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内容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围绕自然美景和人文风情展开,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故事。

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总结,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和要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在这一单元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到如何描绘景物、如何表达情感、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深层含义等重要知识点。

同时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对自然和人文的认识,培养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详细介绍这些重点知识点。

1. 简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主题和内容概述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主要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展开,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诗歌、散文、说明文等多种文体。

本单元以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强调人类应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一单元的课文不仅描述了自然的美丽景色,还通过对生活中某些细节的描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自然环境,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同时通过对一些科学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人类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整体上本单元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2. 强调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及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学习内容第二部分:强调知识点总结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学习内容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知识、语言表达技巧和文化内涵。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显得尤为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还能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从而深化对文学作品的认知与理解。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点,如文本中的关键词汇、句型、修辞手法的运用等。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上期末模拟语文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末模拟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句子默写二、基础知识综合(15分)2.最美中国话,你我共书写。

请帮助小晋完善这篇文稿。

(9分)每个人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都被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但是,我们并非只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浑浑噩噩地前行。

面对变幻莫测的时代,人们可以有自己的选择。

“两弹一星”元xūn① 们【甲】,至死不xiè② ;抗疫卫士逆行出征,挺身而出:戍边战士宁洒热血,不失寸土;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呕心1ì③ 血。

他们开创了不一样的时代。

作为青年一代,要聆听时代精神,弘扬时代回音。

青少年【乙】,应勇担使命,追求卓越,以青春力量书写时代篇章。

共青团员更要【丙】,树立榜样。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①②③(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兀兀穷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B.终其天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C.兀兀穷年悲天悯人事必躬亲D.终其天年任重道远以身作则三、诗歌鉴赏(7分)小文在漫步“古诗苑”时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很感兴趣,请你与他一起完成任务。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_______(yàn)洛阳边。

4.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标题暗含了写作背景,“次”字点明诗人再次经过北固山。

B.首联以对偶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行舟”暗含着旅途奔波之意。

C.颔联中“两岸阔”的“阔”字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

D.颈联写景逼真,用眼前之景表现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的力量。

5.小文同学在默写尾联时,不知横线处应写“燕”还是“雁”。

请你根据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参考下面的资四、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7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课前三分钟读古典名著

课前三分钟读古典名著

总结鉴赏的方法的技巧。 (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结构技巧)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分析句意); (3)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总结情理 志趣)。
和秦太虚梅花 苏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1)对亡妻的思念之情(“为伊消得人憔悴”) (2)对个人境遇的自伤之情(“艰难苦恨烦霜鬓”)
年华已逝的感伤 独处的凄凉 仕途失 Nhomakorabea的苦闷快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的方法:
从注释中的信息(题目、作者、全诗) 来分析诗歌表达的感情 抓诗歌中的关键词句(直接抒情词句) 来体味诗歌表达的感情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 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 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 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 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注: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会聚兰亭,赋诗饮 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 记叙兰亭周围 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 死无常的感慨。 刘墉悼念亡妻: 与夫(fū)人之相与,……
再 见
回顾了初中学习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
苏轼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代表?我们今天来赏读
苏轼一首著名的悼念亡妻的词《江城子·乙卯正
月二十日夜记梦》,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
—多情。
苏 轼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一梦,亦哭亦歌


术赏 手析
歌抓 住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背记清单-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重点知识背记清单-部编版

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❶生难字南渡.(dù)芜.湖(wú)摧.枯拉朽(cuī)溃.退(kuì)荻.港(dí)锐不可当.(dāng)泄.气(xiè)督.战(dū)歼.灭(jiān)❷多音字、形近字当⎩⎨⎧(dānɡ)锐不可当(dànɡ)当真塞⎩⎪⎨⎪⎧(sāi)活塞(sài)要塞(sè)阻塞 ⎩⎪⎨⎪⎧溃(kuì)溃败馈(kuì)馈赠聩(kuì)振聋发聩❸词语积累①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②摧枯拉朽:枯,枯草;朽,烂了的木头。

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③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④歼灭:消灭。

⑤击溃:打垮,打散。

⑥要塞: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及有巩固防御设备的据点。

⑦业已:已经。

❹作家作品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

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著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诗词全集》等。

❺写作背景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主力已基本被歼灭。

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

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渡江战役,是继三大战役后,我军又一次大规模的战役行动。

此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40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

这一胜利,为进军华南、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了全国的解放。

在渡江战役进行中,毛泽东主席喜闻从前线传来的战事,及时地先后写了本课中的两则消息,以告知全党和人民群众知晓。

❻难点探究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有什么特点?面对我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重大事件,作者举重若轻,挥动如椽之笔,仅用193字就写出了它的基本情况,及时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事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专项水平练习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猴子救小白兔一天上午,小白兔在田野栽(zāi)白菜。

突然,一只大狐狸从树后面跳出来,扑(pū)向小白兔,小白兔吓得连忙逃跑。

小白兔往山坡上逃,大狐狸在后边紧紧地追。

“扑通”(pūtōng)一声,小白兔掉进了坑里。

狐狸张着嘴(zuǐ)流着口水趴(pā)在坑(kēng)边上,想法子要吃掉小白兔。

小猴子看见了,它立即(jí)倒挂在树上,把小白兔拉出大坑(kēng)。

狐狸想吃小白兔可吃不着了。

小白兔得救了。

(1)这篇短文有几个自然段?(2)这篇短文写了哪几种动物?(3)小猴子怎样救了小白兔?在短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4)你喜欢这篇短文中的哪种动物?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 请认真阅读下列选文,然后完成练习题。

①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形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②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

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却不见了。

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③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

那条狗十分凶猛,在向前跑,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

跑着跑着,小狗不知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④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那么大,也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

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 凶猛—______ 镇静—______(2)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

①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②远处天空中的云朵像是大海里翻起的几朵浪花。

(3)请用波浪线画出第②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语。

(4)第②③④自然段说明火烧云的特点是______。

(5)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的特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逻辑角度精讲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逻辑角度精讲详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二课时)执教: 嘉定一中文秋婵【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探讨作者行文中缜密的因果联系,归纳小说的逻辑性。

3、思考作者塑造的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命运轨迹,对认识社会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难点:探讨作者行文中缜密的因果联系,归纳小说的逻辑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迁移阅读融会贯通精读本文及《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了解与林冲相关的其他章节,梳理人物故事的前因后果。

课题(PPT1)二、导入(3分钟)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程从一首回目诗开始(PPT2)天理昭昭不可诬,莫将奸恶作良图。

若非风雪沽村酒,定被焚烧化朽枯。

自谓冥中施计毒,谁知暗里有神扶。

最怜万死逃生地,真是瑰奇伟丈夫。

大家说说这首诗里的“瑰奇伟丈夫”是谁?——林冲。

他原本的社会地位如何?——较高,八十万禁军教头。

家庭情况呢?——美满,娇妻。

他原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怎样呢?——满足、珍惜。

但正是这样一个人,却呐喊出“杀人可恕,情理难容”的愤慨,手刃仇敌走上梁山,落草为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林冲是怎样到达这样的境地的。

三、☆课上——自主研习分析人物(12分钟)(一)(PPT5)林冲是在怎样的境况下写了此诗、走上梁山的呢?请依据情节观察人物的心理衍变,以此切入分析人物性格。

(此处可以多找些能剖析人物性格特征的描写,可以引导学生适当结合细节描写展开人物形象的全面解读)主问题:请依据情节观察人物的心理衍变,以此切入分析人物性格。

此环节问题链设置:(PPT6)1.林冲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由此可知他有哪些性格特征?他的心理变化可以归纳为几个阶段?试着凝练地概述之。

刘雅婷高娃武永亮努尔太拜赵静图尔孙阿依2.导致他心理变化的原因有哪些方面?估计回答:步步紧逼,逼了几次?——联系课外拓展阅读,展开分析古丽热,武岩泽,马晶晶。

文言文翻译之两种意识(采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新高考通用)

文言文翻译之两种意识(采分点意识和语境意识)202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专项突破(新高考通用)

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
岁、熟,奈何
新高考Ⅰ
魏,且奈何?
2022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
折节、与、去
秦,秦必去矣。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 患、,君乐闻直 恶,乐
言则佞化为忠。
命题特点
①主要采分点: 重点实词—— 多义词、古今 异义词、活用 词; 重点虚词—— 以、乃、之、 其等; 重点句式—— 判断句、被动 句、省略句、 倒装句,固定 句式。 ②总有个别陌 生实词,需要 临场推断。
不忍直视的文言文翻译
有的放矢,虚虚实实
——文言文翻译“两种意识”
这些年我们见过的神翻译……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译:我三岁的时候嫁到你们家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守着窗子(往外看),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3.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 译:齐桓公喜欢吃紫菜,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紫菜。 4.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巩固练习: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3.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人,始为隋将来护儿帐内,母丧,护 儿遣使吊之。吏怪曰:“士卒死丧,将军未有所问,今独吊叔宝何 也?”护儿曰:“是子才而武,志节完整,岂久处卑贱耶?”
任务二:重视文段语境,结合推义翻译
这些年我们见过的神翻译……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译:我三岁的时候嫁到你们家 2.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译:守着窗子(往外看),怎么只有我长得这么黑? 3.齐桓公好服紫,一国皆服紫。 译:齐桓公喜欢吃紫菜,整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吃紫菜。 4.帝阴养死士三千人,散在人间。 译:皇帝在阴间养了三千个死人,散落在人间。

闽南语研究小论文

闽南语研究小论文

泉州闽南语与古文言渊源浅谈初语1201 4号炉小云闽南语属于汉语闽语的一种.语言学的分类上,是一种汉语方言。

大陆地区主要分布:台湾,粤东部分地区,福建绝大部分部分地区等。

众所周知,泉州是我国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的汉族同胞的祖籍地。

形成闽南语与古文言联系密切的大致原因是北方汉人大规模入闽带来中原河洛文化所以泉州人民日常生活中原汁原味的闽南语则能显而易见与古文言极有渊源。

本文将以一些典型泉州闽南语为探讨的切入点,研究其与古文言切不断的联系。

希望对于闽南语文化的初步了解和对于闽南语的保护和传承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及思想模式,每一种语言皆负载文化价值的无声架构,在无形中影响人们的自我意识,认同人与人的关系。

不了解彼此的语言便丧失了相互理解的机会,也失去了了解异种文化的机会。

一、闽南语称呼与古文渊源1、吾(读作wa)=我,汝(读作li)=你,伊(读作yi)=他/她;这三个常用人身代词只是最普通的称呼代词,已经可以发现与古文言的人身称呼代词如出一辙。

2、更多称呼:兄=哥,姊=姐,妗=舅妈;这是几个较有代表性的亲戚称呼我从大家耳熟能详的《花木兰》里摘句比较“啊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啊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哥”与“姐”才是大家日常的称呼,而《聊斋志异公孙九娘》中“儿少受舅妗抚育,尚无寸报。

”“舅妗”就是舅母,舅父妻子。

闽南语依然在沿袭此叫法。

3、翁妇(读作ang bbo)=夫妻。

在《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

”和《太平广记》卷483《獠妇》“称为产翁。

”都有关于夫妻的叫法的记载现在绝大部分人早已不甚了解更何况使用呢?闽南语却依旧以此叫法表示夫妻。

4、姨丈=姨父,“丈”是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丈人=岳父,大姑=婆婆,古语中“姑”有“婆婆”的意思,今日“姑”读成“家”也是闽南语沿用古读音。

生=老师,如“张生”=“张老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梦初醒:从文言文角度重识闽南语
闽南语据说是中国方言里沿用古汉语现象最为明显的一种方言,现在保留的很多字词,包括字音字义,都相当耐人寻味呢。

吾 wa=我
汝li=你
伊yi=他,她
这三个常用人身代词只是开胃菜啊~
更多称呼:
兄=哥
姊=姐
妗=舅妈
翁妇 ang bbo =夫妻《古乐府陌上桑》“使君自有妇,罗敷有夫。

”《太平广记》卷483《獠妇》“称为产翁。


姨丈=姨父“丈”是古时对长辈男子的尊称
丈人=岳父
囡仔=孩子
大官=公公古语中“官”的涵义比较广,如妻子可称丈夫“官人”。

现在的“官”啊,你懂的。

大姑音“大家”=婆婆古语中“姑”有“婆婆”的意思,今日“姑”读成“家”是闽南语沿用古读音。

契父=干爹“契”字简直太神了,把“契父”和“契仔”关系中的情谊之相投都表现出来了。

当然,还有“契母”。

生=老师如“张生”=“张老师”。

小时候我就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要把姓张姓李的老师叫成“张姓”“李姓”云云。

名词,包括吃穿住等:
糜=粥
芫荽yan sui=香菜(这就是为什么“香菜”用闽南语说听起来很像“盐酸”)箸=筷子李白“举杯拔箸心茫然”。

我们“举箸”吃饭对不对!
鼎=锅汝家吾家伊家都有“鼎”。

这不是寺庙里的鼎,是炒菜的“鼎”
裳=衣
厝=房“厝价”天煞的,真高。

是不是啊是不是!
崁=台阶
册=书我们不“读书”,我们“读册”是不是!
身躯(我怀疑“躯”字古音为shu,有没有道理?)=身体如“洗身躯”=洗澡
溺=尿
地理=风水!如“地理仙”=懂风水的人。

闽南语中的“地理”不只指研究地表环境的科目,还有“风水”这个意思,有趣吧?
生理=生意!闽南语中的“生理”其实不是Physiology,是business。

表示时间的词:
晡(音似bo)=下午《玉篇》:“哺,申时也。


暝=夜
晏(音似arm)=暗,晚,迟,天色不早。

《礼记·内则》:“孺子早寑晏起.”
量词:
领=件如“一领裳”=一件衣服
尾=条如“一尾鱼”=一条鱼“尾”是不是显得生动形象、活泼古典啊?哈哈
副词:
诚=真,很。

指示代词:
安尔/安耳=这样
彼=那
疑问词:
哪=怎么还记得“问渠那(通“哪”)得清如水”吧,语文老师总是强调“那”的意思不是“哪里”,而是“怎么”【插播一句敏敏看台剧学来的口头禅“哪安捏”其实是“哪安尔”=怎么这样】
甚=何,什么。

如“甚郎”=什么人;“甚事”=什么事。

动词,很多都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有关:
饮=喝如“饮水”“饮酒”“饮汤”我们不说“喝”是不是!!
籴(音似dia)=买。

如“籴米”=买米。

“籴”与“粜”(音似tio)相对。

从构字上看,“入米”=买进粮食;“出米”=卖出粮食。

古人造字真是栩栩如生啊。

我猜这字是南方人或东北人创的,因其体现了“米”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哈哈!
炊=蒸。

如“炊馒头”《金瓶梅》中武大郎“卖炊饼”,就是今日的武大郎烧饼吧:)
饲=喂。

有句谚语“饲老鼠,咬布袋”比喻吃里扒外、恩将仇报。

若有闽南人问:谁把你饲养大?那不是骂你是畜牲,只是文言白话混用^_^
食(音似jia)=吃。

如“食饭”
曝=晒。

如我非常稀饭说的“曝日头”=“晒太阳”
落=下。

如“落车” =下车
著(音似diu)=得。

如“著奖”=中奖。

之前说的“箸”音似di,还有“猪”音似di。

貌似zhu在闽南语里的发音很不一样,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P.S. 著(音似diu)=对。

看,闽南语也有很多一字多义,虽然音都类似于diu,但二者在音调上有微妙的区别。

宰(音似tai)=杀如“宰猪”“宰人”
企 (音似kia)=站,立。

如“企起”。

行=走。

如“行路”=走路
走=跑,急行。

如“紧走”=快跑
斗=聚,一起。

如“娱乐斗阵行”;表达“臭气相投”的时候是不是可以说“斗一打”?
驶车=开车。

传说因为“驶”(音sai)在闽南语里有性意,现在大家都不说“驶车”了。

八bba=识,懂得。

如“八人”=识人,意义延伸为“懂事“;“八路”=识路;“八代志”=懂事,明白事理。

都是褒义喲!
形容词:
寒=冷
烧=热
赤=红
湛=湿《诗经.召南》“湛湛露斯”
悾/悾悾=疯,傻。

《论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细腻(音同“二”,”腻”古音应该是er吧)=小心。

惊=怕如“免惊”=别怕。

罗大佑那首“大家免著diu惊”=大家别害怕。

此处“著”zhu 也发成diu。

崎=陡。

夭寿=折寿,短命。

现在QQ表情有个流行语“妖秀”是不是!
歹=坏,不好。

如“歹人”=坏人;“歹势”=不好意思
忝=累
洘(音似kua)=干,干涸,干渴。

如“嘴诚洘”=口很渴
写后感:
我觉得闽南地区的初中高中语文老师没有很好地把闽南语和文言文联系起来。

细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应该会对闽南地区的文言文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啊!至少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闽南语,同时更轻松地掌握文言文。

小时候我总觉得乡下人和老人说话太老土了,好多音太难听,太“怂”,太土鳖了。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是ta们的话受现代白话文的冲击没有那么大,保留了更多的古韵味。

语言总是在不断发展,只是ta们更新的脚步也许没有城市人年轻人快而已。

语言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身份地位、籍贯等个人信息,但它从来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在此也请部分北方人不要有意无意嘲笑南方人的普通话。

白话和文言不互相排斥,而是可以很好地相容,文中有白,白中有文,共同为人们所用,为人们表达心之所想。

胡适在民国初期提倡白话文,用现在人的眼光看,他写的文章用的可谓都是文言文啊。

据说后来有教授抨击胡适痛骂胡适,而那教授发表的言论却是用白话文写的。

这很矛盾,其实也不矛盾。

文言白话的界限也很模糊,或者说现在我们说话都是二者兼而有之了。

闽南郎,有如梦初醒的感觉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