽容,社会矛盾相对缓和,史称()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开皇之治
6.太宗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但觉其妩媚耳。

”唐太宗“觉其妩媚”,是因为魏征()A.多谋善断,助皇帝处理朝政
B.设三省六部,提高行政效率
C.直言敢谏,有利于维护统治
D.创立科举制,进行制度创新
7.“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A.经济发展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D.生活奢侈
8.7世纪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关系,藏族人民亲切地称呼她为“阿姐甲莎”(意为汉族阿姐)。

这件事发生在()A.隋朝B.唐朝C.宋朝D.清朝
9.大型实景剧《文成公主》主要讲述了文成公主克服艰难险阻入藏联姻,促进汉藏经济文化相互交流的故事。

和文成公主联姻的是()A.松赞干布B.尺带珠丹
C.呼韩邪单于D.铁木真
10.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可见,他特别重视()A.对外交往B.民族关系
C.任用贤才D.虚心纳谏
11.2016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节目如问创作“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诗句的作者是谁,你的回答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12.右图所示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是()
A.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B.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C.将唐典章引入日本
D.实现民族间大融合
13.下图佛座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迦佛像供养”。

“三藏法师玄奘”的历史功绩()
A.出使西域B.西行取经
C.七下西洋D.抗击沙俄
14.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15.促使唐朝由盛转衰、逐渐走向衰亡的因素有()①安史之乱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是魏晋分裂割据以来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材料二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材料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隋朝重新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客观原因。

隋朝之前还出现了哪些大一统的王朝?(举两例即可)(6分)
(2)材料二反映了隋朝经济的富庶,其与哪位皇帝有关?由此可见,国家繁荣的必要前提是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隋炀帝从洛阳出发去江都看琼花,途中要经过哪几段运河?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4分)
(4)2017年6月22日,“诗意运河·风雅杭州”首届京杭大运河国际诗歌大会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三周年晚会在杭州举行。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条件之一是遗产本身必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你能从历史角度说出隋朝大运河产生的作用吗?(2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成就对后世影响颇深。

唐朝通过多次的对外交流,在周边国家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很多国家像日本等多次派留学生到唐朝学习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技术,这些人回国后对本国经济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三唐朝历史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文化上都值得我们深深回味。

……唐朝在“开元盛世”之后,急转而下,走向衰败,其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更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研究。

请回答:
(1)尽管李隆基接管的是“一个烂摊子”,但是他努力创造了一个“新纪元”,这个“新纪元”被称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成就”分别有哪些?(各举一例即可)(4分)
(3)你如何认识和评价“开元盛世”。

“其发展轨迹所揭示的兴衰成败的历史规律”对当今社会有何启示?(答出两点即可)(6分)
18.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

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材料二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三隋唐文化成就辉煌,尤其是唐朝文学。

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兼容并蓄,吸收了许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而且很多都带有佛教文化的色彩。

(1)根据材料一,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指的是哪个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科举制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4分)武则天在完善科举制方面有哪些举措?(2分)
(3)材料四中“尤其是唐朝文学”指的是什么?(2分)你知道其中成就突出的代表人物吗?请列举两位。

(2分)
19.唐朝社会繁荣开放,是当时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

这种流动性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科举制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4分)
材料二唐朝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

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2)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

(6分)
材料三唐政府有太常寺等机构专管乐舞,当时知名的音乐家有万宝常,许和子、段善本,舞蹈家有公孙大娘、段旻等。

唐玄宗和杨贵妃也分别是音乐家和舞蹈家。

乐舞方面的著作也很多,《新唐书·艺文志》载唐代有31家、38部专著共257卷。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形成十部乐,即燕乐、清高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隋唐辽宋金卷》(3)材料三反映了唐朝哪一文化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