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制备

合集下载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培养基的制备主要分为固态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两种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 固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琼脂、食物源(如肉汤、蛋白胨等)、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并添加到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肉汤或蛋白胨等食物源材料,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高压下灭菌15-20分钟。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g. 检查培养基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放入冰箱中保存。

2. 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氯化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并加入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葡萄糖,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并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倒入适量培养基后,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条件一般为121高压15-20分钟。

g.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检查液态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物,若有则需要重新制备。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源、矿物质、维生素等材料。

2. 材料溶解:将所需材料称取放入试管或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加热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3. 浓度调整: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调整培养基材料的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4. 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达到高温高压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目的。

灭菌是为了减少外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培养基配制技术—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配制技术—培养基的制备

3.调pH
在未调pH 前,先用精密pH 试纸测量培养 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 滴加入 1mol /L 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 pH 试纸测其pH,直 至 pH 达 7.4~7.6。反之, 用 1mol/L HCl 进行调节。对于要求pH 较精确 的培养基,其pH 的调节常用酸度计进行。 pH 调节不要过头,以避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 物质的浓度。 4.过滤
谢谢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3.0g,蛋白胨10.0g, NaCL5.0g,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其中牛肉膏提供碳源、能源、磷 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 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需要加入一定量琼脂作凝 固剂,如果配制液体培养基则不用加入琼脂。
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至 50℃左右(以防斜 面上冷凝水太多), 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 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 管总长的一半为宜。
10.无菌检查
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 48h,检查确实无菌生长方可使用。
谢谢
PDA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 200克、葡萄糖 20克、琼脂 15~20克、 自来水 1000毫升、自然pH。
二、控制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 营养物质浓度过低不能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太高则可能
对微生物产生毒害,如高浓度的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会抑菌或杀菌。 因此,营养物质合适的浓度是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在生 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 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生产,以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 压的生产菌株。当然,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 降低。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首先要使用一些玻璃器皿,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烧杯和吸管等。

这些器皿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一定的处理,洗刷干净。

有的还要进行包装,经过灭菌等准备就绪后,才能使用。

1、新购的玻璃器皿除去包装沾染的污垢后,先用热肥皂水刷洗,流水冲净,再浸泡于1~2%的工业盐酸中数小时,使游离的碱性物质除去,再以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将水空干,即可使用。

2、用过的玻璃器皿凡确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后可随时冲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可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有可能被病原菌污染的器皿,必须经过适当消毒后,将污垢除去,用皂液洗刷,再用流水冲洗干净。

若用皂液未能洗净的器皿,可用洗液浸泡适当时间后再用清水洗净。

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重铬酸钾和浓流酸,其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成可溶性物质,以便冲洗。

洗液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避免溅到衣服、身体和其他物品上。

二、培养基的类型在实验室中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的任何营养基质,都叫做培养基(Media)。

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培养目的和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我们可根据某种标准,将种类繁多的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

1、根据对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来区分,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原料,其成分难以确切知道。

用作这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牛肉膏、麦芽汁、蛋白胨、酵母膏、玉米粉、麸皮、各种饼粉、马铃薯、牛奶、血清等。

用这些物质配成的培养基虽然不能确切知道它的化学成分,但一般来讲,营养是比较丰富的,微生物生长旺盛,而且来源广泛,配制方便,所以较为常用,尤其适合于配制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制备

一、玻璃器皿的清洗在制备培养基的过程中,首先要使用一些玻璃器皿,如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烧杯和吸管等。

这些器皿在使用前都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经过一定的处理,洗刷干净。

有的还要进行包装,经过灭菌等准备就绪后,才能使用1、新购的玻璃器皿除去包装沾染的污垢后,先用热肥皂水刷洗,流水冲净,再浸泡于1~2%的工业盐酸中数小时,使游离的碱性物质除去,再以流水冲净。

对容量较大的器皿,如大烧瓶、量筒等,洗净后注入浓盐酸少许,转动容器使其内部表面均沾有盐酸,数分钟后倾去盐酸,再以流水冲净,倒置于洗涤架上将水空干,即可使用。

2、用过的玻璃器皿凡确无病原菌或未被带菌物污染的器皿,使用后可随时冲洗,吸取过化学试剂的吸管,可先浸泡于清水中,待到一定数量后再集中进行清洗。

有可能被病原菌污染的器皿,必须经过适当消毒后,将污垢除去,用皂液洗刷,再用流水冲洗干净。

若用皂液未能洗净的器皿,可用洗液浸泡适当时间后再用清水洗净。

洗液的主要成份是重铬酸钾和浓流酸,其作用是将有机物氧化成可溶性物质,以便冲洗。

洗液有很强的腐蚀作用,使用时应特别小心,避免溅到衣服、身体和其他物品上。

二、培养基的类型在实验室中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的任何营养基质,都叫做培养基(Media).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不同,培养目的和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很多。

我们可根据某种标准,将种类繁多的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根据对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来区分,可以将培养基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原料,其成分难以确切知道。

用作这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牛肉膏、麦芽汁、蛋白胨、酵母膏、玉米粉、麸皮、各种饼粉、马铃薯、牛奶、血清等。

用这些物质配成的培养基虽然不能确切知道它的化学成分,但一般来讲,营养是比较丰富的,微生物生长旺盛,而且来源广泛,配制方便,所以较为常用,尤其适合于配制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

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实验报告引言:在微生物学研究中,培养基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步骤。

本实验旨在探究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灭菌技术的应用。

一、培养基的制备1.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成分培养基的成分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而定。

常见的培养基成分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在制备培养基时,需根据所研究的微生物特性选择合适的成分。

1.2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制备培养基的步骤主要包括称量、溶解、调pH、加热消毒和装瓶。

首先,按照配方称取所需成分,并逐一溶解于适量的蒸馏水中。

随后,根据微生物的需求,调节溶液的pH值。

最后,将溶液装入试管或培养皿中,并加热消毒。

二、灭菌技术的应用2.1 灭菌的目的灭菌是指将培养基、培养器具和实验室环境中的微生物杀灭或去除的过程。

灭菌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微生物的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2 常用的灭菌方法常用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灭菌、化学灭菌和紫外线灭菌。

高温灭菌是指将培养基或器具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加热消毒,常用的方法有烘箱灭菌和压力灭菌。

化学灭菌则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如酒精、乙醛等来杀灭微生物。

紫外线灭菌则是利用紫外线的辐射杀灭微生物。

2.3 实验中的灭菌操作在实验中,常用的灭菌操作包括培养基灭菌、器具灭菌和工作台灭菌。

培养基灭菌是将制备好的培养基加热消毒,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

器具灭菌则是通过高温、化学物质或紫外线对实验器具进行消毒。

工作台灭菌则是通过紫外线辐射对实验台面进行灭菌处理。

结论:培养基的制备和灭菌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正确的培养基制备和灭菌操作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通过本实验,我们学习了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常用的灭菌技术,为今后的微生物实验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1] 陈晓玲, 赵莉, 邱晓红, 等.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教程[M]. 2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2] 郭燕妮, 张晓红.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培养基是细菌、真菌、细胞等微生物进行繁殖和培养的营养地,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是最常见的一种培养基,它以琼脂凝胶为基质,通过加入不同的营养成分,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2)加入适量皂液,加热融化琼脂。

3)待琼脂溶液冷却至40°C左右时,加入已经制备好的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4)搅拌均匀,调整pH值,加热煮沸。

5)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凝胶化。

注意事项:1)使用较干燥的琼脂可减少湿润时间。

2)煮沸或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过度加热导致一些营养成分失活。

3)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2.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动态研究等实验。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加入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搅拌均匀。

3)调整pH值,加热至沸腾。

4)倒入试管或烧杯中,用胶塞或铝箔盖好。

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搅拌,避免成分沉积或变色。

2)制备前要将试管或烧杯等容器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3)使用培养基前要进行菌液均匀混合,避免因成分沉积而导致的营养不均匀。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微生物对特定组分的感受性选择性地制备的培养基。

制备方法如下:1)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加热至融化,放置冷却至40°C左右。

2)加入特定的抗生素、色素或指示剂等,搅拌均匀。

3)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等待凝胶化。

注意事项:1)特定抗生素或其他抑菌剂的添加量需要谨慎,过量添加可能抑制需要培养的微生物。

2)搅拌均匀时,应快速且均匀,以避免导致混合不均。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凝胶化后,尽量避免暴露于空气中,以免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以上所述的常用培养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要求不同,制备方法也有所差异。

培养基的制备

培养基的制备

一、培养基的制备:(一)液体培养基1、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配制培养基所需的各种药品:牛肉膏3.0 g 蛋白胨10 g 氯化钠5.0 g2、溶化将称好的药品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加热溶解3、定容待全部药品溶解后,加水至所需体积1000ml4、调pH 用剪刀剪出一小段pH试纸,然后用镊子夹取此段pH试纸,在培养基中蘸一下,观看其pH范围,直至将pH调制7.2-7.45、过滤6、分装将配好的液体培养基分别装入锥形瓶中,并加塞包扎7、灭菌将加塞包扎好的培养基置于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下灭菌20min.8、保存将配置好的培养基放入4℃的冰箱中,保存备用(二)固体培养基1、称量用电子天平称量配制培养基所需的各种药品:牛肉膏3.0 g 蛋白胨10 g 氯化钠5.0 g 琼脂粉15 g2、除无需过滤外,其余步骤同液体培养基二、供试样品处理1.苔藓植物提取液制备将采集来的苔藓样品用自来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洗净,放入培养箱于50℃恒温条件下烘干,用电动粉碎机将植物体粉碎。

称取 2.0 g 样品粉末,置于具橡胶塞的三角瓶中,加20 ml无水乙醇, 在摇床上振荡提取20 h, 以1500 r/ min 离心10 min, 收集上清液, 将残渣再用无水乙醇重复提取2次, 方法同上,合并3次的提取液于小烧杯中, 置4℃冰箱保存备用。

2.苔藓植物浸出液的制备分别将植物体洗净,蒸馏水浸泡至吸水饱和,然后用滤纸吸去体表多余水分,但不能过重挤压。

称取8 g藓体,加少许蒸馏水,研磨成浆状,再加水至40ml。

放入50℃恒温水浴锅12 h。

取出并离心去渣,得上清液即为浸出液。

三、菌悬液的制备取供试细菌菌株,用接种环各取菌苔少许接种至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斜面上,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0 h 活化,然后将活化后的菌株接一环于 5 mL 液体培养基中,在恒温振荡器中37℃下培养6- 8 h ,即制成菌悬液。

四、滤纸片法测定抑菌作用取直径12 mm 的灭菌滤纸片放入上述苔藓植物提取液中浸泡过夜,将菌悬液各取0.5 mL 与相应的固体培养基制成含菌平板,用无菌镊子取含浸出液的滤纸片贴在含菌平板上,每皿贴4 片,每菌做 3 次重复,且用无水乙醇浸泡滤纸片作空白对照,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 后,取出测定抑菌圈直径大小,比较抑菌效果。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常用培养基是生物科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可以提供一系列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使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细胞可以繁殖和生长。

在实验室中,我们通常需要制备一些常用培养基,以满足我们的实验需求。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如何制备常用培养基。

第一步:准备培养基成分首先,需要准备所需的培养基成分,例如碳源、氮源、维生素、无机盐、生长因子等。

其中,常用的碳源包括葡萄糖、蔗糖等;常用的氮源包括氨、硝酸盐、尿素等;常用的无机盐包括磷酸盐、铁、钙、钾、镁等。

这些成分的用量和配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第二步:加入水将准备好的培养基成分加入适量的水中,待成分溶解后,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子充分搅拌,让混合物均匀混合。

注意,加水时要注意水质的纯净度,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第三步:调节pH值根据需要,调节溶液的pH值。

常用的调节剂包括酸和碱,例如盐酸、氢氧化钠等。

将调节剂滴加到溶液中,并用pH计测定溶液的pH值,适当调整pH值,直到达到所需的值。

第四步:灭菌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装入适当容量的烧瓶或培养皿中,密封好,进行高温高压灭菌。

高温高压灭菌能够有效地杀死培养基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防止污染,保证培养基的质量。

通常,高温高压灭菌需要在121℃下进行30分钟左右。

第五步:贮存将高温高压灭菌后的培养基放置在恒温箱中,控制在4℃下保存。

也可以将其按瓶、罐装装起来,进行冻存,保存期可达1年以上。

总之,制备常用培养基是生物学研究中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制备方法,能够保证实验的结果准确可靠。

当然,不同的实验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在制备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查询和准备,确保使用的培养基能够达到实验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基的制备
一、配制原则和种类
(一)培养基配制原则
1、培养基:培养基是提供食用菌等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与特定环境条件的基质,如蘑菇菌是有机营养型中的草腐生菌。

制备培养基不仅要考虑它所需要的含碳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矿物盐类、生长因子,还要考虑水与pH环境,同时还应考虑它们培养方式是固体培养还是液体培养。

因此,可以把按菌类生长发育需要比例配制的灭菌营养基质,称为培养基。

换言之,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含有菌株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具有菌类生长环境条件;经过灭菌,并保持无菌状态。

2、培养基的选择:在整菌种制备过程中,从母种到原种、栽培种,各个阶段的目的要求有所不同,所选用的培养基的配比也应有所区别。

一般母种初生菌丝较嫩弱,分解养分能力差,要求营养丰富、完全,氮源、维生素的比例应高。

须选用易于被菌丝吸收利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蔗糖、马铃薯、蛋白胨、无机盐类及生长素等为等而原种、栽培种所需数量较多,且菌丝分解能力强,可利用大量农作物秸秆、粪草、棉籽壳、麸皮、米糠等原料作为培养基。

(二)培养基的种类
1、根据营养物质的来源,可以把培养基分炎天然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1)天然培养基天然培养基是指用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或化学成分不恒定天然有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如各种农副产品及其下脚料──小麦、大豆、玉米粉、麸皮、米糠、作物秸秆、木屑、棉籽壳、甘蔗渣等,以及动植物组织的浸出液──牛肉膏、肉汤、马铃薯汁、麦芽汁、豆芽汁等都可以用来配制天然培养基,这种培养基来源广,成本低,营养丰富,适合于在生产上大规模培养菌类使用,但这些天然有机物质因产地、品种、生长期的不同,化学成分不能宣。

每批成分也不稳定,不宜用来做精细的科学实验。

以分离驯化食用菌培养基(2)半合成培养基为了促进食用菌菌丝的生长发育,常在天然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无机盐类,或在合成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某些天然有机物,就成为半合成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也是生长菌种和实际栽培最常用的培养基。

(3)合成培养基是指采用化学成分已知的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含氮化合物、有机酸类)或无机物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这类培养基组成和含量明确,价格较贵,一般用于在实验室范围内做有关营养、代谢、菌种鉴定等有关于食用菌的生理生化研究。

2、根据培养基制成后的物理状态,可将培养基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1)液体培养基根据食用菌所需的营养物质,扫一定比例配成营养液,叫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可进行营养源的筛选实验,以及生理生化方面如酶活力等研究,应用液体培养基生产的菌种也可在生产中进行使用。

(2)固化培养基将各种营养成份按比例配制成营养液后,加入适量固化剂,如琼脂,即可配成固化培养基。

利用这种斜面试管可保藏及扩大菌种,同时亦可制成各种平皿固化培养基分离菌种。

(3)固体培养基利用各种富含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农林废弃物如木屑、棉籽壳、秸秆、玉米蕊等作为主要原料,再加入适量的米糠或麸皮和无机盐类制成固体培养基。

该培养基可作为二、三级菌种生产用的培养基,也可以用它制成发酵草粉保藏菌种用的培养基。

二、一级种培养基
一级种又称母种,其培养基一般用试管作为容器,所以又称试管斜面培养基,这类培养
基又常用于菌种分离提纯,扩大,转管及菌种保存等,下面列举蘑菇菌种生产常用配方。

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
马铃薯(去皮) 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亳升
2.马铃薯综合培养基(CPDA)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3克硫酸镁1.5克
维生素B1 0.05毫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3.马铃薯酵母膏培养基(PDY A)
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酵母膏1.5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4.麸皮葡萄糖培养基
麸皮50-7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5.堆肥浸汁葡萄糖培养基
堆肥(干) 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6.玉米粉综合培养基
玉米粉20-30克葡萄糖20克磷酸氢二钾1克硫酸镁0.5克
蛋白胨1克琼脂18-20克水1000毫升
9.E.B.Lamberr 培养基
葡萄糖10克硫酸镁0.5克磷酸二氢钾1.9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
适合于双孢蘑菇的担孢子萌发
三.二、三级种培养基
二、三级种培养基通常采用天然营养物质,如秸秆、棉籽壳、蔗渣等农作物废物,加适量的无机盐类等制成固体培养基,现将常用的培养基配方介绍如下。

1.粪草培养基
发酵麦秆72% 发酵牛粪粉20% 麸皮5% 糖1% 磷酸钙1% 石膏1% 含水量62-65% 适合二级种
2.牛粪粉培养基
发酵牛粪粉98% 碳酸钙2% 含水量62-65% 适合二级种
3.棉籽壳培养基
发酵棉籽壳97% 过磷酸钙1% 碳酸钙1% 石灰1% 适合二,三级菌种
4.羊粪培养基
干羊粪98% 碳酸钙2% 含水量62-65% 适合二级种
5.矿石培养基
膨胀珍珠岩1450克麸皮1650克石膏粉200克碳酸钙50克水1650克pH6.2-6.4 适合二级种生产
6.谷粒培养基
麦粒(小麦,大麦,燕麦,高梁等)97% 碳酸钙2% 石膏1% 含水量50-55% pH6.5- 7.0 适合二,三级种
7.小麦稻谷培养基
小麦88% 稻谷10% 碳酸钙2% 适合三级种
8.小麦牛粪粉培养基
小麦88% 牛粪粉10% 碳酸钙2% 适合三级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