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试行版)

合集下载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诊疗新方案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诊疗新方案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诊疗新方案一、前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日常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我们特此推出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诊疗新方案。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且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后缓解或消失。

2. 辅助检查(1)肺功能测试: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第一秒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可诊断为哮喘。

(2)峰流速值(PEF):每日监测, peak flow values(PEF)下降≥20%可作为哮喘发作的参考。

(3)变应原检测: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变应原特异性IgE 阳性可辅助诊断。

三、分度及治疗方案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并根据不同分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 轻度哮喘(1)药物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变应原,保持室内空气质量,避免冷空气、物理、化学。

2. 中度哮喘(1)药物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

(2)生活方式调整:同轻度哮喘。

(3)紧急处理:发作时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雾化吸入。

3. 重度哮喘(1)药物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以及抗白三烯药物。

(2)生活方式调整:同轻度哮喘。

(3)紧急处理:发作时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4. 危重型哮喘(1)药物治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联合使用,必要时口服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物,以及静脉应用糖皮质激素。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目标
制定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旨在提供一套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医生进行病例诊断和治疗。

简介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

- 本指南旨在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规范化诊疗方法,以确保医生能够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患儿。

诊断准则
- 根据儿童的症状和体征,结合家族史和过敏史,进行支气管哮喘的初步诊断。

- 进一步使用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测和其他相关检查,以确认支气管哮喘的确诊。

治疗策略
1. 教育与管理
- 为患儿及其家人提供支气管哮喘相关教育,包括疾病认知、触发因素避免和正确使用药物等内容。

- 定期进行随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药物调整。

2. 药物治疗
-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性药物。

- 强调正确使用吸入器具,以确保药物的有效吸入。

3. 支持性治疗
- 针对患儿的具体情况,提供支持性治疗,如物理疗法、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等。

随访与评估
- 定期随访患儿,评估病情控制情况和药物治疗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药物调整和治疗计划优化。

结论
通过制定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我们能够为医生提供简单、无法律复杂性的策略,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

这将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并减少相关的健康风险。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介绍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


规范是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经验,旨在提供给医生和护理人
员在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时的指导。

诊断标准
根据2024年版规范,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患有反复发作的咳嗽、喘息或呼吸困难
- 喘息发作通常在夜间或清晨加重
- 有家族史或个人过敏史
- 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气流受限
治疗策略
2024年版规范强调个体化治疗,并提供以下治疗策略:
1. 教育与自我管理:患者及其家人应接受关于支气管哮喘的教育,研究自我管理技巧,如正确使用吸入药物和避免诱发因素。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包
括控制性药物和急性发作时的缓解药物。

3. 长期控制治疗: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长效控
制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4. 环境控制:减少儿童接触到的过敏原和刺激物,如室内空气
污染和宠物毛发。

5. 支持性治疗: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康复护理,帮助儿童恢复肺
功能和生活质量。

随访与评估
规范建议进行定期随访和评估,以监测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病情
和治疗效果。

随访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肺功能检测、药物依从性评
估和生活质量评估。

总结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提供了基于最新研究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对于医生和护理人员来说,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更
好地管理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
以上是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最新诊治规范的概述。

儿科一体化(支气管哮喘的一体化治疗)

儿科一体化(支气管哮喘的一体化治疗)

哮喘(支气管哮喘)一体化治疗诊疗方案一、定义支气管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以发作性哮鸣气促、呼气延长、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肺部疾患。

本病在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常反复发作,每因气候骤变或感冒而诱发,以夜间和清晨发病居多。

其病理改变是一种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变应原或其它因素引起广泛的可逆性气道狭窄、阻力增加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儿常有哮喘家族史及过敏史,如婴儿湿疹、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且具有遗传性。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多数始发于4~5岁。

本病属于中医“哮喘”范畴。

二、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来源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汪受传主编的《中医儿科学》)A.婴幼儿哮喘诊断标准1.年龄<3岁,喘息发作≥3次。

2.发作时两肺闻及呼气相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4.父母有哮喘病史或其他过敏史。

5.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

凡具有以上1、2、5条即可诊断哮喘。

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有2、5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3岁=。

如同时具有第3和(或)第4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B.3岁以上儿童哮喘诊断标准。

1.年龄≥3岁,喘息呈反复发作者(或可追溯与某种变应原或刺激因素有关)。

2.发作时双肺闻及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支管舒张剂有明显的疗效。

4.除外其他引起喘息、胸闷和咳嗽的疾病。

对各年龄组疑似哮喘同时肺部有哮鸣音者,各做以下任何一项支气管舒张实验:①用β2受体激动剂(β2激动剂)的气雾剂或溶液雾化吸入。

②0.1%肾上腺素0.01ml/kg皮下注射,每次最大量不超过0.3 ml。

在做以上任何一项实验后15分钟,如果喘息明显缓解及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或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上升率≥15%,为支气管舒张实验阳性,可作哮喘诊断。

三、辨证分型(一)发作期1.热性哮喘咳嗽、气喘、痰稠色黄。

发热面红、口渴、声高息涌、呼气延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舌苔薄黄或黄腻,脉象滑数。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小儿支气管哮喘诊疗技术

5.小萝皂丸
[药物组成] 莱菔子30克,皂角6克,瓜蒌15克,蛤粉15克,制南星15克,葶苈子6克。
[功效) 清肺定喘,化痰利窍。
[适应证] 哮喘之痰涎壅盛证。
[用法用量] 上药共研末为丸,每次服3克,每日两次。
适宜技术
1.贴敷法
(1)穴位贴敷
[治法] 宣肺化饮,止咳平喘。
[方药] 小青龙汤。主要药物:麻黄、桂枝、白芍、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甘草。
咳甚者,加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痰涌喘逆不得卧证
[证候] 咳喘痰鸣,痰稠色黄,口干咽红,或发热面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2)脾气亏虚证
[证候] 食少便溏,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少,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主要药物:人参、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甘草。
食欲缺乏者,加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导滞助运;大便溏薄者,加煨木香、砂仁、苍术健脾燥湿。
(3)肾气亏虚证
注意:若贴后皮肤发红,局部出现小疱疹,可提前揭去。
2.针灸法
(1)体针
方法一:哮喘发作时可取定喘(针后拔罐)、天突、膻中。咳嗽痰多者,加丰隆;缓解期取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每次取3~4穴,轻刺加灸,隔日一次。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方法二:发作期取穴定喘、天突、大杼、内关,每日一次。咳嗽痰多者,加膻中、丰隆;缓解期取穴大椎、肺俞、足三里、肾俞、脾俞、关元,每次3~4穴,轻刺加灸。适于在好发季节前做预防性治疗。
方法二:用白芥子3克,细辛0.6克,胡椒 1克,白附子1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后敷于肺俞穴上,每于夜间睡前敷上,次日晨起取下。适用于哮喘缓解期。
注意:如局部反应重,亦可敷1~2小时取下, 1~2日进行一次,7次为一疗程。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案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案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

背景
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身体和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

为了提供更好的诊治方案,制定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案是必要的。

目标
本规范化诊治方案的目标是提供针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简单策略,避免法律复杂性,并确保独立决策。

简介
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案旨在为医生和患儿家长提供明确的指导,以便更好地管理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例。

该方案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诊断
- 鉴别儿童支气管哮喘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区别;
- 采用标准化评估工具,如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和儿
童哮喘控制指数(C-AI)。

2. 治疗
- 个体化治疗计划,根据儿童的症状和病情;
- 使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包括长效β2-激动剂和吸入型类固醇等;
- 合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

3. 教育和自我管理
- 为患儿家长提供关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教育,包括哮喘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 帮助患儿家长建立完善的自我管理计划,包括哮喘日记和急
救措施。

4. 随访和评估
- 定期随访患儿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 根据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2024年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治方案是一项旨在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

通过采用简单策略和避免法律复杂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以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

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指南

指南的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2-18岁儿童
03
适用于急性发作期、缓 解期、稳定期哮喘患者
02
适用于轻度、中度、重 度哮喘患者
04
适用于家庭、学校、医 疗机构等不同场景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
临床表现
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以 夜间和清晨为主
喘息:发作时呼吸急促, 伴有哮鸣音
胸闷:感觉胸部不适,呼 吸困难
医学技术的进步, 为儿童支气管哮 喘治疗提供了新
的手段
04
临床实践经验的 积累,需要总结 和更新指南内容
指南的主要内容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定义 和分类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病因 和发病机制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诊断 和评估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治疗 和预防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预后 和随访
儿童支气管 哮喘的常见 问题及解答
定期体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呼吸道疾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早睡早起,避
免过度劳累
避免接触二手烟: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

接种疫苗:预防呼 吸道感染性疾病
谢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排除其他引起喘 息、咳嗽、气促 的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肺炎等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药物治疗
01
吸入性糖皮质激 素:如布地奈德、 氟替卡松等,用 于控制气道炎症
02
长效β2受体激动 剂:如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等,用 于缓解支气管痉

03
短效β2受体激动 剂:如沙丁胺醇、 特布他林等,用 于缓解急性发作
02
胸部X线检查:了解肺部 病变情况
03
支气管舒张试验:判断 气道高反应性
04
过敏原检测:确定过敏 原,指导预防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n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

3.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将哮喘分为三期: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急性发作期: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
急剧加重,两肺听诊闻及哮鸣音。

(2)慢性持续期:近3个月内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

(3)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4.哮喘急性发作严重度分级
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
注:只要存在某项严重程度的指标(不必全部指标存在),就可归入该严重程度
(二)证候诊断
1.急性发作期
(1)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鼻流清涕,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浮滑。

(2)热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稠色黄,鼻流浊涕,发热面红,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

(3)外寒里热: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黏色黄,鼻流清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

(4)虚实夹杂:咳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无力。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痰瘀内伏证:喘息、气促、胸闷等症状缓解,咳嗽减轻,痰液减少,面色如常,二便调,纳增,夜寐安。

舌淡或淡暗,苔薄腻。

脉弦滑。

(2)肺气亏虚证:乏力自汗,易于感冒,面色淡白。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3)脾气亏虚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面色少华。

舌淡苔少,脉缓无力。

(4)肾气亏虚证:动则气促,面色淡白,形寒畏冷,下肢欠温,小便清长。

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急性发作期
(1)寒性哮喘证
治法:温肺化痰、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桂枝、干姜、细辛、五味子、苏子、制半夏、白芍、甘草等。

中成药:小青龙口服液等。

(2)热性哮喘证
治法:清肺化痰、降气平喘。

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地龙、葶苈子、甘草等。

中成药:咳喘宁口服液等。

(3)外寒里热证
治法: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推荐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炙麻黄、桂枝、生姜、生石膏、白芍、黄芩、五味子、甘草等。

(4)虚实夹杂证
治法:温肺平喘,补肾纳气。

推荐方药:参附龙牡汤加减。

党参、制附子、细辛、煅龙骨、煅牡蛎、苏子、甘草等。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痰瘀内伏证
治法:化痰止咳。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桃仁。

陈皮、姜半夏、茯苓、桃仁、甘草等。

(2)肺气亏虚证
治法:益肺固表。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减。

生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或玉屏风冲剂等。

(3)脾气亏虚证
治法:健脾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等。

(4)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制附子、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甘草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特色疗法
1.急性发作期
(1)针灸疗法:主要取定喘、天突、内关等穴位。

2.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
(1)穴位敷贴
适应症:年龄在3~16周岁;未合并其他病症;对治疗药物或治疗仪不过敏。

操作方法:取白芥子、细辛、甘遂等中药按一定比例加工粉碎,用生姜汁调制成干湿适中的稠糊状,做成直径为2~3cm、厚度为0.5cm左右的药饼,敷在患者双侧定喘、肺俞、膏肓等穴位上,每次数十分钟至数小时,每周治疗1~2次,共治疗3~6次。

可加用经络导平治疗仪等仪器。

注意事项:治疗时避免电扇、空调直吹;治疗当日忌食酸冷、辛辣、油腻等食物。

敷药后,有些患儿会出现麻木、温、热、痒、针刺、疼痛等感觉,也有些无明显感觉,这些均属于药物吸收的正常反应。

如果感觉特别剧烈、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应及时取下药物,用温水冲洗局部。

(2)膏方(冬至时开展)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人参五味子汤、四君子汤、补肾地黄丸、二陈汤等。

胶类主要用阿胶,配料主要为冰糖、料酒等。

制作方法(可由定点的中药店代为制作):将药浸一宿,武火煎取三汁,沉淀沥清;文火收膏,加入料酒烊化的阿胶、冰糖,熬至滴水成珠为度。

服用方法:一般在冬至前2周开出膏方,冬至后开始服用,每次一汤匙,2次/d,用温开水调服。

每料膏方约服2个月。

注意事项:期间如遇感冒、食滞、腹泻等需暂停数天。

(三)预防调护
1.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及食用含添加剂的食物等;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被动吸烟、漆味,饮用冰冷饮料等。

2.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和小儿哮喘密切相关。

积极治疗和清除感染病灶,如及时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扁桃体炎、龋齿等。

3.避免过劳、淋雨、剧烈运动及精神情绪方面的刺激。

4.注意气候变化,居室宜空气流通,保证适宜湿度,阳光充足。

冬季要保暖,夏季要凉爽通风。

5、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酸甜及鱼虾等海鲜食物。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临床痊愈: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平时基本不发作,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也不需用药即可缓解,两肺听诊无喘鸣音。

2.显效: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时症状较前明显减轻,两肺听诊偶闻及喘鸣音。

3.有效:哮喘发作次数有所减少,发作时症状较前有所减轻,两肺听诊可闻及少许喘鸣音。

4.无效:哮喘发作次数及发作时症状均无改善,两肺听诊时闻及喘鸣音。

(二)评价方法
小儿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疾病,临床疗效的评价主要以发作次数、病情程度等方面为依据,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作为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