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师学院舒凡

作为一名从事扬琴表演的艺术者,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演奏、实践,就扬琴演奏的灵魂与科学性的演奏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每位优秀的扬琴演奏艺术家,他们的演奏风格是独特的,你会发现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家对作品二度创作是不同的,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思想,但他们都具备扎实娴熟的基本功,灵活运用弹奏技巧。由此可见,扬琴演奏技巧是对演奏艺术首要评判标准。但如果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而没有表演的灵魂,他的演奏则不会具有诱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技巧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下面我就扬琴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和技巧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扬琴技巧基本功灵魂

一扬琴艺术的技巧基本功

一.一“巧”练琴

练琴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不能评判练琴的效果,练琴时一定善于用脑,带着思想练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扬琴练习中,注意力越集中,练琴的效率就会越好,演奏者在练琴时如果不能够集中自己的精神注意力、老是跑神、心不在焉、不专心,就会导致大脑皮层对练习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是在做无用功,也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专心致志是练琴时应有的姿态。“练琴”是每个学习扬琴者必须长期面对的不可避免的漫长持续训练,众多习琴者面对“练琴”一词的记忆是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一种表情枯燥无味无数遍的重复,坐在琴前纠结于像影子一样甩也甩不掉的重复错误,恐慌于音乐表达的不知所措,其实扬琴演奏和练习都属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个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练琴方案。练琴重在效率,其次是时间,每次练琴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练习会使大脑容易产生疲惫,从而演奏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思维能力稍迟缓,记忆力下降,练琴的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学琴孩子,平时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去上各种兴趣班补课班,时间安排的都很紧,经常保证不了练琴时间,那就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练琴的效率。首先可以在上课时进行适当的录音和录像来掌握老师的教学容、布置的作业,练琴开始前要计划好今天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的练琴顺序为1基本功练习,音阶练习,三度音程音阶练习,五度音程音阶练习;2 技巧练习,轮音练习,双音练习,弹轮练习;3 新学的重点难点及乐曲练习;4 复习旧的曲目,通过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把手指手腕都活动开然后练习新曲子,当练习一定时间后,精力开始有所下降,稍微休息后,复习学过的旧曲子,在复习的过程不仅是从技术上的提高也是提高乐曲音乐艺术质量的过程。

一.二扬琴演奏坐姿和持竹

扬琴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坐凳子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坐姿端正两脚自然落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把整个身体的重心放到两腿上,使坐点和两足成三角形的自然平稳状态,全身自然放松,肩、大臂自然下垂小臂曲轴平伸,表情自然大方,找到了正确的演奏坐姿才能自如地将肩臂乃至全身的力量落到琴竹头上,一定要防止手臂僵硬、大臂夹身,

扬琴正确的持竹法:是三指持竹,食指与拇指捏住琴竹中指托起琴竹,食指自然弯曲,琴竹在食指第一关节处,拇指自然放松平贴在琴竹上,不要上弓或者下弯,无名指与小拇指自然弯曲,虎口开,整个手呈半握掌状。持竹时,手指要保证琴竹具有可控性,手腕儿要自然舒展与琴竹头胳膊肘形成一条直线,手腕不要向侧或向外侧弯曲,大拇指与小臂基本同一条直线,手腕也不能向上翘或像下压。

一.二技巧基本功

技巧是通过人的机能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的能力,演奏技巧是扬琴演奏首要的条件,没有高超的科学性的技术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演奏。扬琴艺术无论是在扬琴演奏中还是练习中,我们都必须遵循自然法则,符合自身的生理条件,不能违返科学的规律性。扬琴演奏是一种全身心的运动,是靠手持琴竹两手交替来完成演奏的,身体运动的整个过程一定是符合人体的生理和心理规律的。坐姿持竹如果违背了科学性,就会造成肌肉紧,导致无法继续演奏。所以在弹奏技巧练习前坐姿跟持竹的正确与否,都决定着接下来的技巧练

习是否有效果

首先要明确练基本功的意义。基本功就好像盖楼打地基打得地基越深楼才能改得越高,基本功练习经常被定义为枯燥乏味。笔者觉得这是对基本功练习的一种误解,众所周知基本功的重要性是不可小觑的,那么既然是重要的那么一定会是很有趣的,基本功技巧依然是受审美心理支配的艺术活动,依然是一种音乐艺术享受,练习曲要当作音乐作品演奏,练习音阶,每个音,都要有充满在的情感,要充满情感的去表达,自己要去享受它,很枯燥的音阶练习是很没意思所以你必须要从心底里爱他。

基本功技巧不仅仅体现在技能上,而且还体现在音乐的把握上,有时风格不好是因为技巧基本功欠佳,感觉讲半天但是弹不出来,因为你对音的把握能力达不到,音色控制达不到,不是不知道曲子的风格是什么样的,是因为技巧跟不上。在扬琴乐曲演奏实践中,扬琴演奏者必须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演奏技巧,才能做到琴人合一,如果基本功不够扎实,技巧的应用不够灵活,演奏者就无法将乐曲的情感在音响转变成外在音响传递给听众。

扬琴技巧中击弦音色训练

扬琴可以分为低音区、中音区、高音区这三大类,琴弦音位的差异,导致最佳击弦点的位置不同,低音区的击弦点在距离琴码约2.5CM —3Cm ;中音区约为2Cm—2.5Cm;高音区约为 1.5—2Cm。在弹奏不同音区的时候,琴竹头都要保持平稳,不能歪或者斜,击弦时用琴竹头中间偏后的

位置最佳。只有熟练掌握正确的击弦点和触弦点,才会弹出扬琴音色纯正的声音、演奏不同的音,手用力度感觉也不同,要想把握住最佳的音色,需要通过技巧练习中对左右手单音练习的听与思考,可以左手、右手分别在高、中、低三个不同的音域各选定一个音慢速、反复、弹奏。单音练习一定要慢,让自己的大脑有足够的时间对现实音响进行分析,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坐姿与持竹,找到正确的科学性的演奏坐姿与持竹后,尽量保证最佳击弦点与最佳触弦点正确。在弹奏每一个音之前,在自己的大脑中要有这个音的表象。比如纯净、饱满、坚实、富有弹性等,击弦动作完成后,用自己的感觉器官耳朵所听到的现实音响,从外在的感受中去判断自己已经弹奏出的音色,分析判断自己弹奏出的每一个音是否与前期大脑所认定的表象相吻合,如果没能达到预期大脑中音的表象,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演奏,找到是什么原因导致音色根本上的差异,要意识到:局部发力点不同,音色就会不同,如果能得心应手的把握好音色的变化才能够真实演奏出自己心要表达的感情。击弦时,一是运用手臂自然放松下垂的重量;二是运用动作器官中各部位的肌肉群收缩运动所产生的力量。这两中力在演奏时相互结合相互协调,控制着发音的效果,力度的强弱,音色的变化,这两种力通过肘、腕把力送到琴竹头上,一定要处理好用力和放松的关系、动作器官及整个身体是否放松是关系到能否把握好扬琴技巧的关键,正确的演奏是既有弹性又有轻松的动作,这个放松是肌肉群在大脑系统的控制作用下的

相对放松。在基本功的练习中我认为的有趣是,在演奏脑对身体的各个部位怎么能有效的发挥各自的作用的深思与研究,他们相互需要磨合,才能有一定的默契度,对各器官的性能和特点出来的音色效果,我们需要熟知:只有知道这些才能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加有效合理运用

扬琴演奏中力的运用

击弦时,首先保证全身放松,肩膀、手臂、手腕、手指都处于松弛的状态前出台气候向下弹奏的一瞬间用力,根据力度的不同用力的部位和大小也有所不同。扬琴常用的击弦法有三种:1、以小臂为主,一般应用在大力度或具有带动性的起拍时,用手臂带动手腕自然抬起,然后手腕灵活转动借助惯力击打琴弦,击弦后琴竹反弹一定高度,为下次击弦做准备;2、指腕结合,当演奏慢而弱的乐句时,以手指用力为主,特别是演奏较弱的轮音时;3、腕指结合,以腕发力为主,手指为辅,演奏强而快的乐句或者八度齐竹或八度轮音、或者是乐曲的高潮乐段等。腕指结合是扬琴演奏中应用最多的击弦法,根据强度的幅度递增,依次运用手腕、手腕加小臂、手腕加大臂的发力方法来演奏,但千万不能用力过度,一定要保证音色。学会运用巧力,在放松和灵活的状态下又可以做到用力准确,这就要求手臂、手腕、手指默契协调的配合,最后把力集中用在琴竹头上,把用力和放松有效的结合起来

练琴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如果随意无计划的练琴或者从头至尾一遍遍地反复练习,没有任何效果并且浪费时间

乐曲中的技术难度都是不平衡的,找到重点难点多练慢练快速乐段需慢练(最好使用节拍器)打好技术基础,在逐步加速到正常的速度这样才能保证快速乐段快而准确清晰,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没有慢速练习的过程是不会演奏好快速乐段的。扬琴演奏时余音会比较长,余音的混响会降低演奏旋律的清晰度,要求演奏时要靠敏锐的听觉对其奏出的不正确音符及时准确地予以纠正,当听到自己演奏的音是错误或有杂音时,要立即分析错误的原因判断准确后认真反复练习加以纠正,每次练琴都要有收获,要持之以恒、稳步上升、精益求精。

扬琴演奏中最基本技巧可分为单音轮音弹轮这三种

扬琴盲奏技巧训练

盲奏技巧训练的目的是让演奏者的眼睛可以从琴面上解放出来,记忆在盲奏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1、听觉记忆听觉记忆的意思是心有着一个完整的听觉表象,在通过演奏实践转化为实际的音响;2、视觉记忆,盲打技巧的训练将演奏者的眼睛从琴面上解放出来后,通过读谱把音符旋律节奏记在脑子里;3、触觉记忆,演奏者在持竹击弦时,手腕和手指相互配合击弦发力时的感觉;4、肌肉记忆,盲奏技巧训练中运动神经的反应,加强对乐句的记忆。乐团合奏时,我们需要用眼神与指挥进行交流,还需要用眼睛去读谱,这时就需要演奏者对盲奏技巧熟练的掌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扬琴演奏中,眼睛从头到尾一直盯着琴面,就会只

扬琴十大名曲

扬琴十大名曲 1、弹词三六 扬琴独奏曲。原为江南民间乐曲《梅花三弄》,与琴曲《梅花三弄》同名异曲。《三六》可能是该曲第三段《三叠落梅》中《三落》的上海方言谐音。乐谱最早载于1895年李芳园编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曾以丝竹乐合奏形式在江南各地广泛流传。在评弹演唱前常用琵琶、三弦作为开场音乐演奏,故称《弹词三六》。经项祖华改编为扬琴曲。全曲共分十一小段,合头段落在曲中反复穿插出现五次,构成循环体的结构特点。乐曲旋律活泼流畅,表现出热烈欢快的情绪。 2、倒垂帘 是一种旋律进行手法。即旋律进行由高而低,顺势而下,流畅委婉,犹如珠帘垂落,一般用在结束句。乐曲《倒垂帘》以倒垂帘旋律手法命名,并运用于整首曲子。高低音阶,错落有致地响起,确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这种手法也在民族民间器乐曲中运用。 3、海峡音诗 扬琴协奏曲。茅匡平、项祖华作曲,乐曲生动描绘了绮丽、富饶的宝岛——台湾之风土人情,表现了岛上人们勤劳乐观开拓进取的性格,构成了一篇锦绣壮丽又气质恢弘的民族音诗。

4、欢乐的火把节 刘希圣作曲。一年一度的火把节是彝族人民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晚上,人们纷纷点起火把尽情歌舞,山寨成了火把的海洋、欢乐的海洋,青年男女们也借此互诉衷扬。乐曲描绘了这一动人的民族风情,具有彝族风味的主题极具动感。乐曲的旋律从轻快到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时而温柔轻捷、时而优美明朗的曲调,犹如青年们的绵绵情话。结尾时强烈的节奏酣畅地描绘出狂欢的场面,让听者不禁沉醉于节日的喜庆之中。 5、欢乐歌 江南丝竹合奏曲。是明、清时期流传在江南的曲调,用相同的旋律素材,采用变奏在前,原型素材在后的演奏方式,在江南丝竹乐曲中一个创新。乐曲旋律明快流畅、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由快而慢,渐次高涨,表达了人们在喜庆节日中的欢乐情绪。乐曲采用放慢加花的变奏技法,将母曲《欢乐歌》发展成慢板和中板段落、而以母曲为末段,构成了A—1A—2A的变奏体结构。放慢加花是将母曲的结构成倍地扩大,演奏速度放慢,并将旋律加花装饰,发展成与母曲具有一定对比的新型曲调,若不仔细分析,很难辨认其渊源关系。这是传统民族器乐创作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旋律发展手法。此曲原系江南丝竹八大名曲之一。 6、林冲夜奔 题材选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及其同名折子戏,作者以具有民

扬琴的基本功教学

70 ■ 庞卓 论扬琴的基本功教学 文章从扬琴演奏的科学理念、扬琴演奏的基本功专项训练等角度,研究探讨有关扬琴的基本功教学、科学训练的具体问题,论述了 作者对扬琴基本功教学的几点思考。 扬琴教学 基本功 规范化训练 内容摘要:关键词: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静止、孤立的存在,与其他事物是相互关联的。扬琴作为一门民族器乐学科,学习它的演奏技巧必须要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研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基本功训练。因此,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训练方法,学习了解生理学、力学等相关知识,对于更好地研究扬琴演奏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尤为重要。 一、扬琴演奏的基本教学理念 扬琴演奏是一项全身心的运动。是运动肯定就会有惯性的存在,牛顿说过,“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的维持。”这种运动使我们在演奏中省去了蛮力,也就是说通过惯性使音乐向前发展。很多时候,学生不能将其领会,笨拙地用力演奏每个音符,这样不但违背了科学的演奏规律,更加大了心理负担。扬琴演奏要用自然的力量,手腕放松左右翻转就会速度很快,手腕带动双臂向下放松地甩动,等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可以很快理解掌握惯性和反作用力的原理。 任何教学都是循序渐进的,和许多自成体系的西洋乐器、民族器乐一样,扬琴教学在实践中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体系。扬琴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训练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演奏实践,逐步掌握扬琴的演奏规律,熟练运用各种演奏技巧来表现音乐的内涵。扬琴教学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每个学生的年龄、接受能力、演奏水平等都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二、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训练是扬琴专业学习的热身阶段,是扬琴演奏的基础。扬琴基本功训练包括持键法、单音、轮音、八度齐竹、快速分解、半音阶等多项训练。现代扬琴演奏技巧不断发展,独特创新的演奏技巧出现在演奏者面前,这里笔者仅对常用的演奏技巧训练阐述几点见解。 1.定型一种相对完善的持键法三指持键法即食指、拇指、中指。三指呈三角形,在弹奏中特别强调拇指不要超越食指,中指起到“托”的作用。无名指和小指呈半握拳状自然向内弯曲。在练习时,因人而异,第一步可以要求学生打开食指,拇指压在中指第二关节处,无名指和小指仍自然半握拳状进行单音的练习,充分体会中指的“托”与手腕的自然下垂感。第二步将食指轻轻加入,但仍要求学生找到刚才仅仅靠中指“托”的手感,从而真正做到三指持键,中指托、食指挑、拇指压。经过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重复稳固练习,将这一演奏状态变为下意识的动作。 2.手臂的松弛训练肩臂的松弛程度、腕指关节的灵活度以及肌肉运动松紧交替的协调性是科学演奏技巧训练的关键。演奏者要充分利用人的自然生理特点做有效的练习。例如耸肩与落肩的练习,体会肩部放松,手臂自然的垂落感和下沉感;又如大臂反复做推和拉的动作,大臂自然上下运动,先放松慢练,然后加速前后推拉,上下运动。在学习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大臂紧张的现象,手臂外翘或内夹。这两个“病因”是科学演奏的隐患。所以要经常做手臂的自然外张和放松的回落练习,动作一气呵成不可间断。肩关节、指关节、腕关节松弛,在松的前提下做到手、臂、腕的“通”是很关键的,因为松弛不见得是通的,松如果没有通就会变成懈。 3.单音训练首先,要建立弹单音的模式,单音技术是扬琴演奏入门的关键。弹奏单音重点要做到松——紧——松,即准备弹击时放松,弹击琴弦时相对用力,弹后自然放松地反弹回来。要注意用力与放松的和谐统一。练习单音时要注意左手和右手的均衡练习,先练习左手,再练习右手,后左右手交替练习。单音的练习是其他单项练习的基础,只要熟练掌握了单音的训练方法,其他的练习就相对容易了。在练习好左右手单音的基础上,可以用练习曲进行巩固式训练。首先放慢速度练习单音时,力度、速 度要一贯到底,切记不要时快时慢。 其次,快速单音的练习是轮音的基础,快速单音技巧的训练要求有颗粒性,左右手单音交替要平均,速度要一致,要求强化训练可数的快速单音,每个快速单音之间不要带音头,不要在某个音上做强弱。要求学生真正做到快速单音弹奏时力度不变、速度不变。 最后,快速单音的训练为不定数轮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定数的轮音一定要有意识地调动起来,特别要体会快速时惯性的作用力,找到手腕、手指、手臂通顺的感觉。快速密集的轮音演奏要求学生不改变弹奏模式、不改变演奏状态、不改变音响效果。 4.左右手单轮练习左右手配合好是掌握这一技巧的前提,在最初练习时应先从左手轮音开始练习。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右手的运动要远大于左手,想要达到两手力度、速度均衡,密度匀称之目的,就要注意左手的练习,在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多培养左手运动的习惯。在教学中可先采用一个声部是旋律声部,一个声部是伴奏声部来练习。首先左手弹奏旋律声部,每个音符与音符之间应平均,无音头、重音,无换音痕迹,放松地将每个音弹清楚。有些学生在演奏时手臂紧张,换音时有间断的现象。应先慢练,再结合专项的练习曲,适当地加速练习,保证在松弛的前提下有意识加快轮音密度,最终达到单手轮音以点成线的理想效果。右手轮音练习同左手相同。值得注意的是,旋律声部无论在哪只手上一定要清晰、突出。另外,一只手作为伴奏声部通常情况下有固定的伴奏音型与固定结构,可以告诉学生伴奏声部其实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拍子,是固定的节奏,这样左右手声部的配合才更加协调统一。 5.八度、和音齐竹类练习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求演奏者在已经熟练掌握单竹类技法以及左右手轮音等技巧的基础上进行的八度齐竹、和音齐竹的专项训练。这类技巧的训练要求与以往不同,首先要求左右手同时击弦要“齐”,即同步起落,双手要同时抬起、同时落

美术教学中注入人文精神的探析

美术教学中注入人文精神的探析 发表时间:2011-02-28T13:05:28.643Z 来源:《学园》2010年12月下期供稿作者:裘铭 [导读]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 裘铭浙江省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对美术课程来说,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包括观察、感知、认识、实践、表现、创造、反思、评价、合作、交流等能力。应该说,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所谓人文精神,指的是一种高度重视人和人的价值观的思想态度。它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关注人的自由与平等,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和谐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向来存在着一以贯之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 人文精神是人本教育的核心。人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视人格完善为教育的最终目标。突出人文科学的价值,将人文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部过程,使整个教育人性化、人格化。强调学生自己去思考、感受和发现,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人格,重视学习者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及发展潜能。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使得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在一定程度上被程序化,人的感性受到压抑,而人的理性却得到了超前的发展,人本身也被过分地理性化了。同时,高效率的工作、生活节奏加重了人们的精神压力,冷漠了人际间的亲情关系,物欲横流更是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危机和隐患。因此,呼唤人的“精神家园”的建设,追求一种有助于个体感性与理性协调发展、群体人际关系保持和谐的精神生活已是非常重要的事。 现代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人文精神是由优秀文化孕育而成的内在主体的精神品格。其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一,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使学生的美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从而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正如英国的怀海特所说:“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唤起智慧和美感”。 第二,在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发展自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他自己,寻求一种“个体的真实性”,以达到美术学习与个性培养并行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认识生存的意义,珍视生命,热爱生活。 第三,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友善、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追求,促进个性的完善与身心的和谐发展。 二人文精神在美术课程中的体现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初高中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美术课程标准关于课程性质的一段表述,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将美术课程定性为“人文性质更多地是由哲学、宗教、历史、文学、艺术等人文科学所体现出来的。” 美术作为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价值、道德、尊严、个性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所以引导学生关注美术知识、技能与人的情感、价值观等关系,引导学生关心人类的变化现象十分必要。同时,美术课程所阐述的“基本理念”更是从人文教育出发,从不同侧面体现出鲜明的人文精神。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第二,发挥美术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适应不同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式活泼多样、丰富多彩,并强调美术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第三,开阔学生美术文化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第四,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空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要以新激趣。学生普遍具有一种猎奇心理,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探索事物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教师挖掘教学内容的新意,使之有新鲜感。如,在上“会变的颜色”一课时,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很好玩,兴趣顿生。教师可利用这一效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调一调不同颜色混合后出现的新颜色,最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第六,要以情激趣,体现人文关怀。在美术教学中,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生活是现实的、直接的,每位学生都有经历,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教学中教师要满怀热情,有意识地去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扮演角色再现生活,展示生活原色,体现生活的真实情感。许多内容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加上高中学生的情感发展快,教师要努力地去拨响学生的“情弦”。学生动了情,继而就有了情趣,有了与教师、作品同频共振的情趣,从而以情造缘,图情并茂,以美激趣。“美”是美术课具有独特的优越之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学中,我们应挖掘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需要和审美潜能,让他们体验到教材之美。如果能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氛围中,就会收到“唯恐聆听之不周,不知铃声之响”的效果。这样人文性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体现。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新课程带给美术教学最根本的变化将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美术学习方式的变化,从而使美术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活泼多样;使美术学习密切联系个人成长环境;使美术学习紧密联系人类生活、人类情感等。 三美术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体验生活的乐趣 美术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组织学生美术学习的,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来感受生活,体验来自生活的情感和乐趣。 如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自然环境、自然景观等,并用点、线、面等绘画要素,进行对比、和谐、节奏、韵律等构成因素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美,把自己对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体验与艺术家对它们的表达联系起来。

扬琴演奏技巧简论

扬琴演奏技巧简论 摘要:扬琴因其明亮清脆的音色,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以后被民间演奏艺人和专业琴师所亲睐,并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因此在我国慢慢流传起来,但因为其发展的特殊性和国内艺术界的特点,扬琴并没有取得有实质意义的突破性发展,只是当新中国成立以后,扬琴在发展过程中被著名的流派艺术家通过结合民间戏剧、曲艺和说唱技术等综合发展之后才在流传和演奏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了新生,被广泛认可,并且根据我国地域特色的不同和区域民间艺术的特点形成了扬琴流派,并且各自流派在发展中结合当地民间音乐的特色,不断加工和传承,想着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关于文化的需求,并且扬琴的演奏形式被不断创新,使得杨琴向系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扬琴演奏;艺术流派;技法 引言 扬琴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传入我国的,其地域历史可追溯于波斯帝国,也就是属于阿拉伯乐器序列,但扬琴自传入我国直到20世纪中叶,其发展一直很缓慢,虽然民间演奏艺术家对扬琴的使用和改造在一直进行中,但始终没有成为我国的主流乐器。 这种状况指导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扬琴演奏艺术家和理论学家以及扬琴技师在广泛借鉴我国其他民族主流乐器的基础上,对扬琴艺术

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同时在扬琴演奏作品和演奏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此以后我国的扬琴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扬琴已经在世界民族艺术的领域取得比较辉煌的成就。 上面提到扬琴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以后发展一直很缓慢,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扬琴亲体只有两排吗条,同时扬琴的共鸣腔体较小,没有后来衍化配备的变音槽等附件,因此其音量小并且音域狭窄,转调困难,导致其音色不理想,因此在当时的职业音乐家那里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上层社会尤其是王室对于杨琴的异域身份也很排斥,在上层社会缺乏市场,因此扬琴只能在民家的曲艺伴奏或者是弹唱中被使用,作为乐器,其实身份不高,虽然如此,在民间关于杨琴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中,扬琴并没有止步,在民间艺术家的接力传承中,扬琴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变音槽的演变比较能够说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革以前,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此时民间的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对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延续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此时大量流落在民间的扬琴被搜集整理出来,并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和革新,并且在此时,扬琴乐器的发展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此时由于扬琴的器体得到了改造,共鸣腔,尤其是402琴体的研制,使得于此相配的扬琴演奏技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极具民族风格的扬琴乐曲【1】。 另外这个阶段取得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因为国内对扬琴艺术的重视使得国家对扬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统一作用,尤其是关于

中国传统乐器扬琴演奏研究

中国传统乐器扬琴演奏研究 摘要:扬琴因其明亮清脆的音色,在明末清初传入我国以后被民间演奏艺人和专业琴师所亲睐,并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因此在我国慢慢流传起来,但因为其发展的特殊性和国内艺术界的特点,扬琴并没有取得有实质意义的突破性发展,只是当新中国成立以后,扬琴在发展过程中被著名的流派艺术家通过结合民间戏剧、曲艺和说唱技术等综合发展之后才在流传和演奏的时间过程中获得了新生,被广泛认可,并且根据我国地域特色的不同和区域民间艺术的特点形成了扬琴流派,并且各自流派在发展中结合当地民间音乐的特色,不断加工和传承,想着多样化发展,满足不同人群关于文化的需求,并且扬琴的演奏形式被不断创新,使得杨琴向系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词:扬琴演奏;艺术流派;技法 引言 扬琴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传入我国的,其地域历史可追溯于波斯帝国,也就是属于阿拉伯乐器序列,但扬琴自传入我国直到20世纪中叶,其发展一直很缓慢,虽然民间演奏艺术家对扬琴的使用和改造在一直进行中,但始终没有成为我国的主流乐器。 这种状况指导新中国成立,中国的扬琴演奏艺术家和理论学家以

及扬琴技师在广泛借鉴我国其他民族主流乐器的基础上,对扬琴艺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造和创新,同时在扬琴演奏作品和演奏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自此以后我国的扬琴艺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在的扬琴已经在世界民族艺术的领域取得比较辉煌的成就。 上面提到扬琴在十六世纪传入我国以后发展一直很缓慢,其原因在于当时的扬琴亲体只有两排吗条,同时扬琴的共鸣腔体较小,没有后来衍化配备的变音槽等附件,因此其音量小并且音域狭窄,转调困难,导致其音色不理想,因此在当时的职业音乐家那里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同时上层社会尤其是王室对于杨琴的异域身份也很排斥,在上层社会缺乏市场,因此扬琴只能在民家的曲艺伴奏或者是弹唱中被使用,作为乐器,其实身份不高,虽然如此,在民间关于杨琴艺术的探索和发展中,扬琴并没有止步,在民间艺术家的接力传承中,扬琴还是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尤其是变音槽的演变比较能够说明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文革以前,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取得比较大的发展,此时民间的音乐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对民族乐器的传承和延续因此进入到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此时大量流落在民间的扬琴被搜集整理出来,并在现代艺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和革新,并且在此时,扬琴乐器的发展也经历了长足的进步,此时由于扬琴的器体得到了改造,共鸣腔,尤其是402琴体的研制,使得于此相配的扬琴演奏技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系列极具民族风格的扬琴乐曲【1】。 另外这个阶段取得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因为国内对扬琴艺术的重

(完整版)幼儿艺术教育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渗透.

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幼儿人文素养 海盐万禄幼儿园姚群利 论文摘要: 艺术教育是塑造人的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以及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并通过艺术教育,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对孩子进行人文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和物,同时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塑造一种文明、开放、民主、科学、进步的民族精神以及具有关爱、友善等个性品质。那么,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孩子的人文素质呢?一、用心去体验,让艺术教育回归儿童生活;二、增强互动,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三、融合式教育,让人文素质在艺术殿堂中扎根;四、走近经典,提升艺术作品内在育人功能;五、主题引领,让人文素质得到升华。 关键词:艺术教育人文素养整合 正文: 苏霍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这不是培养音乐家,这首先是培养人,以音乐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样,其他的艺术教育也不应是培养画家、舞蹈家……,而是首先塑造人,通过艺术教育,影响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 新《纲要》对艺术教育的目标定位较以往也有了很大改变,明确提出:要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欢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这样的目标定位淡化了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明确了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艺术教育是特殊性的教育,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艺术教育在进行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的同时,应该注重孩子艺术素养的提高以及独立性、批判性、主体性、求新求异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并通过艺术教育,使幼儿的人格得到健全的发展。综观我们以往的艺术教育,教育者忽视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只注意幼儿艺术教育的普遍性目的,而不注意艺术教育所担负的特殊任务;有些家长虽然重视幼儿艺术才能的培养,

高中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高中美术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 发表时间:2018-04-09T10:14:01.23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3期作者:杨明林[导读] 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杨明林(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美术新课程具有浓郁的人文性质,体现着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美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美术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要逐步形成和发展教师的人文意识;要重视主体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多元文化和生活环境中,体现美术人文精神;改变教学中传统的评价尺度。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3-0125-01 美术课程是一种人文课程,它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内涵所带来的神奇、感动、力量和美,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用心去感悟,用智慧去揭示。 一、人文精神概述 人文精神具有五个内涵:一是人文精神是 “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性的相容,关怀的中心是现实生活中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二是人文指 “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物”,其核心是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审美情趣、人文模式、价值取向、理想、信仰,亦即人文精神,认为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活动的内在灵魂与生命。三是人文精神是把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拓展自己、提升自己,从“自在”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态度,它包括对人的个性和主体精神的高扬,对自由、平等和做人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著,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二、在高中美术课堂融入“人文精神”的作用 美术新课标明确指出“美术是人文性质的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美术课程凝聚着人的思想,情感价值等丰富的人文精神,它关注人的精神境界,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美术作品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中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文化。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美术作品往往是各个独特时代的展现,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比如敦煌的壁画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审美的体现和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景象,再比如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古代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所有这些美术作品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美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1.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生活多姿多彩 美术教学有其特殊性,并非一种简单的技能灌输和理论说教,对美术作品的内涵领悟、审美体验和文化理解要紧紧围绕学生个体的生活世界。艺术的唯一源泉是生活,美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画点、线、面、形状、色彩、空间、结构、明暗、质感、表情等绘画要素,有效运用绘画对比、和谐、节奏、韵律、均衡、黑白、排列、堆积、组合等构成因素来表达与抒发自己的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抓住生活中的美,将自己的生活发现和阅历与现实中的美感有机地联系起来,把自己对现实生活和自然世界的深切感受、真情体验,尝试用自己喜欢和擅长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教师要把生活这种取之不尽的美术教学资源充分地利用和发挥,使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在多姿多彩、色彩斑斓的生活世界中尽情感受美术活动的喜悦。 2.学习美术人文知识,全面提升道德修养 美术并非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绘画要素所叠加而成的作品,很多的人文知识蕴含在这些绘画的要素之中。这也是作为人文精神组成部分的美术学科的意义所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触及美术作品的表层描绘,评价作品也只是浅尝辄止。因此,要提高学生对表现人物和风景的写实作品的理解深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知识。就这个意义的层面而言,要使美术展现其特有的魅力,美术欣赏应该与人文知识结合起来。 3.有效提问,努力挖掘美术作品的人文知识 艺术理论毕竟是枯燥的,教师要尽量避免以单纯介绍美术作品的艺术特色为主要教学内容,当着重介绍美术作品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努力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知识。比如对于古代陶器的鉴赏,教师直接阐述古代陶瓷的工具作用、发展历史等,无疑只能引起学生厌烦。正确的做法是启发学生明白陶瓷器皿是劳动人民的生活用品、劳动工具,陶器中的雕刻、图纹、符号是古人对大自然与生活的探索与思考。 4.提升校园美术环境的人文价值,增强教师的文化素养 校园美术环境包含了学校的校风校训、社会心理、行为方式、道德准则、价值取向等文化层面,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学校应通过特定的活动方式与物质实体来充实校园美术环境学校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艺术文化活动来创造浓厚艺术文化气氛与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在条件允许得情况下,可以举办美术教师的个人画展,举行学生绘画、书法比赛,邀请校外专家开设艺术研讨会或者讲座,还可以举办其他相关美术活动。 四、结束语 人文精神是在慢慢的培养与酝酿中形成的,美术对人文精神的影响也一定是潜移默化的,人文精神会因为美术的存在而更加美好。通过对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们在熏陶中感受人文精神,培养人文气氛,渗透人文精神,体现人文关怀。高中美术的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主,对于艺术的追求就是在追求美感,追求一种精神。 参考文献 [1]朱鸿涛.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M].神州,2012(03). [2]王婷婷.新课标下的高中美术教学人文培养探析[M].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1(11). [3]夏永梅.高中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M].美术教育研究,2011(11).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师学院舒凡 作为一名从事扬琴表演的艺术者,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演奏、实践,就扬琴演奏的灵魂与科学性的演奏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每位优秀的扬琴演奏艺术家,他们的演奏风格是独特的,你会发现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家对作品二度创作是不同的,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思想,但他们都具备扎实娴熟的基本功,灵活运用弹奏技巧。由此可见,扬琴演奏技巧是对演奏艺术首要评判标准。但如果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而没有表演的灵魂,他的演奏则不会具有诱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技巧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下面我就扬琴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和技巧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扬琴技巧基本功灵魂 一扬琴艺术的技巧基本功 一.一“巧”练琴 练琴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不能评判练琴的效果,练琴时一定善于用脑,带着思想练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扬琴练习中,注意力越集中,练琴的效率就会越好,演奏者在练琴时如果不能够集中自己的精神注意力、老是跑神、心不在焉、不专心,就会导致大脑皮层对练习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是在做无用功,也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专心致志是练琴时应有的姿态。“练琴”是每个学习扬琴者必须长期面对的不可避免的漫长持续训练,众多习琴者面对“练琴”一词的记忆是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一种表情枯燥无味无数遍的重复,坐在琴前纠结于像影子一样甩也甩不掉的重复错误,恐慌于音乐表达的不知所措,其实扬琴演奏和练习都属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个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练琴方案。练琴重在效率,其次是时间,每次练琴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练习会使大脑容易产生疲惫,从而演奏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思维能力稍迟缓,记忆力下降,练琴的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学琴孩子,平时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去上各种兴趣班补课班,时间安排的都很紧,经常保证不了练琴时间,那就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练琴的效率。首先可以在上课时进行适当的录音和录像来掌握老师的教学容、布置的作业,练琴开始前要计划好今天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的练琴顺序为1基本功练习,音阶练习,三度音程音阶练习,五度音程音阶练习;2 技巧练习,轮音练习,双音练习,弹轮练习;3 新学的重点难点及乐曲练习;4 复习旧的曲目,通过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把手指手腕都活动开然后练习新曲子,当练习一定时间后,精力开始有所下降,稍微休息后,复习学过的旧曲子,在复习的过程不仅是从技术上的提高也是提高乐曲音乐艺术质量的过程。 一.二扬琴演奏坐姿和持竹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扬琴演奏艺术的技巧和灵魂 郑州师范学院郑舒凡 作为一名从事扬琴表演的艺术者,笔者结合多年的学习、演奏、实践,就扬琴演奏的灵魂与科学性的演奏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每位优秀的扬琴演奏艺术家,他们的演奏风格是独特的,你会发现同一首作品,不同的演奏家对作品二度创作是不同的,由于人生经历的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自身独一无二的思想,但他们都具备扎实娴熟的基本功,灵活运用弹奏技巧。由此可见,扬琴演奏技巧是对演奏艺术首要评判标准。但如果只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熟练的技巧而没有表演的灵魂,他的演奏则不会具有诱人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技巧和灵魂二者缺一不可。下面我就扬琴表演艺术中的灵魂和技巧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扬琴技巧基本功灵魂 一扬琴艺术的技巧基本功 一.一“巧”练琴 练琴所花费的时间长短,不能评判练琴的效果,练琴时一定善于用脑,带着思想练琴,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扬琴练习中,注意力越集中,练琴的效率就会越好,演奏者在练琴时如果不能够集中自己的精神注意力、老是跑神、心不在焉、不专心,就会导致大脑皮层对练习内容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是在做无用功,也就是在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专心致志是练琴时应有的姿态。“练琴”是每个学习扬琴者必须长期面对的不可避免的漫长持续训练,众多习琴者面对“练琴”一词的记忆是长时间保持着一个姿势一种表情枯燥无味无数遍的重复,坐在琴前纠结于像影子一样甩也甩不掉的重复错误,恐慌于音乐表达的不知所措,其实扬琴演奏和练习都属于艺术创作的过程,演奏者需要根据自己个实际情况设计符合自身发展的练琴方案。练琴重在效率,其次是时间,每次练琴的时间不宜过长,长时间的练习会使大脑容易产生疲惫,从而演奏者无法集中注意力,导致思维能力稍迟缓,记忆力下降,练琴的效率可想而知。 现在很多学琴孩子,平时除了在学校上课,就是去上各种兴趣班补课班,时间安排的都很紧,经常保证不了练琴时间,那就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尽可能的提高练琴的效率。首先可以在上课时进行适当的录音和录像来掌握老师的教学内容、布臵的作业,练琴开始前要计划好今天我需要解决的问题。 笔者的练琴顺序为1基本功练习,音阶练习,三度音程音阶练习,五度音程音阶练习;2 技巧练习,轮音练习,双音练习,弹轮练习;3 新学的重点难点及乐曲练习;4 复习旧的曲目,通过基本功和技巧的练习把手指手腕都活动开然后练习新曲子,当练习一定时间后,精力开始有所下降,稍微休息后,复习学过的旧曲子,在复习的过程不仅是从技术上的提高也是提高乐曲音乐艺术质量的过程。

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

摘要:人文精神就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也就是让人成其为人。艺术能表明或揭示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意义,教育更是承担了很重要的责任。所以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传达给学生的重要思想。一句话艺术能丰盈人的心灵世界,让人更好地战胜我们生活中的阴暗面,这就是艺术中的人文教育精神。 关键词:情感;幸福;自由;意义 艺术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学科的核心是人文精神,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我们如何理解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象艺术等等范畴一样,也没有一个普世认可的定义,所以我们就依据比较经典理解来理解来和使用人文精神。法国1971年出版的百科全书《拉鲁斯辞典》对“人文主义”的广义的解释是:”“从黑格尔赋予这个词更为广泛的意义而言,人文主义被理解为人的精神上的努力,它肯定的是人对于人的崇高尊严、人的无可比拟的价值、人的广泛的能力的信仰,它力求保证人的个性的全面实现。”[1]这个广义的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助于我们理解人文精神的一些基本特征。瑞士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中写道:“文艺复兴于发现外部世界之外,由于它首先认识和揭示了丰满的完整的人性而取得了一项尤为伟大的成就。”[2]如果我们把这两种理解并置在一起,或许我们就比较能理解人文精神的价值取向。我们可以简单地说人文精神就是对人存在价值的肯定,也就是让人成其为人。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就是要守护人的尊严、人的情感、人的幸福、人的自由、人的意义等等。艺术教育恰恰完美的诠释了这一追求。那么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情感的守护 人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创造了无与伦比的表达情感的各种符号,这是其它物种绝对没有的能力。人就活在人创造的情感符号的世界里,从遥远的史前洞穴符号到现代的影视符号,都与人类的情感需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这些形形色色不绝如缕的艺术符号就是对人情感的忠实守护。如果没有这些形形色色不绝如缕的守护情感的艺术符号,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例如,风靡全球的《指环王》是如何让今天的人如痴如醉的,就会明白人并不是单向度的理性动物。创造神话,活在神话中是人类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也是不死的梦想。那些否定神话的理性主义者就没有认识到神话的本质原来是情感。现代人复兴神话,也不是理性的需求,而是情感的需求。人在神话中获得的是情感的陶醉,而不是理性的知识。宗教学家斯特伦精辟地说:“神话是什么?为何它有如此强大的魅力?神话,是关于超自然存在的故事。它以象征的创造力把人的存在秩序化,并成为一个意义的世界。神话,还有一种观念,对于生活于其规范作用中的人们来说,它具有终极的价值。”[3] 所以艺术是对人情感的守护,人类就活在他创造的情感世界里。传达自己的情感是人类最根深蒂固的冲动。所以我们要积极开放我们的心态,欣赏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世界艺术,扩大我们的同情心,把我们培养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提高我们生活的境界,从而享受诗意的生活。艺术教育就是要启发人的这种内在需求。 二、艺术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对人幸福的守护 人类对幸福的追求是人类文化史上最为迷人的探险之一,那些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幸福观占据了人类文化史上最为核心的位置。艺术,人类艺术永恒的主体也是传达人类的幸与不幸。如果人遭遇的是一个积极的有作为的时代,这个时代艺术的主旋律自然是绽放人幸福的生活。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展现的就是圣母的幸福感。他画笔下的圣母显得那么温情,那么和蔼,那么美丽,那么善良,我们看了也能刻骨铭心地体验到圣母的快乐和幸福。拉斐尔生活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时代,那个时代是一个积极的有作为的时代,也是一个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的幸福,肯定人的尊严的时代。人类最惊心动魄的艺术就是传神表现人获得幸福时刻

浅谈扬琴的轮音训练_397

浅谈扬琴的轮音训练_397 浅谈扬琴的轮音训练 [真诚为您服务]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学生在学习轮音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错误,并针对这些错误提出相应的训练方法,以期使学生的轮音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轮音指腕配合力度统一高度统一击弦点统一 扬琴是我国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流传甚广,深受各地区人民和文艺爱好者的欢迎和喜爱。它的高音部音色清脆、悠扬、明朗;中音部音色优美、抒情;低音部音色浑厚、饱满。因此,它不但具备了独奏的条件,同时也适于作为其他乐器的伴奏,在民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乐器的改革,扬琴在演奏技巧方面,借鉴和吸收了外来乐器和姐妹乐器的技法,从而发展成许多特殊的演奏手法:如轮音、滑音、颤竹、吟音等多种多样的演奏方法。 轮音也称“轮竹”,是从交替竹加快速度后发展为密集的轮奏,也是扬琴演奏技巧中最常用的一种演奏法,几乎在每首中型以上的乐曲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凡是聆听扬琴古曲《春江花月夜》的人,经常会为那舒缓、细腻的轮音表现力所折服,正是这种特定的音响塑造了溶溶月色的优美情境而令人陶醉;而听过《将军令》后,又会被其中那雄健而激越的轮音所震撼,使人仿佛感到古代汉营前主帅升帐、兵将列队的威武气派。这正是扬琴演奏艺术中轮音的特殊效果,以及由此而生发出来的独特美感。可见,它对扬琴演奏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感到轮音比较难于掌握,在学习中经常会进入这样那样的误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腕、臂紧张,身体僵硬。有的学生学习心切,急于求成,见到老师轮音弹得快,以为只要快就好听,一着急,也顾不上老师有关手腕要放松,手指配合带动的叮咛,就以肘部

[word格式] 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豳THEWORLDOFMUSIC 谈扬琴演奏技巧的运用 扬琴是一种外来乐器,传入我国已有百余年历史.我国 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各地区, 各民族因生活习俗不同而形成了韵昧各异的音乐风格.扬琴有独特的演奏风格,它的本质属性是塑造动态的时间艺术, 既是听觉审美艺术,又是表演性的音乐艺术,是人类心灵和精神爆发出的最富情感的艺术.扬琴演奏技术与扬琴艺术本质上是相通的.技术越是纯熟,动作越是自如,手法越是完美,也就越能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因此不能纯技术的看待技术,应当把基本功作为技术与艺术统一的”技术”去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力和理解力,培养表现意欲和演奏技能,都是为了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扬琴演奏的音乐再创造,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完整地表达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要求,从而使听众得到美的享受. 初学扬琴者,首先要注重演奏姿势,击弦动作,基本竹 法.采取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为主的教学法,通过基本练习和练习曲为主及部分乐曲教材的基础训练,掌握扬琴发音的

技术动作规范,即掌握”持竹法,击弦点,触槌点,支撑点, 发力点”五个要点的综合技能. 一 ,单竹类快速弹奏 扬琴的基本功训练,是从击弹单竹技法开始的,首先要 掌握腕指结合的击弦技术动作,而腕指结合击弹技法的训练, 往往以培养由慢到快的单竹类技法为重点.注意动作部位与动作力量的调节疏通,注意训练左手右手的均衡配合;注意 发音训练的颗粒性与穿透性.这一阶段可为基本练习打基础, 再采用一些练习曲来反复练习,注意弹奏各种调式的音阶, 琵音和弦的基本练习,也要注意选用一些音乐性,技术性较 强而又集中的快速弹奏技巧的乐曲作为教材.既要使快速音型的演奏精确,灵活,轻快,干净;又要注意快速线条的流 延安歌舞团李存梅 畅起伏和音乐美感. 二,八度和音齐竹双音层次弹奏 齐竹,也叫双竹;在单竹类技法如左右手均衡配合的基 础上,继续进行八度,五度,四度,三度等和音.八度和音, 左竹要稍用力,并应保持灵活松弛.右竹在低音演奏,要适 当控制力度.弹奏双音,双手要轻弹,两臂要放松.要能清 楚地听到左竹弹出的每一个音.高音区时双竹跳动较大,要 注意灵敏;隹确.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扬琴乐曲精选50首【音乐欣赏】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无论用于独奏、伴奏还是合奏,扬琴的音色特点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它的音色明亮,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清脆。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在常充当“钢琴伴奏”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主要乐器。 扬琴简介;据史书记载,中世纪以前,亚速、波斯等古代中东国家,流行着一种弦击乐器,名叫萨泰里琴。明朝(1368~1644年),随着中国和西亚、东亚间日趋密切的友好往来,萨泰里琴由波斯经海路传入我国,最初只流行在广东一带,后来逐渐扩散到中国各地。后来经过中国民间艺人的改造,萨泰里琴渐渐演化成为中国的民族乐器──扬琴。清末以来,扬琴用于广东音乐、江南丝竹、扬州清曲、广西文场、常德丝弦、四川琴书、河南琴书、山东琴书、榆林小曲等乐种、曲种。传统扬琴,框架用色木、桦木或榆木

制,上蒙白松或桐木面板,下蒙胶合板,音箱呈蝴蝶形或扁梯形。长90~97厘米、宽32~41厘米、高5.7~7厘米。左侧琴头设拴弦钩钉,右侧琴头置弦轴。面板上开两个圆形音孔,并镶骨雕音窗为饰。上置两个用竹、红木或牛角制、呈峰谷状条形琴码,左为高音码,右为低音码,峰部用以支弦,谷部有另一码上的琴弦通过。面板两侧设红木制直线或锯齿形长条山口,用以架弦。音箱内对应面板琴码部位胶有音梁,音梁上开四或五个圆形风眼,以使音波对流。张钢丝弦,高音用钢弦,低音用缠弦。琴竹又称琴箭、琴签,为两支有弹性的竹制小棰。常用扬琴有八音(实发二十四音)、十音(实发三十音)、十二音(实发三十六音)三种。又称双八型、双十型、双十二型。音域分别为:八音f1—c2,十音d1—d3,十二音c—e3。扬琴在中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四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的乐器制作家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高低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演奏时,琴置于架上,左右手各执一琴竹分别敲击在条码两侧的弦上。竹法(即演奏技巧)有单音、左、右弹轮、双音、长轮(密竹)滚奏、

扬琴演奏技巧方法比较研究

扬琴演奏技巧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佚名来源:拙风文化网 第一节扬琴演奏手形 扬琴演奏正确手形,是半握拳状的手型,是从握拳状手形到半握拳状手形的过渡,演奏手形呈虚拳空心,并要求手指自然弯曲,手指关节自然突出。对手指的具体位置要求是食指中指大拇指呈三足鼎立,无名指和小指给予辅助力量。 练习要求:1、握拳练习;2、半握拳练习 第二节扬琴琴竹 1、扬琴琴竹说 扬琴是中国的民族乐器,也是世界性的乐器,它广泛流传世界各大洲的许多国家,因而形成多种不同风格文化的扬琴。它有三大体系,中国扬琴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但是,在国外,扬琴所使用的敲击工具和中国扬琴使用的工具不一样,是一种类似勺子形状的木质琴槌,它在质料制作上、尺寸长短上、厚薄软硬上、琴弦粗细上、装饰图案上,各国均异,音色接近于钢琴的音色。在我国,扬琴经过劳动人民数百年的再创造,更新、改革、替代,已从形制上、音色上、演奏上、技巧上、流派上,大不同于外国扬琴,自成体系,形成独特的中国民族风格。尤其是在演奏工具上,使用一付竹子制作,有弹性、韧性、灵巧的工具,称谓琴竹,来作为中国扬琴的激发体、演奏工具,其击奏发音清澈透亮、浑厚圆润、华丽典雅,极富有中国民族特色。对琴竹的称谓,在我国各地,叫法不尽相同,在我国出版的扬琴著作、发表的扬琴论文中,称谓也不统一。所以,有叫琴键、琴笕、琴扦、琴签、琴槌,也有叫键子、飞子、击片、扬子等。但从扬琴教学规范的角度来说,叫琴竹比较恰当确切,这也是大家倾向,比较赞同的统称。琴竹的使用,早在清代,一七五一年,印光任、张汝霜撰,《澳门记略》一书中,下卷就有记载。“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书中所说的“铜丝琴”,是指未改革的传统小扬琴,使用铜丝为琴弦而得名;“削竹扣之”是指击弦工具已改革采用竹制的琴竹;“铮铮琮琮”是指中国扬琴使用琴竹演奏而发出的美妙的旋律和音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