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泽明电影《罗生门》分镜头剧本

合集下载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翌年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国语言片奖,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

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

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

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

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

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

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视听基础分析罗生门

视听基础分析罗生门

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1910年3月23日出生于东京品川区大井町,父亲曾经担任陆军军官,后转任中学理事,母亲的娘家在大阪经商,黑泽明是8个兄弟的老末。

虽然父亲是一个严厉的军人,但黑泽明从小就拒绝参加军训。

自幼即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1928年初中毕业后曾热中于绘画,曾一度立志当一名画家,后为维持生计,于1936年他以助理导演和剧本撰稿人的身份进入东宝电影公司的前身PCL电影公司,投到名导演山本嘉次郎门下学习导演和编剧。

做了7年助理导演后,终于有机会于1943年执导处女作《姿三四郎》,此片在日本大受欢迎,因而令他一举成名。

与《海港花盛开》的导演木下惠介同被视为日本电影的新希望。

战后执导的第一部作品是左翼剧作家久板荣二郎编剧、反对军国主义的《无愧于我的青春》。

后与东宝电影公司在创作方向发生很大分歧,在离开之前1948年拍了《酩酊天使》,被喻为是他首部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这部影片的另一收获是黑泽明首次与三船敏郎合作,从此两人合作无间,开启了各自的电影黄金时代,是日本最强的电影拍档。

1950年,黑泽明拍了一部令他蜚声国际的作品,这就是《罗生门》,本片为他赢得1951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不仅是第一个日本导演奖项,也是第一部闯入欧洲影展的亚洲作品,打破影展被欧美影片垄断的局面,由此黑泽明成为第一位受到国际承认的日本导演。

讽刺的是《罗生门》在全世界受到广泛赞扬和欢迎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才被日本慢慢接受。

在《罗生门》中,黑泽明以独特的手法探索了客观真理与主观真实的关系,内容是讲一个由三个参加者和一个旁观者以四种不同说法叙述出来的暴力事件。

【电视编导】第二讲2《罗生门》-文本与影像

【电视编导】第二讲2《罗生门》-文本与影像

人性:
• 强盗为显自己的勇武而杀人;夫人为了自己的妇道而杀人;武士 为了自己尊严而自杀;樵夫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讲述了另一件杀人 案。
• 樵夫自愿收养婴儿肯定了人总是有道德感的 • 从艺术的角度上看,结尾略显生硬、勉强,或许人道主义精神正
是构成黑泽明统一风格的重要因素
二、视听语言
1.摄影 早期的日本电影多采用全景和远景摄影,人物在画面仅占极小的 面积。 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促使黑泽明在影片中较多使用中、近景及 特写镜头
Akira Kurosawa

酩酊天使(1948)
乱(1985)
七武士(1954)
德苏乌拉扎( 1975) 莫斯科影展金 奖
奥斯卡最佳外 语片
影子武士(1980) 戛纳金棕榈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罗生门遗址
芥川龙之介 (1892-1927) 是日本最伟大的作家之
一,日本最高文学奖以 他的名字命名。
• 结尾处的牵出,明显成了导演意图的直接表白
• 评析樵夫的讲述和三个当事人供词的真实性,以及背后的原因?
历史:
伏尔泰:“历史不过是活人跟死人开的玩笑。”
伏尔泰(Voltaire,1694-1755 )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克罗齐】 (Bendetto Croce, 1866—1952 )又译柯罗齐。意大利哲学家、历学家,新黑格 尔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罗生门》解析
影片《罗生门》是根据作家 芥川龙之介创作的短篇小说 《竹丛中》改编的,是大导 演黑泽明的惊世之作,被誉 为“有史以来最有价值的1 0部影片”之一,历经半个 世纪的时光依旧光彩夺目。
“黑泽明就是电影界的莎士比亚。”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

【推荐】罗生门电影剧本-范文word版 (13页)

【推荐】罗生门电影剧本-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罗生门电影剧本篇一: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分析日本电影《罗生门》《罗生门》日本大映公司京都制片厂1950年摄制导演:黑泽明原作:芥川龙之介编剧:黑泽明桥本忍摄影:宫川一夫作曲:早坂文雄主要演员:三船敏郎(饰多襄丸)京町子(饰真砂)森雅之(饰金泽武弘)志村乔(饰樵夫)获奖情况:本片获1951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美国电影艺术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简介]黑泽明在国际电影界的崛起,是由于他的代表作(罗生门),这部影片连获两项大奖,使得他在国际影坛上声誉鹊起。

事实上,远在(罗生门》之前,黑泽明在国内便已是一些知名的导演,他的成名绝非侥幸所致。

1910年3月23日,黑泽明出生于东京的一个教师家庭。

在当时社会对艺术完全漠视的风气下,黑泽明所在的黑田小学的导师立川先生却是一个倡导美育的先觉者,对班上学生施行天才教育。

这种启蒙教育在黑泽明脑海中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绘画、映像方面敏锐、精确的素养亦由此而来。

从京华中学毕业后,黑泽明进入一所美术研习班——同舟社。

除绘画之外,他在文学方面亦有着精湛的造诣。

所有这些,都为他日后在电影上的突出成就奠立了坚实的基础。

1936年,黑泽明考入PCL(东宝公司前身),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在做副导演阶段,他撰写了大量剧本,如《航空兵的凯歌》、《达摩寺里的德国人》等。

这些剧本使得黑泽明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于日本,,但其中大部分却很遗憾的未被拍摄。

1943年,在黑泽明从影七年之后,他终于发表了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姿三四郎》,一时间在电影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黑泽明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的电影创作态度严谨到一丝不苟的程度,其精湛的技艺,深邃的理念使得他的电影绝大多数不仅在日本电影史上,甚至在世界电影史上均堪称不朽的经典作品。

例如,1948年摄制的《泥醉天使》,1950年摄制的《罗生门》,1951年摄制的《白痴》,1954年摄制的《七武士》,1957年摄制的《蜘蛛巢城》,1962年摄制的《椿三十郎》,1965年摄制的《红胡须》,以及1985年摄制的《乱》等影片。

《罗生门》

《罗生门》
影片还大量地依靠大景深摄影:这里有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心设计的摄影机的运动镜头和摇镜头(有许多摇镜头出现在运动镜头的结尾),以及纵深空间关系。其中每一个设计都有直接目的:或者是把人物和动作联系起来,或者是把决定和事件戏剧化。如果你愿意回想一下,当妻子(在她的故事中)退离开她丈夫时,摄影机随着她移动,然后摇到她后面,既要看得见她,同时在同一运动中又把那丈夫纳入画面。
继续接吻的二人(仰拍、远景)
画面左前方是多襄丸的后脑勺。真砂睁开眼看着他。
太阳(远景)
仍在接吻的两人(特写)
太阳被浮云遮住(远景)
仍在接吻的两人(特写)
画面左半部是多襄丸的后脑勺,右半是真砂阖起来的左眼。
真砂的右手(特写)
握在手里的短刀,出溜一下掉了下来。
戳在地上的短刀(特写)
摄影机技巧的这一特征也用来为我们在该片中所看到的卓越空间关系服务。我们在“主要段落的分析”中的各处已经对黑泽明在这方面的技巧做了评价,因此无须在此做进一步的探讨。
至于说到黑泽明自己充当剪辑,这并不令人吃惊。他对于镜头长度的计算和镜头之间精细匹配的直觉把握,现在已经通过他的影片如《活下去》、《七武士》(1954)、《保镖》(1961)和《椿三十郎》(1962)而为观众所通晓。在《罗生门》的完成台本中所列出的 420个镜头中(见《罗生门——一部由黑泽明拍摄的影片》,由唐纳德·里奇译成英语本,顾问编辑,纽约,1969年版)就有许多这类特殊技巧的众多范例。例如,在决斗的强盗的版本中,当两人最后绕着那棵树在格斗时,黑泽明在其中一处用了一个只有两格的叠,结果就造成后一个镜头的武士面对前一个镜头的多襄丸的视觉效果。我们也会特别记得当强盗决定不值得为妻子而战时他们之间的匹配特写;在罗生门下决定婴儿命运时表现僧人与樵夫的那些过肩镜头;以及其它许多例子。

罗生门

罗生门

观罗生门很老的一部黑白电影,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筱竹丛中》改编的,直面人性之恶,看得人脊背发冷。

大雨倾盆,樵夫、行脚僧和打杂的在破败的罗生门下避雨,谈论三天前的一桩杀人事件及今天下午的审判。

武士带着妻子真砂路过森林的时候被强盗多襄丸盯上,多襄丸用计捆绑了武士,当着他的面强奸真砂,随后武士被杀。

关于案件的经过,也是这部影片讲述的重点,是在审判中由当事人和旁观者讲述的。

被抓的得意洋洋的强盗多襄丸说,他看上了美貌的真砂,想占有她,便捆绑了武士,强奸了真砂。

离去时真砂叫住了他,说他与她丈夫之间必须有一个人死,她的耻辱不能让两个人知道,二人必须决斗。

于是多襄丸与武士进行了激烈的决斗并且最终杀死了武士。

人们在破庙里找到真砂,而真砂对案件的陈述是,在她被强奸之后极为悲愤,但丈夫的眼神令她极为绝望,“是冰冷的目光,憎恶的表情”,她在恍惚之中杀了她的丈夫。

死去的武士借女巫之口说出的又是另一个版本。

真砂在被强暴之后,不仅没有痛苦,反而显示出异乎寻常的美丽,不但要求跟多襄丸走,还要他杀了自己。

这句话如一阵风一样将他吹入无底的黑暗中。

多襄丸不想为这样一个女人杀人,走了,武士愤而自杀。

樵夫作为案件的目击者,又讲述了一个真相。

真砂被强暴之后,多襄丸跪求真砂跟他走,而真砂要求二人决斗。

武士骂真砂是妓女,不愿为之决斗。

于是真砂刺激他们,骂他们不是男人。

二人无法,只得决斗,决斗水平很差,二人都很胆小,最后武士被杀。

在我们一般的认知里事情的真相往往只有一个,而这部电影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真相的四个不同的版本,这四个版本看起来更像四个相互独立的故事。

它把我们带进了一个真相的迷宫。

三个当事人都说自己是杀人凶手,而真相只有一个,其中肯定有两个人在说谎。

看起来作为目击者的樵夫所提供的证词是最接近事实的,可是他说的又有前后矛盾之处,之前说武士是被剑所杀,最后又承认他顺手偷走了插在武士胸口的镶嵌有珍珠的短刀。

不过樵夫的证词大部分应该是可信的,由此看来,这四个人都在说谎。

电影《罗生门》分析

电影《罗生门》分析

电影《罗生门》分析
在黑泽明的经典电影《罗生门》中农夫,樵夫、和尚和农夫因为一场大雨而聚在一起。

他们为打发无聊的时间,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奇怪的案件。

全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它们都分别是案件知情人所讲的对同一件事的五个不同版本的故事。

影片通过它们,揭示了现实世界中人人自私自利的阴暗面。

影片以滂沱大雨为开头,这雨既是故事得以展开的缘由,同时那雨也与影片的主题相呼应。

大雨冲刷着世间一切,也包括世人的丑恶的心灵。

影片是雨停,樵夫为了忏悔自己的过错,领养被抛弃的婴儿,为结局的。

无论是雨停还是最后的婴儿,他们都是导演在努力向人们传达的一种乐观因素:你看到的并不代表全部。

片子采用人物回忆结构全片,有三个时空,可谓“忆中忆”。

而对同一件事,同一时空,却产生了多个版本。

这就制造了悬疑,也正是本片的焦点。

最后通过剧中人物揭示乃人的自私所为。

在“樵夫上山”一段影片充分运用了跟镜头。

从多个角度拍摄。

跟镜头强烈的视点感造成这个段落视点不明,产生冥冥中自有上帝注视的幻觉,呼应着扑朔迷离的故事氛围。

影片在构图上尤其令人称道。

且不说画面处处流落出美
感。

在竹林中三人位置的安排就很巧妙。

他们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暗示和强化了彼此互不信任的关系。

此外,影片用了大量的运动镜头。

尤其林中奔跑的几个运动镜头,画面流畅,动感十足。

罗生门—小说剧本分镜头

罗生门—小说剧本分镜头

《罗生门》“多襄丸的供词”的文学本、电影剧本、分镜头稿本。

从这三种不同文本的分析比较中可以看出它们的不同:文学本(小说):多襄丸的供词杀死那汉子的确是我。

可是我并没有杀那女的。

你问,那么她哪儿去了?这,我也不知道。

啊,请稍等等。

不管怎么拷问我,我不知道的事决不瞎说。

而且,即使不拷问,我也不想卑鄙地隐瞒。

我是昨天刚过晌午时分遇见那对夫妇的。

那时候,刚巧一阵风刮起了那女人的遮脸帔子,所以一晃看见了女人的相貌。

只是一晃——刚看见的一刹那,就看不见了,也许就是因为只看得这一眼,那女子的容貌,在我眼里简直就像一尊菩萨。

我当时就下了决心:哪怕杀了那男的,也一定要把那女的夺到手。

(见芥川龙之介《筱竹丛中》)电影文学剧本《罗生门》中:多襄丸:我看见他夫妻俩,是在三天前那热得不得了的过午时刻。

偏巧,那时候,忽然吹过来一阵风,吹得树叶儿飒飒响,要是不刮那阵风,这汉子也不至于叫我杀死了。

驿道道旁一株大树下,树荫里草地上,舒展开五体仰着的多襄丸。

闭着眼,懒洋洋地擦着一个劲儿往外冒的满脸汗珠儿。

马蹄声。

多襄丸微微睁眼看去。

火烧似的炎热大道上拖着一个黑影儿,金泽武弘牵着他妻子坐的马走过来。

多襄丸眯着睏眼望去。

马背上一晃一晃地垂着帔子的市女笠帽。

多襄丸眯着眼追着那笠帽,厌倦了似的又闭上。

耳听着马蹄声又迷迷糊糊地打起盹儿来。

这时候,一阵风刮过来,满树的树叶飒飒作响。

凉风吹动他的鬓毛,多襄丸觉得舒适,睁开眯着的眼睛。

风飘起薄薄的帔子,真砂的惊人美貌飞入了多襄丸的眼帘。

多襄丸好像吃了一惊似地张大眼睛看着。

一瞬间,帔子依旧垂下来。

马背上摇晃着渐渐远去的市女笠。

目不转睛地盯着的多襄丸。

他的手,下意识地握住刀把。

(改编者在这里把人物的内心视像变成了直觉形象,完成了一次视觉化的创作。

)(在真正拍摄的时候,导演又写了分镜头稿本,将摄制的技术性因素纳入到分镜头稿本中,与电影本体基本接近,又经过了一个视觉转化过程。

)分镜头稿本我看见他夫妻俩,是在三天前那热得不得了的过午时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泽明电影《罗生门》分镜头剧本1▲罗生门1★罗生门(大远景)倾盆大雨、烟雾迷蒙中的罗生门。

2★罗生门(远景)呈半倾圮状的硕大无比的罗生门。

3★隐约看得见罗生门下两个避雨的人影(远景)前景是倒在地上的大圆柱。

四根罗生门圆柱中间,有两个人坐在石板台基上。

这两个人,一个是行脚僧,一个是卖柴的。

4★坐在石板台基上的行脚僧和卖柴的(近远景)画面右前方是一根大圆柱,拍得很大,圆柱后边是这两个人。

猛打在石头台阶上的雨点。

两人呆呆地望着脚下,在沉思着什么事。

5★卖柴的和行脚僧(特写)画面前方是卖柴的半边脸,他旁边是行脚僧。

“不懂,……简直不懂!”卖柴的脱口而出地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6★行脚僧(特写)行脚僧掉头望望卖柴的半边脸,仍回过头去凝望着雨脚。

7★行脚僧和卖柴的(近远景)从正面拍摄坐着的两个人。

水珠一滴一滴地从僧衣袖角滴到台基上。

2▲路面1★路面(特写)→罗生门(大远景)画面左前方出现跑过来的两只脚。

一双穿着草鞋的湿脚,噼哧啪喳地踏着雨雾茫茫的积水坑洼,溅起泥浆,奔罗生门跑来。

3▲罗生门1★跑来的打杂的(俯拍·远景)前景是倒在地上的大圆柱,打杂的从后景朝罗生门跑来。

2★打杂的脚(仰拍·特写)打杂的跑上台阶从右边走出画面。

3★打杂的(近景)打杂的从左边跑进画面,拧了拧那淋透了的头幞,用它擦着身上的雨水。

画外传来卖柴的声音:“不懂,……简直不懂!”打杂的似乎听到这句话的声音,才觉得这里有人,回头一看。

4★卖柴的和行脚僧(近景)画面前方是卖柴的半边脸,他旁边是行脚僧,后景是站着的打杂的。

卖柴的正在嘟囔着:“简直闹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

”5★打杂的(特写)→打杂的、卖柴的和行脚僧(全景)“怎么啦?……”打杂的正愁着躲雨憋闷,恰好有了聊天的伴,于是走近两人跟前。

摄影机跟拍,把三人拍成全景。

打杂的挨着卖柴的旁边坐下来说:“怎么啦?”6★打杂的和卖柴的(特写)打杂的:“不懂什么呢?”卖柴的:“这样奇怪的事,从来也没听说过。

”打杂的:“所以嘛,说说我听听哪。

”7★行脚僧、卖柴的和打杂的(近景)画面左前方是行脚僧,他旁边是卖柴的和打杂的。

打杂的:“……好在这里还有一位看样子就是见多识广的大和尚呢。

”说完,笑眯眯地向行脚僧那边,伸伸下巴颏。

行脚僧针对他的嘲笑,一本正经地答道:“唔,这样离奇古怪的事,恐怕那有名的见多识广的清水寺的光仁上人也没听说过。

”打杂的愣了一下眼,说道:“嘿,……那么说,您也知道有这么件离奇古怪的事了。

”行脚僧点点头,掉过脸望一望卖柴的:“唉,就是刚才,我和这位一同亲眼看到亲耳听来的。

”打杂的:“嗬……在哪呀?”行脚僧:“在纠察使属的堂下。

”打杂的:“纠察使属?”行脚僧:“案子是有一个人遭了杀害。

”打杂的:“哎,杀死个把人,又算得什么呀?”打杂的站起来。

8★打杂的(特写)打杂的:“……你上这罗生门的门楼去看看!不管别的,没主的尸首总有个五条六条躺着哩。

”说着,往下脱着衣服。

9★行脚僧(特写)行脚僧:“那倒是。

什么兵荒咧,地震咧,风暴咧,火灾咧,荒年咧,疫病咧,……连年灾难不断。

”10★打杂的(近景)打杂的拧着脱下的衣服。

行脚僧画外音:“再加上那成群结伙的强盗,”11★行脚僧(特写)行脚僧:“没有一天晚上不像海啸一般地到处骚扰。

我实在记不清,亲眼看到多少人就像虫子一般地死了,或被惨杀了。

可是,像方才这样可怕的事,还是破天荒第一遭呢!”12★卖柴的(特写)卖柴的好像吃了一惊似的。

13★行脚僧(特写)行脚僧掉头望望卖柴的。

14★行脚僧和卖柴的(近景)→行脚僧(特写)卖柴的瞠目望着行脚僧。

摄影机推向行脚僧。

行脚僧:“可不是!真是可怕哟。

照方才这宗事看起来,世道人心,实在是没法让人相信了。

这可比什么强盗,什么疫病,什么荒年、火灾、兵灾都更加可怕!”画外传来打杂的声音:“喂喂,大和尚!”行脚僧朝打杂的那边看去。

15★打杂的(近景)打杂的:“讲经说法,都听够了。

究竟是件什么样的案子,倒像有个听头似的。

只不过躲雨没事干,正好说来听来解解闷。

要是尽听那些无聊空洞的大道理么,还不如去静静听雨声好了。

”打杂的把衣服搭在肩上,从左边走出画面。

16★打杂的、行脚僧和卖柴的(远景)打杂的向左边走去,手扶着板壁。

三人一时无话可说。

大雨还在哗哗地下。

17★板壁前的打杂的(近景)打杂的从板壁上拆下几块木板,从左边走出画面。

18★打杂的、卖柴的和行脚僧(全景)卖柴的忽然走近打杂的身旁说:“喂,……你听我说吧,……你也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可真闹不清,三个人,一个跟一个都……。

”打杂的:“怎么样的三个人呢?”卖柴的:“我现在要说的,就是这三个人的事。

”打杂的:“好啦,你也不用着急,……从从容容地慢慢讲吧!……这雨一时半会还停不了呢。

”说完,抬头望了望。

19★摄影机从罗生门屋顶上题有“罗生门”三个字的那块匾(近景)向下摇到屋檐下的这三个人(俯拍·大远景)20★卖柴的(特写)卖柴的抑制住亢奋,一句一句地说起来:“三天前,……我上山里去砍柴……”4▲山路1★树梢头上的太阳(仰拍·远景)摄影机向左移。

2★卖柴的扛在肩上的斧子(特写)卖柴的快步向右走去。

那肩上的斧子的刃,在透过树叶射出来的夏天的阳光下,一闪一闪地发亮。

摄影机向右移。

3★走来的卖柴的(特写)摄影机向后拉。

4★往树从后面走去的卖柴的(俯拍·远景)卖柴的向右走去。

摄影机向右摇。

5★摄影机从大树树梢(仰拍·全景)摇到走远了的卖柴的(远景)6★摄影机跟着从桥上走过的卖柴的摇摄(仰拍·近远景)7★树林梢头(仰拍·远景)摄影机向前移。

8★卖柴的脊背(特写)卖柴的往前走去。

摄影机随着向前移。

9★走着的卖柴的(远景→全景)摄影机向右移。

10★树林梢头(仰拍·远景)摄影机向前移。

11★走着的卖柴的(全景→特写→全景)前景包括树根,卖柴的从中走来,摄影机向右移,然后摇摄向左走去的卖柴的。

12★树梢头上的太阳(仰拍·远景)摄影机向左移。

13★走下山坡的卖柴的(近景→特写)摄影机向左摇。

5▲删去6▲林中(A)1★扛着斧子的卖柴的脊背(特写)萋萋的长草掩径,长得差不多一人来高。

卖柴的分开深草往前走去。

摄影机随着向前移。

2★正在行进的卖柴的半边脸(特写)卖柴的分开深草向左行进。

小鸟被卖柴的惊起,飞向天空。

摄影机越过深草向左移。

7▲林中(B)1★走来的卖柴的(特写)夏天的阳光,透过树叶洒成复杂的花纹,卖柴的在这花纹中走来。

摄影机随着向后移。

2★卖柴的(特写)卖柴的突然停下脚步。

3★仕女笠和卖柴的(全景)卖柴的跟前的灌木丛树枝上挂着一顶漂亮的仕女笠。

卖柴的站在仕女笠跟前,很奇怪地看着。

过了一会,卖柴的拔脚走开。

摄影机跟着他向左摇,从卖柴的全景一直摇到后影的远景。

4★走着的卖柴的(近景)卖柴的东张西望地往前走去。

摄影机跟着他向左摇。

5★走来的卖柴的(全景→特写)卖柴的又停下来低头看着。

6★卖柴的脚底下有一顶武士戴的头幞(特写)→卖柴的(特写)卖柴的拾起那顶头幞。

摄影机跟着那顶头幞向上摇,摇到抬头望着前方的卖柴的特写停下。

▲林中(C)7★走来的卖柴的(远景→全景)画面前边的地面上有一轱辘断绳。

卖柴的走近前来拾起,细心地察看周围。

8★掉在地上的护身符袋(近景)用红色绢子缝的护身符袋闪闪发光。

9★护身符袋(特写)10★卖柴的(特写→近景)卖柴的想朝护身符袋走去,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

11★卖柴的(近景)画面前边的草丛中,露出两只人手。

后边是注视着它的卖柴的,他愕然惊呆了。

12★卖柴的(特写→全景)卖柴的吓得三魂出窍,撒腿就跑。

摄影机向左摇。

(划)8▲林中1★狂奔着的卖柴的(近景)卖柴的在茂盛的草丛中奔跑。

摄影机向右摇。

卖柴的画外音:“……我急急忙忙就近报了官。

”2★狂奔着的卖柴的(特写)卖柴的在草丛中奔跑。

摄影机向右摇。

卖柴的画外音:“……今天是第三天,我被传到了纠察使署。

”(划)9▲纠察使署堂前1★跪伏着的卖柴的(全景)卖柴的:“唉唉唉,确实是的。

头一个看见尸首的,确实就是小人。

唉?问我看没看见长刀什么的?这,可没有,什么也没有看到。

树枝上挂着一顶仕女笠,杉树脚下有轱辘断绳,还有……尸体近旁有一只梳子。

遗落在那地方的东西的确只有这么一点。

”(划)2★端然跪坐陈述的行脚僧(全景)后景是跪坐着的卖柴的。

行脚僧:“是的,那死主,贫僧的确在路上见过。

唉,……三天前的过午时分,地段是贫僧从关山去山科的路上。

”10▲驿道1★行脚僧(全景→近景→特写)→武弘和马上的真砂(全景→远景)炎天下的大道,白亮得耀人眼。

行脚僧风尘仆仆地走着。

摄影机跟着行脚僧,然后向右摇,把行脚僧从全景拍成近景、再拍成特写之后停下。

行脚僧靠边让开路心。

武弘牵着妻室真砂乘坐的桃花马,朝他面前走来。

马上,真砂戴的仕女笠下的挡脸帔子直摇晃。

行脚僧画外音:“女的垂着遮脸帔子,看不见她是怎么个相貌;男的么,……是的,……不但带着长刀,还带有弓箭。

”左手拿着一张裹有皮革的长弓,背上背着一口黑漆箭壶,壶中插有鹰羽大箭的武弘,脸上透着幸福的微笑,打行脚僧面前走过。

摄影机跟着武弘,然后向左摇,把武弘和坐在马上的真砂从全景拍成远景。

11▲纠察使署堂前1★仍在跪坐陈述的行脚僧(近景)行脚僧:“……那么个好汉子,竟遭到这样的结果,真是做梦也梦不到的事。

的确是人世无常,性命什么,只不过像朝露一般。

唉呀,煞是可怜了。

”说完,合十。

(划)2★反绑双臂的多襄丸和拽着法绳的捕快(全景)后景是跪坐着的卖柴的和行脚僧。

捕快不时地偷眼瞅着多襄丸的脸,用报功的口气说:“这……这就是小的擒拿回来的多襄丸。

”3★多襄丸(特写)多襄丸咧着嘴,阴沉沉的两眼,仰望着天空。

捕快画外音:“他就是京里京外的那个……”4★夏天的云(大远景)天上是白亮得令人觉得眼睛刺痛的云头。

捕快画外音:“……著名大盗多襄丸。

”5★捕快和多襄丸(全景)→捕快(特写)捕快继续说下去:“上一回没能逮住他,那时候他身上穿的也是这件蓝褂子,挎着一柄砸花的长刀。

”摄影机推向捕快。

“是的……是大前天约摸初更时分,在桂河河滩上……”12▲河滩上1★捕快(全景→近景→远景)捕快在河滩上挥着鞭子走来。

他突然停下来,向前方了望,然后跑过去。

河滩上躺着个人,捕快跑到他跟前,大吃一惊,竟跌到河里。

2★河滩上(全景)痛苦得歪着嘴脸的多襄丸,零乱地丢在那里的箭。

马的长嘶。

捕快画外音:“黑漆箭壶,鹰羽大箭十七枝,还有桃花马。

”13▲删去14▲纠察使署堂前1★捕快(特写)→捕快和多襄丸(全景)捕快继续说下去,摄影机向后拉。

“……这全是被杀者的东西。

……可是,大名鼎鼎的多襄丸,偏叫他自己抢来的牲口给摔了下来,分明是因果报应了。

”多襄丸抬脚把箭壶踢开。

捕快气焰稍杀。

多襄丸骤然纵声狂笑:“哈哈哈哈……多襄丸会叫马给摔下来?别胡扯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