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扬琴独奏曲《川江韵》谈扬琴演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扬琴独奏曲《川江韵》谈扬琴演奏方法

作者:申媛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01期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艺术事业也在不断地进步,我国的民族器乐也跟随着不断丰富起来。扬琴自传入我国后就不断的在形制、演奏技巧、曲目积累等方面进行着改革和充实,除此以外在演奏的形式上逐渐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形式,有了独奏、重奏、伴奏、合奏等。在演奏技法更是不断地在创新。本文就以扬琴独奏曲《川江韵》为例,分析扬琴演奏中的各种方法。

关键词:扬琴川江韵演奏方法

扬琴是在明代由西亚传入中国的一件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传入中国后逐渐地与我国的文化生活相融合,成为了我国众多民族器乐中的一员。但是由于它具有外来乐器的血统,因此扬琴也是世界性的乐器。通常可以分为三大体系:欧洲扬琴体系,西亚、南亚扬琴体系以及中国扬琴体系。扬琴自传入中国后在流传和使用过程中,在形制、演奏技巧、曲目积累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演变,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乐器。目前除了在民族乐队中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乐器之外,也有了更多的演奏形式:独奏、重奏、伴奏、合奏等。在独奏作品逐渐丰富的基础上,扬琴的演奏技法也在不断的创新。通过对扬琴独奏曲《川江韵》的分析从中探讨一下扬琴演奏方法。

《川江韵》扬琴独奏作品,由何泽森、黄河作曲,乐曲采用了四川地方音调创作,表现了川江两岸的风土人情和人们与大自然抗争的场面。全曲共分了五个部分,第一为引子(自由地);第二部分为慢板段,如歌地;第三部分是急板;第四部分是激烈地;最后一部分是平静、如歌地。

在乐曲的开始,作曲者运用了大量的下行半音阶,来模仿川江流动的水声,表现江水的涌动,十分生动形象。后面的长音好像在模拟船工号子的第一句“呦——吼!呦、呦、呦、呦——吼!”整个力度处理给人以从远传过来的感觉。在弹奏中长音气息要充足,半音阶下行要弹奏清晰连贯并把力度控制恰当。同时在引子的最后运用了泛音技法和勾指滑拨。泛音演奏技法在扬琴演奏中的一种常用技巧,通常用“o”来标记,记在音符的上方,在乐曲中多数应用八度泛音。演奏时,一只手击弦,而另一只手则用中指浮按弦长的二分之一处,发出一种柔和缥缈、恬静朦胧的音响效果。通常多运用在低音区、中音区。而高音区的泛音多为人工泛音或仿泛音,弹奏是浮按在滚珠一侧的位置。在弹奏中要注意找准泛音的最佳触弦点,控制好力量,双手要协调配合。勾指滑拨是用手指末端(不用指甲)按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勾拨琴弦,注意对音色的控制。

引子之后便进入了作品的慢板段落,这段旋律悠扬而连贯,音质圆润。首先是装饰音的弹奏,不能过于死板,在弹奏中要将旋律流动起来。进入双声部后弹奏需自由一些,同时注重旋

律的突出以及力度上的变化。在第二段的尾部作者运用了拨弦技法,拨奏技法的演奏标记和我们数学中使用的加号是一样的,通常标记在音符的上方。按照演奏形式的不同拨奏技法常分为三种:单竹拨、双竹拨和滑拨单竹拨是用一支琴竹拨弦。用左竹拨弦叫左竹拨,用右竹拨弦叫右竹拨。双竹拨是用两支琴竹拨弦。同时拨弦叫齐拨,两支琴竹交替运用拨弦叫交替拨。滑拨则是滑动拨弦。在本曲第二部分中出现的拨弦则属于双竹拨中的齐拨,注意拨弦点不要离琴码太近或太远,约2厘米左右,拨奏过程中手腕带动呈圆弧形,手腕一定要放松,由上向下拨弦。要恰当把握力度,触弦不宜过深,避免碰触其他的琴弦发出噪音。另外在下竹时不能有“先靠上,再拨弦”的两个动作,这样会在“靠”的时候产生微弱的声响形成噪音,只能下手直接拨奏而力度恰到好处,才能使音色纯美,余音悠扬。

第三部分是急板,描绘了船通过险滩的景象。弹奏中双音要饱满,低音厚实,富于动力感,在谱面上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的力度标记符号。表现出船工们在“号子”的统一节奏中齐心协力地破浪前进。所谓的“号子”就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演唱的一种民歌,主要在体力劳动过程中人们通过一领众和的形式来协调劳动的形式,多数人演唱的是虚词,就像“呦咗、呦咗……”这样的节奏,领唱者则在中间加进说辞或唱出短句,提示众人如何操作,带领大家共同劳作。在《川江韵》中以音乐的方式体现出了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领唱的乐句丰富多彩,节奏变化多样。在后面进入的音乐中,高音声部节奏有变化时,左手要突出,特别是切分节奏中的重音,右手则保持稳定的节奏感,使两个声部清楚的呈现出来,达到旋律突出的作用。

第四部分是全曲最激烈地部分,也是这首作品的华彩段落。大篇幅的半音阶的运用使其有着特殊的音响效果,演奏中注意半音阶弹奏要清晰流畅,技巧娴熟。形象地体现出川江上的急流险滩,弹奏者必须有演奏半音阶的过硬技术,这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要重视起来。分段练习由局部到整体逐步地熟悉音位,或者选择某一个八度的半音阶上下行音阶作为训练的范围,熟练后再连贯起来练习,最终达到随心所欲,流畅自如。

最后是作品的尾声部分,乐曲又回到了平静如歌地旋律中去,也是再现乐段。激烈紧张的阶段过后是平静和安详,江水平如镜,江风习习来,使人身心放松,这里的音乐就是这种心情的反映,弹奏时要细腻地表达这样的感情,这也是战胜艰险之后的喜悦。最后运用了“仿泛音”来演奏,所谓的“仿泛音“就是在扬琴上奏出一种理论上不是泛音而又近似泛音效果的音来。弹奏方法用一手击弦的同时,另一手用中、无名指尖在所需的音高弦靠近滚珠处轻轻触点,弹奏出来的音近似泛音的音色。这种音色在扬琴演奏中通常因为它有不同于本音的音色,有之中梦幻般的、不带杂质的、可以平稳延长的纯净音响,所以常常被用来描述山谷回声、远处的歌唱,或者其他美好的幻想。结束拍用手指轻柔的拨奏,要有余音悠远的情调。

在《川江韵》在首乐曲中,我们所要表现的不是写景,而是以川江船工的“号子”以音乐中心题材的,由于川江的上游险峻,行船是在和风浪搏斗,每到江流险峻时船工的“号子”声震两岸,虽是惊险去成为川江的一大景观。

参考文献:

[1]《扬琴演奏实用教程》林蔚丽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考级曲目》桂习礼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3]《扬琴考级训练问答》赵艳芳上海音乐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