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

合集下载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读拼音,写词语。

hán dōng___fēng shuāng zèng sòng___júhuā___ jūn zi___tiǎo zhàn___2.《山行》表达了诗人()A.对秋天的悲叹之情B.对秋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C.对“白云生处"人家的向往之情。

3.古诗《山行》写的是哪个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4.荷尽已无擎雨盖()A.举,向上托B.向下压C.打击5.借助图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想一想,下面哪幅图展现了“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所描绘的画面?()A.B.C.6.知有儿童挑促织。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A.织布B.促膝交谈C.蟋蟀7.下列对诗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理解正确的是()A.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B.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的时节啊。

C.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君王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橘子金黄、橙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8.下面的古诗句分别写了哪个季节?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2)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4)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9.能说会道。

(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__________ 红于:_句意:______ _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傲霜:______ _句意:______ __3.只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挑:___句意:______ _10.我会连一连,写一写。

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 4  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4 古诗三首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赠()擎()萧()挑()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 chē fēng lín shuāng yè qiū fēng cù zhī()()()()()三、填空.1.苏轼是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 .2.《山行》的作者是代诗人.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描写的人有.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我是从“”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最晚是(),最佳时间是().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参考答案课时1一、给下面的汉字注音.斜(xié)赠(zèng)擎(qíng )萧(xiāo)挑(tiāo)二、看拼音,写词语.tíng chē fēng lín shuāng yè qiū fēng cù zhī(停车)(枫林)(霜叶)(秋风)(促织)三、填空.1.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赠刘景文》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2.《山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叶绍翁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梧桐叶、秋风,描写的人有儿童.四、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橙黄桔绿的时节啊!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五、对《山行》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图、秋之色.诗人写了石径、人家、白云、枫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B.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烘托的作用.C.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它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的是豪爽向上的精神和英爽勃发之气.D.诗人描绘秋色,抒写感受,表面看没有像封建文人那样哀伤叹息,但字里行间仍不免透露出一种无限惆怅之情.课时2一、课文理解.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1.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我是从“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两句诗中看出来的.2.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3.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用儿童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反衬出诗人悲秋的凄凉,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二、课外拓展阅读香山红叶深秋,经霜的红叶,灼灼似火,格外惹人喜欢.每到深秋,北京香山的黄栌叶子,被秋风一吹,就会漫山皆红,层林尽染.到香山去观赏红叶,已成了北京秋游的最好地方.赏红叶的雅趣,古人亦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脍炙人口的名句千古流传.北京观红叶的最佳季节是10月下旬前后.这是由于北京气候逐渐变冷,昼夜温差大,每年大约10月上旬,寒露前后,香山的丛林全部变为红叶.据多年物候观测记载,观红叶的最佳时间,多数年份为10月26日.也有最早10月17日,最晚为11月5日之间.若有兴趣,你也可到慕田峪长城,或去富有山林韵味的阴山嘴森林公园,看那红彤彤的红叶和火炬树.这里也是观景赏花的好地方,它会使你赏心悦目,令人流连忘返.1.“停车坐爱枫林晚”中“坐”的意思是因为.2.北京香山的红叶是(黄栌)树的叶子.3.北京观红叶的最早时间是(10月17日),最晚是(11月5日),最佳时间是(10月26日).4.除过北京香山,在哪还能看到红叶?慕田峪长城或阴山嘴森林公园.三、秋天是美丽的,秋天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一起来积累描写秋天的词语吧!金桂飘香硕果累累层林尽染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

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基础篇1.看拼音,写字词.hán lěnɡ jìnɡ shuānɡ zènɡ sònɡ()石()()雪()júhuā cán tiǎo chénɡ()()损()灯()黄2.补写诗句.(1)一年好景君须记, .(2),菊残犹有傲霜枝.(3)萧萧梧叶送寒声, .(4)停车坐爱枫林晚,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停车坐.爱枫林晚.()A.坐下B.因为(2)荷尽已无擎.雨盖.()A.拿B.举,向上托4.根据诗意写诗句.(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代的,诗人描写了、、、等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诗中最能反映诗人喜欢大自然的诗句是:, .(2)《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什么时间)诗人的所见所想. “动客情”中的“情”主要指的是诗人的感情. “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有、,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3)《赠刘景文》中作者抓住、、、四种景物来描写秋天的.4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基础篇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石径.斜(jìn jìnɡ)赠.送(zēnɡ zènɡ)菊残.(cái cán)犹.有(yóu yǒu)傲.霜枝(áo ào)橙.黄(chén chénɡ)2.辨别形近字填空.径经小()()常田()曾()橙澄()子()清()黄()澈犹优()豫()秀()如()良3.辨字组词.霜()跳()赠()寒()箱()挑()增()塞()4.根据意思或情境写诗句.(1)您要记住啊,一年中最美好的光景,就是这橙子黄了、橘子绿了的初冬时节啊!(2)一阵阵飒飒的梧桐叶响,传送着秋的声音;江面上凄冷的秋风,引起我无尽的思乡愁情.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看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我们不禁会吟诵:“,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这首诗的作者是,诗句中“坐”的意思是 .(2)看到秋天丰收的景象,我们不由得赞叹:“一年好景君须记, .”这两句诗出自的《》. (3)《夜书所见》的作者是代诗人,当时作者的心情是(①悲伤②欢喜)的.从“萧萧梧叶”中,我了解到作者描写的是季的景象.参考答案第一课时基础篇1.寒冷径霜赠送菊花残挑橙2.(1)最是橙黄橘绿时(2)荷尽已无擎雨盖(3)江上秋风动客情(4)霜叶红于二月花3.(1)B(2)B4.(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5.(1)唐杜牧寒山石径白云枫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秋晚上思念家乡写梧叶秋风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3)荷叶菊花霜橙黄橘绿第二课时提升篇1. jìnɡ zènɡ cán yóu ào chénɡ2.径经径经橙澄橙澄犹优犹优3.霜雪跳高赠送寒冷箱子挑起增加阻塞4.(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5.(1)远上寒山石径斜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因为(2)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赠刘景文(3)宋叶绍翁①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

zhōng duàn qīng chǔ gū dúyáng fān yín pán yáo yuǎn2.读拼音,写同音字组词。

(1)jìng 铜()究()()赛(2)duàn ()定()落()炼(3)wèi ()来香()座()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望:①向远处看②拜访③希望④声誉望天门山( ) 喜出望外( )名望极高( ) 探望故人( )(2)欲:①欲望②想要;希望③将要随心所欲( ) 食欲旺盛( ) 摇摇欲坠( )二、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天门”指_________;“楚江”指_________(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西子”指__________。

(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这两句诗采用了__________手法;“遥望”指__________。

(2)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连线。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文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积累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qióng rén bāo hán shān lǐng jué duì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hú shuǐlián yè hé huādōng wú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加减偏旁再组词。

莲﹣艹=________ ________湖﹣氵=________ ________日+央=________ ________艹+何=________ ________3.组词童________ 碧________ 妆________剪________ 绿________ 丝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咏柳》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诗人。

《春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诗人。

《春日》意思是________。

5.想一想,填一填①《村居》中描写山村景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②《咏柳》中描写柳树和柳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6.图片描绘的是诗句()的画面。

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根据意思写诗句。

(1)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诗句:________,________。

(2)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诗句:________,________。

8.带着问题来读书(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季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________的热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第4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一、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 shí jìng( ) ( ) ( ) ( )xié yáng gài jūn zǐ chéng zi( ) 膝 ( ) ( ) ( )二、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1.挑 桃( )灯 ( )子 ( )起 ( )花2.残 浅 ( )缺 凶( ) 深( ) ( )色三、我是小诗人,我会根据诗意写诗句。

1.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补全古诗,完成习题。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________,________秋风动客情。

________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________。

1.本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抒发了诗人在秋天思念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诗中“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织”就是________。

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料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4.本诗中,表现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寒冷 赠送 菊花 石径 斜阳 盖 君子 橙子 二、1.挑 桃 挑 桃 2.残 残 浅 浅 三、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运用1.《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_图。

表现了诗人对_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2.下面对《饮湖上初晴后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3.对“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有误的是()A.这句说的是: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B.“两岸青山相对出”承前第一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

C.读这首诗的人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它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静态美了。

4.“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中的“和”是_______,“镜”指的是_______。

()A.相安、和谐的意思;一面铜镜B.连词,跟‘同“相同;洞庭湖的湖面C.相安、和谐的意思;洞庭湖的湖面5.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选填序号)①碧水东流至此回A.到这里回旋B.回到这里来②山色空蒙雨亦奇A.云雾迷茫的样子B.空的,没有东西③水光潋滟晴方好A.非常美丽B.波光闪动的样子④山色空蒙雨亦奇A.奇怪B.奇妙6.选择下列诗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A.比喻B.拟人C.夸张(1)飞流直下三千尺。

(2)白银盘里一青螺。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7.回忆古诗的内容并填空。

(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诗中的“楚江”指的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朝大诗人。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本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4《古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看拼音,写词语。

hán lěng zèng sòng jú huāshíjìng xié yáng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2.比一比,再组词。

径________ 霜________ 残________ 斜________ 挑________经________ 露________ 浅________ 抖________ 跳________3.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Ⅰ“行”读音:①háng;②xíng人行道________ 银行________ 步行________Ⅱ“处”读音:①chǔ;②chù处分________ 到处________ 处理________4.选择划线字的正确意思。

坐:①坐下;②(房屋)背对着某一方向;③瓜果等植物结果实;④把锅、壶等放到炉子上;⑤因为。

Ⅰ火旺了,快把水壶坐上。

________Ⅱ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________Ⅲ这座房子坐北朝南。

________Ⅳ花谢了,瓜秧上坐了几个小瓜纽儿。

________Ⅴ停车坐爱枫林晚。

________5.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

“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

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选择正确解释。

(填序号)(1)白云生处有人家()A.出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三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比一比,再组词。

渔()暮()逢()芙()
鱼()墓()缝()夫()
波()苍()贫()君()
坡()仓()贪()裙()
三、把诗人与诗句恰当地连接起来。

四、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空山,人语响。

2.入深林,复照。

3.江上,但爱。

4.柴门闻,风雪。

五、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君看一叶舟(①你②我③他)
2.柴门闻犬吠(①狗叫②猫叫③小鸟叫)
3.返景入深林(①景色②阳光③景象)
4.江上渔者(①打鱼的人②钓鱼的人③买鱼的人)
5.但闻人语响(①但是②只)
6.复照青苔上(①反复②重复③又,再)
六、判断下列的意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空山不见人”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里没有遇见一个人。

()
2.“芙蓉山主人”的意思是拥有芙蓉山的人。

()
3.“但爱鲈鱼美”中的“爱”是喜爱的意思。

()
4.“风雪夜归人”中的“夜归人”是指茅屋的主人。

()七、词语搭配。

八、填空。

1.《鹿柴》是()代诗人()写的。

诗中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其中诗的前两句以()反衬(),后两句则以()突出()。

这首诗将诗、画、乐融为一体,为我们描摹出颇为神奇的境界。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敏锐的,细心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代()所作,写的是诗人在()的情况。

描写一幅()景象。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鲈鱼风波青苔返景日暮柴门苍山芙蓉二、比一比,再组词。

渔(渔者)暮(暮色)逢(相逢)芙(芙蓉)
鱼(金鱼)墓(坟墓)缝(缝补)夫(大夫)
波(波纹)苍(苍山)贫(贫寒)君(君子)
坡(坡度)仓(仓库)贪(贪玩)裙(围裙)
三、把诗人与诗句恰当地连接起来。

四、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1.不见人但闻
2.返景青苔上。

3.往来人鲈鱼美。

4.犬吠夜归人。

五、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君看一叶舟①你
2.柴门闻犬吠①狗叫
3.返景入深林②阳光
4.江上渔者①打鱼的人
5.但闻人语响②只
6.复照青苔上③又,再
六、判断下列的意思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2.(×)3.(√)4.(×)七、词语搭配。

八、填空。

1.唐王维声空寂光幽暗对大自然的热爱
2.唐刘长卿旅途中遇到风雪投宿人家风寒雪大的山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