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合集下载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一、背景介绍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肌张力障碍、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等。

脑瘫患者往往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训练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

本文将提供一份详细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二、康复训练目标1.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2. 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协调能力。

3. 降低患者肌张力,改善姿势不稳定。

4. 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

三、康复训练内容1. 基础体能训练基础体能训练包括平衡、协调、柔韧性和耐力等方面的训练。

这些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身体控制能力,减少跌倒风险,并增强心肺功能。

具体包括:(1)平衡训练:通过单脚站立、跳跃、倒立等动作,帮助患者提高平衡能力。

(2)协调训练:通过各种动作组合,如跳绳、打球等,帮助患者提高协调能力。

(3)柔韧性训练:通过伸展、扭转等动作,帮助患者增加肌肉柔韧性。

(4)耐力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帮助患者增强心肺功能。

2. 运动控制训练运动控制是指身体对外界环境和内部信号进行反应和调节的能力。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运动障碍和姿势不稳定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运动控制训练。

具体包括:(1)手臂和手指控制训练:通过各种手部活动如握拳、抓物等,帮助患者提高手臂和手指的灵活性和掌握能力。

(2)腿部控制训练:通过各种腿部活动如踢球、走路等,帮助患者提高腿部的控制能力。

(3)平衡和姿势控制训练:通过各种平衡和姿势训练如站立、行走等,帮助患者提高身体的控制能力。

3. 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是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信息的整合,使人们对周围环境有更准确的认知和更好的运动表现。

脑瘫患者常常存在感觉统合障碍问题,因此需要进行相关的感觉统合训练。

具体包括:(1)视觉训练:通过各种视觉刺激如图形识别、空间定向等,帮助患者提高视觉能力。

(2)听觉训练:通过各种听觉刺激如声音辨别、音乐欣赏等,帮助患者提高听觉能力。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1. 引言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影响着儿童的肌肉控制和协调能力。

为了帮助脑瘫儿童恢复自己的功能,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以及其中一些关键的方面。

2. 评估在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脑瘫儿童进行评估。

评估需要考虑孩子的身体状况、运动障碍的类型和程度,以及个体差异性。

通过评估,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康复需求以及可行的治疗目标。

3. 计划制定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方面需要考虑:3.1 康复目标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明确的康复目标对于指导训练计划的制定至关重要。

康复目标可以包括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运动协调能力、提高平衡、增加日常活动的能力等等。

确立清晰的目标有助于确定适当的训练方法和度量标准。

3.2 训练方法根据康复目标,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是关键的。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语言治疗等多种方法。

物理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拉伸和强化训练来改善肌肉控制。

运动疗法可以通过促进运动技能的发展来改善协调能力。

语言治疗可以帮助儿童提高说话和交流能力。

制定训练计划时,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并结合不同的疗法。

3.3 训练强度和频率训练强度和频率是确保康复训练有效的关键因素。

对于脑瘫儿童来说,适度的训练强度可以促进肌肉的适当发育和功能改善。

训练频率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可接受的负荷。

一般来说,每周进行3-5次的训练是比较合适的,每次训练的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能力而定。

3.4 家庭支持与配合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的成功至关重要。

家长应参与训练过程中,并按照康复师的指导进行练习。

提供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的努力和进步,将对康复训练的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4. 总结与观点制定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全面评估孩子的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训练计划。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运动和姿势的异常。

对于脑瘫患儿来说,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脑瘫康复训练方法。

1.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脑瘫康复训练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运动和功能活动的练习,物理治疗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运动协调性。

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肌肉拉伸、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瘫康复训练中起到辅助作用。

一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痉挛和肌肉僵硬,减轻疼痛,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

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脑瘫,只能缓解症状。

3. 言语治疗:言语治疗主要针对脑瘫患儿的言语和语言能力进行训练。

通过发音练习、听觉训练和口腔肌肉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说话的流利度和清晰度,提高沟通能力。

4. 职业治疗:职业治疗主要关注脑瘫患儿的日常生活技能和自理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技能训练、手部功能训练和认知训练等,可以帮助患儿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

5. 功能电刺激:功能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神经肌肉再生和恢复的方法。

通过电刺激,可以帮助患儿增强肌肉力量和运动控制能力,改善运动功能。

6. 脑瘫康复辅助器具:康复辅助器具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姿势控制和运动能力。

常见的辅助器具包括矫形器、助行器、轮椅等。

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可以提高患儿的康复效果。

7. 水疗:水疗是一种通过水的浮力和阻力来进行康复训练的方法。

水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身体负荷,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肌肉放松和运动协调。

在水中进行各种运动和活动,可以帮助患儿锻炼肌肉和改善运动能力。

8. 脑瘫康复游戏: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增加患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使用游戏化的训练器材、进行团队合作的康复游戏等,可以激发患儿的积极性,提高康复效果。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康复目标进行个体化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综合运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功能电刺激、康复辅助器具、水疗和康复游戏等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脑瘫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运动障碍疾病,对患儿的生活和发展会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康复训练计划对于脑瘫儿童的康复非常重要。

康复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首先,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

对于幼儿期的脑瘫儿童,重点应放在基本动作的训练上,如翻身、爬行、站立等。

对于学龄期的脑瘫儿童,则需要更加注重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自理能力、学习能力等。

对于青少年期的脑瘫儿童,需要着重进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其次,康复训练计划需要根据脑瘫儿童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强度。

对于轻度脑瘫儿童,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训练和康复理疗,以促进他们的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对于中度脑瘫儿童,需要加大训练强度,可能需要借助辅助器具进行训练。

对于重度脑瘫儿童,训练内容可能更多地侧重于功能训练和日常生活辅助技能的培养。

此外,康复训练计划还需要充分考虑脑瘫儿童的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脑瘫儿童最主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家庭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康复训练的效果至关重要。

因此,康复训练计划需要将家庭成员纳入其中,让他们了解训练内容和方法,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患儿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总的来说,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计划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和方法。

通过持续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脑瘫儿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希望每位脑瘫儿童都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健康快乐地成长。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3.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二、教学重点1.了解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2.掌握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

三、教学难点1.能够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

四、教学内容1.什么是脑瘫2.脑瘫儿童的特点3.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4.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五、教学过程1.什么是脑瘫要点:介绍什么是脑瘫,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发生原因。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2. 脑瘫儿童的特点要点:介绍脑瘫儿童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运动协调障碍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10分钟3. 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点:介绍常用的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治疗、语言治疗等。

方法: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或者演示。

时间:20分钟4. 如何设计适合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案要点:介绍如何根据脑瘫儿童的特点和康复需求来设计适合其的康复训练方案。

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

时间:30分钟六、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针对性地出题,测试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评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1.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需求;2.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3.加强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完整word版)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完整word版)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

脑瘫儿童康复指导手册一、小儿脑瘫概述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瘫)是指围产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脑瘫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癫痫、行为异常或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症状多在1岁内出现,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其发病率大约为 1.5‰~5‰,占小儿神经与遗传咨询门诊人数的首位。

脑瘫的特点:发育性:是指在脑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损伤。

非进行性:脑瘫的病变是非进行性的,病情以不再向前发展为特点。

永久性:脑瘫不是一过性疾病,而是永久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脑性瘫痪(脑瘫)的具体表现:脑性瘫痪(脑瘫)为某种病因损害了脑部,病变虽不再进行,而造成运动、姿势发育向异常方面进展,甚至出现损害智力、语言等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发育迟缓、自我调控肢体运动能力差、平衡能力差、语言发育落后、智力发育落后、对外界反应能力下降、不能与人正常交流.个别伴有癫痫、听力减退、视力异常(斜视、弱视、视野缺失)等。

脑性瘫痪主要靠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诊断指标。

我国1988年小儿脑性瘫痪会议拟订了三条诊断标准:①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痪;②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行为异常、感知障碍及其他异常;③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高度提示脑性瘫痪的临床表现:①早产儿、低体重儿、出生时及新生儿期有严重缺氧、惊厥、颅内出血和核黄疸等;②有智力发育迟滞、情绪不稳定和易惊恐。

运动发育迟缓,肌张力增高及痉挛的典型表现;③锥体外系统症状伴双侧耳聋和上视麻痹。

应注意与以下疾病鉴别:①遗传性痉挛性截瘫;②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③脑炎后遗症.诊断要点1、出生后数月至一年内出现的双侧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2、病情平稳,非进行性发展;3、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是一组综合症,但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肌张力异常、动作及姿势异常、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迟缓;可为双瘫、四肢瘫、三瘫和偏瘫;还可伴有其他障碍如癫痫、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智力低下、知觉异常、情绪异常、行为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检查:1、CT或MRI可发现脑组织病变;2、IQ检测。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康复训练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
1.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儿改善身体控制能力、协调能力和运动能力。

2. 言语疗法:言语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质量。

3.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脑瘫患儿克服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4. 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脑瘫患儿康复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需要协助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日常护理和康复训练。

5. 教育疗法:教育疗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提高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为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基础。

除了以上常见的脑瘫患儿康复训练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康复训练方法,如物理疗法、化学疗法、营养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脑瘫患儿改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

脑瘫患儿的康复训练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病情、身体状况、心理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

同时,康复训练需要长期坚持,不断调整和改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ppt课件
38
②手足徐动型:治疗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再 用双手抓住患儿的肘关节,将患儿双上肢伸展并内 旋,然后稍稍往下压,以增加稳定性。再慢慢将患 儿拉成坐位。这样可促进患儿的头保持直立抬高面 向前。
39
③弛缓型:治疗师用双手抓住患儿的双肩,并 用双手拇指在患儿胸前施加压力用以增加支持力。 同时其余四指将肩关节做内收动作,这样可以给患 儿较大的稳定性以协助抬头,并保持在身体正中位。
40
④其他:若配合康复训练器械、音乐、玩具等, 以听、看、玩的方式训练效果更好。让患儿以手膝位 趴在高度适合的滚筒上,用带声响的玩具在其前方逗 引他,使患儿头部上下左右的看,还可让患儿趴在治 疗球上,双手玩玩具,也能促进其头的抬起。
41
(2)翻身的训练 ①反射式的翻身:先将患儿头转向欲翻向的一
侧,治疗师用一手紧紧固定患儿下颚,另一手在患 儿胸骨中部往下压,同时双手用力给予推向胸前对 侧的力,这样患儿的躯干旋转带动骨盆诱发出反射 式的翻身动作。
42
②腿部控制式翻身: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患儿 的踝关节,首先使欲翻向侧的下肢伸展并外展,另 一侧下肢屈曲并内收,内旋转到对侧。这样由于双 下肢的旋转,带动上身翻转至对侧,就完成了腿部 控制式翻身。
43
(3)坐位保持训练 坐位时,躯干的控制能力也较好,就可以开始 进行坐位保持的训练。 ①痉挛型:治疗师首先使患儿髋关节屈曲后再 坐下,坐下后治疗师用双手将患儿双下肢外展,外 旋,并使其躯干前弯以促进髋关节充分屈曲,最后 再将患儿膝关节伸展。这时治疗师要不断用语言提 示患儿学习独自向前弯腰,以保持坐位。
儿童
家长或照顾着训练 如:扶抱技巧 喂食技巧 日常生活照料技巧
家长
36
1、促进运动功能的发育 运动功能的发育的训练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1、诊断脑瘫的依据:
(1)有引起脑瘫的原因(高危因素) (2)有脑损伤的发育神经学异常 (3)婴儿期出现脑瘫的临床表现(早 期症状及不同类型表现) (4)并发损害 (5)辅助检查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2、诊断标准:
以下6个要素:
①运动发育落后或异常; ②肌张力异常; ③肌力异常; ④姿势异常; ⑤反射发育异常; ⑥辅助检查的异常。
睡眠、情绪等;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⑦饮食困难; ⑧流涎; ⑨牙齿问题; ⑩消化系统和泌尿
系统的问题; ⑪感染问题等。
六、脑瘫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婴幼儿期的脑处于发育最旺盛时期,脑的可塑性 强,代偿能力强,接受治疗后效果好,因此早期 发现异常,早期干预和治疗十分重要。 ★早期发现异常,不等于过早和急于诊断脑瘫 ★一般认为出生后6个月到9个月作出诊断为早期诊 断,最迟应在1岁左右就要作出诊断。
型别
典型临床表现
体征
损伤部位

上肢屈曲、内旋、内收,拇指内 腱反射亢进、皮层运动区

收、握拳、两上肢后背
踝阵挛
为主、白质

躯干前屈、圆背坐(拱背坐) (+)、折
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下肢 内收、内旋、交叉,尖足、剪刀 步、足外翻
刀(+)、 锥体束征 (+)
(传导束等)

不随意运动以末梢为主,非对称 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
抵抗在缓慢运动时最大

肌张力低下,被动运动时可稍
张强Biblioteka 力仰卧位呈蛙状体位,W状上肢

对折坐位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锥体外系 腱反射正常、 肌张力呈铅 管状或齿轮 状
围巾征 (+)、跟 耳试验 (+)、肌 肉硬度减低、 关节伸展度 和摆 动度
增大

运动笨拙不协调
眼球震颤、意 小脑

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 向性震颤、闭
②不随意运动型 (dyskinetic)。
③强直型(rigid)。
④共济失调型(ataxia)。
⑤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c)。
⑥混合型(mixed types)。
根据瘫痪部位(2006)
①单瘫 ②偏瘫 ③双瘫 ④三肢瘫 ⑤四肢瘫
由于脑瘫是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原因复杂,损 伤复杂,临床表现复杂,因此分类存在一定困难, 难以从单一的角度进行分类,也难以严格确定某一 类型。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取消
根据偏瘫部位分类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a.单瘫 b.偏瘫 c.三肢瘫 c.四肢瘫 e.双瘫
取消
五、临床表现
(一)三大体系损伤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病灶部位大致分为 锥体系、锥体外系、小脑。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二)早期症状 (三)不同类型脑瘫的临床表现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background
Foundation in 1987
No services for CP before 1980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Many services for cp 2007
二、定 义
1、中国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 座谈会提出的定义(1988 年佳木斯)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 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 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 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 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 常。
失 调
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 目难立(+)、 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 指鼻试验 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 (+)、腱反

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 射正常


同一个患儿有两种或两种以上

类型

多为痉挛型与手足徐动型混合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四)其他问题 脑瘫可伴有以下问题
①学习困难; ②视觉损害; ③听力损害; ④语言障碍; ⑤癫癎或惊厥; ⑥心理行为异常、

姿势,肌张力变化(静止时减轻,TL R(+) (基底神经
意 运
随意运动时强),对刺激反应敏 ATNR(+) 节等) 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不 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

摄食困难

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可伴有舞蹈征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肢体僵硬,活动减少

肌张力增强呈持续性

被动运动时屈曲或伸展均有抵 抗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诊断条件
1)婴儿期内出现的中枢性瘫 痪。
2)可伴有智力低下、惊厥、 行为异常、感知觉障碍及 其他异常。
3)需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的 中枢性瘫痪及正常小儿一 过性运动发育落后。
2、第九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会提出的定义(2006年长沙) 脑性瘫痪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脑发育阶段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 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 男性多于女性 • 城乡差别不明显 • CP重症越来越多 • 不随意运动型CP数量越
来越少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CP类型有所区别。
四、分 型(类)
根据临床表现(1988年)
痉挛型 spasticity 手足徐动型 athetoid 强直型 rigid 共济失调型 ataxia 肌张力低下型 hypotonia 震颤型 tremor 混合型 mixed types 无法分类型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第一节 概 述
一、小儿脑瘫康复的一般状况
●世界范围内脑性瘫痪的发病率约为2‰~ 4‰ ●我国20世纪80年代小样本调查1.8 ‰~4 ‰ ●我国对6省0~6岁儿童进行调查患病率1.92‰ ●目前有CP患儿约300~400万(175万)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309.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三、发 病 率
美国约有75万CP患者,英国 每年新发生CP2000名。
Incidence(发病率) Korea (1997) 2.7 / 1000 live births 47.1 / 1000 neonate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unclassifieble
小儿脑瘫康复概述以及治疗策略
根据瘫痪部位(1988)
单瘫 monoplegia 截瘫 paraplegia 偏瘫 hemiplegia 双瘫 diplegia 三肢瘫 triplegia 四肢瘫 quadriplegia 重复偏瘫 double hemiplegia
根据临床表现(2006) ①痉挛型(spasti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