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第8章练习有答案
管理信息系统第八章习题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第八章习题8.1 单项选择题8.1.1 在项目管理中,主要需协调( C )之间的矛盾,并要采取措施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a. 系统设计人员和系统分析人员b. 领导和计算机技术人员c. 系统分析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d. 系统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8.1.2 为便于系统重构,模块划分应( B )。
a. 大些b. 适当c.尽量大d. 尽量小8.1.3 程序员设计程序和编写程序时主要依据下列资料进行:( C )。
a. 系统流程图b. 程序流程图c. 系统流程图、程序编写说明书及输人/输出说明d. 处理流程图8.1.4 系统调试中的分调是调试( C )。
a. 主控程序b. 单个程序,使它能运行起来c. 功能模块内的各个程序,并把它们联系起来d. 调度程序8.1.5 计算机设备的折旧费属于( C )。
a. 一次性投资b. 管理费用c. 经营费用d. 可变费用8.1.6 Visual Basic( C )。
a. 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b. 没有生成功能c. 有一定生成功能d. 不具有面向对象功能8.l.7 DO WHILE—ENDDO语句用于( B )。
a. 选择结构b. 循环结构c. 顺序结构d. 网络结构8.1.8 系统开发中要强调编好文档的主要目的是( A )。
a. 便于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交流信息b. 提高效益c. 便于绘制流程图d. 增加收人8.1.9 外部设备租金、打印用纸、人工费、设备折旧等属于( B )。
a. 投资费用b.经营费用c. 附加费用d.管理费用8.1.10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使用的投资效果系数应( A )。
a. 高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b. 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c. 等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d. 稍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8.1.11 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中有( B )。
a. 文件和数据库设计b.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c.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d. 制定设计规范8.1.12 系统调试中总调的内容包括( B )。
管理信息系统每章练习题5678

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和开发方法第五章习题5.1 单项选择题5.1.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 d )阶段。
a. 三个b. 四个c. 五个d. 六个5.1.2 MIS 的战略规划可以作为将来考核( d )工作的标准。
a. 系统分析b. 系统设计c. 系统实施d. 系统开发5.1.3 BSP 法的优点在于能保证( a )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机构。
a. 信息系统b. 数据类c. 管理功能d. 系统规划5.1.4 U/C 矩阵是用来进行( c )的方法。
a. 系统开发b. 系统分析c. 子系统划分d. 系统规划5.1.5 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在开发策略上强调( a )。
a. 自上而下b. 自下而上c. 系统调查d. 系统设计5.2 填充题5.2.1 诺兰阶段模型把信息系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初装、___蔓延,集成_______、数据管理和成熟等六个阶段。
5.2.2 诺兰阶段模型的控制阶段是实现以计算机管理为主到以__数据________管理为主转换的关键。
5.2.3 “自下而上”的开发策略的主要缺点是不能从整体上考虑问题。
5.2.4 “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___小______型系统的设计,而“自下而上”的策略适用于大中型系统的设计。
5.2.5 规划领导小组应由单位(企业、部门)的_主要决策者之一___ 负责。
5.2.6 BSP法的优点在于利用它能保证信息系统独立于__企业的组织机构___。
5.2.7 BSP方法将__过程_____和___数据类____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
5.2.8 企业流程(过程)是指为完成___企业目标或任务_______而进行的一系列跨越时空的逻辑相关的业务活动。
5.2.9 原型法贯彻的是__自下而上_________的开发策略。
5.3 名词解释题参考答案5.3.1 计算机应用到一个组织的管理中,一般要经历从初级到不断成熟的成长过程。
诺兰(Noian)1973 年总结了这一规律,并于1980 年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形成了所谓的诺兰阶段模。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整理 8-10章

Chapter 8 ERP1、ERP system are systems that integrate all departments and functions across a company into a single computer system that can serve all those different departments’ particular needs.2、How Enterprise Systems Work:Enterprise systems feature a set of integrated software modules and a central database that enables data to be shared by many different business processes and functional areas throughout the enterprise.Companies implementing software would have to first select the functions of the system they wished to use and then map their business processes to the predefined business processes in the software. A particular firm would use configuration tables provided by the software to tailor a particular aspect of the system to the way it does business.3、Supply chain is A network of organizations and processes for procuring rawmaterials, transforming them into products, and distributing the products.4、what entities does supply chain comprise?It links suppliers, manufacturing plants, distributing the finished products to customers, retail outlets, and customers to supply goods and services from source though consumption. Material, information, and payments flow through the supply chain in both directions.PS: 书上P59-60关于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的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一、单选题 (共50.00分)1.当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在于日常业务与事务的处理、定期提供系统的业务信息时,计算机的应用处于()。
A.管理信息系统阶段B.决策支持系统阶段C.电子数据处理阶段D.数据综合处理阶段正确答案:C2.从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的功能来看,计算机在管理系统中应用的发展依次为()。
A.EDP、DSS、MIS、EISB.DSS、EDP、MIS、EISC.MIS、EDP、DSS、EISD. EDP、MIS、DSS、EIS正确答案D3.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是()A.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操作人员B.数据集中统一,应用人工智能,有预测和决策,面向高层管理人员C.数据集中统一,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控制能力,面向管理和决策D.应用数学模型,有预测和决策能力,应用人工智能,面向管理人员正确答案:C4.一般情况下,可将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和基层,其中高层管理属于()A.战术级管理B.战略级管理C.作业层管理D.执行层管理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 (共50.00分)1.人是信息化社会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
正确2.信息的最基本特征是共享性。
错误3.数据是信息的基础,信息是加工处理后的数据。
正确4.现代信息系统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的,因此计算机技术是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
错误第2章一、单选题 (共40.00分)1.2000年3月10日()。
A.中国首次接入互联网B.首个网页浏览器发布。
C.世界范围内笔记本计算机销量首次超过台式计算机销量D.世界范围内第一波互联网热潮达到顶峰正确答案:D2.1977年首台实用的个人电脑()开始销售,让中小企业和大企业中的部门也可以拥有计算机。
B.DellC.IBM PCD.联想电脑正确答案:A3.在计算机网络中互联的各个计算机系统是()的系统。
A.主机-终端B.同型号C.不同型号D.自治正确答案:D4.云计算是以()为中心的。
管理信息系统练习题(含案例)

第一章信息和信息系统一、选择1。
以下各点中(C)不是当代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特点。
A 工作地点的虚拟化B 经济的全球化C 企业的规模化D 电子商务2. 以下各点中(A)不是系统的特征。
A 灵活性B 整体性C 相关性D 环境适应性E 目的性3。
信息系统能为管理的(D)主要职能提供支持.A 计划B 组织C 控制D 以上全部4. 以下各点中(A)不是决策活动所要经历的阶段。
A 调整B 选择C 情报D 设计5. 以下各点中(D)不属于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价时需要考虑的方面。
A 能观能控B 接口清楚C 结构合理D适应性强二、判断1。
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
(正确)2. 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其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小。
(错误)3. 系统的信息量的增加总是表明不确定性的减少、有序化程度的增加。
(正确)4。
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而信息不会。
(错误)5. IT可以帮助公司降低交易成本。
而随着交易成本下降,公司规模便可缩小,管理成本下降,雇员人数减少。
(正确)6. 通常认为,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解决结构化的决策问题,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以支持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决策问题为目的。
(正确)7. IT使组织在增加收入的同时减少中层经理和办公人员,从而降低组织的代理成本。
(正确)8 战略管理层对信息的加工方法往往比较固定。
(错误)三、问答1。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二者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答]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知识。
信息简单地定义为那些在特定背景下具有特定含义的数据。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一切数字、符号、文字、图形、声音等都是数据。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数据和信息的关系可以看成是原料和成品、载体和负载的关系。
换言之,通常的信息系统,可以将数据加工成信息.更确切地说,信息处理系统将不可用的数据形式加工成可用数据形式,对于接收者来说,这种可利用的数据形式就是信息.2。
管理信息系统及答案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练习11.信息化( A)。
A. 是推动工业化的动力B. 是工业化的基础C. 代替工业化D. 向工业化发展2.信息是构成客观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
(T)练习21.信息(A )。
A. 是形成知识的基础B. 是数据的基础C. 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D. 具有完全性2.管理信息是(A)。
A. 加工后反映和控制管理活动的数据B. 客观世界的实际记录C. 数据处理的基础D. 管理者的指令3.数据(B )。
A. 就是信息B. 经过解释成为信息C. 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D. 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4.关于客观事实的信息( C)。
A. 必须全部得到才能做决策B. 有可能全部得到C. 不可能全部得到D. 是不分主次的5、信息(C )。
A. 不是商品B. 就是数据C. 是一种资源D. 是消息6、计算机输入的是( A)。
A. 数据,输出的还是数据B. 信息,输出的还是信息C. 数据,输出的是信息D. 信息,输出的是数据7、按照不同级别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的需要,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以下三级( D)A. 公司级、工厂级、车间级B. 工厂级、车间级、工段级C. 厂级、处级、科级D. 战略级、策略级、作业级8.数据一般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而信息不会。
( F )练习31、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大小,是由(C )来确定的。
A. 数据资料中数据的多少B. 数据资料的多少C. 消除不确定程度D. 数据资料的可靠程度2.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其带给人们的信息量就小。
( Y )3.系统的信息量的增加总是表明不确定性的减少、有序化程度的增加( N )练习41、信息管理正在向(D )发展。
A. 决策管理B. 数据管理C. ERPD. 知识管理练习51、作业信息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B )。
A. 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B. 业务处理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C. 执行信息系统、业务处理系统、信息报告系统D. 战略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业务处理系统2、信息流是物质流的( C )。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

《管理信息系统〔第五版〕》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或提示1.1 什么是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答] 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信息的概念不同于数据。
数据〔Data,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处理数据是为了便于更好的解释。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其对决策的影响可能不同。
决策者利用经过处理的数据做出决策,可能取得成功,也可能得到相反的结果,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往往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1.2 试述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关系?[答] 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和信息流的流动。
“物流”是实物流动的过程。
物资的运输,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直至销售都是物流的表现形式。
“资金流”指的是伴随物流而发生的资金流的流动过程。
“事务流”是各项管理活动的工作流程,例如原材料进厂进行的验收、登记、开票、付款等流程;厂长作出决策时进行的调查研究、协商、讨论等流程。
信息流与其它三个流的关系可表述如下:“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的流动而流动,它既是其它三种流的表现和描述,又是用于掌握、指挥和控制其他流运行的软件资源。
1.3 如何理解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和信息意义的解释者?[答]说人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因为人有脑子,存储了大量信息。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以后,它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
这里的关键在于对数据的解释是否正确,因为不同的解释者往往具有不同的背景和目的。
而解释数据的正是人。
1.4 什么是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哪些方面能给管理提供支持?[答] 凡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如电脑技术、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等。
通常,信息系统技术就是指电脑系统技术、通信系统技术,以及它们组成的系统的技术。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章节题目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2013年上试题59(59)是编制质量规划的首要工作。
A. 需找影响质量的因素B. 研究项目产品说明书C. 确定质量度量指标D. 识别相关质量标准分析:质量计划编制包括识别与该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以及确定如何满足这些标准。
这样质量计划编制首先由识别相关的质量标准开始,通过参照或者依据实施项目组织的质量策略、项目的范围说明书、产品说明书等作为质量计划编制的依据,识别出项目相关的所有质量标准而达到或者超过项目的客户以及其他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和要求。
参考答案:D试题60某单位新进一批500台不同型号的PC机,均由同一设备生产厂家提供,按照质量管理相关规定,以下质检方法中,正确的是(60)。
A. 对本批次设备进行随机抽检B. 针对不同型号进行抽检C. 对该批次产品每台进行检验D. 由于是常规产品,抽检5台分析:排除法。
参考答案:B2013下试题56在供方选择过程中,对提供主要物资的供方,应要求其提供充分的质量证明文件,以证实其质量保证能力。
(56)不属于质量证明A、供方多年供货业绩综合评价B、供方质量管理体系对按要求如期提供稳定质量产品的保证能力C、供方其他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反馈D、供方绩效评估结果分析:对提供主要物资的新的供方,应提供供方充分的质量证明文件,适当时包括以下内容,以证实其物资质量保证能力:a. 供方产品质量状况或来自有关方面的信息(如供方营业执照、检验报告,其他用户对其产品质量的反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等);b.对按要求如期提供稳定质量产品的保证能力;供方顾客满意程度;c. 产品交付后由供方提供相关的服务、技术支持和与履约能力有关的财务状况、价格和交付情况等。
排除法。
分析四个选项与“质量证明”的关系。
绩效评估评估的是供方完成项目的能力,与供方的质量保证没有关系参考答案:D2014上试题18(18)属于QA的主要职责A.组织对概要设计同行评审B.检查工作产品及过程与规范的符合性C.组织对软件过程的改进D.文件版本管理分析:质量保证,即Quality Assurance,简称Q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实施第八章习题8.1单项选择题8.1.1在项目管理中,主要需协调()之间的矛盾,并要采取措施加强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A.系统设计人员和系统分析员B.领导和计算机技术人员C.系统分析人员和编程人员D.系统设计人员和编程人员8.1.2为便于系统重构,模块划分应()。
A.大些B。
适当C.尽量大D。
尽量小8.1.3程序员设计程序和编写程序时主要依据下列资料进行:()A.系统流程图B.程序流程图C.系统流程图、程序编写说明书及输入/输出说明D.处理流程图8.1.4 系统调试中的分调是调试()。
A.主控程序B.单个程序,使它能运行起来C.功能模块内的各个程序,并把它们联系起来D.调度程序8.1.5计算机设备的折旧费属于()。
A.一次性投资额B。
管理费用C.经营费用D。
可变费用8.1.6 visual basic().A.是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B。
没有生成功能C.有一定生成功能D。
不具有面向对象功能8.1.7 DO WHILE—ENDDO语句用于()。
A.选择结构B。
循环结构C.顺序结构D。
网络结构8.1.8 系统开发中要强调编好文档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交流信息B。
提高效益C.便于绘制流程图D。
增加收入8.1.9外部调和租金、打印用纸、人工费、设备折旧等属于()。
A.投资费用B。
经营费用C.附加费用D。
管理费用8.1.10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时使用的投资效果系数应()。
A.高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B.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C.等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D.稍低于一般工业部门的投资效果系数8.1.11系统实施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A.文件和数据库设计B。
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C.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D。
制定设计规范8.1.12系统调试中总调的内容包括()。
A.程序的语法调试B。
主控制调度程序调试C.功能的调试D。
单个程序的调试8.1.13程序的总调指的是()。
A.主控制调度程序调试B。
调试功能模块C.将主控制调度程序和各功能模块联结D。
测试模块的运转效率8.1.14程序调试主要是对程序进行()。
A.性能调试B。
语法和逻辑的调试C.语句调试D。
功能调试8.1.15调试程序时,用空数据文件去进行测试,检查程序能否正常运行,这是属于()。
A.用异常数据调试B。
用正常数据调试C.用更新数据调试D。
用错误数据调试8.1.16程序编写费包括在()。
A.经营费用之内B。
生产费用之内C.管理费用之内D。
一次性投资之内8.1.17调试程序时应当使用()。
A.错误数据和异常数据去调试B。
更新数据去调试C.预测数据去调试D。
模糊数据去调试8.1.18新系统投入运行后,原系统仍有一段时间与它同时运行,称为()。
A.为跟踪检验B。
测试C.校验D。
并行切换8.1.19DO CASE语句属于程序基本逻辑结构中的()。
A.循环结构B。
网络结构C.顺序结构D。
选择结构8.1.20系统实施后的评价是指()。
A.新系统运行性能与预定目标的比较B.确定系统失败原因,进行适当调整C.在系统切换前进行的评价D.A、B和D8.4问答题8.4.1如何进行程序总调后的“实况考试”?8.4.2系统投入运行后,哪些原因要求系统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8.4.3系统投入运行后,系统维护工作包括哪些内容?8.4.4用结构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哪几种基本的逻辑结构组成?8.4.5程序员编写程序的主要根据是什么?8.4.6系统实施阶段包括哪些主要工作内容?8.4.7对程序设计的主要要求有哪些?8.4.8为什么说程序的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往往比程序效率更为重要?8.4.9试述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优点。
8.4.10试述非货币指标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意义,并举例说明。
8.4.11程序调试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8.4.12用新研制的管理信息系统替换原有系统通常采用何种方法?8.4.13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为了实现对项目工作的计划管理,通常采用何种技术?第八章参考答案8.1 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5.CBCCC6-10.CBABA11.B12.B13.C14.B15.A16.D17.A18.D19.D20.A8.4 问答题参考答案1.答:程序总调以后进行的实况考试是以原手工系统能得到正确结果的原始数据作为新系统的输入数据,由计算机处理后,将所得结果与手工作业结果相核对,以此来检验系统的正确性。
2.答:环境的变更和业务量的增减等都可能要求对系统及时进行维护。
3.答:系统维护的内容包括程序、数据文件和代码等的维护。
4.答: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设计程序时,程序由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结构组成。
5.答:程序员编写程序主要根据系统设计阶段已编写出来的程序设计说明书。
6.答: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系统转换和评价等。
7.答:程序设计应满足可维护性、可靠性、可理解性和程序效率等要求。
8.答:近年来,由于硬件价格大幅下降,程序效率(如节省存储空间、提高计算机运行效率)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举足轻重了。
而另一方面,MIS中的应用程序一般运行3—10年,程序的维护工作量很大,为了维护人员能方便维护他人编写程序,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就显得特别是重要。
9.答:结构化程序设计把任何程序都设计成顺序结构、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三种逻辑组成的程序,由于这种程序结构的逻辑性强,各组成部分贸易独立性强,所以便于理解、修改、扩充和推广。
10.答:在评价管理信息系统的指标体系中有许多指标是不能直接用货币指标来衡量的,例如减少手工计算量和抄写量,减轻繁琐重复性劳动等,但这些效果往往十分重要。
因为,管理人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后,就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去考虑改进管理问题。
所以说,非货币指标在评价是MIS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1.答: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语法调试和对程序进行逻辑检查两个方面。
12.答:用新系统取代旧系统通常采用平行转换的方法,即新旧两系统同时运行,对照两者的输出,利用原系统的正确数据来检测新系统。
13.答:为了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对项目进行计划管理,通常采用卡特图或网络计划技术,目的是用最少的时间和资源消耗沙来完成预定的计划目标。
第七章习题7.1 单项选择题物理模型设计是系统开发的(B)阶段的任务。
a. 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b. 系统设计c. 系统分析d. 系统规划磁盘文件是一种(C)a. 输人文件b. 输出文件c. 输人输出文件d.周转文件用质数法确定代码结构中的校验位时,校验位的取值是质数法中的(D)。
a. 权b. 模c. 除得的商d. 除得的余数区间码是把数据项分成若干组,用区间码的每一区间代表一个组,在码中(C)。
a.数字的值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位置是无意义的b. 数字的位置代表一定意义,但数字的值是没有意义的c. 数字的值和位置都代表一定意义d. 用字符而不用数字表示意义文件设计时,首先应设计(aa. 共享文件b. 非共享文件c.中间文件d. 处理文件代码设计工作应在(B)阶段就开始。
a. 系统设计b. 系统分析c. 系统实施d. 系统规划周转文件用来存放具有(A)。
a. 固定个体变动属性的数据b. 固定半固定属性的数据c. 随机变动属性的数据d. 固定属性的数据石邮政编码是一种(D)。
a. 缩写码b. 助忆码c. 顺序码d. 区间码对直接存取文件组织方式组织的文件采用顺序文件处理方式进行处理是(C)。
a. 很合适的b. 合适的c. 不合适的d. 常用的为了检查会计工作中惜方会计科目合计与贷方会计科目合计是否一致,通常在程序设计中应进行(C)。
a. 界限校验b. 重复校c. 平衡校验d.记录计数校验系统的吞吐量指的是(B)。
a. 每天的数据输出量b. 每秒执行的作业数c. 每秒的数据处理量d. 每日的数据输人量绘制新系统的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基础是(D)。
a. 组织机构图b. 功能结构图c. 业务流程图d. 数据流程图文件按信息流向分类有输人文件、输出文件和(da. 顺序文件b. 索引文件c. 直接文件d. 输人输出文件文件的活动率指的是(B)。
a. 文件在单位时间内被查询的记录的数量b. 文件在更新过程中被处理的记录的百分数c. 文件排序中被移动位置的记录的百分数d. 文件中记录随机变动的程度校验输人月份最大不能超过12是属于(C)。
a. 视党校验b. 数据类型校验c. 逻辑校验d. 界限校验输出设计应由(B)。
a. 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b. 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需要完成c. 程序设计员根据输人数据完成d. 系统设计员根据输人数据完成C)。
a. 中间文件b. 扣款文件c. 主文件d. 输人文件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应在(C)。
a. 系统分析阶段进行b. 系统设计阶段进行c. 系统实施阶段进行d. 系统评价阶段进行信息系统流程图反映的是(A)。
a. 管理业务流程b. 数据流程c. 表格分配关系d. 计算机的处理流程系统设计过程中应(D )。
a. 先进行输人设计,后进行输出设计b. 先进行输出设计,后进行输人设计c. 同时进行输入输出设计d. 由程序员进行输人输出设计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不包括(A)。
a. 程序设计b. 文件设计c. 输人输出设计d.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校验位不可能发现的错误是(D)。
a. 抄写错b. 易位错c. 传输错d. 原数据错概念模型描述的是(D)。
a. 与数据库物理实现有直接关系的数据库b. 已确定了采用何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库c.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d. 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某种代码由3位字符组成,每位可选择8种字符,则代码的总数是(D)。
a. 1000 b. 24 c. 6 561 d. 512代码传输时所作的校验计算应在(D)进行。
a. 发送端b. 接收端c. 发送端和接收端d. 传输线路上系统设计阶段中进行新系统边界分析的目的是(C)。
a. 为了确定管理人员和计算机人员之间的分工b. 为了划分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