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合集下载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

屡试屡效方----张锡纯(一)治阴虚劳热方1.资生汤治劳瘵羸弱已甚,饮食减少,喘促咳嗽,身热脉虚数者。

亦治女子血枯不月。

生山药(一两)玄参(五钱)于术(三钱)生鸡内金(二钱,捣碎)牛蒡子(三钱,炒,捣)热甚者,加生地黄五六钱。

2.十全育真汤治虚劳,脉弦、数、细、微,肌肤甲错,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或自汗,或咳逆,或喘促,或寒热不时,或多梦纷纭,精气不固。

野台参(四钱)生黄(四钱)生山药(四钱)知母(四钱)玄参(四钱)生龙骨(四钱,捣细)生牡蛎(四钱,捣细)丹参(二钱)三棱(钱半)莪术(钱半)气分虚甚者,去三棱、莪术,加生鸡内金三钱;喘者,倍山药,加牛蒡子三钱;汗多者,以白术骨、牡蛎、萸肉各一两煎服,不过两剂其汗即止。

汗止后再服原方。

3.醴泉饮治虚劳发热,或喘或嗽,脉数而弱。

生山药(一两)大生地(五钱)人参(四钱)玄参(四钱)生赭石(四钱,轧细)牛蒡子(三钱,炒,捣)天冬(四钱)甘草(二钱)4.一味薯蓣饮治劳瘵发热,或喘或嗽,或自汗,或心中怔忡,或因小便不利,致大便滑泻,及一切阴分亏。

生怀山药(四两,切片)煮汁两大碗,以之当茶,徐徐温饮之。

5.参麦汤治阴分亏损已久,浸至肺虚有痰,咳嗽劳喘,或兼肺有结核者。

人参(三钱)干麦冬(四钱,带心)生山药(六钱)清半夏(二钱)牛蒡子(三钱,炒,捣)苏子(二钱,炒,捣)生杭芍(三钱)甘草(钱半)6.珠玉二宝粥治脾肺阴分亏损,饮食懒进,虚热劳嗽,并治一切阴虚之证。

生山药(二两)生薏米(二两)柿霜饼(八钱)上三味,先将山药、薏米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切碎,调入融化,随意服之。

7.沃雪汤治同前证,更兼肾不纳气作喘者。

生山药(一两半)牛蒡子(炒捣,四钱)柿霜饼(冲服,六钱)8.水晶桃治肺肾两虚,或咳嗽,或喘逆,或腰膝酸疼,或四肢无力,以治孺子尤佳。

核桃仁(一斤)柿霜饼(一斤)先将核桃仁饭甑蒸熟,再与柿霜饼同装入瓷器内蒸之,融化为一,晾冷,随意服凡果核之仁,具补益之性者,皆能补肾。

张锡纯治疗心阳虚的案例

张锡纯治疗心阳虚的案例

张锡纯治疗心阳虚的案例天津南门外升安大街张媪,年九十二岁,得上焦烦热病。

【病因】平素身体康强,所禀元阳独旺,是以能享高年。

至八旬后阴分浸衰,阳分偏盛,胸间恒觉烦热,延医服药多用滋阴之品始愈。

迨至年过九旬,阴愈衰而阳愈亢,仲春阳气发生,烦热旧病反复甚剧。

其哲嗣馨山君,原任哈尔滨税捐局局长,因慈亲年高,于民纪十年辞差归侍温清。

见愚所著《衷中参西录》深相推许,延为诊视。

【证候】胸中烦热异常,剧时若屋中莫能容,恒至堂中,当户久坐以翕收庭中空气。

有时觉心为热迫怔忪不宁,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甚或服药始通。

其脉左右皆弦硬,间现结脉,至数如常。

【诊断】即此证脉细参,纯系阳分偏盛阴分不足之象。

然所以享此大年,实赖元阳充足。

此时阳虽偏盛,当大滋真阴以潜其阳,实不可以苦寒泻之。

至脉有结象,高年者虽在所不忌,而究系气分有不足之处,宜以大滋真阴之药为主,而少加补气之品以调其脉。

【处方】生怀山药一两,玄参一两,熟怀地黄一两,生怀地黄八钱,天冬八钱,甘草二钱,大甘枸杞八钱,生杭芍五钱,野台参三钱,赭石轧细六钱,生鸡内金黄色的捣二钱。

共煎汤三大盅,为一日之量,徐徐分多次温饮下。

【方解】方中之义,重用凉润之品以滋真阴,少用野台参三钱以调其脉。

犹恐参性温升不宜于上焦之烦热,又倍用生赭石以引之下行,且此证原艰于大便,赭石又能降胃气以通大便也。

用鸡内金者,欲其助胃气以运化药力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缓脉象之弦硬,且以调和诸凉药之性也。

【效果】每日服药一剂至三剂,烦热大减,脉已不结,且较前柔和。

遂将方中玄参、生地黄皆改用六钱,又加龙眼肉五钱,连服五剂诸病皆愈|医家简介|张锡纯(1860年-1933年),字寿甫,籍山东诸城,河北省盐山县人,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医学泰斗。

他曾在沈阳创建“立达中医院”,疗效卓著;在天津开办国医函授学校,培养了不少后继人才;在当时各地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很多具有创见的论文,在医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自制膏药外治老寒腿,屡试屡效

近代中医泰斗张锡纯:自制膏药外治老寒腿,屡试屡效

近代中医泰⽃张锡纯:⾃制膏药外治⽼寒腿,屡试屡效
近代中医泰⽃张锡纯:⾃制膏药外治⽼寒腿,屡试屡效
鲜姜⾃然汁⼀⽄明亮⽔胶四两上⼆味,同熬成稀膏,摊于布上,贴患处,旬⽇⼀换。

凡因受寒肢体疼痛,或因受寒肌⾁⿇⽊不仁者,贴之皆可治愈。

即因受风⽽筋⾻疼痛,或肌⾁⿇⽊者,贴之亦可治愈。

惟有热肿疼者,则断不可⽤。

有⼈因寝凉炕之上,其右腿外侧时常觉凉,且有时疼痛,⽤多⽅治之不效。

语以此⽅,贴⾄⼆⼗⽇疾愈。

⼜有⼈常在寒⽔中捕鱼,为寒⽔所伤。

⾃膝下被⽔浸处皆⿇⽊,抓搔不知疼痒,渐觉⾏动乏⼒。

语以此⽅,俾⽤长条布摊药⾻缠于腿上。

其⾜趺、⾜底皆贴以此膏,亦数换⽽愈。

盖此等证⼼中⽆病,原宜外治。

鲜姜之⾟辣开通,热⽽能散,故能温暖肌⾁,深透筋⾻。

以除其凝寒痼冷,⽽涣然若冰释也。

⽤⽔胶者,借其黏滞之⼒,然后可熬之成膏也。

若证因受风⽽得者,拟⽤细⾟细末掺于膏药之中。

或⽤他祛风猛悍之药,掺于其中,其奏效当更捷也。

■了解更多,请关注院长在线微信号:present-wired本⽂为头条号作者发布,不代表今⽇头条⽴场。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

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

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

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

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

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

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

若君火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

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

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

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

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

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

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

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

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

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

张锡纯的理饮汤,心肺阳虚水饮作喘,胃满可以了解一下

张锡纯的理饮汤,心肺阳虚水饮作喘,胃满可以了解一下

张锡纯的理饮汤,心肺阳虚水饮作喘,胃满可以了解一下之前发了一篇为什么心肺阳虚会导致脾湿胃郁?如何改善?脾湿不升,胃郁不降。

中焦脾胃出现障碍,饮食不能运化,变为饮邪。

里面提到了张锡纯的理饮汤,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饮邪谈到饮邪,不得不说说痰饮。

中医里的痰饮说的是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后的产物,稠浊的为痰,清稀的为饮。

痰饮停积于某些部位,就会形成痰饮证。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所谓“积水成饮,饮凝成痰”,不流通的水积起来先成饮,饮凝聚变成痰。

饮邪就是原本应是作为被人体利用的水液因为积滞变成了较为清稀的病理产物,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变成痰。

饮邪停于胃口人表现为满闷,溢出于胸膈之上人会短气,饮邪充满肺窍发为喘促,滞腻于咽喉就会咳吐有粘涎。

严重些的或出现浊阴布满上焦,本来应该“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现在浊阴侵占上焦,心肺之阳不能畅舒运行,阳气郁滞则会生热。

也可能出现阴气逼阳外出人会身体发热,迫阳气上浮会出现耳聋。

张锡纯表示这种情况一定要结合脉象,确定患者的脉弦迟细弱,才能投理饮汤。

理饮汤为了防止见方试药,这里仅列出组成:白术、干姜、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生杭芍、橘红、川厚朴。

(务必经医生辩证使用。

)张锡纯表示,服数剂后饮邪虽开通,如果气不足者,酌加生黄芪。

理饮汤中桂枝、干姜,助心肺之阳并加以宣发畅通。

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味甘淡以渗水利湿,泻湿满。

““味厚则泄,薄则通”厚朴少用通阳,凭温通之性,使胃中阳气通畅气得以降,使水谷加速下行。

橘红帮助白术、茯苓、甘草利痰饮。

白芍,《神农本草经》记载芍药苦平,而后世称芍药酸敛,张锡纯则认为白芍味苦而微酸。

用白芍,一方面白芍味苦性平可防热药的热性上越;另一方面白芍味酸可收敛,可制虚火之浮游。

且热药适合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也。

”而且白芍善利小便,小便通利而痰饮自减。

医案医案一一个40多岁的大姐,胸中常觉满闷发热,每隔10天或12天必大喘一两日。

张锡纯医方精要

张锡纯医方精要

一、张锡纯的升陷汤张锡纯的升陷汤今用二、张锡纯活络效灵丹张锡纯的活络效灵丹今用三、张锡纯的理冲汤张锡纯的理冲汤今用四.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张锡纯的镇肝熄风汤今用五、张锡纯的玉液汤六、张锡纯的调气养神汤七、张锡纯的调气养神汤今用八、张锡纯的补络补管汤九、张锡纯的寿胎丸十、张锡纯的寒降汤十一、张锡纯的寒解汤十二、张锡纯的参赭培气汤十三、张锡纯的温冲汤十四、张锡纯的培脾舒肝汤十五、张锡纯的固冲汤十六、张锡纯的秘红丹十七、张锡纯的清带汤十八、张锡纯的镇逆白虎汤十九、张锡纯参赭镇气汤二十、张锡纯的济阴汤二十一、张锡纯的内托生肌散二十二、张锡纯的燮理汤二十三、张锡纯的寒通汤二十四、张锡纯的醒脾升陷汤二十五、张锡纯的滋阴清燥汤二十六、张锡纯的升肝舒郁汤二十七、张锡纯的化血丹二十八、张锡纯的理饮汤二十九、张锡纯的清肾汤三十.张锡纯的十全育真汤三十一、张锡纯的健运汤三十二、张锡纯的白根汤三十三、张锡纯的来复汤三十四、张锡纯的加味苓桂术甘汤三十五、张锡纯的荡痰汤三十六、张锡纯的加味黄芪五物汤三十七、张锡纯的益脾饼三十八、张锡纯的毒淋汤三十九、张锡纯的薯蓣鸡子黄粥四十、张锡纯的定心汤四十一、张锡纯的安魂汤四十二、张锡纯的宣解汤四十三、张锡纯的安冲汤四十四、张锡纯的安胃饮四十五、张锡纯的镇逆汤四十六、张锡纯的升麻黄芪汤四十七、张锡纯的加味四神丸四十八、张锡纯的滋乳汤四十九、张锡纯的定风丹五十、张锡纯的振颓丸五十一、张锡纯的和血熄风汤五十二、张锡纯的咀华清喉丹五十三、张锡纯的扶中汤59.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1-30方剂60.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31-60方剂 1.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61-85方剂 62.张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86-99方剂 63.锡纯经验医方辑录第三部分99-110方剂。

张锡纯救脱来复汤及山萸肉解

张锡纯救脱来复汤及山萸肉解

张锡纯救脱来复汤及山萸肉解【来源】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寒温外感诸证,大病瘥后不能自复,寒热往来,虚汗淋漓;或但热不寒,汗出而热解,须臾又热又汗,目睛上窜,势危欲脱;或喘逆,或怔忡,或气虚不足以息,诸证若见一端,即宜急服。

萸肉(去净核,二两)生龙骨(捣细,一两)生牡蛎(捣细,一两)生杭芍(六钱)野台参(四钱)甘草(二钱,蜜炙)萸肉救脱之功,较参、术、更胜。

盖萸肉之性,不独补肝也,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皆能敛之。

故救脱之药,当以萸肉为第一。

而《神农本草经》载于中品,不与参、术、并列者,窃忆古书竹简韦编,易于错简,此或错简之误欤!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

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必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

又肝与胆脏腑相根据,胆为少阳,有病主寒热往来;肝为厥阴,虚极亦为寒热往来,为有寒热,故多出汗。

萸肉既能敛汗,又善补肝,是以肝虚极而元气将脱者服之最效。

愚初试出此药之能力,以为一己之创见,及详观《神农本草经》山茱萸原主寒热,其所主之寒热,即肝经虚极之寒热往来也。

特从前涉猎观之,忽不加察,且益叹《神农本草经》之精当,实非后世本草所能及也。

又《神农本草经》谓山茱萸能逐寒湿痹,是以本方可用以治心腹疼痛。

曲直汤用以治肢体疼痛,以其味酸能敛。

补络补管汤,用之以治咳血吐血。

再合以此方重用之,最善救脱敛汗。

则山茱萸功用之妙,真令人不可思议矣。

一人,年二十余,于孟冬得伤寒证,调治十余日,表里皆解。

忽遍身发热,顿饭顷,汗出淋漓,热顿解,须臾又热又汗。

若是两昼夜,势近垂危,仓猝迎愚延医。

及至,见汗出浑身如洗,目上窜不露黑睛,左脉微细模糊,按之即无,此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盖肝胆虚者,其病象为寒热往来,此证之忽热忽汗,亦即寒热往来之意。

急用净萸肉二两煎服,热与汗均愈其半,遂为拟此方,服两剂而病若失。

赵叟,年六十三岁,于仲冬得伤寒证,痰喘甚剧。

其脉浮而弱,不任循按,问其平素,言有劳病,冬日恒发喘嗽。

再三筹思,强治以小青龙汤去麻黄,加杏仁、生石膏,为其脉弱,俾预购补药数种备用。

张锡纯称为补肾阳第一良药

张锡纯称为补肾阳第一良药

张锡纯称为补肾阳第⼀良药张锡纯称为补肾阳第⼀良药---硫黄2017-06-05 22:35阅读:361X硫黄,⼜名⽯硫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中品,为硫黄矿的块状体或含硫黄物冶炼⽽成的集合体,性质通疏,⾊腻中黄,故名。

《本经》谓其“味酸,性温。

主妇⼈阴蚀,疽痔恶⾎,坚筋⾻,除头秃”。

世界中西医结合第⼀⼈张锡纯,慧眼独具,赞其“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良药”,⼒倡⽣⽤内服,妙施于诸治不效之顽证,累显奇效。

具慧眼独识良药硫黄,味酸,性热,有毒。

归肾、⼤肠经。

外⽤杀⾍⽌痒,可⽤于疥癣、湿疹、秃疮、⽪肤瘙痒,尤善疗疥疮,古今皆视其为治疥疮之要药。

内服可⽤于肾⽕衰微,下元虚冷,壮阳通便诸证。

医家多畏其有毒,故⼀般较少⽤于内服,如若⽤于内服,前贤亦多⽤制硫黄。

⽽张锡纯推崇硫黄“补相⽕,暖下焦”之功效,赞其为“温暖下达,诚为温补下焦第⼀良药”,“但热下焦,性不僭上,胜于但知⽤桂、附者远矣”,⼒倡硫黄⽣⽤内服,其功效远胜制⽤,认为“制之则热⼒减”。

张锡纯云“古⽅书⽤硫黄皆系制⽤,然制之则热⼒减”,“唯径⽤⽣者系愚之创见”。

先⽣此说决⾮妄谈,更⾮卤莽⾏险,“⽽实有⾃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

在硫黄的服⽤⽅法上,张锡纯亦应⽤巧妙,“⽆论病在上在下,皆宜⾷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

在硫黄的服⽤剂量上,量以胜病为准,“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

硫黄为⽯质之药,“原禀⽕之精⽓”,“为补相⽕暖下焦之主药”,治疗沉寒锢冷诸顽疾,远胜草⽊之品。

“且其⼒最长,即⼀⽇服⼀次,其热亦可昼夜不歇。

”他⽤硫黄量⼤效宏,如⼀⼗⼋九岁青年,常常呕吐涎沫,甚则吐⾷。

虽投以⼤热之剂,然分毫不觉热,张锡纯投以⽣硫黄,“后⼀⽇两次服,每服⾄⼆钱(约合6.25克)始觉温暖,共服⽣硫黄四⽄”。

治邻村张⽒妇胃寒呕吐,虽投以极热之药,亦分毫不觉热,医治半年⽆效。

后经张锡纯嘱其⼝服硫黄⼋包(约合20.83克),病情稳定,数⽇后病⼜反复,⼜服硫黄⼆⼗余⽇,顽疾乃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张锡纯治阳虚方+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张锡纯治阳虚方1.敦复汤(附︰服硫黄法)治下焦元气虚惫,相火衰微,致肾弱不能作强(《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脾弱不能健运,或腰膝酸疼,或黎明泄泻,一切虚寒诸证。

野台参(四钱)乌附子(三钱)生山药(五钱)补骨脂(四钱,炒捣)核桃仁(三钱)萸肉(四钱,去净核)茯苓(钱半)生鸡内金(钱半,捣细)敦复汤,原为补相火之专方,而方中以人参为君,与萸肉、茯苓并用,借其收敛下行之力,能大补肾中元气,元气既旺相火自生。

又用乌附子、补骨脂之大热纯阳,直达下焦,以助相火之热力,核桃仁之温润多脂,峻补肾脏,以浓相火之基址。

且附子与人参同用名参附汤,为回元阳之神丹,补骨脂与核桃仁并用名青蛾丸,为助相火之妙品(核桃仁属木,补骨脂属火,并用之,有木火相生之妙),又恐药性太热,于下焦真阴久而有碍,故又重用生山药,取其汁浆稠粘,能滋下焦真阴,其气味甘温,又能固下焦气化也。

至于鸡内金,其健运脾胃之力,既能流通补药之滞,其收涩膀胱之力,又能逗留热药之性也。

人身之热力,方书恒责重相火,而不知君火之热力,较相火尤胜。

盖生育子女以相火为主,消化饮食以君火为主。

君火发于心中,为阳中之火,其热下济,大能温暖脾胃,助其消化之力,此火一衰,脾胃消化之力顿减。

若君火旺而相火衰者,其人仍能多饮多食可享大寿,是知君火之热力,关于人身者甚大也。

愚自临证实验以来,遇君火虚者不胜计,其人多廉于饮食,寒饮留滞为恙,投以辛热升补之剂,即随手奏效(拙拟理饮汤为治是病的方)。

彼谓心脏恶热,用药惟宜寒凉者,犹是一偏之论。

曾治一人,年二十余,嗜睡无节,即动作饮食之时,亦忽然昏倒鼾睡。

诊其脉两尺洪滑有力,知其肾经实而且热也。

遂用黄柏、知母各八钱,茯苓、泽泻各四钱,数剂而愈。

是知人之资禀不齐︰心脏多恶热,而亦有宜温补者;肾脏多恶寒,而亦有宜凉泻者。

是在临证时细心与之消息,不可拘于成见也。

欲明心火之热力,今又得一确实证验。

愚资禀素强壮,心火颇旺而相火少衰,饮食不忌寒凉,恒畏坐凉处。

因此,数年来,常于食前,服生硫黄如黑豆大一块,约有四厘,甚见效验。

尝观葛稚川《肘后方》,首载扁鹊玉壶丹,系硫黄一味九转而成。

治一切阳分衰惫之病。

而其转法所需之物颇难备具,今人鲜有服者。

愚临证实验以来,觉服制好之熟硫黄,犹不若径服生者其效更捷。

盖硫黄制熟则力减,少服无效,多服又有燥渴之弊,服生硫黄少许,即有效而又无他弊也。

十余年间,用生硫黄治愈沉寒锢冷之病不胜计。

盖硫黄原无毒,其毒也即其热也,使少服不令觉热,即于人分毫无损,故不用制熟即可服,更可常服也。

且自古论硫黄者,莫不谓其功胜桂、附,惟径用生者系愚之创见,而实由自家徐徐尝验,确知其功效甚奇,又甚稳妥,然后敢以之治病。

今邑中日服生硫黄者数百人,莫不饮食加多,身体强壮,皆愚为之引导也。

今略举生硫黄治验之病数则于下︰一孺子三岁失乳。

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

俾嚼服生硫黄如绿豆粒大两块,当日滑泻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

后服数月,严冬在外嬉戏,面有红光,亦不畏寒。

一叟年近六旬,得水肿证。

小便不利,周身皆肿,其脉甚沉细,自言素有疝气,下焦常觉寒凉。

愚曰︰欲去下焦之寒,非服硫黄不可。

且其性善利水,施之火不胜水而成水肿者尤为对证。

为开苓桂术甘东加野台参三钱、威灵仙一钱,一日煎渣再服,皆送服生硫黄末二分。

十日后,小便大利,肿消三分之二。

下焦仍觉寒凉,遂停汤药单服硫黄试验,渐渐加多,一月共服生硫黄四两,周身肿尽消,下焦亦觉温暖。

一人年十八九,常常呕吐涎沫,甚则吐食。

诊其脉象甚迟濡,投以大热之剂毫不觉热,久服亦无效验。

俾嚼服生硫黄如黄豆粒大,徐徐加多,以服后移时觉微温为度。

后一日两次服,每服至二钱,始觉温暖。

共服生硫黄四斤,病始除根。

一数月孺子,乳汁不化,吐泻交作,常常啼号,日就羸瘦。

其啼时蹙眉,似有腹疼之意。

俾用生硫黄末三厘许,乳汁送服,数次而愈。

一人年四十许,因受寒腿疼不能步履。

投以温补宣通之剂,愈后,因食猪头(猪头咸寒与猪肉不同)反复甚剧,疼如刀刺,再服前药不效。

俾每于饭前嚼服生硫黄如玉秫粒大,服后即以饭压之。

试验加多,后每服至钱许,共服生硫黄二斤,其证始愈。

一叟年六十有一,频频咳吐痰涎,兼发喘逆。

人皆以为劳疾,未有治法。

诊其脉甚迟,不足三至,知其寒饮为恙也。

投以拙拟理饮东加人参、附子各四钱,喘与咳皆见轻而脉之迟仍旧。

因思脉象如此,非草木之品所能挽回。

俾服生硫黄少许,不觉温暖,则徐徐加多,两月之间,服生硫黄斤余,喘与咳皆愈,脉亦复常。

一妇人年五旬,上焦阳分虚损,寒饮留滞作嗽,心中怔忡,饮食减少,两腿畏寒,卧床不起者已二年矣。

医者见其咳嗽怔忡,犹认为阴分虚损,复用熟地、阿胶诸滞泥之品,服之病益剧。

后愚诊视,脉甚弦细,不足四至,投以拙拟理饮东加附子三钱,服七八日咳嗽见轻,饮食稍多而仍不觉热,知其数载沉,非程功半载不能愈也。

俾每日于两餐之前服生硫黄三分,体验加多,后服数月,其病果愈。

\x按︰\x古方中硫黄皆用石硫黄,而今之硫黄皆出于石,其色黄而亮,砂粒甚大,且无臭气者即堪服食。

且此物燃之虽气味甚烈,嚼之实无他味。

无论病在上在下,皆宜食前嚼服,服后即以饭压之。

若不能嚼服者,为末开水送服亦可,且其力最长,即一日服一次,其热亦可昼夜不歇。

附: 扁鹊玉壶丹组成:硫黄500克。

功能:驻颜,补脏,去万痛。

制法:硫黄500克,以桑枝灰浓汁五斗,煮硫令伏,以火煅之研如粉,以新炊板为丸如麻子大。

用法:空心酒下10丸。

<驻颜,补暖,袪万痛。

硫黄[一斤,以桑灰淋浓汁五斗,煮硫黄令伏,以火煅之,研如粉,掘一地坑子,深二寸许,投水在里,候水清取调硫黄末,稀稠得所,磁器中煎干,用?一,上傅以砂,砂上铺纸,下以火煆热,即取硫黄滴其上,自然色如玉矣],右以新炊饭为丸,如麻子大,空心食前酒下十圆。

> 解读张锡纯之法象中药中医理论是于现象之中阐明气化之妙,形质之上发明无形之奥,因此中药用药理论,其本质是法象用药,诸如质地之轻重、形状之殊异,纹理之疏密、气之清浊,味之厚薄,五运六气之禀赋,阴阳五行之制化等等,总括无余,然后心裁意度,对证切机,收效宏捷。

古今良医莫不于此精思深悟,今试悟领张锡纯药法,自知此理高妙,撷取点滴,抛砖引玉。

1 血余炭化瘀利小便水蛭破瘀宜生用血余者,发也,煅为炭然则其质化,血余炭[1]性能善化瘀血生新血,治吐血、衄血等,张氏用之治劳瘵,即《金匮》谓之血痹虚劳者。

因其性能利小便,以人之小便半从血管渗出,实亦属血余化瘀生新,使血管流通故有斯效也,诚如《金匮要略》亦载利小便用膏发煎。

凡食血之物,皆能破血。

然他食血之物,皆以嘴食血,而水蛭[1]以其身与他物紧贴,即能吮取他物之血,故其破瘀血之力独优也,尤其味咸为水味,色黑为水色,气腐为水气,纯系水之精华生成,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

所以张氏用水蛭之理窥见一斑。

2 蜈蚣搜风善理神柏子仁理肝安五脏张氏谓蜈蚣[1]之为物,节节有脑,乃物类之至异者,是以性能入脑,善理脑髓神经,便不失其司,而痫痉之病自愈。

同时主张必用全蜈蚣治病,因去其头,即去其脑矣,更何恃上入脑部以理脑髓神经乎?且其头足黄而且亮,绕有金色,原其光华外现之处,亦其所恃以治病有效之处。

其理法归一也。

凡植物皆喜阳光,故树木皆向东南,柏树则独向西北,西北者金水合并之方也。

且其实成于秋而采于冬,饱经霜露,得金水之气尤多。

肝脏属木,中寄相火,性甚暴烈。

柏子仁[1]既禀金水之气,水能滋木,如统师旅者之厚其饷也。

滋之镇之,则肝木得其养兼得其平,将军之官安其职矣。

故张氏认为《本经》谓柏实能安五脏,而实于肝脏尤宜也。

3 蒲黄柔化利小便木通通经利九窍张氏认为蒲黄[1]生于四五月大火得令时,能吸火气以媾于水而成中五之色者,是能合水火之精以成土者也。

人身惟水火不谐方小便不利。

蒲黄象土,本可防水,且又生于水中,用之使调和水火,则寒热予以解,小便遂自利,柔化之功反速于刚制也。

木通[1]味苦性凉,为藤蔓之梗,玲珑通彻,故能贯串经络,通利九窍。

泻上焦之热,为利小便清淋浊之要药。

其贯串经络之力,又能治周身拘挛,肢体痹疼,活血消肿,催生通乳,多用亦能发汗。

故木通通利之理经张氏一辨而明矣。

4茯苓安神兼止汗沙参为肺家良药张氏认为茯苓[1]以其得松根有余之气,伏藏地中不外透生苗,故又善敛心气之浮越以安魂定魄,兼能泻心下之水饮以除惊悸,又为心经要药。

且其伏藏之性,又能敛抑外越之水气转而下注,不使作汗透出,兼为止汗之要药也。

其抱根而生者为茯神,养心之力,较胜于茯苓。

徐灵胎载:“肺主气,故肺家之药气胜者为多。

但气胜之品必偏于燥,而能滋肺者又腻滞而不清虚,惟沙参为肺家气分中理血药,色白体轻,疏通而不燥,滑泽而不滞,血阻于肺者,非此不能清也”。

张氏治肺病亦堪透沙参[1]之玄妙。

5 枸杞补肝肾益寿地骨皮清肺肾退热枸杞[1]其树寿逾松柏,万年不老,无论生于何地,其根皆能直达黄泉,莫不盛茂,从未见有自枯萎者,人服枸杞而寿,或亦因斯欤。

其性善明目,退虚热,壮筋骨,除腰疼,服之,延年益寿,此皆滋补肝肾之功也,故为张氏所推崇。

地骨皮[1]即枸杞根上之皮也,张氏认可地骨皮能虚实两清。

其根下行直达黄泉,禀地之阴气最厚,是以性凉长于退热。

为其力优于下行有收敛之力,是以治有汗骨蒸,能止吐血、衄血,更能下清肾热,通利二便,并治二便因热下血。

且其收敛下行之力,能使上焦浮游之热因之清肃,而肺为热伤作嗽者,服之可愈。

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6 茵陈同气治肝胆朱砂质气色合用茵陈[1]者,至冬霜雪满地,萌芽无恙,甫经立春即勃然生长,宜于正月中旬采之。

其气微香,其味微辛微苦,秉少阳最初之气,是以凉而能散。

为其禀少阳初生之气,原与少阳同气相求,是以善清肝胆之热,兼理肝胆之郁,热消郁开,胆汁入小肠之路毫无阻隔也。

朱砂[1]味微甘性凉,生于山麓极深之处,为汞五硫一化合而成。

硫属阳,汞属阴,为其质为阴阳团结,且又性凉体重,故能养精神、安魂魄、镇惊悸、熄肝风;为其色赤入心,能清心热,使不耗血,故能治心虚怔忡及不眠;为其原质硫汞,皆能消除毒菌,故能治暴病传染、霍乱吐泻;为其色赤为纯阳之色,故能驱除邪祟不祥;为其含汞质甚多,重坠下行,且色赤能人肾,导引肾气上达于心,则阴阳调和,水火既济;目得水火之精气以养其瞳子,故能明目;外用之,又能敷疮疡疥癞诸毒,亦藉其原质为硫汞化合之力也。

7 白茅根形味性异治黄芩清热因形治白茅根[1]性凉,中空有节,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

其根中空,统体玲珑,故善利小便淋涩作疼。

为其色白中空,故能入肺清热以宁嗽定喘;因甘且鲜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阴以生津止渴,并治肺胃有热,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鲜者其效方著;因其性,盖茅根生于水边,原兼禀寒水之气,且其出地之时,作尖锐之锥形,故能直入少阴,助肾气上达,与心相济,则心即跳动有力,是以其脉遂外现也,用以理气郁而复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