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南通一模作文作品仰望与被仰望解析及规范文本
南通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审题立意下水文

南通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的作文审题立意下水文一、作文材料请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着。
二、审题立意显然,这则作文材料容易让人想起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但事实上区别还是挺大的。
断章主要强调的是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观点,强调“相关联,现实人生总是息息相关、互为依存的”;而这则材料则是强调了“我们常常高看别人,低瞧了自己”,突出了“要自信,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有些人习惯了仰望别人”,这是因为我们总是在学习别人,祖宗教我们见贤思齐,做人要谦卑,在近来不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看得太多的文章都似乎在赞美一种人生智慧——低调做人,说得难听些是夹着尾巴做人,我们中国人给别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总那么谦逊、随和、卑怯、弱势,于是连鲁迅也写文章问道:“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柏杨先生更是剑锋直指——“丑陋的中国人”。
于是,这则作文材料强调了“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
不是这样吗?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自身的长处和优势。
天生我才必有用,只是未曾亮相时。
上天从来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你与别人完全一样的,总是降下一个完全异样的你,有个性的,有特质的一个另类,拥有别人所没有的潜能。
你的优势在何方?很少有人告诉你,即使圣人“吾日三省吾身”,也常常教导别人要反省自己的过错与不足。
可见,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喜欢低调的民族,这样的民族特性坚持的是一种平安自保、不求有功便求无过的明哲保身原则,鲁迅曾让我们少读些中国人的书,多读点外国人的书,可能原因也主要在这一点上。
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
不能张扬,不能得瑟,不能异类,不准创新,于是我们苟安、从众、趋同、平庸,犬儒哲学大行其道。
当今的世界已经发展到了科技创新爆发期,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丰富,哪一行当最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难以认识的总是自己。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南通一模语文作文
窗外冬日的阳光,透进玻璃,慵懒地撒落在书桌上,染亮了那张变黄的试卷。
南通一模,这个名字,犹如一阵风,翻卷往日无数个日夜的耗神,也吹他们来了未来能无限的憧憬。
我望着卷面,每一个字,都像是跳动的心跳,警告着我我曾经为之很努力的这些时光。
记忆的碎片,像洒落的珍珠,闪耀一类自己的光芒。
你忘了第一次走进教室,那很熟悉而期待的目光,在老师的讲解中逐渐平和下来。
我你忘了替拼命追赶进度,夜深人静之时时伏案勤学苦读的场景,书页泛黄的的痕迹,资料记录着我努力奋斗的轨迹。
一模的试卷,宛如生命的画卷,记录信息着成长会的每一笔,每一次进步与失败。
那墨色的笔触,宛如生命的河流,奔腾不息,缓缓流淌着梦想与希望。
如今,站在一模的彼岸,回望来时路,心中流露出了感谢,非常感谢那些陪伴在身边我走出漫漫征途的人,感谢那些让我跌跤又爬起来的荆棘。
未来,饱含着无穷的可能,宛如先打开一扇扇窗,迎接新的挑战。
我也许,只需怀抱梦想,敢于拼搏,终有一日再次遭遇都属于自己的光明。
一模的试卷,再次只不过是试卷,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我的成长。
它警告着我,要珍惜时间,乘风踏浪,勇往直前,朝着梦想的彼岸努力前行。
不管结果怎么,我都会永不忘记这段旅程,被铭记一些为了梦想而付出过的汗水与泪水。
毕竟,我相信,每一次只有努力,都将曾经的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的宝贵财富,驱策着我,走入更加广阔的天地!。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解析版)

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苏南通卷)语文(解析版)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章。
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周国平①计算机和无线传播技术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人类的生活。
今天,几乎人人随身携带手机,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和转发海量信息,也发送自己对一切事情的主张和每一分钟的心情。
互联网占据了人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虽然距今不久,却仿佛已是遥远的过去了。
②我突然想,上帝也有它的互联网,就是大自然。
可是,自从人类的互联网兴旺发达后,人们就很少去上上帝的互联网了。
③大自然是上帝的互联网,上帝一直在通过它向人类传递丰富的信息。
我们祖先中心智敏锐的人,是善于接收这些信息的。
释迦牟尼、摩西、耶稣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宗教;苏格拉底、柏拉图、老子、孔子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哲学;荷马、莎士比亚、李白、苏东坡接收到了信息,于是人类有了文学。
④天生万物,人是万物之灵。
然而,人的灵魂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大自然的灵气的凝聚,它必须和万物保持天然的联系,那凝聚的灵气才不会飘散和枯竭。
不在高原上、大海边、森林里住几个月,我们不会懂得什么是神圣。
不曾独自一人在空旷处仰望星空,我们会误以为哲学只是晦涩的学术。
因为看不见壮丽的山川和辽阔的草原,我们就常在富人的散发着铜臭的庭院里寻找美。
⑤你今天上网了吗?一个庸俗的问题。
___在人类的互联网上,许多人是在用眼睛、耳朵、食指、无聊的好奇心和偷窥欲上网,接收到的是过眼烟云的新闻、八卦和凡人琐事。
在大自然中,你的灵魂苏醒了,和天地万物交谈,你有了哲学家的头脑,你有了诗人的心灵,你的灵魂中充溢着造物主的感情。
⑥爱默生说:科学的动机原本是要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从而能够与世间万象心心相印,而现在却走上了相反的方向。
他以博物学家为例打比方说:博物学家把蛇类和蜥蜴装进了他的药瓶,而科学也如此对待他,把他装进了一只瓶内。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然而,倘若我们用人类的互联网排挤掉上帝的互联网,其结果就是我们都被装进了一只瓶内——也就是说,被装进了一只手机内。
江苏各市2016届高三模拟试卷作文及解析汇报及欣赏

江苏各市 2016 届高三模拟试卷作文★江省州市2016 届高三文 9 月研19.依据以下资料,取角度,自目,写一篇许多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歌除外。
家是个美好的地方,有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
我来,人生永既是道路,又是家。
19.作文:(1)家是个美好的地方,因家是的港湾,一个美好的家庭,乃是全部幸福和力量的本源;但有家的安适也会我恋、止步不前,少了在路上的挑、欣喜、希望以及我的成,“家” 个小圈子只好摧年心灵的育成,假如不同他着眼睛去看广大世界。
(2)有候,路是个更美好的地方,路是方,是找,是一种精神的宿,一种看不的灵魂里涌的神往(人有控制不住的离家的欲念);我雨兼程、永不退;着梦,超越茫,哪怕会受,但是一路上也会有景、有欣喜、有梦想、有美好的故事,在路上我将收、智慧和;内心的勇气和未知的盼望才是一路上真实人的地方。
生活不不过苟且,有和方,我需要一路上的出色。
有候,命运无情地把人抛到路上,所以人行走在路上,只好“一路,一路,一路憔倅”,不论是主是被行走,路上都会悲喜交、苦各半。
(3)人生刻在路上,大眼睛看世界、追赶梦想⋯⋯但是我的内心要永收藏着那个充和温情、能我来内心平定、能我不致迷失方向的家。
人若无方若不在路上,人生免陷于枯滞、懒怠;若只有方只有路,人生免若无根之浮萍,流浪无依。
我来,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把人生看作家,心灵获取歇息;知道人生是道路,心灵有超越的追求。
立意上可重于“家”的美好来写,也可重于“道路”的美好来写,也能够把二者合起来写,“人生既是道路,又是家”。
作文中重在内涵、明意、析原由,点明,思虑。
★江省州市2016 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文卷19.下边的资料,依据要求写一篇许多于800 字的文章。
人间复杂,当你以“信”的度面,它就;当你以“思”的度面,它就丰富⋯⋯要求: 1.立意自定; 2.角度自; 3.目自; 4.除歌外文体自。
一、(命意:本次作文意在供给一个有思辨色彩,有大思空的命。
“仰望”与“被仰望”作文讲评

深刻性
• 议论类: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抽 象为具体,阐明“仰望”“自信”的具体内容。 • 触及仰望的事例中,能分析“仰望”的行为、原因、 意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佳。 • 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写景,也可以从“文 化”“艺术”“民族”等领域(小切口)入手, • 如个人粉丝膜拜、古巷仰望闹市的繁华,乡村仰望 城市的繁华,文化哈韩,思想崇欧等,都是失去自 我,缺少自信的表现, • 记叙类: • 文章要形象鲜明、感情真挚,切忌平淡叙事。 • 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 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 展现正能量。
• 你羡慕我的自由,我羡慕你的约束;你羡慕我的 车,我羡慕你的房;你羡慕我的工作,我羡慕你 每天总有休息时间。或许,我们都是远视眼,总 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或许,我们都是近视眼, 往往忽略了身边的幸福。 • 走在生活的风雨旅程中,当你羡慕别人住着高楼 大厦时,也许瑟缩在墙角的人,正羡慕你有一座 可以遮风的草屋;当你羡慕别人坐在豪华车里, 而失意于自己在地上行走时,也许躺在病床上的 人,正羡慕你还可以自由行走…… • 有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欣赏 别人的时候,自己也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事实 上,人生如一本厚重的书,有些书是没有主角的, 因为我们忽视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线索的,因 为我们迷失了自我;有些书是没有内容的,因为 我们埋没了自我……
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 有所短”——自己也有长处和优点; • 自信。 • 综合立意:
• 人生需要仰望他人,但更要相信自 己。
• 注意:如果只写“仰望”,而触及不到 中心“自信”,可降低一个档次赋分。
仰望与被仰望作文800字

仰望与被仰望作文800字仰望与被仰望作文800字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仰望与被仰望作文8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若你只是浩渺苍穹中的一颗星,无人注意你的光亮;若你只是广阔海洋中的一滴水,无人感谢你的润泽;若你只是森林中的一株草,无人仰望你的高度。
因此,何不挺直腰杆,做天空中的太阳,做海洋中的波涛,做森林中的一棵万人景仰的高松?须知,有高度,才值得被仰望。
只有努力成长,方能被人敬仰。
世界万物生来渺小,乃至最初的地球也不过是一团无形的云雾,但是有谁敢说,伟人生来伟大,渺小便注定平凡?谁说蒲草不能长成苍松;谁说滴水不能汇成江海;又是谁说,麻雀永远做不成凤凰?只要你肯努力,能坚持,愿受冷眼,命运就在你的手中。
巴尔扎克有言:“伟人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模,才登上光荣的顶峰。
”诺奖获得者屠呦呦在研制青蒿素时不可谓不受尽折磨,无数次失败没有让她放弃,坚持让她挽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一代巨星科比在高中时甚至没进校队,但他热爱篮球胜过一切,他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坚持完成每天投篮二百下的目标,坚持让他成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微软之父比尔?盖茨上大学时发现了电脑的价值,并从中发现商机,于是不顾家人、朋友、老师的劝阻,毅然从哈佛退学,潜心钻研电脑,坚持让他成为世界首富,为全世界带来便利。
努力,让你拥有成就高度的底蕴。
周杰伦在北京生活之初,租住在不足十平米的地下室,与老鼠为伴,但他毫不介意,他只一心做音乐。
“天下炽热,此心独凉”。
周杰伦的努力终究得到了赏识,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了万千青少年心中的男神。
在冷眼嘲笑中做自己,方得高度之精髓。
丑小鸭做自己,最终成就华丽的蜕变;女排姑娘做自己,终究实现了女排冠军梦;窦唯做自己,“清浊自甚,神灵明鉴”,一颗明镜之心不受玷污;许蒿做自己,开创了华语乐坛的古风清流。
【精编范文】仰望作文800字作文-实用word文档 (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仰望作文800字作文篇一:201X南通一模作文仰望与被仰望解析及范文201X南通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别人”的人生习惯,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别人”的人“被别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实则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是一道关于期望、追求,蕴含矛盾、相对等哲理意味的命题。
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是“仰望”,“仰望”意为“敬仰而有所期望”(《现代汉语词典》)。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优势时,习惯于总喜欢仰望别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如见贤思齐,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仰望别人”是一种好习惯。
但如果只是一味仰望别人,却看不到自身的优点,那么这种“仰望”就失去价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我们只顾仰望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别人仰望的对象,这当中方的自由民主,大势鞭挞、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却在深入研究中国儒道文化,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别人是虚无主义,只夜郎自大是闭关主义。
正确的做法是“仰望别人”,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同时又充满自信,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促再从材料内容上看,应分清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只是引子,从“习惯”这个词来看,这句话也带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才是材料内涵的重点,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仰望别人,自己也会被别人仰望,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实则隐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这也是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江苏省南通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详细答案)

▲ ▲ ▲▲ ▲ ▲南通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语文试卷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5分)当海燕áo xi áng 于天风海雨之中,风雨无情的打击着它,可它没有丝毫的退缩,始终拍打着翅膀坚强的鸣叫着,一直向前飞翔!这种ji ān y ì的精神真是令人 A (佩服/仰慕),它没有抱怨恶劣的天气,而是t ǎn r án 面对!哦,风雨已经成为了海燕不可或缺。
因而,换一种角度看待挫折,那也许正是我们勇敢去克服的动力。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2.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A 处横线上。
(1分)A 处的词语是 ▲ 。
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 ▲ ▲4.求实中学将举行“梦想”为主题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9分)(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营造氛围。
(2分)▲ ▲ ▲(2)校长室决定于5月10日下午 3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梦想成就未来”主题报告会,出席对象为九年级全体老师和各班班长。
请你将这则通知转告..陈老师。
(4分) ▲ ▲ ▲(3)下列文学作品中中,请任选一部....,结合小说有关具体情节,说说“梦想”对人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汤姆索亚历险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西游记》▲ ▲ ▲5.用课文原句填空。
(8分)(1) ▲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 (2)采菊东篱下, ▲ 。
(陶渊明《饮酒》)(3)有的人, ▲ ,等着地下的火烧 (臧克家《有的人》)(4)▲,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5)周敦颐《爱莲说》中表现莲花高洁质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6)季羡林先生九十多岁时仍笔耕不辍,他的学生担忧他的身体。
对此,季老引用苏轼《浣溪沙》中的句子说:“▲,▲”。
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6分)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南通一模作文审题立意及标杆作文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材料,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
一、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的理解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指出有些人“仰望别人”的人生习惯,后一句揭示了“仰望别人”的人“被别人仰望”的看似奇怪实则合理的社会现象。
这是一道关于期望、追求,蕴含矛盾、相对等哲理意味的命题。
这则材料的第一关键词是“仰望”,“仰望”意为“敬仰而有所期望”(《现代汉语词典》)。
当我们看到别人的优点或优势时,习惯于总喜欢仰望别人,促使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实现人生理想,如见贤思齐,从这一点上可以说“仰望别人”是一种好习惯。
但如果只是一味仰望别人,却看不到自身的优点,那么这种“仰望”就失去价值,如此仰望只能使人矮化自己,失去自信。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我们只顾仰望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别人仰望的对象,这当中方的自由民主,大势鞭挞、抛弃自己的传统文化,殊不知西方人却在深入研究中国儒道文化,更好地实现“天人合一”,因此,只仰望别人是虚无主义,只夜郎自大是闭关主义。
正确的做法是“仰望别人”,向别人学习先进的思想、技术,同时又充满自信,将两者有机结合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促再从材料内容上看,应分清两句话的主次关系,前句“有些人习惯于仰望别人”只是引子,从“习惯”这个词来看,这句话也带有否定的意味,而后句“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着”才是材料内涵的重点,旨在告诉人们不要只是仰望别人,自己也会被别人仰望,要有一定的自信心,所以本材料“仰望”只是表面的,而实则隐含的中心是“相信自己”,这也是这则材料的审题关键所在,也是难点所在。
2.本次作文的立意注意点本次作文的正确立意应该是:人生需要仰望,但更要相信自己。
如果只写仰望,而触及不到中心“自信”,可降低一个档次赋分。
在行文时要力避笼统,可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阐明“仰望”“自信”的具体内容。
可以写人,也可以写物,可以写景,也可以从“文化”“艺术”“民族”等领域入手,如个人粉丝膜拜、古巷仰望闹市的繁华,乡村仰望城市的繁华,文化哈韩,思想崇欧等,都是失去自我,缺少自信的表现,可多角度联系领域中的某个要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理性认知,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在思辨中显现哲思灼见,表现某种特定的价值追求,展现正能量。
二、作文阅卷情况分析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作文题的特点是审题方向相对集中,有核心关键词“仰望”。
写人生需要仰望,来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可以,写人生不必仰望别人,自己亦是风景也可以。
在触及仰望的事例中,能分析“仰望”的行为、原因、意义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佳。
审题上,未设太大的障碍,具体阅卷中没有发生大面积脱离材料中心的问题。
但阅卷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1.套作,偷梁换柱的现象仍然存在,没有该有的思想性。
比如,记叙文中用一个已有的故事套用本次作文的“仰望”,生硬牵强;议论文中,把“仰望别人”当做“羡慕别人”,“不仰望”就是“不羡慕”,就是“要知足”等。
2.表意过于宽泛,不能紧扣材料,有游离之嫌。
比如,随意泛化材料,只写仰望,没有注意到材料的其他限制,主次关系,“仰望”与“被仰望”平均使力,没有自己的态度。
再如,随意缩小话题,由“不必仰望别人”,到应该“欣赏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做自己”、“看清自己”、“正视自己”甚至“仰望自己”等等,撇开“仰望”,只谈欣赏看重自己的意义价值,偏离材料中心。
(主题是相信自己)3.当然,也有跑题现象的存在。
比如,不要仰望,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要知足常乐,要懂得满足。
再如,别以为自己正在被别人仰望着,就盲目自大,而应当谦虚,谦虚使人进步,实力说明一切,等等。
4.语言较为粗陋,记叙文叙事不具体,不完整,低幼化倾向仍然明显。
比如,有学生写一个学霸的故事,写学霸成绩被人仰望,但体育上他要仰望别人,敷衍材料没有深意;同样的,有学生写在长跑中,他先仰望别人,跟着别人跑,后来人家跑不动了,被他超越,一回头,人家也在仰望他。
5.拟题上,缺乏斟酌,或粗浅不堪,或刻意而为,云遮雾绕,不知所云。
6.书写仍是问题,没有得到大的改善。
对作文教学的建议1.“审题决定生死”,作文的审题仍然应当作为平时作文教学的抓手。
2.“立意决定高下”,要求学生全方位的审读材料,注意材料的限制条件,梳理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有自己的感悟思考,不空泛,不套话。
比如:有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切入,谈中国文化不必以仰望之姿示人,而应抬头挺胸,有自己的“文化之姿”,阔步自信的走在新世纪的前沿,这样的文章,入题小,立意高远,有自己的见地,很受阅卷人的喜爱。
3.作文书写当是常抓不懈的工程。
4.多做阅读,提高思维品质。
三、样卷样卷1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我们抬起头,仰望星空,回首之时才发现,自己便是迢迢星河中最亮的一颗。
我们常常艳羡他人的长处,希望自己也能同样优秀,所以在人生路上不停地追求,“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一番寒彻骨之后,炼就梅香扑鼻,我们的仰望换得了他人的仰望。
仰望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信仰。
面对百炼千锤而深谙五味,纵使路漫漫其修远兮,也不悔上下求索。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仰望拓展了视野,看得见山外山,楼外楼,成就了前行的动力。
而懂得仰望的人,学而知其旨,看得见差距,所以懂得追求。
而有恰如林徽因所言:“我的心若一朵莲花,正中掣出一支蜡,荧荧虽则但是那一剪光,我也要它捧出辉煌”。
执于仰望的人珍视自身“荧荧一剪光”而不是妄自菲薄,厚积而薄发铸就辉煌。
有些人同样也在“仰望”,艳羡之心过甚,而忽视了自己的长处和优势。
(转折)所谓的“仰望”,并不是单指对别人的推崇和羡慕,仰望同样也针对我们自己。
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闪光之处,值得他人仰望;单将目光集中他人之上,一心只求赶路,而忽视了自我,难免会产生自卑、菲薄自我的情愫。
我们习惯于仰望他人,仰望成了人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我们习惯于仰望他人,忘却了回首,忘却了值得他人仰望的自我。
仰与回,这咫尺之间的距离,道破了乾坤奥义。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又焉知我们自己何不是他人仰望的对象?人生在世,仰于天而求全,友直,友谅,友多闻先于我者,让仰望累出九层之台,看见人生新天地,回首阑珊处,知身后的万紫千红,人亦趋之,才懂得珍视自我,在好好尘世中敝去蜉蝣之卑,得以抱飞仙遨游,挟明月而长终,目浴山月,享江山清风,待东方之既白,看见最为耀眼的自我,亦足矣。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
仰望,在尺寸之间,看得见最好的你我!【评语】此文对“仰望”之优劣进行了全面而精准的论述,冷静客观,慢条斯理,说理充分得体,不玩事例堆砌,不搞零件配装,写出了自己对考题的理解,实为难得!书写清晰。
故而判为70分。
样卷2琴丝描一纸暗黄,墨色尽染。
鉴赏册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静静铺陈。
一直仰望着吴道子绘画的神似洒脱,一回头周昉才发现自己细腻的笔触为他人所仰望。
发现珍视自己的好处,向着他人追逐学习,如此,终成他“琴丝描”的技法。
我的目光于和暖午后,轻抚过吴道子粗笔勾勒的飞天,邂逅了周昉那一纸婀娜的宫女。
朱红晕面,粗短秀眉,髻插步摇,额缀花子,流苏曳曳。
打首女子丰腴娇美,紫色罩纱轻笼。
我不由回忆起他早期画作,吴家样画作打前,周昉的作品里亦有极力靠拢洒脱神似的粗笔勾勒的痕迹。
但他画的是婉约宫女,笔法亦是细腻的,于是仰望而不得,画作亦不出彩。
我轻叹。
再瞧向画卷,浑然不似徒然仰望的旧作,这作品虽任怀着对神似的崇尚的仰望,却舍弃粗笔,着重自己擅长的琴丝细描。
白鹤静立,花团簇簇,“圆鬟垂鬓椎髻样,斜红不晕赭面妆”,圆润的脸颊上,一双微睐凤睐相嵌。
那仕女回身斜倚,轻颔螓首。
面色淡淡,眼神寥远空矇,不知落在哪个去路。
一点落花飞起,伴着她目中愁思飞离深院,杳杳无踪。
我醉心于中,不能自拔。
其细腻也若此!不只盲从先人,既有传承仰望的神似,更有被他人如韩干所仰望着的独有的细腻描摹!我想起那个历为人称道的故事。
周昉与韩干同为赵家儿郎作画,得一句“最佳”之赞,得一句形貌神态俱佳的艳羡美称。
正是那一次回头,才让周昉猛然惊觉自己亦为他人仰望,琴丝细描的细腻方为他所长的吧!我感慨与赞叹齐溢于心,再细品出,六位宫女在他的慧笔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披罗衣之璀璨,珥瑶碧之华琚。
”风韵绮罗,曼妙姿仪,丰肌腻肤,尽数展现。
无论作画,为人亦若此。
我们总是仰望艳羡他人之所长,盲目追求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却忘却自身优势特点,也为他人所仰望。
但当珍惜发挥自身优处,向他人借鉴学习,方得独到之功成。
暗黄流转,仕女美目顾盼。
【评语】该文以传统文化中的“中国画史”为蓝本,将唐代著名画家周昉“那一次回头”获得了艺术顿悟过程与“我”对此的感受体悟交叉表达,切题准确到位,结构独特多维,语言古韵十足,书写清丽。
评为一类上,赋分65分。
样卷3山的仰望山人之心萦绕在心间。
孔子曾言:“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身为居住在水乡的人,我也从小便向往崇敬着那些居住于山中,宁静自守的隐士,殊不知他们也正仰望着水乡的人们,仰望着水的流变与通达。
暑假,终于进了山,与心中所想的不同,繁芜丛杂,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压抑,平整的台阶周围,便是密密麻麻的树林,目光也到不了树林的深处,与江南水乡的开阔澄澈有很大的差异。
“难道这就是我所向往仰望的山中生活吗?”我不禁疑惑。
到达了最终的目的地——敬业寺,这里是终南山的深处最闻名的庙宇,身处山中,百年都未变,象征着历史的无穷定力和恒心。
这与江南水乡的任何一座古刹相比,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跨进寺庙,院墙周围都是绿树覆盖的群山,似乎正是我一直所向往的山中的景致。
然而,似乎总是少了点什么,是的,少了一种连于远近的柔软,山中的相对闭塞,使得敬业寺的人们虽安享了一份宁静的坚忍,却也感受到了山中的静谧这些选择居于山中的寺僧,虽已四大皆空,但对于佛法中的流通轮转,想必他们对水边的生活也定时赞口不绝的吧。
或许这就是水边居住的人们对山中生活的真正的认识,山中的隐士们也想在水边体会那种韧性与开阔,向往着居住在水边的人们。
人生的戏剧性,岂不在此?有人说,临水而居是为了体味脱离长辈怀抱的远行刺激,而靠山而居则是回归祖先居住的厚味。
而远行过后的倦怠,使得像我这样的人也渐渐向往着山中的生活,回头却发现,山中的人们也在回归后的闭塞和落后,无疑也使他们渐渐向往着水边的通达,然而当双方相互进入相互的生活,或许会发现还是习惯于昔日生活的格调,发现自己正在被对方仰视着。
走出敬业寺,心中的那份仰望一丝也没有削减,内心渐渐安于自身,安于现在的自己,让那份仰望静静地流淌于心间。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有何异?不必仰望。
【评语】该文从“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入题,以暑假游览经历为理性思考的,引发对“仰望”的深入理解,从而悟出“山水何异?不必仰望”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