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菌物与真菌的区别
普通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1.植物病害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的持续影响,在生理、组织和细胞上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外部表现出不正常现象。
2.病原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有害生物。
3.传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浸染造成的病害,可以传染。
4.非传染性病害无病原生物参加,只是由于植物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5.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者互相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又称为“病害三要素”。
6.症状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的侵扰后,内部生理活动或外观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7.病状植物患病后,植物病部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8.病征病部上出现的肉眼可见的病原物个体或群体。
9.变色病株的色泽发生改变。
10.坏死染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变化。
11.萎蔫指植物的整株或局部因脱水而枝叶萎垂的现象。
12.腐烂植物组织较大面积的分解和破坏。
腐烂可以分干腐、湿腐和软腐。
13.畸形指植物受害部位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发生促进或抑制性的病变,植物整体或局部的形态异常。
畸形可分为增大、增生、减生和变态四种。
14.综合征一种病害在一种植物上可以同时或先后表现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5.并发症当两种或多种病害同时在一株植物上发生时,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16.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症状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以后,原有症状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17.病害循环指一种病害从寄主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后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18.初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或越夏场所来的病原物的侵染。
19.再侵染在田间已经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传播后侵染同一生长季内的寄主植物。
20.越冬寄主植物收获或休眠后病原物的存活方式和存活场所,病原物度过寄主休眠期后,引起下一季节的初次侵染。
21.死体营养型病原物可以直接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或者是先杀死寄主细胞,然后再从死亡的细胞中吸收养分的寄主物。
植物病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2.病因:使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
3.病征:是指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4.病状:植物染病后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
5.植物病害: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
6.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称为菌丝。
7.真菌: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并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8.真菌的生活史:指真菌从一种孢子开始,经过营养生长和繁殖,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为止的整个过程。
9.真菌的有性繁殖:是指真菌通过特殊的两性细胞或两性器官的配合,经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称为有性生殖。
10.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11.无性孢子:有无性繁殖方式产生的孢子,如厚垣孢子、芽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和分生孢子。
12.有性孢子:有性孢子就是指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孢子或经过受精作用产生的双倍体孢子。
13.植物病原细菌: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细菌。
14.原核生物: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微生物。
它的遗传物质(DNA)分散在细胞质种,无核膜包围,无明显的细胞核,细胞质中含有小分子的核蛋白体,但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胞器。
15.植物病毒:指侵染植物引起植物病害的病毒。
16.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其体内繁殖扩展,发生致病作用,进而显现病害症状的过程。
17.初次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长期间的第一次侵染,叫初次侵染。
18.再次侵染:受到初次侵染的植物发病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后引起的侵染叫再次侵染。
19.介体传播:是指病原生物依附在其他生物体上,借其他生物体的活动而进行的传播及侵染。
普通植物病理学菌物概述

第二章 植物病原菌物
1. 菌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2. 根肿菌门菌物 3. 卵菌门菌物 4. 壶菌门菌物 5. 接合菌门菌物 6. 子囊菌门菌物 7. 担子菌门菌物 8. 半知菌门菌物 9. 植物菌物类病害诊断要点
1
∈1 菌物的一般性状和分类
€ 1.菌物的概念 € 2.菌物的营养体 € 3.菌物的繁殖 € 4.菌物的生活史 € 5.菌物的分类
子囊腔
子座溶解而成
无真正壳壁
61
有性孢子类型 (5)担孢子
•担子菌的有性孢子; •通常由担子上产生; •单倍体。
62
菌物的性分化
•大多数菌物是雌雄同株的,同一菌体上分化 出雌、雄配子体,即雌、雄性器官;
•少数菌物是雌雄异株的,其雌、雄配子体分 别产生在不同的菌体上;
•还有一些菌物能够产生形态完全相似的性器 官,无法区分出雌、雄性别,称为性不分化。
conidium appressorium
haustorium
稻瘟病菌附着胞、侵 入钉纵切面及断面结 构(Deising, 2000)
24
菌丝变态
3). 附着枝
•常见于煤炱目 Meliolales等菌 物。 •是在叶片表面 寄生的菌丝体上 一个或两个细胞 的短小分枝; •有头状或具短 尖状; •与菌体的固定 和吸收养分有关。
2
菌物 (菌类) 与 真菌
生物分类系统
林奈(1753) 植物 动物
科谱兰(1956) 动物 植物 原生生物 菌界
卡伐里-史密斯(1981) 真细菌 古细菌 原始动物 原生动物 (粘菌、根肿菌) 植物 动物 真菌 (壶菌、接合菌、子囊、担子) 藻物 (卵菌、丝壶菌)
魏泰克(1959) 动物 植物 原生生物 原核生物 真菌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2一、名词解释(5×3=15分)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二、问答题(4×10=40分)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15分)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四、选择填空(10分)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B.飞虱C. 蚜虫D 线虫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 TMVB. CMVC. PVYD.SBMV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B.病毒C. 线虫D.细菌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B. 假根C. 双核菌丝D. 菌索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
A. 专化型B. 专性寄生C. 单主寄生D. 转主寄生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B. 木耳C. 黑粉菌D. 香菇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B. 专性寄生物C. 腐生物D. 活体寄生物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B. 生长调节物质C. 植保素D. 毒素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植物病理学-农学-第二章 植物病原学-细菌、病毒

7、韧皮部杆菌属(Liberobacter)
新设立的属,这是一类在韧皮
部中寄生危害的病原菌,以柑桔 黄龙病菌为代表,至今尚未能人 工培养,但已在电镜下观察菌体 梭形或短杆状,革兰氏阴性,过 去一直称为类细菌或韧皮部难养 菌( Phloem fastidious bacteria , PFB) 。
马铃薯环腐病
9、螺原体属(Spiroplasma) 菌体的基本形态为螺旋形,繁殖时可产生分枝,分枝亦呈螺 旋形。螺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很小,煎蛋状,直径 1mm 左右,常在主菌落周围形成更小的卫星菌落。菌体无鞭 毛,但在培养液中可以做旋转运动。 传病介体:叶蝉、飞虱等。 引起柑桔僵化病、玉米矮化病等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重要类群
门及特征
薄壁菌门(有细胞壁的格 栏氏阴性细菌) (Gracilicutes) 细胞壁10~13nm,肽聚糖 含量1~3%
重要植物病原属
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土壤杆菌属 Agrobacterium 食酸菌属 Acidovorax 黄单胞杆菌属 Xanthomonas 伯克氏菌属 Burkholderia 嗜木杆菌属 Xylophilus 拉尔氏菌属 Ralstonia 欧氏菌属 Erwinia 草螺菌属 Herbaspirillum 泛菌属 Pantoea 根瘤杆菌属 Rhizobacter 木杆菌属 Xylella 韧皮部杆菌属Liberibacter 棒状杆菌属 Corynebacterium 棒型杆菌属 Clavibacter 短小杆菌属 Curtobacterium 节杆菌属 Arthrobacter 红色球菌属 Rhodococcus 鸭茅草杆菌属 Rathayibacter 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 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5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6
隔膜的类型:
封闭隔:多数无隔菌丝当菌丝形成繁殖器官、衰 老或受伤时常形成完全封闭的隔膜。
单空隔:隔膜中间为一孔。
多孔隔:隔膜中间有许多微孔。
复式隔(桶孔隔膜)(dolipore septum):在隔 膜壁的中部围绕着中心膜孔,有一个炸面圈或琵 琶形的膨大,两边有园顶状的膜状结构所覆盖— 隔孔帽。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24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25
三)菌丝体的组织化
很多真菌在生活史的某个阶段菌丝体能形 成一定的组织,其中菌丝互相交织的程度不 同,有的较紧,有的很疏松,二者一般称为 密丝组织(plectenchyma)。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7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8
二)菌丝的变态结构
真菌的营养菌丝在进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吸收 营养,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要求,逐渐形成了 一些特殊形态的结构—变态结构。
附着胞(appressorium,appressoria):分 泌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面;形成侵入 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12
三、真菌的一般形态与特性
营养体:指真菌营养生长的所形成的结构。 繁殖体:指真菌繁殖阶段所形成的结构。
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真菌学概述 PPT课件
13
一)营养体的类型
1 菌丝体(mycelium):真菌的典型营养体是丝状 体叫菌丝(hypha),组成真菌菌体的一团菌丝 叫菌丝体。
2菌物

Fungi
奇妙的菌物世界
中文译名的修订 Fungi, Mycetes——菌物(过去译为真菌) Eufungi, Eumycetes, Truefungi——真菌
裘维藩 (1912-) 中国科学 院院士, 中国农业 大学植物 病理学教 授。
戴芳澜 (1893-1973) 中国菌物学创 始人,1955 年被评为中国 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微 生物研究所所 长。
也称为不完全菌纲。本纲的 菌类,都是有隔菌丝,只知道它 们以分生孢子进行繁殖,尚未发 现其有性生殖阶段。 本纲有不少是农作物和森林 病害的病原菌,还有一些是人和 动物皮肤病的病原菌。
真菌的起源与演化 1、真菌的起源: 1)、多元学说:真菌不是一个自然的、有密切联系的类群, 其中的各大类有着不同的起源。但它们都是由失去叶绿素的藻 类演化来的。 接合菌——水绵
孢子囊
成熟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
3、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
• 子囊菌纲是真菌门种类最多的一纲。除 酵母菌为单细胞外,绝大部分都是多细 胞,菌丝有隔;无性繁殖时,单细胞种 类出芽繁殖,多细胞种类产生分生孢子; 本纲最主要的特点是有性生殖时形成子 囊,合子在子囊内进行减数分裂,形成 子囊孢子。
黑霉(根霉、面包霉)
黑根霉(Rhizopus nigricans Ehr.)
• 有性繁殖时,进行接合生殖,两种不同性的菌丝体 相遇后,从其侧面长出短枝形成配子囊,配子囊顶 端相接,相接处细胞壁消失,配子囊内原生质融合 成为具有厚壁的合子。合子经过较长时间的休眠, 萌发出新的菌丝体。
接合孢子 Zygospore
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双孢蘑菇 Agaricus bisporus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2园林植物病原菌物(真菌)

也就多种多样。 有的简单小型,如孢子囊、分生孢子梗; 有的复杂大型,如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器、蘑菇、木
耳等。 真菌的子实体,用我们的眼睛就能看到,因而是能
够识别的。
综上所述,真菌的种类不同,所产生的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以及子实体的 种类 和 形态 是不同的。
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无性 阶段和有性阶段。 一般过程是:
真菌生活史图解
无性孢子
无性繁殖器官
无性阶段 (生长季节)
有性孢子 芽管
菌丝
菌丝体
有性阶段
(植物生 长后期)
有性繁殖器官
真菌典型生活史的一般过程 (无性阶段 + 有性阶段)
(三)真菌的分类
1969年,惠特克(Whittaker)提出生物的五界系统,
油菜菌核病 示黑色、鼠粪状的菌核
子囊盘(一种繁殖结构)
鼠 粪
菌核
状
菌
核
菌核
② 菌索 菌索,是由菌丝体平行排列结合而成的绳索状物。
其外形与高等植物的根相似,故又称为根状菌索。菌索 的顶端为生长点。 不同真菌产生的菌索,在粗细、长短、颜色方面差 别较大。
苹 果 树 假 蜜 环 菌 根 朽 病
即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
(菌物界)。
而真菌界的分类,多采用安思沃斯(Ainsworth)分
类系统。该分类系统将真菌界首先分为粘菌门和真菌门。
真菌门又进一步分为 5 个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
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
真菌的 5 个亚门主要特征比较
营养体 鞭毛菌亚门 无隔菌丝
学习了这些内容后,我们就可以 准确地诊断由真菌引起的绝大多数植物病害, 掌握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特点, 从而为更好地防治病害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病理学菌物与真菌的区别
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科学,而菌物和真菌是植物病理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菌物和真菌的区别。
一、定义和特点
菌物是指植物病原真菌在寄主体内或体外形成的菌丝体、孢子体等菌落形态的总称。
而真菌是植物病原菌物中的一种,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二、分类特征
菌物主要包括病原菌、腐生菌和寄生菌等。
其中,病原菌是指能引起植物疾病的菌物;腐生菌是指以植物残体为营养来源的菌物;寄生菌是指以植物为寄主并通过寄生方式获取营养的菌物。
而真菌是按照生殖方式和菌丝形态来进行分类的,主要分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接合菌门、糠秕菌门和霉菌门等。
三、生物学特点
菌物的生物学特点是具有生殖体和营养体两种形态。
生殖体是指菌物的有性生殖结构,包括菌丝、孢子等;营养体是指菌物的无性生殖结构,包括菌核、菌落等。
而真菌的生物学特点是具有菌丝体和孢子体两种形态。
菌丝体是由细长的菌丝组成,能够在寄主体内或体外生长繁殖;孢子体是由孢子组成,是真菌的繁殖结构。
四、病害类型
菌物引起的病害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炭疽病、霜霉病、锈病等。
而真菌引起的病害也非常广泛,包括褐腐病、白粉病、黑穗病等。
五、致病机理
菌物致病的机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分泌毒素导致寄主组织的死亡;另一种是通过侵入寄主体内并利用其营养物质导致寄主组织受损。
而真菌致病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菌丝的侵入和孢子的感染,导致寄主组织发生病变。
六、防治方法
菌物引起的病害可以通过多种防治方法进行控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化学防治主要是利用杀菌剂来杀灭或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天敌、拮抗菌等生物制剂来控制病害;物理防治主要是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而真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方法与菌物引起的病害相似,也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菌物是植物病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植物病原真菌在寄主体内或体外形成的菌丝体、孢子体等菌落形态的总称。
而真菌是菌物中的一种,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
菌物和真菌在定义和特点、分类特征、生物学特点、病害类型、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对于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和植物疾病的防治,了解菌物和真菌的区别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