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思想探讨太极拳艺的内涵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太极拳理及太极拳技术分析PPT参考

太极拳理及太极拳技术分析PPT参考

2021/3/10
授课:XXX
14
太极拳技术动作分析
• 1 姿势正确
• A、头部自然上顶,避 免颈部肌肉硬直,不 可东偏西歪或自由摆 晃,头颈应随身体位 置和变向变换与躯干 旋转上下连贯协调一 致。面部要自然,下 颚里收,用鼻呼吸, 口自然闭合。(虚灵 顶颈)
2021/3/10
授课:XXX
15
B、躯干部
2021/3/10
2021/3/10
授课:XXX
13
• 马克思曾说过:“良好的情绪胜过十 付补药”,故“心静、体松”要求排 除杂念、淡泊名利、不缠琐事,诸葛 亮有“淡泊其明志,宁静以致远”的 名言。这些对不良情绪均有疏导、转 移,促进心胸豁达、开襟,若能与书 法、绘画等宁神静气、修性养身配合, 则效果最佳,据福州109岁的老人称 “心理健康”是关键、“七情六欲” 不为过亦为是其关键。
太极拳理及太极拳技术分析
侯顺子教授
2021/3/10
授课:XXX
1
2021/3/10
授课:XXX
2
漫谈太极及太极运动
• 在古汉语中,“太”为最大、最高之意(日 本至今仍用太代大),“极”,“至”也, 最远最后的界线。太极一词最早出现在三千 年前,周文王所著《周易》其中“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 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的太极是一种 哲学观点,认为太极是一切变化之起点,派 生万物之本源。
• 要领为“含胸拔背”或“含蓄在胸,运动 在两肩”应顺其自然。要求身体“端正安 舒”即腰脊为第一主宰,“刻刻留心在腰 间”、“腰为车轴”,无论进退重心变化 或虚实变化,要有意识的向下“松垂”, 以助气下沉,不可前倾后屈,以增加两腿 力量,稳固底盘。

[课件]太极拳理论讲稿PPT

[课件]太极拳理论讲稿PPT

儒家哲学思想
•以“仁学”为核心的
太极拳拳理
•形成“重德重礼”的武德思想体系 •建立了太极拳家族血缘关系的传承体系 •奠定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
伦理哲学体系
•宋明理学思想的形成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道家哲学思想与太极拳
本节提要:
道家哲学思想的对太极拳的影响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第三节 道家哲学思想与太极拳
中医经络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
• 内外兼修的练功方法 • 意气配合的呼吸形式 • 螺旋缠丝的运动方式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本课复习思考题:
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对太极拳发展的影响
本次课结束
谢谢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第一节 《易经》哲学思想与太极拳
《周易》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体现在太极拳拳理方面:
《易经 》基本思想
•阴阳观
太极拳拳理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阴不离阳,阳 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王宗岳太极”(陈鑫《陈式 太极拳图说》)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为之粘。” (王宗岳 《太极拳论》) “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
•变易观
•天人观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儒家哲学思想与太极拳
本节提要:
儒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太极拳的文化特征
第二节 儒家哲学思想与太极拳
儒家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的影响: 体现在太极拳拳理方面:

•天人合一论
“秉天地元气以生,万物皆备于我,得圣人教化以立,人人各 保其天因,而以阴阳五行得于有生之初者,为一身运动之本。” (陈鑫《太极拳权论》)
• •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王宗岳《太极拳论》 )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 课件 ppt
太极拳哲学还体现了“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用最小的力 量去克服最大的阻力,以达到最佳的攻防效果。
太极拳哲学也体现了“主客一体”的哲学思想,它强调的是练习者在练 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把自己融入到整个宇宙中,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
太极拳与其他文化的比较
与西方体育相比,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 修养和精神的锻炼,而不仅仅是身体的
太极拳的基本招式包括起势、云手、揽雀尾、野马分鬃等,每招都有特定的用法和 攻防含义。
太极拳的招式讲究连贯、流畅,要求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以柔克刚、借力打力 。
太极拳的用法既可用于防身自卫,也可用于健身养生,是中华武术的瑰宝之一。
02
太极拳基本功
身体素质训练
01
02
03
柔韧性训练
通过拉伸和关节活动来提 高身体的柔韧性,为学习 太极拳打下基础。
太极拳 课件
目录
• 太极拳简介 • 太极拳基本功 • 太极拳套路学习 • 太极拳实战技巧 • 太极拳与其他武术的融合 • 太极拳文化与哲学
01
太极拳简介
起源与发展
太极拳起源于中国的传统武术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
太极拳的发展与中国的哲底蕴。
第二路太极拳
总结词
实战、外家、刚猛
详细描述
第二路太极拳又称“炮锤”,是太极拳中的实战型套路。它以刚猛有力的手法和身法动作,突出了太 极拳的实战特点。第二路太极拳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通过跳跃、腾挪等动作,表现出快速连 贯、跌宕起伏的特点。第二路太极拳适合有一定基础的武术爱好者学习。
第三路太极拳
连环攻击
连续攻击对方的不同部位,使对方无法还手。
攻防兼备技巧
化劲
将对方的攻击化掉,使其失去平衡,为我方创造进攻机会。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

太极拳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武术中,最能体现中国人性格气质的,莫过于太极拳了。

太极拳合技击与养生为一体,是一种意气运动。

它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意动形动,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劲由内换,柔中有刚,刚柔相济。

在技击时,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小力打大力,从不以拙力取胜。

太极拳由一系列螺旋缠绕动作组成,每个动作都呈圆形。

从外观上看,太极拳全部是划圆的动作,与其他拳派迥异其趣。

在行拳时,它要求以腰为轴,节节贯穿,以内气催动外形,示柔缓于外,寓刚疾于内,沾手即发,以此体现出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进落空、松活弹抖的独特技击风格。

在技击原则上,太极拳坚持重在防御,以守为攻,以退为进,即所谓“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太极拳高手们一般不主动进攻,而是防范周严,后发制人。

他们多是等待对方进攻,一搭上手,即粘住不放,舍己从人,顺对方进击的方向,以弧形动作化开对方的劲力,借力打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特长。

太极拳利用离心力原理,以腰脊为中轴,自己一切动作皆为内圈,而始终置敌于外圈。

这样,即便内圈的动作慢些,仍可胜过外圈的“快”,易使对方失去重心。

行拳者在舒缓潇洒的旋转之中,随时可以骤然发劲。

太极拳的发力多是弹抖之劲,称为“寸劲”,即在极短距离内,无须大幅度作势,即可将内劲发出。

这是由意气引导,身体诸大关节高度谐调,而于刹那之间爆发出来的一种合力,其劲甚短,其发极速,其力冷脆,具有较大的威力。

不少人以为太极拳动作迟缓,无法用于技击,其实是一种误解。

太极拳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拙,最忌以拙力死拼滥打,最忌硬顶硬抗。

它是一种蕴含着深奥哲理、充满了智慧的拳种,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体现了中国对人生、对宇宙的悟解,可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态。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的诸大拳系中,太极拳始终具有文化层次上的明显优势。

研究太极拳的著作,不仅数量最多,而且有理论深度,在功法和技击方面较少保守性。

太极拳介绍ppt模板

太极拳介绍ppt模板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由著熟 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 通焉。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 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 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太极拳的作用
太极拳的技击功能: 一:要明白古人发明太极拳的主要目的是用来防 身御敌的。 二:舍己从人,后发制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 我不犯人的独特精神。所以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 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能发挥出来,对方来犯的力量越 大受到的打击也就越大。 三: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 清心寡欲从而使人长寿。 四:特别是太极拳尊崇不倚强凌弱,不借故犯人 的道德观。
——《太极拳论》
走路掂手——合力,整劲
转身法——闪躲,发力 单手缠丝——云手,协调 刮地风——腿法,实战
吴式太极拳基本动作名称
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搂膝拗步
进步般兰锤 十字手
如封似闭
海底针 闪通背
云手
双风贯耳 下势
提手上式
白鹤亮翅 手挥琵琶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 金鸡独立
倒撵猴
左右分脚 左右蹬脚
转身摆莲
迎面掌 弯弓射虎

太极拳的本质
太极拳的精髓是化,化冲突,化对立,化敌为友, 化零为整,化一切人事为我,化我为太极,如果一个行 为化解了一场冲突,那么无论它以怎样的形式表现,从 本质上说都是太极拳。相反,无论拳练得如何纯熟,却 不能化解反而将矛盾激化,那么这些都只是形式上的太 极拳,没有化的内涵。所以,太极拳实际上是一个重内 涵不重形式的拳种,它追求的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 技击技术。 ——王培生(简介)

太极PPT模板

太极PPT模板
基本手法
演示并讲解太极的基本手法,如推掌、揽雀尾、云手等,指导学员进 行模仿和练习。
2024/1/26
24
提高招式熟练度的建议
2024/1/26
分段练习
将太极招式分成若干段落,逐一进行练习,提高熟练度。
反复演练
通过多次重复演练同一招式,加深肌肉记忆,提高动作流 畅度。
跟随音乐
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太极练习,有助于掌握节奏和韵律。
2024/1/26
发展
太极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不 断实践和完善,逐渐发展 成为一种内外兼修、刚柔 相济的武术拳种。
流派
太极流派众多,主要有陈 、杨、武、吴、孙等五大 流派,各具特色。
4
太极的基本理念
阴阳平衡
太极强调阴阳平衡,通过 调节呼吸、意念和动作, 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 态。
2024/1/26
以柔克刚
,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
化解与发放
当受到对方攻击时,运用太极的 化劲技巧将对方的力量化解掉, 并通过发放的方式将对方击出。
借力打力
借助对方的力量来攻击对方,使 对方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打击。
2024/1/26
9
招式组合与运用
招式组合
将多个基本招式组合在一起,形成连 贯的攻防动作,提高实战效果。
招式变化
战术运用
调心
太极注重内心的平静和专注,通过冥想和意识调节来放松心灵。
13
太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减轻压力
太极的冥想和呼吸练习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 提高情绪稳定性。
改善睡眠
太极的练习有助于调节生物钟,改善睡眠质量。
提高自信心
太极的练习需要耐心和毅力,随着技能的提高, 个人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

2024版太极拳简介课件pptx

2024版太极拳简介课件pptx
动作熟练度。
呼吸不配合
如呼吸与动作不协调、憋气等, 应注意调整呼吸方式,使呼吸
与动作相配合。
意念不集中
如练习时心神不宁、注意力不 集中等,应加强意念练习,提
高练习效果。
03
太极拳养生保健功能介 绍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增强肌肉力量
太极拳注重腰腿功夫,经常练习 可增强下肢力量,提高平衡能力。
柔韧关节
太极拳动作圆活,可锻炼到全身各 关节,增强关节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02
太极拳基本动作与要领
身形姿势调整原则
虚领顶劲
头颈正直,神贯于顶, 下颏微收,颈部肌肉保
持松弛。
沉肩坠肘
两肩下沉,两肘松垂, 使上肢和躯干保持相对
放松。
含胸拔背
胸部肌肉放松,背部肌 肉相对紧张,形成前松
后紧的状态。
松腰敛臀
腰部放松,臀部内收, 使身体保持中正安舒。
手法、步法及身法要点
01
02
随着全球健身意识的提高,太极拳将成为更多国家和地区人们的健身选
择。
03
太极拳文化将得到更深入挖掘
太极拳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养生之道等将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传承。
THANKS
感谢观看
太极图解
太极图形象地展示了阴阳五行理论,是太极拳的 重要理论基础。
儒家思想对太极拳影响分析
中庸之道
太极拳强调中正安舒,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仁义礼智信
太极拳注重武德修养,体现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 念。
儒家养生观
儒家养生观强调内外兼修,与太极拳的修炼方法相契合。
道家思想在太极拳中体现探讨
1 2
观众应尊重参赛选手和裁判的辛勤付出,不发表不当言论或进行 不礼貌的行为。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太极拳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太极拳

道家思想影响下的太极拳当这种“道”外化为各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时,在中国的武术界就出现了这样一种产物——太极拳。

“南尊武当,北崇少林”,不管是习武之人,还是其他人,都熟知这句话。

更了解武当武术注重内功修练,以武求道,以武悟道,以武演道,守柔处雌,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尚意不尚力,柔化圆活,具有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功能,是中华武术中的一块瑰宝。

老子道家文化与太极拳的渊源。

在中国,道家文化源远流长并且道家与道教的深厚渊源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影响下,太极拳练习者认识到修炼内功拳技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去盲目练习,而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遵从自然,不可强取强夺。

凡是都要合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太极拳的联系也不外乎于此。

太极拳的拳理源自于道教,而自古以来道教就与道家文化有莫大的关联,故而可说:太极拳拳理源自道教但又承负着到家的文化,是道家文化的又一表现形式。

我们追溯太极拳的历史会发现太极拳产生并形成于明清道教日渐衰微时,这可能会有人说:会不会是一种可能?是一种巧合?可是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就不难以发现——并非偶然,而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的一种结果;再从另外的方面看,这也是道教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表现形式。

太极拳就是在这种情形下成为道教表现自己的新出口。

从而越来越多的道士们开始通过对太极拳练习来悟道。

通过对太极拳演练,在追求“太极”武学最高境界的过程中,逐渐深化了对道教文化的认识。

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

老子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而其中的“二”便是阴阳,阴阳化合而生万物。

陈鑫在谈及太极拳时说:“拳名为太极,实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而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可名为太极拳”。

又说:“顺其性之自然,行其事之当然,合乎人心之同然,而究乎天理之所以然,一开一合,绝无勉然,一动一静,恰合天然,此即吾道之粹然。

”“强为”的不是自然,“勉然”的也不是自然,一开一合,一动一静,合乎自然,才是太极自然之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八):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八、左右交錯裡外攤手 (裡外攤手)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雙手平伸坐掌 二、體認裡外攤手
24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九):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九、定步活步左右雲手 (左右雲手)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定步雲手 二、體認活步雲手
不補而補的境界了。
5
氣的三種表示:
氣的由來: 1 、天地 气 雲水大氣 2 、谷水 氣 營衛真氣 3 、丹田 道功丹氣
6
气、氣、 1:
气:自然界的雲水大氣
氣:人們喫食五穀之後與 生命呼吸作用的真氣,是 一保護身體的營衛真氣, 此真氣為氣功所行之氣。
7
气、氣、 2:
:無火之 ,心屬火, 無火即息心清靜,無思無 慮,借由丹田修煉,所生 之道功丹氣。
方黑壬癸水朝元。
36
五氣朝元3:
(五)脾統意,后天為妄意, 先天為信,空於慾,而 意定,中央黃戊己土朝
元。
37
老子 第二十一章: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呵恍呵,中有象呵; 恍呵惚呵,中有物呵。 窈呵冥呵,中有精呵。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38
老子 第十章:
營魄抱一,搏氣致柔, 滌除玄鑑,愛民治國, 天門啟闔,明白四達。
27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十二):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十二、大丁八步摟膝拗步 (左右摟膝拗步)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丁八大步 二、體認左右摟膝拗步
28
太極拳論合氣說1:
1.氣宜鼓盪 神宜內斂 2.氣沉丹田 不偏不倚 3.以心行氣,務令沉著, 乃能收斂入骨
29
太極拳論合氣說2:
內固精神,外示安逸 32
靜坐姿勢合太極拳論2:
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頂頭懸
沉肩垂肘,含胸拔背,立身中正 吞天之氣接地動,壽人以柔
氣沉丹田,固有利,然不及 以心與氣相守於丹田
33
三花聚頂:
一.禁淫,精足不思淫,精 結化氣,鉛花現。 二.煉藥化神,中氣足, 不思食物,銀花現。
三.煉神還虛,神入虛空, 觀自在,金花現。
一、體認轉腰扭擺
二、體認以心行氣 19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四):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四、雙手平分左右揉胯 (左右揉胯)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雙手平分 二、體認左右揉胯
20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五):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五、全項開合十字手 (開合十字手)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三陽開泰 二、體認開合十字手
功操單元名目:
一、進入平立全身鬆靜 (平立鬆靜)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進入平立
二、體認全身鬆靜 17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二):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
)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雙手圓掤

18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三):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三、往腹轉腰以心行氣 (往腹轉腰) 動作修煉目標:
21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六):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六、獨立搪封裡外套腿 (封裡外套)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獨立搪封 二、體認裡外套腿
22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七):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七、抄合搪封左右分腳 (左右分腳)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抄合搪封 二、體認左右分腳
8
神1:
一 、精神活動:
神是指人的精神活動, 指的是大腦皮層及中樞神
經的功能。
9
神經系統
神2:
中樞神經 周圍神經

脊髓 12對腦神經 31對脊神經和植 物性神經
10
神3:
神經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11
人的肢體活動1:
(一)骨骼肌肉收縮及神 經系統的控制。 (二)各組織器官系統的相 互聯繫,依靠神經和體液 的調節來完成。
4.以氣運身,務令順遂, 乃能便利從心 5.行氣如九曲珠 無往不利 6.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30
太極拳論合氣說3:
7.氣以直養而無害 8.心為令,氣為旗 9.先在心,然後身,腹 鬆氣沉入骨神舒體靜
31
靜坐姿勢合太極拳論1:
一舉動周身要輕靈,尤須貫串 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
無使有斷續處
精神能提的起則無遲重之虞, 所謂頂頭懸也
25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十):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十、長丁八步左右斜飛 (左右斜飛)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丁八步長步 二、體認左右斜飛
26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十一): 蘇清標門授
功操單元名目:
十一、三七步前後裡攤手 (前後裡攤手) 動作修煉目標: 一、體認手揮琵琶 二、體認前後裡攤手
34
五氣朝元1:
(一)心臟神,后天為識神,先 天為體,空於哀,而神定,南
方赤丙丁火朝元。
(二)肝內魂,後天為遊魂,先 天為仁,空於喜,而魂定,東
方青甲乙木朝元。
35
五氣朝元2:
(三)肺住魄,后天為鬼魄,先 天為義,空於怒,而魄定,西
方白庚辛金朝元。
(四)腎定精,後天為濁精,先 天為智,空於樂,而精定,北
12
人的肢體活動2:
太極內功是以意領氣運行全身, 通過刺激的反射作用,激發神 經興奮,促進生理機能,調整 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間的平 衡和協調,以清除疾病、恢復 身體各機能的正常發展,增強 人體的抵抗力。
13
二、 境界意義的神:天人 合一
儒家聖人境界以入聖為主
旨仁智雙彰
佛家佛陀境界以成佛為主
旨涅槃寂靜
如何修煉精、氣、神
1
天、地 、人
天有三寶:日、月、星 地有三寶:水、火、風 人有三寶:精、氣、神
2

指人體中各種精微最精 華的維繫物質的總稱, 人的五臟六府各有其物 質的精微。
3
Hale Waihona Puke 真精之發:不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此表示生命本有精力的散佈 和生長的功能
4
還精補腦 煉精化氣:
性器官本能的發揮作用,心 理上沒有絲毫慾念的狀態下, 做到清心寡慾,讓它依循生 理自然的血液循環而歸於平 淡,就可自然達到不還而還,
道家真人境界以登真為主
旨性命雙修
14
太極拳如何修煉精氣神
性命雙修
煉精化氣 煉氣充神 形而 下的實拳、實功
煉神還虛 煉虛合道 形而 上的拳理、拳法
15
實拳實功之修煉:
煉己築基:靜姿身形
1.舒筋鬆節 2.功操盤架 3.八段錦 4.太極拳起式
16
楊家老架式太極拳正功 初修築基功操(一): 蘇清標門授
39
莊子 心齋:
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 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 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 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 者也,惟道集虛,虛者, 心齋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