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2016南通一模作文汇总
南通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审题立意下水文

南通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的作文审题立意下水文一、作文材料请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着。
二、审题立意显然,这则作文材料容易让人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事实上区别还是挺大的。
断章主要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强调“相关联,现实人生总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而这则材料则是强调了“我们常常高看别人,低瞧了自己”,突出了“要自信,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有些人习惯了仰望别人”,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学习别人,祖宗教我们见贤思齐,做人要谦卑,在近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得太多的文章都似乎在赞美一种人生智慧——低调做人,说得难听些是夹着尾巴做人,我们中国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总那么谦逊、随和、卑怯、弱势,于是连鲁迅也写文章问道:“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柏杨先生更是剑锋直指——“丑陋的中国人”。
于是,这则作文材料强调了“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
不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曾亮相时。
上天从来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你与别人完全一样的,总是降下一个完全异样的你,有个性的,有特质的一个另类,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潜能。
你的优势在何方?很少有人告诉你,即使圣人“吾日三省吾身”,也常常教导别人要反省自己的过错与不足。
可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喜欢低调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特性坚持的是一种平安自保、不求有功便求无过的明哲保身原则,鲁迅曾让我们少读些中国人的书,多读点外国人的书,可能原因也主要在这一点上。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不能张扬,不能得瑟,不能异类,不准创新,于是我们苟安、从众、趋同、平庸,犬儒哲学大行其道。
当今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了科技创新爆发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丰富,哪一行当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难以认识的总是自己。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进玻璃,慵懒地撒落在书桌上,染亮了那张变黄的试卷。
南通一模,这个名字,犹如一阵风,翻卷往日无数个日夜的耗神,也吹他们来了未来能无限的憧憬。
我望着卷面,每一个字,都像是跳动的心跳,警告着我我曾经为之很努力的这些时光。
记忆的碎片,像洒落的珍珠,闪耀一类自己的光芒。
你忘了第一次走进教室,那很熟悉而期待的目光,在老师的讲解中逐渐平和下来。
我你忘了替拼命追赶进度,夜深人静之时时伏案勤学苦读的场景,书页泛黄的的痕迹,资料记录着我努力奋斗的轨迹。
一模的试卷,宛如生命的画卷,记录信息着成长会的每一笔,每一次进步与失败。
那墨色的笔触,宛如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缓缓流淌着梦想与希望。
如今,站在一模的彼岸,回望来时路,心中流露出了感谢,非常感谢那些陪伴在身边我走出漫漫征途的人,感谢那些让我跌跤又爬起来的荆棘。
未来,饱含着无穷的可能,宛如先打开一扇扇窗,迎接新的挑战。
我也许,只需怀抱梦想,敢于拼搏,终有一日再次遭遇都属于自己的光明。
一模的试卷,再次只不过是试卷,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的成长。
它警告着我,要珍惜时间,乘风踏浪,勇往直前,朝着梦想的彼岸努力前行。
不管结果怎么,我都会永不忘记这段旅程,被铭记一些为了梦想而付出过的汗水与泪水。
毕竟,我相信,每一次只有努力,都将曾经的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的宝贵财富,驱策着我,走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仰望》优秀作文

《仰望》天空,是那么湛蓝,那么辽阔,让人不禁想要仰望。
我站在祖国的大地上,仰望天空,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情感。
我仰望天空,看到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那一片片白云,仿佛是祖国繁荣的象征。
它们悠悠地飘荡在天空之中,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我想起了祖国的发展历程,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贫穷弱小到富强强大,祖国的天空也如同这片白云,越来越宽广,越来越明亮。
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为中国的发展而自豪。
我仰望天空,看到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那一片片蓝天,仿佛是人民幸福的写照。
它们明媚鲜艳,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我想起了人民的奋斗历程,从艰辛困苦到安逸安康,人民的天空也如同这片蓝天,越来越明媚,越来越宽广。
我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祝愿,为人民的美好未来而祈祷。
我仰望天空,看到了科技的飞速发展。
那一颗颗闪烁的星星,仿佛是科技的结晶。
它们璀璨耀眼,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我想起了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采样返回,再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我国科技人员始终不渝地追逐着星空的梦想。
我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而欢呼,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感动。
我仰望天空,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那一条条彩虹,仿佛是民族复兴的桥梁。
它们绚丽多彩,给人一种憧憬未来的感觉。
我想起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团结一心,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我仰望天空,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那一片片云彩,仿佛是自己的梦想。
它们变幻无穷,给人一种无限可能的感觉。
我想起了自己的成长历程,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孩子,到成为一名大学生,我深知自己离不开祖国的培养、人民的关爱和家人的支持。
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拼搏,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人民的幸福生活、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江苏各市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作文及解析汇报及欣赏

江苏各市 2016 届高三模拟试卷作文★江省州市2016 届高三文 9 月研19.依据以下资料,取角度,自目,写一篇许多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我来,人生永既是道路,又是家。
19.作文:(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家是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全部幸福和力量的本源;但有家的安适也会我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欣喜、希望以及我的成,“家” 个小圈子只好摧年心灵的育成,假如不同他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2)有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路是方,是找,是一种精神的宿,一种看不的灵魂里涌的神往(人有控制不住的离家的欲念);我雨兼程、永不退;着梦,超越茫,哪怕会受,但是一路上也会有景、有欣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将收、智慧和;内心的勇气和未知的盼望才是一路上真实人的地方。
生活不不过苟且,有和方,我需要一路上的出色。
有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行走在路上,只好“一路,一路,一路憔倅”,不论是主是被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苦各半。
(3)人生刻在路上,大眼睛看世界、追赶梦想⋯⋯但是我的内心要永收藏着那个充和温情、能我来内心平定、能我不致迷失方向的家。
人若无方若不在路上,人生免陷于枯滞、懒怠;若只有方只有路,人生免若无根之浮萍,流浪无依。
我来,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看作家,心灵获取歇息;知道人生是道路,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立意上可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能够把二者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
作文中重在内涵、明意、析原由,点明,思虑。
★江省州市2016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文卷19.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一篇许多于800 字的文章。
人间复杂,当你以“信”的度面,它就;当你以“思”的度面,它就丰富⋯⋯要求: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 3.目自; 4.除歌外文体自。
一、(命意:本次作文意在供给一个有思辨色彩,有大思空的命。
仰望的作文

仰望的作文关于仰望的作文(15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仰望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仰望的作文1春风与煦,而门前的老树依旧深埋在寒冬中。
枝叶零星可见,暖与的春风,吹散满庭的灼灼的桃花,却吹不醒沉睡中的老树,它粗壮的枝干依旧光秃秃的。
春雨伴着惊雷如期而来,如瀑而下。
一声如鼓般洪亮的惊雷惊醒了熟睡中的我,不知梦中有谁人的参与,编织着不属于我的故事,我的眼角还有泪痕。
一道闪电悄然划过天际,将窗外无边的黑暗撕扯出一道道伤痕,它照亮了满室的七零八落、狼藉不堪的东西,也照亮了我的心。
撑开一把黑色的雨伞,我只身着单衣就跑到院里,我不知急切的在寻找些什么,只是心里空落落的,压抑得我快要窒息。
身后的那棵老树不知何时已枝繁叶茂,与前几日的它竟是大不相同,它的枝叶几乎是紧凑在一起,没有一点儿空隙,仐早已倒落,我的心却静了下来,眼中似一汪潭水那般幽静。
因为在繁密的树叶间,我看到一群可爱的小家伙,他们昔日翱翔于天的双翅早已收敛,此刻正依偎在一起,睡得那么恬静,那么安详。
他们在大树广阔雄伟的怀抱里,不惧风霜雨雪。
而我再一次仰望那棵老树,它依旧坚强地伫立着,任凭电扇雷鸣,任凭风吹雨打,也要守护着这个温暖的家。
我弯腰捡起地上的伞,却感觉一双手搭在我的肩上,回头却发现是父亲加一件衣服披在了我身上,他紧皱着眉头,担忧却又还是那么严厉:“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快回去。
”我张开双手,他无奈将我抱起,在回家的那段短短的路上,伴着淅淅沥沥的雨,我轻声的问他:“爸爸,你会永远在我的身边对吧?”他无奈一笑:“傻瓜,当然了,爸爸不陪着你还能去哪啊!”或许父亲的怀抱便如那棵大树一般,坚定温暖而有力。
虽然并不曾感受过,但我想一定是。
雨过天晴,老树又变得斑驳,而昨夜一梦醒来,鸟儿却没有它的归期,眼看老树栽再次落叶纷纷,而站在树下仰望他的我却只觉岁月静好,佳期如梦。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教室里,窗外的阳光像天真可爱的孩童,无深深颇为忌惮地洒落,将白色的墙壁映衬出暖烘烘的光晕。
空气中空气里一丝兴奋,却也裹面带些许狂喜,是毕竟南通一模的语文作文,就在眼前。
笔尖在纸上突然用力的擦过,恍如在与几个个熟悉的字词给与着幽幽的对白,每一个字是一颗颗跳动的心,默然认真地倾听着对未来的期许。
脑海中,记忆的闸门徐徐地地然后再把再再打开,几个有过的的深入学习的古文,几个个那一次的反复练习的写作技巧,那些个有过挥洒青春的汗水的练习册,都化成一千百道烁烁的的星光,映亮我全速的道路。
窗外,喧闹的街道仿若与这一片寂静的考场很不搭,却也像一种静立的激励,特意嘱咐着我,时间得象一条奔腾的河流,从不停歇。
笔尖极速旋动,思绪汹涌而来,文字犹如泉涌般,从心底奔涌而出出,一字一句,都蕴满着对知识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那一刻,我像是犹如身正在另一个世界,那里是就没压力,就没束缚,只有思想的自由和心灵的释放。
又一次,当时的笔画落到地面,我长舒一口气,合上试卷,慢慢地缓缓抬起头望向窗外,阳光依旧是和煦璀璨夺目,仿似在为我的努力而鼓掌喝彩。
这场考试,即便只不过一次小小的考验,但却抵抗起着我的梦想和希望。
我从未不怀疑,光是不懈,只需你不时拼搏奋斗,也许是永远永远又一次等人不属于什么我的金色年华。
南通一模的语文作文,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是一次成长的蜕变。
它让我很清楚,人生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如果没有能你勇于追梦,不言弃,或许永远向外走去一同前往无惊无险的彼岸。
【精编范文】仰望作文800字作文-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仰望作文800字作文篇一:201X南通一模作文仰望与被仰望解析及范文201X南通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别人”的人生习惯,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别人”的人“被别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实则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是一道关于期望、追求,蕴含矛盾、相对等哲理意味的命题。
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是“仰望”,“仰望”意为“敬仰而有所期望”(《现代汉语词典》)。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优势时,习惯于总喜欢仰望别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如见贤思齐,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仰望别人”是一种好习惯。
但如果只是一味仰望别人,却看不到自身的优点,那么这种“仰望”就失去价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我们只顾仰望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别人仰望的对象,这当中方的自由民主,大势鞭挞、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却在深入研究中国儒道文化,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别人是虚无主义,只夜郎自大是闭关主义。
正确的做法是“仰望别人”,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同时又充满自信,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促再从材料内容上看,应分清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只是引子,从“习惯”这个词来看,这句话也带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才是材料内涵的重点,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仰望别人,自己也会被别人仰望,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实则隐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这也是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仰望 作文

仰望作文仰望。
当我抬头仰望苍穹时,总会被无边的蓝天和洁白的云朵所吸引。
它们仿佛是大自然的画笔,在天空中绘就着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到无尽的宁静与美好。
仰望,是一种向上的姿态,是一种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忙碌于琐事之中,很少有时间抬头看看天空。
然而,当我们放慢脚步,抬头仰望时,会发现天空中的美丽和壮观。
或是澄澈的蓝天白云,或是绚丽多彩的日落晚霞,或是璀璨的星空银河,都让人心生敬畏和赞叹。
这种美丽不仅仅存在于天空,也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只有仰望,我们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仰望,还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星星闪烁的光芒,如同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激励我们勇往直前,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是因为有了对未来的向往,我们才会不断努力,不断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动力。
仰望,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当我们仰望苍穹时,会不由自主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我们往往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对内心的感悟和反思。
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发现自己是如此渺小,人生又是如此短暂。
于是,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珍惜当下,感恩身边的一切,让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仰望,是一种心灵的放飞和升华。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往往被琐事所困扰,心灵饱受压抑。
而当我们仰望苍穹时,会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放松和解脱。
在这一刻,我们将烦恼抛诸脑后,心灵得到净化,获得一种超然的自由和宁静。
仰望,是一种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更是一种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让我们抬头仰望,让心灵得到净化,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动力。
愿我们都能在仰望中,发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
愿我们都能在仰望中,拥有一颗纯净的心灵,追求自己的梦想,活出精彩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南通一模作文审题立意、阅卷总结及标杆作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别人”的人生习惯,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别人”的人“被别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实则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是一道关于期望、追求,蕴含矛盾、相对等哲理意味的命题。
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是“仰望”,“仰望”意为“敬仰而有所期望”(《现代汉语词典》)。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优势时,习惯于总喜欢仰望别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如见贤思齐,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仰望别人”是一种好习惯。
但如果只是一味仰望别人,却看不到自身的优点,那么这种“仰望”就失去价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我们只顾仰望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别人仰望的对象,这当中暗含了“自信”的问题。
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人仰望西方的自由民主,大势鞭挞、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却在深入研究中国儒道文化,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别人是虚无主义,只夜郎自大是闭关主义。
正确的做法是“仰望别人”,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同时又充满自信,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繁荣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承辉煌……再从材料内容上看,应分清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只是引子,从“习惯”这个词来看,这句话也带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才是材料内涵的重点,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仰望别人,自己也会被别人仰望,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实则隐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这也是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本次作文的真确立意应该是:人生需要仰望,但更要相信自己。
如果只写仰望,而触及不到中心“自信”,可降低一个档次赋分。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仰望”“自信”的具体内容。
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写景,也可以从“文化”“艺术”“民族”等领域入手,如个人粉丝膜拜、古巷仰望闹市的繁华,乡村仰望城市的繁华,文化哈韩,思想崇欧等,都是失去自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二、作文阅卷情况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作文题的特点是审题方向相对集中,有核心关键词“仰望”。
写人生需要仰望,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可以,写人生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也可以。
在触及仰望的事例中,能分析“仰望”的行为、原因、意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佳。
审题上,未设太大的障碍,具体阅卷中没有发生大面积脱离材料中心的问题。
但阅卷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1.套作,偷梁换柱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该有的思想性。
比如,记叙文中“王大爷的早餐店”“人生如棋”等,用一个已有的故事套用本次作文的“仰望”,生硬牵强;议论文中,把“仰望别人”当做“羡慕别人”,“不仰望”就是“不羡慕”,就是“要知足”等。
2.表示过于宽泛,不能紧扣材料,有游离之嫌。
比如,随意泛化材料,只写仰望,没有注意到材料的其他限制,主次关系,“仰望”与“被仰望”平均使力,没有自己的态度。
再如,随意缩小话题,由“不必仰望别人”,到应该“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做自己”、“看清自己”、“正视自己”甚至“仰望自己”等等,撇开“仰望”,只谈欣赏看重自己的意义价值,偏离材料中心。
3.当然,也有跑题现象的存在。
比如,不要仰望,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要知足常乐,要懂得满足。
再如,别以为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着,就盲目自大,而应当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实力说明一切,等等。
4.语言较为粗陋,记叙文叙事不具体,不完整,低幼化倾向仍然明显。
比如,有学生写一个学霸的故事,写学霸成绩被人仰望,但体育上他要仰望没人,敷衍材料没有深意;同样的,有学生写在长跑中,他先仰望别人,跟着别人跑,后来人家跑不动了,被他超越,一回头,人家也在仰望他。
再如,有些同学写一些风云雨电,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寓言故事,牵强附会。
5.拟题上,缺乏斟酌,或粗浅不堪,或刻意而为,云遮雾绕,不知所云。
6.书写仍是问题,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对高三作文教学的建议1.“审题决定生死”,作文的审题仍然应当作为平时作文教学的抓手。
2.“立意决定高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审读材料,注意材料的限制条件,梳理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有自己的感悟思考,不空泛,不套话。
比如:有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谈中国文化不必以仰望之姿示人,而应抬头挺胸,有自己的“文化之姿”,阔步自信的走在新世纪的前沿,这样的文章,入题小,立意高远,有自己的见地,很受阅卷人的喜爱。
3.作文书写当是常抓不懈的工程。
4.多做阅读,提高思维品质。
三、样卷样卷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们抬起头,仰望星空,回首之时才发现,自己便是迢迢星河中最亮的一颗。
我们常常艳羡他人的长处,希望自己也能同样优秀,所以在人生路上不停地追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番寒彻骨之后,炼就梅香扑鼻,我们的仰望换得了他人的仰望。
仰望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信仰。
面对百炼千锤而深谙五味,纵使路漫漫其修远兮,也不悔上下求索。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仰望拓展了视野,看得见山外山,楼外楼,成就了前行的动力。
而懂得仰望的人,学而知其旨,看得见差距,所以懂得追求。
而有恰如林徽因所言:“我的心若一朵莲花,正中掣出一支蜡,荧荧虽则但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捧出辉煌”。
执于仰望的人珍视自身“荧荧一剪光”而不是妄自菲薄,厚积而薄发铸就辉煌。
有些人同样也在“仰望”,艳羡之心过甚,而忽视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所谓的“仰望”,并不是单指对别人的推崇和羡慕,仰望同样也针对我们自己。
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闪光之处,值得他人仰望;单将目光集中他人之上,一心只求赶路,而忽视了自我,难免会产生自卑、菲薄自我的情愫。
我们习惯于仰望他人,仰望成了人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我们习惯于仰望他人,忘却了回首,忘却了值得他人仰望的自我。
仰与回,这咫尺之间的距离,道破了乾坤奥义。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又焉知我们自己何不是他人仰望的对象?人生在世,仰于天而求全,友直,友谅,友多闻先于我者,让仰望累出九层之台,看见人生新天地,回首阑珊处,知身后的万紫千红,人亦趋之,才懂得珍视自我,在好好尘世中敝去蜉蝣之卑,得以抱飞仙遨游,挟明月而长终,目浴山月,享江山清风,待东方之既白,看见最为耀眼的自我,亦足矣。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仰望,在尺寸之间,看得见最好的你我!【评语】此文对“仰望”之优劣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论述,冷静客观,慢条斯理,说理充分得体,不玩事例堆砌,不搞零件配装,写出了自己对考题的理解,实为难得!书写清晰。
故而判为70分。
样卷2琴丝描一纸暗黄,墨色尽染。
鉴赏册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静静铺陈。
一直仰望着吴道子绘画的神似洒脱,一回头周昉才发现自己细腻的笔触为他人所仰望。
发现珍视自己的好处,向着他人追逐学习,如此,终成他“琴丝描”的技法。
我的目光于和暖午后,轻抚过吴道子粗笔勾勒的飞天,邂逅了周昉那一纸婀娜的宫女。
朱红晕面,粗短秀眉,髻插步摇,额缀花子,流苏曳曳。
打首女子丰腴娇美,紫色罩纱轻笼。
我不由回忆起他早期画作,吴家样画作打前,周昉的作品里亦有极力靠拢洒脱神似的粗笔勾勒的痕迹。
但他画的是婉约宫女,笔法亦是细腻的,于是仰望而不得,画作亦不出彩。
我轻叹。
再瞧向画卷,浑然不似徒然仰望的旧作,这作品虽任怀着对神似的崇尚的仰望,却舍弃粗笔,着重自己擅长的琴丝细描。
白鹤静立,花团簇簇,“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妆”,圆润的脸颊上,一双微睐凤睐相嵌。
那仕女回身斜倚,轻颔螓首。
面色淡淡,眼神寥远空矇,不知落在哪个去路。
一点落花飞起,伴着她目中愁思飞离深院,杳杳无踪。
我醉心于中,不能自拔。
其细腻也若此!不只盲从先人,既有传承仰望的神似,更有被他人如韩干所仰望着的独有的细腻描摹!我想起那个历为人称道的故事。
周昉与韩干同为赵家儿郎作画,得一句“最佳”之赞,得一句形貌神态俱佳的艳羡美称。
正是那一次回头,才让周昉猛然惊觉自己亦为他人仰望,琴丝细描的细腻方为他所长的吧!我感慨与赞叹齐溢于心,再细品出,六位宫女在他的慧笔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披罗衣之璀璨,珥瑶碧之华琚。
”风韵绮罗,曼妙姿仪,丰肌腻肤,尽数展现。
无论作画,为人亦若此。
我们总是仰望艳羡他人之所长,盲目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忘却自身优势特点,也为他人所仰望。
但当珍惜发挥自身优处,向他人借鉴学习,方得独到之功成。
暗黄流转,仕女美目顾盼。
【评语】该文以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史”为蓝本,将唐代著名画家周昉“那一次回头”获得了艺术顿悟过程与“我”对此的感受体悟交叉表达,切题准确到位,结构独特多维,语言古韵十足,书写清丽。
评为一类上,赋分65分。
样卷3山的仰望山人之心萦绕在心间。
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身为居住在水乡的人,我也从小便向往崇敬着那些居住于山中,宁静自守的隐士,殊不知他们也正仰望着水乡的人们,仰望着水的流变与通达。
暑假,终于进了山,与心中所想的不同,繁芜丛杂,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平整的台阶周围,便是密密麻麻的树林,目光也到不了树林的深处,与江南水乡的开阔澄澈有很大的差异。
“难道这就是我所向往仰望的山中生活吗?”我不禁疑惑。
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敬业寺,这里是终南山的深处最闻名的庙宇,身处山中,百年都未变,象征着历史的无穷定力和恒心。
这与江南水乡的任何一座古刹相比,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跨进寺庙,院墙周围都是绿树覆盖的群山,似乎正是我一直所向往的山中的景致。
然而,似乎总是少了点什么,是的,少了一种连于远近的柔软,山中的相对闭塞,使得敬业寺的人们虽安享了一份宁静的坚忍,却也感受到了山中的静谧与安详,然而这份闭塞也正是他们无法回避的,对于这些选择居于山中的寺僧,虽已四大皆空,但对于佛法中的流通轮转,想必他们对水边的生活也定时赞口不绝的吧。
或许这就是水边居住的人们对山中生活的真正的认识,山中的隐士们也想在水边体会那种韧性与开阔,向往着居住在水边的人们。
人生的戏剧性,岂不在此?有人说,临水而居是为了体味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而靠山而居则是回归祖先居住的厚味。
而远行过后的倦怠,使得像我这样的人也渐渐向往着山中的生活,回头却发现,山中的人们也在回归后的闭塞和落后,无疑也使阿门渐渐向往着水边的通达,然而当双方相互进入相互的生活,或许会发现还是习惯于昔日生活的格调,发现自己正在被对方仰视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