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期末知识点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一、摄影基础知识1. 光圈、快门和ISO- 光圈是镜头的光圈大小,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同时也影响了景深的大小。
- 快门速度是相机快门打开的时间,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同时也影响了拍摄运动物体时的清晰度。
- ISO是传感器的感光度,决定了相机在低光环境下的曝光能力。
2. 景深- 景深是指摄影中影像的清晰范围,它受到光圈大小、焦距和对焦距离等因素的影响。
- 大光圈(小F值)可以创造浅景深,使主体清晰而背景模糊;小光圈(大F值)可以创造深景深,使整个画面清晰。
3. 曝光- 曝光是指相机在拍摄时所接收到的光线量,它由快门速度、光圈和ISO共同决定。
- 欠曝光会使画面过暗,而过曝光会使画面过亮,摄影师需要根据拍摄环境和主题来调整曝光参数。
4. 白平衡- 白平衡是指相机校正图片中的白色部分的色温,使其在不同的光源下呈现出真实的色彩。
- 不同的光源(如白炽灯、日光、荧光灯)具有不同的色温,需要进行相应的白平衡调整。
二、构图与透视1. 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指将画面分割为三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二的比例,使主题位于这些分割线上,使画面更具美感和动态感。
2. 对称与平衡- 对称构图是指画面中的元素左右对称排列,使画面更加稳定和平衡。
- 平衡构图是指通过分布均匀的元素来达到画面的平衡感。
3. 透视- 透视是指摄影中的透视关系,通过线条和远近关系来使画面更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
三、色彩与光影1. 色彩对比- 色彩对比是指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有层次和引人注目。
2. 光影处理- 光影是摄影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光线的角度、方向和强度都会对画面造成不同的影响,摄影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光影。
四、后期处理1. 基本后期工具- 后期处理是摄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见的后期软件有Photoshop、Lightroom 等,它们可以进行曝光、对比度、饱和度、色调等调整。
2. 色彩处理- 后期处理可以对照片的色彩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如调整色温、色调、饱和度等,使照片呈现出更加鲜明的色彩。
(完整版)摄影摄像复习资料

第一章照相机(10分)1.照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快门、暗箱、输片装置、机身、取景器、测距系统等2.MC:多层加膜3.什么是焦距镜头中心到焦片的垂直距离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截成清晰影像时凸镜的第二节点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焦距的变化范围6mm~2000mm4.焦距与视角的关系:成反比焦距与景深的关系:成反比5.光圈用f表示6.光圈的作用a.调节景深(景深和光圈成反比)b.调节进光量c.影响画面质量7.标准镜头:指镜头的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镜头135相机的标准镜头50mm8.快门速度和标记的关系:标记数字越大,速度越快9.片速用ISO表示,片速的选择宜低不宜高10.什么是曝光组合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搭配11.曝光的原则:宁多不少第二章.摄影构图(29分)1.拍摄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景别).(方向).(高度).2.景别景别的类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以人为例来划分:远:人在整个画面中占的比例较小,大部分是关于环境的刻画.全:人物从头到脚都占据了画面,上下有少许的留白.中:膝盖以上部分近:腰部以上特:肩部以上,甚至是某一部分的特写,如眼睛,手部,脚部等等3.远景画面应该怎样构图?A.以宏观态势与规模为主的远景,更应讲究画面的“单纯”与简单,尤其在拍摄自然风光的时候更是如此。
B从大处着眼,选择、提炼、确定画面中大的线条的走向,形成画面的自然结构。
Eg: 河流、道路等等。
C.光线配合构图,利用光线的穿越的方向来达到升画面表现力的作用。
D适当选用前景。
4.中景:拍摄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表现人与人.人与物,以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且它是以情节取胜,在电视电影中,中景是用得比较多。
5.近景: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对人物的神态进行细腻的刻画的景别。
6.方向:(正面)(斜侧)(正侧)(背面)7.高度:(平拍)(仰拍)(俯拍)8.组成一个画面的因素有这样几个:主体,陪体,环境(前景和后景),空白等等。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线的作用光线是摄影的基本要素之一,了解光线的特性和作用可以帮助摄影师更好地把握光线的使用,从而拍摄出更具有艺术感的作品。
2. 曝光的概念曝光是指通过快门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来照射感光材料,根据光线的亮度和暗度来调节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感光度,以获得合适的照片曝光度。
3. 光圈、快门和ISO光圈是控制镜头光线进入的大小,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材料的时间长短,ISO则是感光材料对光线的敏感程度的调节。
4. 白平衡和色温白平衡是相机校准颜色的过程,而色温则是指光线的颜色温度,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准确地还原被拍摄物体的真实颜色。
5. 对焦与景深对焦是摄影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调节对焦,摄影师可以准确地将摄像头对准被摄物体。
景深则是指在一幅照片中清晰的范围,了解景深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焦距和光圈。
二、摄影器材知识1. 相机的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各种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摄影师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2. 镜头的种类和特点广角镜头、标准镜头、中望远镜头、超长焦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具有不同的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可以帮助摄影师在拍摄时更好地选择镜头。
3. 三脚架和其他辅助器材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在拍摄时起到重要的作用,熟练使用这些器材可以提高摄影师的工作效率和作品质量。
4. 后期处理软件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等后期处理软件是摄影师不可或缺的工具,熟练使用这些软件可以让摄影师更好地修饰和处理照片。
三、摄影构图技巧1.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照片的美感和表现力,摄影师需要通过构图来准确地表达主体和背景之间的关系。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一种常用的构图方法,通过对画面进行对角线分割,可以使照片更具有张力和动态感。
摄影专业复习资料汇总

摄影专业复习资料汇总1、现代相机的镜头都是由若干片透镜组成的。
2、为了使不同距离的景物在胶片位置上成像更为清晰.镜头就得能够前后移动.因而需要有调焦机构;3、为了适应被摄物的亮度.要求快门的曝光时间可以进行长短变换,因而需要加设快门时间的调节装置;4、根据用途的不同,镜头的焦距相差很大。
按镜头的焦距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比值.镜头可分为标准镜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三类。
5、一般把镜头的焦距近似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长短的定为这种照相机的标准镜头。
比标推镜头的焦距短的,称为广角镜头,比标准镜头的焦距长的.叫做长焦镜头。
6、镜头的焦距长短决定被摄景物在胶片上成像的大小.即镜头的焦距长,所成的像大;焦距短,所成的像小。
7、在同样的条件下,大光圈可提供浅景深,而小光圈则可造成较大的景深。
8、镜头加膜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9、镜头视场角的大小随焦距的长短不同而不同。
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
10、曝光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影像的密度、质感、清晰度以及色彩。
11、曝光组合参数:指拍摄时使用的光圈系数与快门时间的组合。
12、反差:指景物或影像的明暗对比差别,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软”或“硬”13、能否把景物的亮度与照片的影调关系处理的合理,不使其出现亮度失控现象,是—张摄影作品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也是划分这幅作品专业水平或业余水平的标准和界限。
14、室外光线光性质不外乎直射光与散射光两种。
15、直射光是光源直接将光线投射在物体表面,随着投射方向的不同,在物体表面形成明显不同的明暗面。
光质硬且反差大,曝光较难拿捏。
16、散射光的光线柔和,物体的表面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掌握。
17、直射光因为物体的受光方向不同,曝光比较复杂,主要有三种情况:被摄体处于顺光照明,侧光照明(包括前侧光)以及逆光照明。
18、拍摄逆光照明的物体时,应尽量避开明亮的天空,以暗背景衬托主体,以主体背光面确定曝光。
逆光摄影最善于表现光感,使原本平淡无奇的画面充满生机,因此是最富有魅力的。
摄影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中

摄影期末知识点总结高中摄影是一门充满艺术感和技巧的学科,它既需要观察力、创造力,也需要专业的摄影知识。
本文将针对高中摄影课程的期末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摄影的基本原理、摄影器材、构图技巧、光影运用等方面,以便同学们在期末考试中更好地复习和理解摄影知识。
一、摄影的基本原理1. 光的三要素:光源、物体、镜头摄影所使用的光亮是来自于太阳这个光源和人造光源,无论哪种光源,都会有本质的三个要素:光源,入射物和接受物。
在摄影中,我们要根据物体的色泽和光比,选择不同的光源和取光方向,以便得到合适的曝光效果。
2. 相机的基本结构:光圈、快门、镜头相机的基本部件包括光圈、快门和镜头。
光圈决定了相机的曝光量,快门速度决定了影像的清晰度,镜头则决定了景深和透视效果。
3.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曝光是摄影的基本原理,通过操纵光圈、快门速度和感光度三个要素,可以得到不同的曝光效果。
4. 白平衡的调整白平衡是指调整图像中的白色回归到白色,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调整白平衡可以使图像色彩更加真实和自然。
5. 对焦调整对焦是摄影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正确对焦,才能得到清晰的影像。
6. 影像处理原理通过影像处理软件,可以对影像进行调色、调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调整,使影像更加符合作者的意图。
以上是摄影的基本原理,对于期末考试而言,同学们应该牢记这些基本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在摄影实践中。
二、摄影器材1. 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的区别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是当前常见的两种相机,数码相机体积小,使用方便,适合入门者;单反相机更为专业,画质更高,对摄影技术的要求也更高。
2. 镜头种类和使用摄影中常见的镜头种类有定焦镜头、变焦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等,根据拍摄需求选择合适的镜头是摄影艺术的一部分。
3. 三脚架和单脚架的选择在特定的拍摄场景下,三脚架和单脚架可以极大地提高拍摄成功率,同学们需要学会其中的选择和使用。
三、构图技巧1. 构图原理构图是摄影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影像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

摄影最全知识点总结图一、基础知识1. 光圈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孔径大小。
在摄影中,光圈的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景深,即画面中远近景物的清晰程度。
通常情况下,光圈的表示方式为f/数字,例如f/2.8、f/4等等,数字越小表示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2. 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相机曝光时间的描述,通常以秒为单位。
快门速度越快,所拍摄的物体移动越少,时间越短,曝光时间越短。
3. ISOISO是指相机感光度,也称为感光度调节。
ISO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对于暗光条件下的拍摄很有帮助。
然而,增加ISO可能会引入更多的噪点。
4. 白平衡白平衡是指相机对色温的调整。
不同的光源下所呈现出的颜色可能会有所不同,通过白平衡的调整,可以使照片呈现出真实的颜色。
5.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指在相机自动曝光模式下,通过调整曝光值来改变照片的曝光亮度,用于处理逆光、背光及其他各种光线不均的场景。
二、构图1. 九宫格法则九宫格是一种构图方式,将画面平均分为九个部分,这种构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构图,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2. 主体与背景构图时需要关注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不应该与主体相互干扰,主体应该清晰突出。
3. 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是一种构图方式,通过将主体放在画面的对角线上,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和层次感。
4. 剪影剪影是指只保留主体的外轮廓,将主体变成黑色的一种构图方式,剪影可以使画面更加简洁有力。
5. 增加前景在构图时,可以通过增加前景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三、镜头1. 常见镜头常见的镜头类型有标准镜头、超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等,不同的镜头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拍摄场景。
2. 焦距镜头的焦距大小会影响到照片的视角,焦距越大,视角越窄,焦距越小,视角越宽。
3. 镜头光圈不同的镜头光圈大小影响到镜头的光线透射情况,同时也影响景深。
4. 镜头滤镜滤镜可以过滤掉光线中的某些波长,调整光线色温,增加特效等,例如偏振镜、渐变镜等。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

摄影综合知识点总结归纳一、摄影基础知识1. 光影:光影是摄影的灵魂,影响图片的质感和表现力。
了解自然光、人工光的不同效果,以及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的光线对拍摄的影响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曝光:曝光是照片中亮度的表现,影响照片的明暗和细节表现。
了解如何使用相机的曝光参数,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场景调整曝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3. 焦距:焦距是镜头的参数之一,不同焦距的镜头有不同的拍摄效果。
了解不同焦距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感光度:感光度是指相机底片或传感器对光的敏感程度,影响照片的噪点和细节丰富度。
了解如何根据不同光线情况调整感光度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二、摄影构图1.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合理安排主体、背景、构图元素等,以呈现出更具艺术感和表现力的效果。
了解画面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黄金分割、对称构图、透视构图等,是摄影师的基本功。
2. 线条构图:线条构图是指在照片中运用各种线条和形状打造出更具视觉吸引力的画面效果。
了解线条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引导线、斜线、曲线等,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3. 色彩构图:色彩构图是指在照片中利用色彩对比和和谐来创造更丰富的表现力。
了解色彩构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冷暖对比、色彩搭配等,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三、摄影器材1. 相机类型:不同类型的相机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拍摄效果,了解不同类型相机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器材的基础知识。
2. 镜头类型:不同类型的镜头有着不同的视角和成像效果,了解不同类型镜头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选择镜头的基本技能。
3. 滤镜:滤镜是摄影器材的重要配件,可以改变光线的成色和质感,了解不同类型滤镜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4. 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器材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可以在拍摄中提供更稳定、更精确的支撑,了解不同类型三脚架的特点和应用是摄影师的基本知识。
四、摄影后期1. 软件应用:后期处理是摄影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了解图像后期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是摄影师的基本技能。
摄影理论常识知识点总结

摄影理论常识知识点总结一、摄影器材1.相机类型:单反相机、微单相机、数码相机、手机相机等不同类型的相机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
2.镜头: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不同种类的镜头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摄影。
3.三脚架:三脚架是摄影中常用的辅助器材,可以帮助稳定相机,拍摄长曝光、延时摄影等效果。
4.闪光灯:在光线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闪光灯可以提供额外的光源,用于补光拍摄。
5.滤镜:彩色滤镜、渐变滤镜、偏振镜等不同类型的滤镜可以改变光线的颜色和特性,帮助提升照片的质量。
二、摄影构图1.构图规则:黄金分割、对称构图、三分法则等构图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更加美观的照片。
2.视觉重心:在构图中需要考虑到主体的位置,使得照片更加平衡和有趣。
3.前景与背景:通过合理布置前景和背景元素,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视觉引导线:在构图中合理利用线条,可以引导观众的视线,增加照片的吸引力。
5.尺度感:通过合理的运用大小对比,可以增加照片的趣味性和立体感。
三、光线与色彩1.自然光:不同时间段的自然光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早晨和傍晚的金光、正午的硬光等。
2.人工光源:家庭灯光、街道灯光、夜景灯光等人工光源可以带来不同的氛围和效果。
3.色彩搭配:不同颜色的搭配可以带来不同的情感和感觉,例如暖色调和冷色调的区别。
4.白平衡:合理设置相机的白平衡,可以保证照片的色彩真实和准确。
5.对比度:适当的对比度可以增加照片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提升照片的质量。
四、快门与光圈1.快门速度:快门速度决定了照片中运动物体的模糊程度,可以捕捉到不同的动态效果。
2.光圈大小:光圈大小决定了照片中景深的深浅,可以带来不同的焦外效果。
3.ISO感光度:不同的ISO感光度影响了照片的噪点和细节表现。
4.曝光补偿:合理利用曝光补偿可以保证照片的曝光准确,避免过曝或欠曝的情况。
5.测光模式:不同的测光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曝光,例如评价测光、点测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摄影知识点摄影六大造型元素光线、构图、运动、色彩、景别、角度光的作用1.表现形状、色彩、质感2.表现立体感与空间感3.营造气氛4.特殊的光影效果摄影用光的分类(一)按光的来源分类可见光:自然光、人工光非可见光: 红外线、紫外线自然光: 即天然光源发出的光,其主要光源是太阳。
人工光:用人造光源发出的光作为摄影照明的光线。
(二)按光的性质分类硬光:指光源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软光:指呈散射状态的照明,不能使被摄景物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三)按光的方向分类水平方向可分:顺光、侧光、逆光垂直方向可分:顶光、平光、底光室外自然光照明自然光主要指来自太阳的光线,又分日光与天光两种成分。
日光:指由太阳直接放射出来的光线。
为平行光束,方向性强,平均色温约为5500K。
天光:指太阳经过天空水气、微尘等介质散射或反射的光线。
为散射光,方向性不明显,其色温高于日光。
室外自然光特点:光照范围大,普遍照度高,照明均匀,不受摄影者意向控制一、室外直射光摄影室外直射光:指太阳没有被云雾等遮档,直接照射到景物上能产生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1、早晨与傍晚光线特点:亮度反差大、光线柔和;色温较低、亮度变化快;光线运用技巧:选择拍摄景物,选择拍摄方向,注意利用投影2、上午与下午光线特点:光线入射角适中,明暗反差适当,色温正常,光线稳定。
光线运用技巧:选择多种用光方案,抓拍生动的形象3、中午光线特点:光线垂直下射,景物明暗反差大,光调干涩生硬。
光线运用技巧:调整被摄体的位置,运用辅助光,对景物进行选择直射光的投射方向1、顺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时,称为顺光。
光线特点:景物正面没有明显阴影,立体感差。
远近景物亮度相近,不利于表现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注意景物的配置,利用投影改善影调2、侧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呈90度角时,称为侧光。
光线特点:明暗反差加大,画面影调丰富,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空间感。
光线运用技巧:光线方向的选择明暗比例的确定3、逆光,当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相对时,称为逆光。
光线特点:景物大部处于阴影中,亮暗反差大,有利于表现空间透视。
光线运用技巧:曝光量的控制,背景的选择,防止眩光室外散射光摄影室外散射光:指太阳为云层、景物遮档时,单靠天空光照明,没有明显投影的室外自然光线。
室外散射光的特点和运用室外散射光的特点1、光线柔和、没有明显的方向性。
2、光源色温较高,反差小。
室内自然光一、室内自然光的特点㈠光源方向固定,但亮度变化大㈡光线柔和,但明暗反差大二、室内自然光的运用㈠注意选择拍摄角度人工光照明布光的步骤和方法(一)人工光线的主要成分1、主光(塑型光)2、辅助光(副光、补助光)3、轮廓光(逆光、隔离光)4、背景光(环境光)5、修饰光(装饰光)主光的作用(1)表现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质感(2)决定画面的照明格局和光影分布辅助光的作用(1)帮助主光表达被摄体的全部特征。
(2)提高被摄体阴影部分的亮度,表现物体的质感。
(3)调整画面影调,决定画面反差。
轮廓光的作用(1)表现被摄体的轮廓特征(2)隔离主体和背景,增强画面的空间感。
(3)活跃光线气氛,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背景光的作用(1)突出主体(2)丰富画面影调(3)表现环境特征和时间气氛画面成分的划分主体:它是画面所表现的内容的主要体现。
它是画面结构的中心。
主体可以出现在画面的任何位置,但是一定要鲜明突出。
陪体:它是与主体有紧密关系的对象。
它的作用包括帮助主体揭示主题。
均衡画面,使画面更富有形式美感。
渲染气氛,使画面更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环境:它是主体周围的景色——人物、景物、空间。
它的作用在于:说明事物所处的地点、时间、季节等。
说明事物发生的原因。
有助于表现一定的情调和气氛。
烘托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主题。
前景:它是指主体前,最靠近镜头的景物。
它没有固定的样式和位置,可以出现在四边、四角,也可以是框形或者遍布画面;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前景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以及对纵深的表现力是其优势所在背景它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
背景的作用在于说明所在的环境。
突出主体所在的位置。
丰富画面的层次。
影调:它是在摄影画面中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
影调分为高调、低调、中间调的表现。
也可以分成硬调和软调。
色调:它是指的画面中形成的色彩的整体基调。
色调的作用在于对主题表达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形成构图中的形式美感。
线条:它画面组织的形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线条构图的形式可以包括辐射形构图、一字形构图、直角构图、三角形构图、斜线形构图、垂直构图、框式构图等。
按照字母的分类又有“L”形构图、“O”形构图、“C”形构图、“V”形构图、“S”形构图。
对称与均衡对称与均衡是平衡的两种形式,使画面具有稳定的感觉。
对称是指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等质、等量的相同景物形态,保持着绝对均衡关系的构成形式。
对称的构图多用正面角度拍摄,画面工整、安定、肃穆,运用不当则感觉单调、呆板、乏味对称与均衡均衡指的是沿画面中心轴两侧,有不等质、不等量或不同景物形态的构成形式。
均衡也称作动态平衡,使人有轻松和灵活、感性的感觉。
除了视觉形式的均衡外,还存在心理上的均衡,比如:留白的处理和运动构图。
影响均衡的要素有物体的大小、运动方向、空间位置、色彩、明暗、虚实、疏密、繁简等。
集中与呼应集中与呼应是指画面的诸要素构成中,不使画面散乱的构成形式。
它能使画面中众多的景物形成统一有序的整体。
集中是指众多景物向一个目标会聚。
它依据景物的空间定向、物体的形态以及人物视线、动态、表情或线条结构,建立一种秩序。
集中分为动态集中(形式上的)和表意集中(内在的)。
集中与呼应呼应是众多的物体之间直接的联系。
呼应可以利用光、影、色调、实体、虚体以及物体的形态、大小各异的对象而产生。
对比对比能把画面中所描绘的事物和现象的性质和个性、特点、意义十分突出的表现出来。
对比的形式很多,包括形的对比(大小、高低、方圆等);色的对比(色别、明度、饱和度、冷暖等);光的对比(明暗);线条对比(粗细、长短);量的对比;情感对比等。
节奏节奏是指某些造型形式形成的一定的运动或变化的规律性表现。
在明暗变化、线条结构、色彩配置间,在物体排列间,在点、线、面的组合间都能产生节奏。
节奏可以产生统一和变化两种不同的节奏形式。
构图的形式:平衡式构图、对称式构图、变化式构图、对角线构图、交叉线构图等。
色彩在摄影中的表现力彩色摄影可以更真实地、更有艺术表现力地再现丰富的生活,表现摄影者的意念,增加摄影作品的形式美,渲染气氛,表现意境。
是摄影师的一种造型手段,在摄影中起着传达信息、表达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心理变化,展现不同的空间、时间、地域和时代感等作用,并且具有象征性的含义。
黎明黄昏夜晚黎明的色彩多以青蓝色调为主,加上受阳光照射的部分显露出的品红色,使画面具有很和谐、很生动的色彩效果黄昏景色具有柔和的暖调色彩夜景的色彩,由于受各种颜色照明灯光的影响,往往显得丰富而艳丽夜晚室内的现有光,具有很真实的生活气氛,是很值得利用的一种光线光的三补色:两种色光相加如果能获得白光,那么,这两种色光互为补光。
如: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红光=白光、蓝光+黄光=白光色别: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相貌,指色彩给人们视觉上某种特定的感受色别与光谱成分有关一般把色彩分为红、红橙、橙、黄橙、黄、黄绿、绿、青绿、青、青紫、紫、红紫等十二种色别明度:物体表面对光的反射程度,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纯度:也叫饱和度:指色彩的纯粹程度,以光谱色为标准色,越接近标准色的色彩,其纯度越高,色彩越鲜艳醒目色彩的冷暖:暖色:红色、橙红色、橙色、黄色使人们感觉温暖、醒目、热情、光明、喜悦、活力等冷色:蓝色、青色、兰青色使人们感到寒冷、凉爽、深邃、收缩等中性色:绿色、紫色黄绿色为暖色、蓝绿色为冷色红紫色为暖色、蓝紫色为冷色消色黑、白、灰都不含彩色成分,被称作“消色”,也叫“无彩色”。
红、橙、黄、绿等有颜色的色彩,统称为“有彩色”摄影画面色彩构成暖调构成能给观众以温暖、热情、快乐、进取等情感联想,寓意喜庆、胜利、尊严、高贵、权势、富裕、活力、健康、光明、希望等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红、橙、黄一类的颜色在室外可利用日出或日落时的低角度阳光,使被摄体呈现暖调色彩在正常拍摄情况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暖色的滤光镜冷调的构成选择或调整被摄体的色彩,多使用蓝、青一类色彩在黎明未出太阳时或日落以后的时刻拍摄户外风景,可得到蓝青色的冷调效果在正常拍摄条件下,在照相机镜头上加用蓝色的滤光镜和谐构成同类色和谐类似色和谐:含有同一类色光成分的一些色彩,如黄绿、纯绿、蓝绿之中都含有绿色低饱和度和谐消色和谐:黑、白、灰这些消色,与任何色彩配置在一起,都能收到和谐效果重彩构成若用相当饱和的鲜艳色彩或者明度较低的深暗色彩组成画面,能使画面产生浓郁的色彩效果,形成重彩画面用饱和度很高、很纯正、又不过亮或过暗的色彩构成画面,并利用柔和散射的正面光照明运用很浓艳的色光照明被摄体利用较重、较暗的色彩组成画面故意减少曝光量淡彩构成利用一些颜色较浅、明度较高、不够饱和的色彩相互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高调构成运用明度很高的色彩,如黄、白、浅橙等,配置在一起组成画面,能明快、晶莹、清透、悦目的色彩效果,形成高调画面低调构成选用深暗沉重、明度很低的色彩,如深蓝、绛紫等色彩组成画面,或者在一幅照片中用大面积的黑色、深灰色占据画面景别与角度角度决定的三种关系距离关系,也就是画面透视关系。
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反之越小。
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
镜头的方向变化是丰富的、随意的,但是要有内容。
高度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常认为的仰拍、俯拍、平视。
距离关系:近大远小的体现方向关系:画面的背景关系,内容优先的法则高度关系:仰视——尊敬、崇拜、平视——自然、生活化、俯视——鄙视、丑化景别的镜头意义景别是一种外在的语言形式,它替代人眼成为镜头引导观众视线的外在形式。
景别是镜头画面空间的表达形式,开阔或拥堵,接近或疏远都在景别中体现。
景别是镜头风格和导演风格的体现。
景别的分类我们通常对景别的分类有如下的原则: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称之为五级景别。
当然我们也有更加细化的分类方式: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中景、中近景、近景、特写、大特写,称之为九级景别。
当然还有一个满景的概念大远景(1/4高度)人物在镜头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小,我们通常认为人物在这种景别中是点缀的作用,环境的渲染意义更加突出。
有利于表现空间距离感,因此更应该突出画面的纵深感和立体感。
意境的表达基本上以固定镜头为主,产生静态美感,如果运动也要控制节奏和速度,不宜过快。
远景(1/2高度)人物和环境的平衡关系得到改善,显然这是一种人物和环境并重的景别,以谁为重点要视具体的内容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