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一、文学常识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居涑(sù)水乡,世称涑水先生。

晚年自号迂叟。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宝元年间中进士。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zuǎn)的一部编年体通史,294卷,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意思是说,这是帮助宋王朝治理国家的整个历史借鉴。

(资,帮助。

治,治理。

通,贯通。

鉴,借鉴。

)该书以政治、军事为主,涉及经济、文化等,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二百二十二种。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zhu àn)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二、课文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

1.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谓:告诉,对……说。

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当涂:当道,当权。

掌:主管,掌握。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以:用。

译: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岂:难道。

欲:想要。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为:做,当,成为。

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邪:语气词,通“耶”,表反问语气。

译: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只。

当:应当。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罢了。

译: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孰:谁。

若:比得上。

译: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梳理考点清单

七年级语文教材文言文知识梳理《孙权劝学》考点清单一、基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单独,孤单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治理博士: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但.当涉猎..但: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但是涉猎: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接触,涉及(3)见往事...耳见: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看见往事: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过去的事情(4)及.鲁肃过寻阳古义:__________今义:赶上;比得上(5)即更.刮目相待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更加;再2.一词多义(1)当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_______但当.涉猎__________________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今当.远离(《出师表》)__________________(2)过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__人恒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__________________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__________________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________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__________________3.其他重点实词(1)卿今当涂..掌事当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蒙辞.以军中多务.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当涉猎..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涉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见往事耳....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及.鲁肃过寻阳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意义及用法(1)以①蒙辞以.军中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①孤其欲卿治经为.博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自以为.大有所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蒙乃.始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友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特殊句式辨析(1)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

三、《孙权劝学》1.出处:选自《资治通鉴》2.作者: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3.文学影响:司马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共294卷,记述了公元前403年(战国时期)至公元959年(五代时期)共1362年的史实。

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讲经济、文化,长于描写战争。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本书描写战争的代表作。

这里“资”是“帮助”;“治”是治理;“通”是“通史”;“鉴”是“借鉴”;整个书名的意思是:以历史上的得失为鉴戒来帮助加强政治。

4.字词句:A.词义:⑴.古今异义:①.但,古义为只,eg:但当涉猎;今为转折连词。

②.治,古义为研究,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治理。

③.博士,古义为官职,eg: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为学位。

⑵.一词多义:①.以:a.用,eg:以军中多务;b.与“为”译为“认为”,eg:自以为大有所益。

②.当:a.掌管,eg:当除掌事;b.应当,eg:但当涉猎。

③.见:a.知道,eg:见往事耳(了解历史罢了。

);b.认清,识别,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看见,见渔人,乃大惊。

④.若:a.动词,比得上,eg:孰若孤;b.介词,好象,eg:仿佛若有光。

⑤.之:a.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eg: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助词,的,eg:于厅事之东北角。

⑶.重点词语翻译:⑶.成语①.吴下阿蒙:比喻学识尚浅。

②.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①.倒装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见事”应“见事何”,疑问句宾语前置。

)老兄你为什么看事情的变化这么晚呢?②.省略句: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

)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

③.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让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博士吗?④.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不过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懂得过去的教训罢了。

D.备注:本文以对话为主,语言形象,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是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专注教育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课文原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字词】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详解】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

③今:现在。

④当涂:当道,当权。

涂,通“途”。

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

⑦以:用。

⑧务:事务。

【字词】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详解】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②岂:难道。

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⑤为:成为。

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⑦邪:语气词,后写作“耶”。

⑧但:只,只是。

⑨当:应当。

⑩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了解。

?往事:指历史。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孰:谁。

?若:比得上。

【字词】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

”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详解】①以为:认为。

②益:好处。

③乃:于是,就。

④始:开始。

⑤就:从事。

【字词】①及鲁肃②过寻阳,与蒙③论议,大④惊曰:“卿今者⑤才略,双击可编辑删除 1。

《孙 权劝学》知识点

《孙 权劝学》知识点

《孙权劝学》知识点《<孙权劝学>知识点》《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

这篇文章讲述了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通过学习大有长进的故事,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章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司马光(1019 年 11 月 17 日-1086 年 10 月 11 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2、《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 294 卷,历时十九年完成。

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 403 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 1362 年的历史。

二、字音字形1、卿(qīng)2、邪(yé)3、孰(shú)4、遂(suì)三、重点字词解释1、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

2、谓:告诉,对……说。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掌事:掌管政事。

6、辞:推托。

7、务:事务。

8、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9、岂:难道。

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2、邪:语气词,同“耶”。

13、但:只,只是。

14、当:应当。

15、涉猎:粗略地阅读。

16、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7、耳:罢了。

18、孰若:谁比得上。

孰,谁;若,比得上。

19、就学:指从事学习。

20、及:到,等到。

21、过:经过。

22、今者:如今,现在。

23、才略:才干和谋略。

24、非复:不再是。

25、吴下:指吴县,今江苏苏州。

26、阿蒙:吕蒙的小名。

27、更:重新。

28、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29、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孙权劝学》文言文重点知识

《孙权劝学》文言文重点知识

《孙权劝学》文言文重点知识一、一词多义: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

二、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三、古今异义词:辞:古义:推脱。

(蒙辞以军中多务)今义:美好的词语。

治:古义:研究。

今义:治理。

及:古义:到了……的时候。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以及。

古义:到。

(及鲁肃过寻阳)今义:经过。

更:古义: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今义:更加。

但:古义:只。

(但当涉猎)今义:转折连接词,但是。

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的学官。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义:学位名称。

往事: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大:古义:很。

今义: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

孤:古义:古时候王侯的自称,我。

今义:独自,孤独。

古义:从事(文中)。

今义:就。

特殊句式: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介词结构后置。

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卿言多务,孰若孤?文章道理:1、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4、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

5、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广泛涉猎就会学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学好,还要催动附近的人也要学习,让社会也一起进步。

7、做人不能太骄傲,要谦虚。

8、劝人要讲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10、只要发奋学习,就能积学修业,学有所成。

11、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别三日。

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比喻人学识尚浅。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解释争议:课本把“当涂掌事”联在一起解释为“掌权管事”,有些人认为不妥,“当涂”与下文的“寻阳”一样,是个地名,位于安徽省东沿,至于“掌事”,跟我们熟悉的“知县”“知府”“知事”一样,是个官职。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孙权劝学》考点笔记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重点篇目《孙权劝学》考点笔记

2.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的事务多)呢?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4.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5.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或: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

6.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有抱负的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

7.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8.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四、揣摩语言1.“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孙权怎样的心态?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

五、课文分析1.《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朝代)司马光(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的成果是“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上均填课文原句)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惊讶、敬佩的情感,也从侧面写出了吕蒙学有所获;文末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欢迎大家分享。

《孙权劝学》知识点整理篇1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此书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孤岂欲卿(qīng)但当shè(涉)猎即更刮目相待(gēng)肃遂拜蒙母(suì)(二)、重点字词解释1、卿今当涂掌事(当权、当道)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粗略地阅读)5、见往事耳(历史)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7、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到)8、卿今者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9、即更刮目相待(重新)(擦擦眼)10、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事物)(三)、通假字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译为:语气词(四)、古今异义词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博士:古义:当时掌管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往事: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五)、重点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2、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以军中事务多来推辞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书成为博士吗?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5、蒙乃始就学吕蒙于是开始学习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谋略来看,已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读书人分别了数日后,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情太晚了啊!(六)、文言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等于“蒙以军中多务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知识点归纳
一、字词解释补充
1、谓:对……说
2:以:用
3、岂: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4、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5、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6、孰:疑问代词,这里可译为“哪里”。

7、若:如,比得上。

8、乃:于是,就。

9、士:士人,这里指读书人。

10、“士别三日”中的“三日”是虚指,不是实指三天,指的是“分别了一段时间”,并不是实指分别了三天。

文言文中的“三”一般是虚指,可译成“几,多,屡次”等,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里的“三”也是虚指,译成“多、几”。

11、之:助词,与疑问代词“何”构成“何……之……”结构,可译为“怎么……这么……”
12、遂:于是,就
二、课文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如今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营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你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我常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跟吕蒙论议军务,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吴县吕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了几日后,就应当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而后离去。

三、问题探究
1、找出文中主要人物?围绕他们发生了什么故事?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劝学)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

(就学)
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赞学)
2. 孙权是怎样劝吕蒙的?
【答案】孙权用自己读书的体会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劝解。

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既表现出孙权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是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解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为什么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言,而没有吕蒙的对话?
【答案】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

不过,吕蒙也有答话,“蒙辞以军中多务”,可见吕蒙开始时是拒绝的。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一问,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二问,此题要考虑到文章的表现的中心事件。

因为文章主要突出的是劝,所以只有孙权的劝说之词。

4、“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显示了吕蒙怎样的神态?
【答案】颇为自得的神态,巧妙接应鲁肃的赞叹,表现当之无愧的坦然之态。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人物重要语言的理解。

吕蒙对鲁肃的赞叹感到欣慰。

这句话里面包含的意思:我已经令你刮目相待了,我进步的快。

我的进步你见的太晚了。

在我进步之前你是用不好的眼光看待我的。

我进步之后你应该对我尊敬了。

所以是自得的神态。

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鲁肃之所以主要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

结尾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一问,用原文回答:(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二问,详细交代对话,是因为鲁肃敬才、爱才,所以他为吕蒙的才略
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

三问,孙权劝学后吕蒙才识突飞猛进,令鲁肃大吃一惊。

需知吕蒙原本给鲁肃乃是莽夫形象,鲁肃敬才,所以马上与吕蒙相交。

古代讲究百善孝为先,拜访对方母亲与之结为好友变现为甚是在意,敬重的态度。

这也从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孙权:关心部下,又严格要求;勤于读书,循循善诱。

吕蒙:坦诚豪爽,乐于接受劝告,勤奋好学。

鲁肃:敬才爱才。

7、你从这篇课文中明白的道理是: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②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③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善于接受别人的合理规劝
④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用发展的眼光正确认识他人。

8、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省略了吕蒙的学习过程。

因为这一部分与中心内容关系不大,可以省略,这样既节省了笔墨,又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