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在艺术发展中起到的作用

合集下载

正确认识美术课中的宗教艺术

正确认识美术课中的宗教艺术

正确认识美术课中的宗教艺术作者:张文军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06年第03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内容与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中学美术课中的一些欣赏内容(绘画、雕塑、建筑等)即是如此。

这需要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有较全面、正确的理解与认识,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欣赏这些作品。

一、宗教与艺术的关系英国著名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他的《艺术》一书中分析了艺术与宗教的密切联系,以及二者与科学的区别和对立。

贝尔认为,艺术与宗教同属于幻想、情感的领域,科学则属于现实、理智的领域。

因此,他强调艺术和宗教是人们摆脱现实环境达到迷狂境界的两个途径。

审美的狂喜和宗教的狂热是联合在一起的两个派别,艺术与宗教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

艺术与宗教在认识、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存在某些共同之处(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等心理因素)。

艺术与宗教之间的密切联系,最重要的一点表现在宗教与艺术的相互影响上。

1.宗教影响艺术。

首先是宗教利用各种艺术来进行宣传,为艺术提供了大量题材和内容。

其次,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在于它具有促进艺术发展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2.艺术影响宗教。

首先,表现为艺术家参与宗教活动。

其次,表现在艺术作品宣扬宗教思想上。

二、正确认识宗教艺术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由于宗教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它对绘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艺术家创作的作品都与宗教有关。

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拉斐尔为西斯庭教堂而作的祭坛画《西斯庭圣母》,就是应教会的委托而创作的。

这幅作品是典型的宗教绘画,但作品中的圣母却是世俗化的妇女形象:她光着脚,头裹粗布头巾。

这不能不说是艺术家个人艺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被誉为“画圣”的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

他的创作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一生创作的壁画大多是为寺庙而绘制的。

雕塑在宗教艺术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

宗教与艺术关系问题,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多持否定态度,甚至把宗教和艺术看成是两个毫不相干的意识形态,否定它们之间存在任何联系。

实际上,这是一种偏见。

如果把宗教与艺术,放到整个人类发展历史上公正地看,就不难发现,宗教和艺术之间,具有许多内在的同一性。

宗教艺术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即是它们联姻的产物。

探讨宗教和艺术的关系,不仅可以正确认识宗教艺术遗产和现今的宗教艺术,对探讨宗教和艺术这两种意识形态的特殊性,也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本文认为,宗教与艺术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起源上看,原始宗教是艺术起源的摇篮艺术与宗教,在起源中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今天看来属于艺术活动的许多东西,如歌舞、绘画、雕塑、建筑等,在当时却主要是一种巫术活动或宗教活动,而不是单纯的审美活动。

原始人对巫术和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洞穴壁画是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艺术,其内容大多为动物形象。

这些壁画,或者画在悬崖峭壁的凹处,或者画在岩石的缝隙中。

在人的足迹难以达到的地方作画,显然不是为了审美目的,而是原始人巫术观念所致。

其创作的心理动机,如鲁迅先生所说:原始人“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也就是说,原始人作画,带有一定的实用或功利目的,他们描绘动物,是用某种巫术“禁咒”野兽,以求狩猎成功的实践活动。

原始舞蹈的产生,也与原始宗教信仰相联系,它是原始人的宗教信仰和表达宗教情感的重要形式。

恩格斯曾指出:原始舞蹈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揭示了原始歌舞与原始宗教之间的关系。

原始宗教活动,特别是敬神、娱神的图腾崇拜活动,因伴有歌唱和舞蹈,对歌舞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我国,考古学家从甲骨卜辞里巫与舞同字同形的分析中,也得出歌舞起源于巫术的结论。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浅谈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在中西美术史担任的角色及对艺术的影响1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艺术之所以被宗教所影响,具体表现在后者利用前者来宣扬与传播自己,并为前者所需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精神意识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千丝万缕的,是“人类普遍的无法摆脱情感精神病”,两者在认识和掌握世界的方式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点的。

宗教与艺术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这区别于科学说属于的现实实证的领域、理智的领域。

因此,英国著名的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强调说:二者“是人们到达痴迷的境界同时摆脱现实环境需要的两个途径,都是达到同一类心理状态的手段”。

所以,罗丹曾告诉我们:“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

因为宗教和审美所表达的情感是一样的,大多都是超脱出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产生的情感,两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方面的满足而是精神方面的愉悦。

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并且艺术创作与其直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所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

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致力于从世界获得一种自由,致力新关系和新理解的行动自由。

从世界各民族的民学史来看,最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由宗教文化背景所产生的神话故事。

在西方国家中,如但丁、普希金、拜伦等欧洲的作家,他们都曾借鉴基督教文学产生的代表作《圣经》之中描写出的许多写作素材而撰写出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作为欧洲文学开端的古希腊文学,也是源于古希腊神话,如对所示欧洲文化发展起过巨大作用的“荷马史诗”,正是在神的故事和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宗教在西方艺术进程中的表现与影响

宗教在西方艺术进程中的表现与影响

宗教在西方艺术进程中的表现与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与艺术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宗教活动属于社会生活的内容,宗教与艺术的起源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原始社会,宗教与艺术浑然一体。

原始人认为神灵主宰一切,他们生产和生活中的各种重大事件往往以宗教性的活动或仪式作为开端或结束,形形色色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等初级形式的宗教活动,是人类原始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艺术反映了这些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原始艺术还不是为着纯粹审美的目的,而是为着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进行活动。

这种实用的或功利的目的常常体现在图腾崇拜或巫术活动中。

原始宗教与原始艺术浑然一体,并不意味着艺术为宗教所产生。

这是因为艺术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原始宗教不等于全部社会生活。

原始艺术不但服务于原始宗教,也服务于原始的政治、伦理、教育等。

而且,原始宗教本身也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归根结底也反映了经济基础的间接的、但是决定性的作用。

在艺术起源中产生作用的各种非根本因素中,宗教的作用居于突出的地位。

希腊宗教的起源、崇拜对象、宗教仪式具有多样性,其在三大民族融合中就混杂了多种成分,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自称可以为每位希腊神找到他的外来名字。

最能体现希腊宗教特色的活动场所是宗教圣地、神庙、祭坛、神托所和竖立在神庙中的神像。

希腊人把圣地往往选在能显露神的气息的地方,如风景优美的奇峰异石,郁郁葱葱的林地,还有某种树林作为象征世代延续的特殊标志。

其实圣地也是由远古时期的自然场所逐渐发展到文明时期的人造建筑物——神庙。

一些重要的人格化神就有了自己独立的神庙,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神庙。

神托所是为神灵发布谕言与占卦及祭祀活动的场所,祭司直接以神灵附身,道出神谕或占卦,然后作解释。

神话与这些场所有密切联系,公共宗教活动以庆典的形式集中在节日进行,并通过城邦历法进一步固定下来。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

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研究在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宗教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核心,而艺术则是宗教的重要表达形式。

艺术作品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媒介,也是人们思考宗教哲学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古代中国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并分析其深层次含义。

首先,宗教对古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先秦时期,宗教信仰主要以儒家、道家和墨家为主,这些宗教思想渗透到了当时的艺术作品中。

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在绘画作品中被大量表现出来,景泰蓝花瓶上的人物画描绘了人们互相关爱、和谐相处的情景。

而道家的自然观念则在山水画中得以体现,山水画家追求自然山川的真实和表现自然风光的情感。

墨家的兼爱思想则体现在古代瓷器的装饰中,瓷器上的图案代表了人们互相关爱的精神。

古代中国的宗教符号与艺术形式的结合也是独特的。

宗教符号在艺术作品中被广泛应用,例如佛教的佛像和道教的金饰。

这些符号不仅代表了宗教的信仰,同时也体现了古代艺术家对宗教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佛教艺术作品中的佛像表情平和,姿态端庄,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这种表现方式代表了佛教中追求心灵宁静的理念。

而道教金饰中的龙纹和凤纹,象征着皇权和吉祥。

这些宗教符号的运用,不仅使艺术作品更具特色,也增添了宗教信仰的神圣气息。

除了艺术作品中的符号表达,宗教对于艺术理念和审美观念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佛教中的“禅宗艺术”代表了一种纯粹、超脱的精神境界。

禅宗艺术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和对生命的把握,主张将艺术当作修行的一种方式。

这种审美观念在诗歌和书法中也能找到,通过感悟自然、抒发心境的方式,艺术家追求精神的升华和人生的意义。

而道家则注重自然的表达和生命的美学。

他们认为真正的美是融入自然的美,通过观察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来感悟人生的真谛。

古代中国的宗教艺术还与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息息相关。

宗教艺术作品通常涉及社会道德和伦理观念的传达。

例如,佛教艺术弘扬了施与爱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关爱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者。

浅议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及原因

浅议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及原因
原 因

概 而言 之 , 教 和 艺 术 审 美之 间具 有 宗 定的共 同点、 叉点, 交 主要 体 现 在 情 感 性 、 象 性和 幻 象 中的 满 足 等 方面 。 形 宗 教 和 艺 术 审 美 一 般 都 具有 十 分 强 烈 的情 感 性 。也 就 是 说 , 感 既是 宗 教 生 情 成 发 展 的 巨大 内驱 力 , 在 动 力 , 是 艺 内 也

创 造 了一 种 融洽 华 梵 的新 体 裁 , 成 一 种 形 新 的 翻 译文 学 。 《 刚》 《 如 金 、 维摩》 等经 , 文 笔 的空 灵 , 藻 的 优 美 , 我 国文 苑 中 盛 辞 如 开 的 一 朵 奇 葩 。 除此 之 外 , 在 全 国 各 地 还 兴 建 了无 数 的庙 宇殿 堂 , 以及 北 朝 时 期 的 云 岗、 门石 窟 、 煌 等 各 种 佛 教遗 址 。 龙 敦 我 国古 代 建 筑 得 最 多 最 著 名 的 也要 数 佛 教 寺 塔 ,如 现 在 的 河南 嵩 山 嵩岳 寺砖 塔 、 山 西五 台 山南 禅 寺 等 。 有 东 晋道 安在 襄 阳 还 擅 溪 寺 铸 造 的 太 六释 迦 金 像 , 生 了顾 恺 产 之 、 不 兴 、 卫 协等 著名 的佛 画 家 等 等 。 吴 晋 而道 教 对 中 国 民族 文 化 的建 设所 起 的 作 用和 影 响 , 勿需 多言 了 。 就 总之 , 国这 些 中 宗教 文 化 , 我 国古 代 文 化 的 发 展产 生 了 对 极大的影响 , 我国哲学 、 史、 化 、 在 历 文 绘 画 、 塑 、 筑 、 学 、 术 等 诸 方 面 都 可 雕 建 医 武 以看 到其 紧 密 联 系 的 。 二 、 教 文化 对 我 国古 代 艺 术 的深 刻 宗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分析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分析【摘要】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艺术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及其重要性。

在艺术中,宗教主题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传达宗教的理念和情感。

宗教也对艺术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指导着艺术家们创作宗教主题的作品。

艺术品作为宗教信息的传达工具,承载着信仰和敬畏之情。

在共同追求美、真、善的目标下,艺术与宗教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未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与宗教关系也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继续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和精神信仰。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将在未来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艺术, 宗教, 关系, 表现方式, 影响, 传达信息, 创作, 目标, 促进, 发展趋势1. 引言1.1 概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艺术与宗教一直以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艺术是人类表达思想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宗教则是人们对于宇宙和生命意义的理解。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无论是宗教建筑、雕塑、绘画还是音乐等艺术形式都深深地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

通过对艺术与宗教的关系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和精神追求。

艺术和宗教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互动,既体现了人类对美和真理的追求,也推动着文化的繁荣和进步。

在当今社会,艺术与宗教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艺术与宗教的联系的重要性艺术与宗教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性,这种联系不仅反映了人类对神秘和超自然力量的探求,也承载着人们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艺术是一种表达情感、思想和信仰的方式,而宗教则提供了一个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框架,两者相互交织共存。

在宗教中,艺术被用来传达宗教故事、理念和价值观,通过符号、图像和音乐等形式激发信徒的信仰情感。

艺术作为宗教实践的一部分,帮助人们感知和理解超自然的存在,同时也丰富了宗教仪式和仪式性活动。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论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所谓的宗教艺术,是相对与世俗艺术而言的,它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1)从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许多艺术现象都和宗教密切联系在一起。

艺术与宗教属于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艺术也反映出一定的宗教观念,给宗教以影响(典型例子——哥特式教堂);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很大,但本质上都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

(2)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宗教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这是因为宗教与艺术也有许多共同之处,它们都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都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都蕴含着感情与幻想,在一定的条件下,宗教可以利用艺术(作为传播手段),艺术也从宗教当中获得赞助、获得创作素材。

在宗教未成为一种统治力量、未与政治结合时,艺术可以借用宗教故事的形象性和想象力,以及宗教艺术的独特技巧扩展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创作出一批别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给人以巨大的美感享受。

因此,宗教往往是艺术生产的组织者。

(3)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主要在于宗教利用艺术为自己服务,它往往掩盖了艺术应该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现实内容,而把虚幻的、歪曲的内容作为艺术的生霉对象,从而使人放弃对于现实真、善、美的追求。

宗教又用严格的教义约束艺术发展的自由性和独立性,如中世纪的一些程序化的神坛偶像。

但是,另一方面,艺术发展到一定时候会重新获得独立性,反过来利用宗教体现自己的本质,如文艺复兴的大师借宗教题材展现人文主义精神。

(4)艺术对宗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艺术参与宗教活动,宣扬宗教思想,以及渲染宗教氛围等方面。

许多宗教教义往往借助于艺术作为其宣传媒介,不仅以语言文字形式流传,也以绘画、雕塑、音乐等形式出现。

(5)艺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对现实世界的反映是虚幻的、扭曲的,它对世界的认识不是真实的;而艺术则要求真实认识和反映世界和社会生活,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宗教,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而艺术则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源于准宗教形象,最早的宗教形象是旧石器时代洞穴壁画的野兽图像遍布被利器刺伤的痕迹。

由此可以看出,宗教初始就是与艺术密不可分的,宗教艺术也是最原始的艺术。

宗教与艺术如同双生花,不仅在历史上紧紧盘绕在一起,在社会中也形影不离。

当宗教落于萧条地位时,艺术便成为了撑起宗教地位的支柱,相对应的,当宗教信仰达到巅峰时,艺术建筑数量也会增加,这种情况在西方基督教中显得尤为突出。

10世纪后,西欧进入一轮兴建教堂的热潮中,人们普遍把10至12世纪的教堂建筑称为“罗马式建筑”,因为它所用的穹顶与罗马式的拱门十分相似。

它的特点是体积庞大,墙体厚重,圆形拱顶,教堂中央的交叉拱顶,拱立墙壁的大塔柱等。

而这一时期出现这样的建筑,正是因为经过10世纪的灾难后,欧洲人口稳步增长,信徒数目增加,原来巴西利卡建筑无法适应大量信徒聚集的要求。

人们开始修建拉钉十字架形的教堂,教众可以直接从中央会场进入教堂,在十字架形的交口处,在教堂顶部汇合成一种交叉拱顶,在教堂的祭坛上则放着圣徒们的骸骨。

12世纪,教堂建筑又开始出现了哥特式风格。

所谓哥特式,Gothic,意为“蛮族人的”,乃文艺复兴时的人们对于这一建筑形式的讽刺。

虽然它延续了罗马式建筑的风格,但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使教堂空间更明亮,空间更大。

到了13世纪,哥特式教堂已经成为西欧教堂建筑的主流。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或“石头的艺术”,遍
地建造的这些教堂永久的改变了欧洲的文化景观,是基督教在欧洲发展成熟的外在标志。

而在16世纪的后半叶,在一些宗教建筑中,明显可以看出对于豪华繁缛的室内装饰的追求和热衷,正如苏斯特里斯所建筑的慕尼黑耶稣会的圣米切尔教堂那样,内部带有古风意味的代替了中世纪教堂集簇性的立柱,与哥特式的拱门相交辉映的是布满墙面的各种绘画,浮雕等建筑物。

就连尼德兰宗教革命也与艺术脱不了干系,尼德兰画派初期绘画有比较浓郁的宗教气息,严肃、静穆、板滞。

受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影响,初期以后描写现实主义世俗生活绘画渐渐增多,最终形成尼
德兰风格画和早期团体肖像画。

希罗尼穆斯·博斯正是尼德兰画派
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那时一般尼德兰
画家特别注意平整细腻的画风,注意形象的如实表现,博斯却往往
通过幻想的漫画式形象,如老鼠、猴子,妖魔鬼怪或半人半兽影射
诸如天主教主教、高级僧侣、神学家、封建主等人物,对他们进行
了辛辣讽刺。

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绘画风格,冲破了尼德兰传统绘
画中虔诚肃穆的宗教气息,站在进步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把批判的
矛头主要对准了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情绪,也是尼德兰
新旧教派之间激烈斗争的一种表现。

尼德兰画派在后期的宗教题材
的作品中渗入了浓重的民间气息和世俗成分,写实的艺术手法,被丹纳评价为“在基督教思想指导之下的文艺复兴”,还有人这样说过,”尼德兰的画家表现了因适应人生而怡然自得的人“。

这派的主要优点还有美妙的色彩,强烈的装饰性,以及对局部细节的刻画。

在勃良第
宫廷的赞助下,在教会和富有的信徒的支持下,尼德兰画派成为具有特色的,在国际上与意大利画派分庭抗礼的有影响的画派之一罗丹曾说过:“人类之中真正的艺术家,总是最信仰宗教的”。

宗教为艺术提供了题材与内容,艺术也为宗教做出了宣扬与传播。

艺术创作与宗教题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