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培育儒雅少年
在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等方面的表现

在读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什么是国学经典?在谈论如何做儒雅少年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什么是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众多作品。
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蕴含了智慧和道德的教诲。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读国学经典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道德情操。
这些经典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可以引导我们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国学经典的魅力国学经典有着独特的魅力,可以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是国学经典的几个魅力所在:1. 深刻的思想国学经典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例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2. 高尚的道德国学经典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
例如《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告诉我们要从修身做起,然后才能影响他人和社会。
3. 古老的智慧国学经典承载了古代智者的智慧,这些智慧经过千年传承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读国学经典可以让我们接触到这些古老的智慧,从而获得更全面的人生观。
如何读国学经典?读国学经典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几点建议:1. 学习古汉语国学经典大部分使用古汉语写作,要读懂这些经典,我们需要了解古汉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可以通过学习古代汉语课程或专门的教材来提高对古文的理解能力。
2. 理解背景和文化国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要更好地理解这些经典,我们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历史书籍或研究资料来加深对背景和文化的理解。
3. 细读和思考国学经典是经典,意味着其中的每一句话都有深层次的含义。
在阅读时,要专注于每一句话的细节,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体会。
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与他人交流讨论,以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悟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

悟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涡阳县马店集学区王尧中学七(1)张秀婷指导教师:王普查“品国学经典,行儒雅风范”是我们王尧中学诵读国学,传承经典文化的响亮口号。
在我们学校一次次的国学诵读中,在一次次精彩纷呈的国学活动中,我感动着,收获着,成长着。
特别是这次观看“国学小名士”青少年诵读比赛之后,赛场上每个环节体现出来的国学魅力在我脑海久久萦绕,受益匪浅。
我再次暗立雅志:“悟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
”比赛的每一场都非常精彩,选手们的表现让我叹服,甚至是拍案叫绝。
清晰记得那一场比赛,赛场上“古诗背诵”“诗词接龙”“名家对对碰”“美德大考验”四个环节有序进行。
当大屏幕上出示了“风雨”两个关键词之后,惊心动魄而又惊喜、惊叹此起彼伏的角逐就开始了。
从“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塞外孤寂与无奈,到“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放,再到“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画意诗情,选手们张口就来的诗词佳句就像天女散花,让人唇齿生香,心花怒放。
同时,平时也很爱国学的我也无比的佩服!这些参赛选手因为有非常丰富的诗词积累,才有赛场上行云流水般的表现。
真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啊。
这也让我对国学经典更加热爱了。
相比之下,我的积累还很不够,以后一定会好好努力,不断超越自己的!“古诗背诵”非常精彩,接下来的“诗词接龙”更让比赛高潮迭起。
关键词“江湖”出示之后,选手们就开始了国学积累与心理素质的pk。
“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我比较熟悉的,“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就让我耳目一新。
今后,我一定会“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我想,这就是国学经典给我的珍贵礼物吧?今后,国学经典一定还会给我更多的惊喜的!品味传统文化,学习国学经典。
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而王尧中学“学国学,诵经典”已经蔚然成风,更让我感到幸福就在身边。
老师说:“国学经典浸润心灵,至圣先贤点亮人生”,看完这个比赛之后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国学经典的千古风韵在我们心头荡漾,国学经典的优美音韵在我们心头回响。
传承国学经典 培育儒雅少年

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儒雅少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的“国学立人”教育孙艳红,1972年8月出生,中学高级教师,黑河市骨干校长,黑河市知名校长培养人选。
她从教25年一直用心做教育,勤于学习,开拓进取,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步成长为一位有深厚底蕴和创新思想的学校管理者。
她先后担任黑河市幼儿园园长、黑河市第三小学校长、黑河市第六小学校长、黑河市实验小学校长、实验小学学区校长、现任黑河市实验教育集团总校长。
十年间一路走来,无论在哪所学校,她都以学校发展为己任,不断更新管理思想,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位教师。
她依靠和信任广大师生,从儿童立场出发,办学生喜欢的学校,形成“务实、高效、精细化”的管理风格,构建出适合学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和办学特色,实现了每一所学校发展的新跨越。
黑河市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黑龙江畔,始建于1910年,是黑河市区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百年老校之一。
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实验小学及其前身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历经时代变迁,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重历史,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实施经典诵读工程,让孩子们浸润书香,儒雅成人,走出了一条“国学立人”的特色之路。
国学教育润泽心灵【孙艳红】每一个生命都是灵动的,每一个生命都是诗意的。
作为教育工作者,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可以让自己永葆青春和热情。
作为校长,我始终在思考: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交给了学校,我们将给他们一个怎样的童年?将帮助他们开创一个怎样的人生?【陶继新】作为校长,能有这样的教育情怀,真是学校之福,老师之福,学生之福。
为了让诗意的孩子拥有诗意的人生,就要考虑用怎样的教育内容与形式,让他们学到最好的东西,生成优秀的品质,从而让童年更加美好。
【孙艳红】在传承文化和播种经典的问题上,我们一直坚守着、践行着、思考着。
结合校情,我们提出了“开实验之风育多元人才”为办学理念,以“多彩实验多元成长”为德育活动和课程建设总目标,努力创办一所有儿童立场、中国味道、边城特质的学生喜欢的学校。
传国学经典 育儒雅少年

传国学经典育儒雅少年——霍邱县长集中学国学教育汇报总结霍邱长集中学坐落在美丽的淮河之滨,扎根于淳厚的古蓼大地,近依水门塘的明艳宁静,远眺大别山的巍峨绵亘。
在十几年的办学历程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乘风破浪,与时俱进,形成了独特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学校秉承“厚重历史,践行国学”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努力让学子们浸润书香,坐沐春风,走出一条“传国学经典,育儒家少年”的特色办学之路。
一、高屋建龄绘华章,统筹布局巧思量。
为了全面贯彻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弘扬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全体师生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开阔视野,提高师生自身修养,霍邱县长集中学决定从2015年秋学期开始在学校全面开展“与圣贤同行,与经典为伍”的国学教育及践行活动。
自定下大计以来,校委会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确立了以校长为引领,以政教处为抓手,以班级为主阵地,以国学老师为责任落实的工作思路。
和以“立君子之品,做有德之人”为宗旨,以诵读《论语》、《弟子规》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诵读及践行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努力促进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二、不知近处花先发,校园一夜已春色。
1、池清如许因活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国学经典蕴藏着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灿烂文化,是我们民族智慧的精髓,是每个中国人立身之本。
为了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长集中学自2015年起前瞻性地将国学经典果断地引进学校,这一举措可谓开古蓼教育之先河。
与时同时,学校从国学堂隆重聘请了专职国学老师,并制定了每周每班开设两节课程和以《论语》、《弟子规》为教学蓝本的教学计划。
这种接地气、启未来的大手笔,无疑是给学校教育之池引进了一股清亮新鲜的活水,让濒于干涸的长集中学每一个师生的心田得到了一次畅快淋漓的润泽。
传国学经典,点亮儒雅人生

传国学经典,点亮儒雅人生发布时间:2021-11-16T04:10:10.695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7期作者:刘建强[导读] 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浙江省遂昌县北界中心小学323306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其中蕴涵的许多人生哲理对于人们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而小学时期的同学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启蒙时期,也是最佳学习国学教育的年龄。
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认识、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提升知识素养。
关键词:国学经典儒雅小学教育一、国学儒雅优美寓意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一般来说,国学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传统历史文化与学术,因此也可以称为是国家的文学或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也有学者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儒雅,《汉语大辞典》解释有两个:一、学识深湛;二、气度温文尔雅。
其实,这两解也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只有学识深湛,才能真正做到气度温文尔雅;而气度温文尔雅,则是学识深湛的外在表现。
儒雅教育,就是构建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使我们的学生在知识上渊博精湛,在才艺上丰富多彩,在气度上温文尔雅。
二、国学经典的对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影响1.有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对社会认知的黄金时期,也是求知欲和记忆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小学阶段开展国学经典课程,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增强小学生文化内涵。
国学中涵盖了传统的中华美德,对孩子人格塑造有促进作用,能够提高孩子内在的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见小孩不尊重父母的现象,在自己的欲望不能满足的时候,对父母更是一肚子的抱怨,完全没有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这就让我们运用国学经典来要求孩子。
“品国学经典,建儒雅校园,做阳光少年”系列主题活动总结

“品国学经典,建儒雅校园,做阳光少年”系列主题活动总结包信中心校本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目标。
曾几何时,社会对学校教育功能的缺失颇有微词“学校重智轻徳”,家长感叹“做局长易,做家长难”,学校感慨“学生难管”,教师感受“学生难教”,学生感言“德育说教何时休?”。
2012年秋季开学以来,国学传统经典文化如春风雨露沐浴我县校园,让关心教育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真切感受到传统经典文化,尤其是《弟子规》的魅力。
我校在开展学习实践国学经典的活动中,以《弟子规》为主要内容,坚持理念先行,领导先行,教师先行,家长与子女同行,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积极开展“品国学经典,建儒雅校园,做阳光少年”系列主题活动,努力开创学校教育工作新局面。
一、思想重视思想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
学校在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中,坚持做到“四重视”。
1、领导重视。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在县教育局组织召开开展学习实践国学经典活动动员会后,迅速行动,组织召开学校行政班子讨论部署开展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组织政教、少先队制订实施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
在开学前组织学校行政人员及班主任参加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培训工作,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包信镇中心校全体教师学习实践国学经典”动员大会,夏明月校长在动员大会上介绍了自己考察的一些情况,明确提出:学校要一如既往坚持“德育为首”办学思想,本学期全体教职工要树立“用孝心和感恩的心开展教育工作,造就善的新人”办学理念,大力推进《弟子规》进校园活动,做《弟子规》进校园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示范者。
要十分明确没有好的校风,就不可能有好的学风,一切都无从谈起,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命根子。
学习实践《弟子规》活动,是一项利学生、利教师、利学校、利家庭、利教育、利社会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符合学生的教育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在本学期,学校派出50余名人员进行学习培训。
每周六安排一天的时间组织教职工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观看录像,座谈交流等,规定教职工每天必须有一个小时的读经诵典时间,并书写心得体会,学校定期检查,纳入教学常规检查工作之中。
小高小学——诵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诵读比赛

小高小学举行“诵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朗诵比赛
为引导广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国学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月14日,小高小学举行了“诵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朗诵比赛。
诵读内容以国学经典《三字经》、《弟子规》为主,比赛分别以集体诵读和个人诵读两种形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比赛中,这些国学经典名句朗朗上口,学生们以饱满的精神风貌、丰富的肢体语言、高涨的热情诠释了国学经典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老师和家长评委的阵阵掌声。
郭雪。
悟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开场白

悟国学经典做儒雅少年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国学经典的智慧,培养儒雅少年的品格。
在这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时刻,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国学的魅力,用行动践行儒雅的风范。
悟国学经典,汲取古人的智慧,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个人修养的提升。
通过深入学习国学经典,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做儒雅少年,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儒雅,是一种内外兼修的气质,是一种温文尔雅的风度。
我们要以儒雅的言行举止为榜样,注重内在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正能量,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来感悟国学经典的深刻内涵,培养儒雅少年的优秀品质。
请大家积极参与,用心体会,让国学经典的智慧滋养我们的心灵,让儒雅少年的风范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
最后,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儒雅少年
作者:李红兰
来源:《阅读(教学研究)》2022年第10期
【摘要】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
从小接受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祖国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对其个人思想的塑造、道德品质的养成、内在修养的提升都有极大的好处。
本文从培育情境的营造、培育机制的打造和培育活动的开展等三个方面,为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提供了示范和思路。
【关键词】国学;校园文化;学生培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
笔者所在学校——江苏省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以“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儒雅少年”为办学宗旨,通过组建国学社团,诵经典、讲经典、演经典,将传统国学经典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探索出一条适合培育新时代少年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一、营造国学氛围,以情境培育儒雅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我校将国学经典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走入校园就能“如入芝兰之室”,鲜明地感受到经典文化的气息,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1.环境熏陶,润物无声
古色古香的木刻楹联熠熠生辉;读书长廊里的“梅兰竹菊”“琴棋书画”“中国四大国粹”“中国四大民间艺术”让学生对国学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操场的栅栏上镶嵌着“奔梦路上”“帮人有福”“曲高奏善”等内容,传递着励志、友爱、勤勉;电子屏幕上滚动播出《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中的经典段落;“春蕾”广播站播放着诗词赏析及《二泉映月》《渔舟唱晚》《江河水》等一批经典民乐……
2.主题引领,志存高远
“诗情画意”长廊里,“爱国之情、智慧之行、友谊之歌、感恩之心、和谐之美”的诗配画映入眼帘,滋养着师生的心灵。
一年级“友谊之歌”,关注的是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行为养成;二年级的“爱国之情”,关注的是学生朴素情感的培育;三、四年级的“智慧之行”,关注的是学会学习;五年级的“感恩之心”,关注的是孝敬父母、学会做人;六年级的“和谐之美”,关注的
是学会主动社会实践。
不同的年龄结构,螺旋向上延续的主题,从多方面营造国学氛围,浸润学生们儒雅的品格。
3.爱国之情,根植于心
学校让学生在集体活动进场时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的踏步口号;在升旗仪式前集体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浓浓爱国之情,激发学生们将努力向上之志根植于心。
二、锻造国学团队,以机制培育儒雅
为了进一步弘扬国学经典,学校从榜样和制度两方面入手,强力推进国学经典教育,用社团文化启迪心智,培育新人。
1.成立社团,激发兴趣
学校成立多个国学社团,如黄梅戏曲苑、武术队、足球队、“舞动校园”舞蹈队、“晨之音”诵读表演班、“艺点”国画创作社、星星墨苑、星辰诗社、巧手工坊、“春之韵”合唱团等,学生自主选择社团加入,由具备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指导老师,精心指导。
这些行之有效的做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用国学经典的兴趣,爱上经典悄然成为我校全体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2.言传身教,成人垂范
我校一向注重把“国学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源,加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多管齐下,提升教育合力。
通过学生“国学”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实现在家庭中共读共写共成长,探索家庭教育的新途径,改变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式,努力构建学习型文明家庭、文明社区。
同时,鼓励教师或家长当德行的典范,当圣贤君子,在日常行为上作出表率。
家长和孩子共同走进经典,每天与子女同读一本书,同读一刻钟;倡导教师读经典、背经典、用经典。
我们利用每周一教师例会的前15分钟,举办“国学经典中向上文化知识讲座”,并由分管国学教育工作的校长对讲座进行现场点评;在教师中开展“国学课赛课” “‘我爱古诗词’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全体教师参与学校国学教育工作的热情。
3.“五老”团队,指点迷津
我校充分发挥“五老”指导团成员的独特优势和人格魅力,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教育指导活动,对学校“以文化人”的国学教育精心指导。
特邀县诗词协会专家走进校园作“我爱古诗词”专题讲座,邀请退休老党员指导学生学习与鉴赏经典民族音乐,特聘退休老教师做“留守儿童”的经典阅读导师……
4.诵读经典,制度激励
学校成立了“传承国学经典培育儒雅少年”领导小组,制定出了《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国学小博士”“国学小学士”评选标准》《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国学标兵班”评选标准》《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优秀国学社团”评选标准》等,在班级管理机制中引入国学教育,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通报活动开展情况。
加强班主任和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力军意识。
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5.过程管理,自主发展
学生是学生社团的主体,自主发展是社团活动的重要前提。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他们担任主角,活动策划、筹备、组织、实施、摄影、摄像、颁奖、礼仪服务等工作都是由少先队干部、社团干部和成员合作完成,创设了锻炼组织管理、统筹安排、协调合作等能力的机会。
三、打造国学载体,以活动培育儒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承中华经典,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
学生的健康茁壮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历练。
诵读国学经典,不在于读背的数量,而应该是让学生了解国学、喜欢国学,自觉地在生活中运用国学,让国学经典浸润他们的精神世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1.经典活动,丰富内涵
“读书启迪智慧,雅言传承文明,文化涵养生命,经典浸润人生。
”学校在学生中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文明守纪好少年”教育活动,立德树人;启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国学社团志愿服务活动项目。
国学社团的成员经常给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打扫卫生、表演节目,理解“百善孝为先”的真正内涵。
成员们还走进社区,与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们在“诗词歌赋庆重阳”的活动中一起赏析经典。
我校还开展了以“我的梦、盱眙梦、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根据年级段组织“把梦想编织”折纸比赛,“为梦想加油”励志歌曲歌咏比赛;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让梦想起飞”百米长卷绘画比赛,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们还举办了“都梁少年演绎经典梦”系列风采大赛:“书经典”笔走龙蛇,龙飞凤舞;“画经典”泼墨丹青,大美盱眙;“模经典”情景再现,喜闻乐见;“唱经典”都梁少年,才华横溢;“舞经典”舞姿灵动,情真意切;“奏经典”经典旋律,流淌指间。
在对国学经典的诵、讲、演等活动中,学生们的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境界提升了,知识丰富了,能力提高了。
经典文化的浸润,让学生们的言谈举止悄然发生了变化。
2.践行经典,知行统一
学校围绕国学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加深对优秀传统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厚植民族根本,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学生之心、外显于学生之行。
此外,学校还聘请专家来做法制报告会,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清除白色垃圾,带领我校小记者走进人代会,组织学生参加全县公祭日祭扫活动,组织学生与老年大学的爷爷奶奶共度重阳节等等,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通过学生“国学”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实现在家庭中共读共写共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又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3.践行经典,育“能”有痕
国学经典,能增强下一代的思辨认知能力。
学生从小学习、接触,即使不懂什么意思,但总有一天应用时,他们会悟到其中的含义。
这就是学生的底蕴。
接触经典文化,学生们形成正能量,激发向上力。
中华经典传承着几千年的灿烂文明,犹如一汪清泉润泽着学生们的成长。
张强同学说:“小时候,妈妈就常低声吟诵:‘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我稍懂事时,妈妈又娓娓道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些经典文化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生根发芽。
”李明同学深有感触地说:“‘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仍要保持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我想起母爱的伟大,这时候,国学就是浓浓的母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才能拥有真才实学。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激励我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有坚强不屈的精神,心中有榜样,行动才有力量。
”
多年来,笔者所在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根植于千年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营造出了古韻流芳的国学文化氛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淀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满怀信心地收获“传承中华经典培育儒雅少年”的一个又一个成果。
(作者系盱眙县五墩实验小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