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与脑卒中康复治疗

合集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患 者 偏瘫 上 肢 功 能 障 碍 的 临床 随 机 对 照试 验 ( r a n d o mi z e d
b r a r y 对照实验 中心注册数据 库( 1 9 9 0 — 2 0 1 2 ) 。
检索方法 : 中 文数 据 库 中 以 “ 脑卒 中” 或“ 卒 中” 或“ 脑 中
风” 或“ 中风” 或“ 脑血管意外” 或“ 脑血管中风” 和“ 虚拟现实” 或“ 虚拟 环境 ” 和“ 肢” 为 主题 词或 检索词 进行 交叉检索 。 外文 数据 库 中采 用 “ s t r o k e ”o r“ i
梁 明 窦祖 林
摘 要
王清辉 ! 熊 巍 关红 丽 解 东风 邱雅 贤 张淑娴 梅卉 子
目的: 系统评 价虚拟现 实技术对脑卒 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
方法 : 检索 国内外有关虚拟现 实上 肢康 复训练与常规康复训练对 比治疗脑卒 中患 者偏瘫上肢运 动障碍的临床 随机
o r r h a g i e s t r o k e’ ’ a n d “ v i r t u a l r e a l i t y” o r “ v i r t u a l e nv i r o —
组。
结论 : 虚拟 现实 卜肢康复训练能有效地促进脑卒 中患 者偏瘫 上肢功能的康复 , 并比常规康复训练更加有效 。但 是 , 目前关于虚拟现实 上肢康 复训 练的高水平临床研究较少 , 故需 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 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其
疗效。
关键词
脑卒中 ; 虚拟现实 ; 上肢功能 ; m e t a 分析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1 2 4 2 ( 2 0 1 3 ) 一 1 2 — 1 1 4 6 — 0 5

虚拟现实与认知康复: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

虚拟现实与认知康复: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

虚拟现实与认知康复: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与效果摘要认知障碍是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存在局限性,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作为一种新兴的康复手段,为认知康复带来了新的机遇。

本文综述了VR技术在认知障碍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对不同认知功能域(如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的康复效果,并分析了VR技术在认知康复领域的优势、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认知障碍是指个体在感知、思维、记忆、学习、语言、判断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中的功能缺陷,常见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认知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增加其心理负担和社会隔离风险。

传统的认知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纸笔训练、认知训练软件等,这些方法往往枯燥乏味,难以激发患者的参与兴趣。

近年来,VR技术在认知康复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

VR 技术通过模拟逼真的三维环境,为患者提供沉浸式的、交互式的康复体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参与度和训练效果。

2 VR技术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VR技术在认知康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注意力训练注意力是认知功能的基础,注意力缺陷会影响患者的学习、记忆和执行能力。

VR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复杂多变的场景,训练患者的注意力分配、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转移等能力。

例如,让患者在虚拟超市中寻找特定商品,或者在虚拟街道上跟随移动的目标。

2.2 记忆力训练记忆力是认知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忆力下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能力。

VR 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训练患者的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例如,让患者在虚拟厨房中完成烹饪任务,或者在虚拟博物馆中参观展览。

2.3 执行功能训练执行功能是指个体在计划、组织、决策、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执行功能缺陷会影响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VR技术可以通过模拟复杂任务,训练患者的计划能力、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其中包括康复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往往导致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而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优势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使其成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有效手段。

1.1 提高治疗积极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恢复常常需要复杂的康复训练,患者往往会感到乏味和枯燥。

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创造出身临其境的体验,从而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增加康复训练的效果。

1.2 提供精确的运动反馈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患者的上肢运动,并将运动反馈直观地展示在虚拟环境中。

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的运动状态,调整动作以达到更好的效果,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1.3 创造安全的训练环境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能力有限,传统的康复训练可能存在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训练环境,患者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进行各种运动训练,避免了意外伤害的可能性。

二、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具体应用2.1 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头戴式显示器、手柄等设备,模拟出各种日常生活动作和运动场景,让患者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上肢运动训练。

患者可以通过与虚拟环境中的物体进行互动,促进上肢肌肉的运动和恢复。

2.2 感觉功能恢复训练脑卒中后患者常常伴随着感觉障碍,如触觉、温度、压力等感觉减退或异常。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这些感觉,让患者在虚拟环境中体验各种触觉刺激,通过感官的刺激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2.3 视觉功能恢复训练脑卒中后患者的视觉功能常常受损,如视野缩小、双眼协调障碍等。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调整虚拟环境中的视觉刺激,帮助患者进行视觉训练,促进视觉功能的恢复。

虚拟现实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虚拟现实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

脑卒 中是导致人类死亡 、 残疾的主要原 因之一 。随着社
会老龄化 , 脑卒 中发病 率也在逐年升高 。卒 中可导致人体 多
种功 能受损 , 如 运动 、 感觉和认 知等 ] 。其 中, 超过 5 0 %患 者
在脑卒 中后 长期遗 留不 助 其他辅助 器具进行 代偿 。上
中 { 回 庸 复 匡 学 磐 鑫 2 0 1 4  ̄, 第2 9 卷, 第3 期

综述 ・
虚拟现 实对 脑卒中后上肢 功能康复的研 究进展
陶英 霞 屈 云。
择倾 向或依 从性不 能满足脑机 接 口治疗 技术 的要求 等因素
影响, 目前 尚未应用于临床 。
1 . 3 虚 拟 现 实 技 术
助的人机交互技术 , 有 机地 结合 了传感控制技术和计算机 图 形技 术 , 用户 可以通过 多种 传感 器与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场景 或虚 拟对 象进 行交 互操作 。有别于其他视觉成像技术共有
的“ 想象 ” 特点 , 沉 浸和交互 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两大特征。用
要 目标 。甚 至有学者认为 , 上肢功能恢复是预示康复治疗成
脑机接 口旨在 测量 大脑 活动并 通过计算 机输 出可读取
的信息 , 对 患者 的治疗 状况进行 实时反馈 。 目前 在国际上 该 技术也越来越普遍 地应 用于治疗性研究 , 常与机器人联合
利用 f MR I 成像 技术 研究 神经 可塑 性 与运动 功能恢 复 的关 联, 影像 学资料变化提 示受损 的大脑 皮质运动 区在 V R训练
人行道 ) , 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避免 这些 担忧 , 设定安全可靠 的 治疗环境” 。
2 虚 拟 现 实技 术 的作 用机 制
作, 可设 计多 种特定 形式 运动 的可编 程 、 多功 能控制 器 ” 。

VR在脑卒中后康复的应用文献汇报

VR在脑卒中后康复的应用文献汇报
主要包含听觉和视觉, 还有其他类型的感官反馈, 如触觉。这种身临其境的环境可以与现实世界
相似, 也可以是幻想, 创造一种在普通物理现实中不可能实现的体验。增强
现实系统也可以被认为是 VR 的一种形式, 通过将虚拟信息分层到头戴设备中, 或者通过智能
手机或 平板设备, 使用户能够查看三维图像。
• 特征:多感知性;存在感;交互性;自主性
16
3.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偏瘫上 肢功能的影响 (2014)
作者:梁明、窦祖林、王清辉、 熊巍、温红梅、姜丽、郑雅丹、陈颖蓓、杨琼 目的:在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观 察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 偏瘫上肢的疗效
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45~80岁; ②符合全国第四届 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 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脑 血管病诊断标准,均 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 ③初发脑卒中,病程1~6个月; ④FM-UE评分>20分; ⑤MAS
• 实验组:常规康复治 疗基础上,增加VR治疗,但不做传统步态训练。
治疗时患下肢佩戴感应器,治疗前方放置36吋电脑屏 幕,配有水果认知、生活工具认知、
大鱼吃小鱼、飞行 模拟以及森林漫步等场景,通过水果认知、生活工具 认知等场景中
进行活动度训练,通过大鱼吃小鱼、飞 行模拟的场景进行肌力和耐力训练,通过音乐背景
13
速步行的改 善中VR组更明显
2.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疗效的meta分析
• • • 作者:梁明、窦祖林、王清辉、熊巍、关红丽、解东风、邱雅贤、张淑娴、梅卉子 目的:系统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对脑卒中患者
偏瘫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
检索方法:中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外 文: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Cohrane library对照实验中心注册数据库。

短期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短期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

界面 , 治疗 师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功能及 改善程 度选 择不 同 自由度的空间运动 : “ 水平方 向” 完成患 者肩部 的外展 和内收 运动 ; “ 垂直方向” 完成患者肩部 的前屈 和后伸运动 ; “ 左右方
干预组在常规作业治疗 2 0 mi n 的基础 卜 加2 0 ai r n 虚拟现
心 。虚拟现实 ( v i r t u a l r e a l i t y , VR ) 技术是偏瘫 康复治疗 的有 效 手段之一 , 是利 用计算机生 成一种模 拟现实 的虚拟 环境 , 并通过 多种 传感设 备使用户“ 投入 ” 到该环境中 , 实 现用 户与 该虚拟环境 自然 交互 的技术 。国外有研究表 明 1 , 虚拟 现实 康 复训练能有 效改善偏瘫 患者上肢 的灵巧性 和运 动控制能
和肌 肉骨骼疾病 。
力, 但研 究 的时间都相对较长 , 无 法观察到虚 拟现实康 复训
练 对脑卒 中偏 瘫患者上 肢功能及 日常生活活 动能力 ( a b i l i t y 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 , A DL ) 短期 的影 响 。因此 , 本研究 旨在探讨
实康复训 练 , 共计 4 0 mi n / 次, 1 次/ 日, 5 次/ 周, 持续 4 周, 虚拟
向” 完成患者前臂 的旋前 和旋后运动 。③单 击“ 新 处方” 设置 游戏( 游戏类别 、 活动 范围 、 运动 速度 、 难 易程度等 ) , 根据患
者 的功能 、 兴趣爱好 等选择 3 —5 个游戏 , 每个游戏 3 —5 mi n ,
柏 敏 田 然 杨 倩 张 玲 周 宁 杨 婷 ,
选取 2 0 1 5 年6 月一2 0 1 6 年6 月南京市 浦 E l 区中心 医院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康复的应用本文旨在介绍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遗症,包括认知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步行功能障碍和上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综述近十年来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于脑卒中后康复的研究,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的优缺点,并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结果表明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康复临床仍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但近年来的一些随机对照临床实验研究表明,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后的康复是有效的。

脑卒中(stroke)又称脑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 A),是指急性起病,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局限性或全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时间至少达24 h或者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二位,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每年死于该病的患者约150万人,存活的患者人数(600~700)万,存活者中有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40%为重度残疾。

脑卒中的具体临床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和其他功能障碍等[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一种计算机仿真系统,可以用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

VR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VPL公司创始人Jaron Lanier于1989年提出的,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VR已经集合了仿真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多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计算机前沿技术,具有现场感(presence)、交互性(interactivity)、沉浸性(immersion)、构想性(Imagination)等特点,因此又被称为人工环境(artificial environments)、虚拟环境(virtual environments)、网络空间(cyberspace)[2]。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VR技术在娱乐、军事、教育、工业、建筑、医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面向虚拟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康复策略

面向虚拟训练的脑卒中患者康复策略

目的 : 了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 的数量 日益剧增 的脑卒 中患者在康复训练上 面临的严 峻挑 战 , 讨基于虚拟现实 的 为 探
训 练策 略和方法对其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 过分析虚拟世 界和物理世界的特点与联 系 , 通 并结合脑 卒中患者的病理性特 征 , 出了一种基于虚拟现实 的 提 任务导向式的多模式康复训练策略 。
S io g L h n l n , t a.C ie e J u n lo e a it t n M e i n ,2 1 , 7 5:4 2一 5 hd n , I C e gi g e 1 h n s o r a f R h bl a i dc e 0 2 2 () 5 _ 4 7 a  ̄ i o i
c e sn u e f sr k ai n s o e p o e t e n u n e o i u l r ai a e r i i g t t ge a d meh d r a i g n mb r o t e p t t,t x lr h if e c f v r a e l y b s d tan n sr e i s n t o s o e l t t a
1 目标 训练 者康 复 阶段 的划 分
的感觉 , 要 能激 发好 奇心 。在 虚拟 世 界 中有 时需 又 要 使用 某 些 特 定 的操 作 物 , 们均 能在 物 理世 界 中 它 找 到其原 型 , 这类 操作 物被 称 为工具 块 。在训 练 中 , 可 以设 计 虚 拟 人 、 拟 手 和各 种特 定 的工 具块 来 操 虚
与 康 复机 器 人 势必 要 与 人 紧密 联 系 在 一起 , 因此 十 分 强调 系统 的安 全性 和 可靠性 。国外有 些 康 复设备 已在 国 内一 些康 复 中心使 用 , 费用 昂贵 。 同时 , 但 由 于 缺 乏训 练 和 康 复效 果 间 的评 价 参 数 , 法 对 患者 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R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展望 虽然我国对VR的研究起步略晚,但自研究以来已有较多的相关报 道,且随着国内对VR重要性的认识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 在后期的科学研究中,VR训练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Thank you
1.3 改善平衡功能
孙然等通过应用STABLE-稳定性平衡学习环境训练10 例脑卒中患 者的平衡功能,该系统通过投影仪与屏幕、立体声听觉刺激、测 力版、运动捕捉摄像机和电脑来实现,内置“城市驾车”、“驾 船”、“小径遭遇”3 个游戏,在训练中运用Front End 软件中 的平衡功能评定项目进行训练,并在每次训练后为患者提供反馈。 经过VR治疗的治疗组在4周后相比对照组在Berg 平衡量表及站起 走试验中均显示了良好效果,其平衡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
④增强式虚拟现实系统,其允许用户观察真 实世界,再通过计算机生成的虚拟图像叠加 于真实世界,以增强其对真实世界的感受。
真 实 性
趣 味 性
反 馈 性
自 然 性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的优势
规 范 性 安 全 性 独 特 性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梁明等研发的虚拟厨房上肢康复训练系统,按照人体运动学设立了外骨骼辅 助上肢运动系统,让16 例患者在模拟真实厨房场景中进行上肢的肩、肘关 节主动运动。经过3 周治疗,实验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上肢功能;相对 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患肘伸展力矩提高更明显,且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降 低更为明显;同时该类实验还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Fugl-Meyer 量表 (Fugl-Meyer assessment,FMA)上肢部分(FMA-UE)及运动评定量表 (motorassessment scale,MAS)上肢部分(MAS-UE)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实 验组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提高幅度。
②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通过头盔显示器、数 据手套等交互设备把用户的各种感觉封闭起来, 使用户完全沉浸在系统设置好的虚拟环境中, 以此让使用者更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的几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型
③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主要基于网络进行, 在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的基础上,将多个用户 及多个虚拟环境通过网络连接,每个用户可以 通过计算机和网络与其他用户交互;该技术主 要用于远程会议、远程教学及医学会诊等。
顾莹等用IREX-情景互动模式为27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6 周的上肢 康复训练,并通过Fugl-Meyer 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 dependence measure,FIM)评估,证明在康复治疗后实验组的上 肢综合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得到了更好的改善。
BioMaster虚拟情景互动训练及评估系统
BioMaster虚拟情景互动评估与训练系统 采用可穿戴式无线位置传感器 进行动作捕获,解决了康复治疗中传统关节活动度评估繁琐的问题,给医 生提供精准的量化评估设备;同时结合虚拟情景互动技术,进行靶向性的 运动控制训练,提供多种形态的虚拟现实情景互动训练,增加训练沉浸性、 交互性和构想性,提高了患者参与程度,降低了治疗师的工作强度。
Video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2 改善步态
陈佩顺等运用Bio-Master 作业分析与运动训练系统结合活动平板 为4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4周步行功能训练,用GaitWatch 三维步态 分析仪分析左右步长差、步速,并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un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FMA下肢运动量表评分及改良 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测量治疗组经过 治疗后步行状态的改变;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上述 参数均有显著改善。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容小川等应用BioMaster2012 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系统为28例脑卒 中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互动训练后,实验组FMA及改良Barthel 指 数(MBI)评分均显示更好的疗效.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1 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3 改善平衡功能
蔡素芳等采用IREX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20例患者通过佩戴手套进 行系统设置的传送带任务和滑雪任务,依次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 经过4周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 均得到较大的进步。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研究
陈进等利用情景互动式康复训练为10 例存在单侧空间忽略的偏瘫 患者进行认知训练,4 周后治疗组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及日常生 活技能相比对照组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虚拟现实与脑卒中康复治疗
——15级长学制临床医学五班秦国繁
Concept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真 实事物的虚拟环境(如行走、跑步、取物、绘图),并通过多种传 感器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虚拟环境直接进行 自然交互的技术。 虚拟现实是指在视、听、触、嗅、味觉等方面高度逼真的计算机模 拟环境。用户可与此环境进行互动,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
VR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问题一 相对于国际上对VR的研究 , 我国起步较晚。从引用文献来看,研 究主要集中在近五年,而国外在上个世纪已开始将VR技术应用于 康复领域。
VR技术在脑卒中治疗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问题二 有些实验依然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如样本量少、脑损伤患者病程 及治疗时间不一等,因此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需要更多大样本、 设计更严谨的试验,以进一步确定VR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的治 疗作用。
虚拟现实的发展阶段
1963 年以前,蕴涵虚拟现 实技术思想的第一阶段 1964年~1972 年,虚拟现实技术 的萌芽阶段
1973 年~1989 年,虚拟现实技 术概念和理论产生的初步阶段
1990 年至今,虚拟现实技术理 论的完善和应用阶段
虚拟现实的三大特征
①交互性(interaction):参与者可以通过 专用设备与虚拟环境发生交互关系,在环境中 操作并从中得到反馈。
③沉浸感(immersion):参与者可以通过 多种途径感知环境中的事物,使参与者沉 浸其中
②构想性(imagination):参与者可通 过VR技术从环境中得到感性或理性的认知, 使参与者更好地了解其中的事物,从而更 好地想象
虚拟现实的几种类型
①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又称为非沉浸式虚拟现 实系统,用户主要通过计算机屏幕、投影屏幕等 观察虚拟环境,并通过各种外部设备如鼠标、追 踪器等驾驭虚拟场景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1.2 改善步态
肖湘等利用虚拟现实与同步减重训练为6位脑卒中患者进行训练, 为使患者更好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该虚拟现实场景与平板训练 相匹配;经三维步态分析结果显示训练3周后,实验组患者在步长 不对称性、髋关节最大后伸角度等较对照组均出现改善。
VR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