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脏腑分布
中医望诊图集

中医望诊图诊图集集祖国医学国医学((中医)讲求“望、闻、问、切”。
其中的望其中的望,,即为通过观过观察人察人的外在表的外在表现现(如面部如面部、、手足手足、、以及其他体表以及其他体表))来实施诊断的一的一种种方法方法。
一、“望面色望面色”” 面部面部脏脏腑分腑分属属图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面部内脏反射区

现代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
如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为胰腺;鼻端为十二指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处为脾;右颧处为肝;人中处为食道;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见图2-3)。
大致上能从脸面上看出的毛病肺区:额头中央位置。
若毛孔粗大证明肺热,另外肺热的人易过敏,脸色苍白,易感冒。
肺火旺的人喜辛辣食物。
肺热的人应少吃辛辣食物。
肝区:太阳穴位置。
若其上有斑,则证明最近压力过大。
肝功能不好的人眼睛灰暗无光,面色发青,发黄,无光泽,喜酸的食物。
肝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酸的食物。
胆区:下眼睑位置。
有黑眼圈,眼袋的人肝功能不好。
应注意晚上不要喝太多水,尽量防止辐射的损伤。
肝胆相照,肝功能不好的人,亦会影响到胆,同样胆不好的人,亦会影响肝功能。
心区:眉心双眼中间,鼻梁之上位置。
所谓舌为心之苗,舌苔发白的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额际发暗,长痘痘亦为同样症状。
心火旺的人,舌头上火易溃烂。
而面部显不正常红润,则说明心供血过量,易导致高血压。
心脏不好的人面色苍白,发黄,无血色。
睡觉时忌用被子蒙头,尽量少做大量的剧烈的运动,少吃苦的食物。
用手掌掌缘按揉背部心区(背部和胸口心脏部位正对的位置)会酸痛,可起保健作用。
脾区:鼻梁上部位置。
若发黄,发暗,有斑(黄带黑色),则脾脏不太好,脾不好的人鼻头易长螨,嘴唇干裂、起皮,唇发白,爱皱眉,多思,中指指甲长白斑、有横纹。
应少吃甜食。
胃区:鼻梁两侧位置。
若发暗,用指腹按揉发疼则证明胃不好。
有口臭,便秘的人胃不好。
胃不好的人应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不要用冷水冲澡,可按揉胃区保健。
面部对应的五脏六腑图解

面部对应的五脏六腑图解概述•人体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面部存在特定反射区,对应人体五脏六腑,通过刺激反射区,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对应部位中医理论中,五脏指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而人的面部有人体五脏六腑(除三焦)对应的反射区,如果人体存在某些问题,可从面部反射区辅助诊断,具体位置如下:•肝:心反射区之下,两颧之间,鼻骨与鼻软骨交界处。
•心:位于鼻梁最低处,两目内眦连线中点。
•脾:鼻尖处。
•肺:位于两眉内端连线的中点。
•肾:大肠反射区外方颊部,约当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直下垂线相交处。
•胆:肝反射区两旁,内眼角直下。
•胃:脾反射区两旁,鼻翼中央处。
•小肠:胆反射区、胃反射区连线中点外方,瞳孔直下。
•大肠: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
•膀胱:位于人中沟中点。
面部对应的五脏六腑图作用通过刺激面部对应的人体五脏六腑反射区,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具体如下:•肝区:可治疗胁痛、胆囊炎、腹胀等。
•心区:可治疗心绞痛、心律不齐、失眠、胸闷等。
•脾区:可治疗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
•肺区:可治疗感冒、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患。
•肾区:可治疗尿少、尿痛、尿频等。
•胆区:可治疗胆结石、黄疸、胁痛、胆囊炎、恶心、呕吐等。
•胃区:可治疗胃痛、呃逆、呕吐等。
•小肠区:可治疗消化不良、腹泻等。
•大肠区:可治疗结肠炎、便秘、腹痛、腹泻、痔疮、痢疾等。
•膀胱区:可治疗尿频、多尿等。
•中医学觉得:“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体液,皆熏于面……。
”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遍布到脸部,其他的阴茎根据表中两经的经别相配而上边脸部,奇经八脉也循面脸,使脸部与全身的五脏六腑、肢节联络为一个有机化学的总体,因而,脸部是人身安全各处血气聚集之所,是全身五脏六腑、肢节、经脉的体现管理中心。
因为脸部血气丰富多彩,皮肤薄嫩,故体现身体病症也更为灵巧。
心、肝、脾、肺、肾在面部有反射区,大家对照一下看看,参考一下

心、肝、脾、肺、肾在面部有反射区,大家对照一下看看,参考一下观颜察色,在中医里是中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中医认为,脏腑有问题,会在脸面上有所启示,下面做一些介绍,大家照图参考一下:上图是面部五脏分区,脏腑功能有问题,会在相关区域上或多或少有所表示。
心区:1.额色比其他面部皮肤较深,是不是长痘,提示多有心理压力较大,要注意多休息,放松心情;2.此处有斑,说明心脏功能有些问题,要定期检查;3.此处有色素痣,说明心脏可能先天不足有或者后天导致心脏功能问题,需要体检看看。
肝区:肝区也会连带发聩一些胆的问题,因为'肝胆相照',如果肝区有斑、长疙瘩、有红点等,提示肝胆或多或少是有些问题,平时多见的就是肝区有黄褐斑,1,若这两个部位有青春痘,提示有肝火旺。
2,太阳穴或附近处有斑,肝功能可能有问题,要去查一下;3,这两处都有明显的斑,脸色晦暗,人又清瘦,要看看是不是有肝炎等肝胆问题。
肺区:肺功能差的人,多伴有呼吸道问题,比如鼻窦炎,鼻炎等等;所谓'肺主皮毛',肺不好的人皮肤看起来没什么光泽,尤其是肺区的皮肤,明显粗糙。
1.印堂发红,提示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2.印堂发暗,提示可能有比较严重的健康问题,应及时排查;3.额头中间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提示肺部有问题,要尽早排查;脾区:1,鼻头红,有红血丝,或有色素,疙瘩等,提示多有是脾胃问题;鼻头发白又或者鼻头发黄,多提示脾虚。
2,鼻窝总是乎乎的,好像没洗干净的样子,又或者长疙瘩,鼻窝很多黑头,多提示胃不好。
鼻翼发红,提示胃火旺,常伴有口臭等。
肾区:1,皮肤有发暗,多提示肾功能有些问题。
2,皮肤有红血丝,或有斑,不排除肾气不足或者肾阴虚。
3,下巴多红点、疙瘩,往往多提示腰不好,又或者肾气不足以上都是一些简单的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有异样的,还是要及时去看看,早发现,早康复。
脸部与五脏.

脸面的五脏六腑对应图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肝;肝功能调养好了,滋养心;心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脾;脾功能调养好了,滋养肾。
这是相生,也是良性循环。
与肾向对应的是膀胱,如有肾虚的朋友小便多;与肝对应的是胆,肝胆相照;与心对应的是小肠,心系小肠;与脾相对应的是胃,脾胃不和。
与肺对应是大肠,这是五俯。
再就是五窍:肾开窍于耳,耳鸣,耳闭,耳朵发炎,都与肾虚有关。
肝开窍于目,眼睛发干,发涩,发雾,与肝脏有关;心开窍于舌,舌头发麻。
起泡,溃烂与心脏有关;脾开窍唇,口发干,唇发干,都是脾胃不和;肺开窍与鼻,嗅觉差,与肺脏有关,这是五窍。
再就是五色: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黑【肾虚】肝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青【造血功能差】心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红【血液循环弱】脾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黄【消化系统功能弱】肺功能不好的人,脸面颜色发白【呼吸系统功能弱】乃五色。
再就是五志:【人的情绪】肾功能弱的人,恐惧,胆小,害怕,肾虚;肝功能弱的人,易怒,怒伤肝,脾气大,火气大;心功能弱的人,喜,容易激动,喜伤心,乐极生悲;脾功能弱的人,爱思,思伤脾胃,吃不得,睡不得,睡不得,吃不得,恶性循环;肺功能弱的人,悲忧,多愁善感,这是五志。
再就是五味:肾功能弱的人,喜咸【肾病的人少吃盐】肝功能弱的人,喜酸;心功能弱的人,喜苦;脾功能弱的人,喜甜;肺功能弱的人,喜辛辣,这是五味。
这些都是学习颜面望诊的依据,有相生就有相克:肾功能弱的人,首先影响心脏【肾是人的第二心脏】;心功能弱的人,影响肺脏;肺功能弱的人,影响肝脏;肝功能弱的人,影响脾脏;脾功能弱的人,影响肾脏,肾是先天之本,脾胃是后天之源。
这是相克,也是恶性循环。
如何看,看什么?怎么看?1,看脸面颜色,看皱纹,看凹凸度,看痘,看毛孔粗细。
a 额骨上面。
横纹向上,属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b 额骨上面,横纹向下,属低血压;【贫血,血糖低】c 额骨突出,两边凹进,大脑缺氧【记忆减退,头疼,失眠】2,两眉之间,有竖纹,属呼吸系统【鼻炎,咽喉炎,呼吸道】3,两眼之间,有横纹,属心功能【高血脂,心脏,脸发红】4 鼻梁中段,斑纹,属肝功能【斑分散为三阳肝,斑集中为脂肪肝】5 两眼与鼻之间眼窝发青发黑为胸腔或乳腺【男人前列腺】6 鼻梁两侧,有斑点为胆脏有问题。
中医面诊脏腑分区口诀

中医面诊脏腑分区口诀
中医面诊分区及脏腑对应口诀:
眉宇中分肝为外:眉梢有斑者,肝有病。
胸乳显现两眼间:眼角发青者,患乳腺疾病。
肺主皮毛窍于鼻:酒糟鼻,毛孔粗大者肺有病。
内侧心脑肺相连:如两眉中间有竖道者肺有病,横道竖道相连者心有病。
鼻准主脾鼻翼胃:如鼻头发红有坑毛孔粗大者脾有病;鼻翼鼻唇沟发红者胃有病。
脾主肌肢白唇边:唇有白道,肌肉无弹性者脾有病。
肝主筋脉华在爪:肝不好者指甲有竖纹,手脚抽筋。
舌上为肾中为心:舌根部为肾区,黑者有肾病;舌中部为心区。
心窍于舌华在面:舌有裂缝、脸红有血丝者心脏有病。
鼻梁中肝两侧胆:鼻梁中间有斑者肝有病;两侧有斑者胆有病。
肝脏开窍于双眼:肝不好者眼干涩,视物不清。
唇口对应生殖器:唇上有斑或有皱生殖器有病。
人中膀胱相关联:人中有斑或痣,男有膀胱瘤,女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大肠本在颧骨外:颧骨外发黑发红者大肠有病。
小肠颧内即可见:颧骨内侧发黑或眼袋早现者多小肠有病。
开窍于耳肾脉通:肾不好者耳聋耳鸣。
其华在发可直观:肾不好者脱发、白发水星地阁是肾区:下巴壳或耳发黑、有斑者多有肾病。
主骨生髓非等闲:肾不好者腰痛、腿沉、记忆力差、牙不好,性功能弱。
來源:99健康微站。
面部望诊图集

望诊图集一、“望面色” 面部脏腑分属图面部与脏腑对应分布图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古代面部分属——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
面部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额)为首面;阙上(眉心上)为咽喉;阙中(印堂、眉心)为肺;阙下(下极、山根、鼻根)为心;下极之下(直下、年寿、鼻柱)为肝肝部左右(鼻柱旁)为胆;肝下(面王、准头、鼻尖)为脾;方上(鼻翼、脾两旁)为胃;中央(颧骨下)为大肠;挟大肠(颊)为肾;明堂以上(鼻翼旁)为小肠;明堂以下(人中)为膀胱、子处。
1、心理压力:反射区域在额上1/3至发际处(即发际一圈),此处出现青春痘:(疙瘩),或和面部额色不一样,说明此人心理压力比较重。
若出现斑;说明心脏有疾病(如:心肌无力);有痣、痦子,说明心脏功能先天不足。
2、心脏:反射区域在两眼角之间的鼻梁处,此处出现横纹或横纹比较明显,证明心律不齐或心脏状况不好;若出现的横纹深而且舌头上面也有很深的竖纹(沟),可能是有比较严重的心脏病。
心脏病者一般小肠功能不好;还能引发血管、脑、甲状腺、甲状旁腺等疾病。
下耳唇有皱纹是冠心病,嘴唇发紫是心脏病。
3、脑:反射区域在两眉头之间,此处出现竖纹,竖纹很深并且本部位发红的话,证明此人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头痛、神经衰弱、多梦、睡眠不良、心悸、烦躁等4、肺:(呼吸系统、咽喉、气管、扁桃腺等):反射区域在两眉1/2之间;额头1/3以下的部位。
若额头中间比较凹,且颜色晦暗、或发青、或有斑,说朗此人肺部有疾病,呼吸不畅;如有粉刺,证明此人近期患过感冒或喉咙疼。
若两眉头部位有痣、痦子或发白,则证明此人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或胸闷气短,或肺有病。
面部与五脏的反射区

面部与五脏的反射区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
”十二经脉中,手足三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分布到面部,其余的阴经通过表里两经的经别相合而上头面部,奇经八脉也循头面,使面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面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是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
由于面部气血丰富,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
因此,人体有病时,往往可以在颜面部有所反映。
《黄帝内经》就系统描述了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面部的特定投射区域,并赋予其全息诊断学意义。
本面部反射区挂图就是根据《黄帝内经》的记载,结合临床总结绘制而成,对于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部反射区的定位与主治:头面:额正中点。
主治头面病、脑病。
咽喉:头面与肺连线的中点。
主治咽喉炎、梅核气等。
肺:两眉端连线的中点。
主治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心:位于鼻梁骨的最低处,正当两目内眦连线的中点。
主治心悸、失眠等。
肝:心区与脾区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病及两胁疼痛。
胆囊:在肝区两旁,当目内眦直下,与肝区相水平。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等。
脾:位于鼻尖。
主治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
胃:位于脾两侧,鼻翼的中央偏上方。
主治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膀胱: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相当于水沟穴的位置。
主治痛经、阴部痛、腰痛。
子宫:与膀胱区重叠。
大肠: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
主治便秘、腹痛、泄泻等。
小肠:在颧骨的内侧,与肝区、胆区在同一水平。
主治泄泻。
肾:在颊部,当鼻翼水平线与太阳穴的垂直线相交处。
主治遗尿、癃闭等。
脐:肾区稍下方。
主治绕脐腹痛。
胸(乳房):在目内眦稍上方。
主治胸痛、胸闷、产后乳少等。
背:在耳屏前方。
主治背腰痛。
肩:在颧部,目外眦直下,颧的上缘,平小肠区。
主治肩臂疼痛、肩周炎。
臂:在颧骨的后上方,肩区的后方,颧弓下缘处。
主治臂痛。
手:在臂区的下方。
主治手背肿、手指是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部脏腑分布
面部反映整体各部位生理信息,使面部成为整体完整的缩影。
面部的各部分属不同的脏腑,是面部望诊的基础。
古今面部分属则有所不同。
传统的面部脏腑是在《内经》有关脏象、气血、经络分布的理论基础上而形成的。
现代面部各部分属,是在生物全息理论指导下形成的,它在面部呈现一个倒置内脏图形,亦就是整体内脏在面部的缩影。
下面分两部份介绍。
一、古代面部分属
根据《灵枢·五色篇)的分法,把整个面部分为:鼻部称为明堂,眉间称为阙,额称庭(颜),颊侧称为藩,耳门称为蔽(见图2-1)。
图2-1明堂藩壁图
图中各部分与五脏相关位置是:庭为首面,阙上为咽喉;阙中(印堂)为肺;阙下(下极、山根)为心;下极之下(年寿)为肝,肝部左右为胆:肝下(准头)为脾;方上(脾两旁)为胃;中央(颧下)为大肠;挟大肠为肾;明堂(鼻端)以上为小肠,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处(见图2-2)。
1
图2-2面部色诊分属部位图
此外《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为心,颏为肾,鼻为脾。
二、现代面部脏腑分属
现代面诊的脏腑对应分布,与古代面部脏腑对应分布全然不同,它如同一个倒置的人体内脏器官在面部的缩影。
如额头正中近发际处为子宫、膀胱;额中线两侧为输尿管;输尿管近子宫,膀胱处两侧为左右卵巢;额中部为小肠;额中两侧右为升结肠,左为降结肠;前额眉骨上为横结肠;两眼上下胞为左右肾;两眼之间(即山根处)为胰腺;鼻端为十二指肠;鼻端两侧为左右肾上腺;鼻头为胃;左颧处为脾;右颧处为肝;人中处为食道;鼻唇沟处为膈膜;口唇处为心脏;下唇下为甲状腺;下颏处为咽喉;两颊为左右肺;支气管位于唇角两侧至下颏(见图2-3)。
l·膀胱、子宫2·右卵巢3·升结肠4·输尿管5·横结肠6·右肾7·胰腺8·右肾上腺9·肝10·胃11·右肺12·食道13·右支气管14·甲状腺15·咽喉16·左卵巢17·小肠18·降结肠19·左肾 20.十二指肠21·左肾上腺22·脾23·膈膜24 ·左肺25·心脏26·左支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