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古诗词诵读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2、教学重难点3、教学方法4、教学过程5、教学资源6、教学评价11 教学目标111 让学生熟练诵读所选的古诗词,能够准确、流畅地背诵。
11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113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12 教学重难点121 重点1211 掌握古诗词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1212 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22 难点1221 对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1222 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领悟其现实意义。
13 教学方法13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加深记忆。
132 讲解法对古诗词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13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古诗词的主题、情感等,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134 情境创设法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诗词的魅力。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古典音乐或展示一幅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142 初读诗词1421 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圈出生字词。
1422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143 理解诗意1431 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432 教师针对重点词句进行讲解,答疑解惑。
144 体会情感1441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这首诗词的背景和目的,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1442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145 诵读展示1451 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诵读展示,互相评价。
145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强调诵读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146 拓展延伸1461 介绍诗人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1462 引导学生将古诗词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谈谈对诗词的新感悟。
147 总结归纳147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古诗词,总结其主题和情感。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人教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采薇》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使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背景,感受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采薇》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游历山川时的所见所感。
2. 诗歌结构:四句诗,每句五个字,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3. 诗歌意境: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朗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古典音乐,引导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诗歌: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语气、语调,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 理解诗意: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巡回指导。
4. 品味语言: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押韵等,感受古诗的语言美。
5. 感悟情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朗读技巧和审美价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词诵读 1.采薇(节选)2. 诗歌内容:山川之美、生活之趣、自然之爱3. 朗读技巧:停顿、语气、语调4. 诗歌意境: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熟读并背诵《采薇》,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写在作业本上。
古诗词诵读(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古诗词诵读(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词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2.能够正确地朗读《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3.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现;4.培养六年级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古诗词;2.理解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3.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词的深层含义;2.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起源、特点、表现手法等基本知识;2.《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3.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4.对比不同诗人、不同时期的诗歌创作。
2、教学方法1.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古诗词的基本知识;2.请学生对《早梅》、《钱塘湖春行》、《江雪》等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解析;3.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方式,让学生进行古诗词创作和对比;3、教学流程安排环节内容1课前准备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
2导入让学生朗读《早梅》,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解析。
4创作分组讨论和展示古诗词的创作,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布置相关的练习任务。
五、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解析来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2.通过学生的创作和表现来评估学生对古诗词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语文》(六年级下册);2.中国文化网。
七、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对古诗词的朗读、解析以及创作,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文学价值和表达功能,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思考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诗歌创作。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六(下)古诗词诵读(1-3首)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体会到因这些景物产生的愁绪后教师又可以采取层进式的引读,古人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而今天看到满目的青青杨柳怎不伤感别离?小雨还在下着,是想挽留友人的脚步吗?而朋友终将离我而去,怎不伤感别离?雨中送客,想想自己也只身飘泊,而今天朋友也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诗人选取这些景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而进一步借助这些景物,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一句的层层渲染,无疑对诗旨的解读又推进了一步。
】预设二:美酒故人①猜猜看元二要出使安西是怎样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③课件出示地图。
【明确这几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在课堂上出示元二出使安西的地图,这距离大概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元二远去千里之外,与王维从此天南海北,诗人怎能不留恋呢?这是地域上的距离带来的离别感伤。
】④课件出示安西阳关的图片,(师:除了沙漠还是沙漠,除了戈壁还是戈壁.)看了图片,使你想到了哪些词?⑤出示课件。
⑥对比评读,(课件出示)【引导学生想象两地生活的差异: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呢?黄沙满天!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呢?满目荒凉!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甜甜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呢?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由此,教师第三次采用层进式的引读,这样的设计,对安西和渭城作了浓墨重彩的强烈对比。
此时,“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⑦品酒换角色此时此刻,你就是王维,你想对即将远行的元二说什么?指导朗读。
⑧这一杯杯喝下去的只是酒吗?是王维跟元二依依相送的情!(板书:相送情)。
⑨齐读三四句诗。
四、诵读《春夜喜雨》(一)过渡,谈作者: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
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诵读》备课教案

板书设计(参考)
古诗词诵读
教学反思
难点: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3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古诗词选读:包括《寒食》、《乡村四月》、《泊船瓜洲》、《长相思》等。
2. 古诗词背景知识:介绍作者、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
3. 古诗词欣赏:分析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古诗词,理解诗词大意,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欣赏,以及诗词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词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入古诗词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诵读:学生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对古诗词的作者、背景、内容等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大意。
4. 讨论:分组讨论古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对古诗词的主题、意境、韵律等进行总结,强调诗词的美学价值。
板书设计1. 诗词突出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2. 作者和背景:简要介绍作者和诗词的历史背景。
3. 诗词内容:用图表、关键词等方式展示诗词的主要内容。
4. 诗词意境:用图片、颜色等方式展示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作业设计1. 诵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诵读所学古诗词,家长签字确认。
2.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古诗词,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拓展作业: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相关的古诗词,增加对古诗词的了解和欣赏。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学具和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背景、合作研究、个人展示和全班译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二)研究《送元二使安西》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唐朝派遣使节出使安西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使节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译读。
设计意图:通过研究古诗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修辞能力。
第二课时一、复古诗,谈话引入1.回忆上节课学过的两首古诗,谈谈你的收获。
2.导入:《静夜思》、《登高》这两首诗,你了解吗?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这两首诗。
看看通过研究,你会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复上节课学过的古诗,激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古诗。
二、诵读古诗,初步感知1.自由诵读两首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融入恰当的语气。
注意字音:庐山、荒城、寂寞、天涯。
2.小组内诵读,组员互相指出诵读中存在的读音、节奏的问题。
3.学生个人展示诵读,教师点评。
4.全班诵读。
设计意图:注重以生为本,以诵读为先,通过自由诵读、小组内读、质疑解XXX实现学生的自主研究,关注学生的自主研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师点评,步步深入,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三、译读古诗,理解内容一)研究《静夜思》1.了解背景。
唐代XXX的《静夜思》是一首写意诗,表达了作者在夜晚独自思考的情景和思考的内容。
2.小组合作研究古诗内容。
1)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学生个人展示译读,教师点评。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提高语文素养;2. 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及旋律、语言等方面的特点;3. 熟练掌握诵读技巧,能够表现出古诗词的情感与意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传统文化,掌握常见的古诗词诵读技巧;2. 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古诗词,表现出正确的情感与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系统、全面地认识古诗词,掌握韵律、音调等诵读技巧,表现出正确的情感和语感;2. 熟练掌握古诗词的内容、情感及意境,做到整洁、准确、生动、powerful。
四、教学过程:1. 先导性活动(5分钟)老师播放了一段古典音乐,让学生听完后谈谈感受。
学生根据音乐的不同特点,谈谈自己的感受,其中不乏有对音乐旋律、语言、情感等的感性体验。
教师在听取学生的感受后,引导他们,说到:古人的诗词就具备了和古典音乐类似的特征,包括音乐感、文化底蕴、语言表达、情感传达等,尤其是那些被流传下来,经过百年沧桑而依然流传至今的诗词,更是给今人后人留下的精神遗产。
2. 导入新内容(10分钟)授课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古诗词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古诗词等基础问题。
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耐心引导,慢慢地将学生带入到古诗词的基本概念中。
在引导过程中,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美的古诗词,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3. 守诵古诗词(40分钟)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易于掌握、文化底蕴丰厚、情感真挚的古诗词,让学生进行守诵。
守诵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语音发音以及韵律、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准确表达。
此外,也可以采用引导学生对古诗词内容进行发表意见、感受、想法等方法,让学生在熟悉古诗词内容和情感的同时,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其中包含的文化和人生智慧。
4. 示范朗读(5分钟)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后,对所学内容进行示范朗读。
教师在朗读时,应注意发音、语调、语感、节奏等方面的表现,同时让学生注意他的表演技巧和细节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诵读
“古诗词诵读”的十首诗词,都属于小学生必会古诗词的范围。
这些诗词或表达爱国之情,或抒发诗人志向,或赞颂山水之美。
选编十首古诗词的目的:一是使学生受到古典诗词美的熏陶;二是要加强古诗词的积累。
经过六年的学习之后,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诗歌自学能力和表现能力。
师生要以这十首古诗词的学习为契机,把小学必背古诗词进行整合、拓展,使学生的古诗词知识有较大的提升。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
古诗词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
针对这些特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地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
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2.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3.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4.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赏析。
5.体会感情和意境,切莫满堂“灌”。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领悟学习诗词的方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深化对传统文化的喜欢与热爱。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背诵诗词。
难点
领悟学习古诗词的方法;理解古诗词的含义;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准备作者和古诗词发展的相关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
1课时
一、总结归纳,感悟学法
师生一起归纳古诗词的学习步骤(课件出示):
1.读诗题。
看到古诗题目先读一读。
2.知作者。
了解一下作者是谁,并说一说。
3.读古诗词。
从整体入手,读通古诗词。
4.解诗词、释诗意。
结合注释,抓住对关键字词的理解,达到对诗句、词句的理解,再相互交流,达成共识。
5.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在理解古诗词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6.再读古诗。
入境悟情,感受诗韵,深化认识,达到记忆背诵的目的。
二、自学诗词,初步感知
1.借助工具书,读熟十首古诗词。
2.借助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十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三、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
(比如:看图背诵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十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1)“采薇”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3)《春夜喜雨》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江上渔者》描写了哪两幅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理解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7)“春色满园关不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9)“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10)《清平乐》这首词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有机联系
1.讲述关于十首古诗词的轶闻或趣事。
如杜甫的故事、韩愈的故事、苏轼的故事等。
2.拓展阅读古诗词。
如《春望》《春日偶成》《钱塘湖春行》《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等。
古诗词诵读⎩⎪⎨⎪⎧读诗题知作者解诗词、释诗意发挥想象,体会情感
为学习古文言文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