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儿哮喘的治疗

合集下载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以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摘要】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之一是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

本研究旨在探讨这种治疗方法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疗效和对肺功能的影响。

研究发现,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能够有效缓解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具有明显优势。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副作用。

这种治疗方法对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对肺功能也有积极影响。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哮喘、小儿哮喘、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疗效、肺功能、治疗方法、研究目的、治疗机制、副作用、安全性评价、比较、长期影响、疗效总结、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慢性呼吸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和气促等症状。

哮喘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气道炎症、支气管痉挛和黏液增多等因素,导致气道狭窄和气体交换障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是哮喘病情的急性发展阶段,常表现为剧烈的呼吸困难、咳嗽加重、胸闷感明显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出现发绀、昏迷甚至死亡。

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缓解症状、稳定病情至关重要。

目前,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被广泛应用于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中。

其通过提供高浓度氧气和快速吸入普米克令舒,可以迅速扩张气道、缓解炎症反应、减少黏液分泌,从而起到抗炎、平喘的作用,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生命体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具体疗效以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

1.2 治疗方法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作时会出现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

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氧驱雾化吸入普米克令舒是一种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的治疗方法,能够快速缓解哮喘发作引起的气促和胸闷感。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普米克令舒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小儿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在儿童之中比较常见。

小儿哮喘的急性发作是一种常见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的应对。

普米克令舒是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它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旨在对普米克令舒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普米克令舒的药理作用普米克令舒是一种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β2-肾上腺素受体,使得支气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扩张支气管,缓解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普米克令舒还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气道炎症,改善哮喘症状。

普米克令舒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具有双重作用,能够迅速缓解症状,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

二、临床研究证据1. 一项对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普米克令舒能够显著缩短哮喘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减少呼吸困难、喘息和咳嗽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普米克令舒在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三、临床应用1. 对于轻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可以首选普米克令舒进行治疗。

普米克令舒剂型多样,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症状选择合适的剂型,使用方便,对于急性发作时的紧急处理非常适用。

2. 对于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普米克令舒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与其他抗炎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疗效,迅速控制症状。

3. 在日常治疗中,患儿哮喘症状缓解后,可以考虑使用普米克令舒进行长期维持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哮喘发作的再次发生,减少急性发作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四、注意事项1. 普米克令舒属于处方药,使用前必须向医生咨询,严格按照医嘱使用。

2.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甲亢等疾病的患儿,使用普米克令舒时需要谨慎,避免因药物作用引发其他并发症。

3. 在使用普米克令舒过程中,如果出现呕吐、头晕、心悸、手抖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小儿哮喘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症状常常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雾化吸入治疗,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则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

那么,这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我们来了解一下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的成分和作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它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哮喘症状;而复方异丙托溴铵是一种气道扩张剂,可以扩张呼吸道,减少哮喘发作。

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控制小儿哮喘的症状,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该治疗方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显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快速缓解哮喘症状,使患儿的呼吸道迅速畅通,减轻呼吸困难和胸闷的感觉,使患儿能够呼吸更顺畅。

长期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哮喘发作,减少哮喘症状的反复发作,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这种治疗方法还可以减少患儿对口服类固醇的需求,降低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对于长期控制哮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是显著的。

它可以快速缓解哮喘症状,预防哮喘发作,减少患儿的病情反复。

而且,这种治疗方法安全性高,副作用小,长期使用效果更好。

在临床实践中,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已成为小儿哮喘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为小儿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希望通过更多人的了解和应用,能够使更多的小儿哮喘患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

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一、前言儿童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为了提高我国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我们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对2024年新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建议进行修订。

二、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尤其在夜间和(或)清晨加重。

(2)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后缓解或消失。

(4)除外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2. 辅助检查(1)肺功能检查: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70%。

(2)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

(3)昼夜呼气峰流速(PEF)变异率≥20%。

三、病情评估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临床表现、肺功能指标和过敏史等因素,对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危重型。

四、治疗方案1. 急性发作期治疗(1)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沙丁胺醇。

(2)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3)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4)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5)必要时给予氧疗、静脉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支持治疗。

2. 慢性持续期治疗(1)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给药,如福莫特罗。

(2)抗胆碱能药物:吸入给药,如异丙托溴铵。

(3)糖皮质激素:吸入给药,如布地奈德。

(4)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口服给药,如孟鲁司特。

(5)免疫调节剂: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6)教育患儿和家长,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指标、症状控制情况和药物副作用。

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六、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过敏原和刺激物,如烟草烟雾、尘螨、花粉等。

(2)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3)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4)教育患儿和家长,加强个人防护。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急性哮喘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针对小儿急性哮喘的治疗,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药物组合。

本文将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两个方面探讨该药物组合治疗小儿急性哮喘的有效性。

一、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的临床疗效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是一种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通过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使其放松,从而缓解哮喘症状。

布地奈德混悬液则是一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两者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效应,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临床研究表明,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小儿急性哮喘的治疗中能够显著缓解呼吸困难、喘息等哮喘症状,并改善肺功能。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100例年龄在3岁至10岁之间的小儿急性哮喘患者,其中50例接受了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另外50例仅接受了西替利嗪口服溶液治疗。

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的病情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单独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外,联合治疗组的肺功能恢复也更为迅速,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安全性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是在评价其疗效的同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常用的小儿哮喘治疗药物,其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充分验证。

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在合理用药的情况下,副作用较小。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心悸、震颤、头痛等,多数症状轻微且自行缓解,不需要特殊治疗。

布地奈德混悬液作为激素类药物,长期大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导致生长抑制、骨质疏松等可逆性副作用。

然而,联合应用的剂量和疗程通常较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临床观察显示,联合应用西替利嗪口服溶液和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小儿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该药物组合在小儿急性哮喘的治疗中是相对安全的。

综合分析表明,西替利嗪口服溶液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是一种在小儿急性哮喘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和较好安全性的药物组合。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医疗机构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指南和建议,供参考。

诊断
临床表现
-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 需要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判断是否为儿童支气管哮喘。

评估
- 对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应包括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等内容。

- 需要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

治疗
教育和自我管理
- 医生应向患儿及其家长提供支气管哮喘的相关知识和教育,包括病情认知、用药使用方法、避免诱因等内容。

- 患儿及其家长应学会监测病情、正确使用药物和应对急性发作等自我管理技能。

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应根据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轻重程度和控制程度进行个体化的方案制定。

-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炎药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及其给药途径。

非药物治疗
- 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诱因的避免和控制,如避免过敏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等。

- 对于慢性儿童支气管哮喘,还可以考虑进行免疫疗法或其他相关治疗。

随访和评估
- 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治疗效果。

- 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病情的控制和缓解。

总结
本指南提供了2024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规范化诊疗的指导,包
括诊断、治疗、教育和随访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医生和医疗机构可
以根据指南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

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中国儿科学会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解读(全文)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童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国儿科学会组织专家编写了《儿童哮喘治疗指南》(2024版)。

本指南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儿童哮喘的诊断、评估、治疗和随访进行了详细阐述。

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哮喘治疗方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指南概述诊断标准儿童哮喘的诊断标准包括:1.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2. 发作时具有以下至少一项:- 呼吸困难- 口唇及指(趾)端发绀- 哮喘症状导致夜间醒来- 哮喘症状影响正常活动3.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

评估方法儿童哮喘的评估分为:1. 初始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肺功能测试等。

2. 定期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发作评估:针对哮喘急性发作,进行紧急处理。

治疗原则儿童哮喘的治疗原则包括:1. 急性发作期治疗:缓解症状,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进一步恶化。

2. 慢性持续期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

3. 康复治疗:提高患儿体质,减少复发。

治疗方案儿童哮喘治疗方案分为四个级别,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相应治疗措施:1. 轻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

2. 中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必要时添加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

3. 重度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

4. 危重症哮喘: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治疗,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OCS),以及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或)长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吸入治疗,必要时进行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和辅助通气。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

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2024年修订版)目录1. 引言2.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3. 诊断标准4. 评估和监测5. 非药物治疗6. 药物治疗7. 预防措施8. 总结9. 参考资料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疗指南。

该指南基于2024年修订版,旨在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简明、准确的指导。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征为支气管高反应性和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其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呼吸困难和胸闷感。

诊断标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 症状: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或胸闷感。

- 支气管高反应性: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肺功能检测显示可逆性阻塞性通气障碍。

-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评估和监测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评估和监测,应包括以下方面:- 病史:详细了解患儿的症状、发作频率等。

- 肺功能检测:评估患儿的肺功能,包括峰流速、用力呼气容积等。

- 控制水平评估:评估患儿的病情控制程度,包括症状频率、夜间症状等。

- 预后评估:评估患儿的预后和发展趋势。

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措施:- 触发因素避免:避免患儿接触可能引发哮喘发作的触发因素,如烟雾、过敏原等。

- 支持性护理:提供适当的支持性护理,如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等。

- 教育和自我管理:向患儿和家长提供相关教育,包括哮喘的认识、正确使用雾化器等。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儿童支气管哮喘管理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药物:-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发作,如沙丁胺醇。

- 长效控制药物:用于维持哮喘症状的长期控制,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 其他辅助药物:根据患儿情况,可酌情使用其他辅助药物,如抗白细胞介素治疗。

预防措施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和加重,应采取以下措施:- 预防性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病情,合理使用预防性药物,如吸入型皮质类固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哮喘的治疗小儿哮喘的治疗全网发布:2012-01-22 06:40 发表者:李明华 (访问人次:1553)本文摘自李明华教授主编《哮喘病学》——儿童哮喘一章有关小儿哮喘的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等详见右侧的“儿童哮喘专栏”原则上将小儿哮喘常用药物分为长期控制药物、快速缓解药物和免疫治疗三大类:长期控制药物有皮质类固醇、色甘酸纳、抗过敏药物、白三烯调节剂、长效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及缓释茶碱等;快速缓解药物常用有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及抗胆碱能药物,免疫治疗包括免疫调节药物和脱敏治疗。

一、皮质类固醇气道炎症学说、长期抗炎治疗必要性以及皮质类固醇抗炎作用机理及效果已在本书有关章节进行了详细阐述,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无疑是最有效药物,关键是如何避免皮质类固醇副作用。

对于长期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所引起副作用以及危害也已有大量论述。

在皮质类固醇治疗小儿哮喘所有副作用中,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异常等威胁在儿童要比成人要小,但皮质类固醇对儿童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抑制而造成对生长发育影响要比成人更为明显,即对HPA抑制造成影响在儿童中更为重要。

皮质类固醇给药途径一般有吸入、口服和静脉3种。

(一) 吸入皮质类固醇是小儿哮喘长期控制首选药物吸入皮质类固醇优点是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气道粘膜,局部抗炎作用强,全身不良反应少。

通常需要长期规律吸入才能起到控制和预防气道炎症作用。

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时应先吸入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10-20分钟后再吸入皮质类固醇。

对于季节性小儿哮喘发作儿童,可在预计发作前2~4周开始持续、规则吸入皮质类固醇。

儿童吸入皮质类固醇安全剂量为每日200~400μg。

1.吸入皮质类固醇种类:该类药物全身不良反应较少,局部抗炎作用较强。

其剂型可分3类:⑴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临床上最为常用剂型,所应用皮质类固醇有丙酸倍氯米松、布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3种,其剂量互换关系见表46-6。

⑵干粉吸入剂:有布地奈德都保和丙酸氟替卡松碟剂。

干粉吸入剂比压力定量吸入气雾剂(pMDI)方便。

⑶ 雾化溶液:有布地奈德悬液,经以压缩空气或高流量氧气为动力射流装置雾化吸入,对患儿吸气配合要求不高,起效较快,各年龄均可应用,适用于急性发作期治疗,亦可长期吸入用于预防性治疗,0.5~l毫克/次,每日1~2次。

2.吸入疗法在小儿哮喘应用注意事项吸入疗法原理、机制、优点与成人篇章中相同,但吸入疗法对儿童困难在于喷雾和吸气“同步”太难。

由于年龄关系,有些要求对较低年龄组是不可能达到,在儿科临床引进吸入疗法至今已十几年,遇到许多问题而使吸入疗法效果受到影响。

以临床上常用MDI气雾剂为例进行介绍。

⑴吸入方法对大年龄组可直接用MDI者,•在训练患儿吸入技术时可选用带有哨子气雾剂。

吸气时气量流速,经哨声能听到,声音长短及是否持续可以告诉我们患儿吸入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达到吸入所需要求。

吸入方法注意点可总结成八字方针,即摇、开、呼、吸揿、屏、吐、漱。

①首先要摇动气雾剂;②开盖;③呼气(尽可能呼气,最好达到补呼气); ④⑤是吸气时揿压气雾剂,这是吸入方法关键步骤,也是患儿最难掌握,主要是掌握揿压和吸气同步,患儿往往先揿压气雾剂而后吸气或已充分吸气后才揿压气雾剂,此时吸气已快完成,甚至呼气时揿压。

不同步使得气雾剂喷出药物吸不进气道或很少吸入气道,大部分药雾沉积在口腔或散发在空气中;⑥屏气,尽可能屏气长一点时间,一般在十秒钟左右,使尽可能多药雾能在气道中沉积和吸收;⑦呼气要慢慢呼,使下气道气由下向上排出过程中含药雾气慢慢由下向上,再能被粘附一部分,有过敏性鼻炎患儿应从鼻腔中呼气;⑧漱口,不仅漱洗口腔,还要漱掉咽部吸附药,漱口认真可避免发生声音嘶哑及口腔霉菌感染,并减少气道外吸收,避免全身副作用。

⑵学龄前儿童及部分学龄儿童应配合储雾罐(spacer) 吸入如果直接使用气雾剂给学龄前儿童吸入药物往往难以达到吸入要求。

可以借助储雾罐吸入来提高吸入效率。

储雾罐有各式各样,临床上应用以Volmetic及吸舒为佳。

Volmetic容量大,药雾雾化状态好,但屏气是否屏得好,无法直接看出。

吸舒则吸得是否好,屏气屏得是否达要求,完全直观易于分辨。

由于药雾是主动吸入,而不是直接向口腔内喷入,大大提高了药雾吸入比例。

缺乏储雾罐或应用不达要求,吸入疗效就会受影响。

最好是每按一下吸一分钟,最后吸三分钟,使药雾尽可能多吸入。

⑶婴幼儿吸入问题小年龄组、特别是婴幼儿小儿哮喘,吸入就显得更为困难。

必须要用单向面罩式储雾罐以扣在口、鼻外,此时婴儿哭则是大吸气。

没有适合婴儿用储雾罐,则在小年龄组中开展吸入疗法是不可能。

粉剂吸入仅适合于大年龄组及部分小年龄者,但也需要训练,(普米克都保、必酮蝶都有训练及检查设备及要求)以达到粉剂能很好吸入下气道。

在粉剂吸入中,呼气时不能对着所吸药剂口是很重要。

如把呼气呼入吸入装置口,再吸时,粉剂会被呼入水蒸气所影响,从而影响吸入效果。

小儿哮喘预后与成人不全相同。

但GINA中阶梯治疗,"下阶梯"(即降低治疗水平)一定不能心急,即吸入皮质类固醇等治疗应坚持一段时间,开始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与吸入皮质类固醇同时每日2-3次配合应用。

根据峰流速仪监测,病情稳定一段时间后(一般半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试停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在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临床症状和峰流速值。

一般稳定三个月后减量,并维持一段时间。

假如在减量期间病情有反复则应再"上阶梯"•(即提高治疗水平)。

•近年来推出高浓度吸入皮质类固醇剂型如125μg/揿氟替卡松气雾剂、200μg/揿布地奈德气雾剂和250μg/揿必可酮,则维持量时只须每晚吸一揿,应用方便,但减量期间应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气雾剂更有利于逐渐减量。

通常情况下,粉雾剂疗效优于气雾剂,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对于病情较重或年龄已偏大小儿哮喘患儿,经济情况允许时应首选粉雾剂。

吸入皮质类固醇可使原来需要早晨服用小剂量强松所谓激素依赖型小儿哮喘患儿完全停用强地松,仅吸入皮质类固醇就能很好控制病情。

⑷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口腔念珠菌感染,可通过清水漱口、加用储雾罐或选用干粉吸入剂等减少发生。

(二)全身皮质类固醇的应用1.临床应用:急性发作时病情较重,吸入高剂量激素疗效不佳患儿早期加用口服皮质类固醇可以防止病情恶化。

短期口服强松1~7天,每日l~2毫克/kg(总量不超过40毫克),分2~3次。

对皮质类固醇依赖型小儿哮喘可采用隔日清晨顿服,但因长期口服强松或地塞米松副作用大,尤其是正在生长发育儿童,应尽量避免使用。

对严重小儿哮喘发作(重度)应及早静脉给药,常用药物有甲基泼尼松龙1~2毫克/kg,或琥珀酸氢化可松5~10毫克/kg,每日 2~3次,一般短期应用,2~5天内停药。

全身用皮质类固醇如连续使用10天以上者,个宜骤然停药,应减量维持,以免复发。

2.严重危象时应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激素分泌呈现24小时周日性节律变化(•circadian rhythm),它是生物节律之一。

在体内分泌激素中,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血浆浓度基本上无周日节律变化,•而皮质类固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催乳素(PRL)、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胰岛素等均有明确周日节律。

•与小儿哮喘关系密切皮质类固醇具有典型周日节律,它接近内源性节律。

使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称为释放因子,•抑制皮质类固醇分泌称释放抑制因子,通过这些因子可使体内皮质类固醇有时分泌,有时抑制呈周期变化。

即所谓反馈控制,它是通过输入(外周靶腺激素•)对输出(垂体)反馈作用来完成。

凡能使垂体激素分泌增加者称正反馈;能使垂体激素分泌减少者称负反馈。

皮质类固醇分泌呈明显周期节律,每日早晨醒后2小时约在8点左右是血浆皮质激素浓度处最高水平时候。

它通过受体、神经起负反馈作用,使下丘脑释放抑制因子,则丘脑停止分泌ACTH,肾上腺皮质停止释放皮质类固醇。

午夜至清晨2-4点时血浆皮质激素浓度是24小时内水平最低时间,•此时通过受体、神经起正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分泌释放因子,使垂体分泌ACTH,随之肾上腺皮质释放皮质类固醇达到再次周期高峰。

皮质类固醇浓度高低经过正负反馈调节使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处于"工作""休息"交替周期状态。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特别是强松,每日三次中晚间一次会抑制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正反馈;肌注长效皮质类固醇会抑制HPA达3-5周甚至更长时间。

长期给予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会导致临床上表现柯兴氏综合症同时有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危险,这是最具威胁生命健康副作用,它会使患儿在应激状态或骤然停药时诱发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一旦发生如不能及时识别或延误治疗,病情会很险恶且发展迅速,常于1-2日内死亡。

•除表现为急性应激不良反应外,还可表现为对皮质类固醇依赖,这是小儿哮喘治疗中非常棘手问题。

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时应迅速补充皮质类固醇,一般先静推或静点琥珀酸氢化可松100毫克。

•根据病情及体重不同,第一次可给约200-300毫克或按2-4毫克/kg/次,每4-6小时一次计算。

氢化可松与琥珀酸氢化可松皆是快速短效皮质类固醇,但前者是酒精制剂,静推或快点会引起面部及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及兴奋似酒醉状,不如琥珀酸氢可松。

•较严重急性发作或小儿哮喘危重状态往往会在数小时或数十小时内发展成急性呼吸衰竭。

处理也要象抢救肾上腺皮质功能危象一样必须选择起效最快皮质类固醇。

琥珀酸氢化或氢化可松是国内能得到短效快速常用制剂。

血浆考松浓度要快速提到100ug/L以上才能起到治疗作用。

临床按2-4毫克/kg,每4-6小时一次连续给予才能达到上述有效血浆浓度而达快速治疗作用。

但反复使用有水钠潴留,发生肺水肿危险。

因此病情好转或稳定后应立即用中效甲基强松龙或口服强松。

甲基强松龙抗炎作用比短效制剂作用强4-6倍且水钠潴留副作用较少,•抢救患儿无法口服时,甲基强松龙可静推或肌注。

目前国外最常用是甲基强松龙1-2毫克/kg(有时采用冲击剂量治疗可用到10毫克/kg甚至更高),每6-8小时一次,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最低维持量或改为强松口服。

因为它是中效制剂很适合维持治疗,国外认为静脉应用甲基强松龙是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和持续状态或抢救危象时继使用快速短效皮质类固醇后首选皮质类固醇制剂。

对HPA 轴影响,琥珀酸氢化可松或氢化可松因半衰期短而影响相对小,甲基强松龙与强松所产生影响相似,在以抢救生命为主时应选择短、中效对影响HPA轴较小者为宜。

3.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应如何避免对HPA轴不良因素:⑴应尽可能早期给予吸入皮质类固醇局部吸入与全身应用皮质类固醇在控制小儿哮喘疗效对比中,一是疗效比较,二是副作用比较,特别是对HPA•轴有无相同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