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及其制备

合集下载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制备一、概述培养基是生物实验中必不可缺的基础设施,它为微生物、细胞等生物种群的繁殖和生长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培养基配方和制备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中国国情进行优化。

二、常用培养基1.大肠杆菌培养基(LB)配方:10克蛋白胨、5克酵母提取物、10克氯化钠、加水至1L。

特点:优点是制备方便、易于培养,多数菌株生长良好。

缺点是含有大量营养物质,若用于长期贮存菌株,容易导致突变风险增加。

2.液体麦康凯发酵培养基(BHI)配方:将500克肉汤蛋白胨培养基、10克氯化钠、2克二氢磷酸氢二钠、2克葡萄糖溶解在1L蒸馏水中。

特点:适合多种微生物的生长,包括厌氧微生物。

BHI较LB富含营养物质,可提供较好的生长环境,适合繁殖菌株。

3.青霉素酸糖盐地衣芽孢杆菌培养基(PDA)配方:20克琼脂、4克葡萄糖、0.75克潮霉素、0.125克青霉素钾盐、0.05克维生素B1、加水至1L。

特点:适用于分离和培养种类繁多的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能有效地防止杂菌的污染。

三、优化培养基由于中国的气候、温度等环境条件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以满足不同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1.调整pH值许多微生物生存和生长所需的pH值范围在7.0-7.5之间。

但是,我们在制备培养基时应从当地水质的酸碱性入手,适当调整pH值,以便营养物质的有效吸收。

2.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在中国有些地区,水质有问题,例如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这些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因此,在制备培养基时,要添加些许抗菌剂和抗氧化剂,保证培养环境的纯净度和稳定性。

3.注意制备温度对于不同的菌株,其适宜的生长温度也有所不同。

在制备培养基时,应根据菌株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调整制备温度,将传统的37度下的浸渍式消毒改为高温滤器灭菌法,避免纳米材料产生自拍。

四、结论在国内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工程研究领域中,培养基是至关重要的实验基础设施。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

培养基制备的方法培养基是微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基础。

培养基的制备主要分为固态培养基和液态培养基两种形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备方法。

1. 固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琼脂、食物源(如肉汤、蛋白胨等)、矿物质、维生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矿物质、维生素和葡萄糖,并添加到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肉汤或蛋白胨等食物源材料,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皿中,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放入高压灭菌锅中,在121高压下灭菌15-20分钟。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

g. 检查培养基是否凝固,如凝固则放入冰箱中保存。

2. 液态培养基制备方法:a. 准备所需材料:氯化钠、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葡萄糖等。

b. 称取适量氯化钠、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钠,并加入蒸馏水中,溶解成浓缩液。

c. 称取适量葡萄糖,并加入蒸馏水中,并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溶解。

d. 将步骤b和c中的溶液混合,并加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并达到所需浓度。

e. 将溶液倒入试管或培养瓶中,并使用自动灌装机进行灌装。

f. 倒入适量培养基后,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

高压灭菌条件一般为121高压15-20分钟。

g. 取出后冷却至室温,检查液态培养基是否出现浑浊或沉淀物,若有则需要重新制备。

在制备培养基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选择: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微生物生长的食物源、矿物质、维生素等材料。

2. 材料溶解:将所需材料称取放入试管或容器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进行溶解,加热搅拌加快溶解速度。

3. 浓度调整:根据实验需要和微生物的生长条件,调整培养基材料的浓度,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要求。

4. 灭菌处理:使用高压灭菌锅进行灭菌处理,达到高温高压杀灭细菌、真菌和病毒的目的。

灭菌是为了减少外界微生物对培养基的污染,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三节培养基的配制

生产工艺第三章 培养基制备 第三节培养基的配制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3.渗透压 配制培养基时,应注意营养物质要有合适的浓度。营 养物质的浓度太低,不仅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对营养物质 的需求,而且也不利于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提高设备的 利用率。但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过高时,由于培 养基的渗透压太大,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此外培养基中 的各种离子的浓度比例也会影响到培养基的渗透压和微生 物的代谢活动,因此,培养基中各种离子的比例需求要平 衡。在发酵生产过程中,在不影响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和代 谢转化率的情况下,通常趋向在较高浓度下进行发酵,以 提高产物产量,并尽可能选育高渗透压的生产菌珠。当然, 培养基浓度太大会使培养基黏度增加和溶氧量降低。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1.根据微生物的培养需要 不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成分是不同的,要确 定一个合适的培养基,就需要了解生产用菌种的来源、 生理生化特性和一般的营养要求,根据不同生产菌种的 培养条件、生物合成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化学性质 等确定培养基。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2.营养成分比例恰当 微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应有适当的比例,培养基 中的碳氮的比例(C/N)在发酵工业中尤其重要。如培养 基中氮肥源过多,会引起微生物生长过于旺盛,而不利于 产物的积累;氮源不足,则微生物菌体生长过于缓慢。当 培养基中的碳源供应不足时,容易引起微生物菌体的衰老 和自溶。培养基的碳氮比不仅会影响微生物菌体的生长, 同时也会影响到发酵的代谢途径。不同的微生物菌种、不 同的发酵产物所要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微生 物在不同的培养阶段,对培养基的碳氮比的要求也是不一 样的。
第三节 培养基的配制
为了减少实验次数,可考虑用“正交试验设计”等数 学方法来确定培养基给分和浓度,它可以通过比较少的实 验次数而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另处,还可通过方差分析, 确定哪些因素影响较大,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一、实验目的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二、实验原理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三、试剂与器材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四、实验内容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2.调pH不要过头;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以下放物、取物;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取物;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培养基制备及灭菌

无 机 盐
在培养基中,镁, 磷,钾,硫,钙和 氯 被 视为 主 要组 份 , 而其他如钴,铜, 铁 , 锰 , 钼 和锌 等 , 也是必要的.但通 常 被 视为 微 量元 素 . 在合成培养基中选用 微量元素要谨慎. 微量元素要谨慎 . 常 用的微量元素及其浓 度有一定范围. 度有一定范围 . 随着 对代谢物成份的深入 了解, 了解 , 在设计培养基 时要考虑到特种无机 盐的需要
生长因子,前体,产物促进剂和 抑制剂
发酵培养基中某些成分的加人有助于调 节产物的形成,这些添加的物质包括生 长因子,前体,产物抑制剂和促进剂.
生长因子
从广义上讲,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 的微量的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嘌呤, 嘧啶,维生素等均称生长因子.
前体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人到发酵培养基中,能 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 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 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人前休而有较大的提 高. 前体作用前体的加人不但提高了产物的产量, 还显著提高了产物中目的成分的比重. 添加方式:流加

作用: 作用: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水是微生物体内外的重要溶媒,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水是微生物体内外的重要溶媒, 通过水微生物才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 通过水微生物才能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 水组成原生质体并参与代谢过程的许多反应.水由 水组成原生质体并参与代谢过程的许多反应. 于其比热高,能有效的吸收代谢过程所放出的热量, 于其比热高,能有效的吸收代谢过程所放出的热量, 使温度不致骤然升高; 使温度不致骤然升高; 水又是热的良好导体,有利于散热便于调节温度 水又是热的良好导体,
发酵的培养基应该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的特点: 培养基能够满足产物最经济的合成; 发酵后所形成的副产物尽可能的少; 培养基的原料应因地制宜,价格低廉,且性 能稳定,资源丰富,便于采购运输,适合大 规模储藏,能保证生产的供应; 所选用的培养基应能满足总体工艺的要求. 如不应该影响通气,提取,纯化及废物处理 等.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实验室常用培养基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1)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琼脂(PSA)培养基培养真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成分如下:去皮马铃薯200 g 葡萄糖或蔗糖20g琼脂15-20g 水1000 ml配制方法:将马铃薯洗净去皮,称取200 g,切成小块(不必大小)放入锅中,加水1000ml,煮沸半小时,稍冷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在滤液中加蔗糖20g,加水补足到1000ml。

配成的培养基一般呈酸性,用于培养真菌,可以不必调pH。

如配制固体培养基,在加蔗糖前先加15-20g 琼胶加热熔化,最后加入蔗糖,混匀并加水补是至1000ml,趁热分装在试管或三角瓶中。

标准试管(15×150mm)分装量如下:一般用作斜面培养的每试管装培养基3-5ml,用作平面培养的每试管约10ml,加棉花塞后灭菌。

培养细菌用的培养基必须调节其酸度值到中性(pH7.0左右)。

(2)牛肉汁蛋白胨培养基(NA)是培养细菌最常用的培养基,又称营养琼脂或肉汤培养基。

成分如下:酵母浸膏1g 牛肉浸膏3g蛋白胨5-10g 蔗糖(或葡萄糖)l0g琼脂15-20g 水1000mlpH7.0配制方法:称取牛肉浸膏及蛋白胨溶于少量热水中备用,在其余水中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将牛肉浸膏和蛋白胨溶液加入混匀,然后加水补足到1000 ml,用NaOH或HCL调整至pH7.0,趁热分装,加棉花塞后灭菌。

(3)玉米叶培养基取一定数量的玉米叶片,洗净后剪成1㎝2左右的小块,放在250ml的三角瓶中,盛放量一般为三角瓶的1/3,然后加少量的水以保持湿润,加棉花塞后灭菌。

天然培养基一般不必调整pH。

(4)查氏(Czapek)培养基查氏培养基是一种组合培养基,其成分如下:NaNO3 2g K2HPO4 1 gMgSO4·7H2O 0.5g KCl 0.5gFeSO4 0.01g 蔗糖30g水1000ml(5)灭菌水的配制蒸馏水(或自来水)经过灭菌处理即成灭菌水,是实验室用量最大的必备品之一,常用于病原菌的分离、稀释、保湿等。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

培养基的制作过程培养基是细菌、真菌、细胞等生物体在实验室中进行培养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的混合物。

制作培养基是生命科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下面将从原材料、制备步骤、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培养基的制作过程。

一、原材料1. 离子交换水或双蒸水:用于配制培养基时稀释各种试剂,保证试剂的纯度。

2. 蛋白胨:是从动物肉类或鱼虾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品中提取出来的,是常用的一种氮源,可供微生物生长使用。

3. 酵母提取物:是从酵母菌体中提取出来含有丰富氮源和多种维生素B族成分的营养液,常用于培养真菌和酵母等微生物。

4. 葡萄糖:是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所必需的碳源。

5. 磷酸盐缓冲液:用于调节培养基pH值,以维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6. 硫酸镁:是微生物进行代谢反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同时也可用于调节培养基pH值。

7. 染色剂:如溴甘酚、溴蓝等,用于检测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和形态特征。

二、制备步骤1. 称取所需试剂:按照配方要求,精确称取每种试剂,并将其分别加入离子交换水或双蒸水中。

2. 搅拌溶解:将试剂加入水中后,使用磁力搅拌器将其充分搅拌溶解,直至无明显沉淀出现。

3. 调节pH值:使用磷酸盐缓冲液调节培养基的pH值,通常在7.0-7.4之间为宜。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反应。

4. 灭菌:使用高压灭菌器或自制压力锅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在121℃下进行高温高压处理。

灭菌后要及时冷却到室温。

5. 包装保存:将制好的培养基分装到无菌瓶中,并在瓶口处加上无菌棉塞或铝箔封口,避免外界污染。

储存温度通常为4℃,可保持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三、注意事项1. 原材料质量要求高:制备培养基的原材料必须是纯度较高、无污染的试剂,以避免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反应。

2. 操作要严谨:在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操作规范,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微生物污染。

3. 灭菌时间和温度要控制好:灭菌时间和温度是保证培养基无菌的关键因素之一,必须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操作。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及注意事项培养基是细菌、真菌、细胞等微生物进行繁殖和培养的营养地,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和生物技术领域。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注意事项。

1.琼脂培养基:琼脂培养基是最常见的一种培养基,它以琼脂凝胶为基质,通过加入不同的营养成分,满足微生物的生长需求。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琼脂,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均匀。

2)加入适量皂液,加热融化琼脂。

3)待琼脂溶液冷却至40°C左右时,加入已经制备好的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

4)搅拌均匀,调整pH值,加热煮沸。

5)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使其凝胶化。

注意事项:1)使用较干燥的琼脂可减少湿润时间。

2)煮沸或加热时间不宜太长,以免过度加热导致一些营养成分失活。

3)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细菌等微生物污染。

2.液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的扩大培养、动态研究等实验。

制备方法如下:1)称取适量蒸馏水,加热至沸腾。

2)加入培养基成分,如碳源、氮源、维生素等,搅拌均匀。

3)调整pH值,加热至沸腾。

4)倒入试管或烧杯中,用胶塞或铝箔盖好。

注意事项:1)加热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搅拌,避免成分沉积或变色。

2)制备前要将试管或烧杯等容器进行高温灭菌处理。

3)使用培养基前要进行菌液均匀混合,避免因成分沉积而导致的营养不均匀。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固体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微生物对特定组分的感受性选择性地制备的培养基。

制备方法如下:1)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加热至融化,放置冷却至40°C左右。

2)加入特定的抗生素、色素或指示剂等,搅拌均匀。

3)倒入装有适量培养基的培养皿中,等待凝胶化。

注意事项:1)特定抗生素或其他抑菌剂的添加量需要谨慎,过量添加可能抑制需要培养的微生物。

2)搅拌均匀时,应快速且均匀,以避免导致混合不均。

3)固体选择性培养基凝胶化后,尽量避免暴露于空气中,以免细菌等微生物的污染。

以上所述的常用培养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要求不同,制备方法也有所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淀粉水解是在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酶解的反应条件 比较温和。
(2)酶作用的专一性强,淀粉的水解副反应少,因而水 解糖液纯度高,淀粉的转化率高。
(3)可在较高淀粉浓度下水解(40%比酸水解高一倍)。
(4)由于微生物酶制剂中菌体细胞的自溶,糖液的营养 物质较丰富,发酵培养基的组成可简化。
(5)用酶法制得的糖液颜色浅、较纯净、无苦味、质量 高,有利于糖液的精制。
自养菌 异养菌
功能:生长、繁殖需要;
培养基及其制备
碳酸气
Ⅱ.碳源
淀粉水解糖、糖蜜、亚硫酸盐纸浆废液等 石油、正构石蜡、天然气
醋酸、甲醇、乙醇等石油化工产品
功能:提供能量、构成菌体、代谢产物的物质基础;
豆饼或蚕蛹水解液、味精废液 Ⅲ.氮源 玉米浆、酒糟水等有机氮
尿素、硫酸铵、氨水、硝酸盐等无机氮、气态氮
培养基及其制备
不同糖化工艺所得糖化液 质量比较

培养基及其制备
二、淀粉酸水解理论基础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反应过程中同时发生:水解 反应、复合反应、分解反应;其中水解反应是主要的。
在淀粉糖化过程中,这三种化学反应的关系如下:
淀粉 水解 盐酸
葡萄糖 分解
复合二糖
5‘-羟甲基糠醛
复合低聚糖 培养基及有其制机备 酸、有色物质等
1、淀粉的水解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淀粉:直链(a-1,4键缩合)、支链(a-1,6 键缩合),聚合度高
α-淀粉酶 :又称为淀粉液化酶,只作用于淀粉 α-1,4葡萄糖苷健,其作用特点是可以快速将 长链的淀粉水解成短链糊精;
淀粉α-1,4;1,6葡萄糖苷酶,又称为糖化酶, 可以水解淀粉分子的α-1,4;或α-1,6葡萄糖 苷健,其作用特点是,淀粉的分子链越短水解速 度越快,水解产物为葡萄糖。
第二章 培养基及其制备
重点:培养基的原料;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发 酵培养基的选择;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难点:淀粉水解理论基础;生物合成的前体 物质
培养基及其制备
第一节 培养基的原材料
一、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及用途
微生物的养料来源
Ⅰ.能源

光能自养
氢、硫、氨
亚硝酸盐、亚铁盐 化能自养
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
石油天然气和石油化工产品
功能:构成菌体、含氮代谢物;
培养基及其制备
磷酸盐、钾盐、钙盐等矿物盐 Ⅳ.无机盐
铁、锰、钴等微量元素
功能:构成菌体,参与酶的组成,维持酶活性,调节渗 透压,调节pH值,维持氧化还原电位;
Ⅴ.特殊生长因子:硫胺素、生物素、对氨基苯甲酸、肌 醇等 功能:酶的辅助部分,维持生命活动;
Ⅵ.水分 功能:生化反应均在水溶液中进行
一、淀粉水解糖的制备方法 1.酸解法:以酸为催化剂,高温高压转化
优点:简单、设备少、时间短 缺点:设备易腐蚀、要耐高温高压,有 副反应;淀粉粒小、浓度不能太高。 水解条件:第19页 2.酶解法:淀粉酶,包括液化(α-淀粉酶) 和糖化(糖化酶)两步 水解条件:第20页
培养基及其制备
双酶水解法制葡萄糖的优点 :
影响复合反应的因素:
1)淀粉浓度的影响:淀粉乳浓度高,水解所得葡萄糖浓 度也高,复合反应也强。 2)酸的影响:酸浓度高培,养基复及其合制备反应强;盐酸>硫酸>草酸
(2)用1mol氢氧化钠矫正pH7.2~7.6,煮沸3~5分 钟。用滤纸滤过,补足失掉的水分。
(3)分装于烧瓶或试管中,瓶口或管口塞好棉塞包装 后,高压蒸气灭菌,121℃灭菌20分钟。
(4)灭菌后放于阴凉处,或放冷后存于冰箱中备用。
培养基及其制备
土豆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土豆 500g 葡萄糖 20.0g 琼脂 20.0g
称取500克土豆,去皮切成丁,立即加入 1000ml水,充分煮沸,用棉布过滤。滤 液用水定容至1000ml,再加入其它成分。 高压灭菌:115℃,20分钟。
培养基及其制备
三、发酵培养基的选择
发酵培养基的用途与要求、成分、 配比经实验确定,配制时兼顾原料来源、 成本及工艺管理;
工业上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方法:
1、了解菌种的营养要求; 2、了解菌种的培养条件; 3、先进行小试验,摸索菌种对碳源和氮源的 利用情况。
培养基及其制备
四、原料转换及意义
发酵培养基中所用原材料,大部分属于粮食、 油脂、蛋白质和农用肥料,其中山芋粉、玉米粉、 淀粉、糊精、麦芽糖等都是可供人畜食用的粮食、 油料或以粮食为原料的产品;我国人口众多,发 酵产品的品种和产量与日俱增,每年都要消耗大 量粮食、油料和蛋白质原料。
双酶水解法制葡萄糖的缺点:
时间长(2-3天)、设备多、条件(适合酶水解)较多、
过滤困难
培养基及其制备
3.酸酶结合法
①酸酶法:先将淀粉酸水解为糊精或低聚 糖,再用糖化酶水解为葡萄糖。
应用:玉米、小麦等谷类淀粉,坚实。 ②酶酸法:先用ɑ-淀粉酶液化,再用酸水 解为葡萄糖。
应用:碎米淀粉等,酸水解不均匀。
酸的种类:盐酸>硫酸>磷酸
酸水解主要因素 酸浓度:高利于水解,但应适当
水培解养基温及其度制备:温度加速水解
2、葡萄糖的复合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复合反应:葡萄糖分子间经1-6糖苷键结合成龙胆 二糖(有苦味)、异麦芽糖和其他低聚糖(合称复合低 聚糖)。
在淀粉的酸水解过程中,水解生成的葡萄糖受酸和 热的影响,葡萄糖分子之间通过糖苷键相聚合,生成二 糖、三糖及其他低聚糖。
原则:以废代好(废糖蜜、农业废料等)
以可再生代替不可再生(野生植物淀 粉、纤维水解物)
节约原料:使发酵稳定、高产
培养基及其制备
第二节 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多数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淀粉 淀粉水解糖已应用于谷氨酸发酵等
工业 淀粉水解后的糖液主要是葡萄糖,
少量二糖、低聚糖等 提高出糖率、糖的质量
培养基及其制备
培养基及其制备
二、培养基的类型 1.依营养物质的来源分类
①天然培养基;(麦芽汁、玉米粉、麸皮、锯末等) ②合成培养基; (高氏培养基、察氏培养基等 ) ③半合成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土豆葡萄糖培养基)
2.依培养基制成的形式分:
①液体培养基; ②固体培养基;
3.依培养基主要成分和使用目的来分
①基础培养基 ②完全培养基
培养基及其制备
③鉴别培养基(pH指示剂:不同微生物颜色) ④选择培养基(如加抗生素)
4.根据生产工艺来分
①孢子培养基 ②种子培养基 ③发酵培养基
附:培养基配方举例
培养基及其制备
肉汤培养基
1、成份:牛肉膏 5克
蛋白胨 10克
氯化钠 5克
2、制法:
(1)于1பைடு நூலகம்00毫升水中,加入上述成分,混合加热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