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分子量计算
蛋白分子量的计算方法

蛋白分子量的计算方法蛋白分子量的计算方法引言:蛋白质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分子,其功能多种多样。
研究蛋白质的分子量有助于我们理解其结构和功能。
蛋白分子量的计算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可以通过计算得出蛋白质的实际分子量。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蛋白分子量计算方法。
一、氨基酸序列法氨基酸序列法是一种常用的计算蛋白分子量的方法。
每种氨基酸都有其特定的分子量,因此可以将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与各个氨基酸的分子量对应起来,然后求和即可得到蛋白分子量。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易行,但需要准确的氨基酸序列信息。
二、凝胶电泳法凝胶电泳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研究领域的实验方法。
在凝胶电泳中,蛋白质会根据其分子量的大小在凝胶中进行迁移,从而形成一条或多条带状。
通过制定标准曲线,可以对蛋白质的迁移距离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计算,从而得到蛋白分子量。
三、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准确测定蛋白分子量。
在质谱法中,蛋白质会被分离出来,并通过质量分析仪器进行检测。
根据蛋白质的离子信号和质量-电荷比,可以计算出其分子量。
质谱法精确度高,但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
四、生物信息学方法随着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预测蛋白质的分子量。
这些方法基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和结构特征,使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算法进行计算。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快速预测蛋白质分子量,还可以提供其他相关信息,如亚细胞定位和功能预测等。
总结与回顾: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蛋白分子量计算方法,包括氨基酸序列法、凝胶电泳法、质谱法和生物信息学方法。
氨基酸序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需要准确的氨基酸序列信息;凝胶电泳法在实验室中广泛应用,通过迁移距离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计算蛋白质分子量;质谱法是一种精确测定蛋白分子量的方法,但需要高级设备和技术;生物信息学方法利用机器学习和统计算法预测蛋白质分子量,并提供其他相关信息。
综合考虑,不同的蛋白分子量计算方法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1:氨基酸、蛋白质类计算专题

1.有关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基本关系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水数×18(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例1 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一条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的分子量为多少?解析:本题中含有100个肽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数为:100+1=101,肽键数为100,脱水数也为100,则依上述关系式,蛋白质分子量=101×128−100×18=11128。
变式1:组成生物体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由100个氨基酸构成的含2条多肽链的蛋白质,其分子量为()A.12800B.11018C.11036D.8800解析:对照关系式,要求蛋白质分子量,还应知道脱水数。
由于题中蛋白质包含2条多肽链,所以,脱水数=100−2=98,所以,蛋白质的分子量=128×100−18×98=11036,答案为C。
变式2:全世界每年有成千上万人由于吃毒蘑菇而身亡,其中鹅膏草碱就是一种毒菇的毒素,它是一种环状八肽。
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8,则鹅膏草碱的分子量约为( )A.1024 B. 898 C.880 D. 862解析:所谓环肽即指由首尾相接的氨基酸组成的环状的多肽,其特点是肽键数与氨基酸数相同。
所以,鹅膏草碱的分子量=8 ×128−8 ×18=880,答案为C。
2.有关蛋白质中氨基酸数n、肽链数m、肽键数、脱水数的计算基本关系式有: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1)个;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则肽键数=(n−m)个;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环状多肽,则肽键数=脱水数=氨基酸数=n个无论蛋白质中有多少条肽链,始终有:脱水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例2氨基酸分子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A.52、52B.50、50C.52、50D.50、49解析:氨基酸分子形成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在此过程中脱去了水,据此可知,肽键数=脱水数=900÷18=50,依上述关系式,氨基酸数=肽键数+肽链数=50+2=52,答案为C。
高中生物:计算公式汇总(超全面)

mRNA分子量=核苷酸总分子量—mRNA脱水总分子量=(3n)d—18(c—1)。
⑤真核细胞基因
外显子碱基对占整个基因中比例=编码的氨基酸数×3÷该基因总碱基数×100%;编码的氨基酸数×6≤真核细胞基因中外显子碱基数≤(编码的氨基酸数+1)×6。
2.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与双链DNA(基因)、mRNA碱基数的计算:
①DNA基因的碱基数(至少)
mRNA的碱基数(至少):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6:3:1;
②肽键数(得失水数)+肽链数=氨基酸数=mRNA碱基数/3=(DNA)基因碱基数/6;
③D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DNA双链数=c—2;
mRNA脱水数=核苷酸总数—mRNA单链数=c—1;
⑤若某生态系统被某中在生物体内有积累作用的有毒物质污染,设第m营养级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为Zppm,则第n营养级(m<n)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Z/(20%)n-mppm。
⑥食物网中一定要搞清营养分配关系和顺序,按顺序推进列式:由前往后;由后往前。
吸收O2和释放CO2就不一定相等。解题时,首先要正确书写和配平反应式,其次要分清CO2来源再行计算(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产生多少CO2)。
三、遗传定律概率计算
遗传题分为因果题和系谱题两大类。
因果题分为以因求果和由果推因两种类型。以因求果题解题思路:亲代基因型→双亲配子型及其概率→子代基因型及其概率→子代表现型及其概率。
例如:在一个大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为1/10000,则a基因的频率为1/100,Aa的频率约为1/50。
5.有关染色体变异计算
① m倍体生物(2n=mX):体细胞染色体数(2n)=染色体组基数(X)×染色体组数(m);
蛋白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精品课件
◆ 1.根据化学组成测定最低相对分子质量
◆ 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出蛋白质中某一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假 设分子中只有一个这种元素的原子,就可以计算出蛋白质 的最低分子量。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均含铁0.335%,分别 求它们的最低分子量:
◆ 肌红蛋白为55.8(Fe原子量)÷0.335×100=16700,与其 他方法测分子量相符。
精品课件
◆ 4.沉降法(超速离心法) ◆ 沉降系数(S)是指单位离心场强度溶质的
沉降速度。S也常用于近似地描述生物大分 子的大小。蛋白质溶液经高速离心分离时 ,由于比重关系,蛋白质分子趋于下沉, 沉降速度与蛋白质颗粒大小成正比,应用 光学方法观察离心过程中蛋白质颗粒的沉 降行为,可判断出蛋白质的沉降速度。根 据沉降速度可求出沉降系数,将S带入公式 ,即可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质量。
精品课件
.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其生物活性的基础, 空间结构变化,其功能也随之改变。肌红 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是典型的例 子。
精品课件
◆ 肌红蛋白(Mb)和血红蛋白(Hb)都能与氧进行 可逆的结合,氧结合在血红素辅基上。然而Hb是 四聚体分子,可以转运氧;Mb是单体,可以储存 氧,并且可以使氧在肌肉内很容易地扩散。它们 的氧合曲线不同,Mb为一条双曲线,Hb是一条 S 型曲线。在低p(O2)下,肌红蛋白比血红蛋白对氧 亲和性高很多,p(O2)为2.8torr(1torr≈133.3Pa) 时,肌红蛋白处于半饱和状态。在高p(O2)下,如 在肺部(大约100torr)时,两者几乎都被饱和。 其差异形成一个有效的将氧从肺转运到肌肉的氧 转运系统。
精品课件
◆ 3.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核酸、蛋白技术参数资料、分子量标准及常用试剂的配制

核酸、蛋白技术参数资料、分子量标准及常用试剂的配制•一、核酸及蛋白质常用数据1.核苷三磷酸的物理常数2.常用核酸的长度与分子量3.常用核酸蛋白换算数据(1)重量换算1μg=10-6g 1pg=10-12g 1ng=10-9g 1fg=10-15g (2)分光光度换算:1A260双链DNA=50μg/ml 1A260单链DNA=30μg/ml 1A260单链RNA=40μg/ml (3)DNA摩尔换算:1μg 100bp DNA=1.52pmol=3.03pmol末端1μg pBR322 DNA=0.36pmol 1pmol 1000bp DNA=0.66μg 1pmol pBR322=2.8μg 1kb双链DNA(钠盐)=6.6×105道尔顿1kb单链DNA(钠盐)=3.3×105道尔顿1kb单链RNA(钠盐)=3.4×105道尔顿(4)蛋白摩尔换算:100pmol分子量100,000蛋白质=10μg 100pmol分子量50,000蛋白质=5μg 100pmol分子量10,000蛋白质=1μg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126.7道尔顿(5)蛋白质/DNA换算:1kb DNA=333 个氨基酸编码容量=3.7×104MW蛋白质10,000MW蛋白质=270bp DNA 30,000MW蛋白质=810bp DNA 50,000MW蛋白质=1.35kb 100,000MW蛋白质=2.7kb DNA4.常用蛋白质分子量标准参照物5.常用DNA分子量标准参照物a:以水为溶剂的抗生素贮存液通过0.22μm滤器过滤除菌。
以乙醇为溶剂的抗生素溶液无须除菌处理。
所有抗生素溶液均应放于不透光的容器保存。
b:镁离子是四环素的拮抗剂,四环素抗性菌的筛选应使用不含镁盐的培养基(如LB培养基)。
五、常用贮存液的配制1.30%丙烯酰胺溶液【配制方法】将29g丙烯酰胺和1g N,N’-亚甲双丙烯酰胺溶于总体积为60ml的水中。
高一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

高一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蛋白质是生命体中非常重要的分子,扮演着许多生物学过程的关键角色。
在生物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蛋白质的一些重要参数,其中之一就是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分子量越大,通常意味着它越复杂,可能具有更多的功能和结构。
计算蛋白质分子量的公式如下:分子量 = (氨基酸1个的分子量 ×氨基酸1的数量)+ (氨基酸2个的分子量×氨基酸2的数量)+ ...这个公式中,我们需要知道每个氨基酸的分子量,并根据蛋白质序列中不同氨基酸的数量进行相应的计算。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有20种常见的氨基酸,每种都有不同的分子量。
在计算时,我们根据蛋白质中每种氨基酸的数量与其相应的分子量相乘,并将所有结果相加,即可得到蛋白质的分子量。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公式是简化的表示方式,没有考虑蛋白质中其他组分的分子量。
另外,这个计算方法也不包括可能存在的修饰或糖基化等变异。
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的蛋白质来说,这个计算公式已经足够精确了。
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对于生物学研究和需求的实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判断蛋白质是否符合我们的研究需求,并为进一步的实验和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在进行蛋白质分子量计算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在线工具或软件来简化操作,只需输入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即可自动计算蛋白质的分子量。
这样的工具大大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使得科研人员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实验的设计和结果的分析。
综上所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可以通过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量和分子量进行相应的乘法和加法运算得到。
这个公式在生物学的研究和实验设计中具有重要作用,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特性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

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是指根据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计算出蛋白质的分子量、等电点、脂溶性等特性的数学公式。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研究生物学、医学和生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生物蛋白质计算公式进行详细介绍。
生物蛋白质的计算公式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蛋白质的分子量计算公式。
蛋白质的分子量是指其分子中氨基酸组成的总质量。
每种氨基酸都有一个特定的分子量,因此可以根据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来计算分子量。
蛋白质分子量计算公式如下:Mw = Σni * Ai其中,Mw表示蛋白质的分子量,ni表示蛋白质中第i种氨基酸的个数,Ai表示第i种氨基酸的分子量。
通过将每种氨基酸的个数与其分子量相乘,再将所有结果相加,即可得到蛋白质的分子量。
蛋白质的等电点是指其在电离状态下,带正电和带负电的氨基酸的数量相等时的pH值。
等电点可以通过计算带正电的氨基酸和带负电的氨基酸的氨基酸残基的pKa值来得到。
蛋白质的等电点计算公式如下:pI=(pKa1+pKa2)/2其中,pI表示蛋白质的等电点,pKa1表示带正电的氨基酸残基的pKa值,pKa2表示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的pKa值。
通过计算带正电和带负电氨基酸残基的pKa值,并求其平均数,即可得到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的脂溶性是指其在水和有机溶剂(如氯仿)之间溶解性的差异。
蛋白质的脂溶性可以通过计算每个氨基酸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来得到。
蛋白质的脂溶性计算公式如下:Hydrophobicity = Σni * hydrophobicity_i其中,Hydrophobicity表示蛋白质的脂溶性,ni表示蛋白质中第i种氨基酸的个数,hydrophobicity_i表示第i种氨基酸的亲水性或疏水性。
通过将每种氨基酸的个数与其亲水性或疏水性相乘,再将所有结果相加,即可得到蛋白质的脂溶性。
除了上述公式外,还有一些其他与生物蛋白质计算相关的公式,如计算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比例、三级结构的空间构象等。
蛋白质分子量计算

蛋白质的分子量的计算: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总和—失去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蛋白质中肽键数的计算:
肽键数(或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平均分子量:20种氨基酸平均分子量为128。
蛋白质是由C(碳)、H(氢)、O(氧)、N(氮)组成,一般蛋白质可能还会含有P(磷)、S(硫)、Fe(铁)、Zn(锌)、Cu(铜)、B(硼)、Mn(锰)、I(碘)、Mo(钼)等。
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的组成百分比约为:碳50%、氢7%、氧23%、氮16%、硫0~3%、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质都含氮元素,且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
2.蛋白质系数:任何生物样品中每1g元氮的存在,就表示大约有100/16=6.25g 蛋白质的存在,6.25常称为蛋白质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