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周期规律

合集下载

股市中大小周期的关系

股市中大小周期的关系

股市中大小周期的关系
股市中大周期和小周期的运行中存在一种同步和背离关系:
1、大周期和小周期同步向上或向下运行,一般都是急涨急跌,这是合力的作用,动能共振!
2、大周期向上而小周期向下运行的背离,小周期多半是横而不跌的横盘,以时间换取空间,主要是因为大周期向上对小周期的调整构成强力支撑!一旦小周期调整结束,而大周期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之后就会重新回归第一种情况:共振加速上涨!
3、大周期向下而小周期向上运行的背离,小周期多半是横而不涨的横盘,以时间换取空间,主要是因为大周期向下对小周期的止跌构成牵制,一旦小周期反弹结束,而大周期并未发生改变,之后就会重新回归跌势!
目前的市场就是大周期向上而小周期滞涨的背离,一旦小周期调整结束,而大周期丝毫没有发生变化,之后还会再上。

大盘反抽2884点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定会有震荡,短线压力关注成本均线的无穷线,它代表了市场的平均建仓成本,也是市场的牛熊分界线,目前值2818点!。

关于股票起伏周期定律名词解释

关于股票起伏周期定律名词解释

关于股票起伏周期定律名词解释
股票起伏周期定律主要指的是股市中股票价格上涨和下跌的周期性规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词汇的解释:
1. 起涨期:指股票价格从低点开始向上涨的阶段。

2. 上升期:指股票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

3. 顶部:指股票价格上涨达到高点后开始转变为下跌的阶段。

4. 下跌期:指股票价格从顶部开始向下跌的阶段。

5. 底部:指股票价格下跌达到低点后开始转变为上涨的阶段。

股票起伏周期定律认为,股票价格的波动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即在一个较长时间内,股票价格会经历起涨、上升、顶部、下跌和底部等阶段的循环。

这些定律可以帮助投资者判断股票价格的未来走势,从而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然而,股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走势也不是完全可预测的,因此投资者在投资股票时需要充分考虑风险。

炒股的季节性规律

炒股的季节性规律

炒股的季节性规律股市四个季节的变化规律:1.春季(2月到4月)主力是主动的。

由于中央召开2次会议和年报的发布,市场有很多积极的预期和机会,主要体现在重组股和业绩白马股上。

需要避免性能不佳的地雷单位。

春季策略:选择目标股票,提前播种,等待未来的收获。

2. 夏季(5月到7月)随着政策效果开始显现,行业变化催生热点,个股也出现,当年的政策对市场影响较大。

热点一般是科技股和主题股。

夏季策略:由于热点发酵,市场加速进入加速阶段,以持股和波段操作为主。

3.秋季(8月到10月)投机活跃,市场机会增多,但一般不会有大行情,短期内仍应谨慎对待,保持冷静。

这时候应该参与表现好的白马股,不要参与短线炒作,否则很容易中招。

秋季策略:市场在一定发展阶段下跌。

这个时候要注意及时收获。

4. 冬季(11月到1月)一般来说,表现不佳的股票开始被大肆炒作。

这时候要注意超跌板块。

最后暴利的时候,但价值投资者不应该太。

冬季策略:个股进入下跌通道,在股市熊市中尽量少操作,持币观望少动。

5、冬季,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停滞状态。

春天来了,各工地都开工建设,水泥、建材、基建个股会有所表现。

建议在年后提前开始布局,等待上升。

夏季通常饮用,尤其是酒精啤酒。

夏季是消费旺季,酒类供应量大。

这方面可以考虑个股,比如珠江啤酒、重庆啤酒和青岛啤酒。

秋季将涉及天然气供暖,因此该板块将在一段时间内出现一波行情,值得关注。

冬季煤炭、炼焦煤消费量大,形成行业旺季,有色板块、煤炭市场呈现飞扬的色彩舞蹈。

调整仓位,等待上升潜力出现。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规律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规律

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规律股票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影响着人们的财富和生活。

投资者总是希望摸清股票市场的脉搏,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事实上,股票市场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它的波动不会永远保持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而是呈现出一定的波动规律。

本文将就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规律进行一番探讨。

一、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特征股票市场的波动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如政策因素、经济因素、企业因素等等。

但是,不管股票市场多么复杂,多么难以预测,它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这种规律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投资者的心理以及市场媒体的宣传等方面共同形成的。

首先,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周期波动。

在股票市场中,股价的上升与下跌是正常的,但是,股价的波动不会一直保持在一个区间内,而是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即周期性的上升或下跌。

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当市场出现供过于求时,股价会上涨,反之,股价会下跌。

其次,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震荡波动。

在市场上有很多种投资方式,其中股票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品种。

股票市场的震荡波动表现为股价的频繁变化以及正负震荡的波动。

在股票市场中,往往存在一些优质的公司,在市场环境比较好的时候,它们的股价往往会走得很高,但是,一旦市场环境变坏,它们的股价就会崩盘。

最后,股票市场的周期性特征表现为爆发波动。

股票市场的爆发波动表现为在某些重大事件的影响下,市场会发生大规模的变动。

这样的变动往往会导致股市的大幅度波动,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股票市场的周期性规律是股价波动的规律。

在股票市场中,无论是在上升周期还是下跌周期中,股价波动的周期性规律都是普遍存在的。

在股票市场中,周期周期都会出现股价的波动,其中,波动一般会包括一个上涨过程和一个下跌过程。

这样的波动过程不仅具有周期性,而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

因此,一些有经验的投资者会根据股票市场的波动规律进行投资,从而赚取更多的利润。

三、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因素是股票市场上涨或下跌的原因。

股票市场的规律

股票市场的规律

股票市场的规律一、市场周期性波动股票市场具有周期性波动的规律。

股票市场的上涨和下跌往往是交替出现的,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这是由于股票市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经济周期、政策调控、市场情绪等。

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应关注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把握市场的节奏,进行适时的买卖操作。

二、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股票市场的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股票价格上涨;当供应大于需求时,股票价格下跌。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关注市场的供需情况,寻找供需失衡的机会,以获取收益。

三、市场情绪影响股价市场情绪在股票市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市场情绪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行为,进而影响股票的价格。

当市场情绪乐观时,投资者往往倾向于买入股票,推动股价上涨;当市场情绪悲观时,投资者则倾向于抛售股票,导致股价下跌。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关注市场情绪的变化,合理把握市场情绪对股价的影响。

四、市场波动与风险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伴随着较高的风险。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意味着投资者可能面临的损失也较大。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注意控制风险,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如分散投资、止损等,以降低投资风险。

五、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股票市场既适合长期投资,也适合短期投机。

长期投资是指投资者持有股票较长时间,以获取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和股息收入。

短期投机则是指投资者通过短期买卖股票,利用市场的短期波动获取利润。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策略。

六、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股票市场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本面分析和技术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是通过研究公司的财务状况、业绩表现、行业前景等因素,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

技术面分析则是通过研究股票的价格走势、成交量等技术指标,预测股票的未来走势。

投资者在进行股票投资时应综合运用基本面和技术面分析,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七、市场信息的重要性市场信息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股市规律的三句话

股市规律的三句话

股市规律的三句话股市规律是指股票市场中出现的一定模式和趋势,它反映了市场的特点和投资者的行为。

股市规律不是绝对的,但它们可以作为投资参考,帮助投资者更好地把握市场走势和风险。

下面将以三句话的方式阐述股市规律。

第一句话:股市具有周期性。

股市的周期性是指股票市场呈现一定的周期性波动。

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影响,股市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衰退而有所波动。

另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心理的周期性,投资者的恐慌和贪婪会引起市场的起伏。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短线操作时,需要特别关注市场的周期性,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买卖操作。

第二句话:股市具有趋势性。

趋势是股市规律中的重要概念,指股票市场中价格变动的方向和幅度。

股市的趋势可以分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和盘整趋势。

上升趋势是指股票的价格连续上涨的状态,下降趋势是指股票的价格连续下跌的状态,而盘整趋势是指股票在一定的价格区间内波动。

趋势是投资者进行中长期投资的重要依据,投资者应该学会判断趋势的形成和变化,以便把握投资机会。

第三句话:股市具有反弹和回调的特点。

市场不可能一直保持上涨或下跌的状态,股市会在一定的周期内出现反弹和回调。

反弹是指股票价格在下跌趋势中出现暂时的上涨,回调是指股票价格在上涨趋势中出现暂时的下跌。

反弹和回调的出现是股市调整的一种方式,它们为投资者提供了及时调整仓位的机会。

投资者在进行短线操作时,应该注意控制好风险,适时买入或卖出,以避免追高或刀口上舔血。

以上是对股市规律的三句话进行阐述,股市的规律是复杂而多变的,投资者需要持续学习和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和风险。

在投资股市时,注意风险控制和合理选股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贪婪或恐慌,保持理性和冷静,才能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如何看待股市周期波动规律

如何看待股市周期波动规律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活动总是通过周期性的扩张与收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进行的。

其实同样的规律也发生在股市里。

股市总是周期性地出现上涨与下跌,并循环反复。

股市的周期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股市总是按照周期运动规律而运行的。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2008年10月末1664点开始启动的升势,尽管指数已经翻番了,上涨过程持续进行了近10个月,但从周期运动的规律来说,目前依然运行在一个长周期的上升阶段。

如果是这样的话,上升势头很有可能保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1)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股市完成一个完整的上涨和下跌周期,需要的时间越来越长,市场的波动周期也明显拉长了。

在市场规模较小的时候,股市的波动周期相对较短。

“老八股”的时候,市场完成一个周期波动,只要一两周;到一两百个股票时,波动的周期会延长到二三个月。

2005年以前的市场,总体都属于短周期波动。

2005年以后,市场的波动周期明显拉长。

最近的一个波动周期,从上涨阶段看,起点为2005年6月的998点,终点为2007年10月的6124 点,历时一共574天,跨度为29个月。

其下跌阶段,开始于2007年10月的6124点,结束于2008年10月的1664点,历时254天,共14个月。

我们将这个周期总结一下,可以得出几个推论:首先,市场完成一个涨跌周期,一共800多天,共41个月,相当于三年零五个月。

这是典型的长周期波动。

其次,涨跌周期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上涨天数为574天,下跌天数为254天。

是一个典型的慢涨快跌走势,上涨天数占总周期长度的70%,下跌天数占总周期长度的30%。

第三,无论是在上涨过程还是在下跌过程中,市场发展的方向有六成的概率沿着趋势上涨或下跌的。

换句话说,在上涨的时候,有60%的几率走阳线;而在下跌的时候,有60%的几率是走阴线的。

(2)从2008年10月末开始,自1664点以后,市场展开了新一轮的长周期波动。

尽管到现在为止,行情已经持续了近十个月,指数实现了翻番。

股市的规律

股市的规律

股市的规律股市是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市场,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市场。

在股市中,投资者需要了解股市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机会、规避风险,实现自己的投资目标。

本文将介绍股市的规律,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股市。

一、股市的周期性规律股市的周期性规律是指股市在一定时间内呈现出相似的波动模式。

这种规律是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变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股市的周期性规律一般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

长期规律:股市的长期规律通常是指10年以上的时间跨度。

长期规律主要是由宏观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所决定的。

在股市的长期规律中,股市的牛市和熊市往往会交替出现。

例如,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是中国股市的牛市,而2007年至2008年则是中国股市的熊市。

长期规律的变化较为缓慢,但对投资者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中期规律:股市的中期规律通常是指3年至5年的时间跨度。

中期规律主要是由经济周期和政策因素所决定的。

在股市的中期规律中,股市的涨跌往往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例如,2002年至2007年是中国股市的中期牛市,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

短期规律:股市的短期规律通常是指1个月至3个月的时间跨度。

短期规律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资金流向所决定的。

在股市的短期规律中,股市的涨跌往往受到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的影响。

例如,股市的黑色星期一和黑色星期五就是由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心理所导致的。

二、股市的技术规律股市的技术规律是指股市的价格走势、成交量、市场情绪等方面的规律。

这种规律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和投资者行为所决定的。

股市的技术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趋势规律:趋势是股市价格走势的基本形态。

趋势分为上涨趋势、下跌趋势和横盘趋势。

在趋势中,上涨趋势和下跌趋势是最为重要的。

在上涨趋势中,投资者应该多买少卖;在下跌趋势中,投资者应该少买多卖。

震荡规律:震荡是股市价格走势的一种形态。

震荡分为窄幅震荡和宽幅震荡。

在窄幅震荡中,投资者应该以低买高卖的策略进行交易;在宽幅震荡中,投资者应该以高买低卖的策略进行交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而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轮大的周期,即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一轮经济周期,以及本世纪初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二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期。

上轮经济周期经济的高涨主要是投资拉动,而本轮经济周期的高涨依靠的是“投资+出口”双驱动。

19 96年初政府开始持续下调保值贴补率+存款利率,标志着宏观调控的结束。

那么,持续地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停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将是这轮宏观调控结束的标志。

我国股市投机性很强,资金推动型特征非常明显,虽然基本面影响着股市走势,但资金推动的投机力量远超过基本面因素的影响,因此我国股市走势经常不与宏观经济走势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

1991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了两个大周期,但股市却运行了三个大的循环周期。

股市2005年6月开始的这轮循环周期和1991年10月至1994年8月的循环周期类似,都与宏观经济周期在一定程度上吻合,因此形成共振效应,股市的表现就是牛市涨得猛,熊市跌得狠。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期间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以及高速扩容,但股市的周期循环过程却表现得非常有规律,即在时间上呈标准的对称性,并且这个对称性规律基本没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根据这个规律预测,这轮熊市将延续到2010年初。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我国股市大趋势的不断向上,低点总是不断抬高的。

综合我国股市的空间循环规律和市盈率循环规律,预计这轮熊市底在上证指数1600点附近。

当然,这轮熊市非常特殊,即大小非的解禁流通,可能影响上述预测的准确性。

近期市场已经呈现无量阴跌走势,这种状况随时可能出现报复性反弹,而一旦开始报复性反弹,就标志着熊市进入振荡盘跌的第二阶段,市场将有波段操作的机会了,部分个股将不会再创新低。

我们预计,随着美元见底回升,大宗商品的见顶回落,全球经济将进入新的时期,经济体系中各行业的利润将会重新分配,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可能也将很快发生显著变化,也许不久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将不再是过高的CPI,而是防止经济过快下滑。

政府很快会逐步放松紧缩政策,并出台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

建议关注以下方面的投资机会:第一,随着资源、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下游产品的利润会大幅回升,特别关注关系民生的一般大众消费品行业和公司。

第二,国家可能逐步放松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从“防胀”转向“防滑”,进一步出台刺激经济的实质性举措。

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将使基建投资相关行业和公司受益,建议特别关注铁路建设相关个股。

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其走势反映(往往是提前反映)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宏观经济的变化又决定股票市场的走势。

但是,由于人类的本性又使股市有着自身的运行规律,总是呈现复苏、蓄势、启动、腾飞、泡沫、暴跌、低迷的循环过程,这个循环过程经常并非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吻合,有时甚至相反。

我国股市是新兴市场,投机气氛很强,股市的波动更大,市场内在的规律就更明显。

研究历史是为了预测未来,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有很多相似之处。

通过对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的周期循环分析,可以发现其中某些规律性,从而对预测未来的走势起到启示作用。

一、我国的宏观经济周期由于处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与成熟经济体不同,经济波动和政策调控幅度都比较大,从而我国经济的周期性更加明显。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呈现十分清晰的周期特征,即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期的一轮经济周期,以及本世纪初以来的新一轮经济周期。

对比两轮经济周期,以及与之对应的股市循环所表现出的共性,对判断当前股市的运行阶段,以及未来趋势有着很高的参考意义。

从长周期的角度,显然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经济可以分为两轮较长的经济周期,图表1描述了两轮周期的概况。

从短周期角度看,可以将近20年的我国经济划分为3个大的阶段,恰好也属于经济周期理论4阶段的3个阶段,即90年代初复苏到繁荣,随后是调整,然后是复苏和繁荣,而目前处于第二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期。

2、推动两轮经济高潮的因素比较90年代初为刺激经济,在1年时间内大幅降息200Bp,同时基础货币M0迅速增加,此外随着国企三角债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国企投资冲动非常强烈,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更激发了全国各界压抑了几年的经济建设热情,各类项目纷纷上马,投资拉动就成为此轮经济高涨的最主要动力。

本轮经济周期刺激经济政策不仅表现在利率和货币供给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也起了较大作用。

此外,正逢全球经济的良好表现,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机遇加上政府刺激出口的政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共振,逐渐摆脱困境。

因此与上轮周期不同,本轮经济高涨依靠的是“投资+出口”的双轮驱动(见图表4、图表5、图表6、图表7)。

4、两轮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结束的标志与预期比较上述两轮经济周期,其最大的不同在于主导因素不同。

上轮经济周期经济的高涨主要是投资拉动,投资增幅在1993年曾经超过50%。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抑止CPI,就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后,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回落1994年降到30.08%,1995年降到20.63%,回复到合理水平。

与此同时CP I也从最高时的25%逐渐回落。

1996年初政府开始持续下调保值贴补率+存款利率,标志着宏观调控的结束。

而这轮经济高涨,投资起到一定作用,但更主要的是出口带动。

因此一方面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要控制出口。

持续性地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对美元升值是这轮宏观调控的主要市场化手段,那么投资的下降,以及出口增幅回落到合理水平,CPI得到控制。

从而政府开始持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停止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就是宏观调控结束的风向标。

CPI在今年2月达到8.7%,创出1997年以来新高后,开始逐月回落。

但是,该通胀水平是在能源价格受到控制的情况下的结果,而PPI在其后还在继续高走,7月达到10%,为1996年以来最高水平。

显然,近几个月CPI的回落不够真实,如果放开能源价格,实际会更高些,因此政府仍没有放松宏观调控,这也是吸取了历史调控经验和教训。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以来,原油等大宗商品持续大幅回落,美元走强,可以预计PPI也将见顶回落,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即使逐步放开能源价格,对CPI的影响也会较小。

事实上可以认为CPI已经得到控制,并且将会继续逐渐回落。

二、A股市场的周期股市是一个充满了博弈色彩的市场,虽然长期趋势主要是由基本面决定的,但中、短期走势的运行很复杂,受基本面、政策面、和投资者心态波动的多重影响。

其中来自任何一个方面的变化都会使市场产生波动,因此股价总是不会等于其价值,而是围绕价值波动。

我国股市设立以来经历了18年,期间国内、国际经济、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以及股市的高速扩容,都增加了股市的波动性,但是依然可以发现其周期性的规律。

1、A股市场周期与经济周期我国股市自1990年底设立以来,经历了三个大的循环周期,即1991年10月牛市开始——1993年2月见顶转为熊市——1994年8月结束熊市;1996年1月牛市开始——2001年6月见顶转为熊市——2005年6月结束熊市;2005年6月牛市开始——2007年见顶转入熊市,目前正运行在这个循环周期的熊市阶段。

从经济环境比较分析,2005年6月开始的这轮周期循环与1991年10月至1994年8月的周期循环,有着相似的基本面环境背景,这两轮股市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基本吻合,因而形成共振效应,股市的表现就是牛市涨得猛,熊市跌得狠。

从时间上分析,1991年10月至1994年8月的周期循环,从牛市启动,到到达顶部,最后结束转入熊市基本与当时的宏观经济变化相吻合,但是1994年8月熊市结束的时候却正是我国宏观经济最困难的时候,当年通货膨胀高达25%;而2005年6月开始的这轮周期循环,虽然牛市的高潮和牛转熊的时间与宏观经济变化基本吻合,但是我国这轮经济周期的起点是2001年下半年,而上轮熊市却正好是从2001年6月开始的,直到2005年6月才结束,进而开始这轮牛市,牛市的开始比宏观经济周期晚了4年。

可见,这两轮牛熊循环也不是完全与宏观经济的运行相吻合。

(见图表13)3、A股市场的空间循环规律对于我国这样的不成熟市场,在一轮大行情中,流入市场的资金性质往往以投资为主开始,到最后以投机为主结束。

而参与市场的投资者的专业水平,也是首先从较高水平开始,随着上涨而递减,最后到基本不懂市场的普通民众。

因此,一轮牛市都是从价值推动为主,最后到完全资金推动的过程。

对于资金推动型行情,其顶端是很难预测的,众多因素都会影响短期资金流入,如当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政策环境、国际经济政治环境等等。

但是,我国股市熊市的底则和成熟市场一样,由价值决定的,是长线资金,专业投资者托起,因此是有规律可寻。

而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决定了我国股市大的趋势的不断向上,低点总是不断抬高的。

从运行规律看,每经过一轮周期循环后,低点总是不断抬高,即后一个熊市的底总是比前一个底高。

第一个周期循环深圳综指从1991年9月的45.66点开始,经过牛市,再转熊市,最终熊市跌至于96.56点结束,底部抬高111.48%;第二个牛熊循环深圳综指从1996年1月的105.34点开始,经过牛市,再转熊市,最终熊市跌至235.64点结束,底部抬高123.69%(见图表17)。

根据上述规律推算,同时考虑这轮熊市面临之前没有的非流通股解禁压力,我们预计这轮熊市大盘最终会底部抬高100%左右,对应深圳综指4 50点附近,按目前的点位,还要下跌约25%。

对应沪深300指数为1600点,上证指数为1650点左右。

显然,未来大盘还有较大的下跌空间,但相比之前已经下跌的空间而言相对不大了(上证指数由于经常有大盘股上市,失真严重,而沪深300指数历史太短,因此这里用深圳综指)。

三、估值水平的波动循环考察恒生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等世界主要指数等可以发现,其市盈率的波动区间主要在10~20倍之间,一般超出其范围的时间都不长,如果长时间在这个范围之外,一定是当时遇到了极为不正常的经济或政治环境,导致市场出现极度恐慌或极度疯狂(图表18、图表19)。

我国A股市场市盈率波动范围较大,主要是因为新兴市场投机性强,加上股权分置实际流通股较少,牛市时市盈率往往可以达到60倍以上,甚至80倍的高水平。

但是,A股市场市盈率波动的低点却是与成熟市场相同的。

1994年7月第一轮熊市结束时市场的平均市盈率约为11倍,2005年6月第二轮熊市结束时沪深300指数的市盈率是13倍,如果考虑当时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启动,平均对价水平10股送3股的因素后,实际的市盈率是10倍左右(见图表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