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是指跨国公司、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处理与公众及媒体的关系、跨国品牌传播、国际舆论引导和全球传播管理的一种专业领域。
该领域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和维护组织的声誉,推动品牌形象的传播,增加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理解,以及应对国际舆论和公众关注的挑战。
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国际媒体关系管理、跨文化传播与交流、品牌管理与推广、国际舆论引导、危机管理和公共外交等。
在国际公共关系领域,组织需要与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有效的媒体沟通与合作,塑造和传播正面的品牌形象,并应对不利的宣传与报道。
同时,通过国际舆论引导,组织可以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建立国际合作网络,推动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在全球传播管理方面,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国际市场和文化背景进行品牌管理与推广策略的调整,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
此外,组织还需要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危机和公众关注事件,及时做出应对和解决,以保护组织的声誉和利益。
公共外交也是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组织需要与国际组织、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合作,推进国际间的合作与发展。
综上所述,国际公共关系与全球传播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领域,涉及到国际舆论引导、品牌管理与推广、危机管理和公共外交等多个方面。
通过有效的国际公共关系和全球传播管理,
组织可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推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传播学教程》(第2版 郭庆光著)章节题库(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一、概念题1.国际传播(湖南师大2019年研;河南大学2019年研;安徽师大2018年研;南昌大学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0年研)答: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
其主体包括国家(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2.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南开大学2019年研;四川大学2014年研)、麦克布莱德报告(北邮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7年研)答:《多种声音一个世界》又称“麦克布莱德报告”。
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又称“麦克布莱德委员会”)对世界信息基础组织结构和传播资源进行了多年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成果。
该报告于1980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于同年的贝尔格莱德大会上通过。
该报告倡导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主张通过放松版权法规、促进信息传播技术自由交流、鼓励第三世界国家出版业发展及更多的传播资源共享等措施来改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传播资源不平等的状况。
该报告的通过,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新世界信息秩序”之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3.信息主权(兰州大学2019年研;华南理工2019年研;南京师大2019年研;山西大学2019年研;湖南大学2017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吉林大学2012年研;重庆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0年研)答:信息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概念是在全球信息化、国家主权面临新的威胁因素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①对本国的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②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③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第1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的概念在传播学中,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世界为范围的传播称为全球传播(1)国际传播1、功能:1 对内报道。
不断将国际社会的重要事件和变化传达给本国社会2 对外报道,担负宣传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对外方针和立场的重要任务2、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是国家,此外还包括:1 国际机构: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2 超国家机构:其决策在某种程度或一定范围内对成员国家政府拥有约束力的国际机构,如联合国、欧盟3 同盟与地区集团:制度化不如前两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2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4 跨国组织或运动: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如教会5 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6 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3、政治性: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因为它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相连。
在历史上,国际传播一直是国家进行外交决策和实施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手段,但在大众传播普及的情况下,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实施已经不能单纯依靠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而要广泛动员本国和外国的公众舆论的支持(2)全球传播1、全球传播的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紧密相关2、在传统的国际传播中,传播主体主要是国家社会及其代表,以及各种政府间机构;在全球传播中,国家和政府间机构继续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
传播主体出现多元化趋势3、全球传播主要媒介是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大众媒介,互联网正在成为全球传播的大平台4、在国际传播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双边关系和多边关系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全球传播中,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人们的重视5、全球传播同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占据核心地位2、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前提条件:全球性信息传播系统的形成(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政治全球化的加速1、表现:1 国内政治与国际政治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国内政治的几乎所有重要举措都被置于国际社会的监督之下)2 地理政治向全球政治变化(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第2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1、表现:1 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现象2 少数发达国家,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技术和资本实力,控制着当今世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造成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2、危害:世界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这种不平衡、不平等结构,不可以等闲视之。
传播学第十三章国际传播

信息主权
信息主权即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 的权利。信息主权包括: (1)对本国信息资源的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 (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储 存、流通和传播体制; (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 涉及跨国传播。 个别传播大国有可能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通过“劫持” 他国电信系统,阻断信息和数据往来等手段来达到其政 治目的。 发展中国家的学者主张,与拥有领土、领空、领海、资源 以及社会制度的主权一样,一个国家对自己的信息传播 资源和传播制度同样应该拥有主权,这是在信息时代保 障国家主权完整的重要条件。
世界信息传播秩序
失衡状况:由于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同.当今世界存 在着严重的“信息富有国”和“信息贫困国”两极分化 现象,造成了世界信息单向流通的不平等结构。如报纸 发行量发达国家占70%;电影出口量占80%;通信卫星占 90%。 相关争论:1973《阿尔及尔宣言》、《新德里宣言》1978 《大众传媒宣言》、1980《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 核心问题:是如何看待信息的“自由流通”问题。发达国 家主张世界信息流通应该是绝对自由的,不应受到各国 政府的人为干预;发展中国家主张自由首先应该表现为 对各国各民族的传播权利和机会的尊重和保障。 它体现了国际传播和全球传播中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 形态现实利益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一个国家社会系统内部的传播称为国内传播。 不同国家社会系统间的传播称为国际传播。 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 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称为全球传播。
国际传播全球传播的条件?
1. 现代媒介的传播是超时空、跨文化的。过去,文化的 交流只能靠书籍或广播电视的传播来进行,因而是有 局限性的;现在因特网和卫星电视的出现,跨越时空 了。
名词解释与填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异同区别外延不同

名词解释与填空国际传播与跨文化传播的异同区别:一、外延不同。
国家与文化是不同的概念。
跨文化交流主要就人家传播,既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士之间的信息交流;国际传播侧重于大众媒介等媒体进行的交流二、学术渊源不同。
国际传播的研究起源于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研究。
联系:一、国际传播很大程度上是跨文化传播,跨文化传播通常也要考虑国际关系因素二、两者正在靠拢三、跨文化交流不同完全脱离政治、经济背景,国际传播也离不开文化和语言背景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区别:一、国际是个政治概念,全球是个地理概念,容易模糊国家所包含的主权原则和政治意味二、全球传播既包括国内传播也包括国际传播三、学术地位不同。
国际传播已成为一个独立分支,全球传播是传播发展的一个趋势四、全球传播不能清晰地提出解决传播问题的方法。
国际传播的问题由主要由国家的外交解决,全球还没有一个世界性的政府来解决传播的问题国际传播的定义广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即政府、企业、组织和个人进行的跨越国界的信息传递过程狭义:跨越国界的大众传播国际传播的发展和起源现代意义上的国际传播,主要是十九世纪电子媒介产生以后。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传播在美国成为一个研究的学术领域得到承认。
加拿大对国际传播的研究比较多。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的《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地球村”的概念。
196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传家会议,会上发送的出版物和会后发表的“关于船舶研究国际项目的建议”,被普遍成为国际传播研究的分水岭。
他注意到了“信息自由传播原则”加剧了信息富国和信息穷国之间的不平等。
20世纪70年代,一批在50-60年代摆脱殖民统治的亚非国家(不结盟国家)在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之外,还要求建立国际信息与传播新秩序。
国际传播技术提升国际传播的影响电报的产生为新闻的采集和传送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了新闻通讯社。
英国成为通讯社大国:1. 掌握了大部分的国际电缆公司2. 英国控制着生产电缆的材料的市场3. 英国在全球拥有广泛的殖民地美国后来居上成为通讯社大国:通过租用英国电缆来控制国际传播渠道卫星1964年,美国、加拿大、法国、西德、澳大利亚、日本等14个国家组成国际通信卫星组织。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国际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分析其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跨越时空的传播: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使信息可以实时传播到世界各地。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和分享信息,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即时互动。
2. 多元化的传播形式:新媒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传播形式,如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形式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使传播更加生动、直观,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3. 个性化的传播体验: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个人可以通过博客、微博、视频分享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这种个性化的传播体验使每个人都能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推动了信息的多样化和民主化。
二、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与全球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方面,全球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全球化使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广,受众更多样化,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又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和高效,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三、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虽然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信息过载:新媒体时代,信息的数量和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人们很容易被大量的信息淹没。
如何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虚假信息的传播:新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容易。
虚假信息的传播不仅会误导受众,还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如何准确辨别和传播真实的信息,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一项重要任务。
全球化国际传播策略管理

确定传播目标与受众
明确传播的目标和社会地位 、教育程度等。
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传播内容和方式,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 递。
选择合适的传播渠道与手段
媒体偏见
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某些媒体可能存在对某些国家的偏见或歧视。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媒体监管、提高媒体素养、开展国际媒体合作等。
信息安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应对策略包括加强信息安全保护、防范网络攻击、维护信息安全等。
法律与政策环境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法律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存在差异,对于国际传播的内容、方式等也有不同的限制和要求。应对策略包括了解 目标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当地法规、开展法律咨询等。
全球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如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等
。这些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和经济体系的相互了解和合作。
02
工业革命
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工业化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得
商品和资本的流动更加便捷,从而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
03
信息技术革命
20世纪末的信息技术革命进一步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互联网和移动通
1 2 3
新媒体成为国际传播的主渠道
新媒体的兴起为国际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和高效 的渠道,使得信息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地位
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个人和组织能够更加容易地 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来,同时也使得信息更加碎片 化和病毒化。
新媒体对国际舆论的影响
新媒体的发展使得国际舆论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同时也使得网络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传播更加容 易。
第13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13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什么是国际传播?国际传播的主体有哪些?答:(1)国际传播的含义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国际传播是一种古已有之的传播活动,自人类历史上出现国家以后就已存在。
国家元首的互访、外交家的斡旋与游说,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军事的交流、谈判与协商等等,都属于国际传播的范畴。
(2)国际传播的主体①国家——国家是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②国际机构(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以国家为单位建立的政府间常设机构,如联合国等.③超国家机构(supranational organizations)--指其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或范围内对成员国政府拥有拘束力的国际机构,如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等。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alliances and regional blocs)——制度化程度不如前二者高,主要以条约或共同声明形式结成的、具有期限性的联盟组织,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华沙条约组织以及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等。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movements)——非政府的跨国组织或团体,例如教会、国际红十字会、国际奥委会、世界环保组织、世界妇女大会等等。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sub-national groups)——如政党、工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
在许多场合,这些团体、组织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对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各种国际问题产生重要的影响.⑦个人——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2.什么是全球传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理解全球传播?答:(1)全球传播的含义在20世纪末,全球传播(global communication)问题成了举世瞩目的新焦点,也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国际传播概念
国际传播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
国际传播的基本主体:国家。
国际机构、超国家机构、同盟或地区集团、跨国组织或运动、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个人。
国际传播的首要特征:政治性。
全球传播
全球传播是国际传播的扩大和发展,包括传统的国际传播的各个领域,自己的全新课题。
1,出现与跨国传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进程密切相关。
2,国家和政府扮演重要角色,传播主体多元化。
3全球传播的主要媒介:大众传媒。
互联网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4关注焦点:许多全世界全人类范围的问题受到重视。
5,特点:政治性核心地位: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一)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及其发展阶段
1,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是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围绕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问题与发达国家之间展开的旷日持久的大论战。
2,论战分为三个阶段:
,A发展中国家力量集结的时期:从《阿尔及利宣言》到《大众传媒宣言》,提出“创造新型国际传播秩序的口号”,以不结盟运动各种论坛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舞台,与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交锋。
B.争论不断走向激化时期:从《大众传媒宣言》到《多一种声音,一个世界》。
设置麦克布莱德委员会,目的:调查世界信息流通的现状,探讨建立新秩序的方法和途径。
构成人员:以发展中国家代表居多。
报告书:反映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观点。
其发表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取得胜利。
其后西方国家组织反击,英美退出教科文组织。
C.英美退出教科文组织,教科文组织发生了财政困难,不得不作出让步,但发展中国家坚定支持建立“新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的目标和原则。
(二)信息主权
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它是信息时代国家主权的重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
1,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利用的权利。
2,不受外部干涉,自主确立传播体制的权利。
3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
(一)文化帝国主义
三个特点:
1.强大的经济和资本作后盾,通过市场的扩张。
2.文化价值的扩张,通过含有文化价值的产品和商品的销售来实现全球文化支配。
3.文化的扩张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
《大众传播宣言》《麦克布莱德报告》《塔罗瓦尔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