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The Financial Evaluation o f China’s Major Professional

Sports Events

学院名称: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2008级会计学2班

学生姓名:李敏方

学生学号: 200809030032

指导教师姓名:宋文霞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2 年 5 月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安阳工学院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工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关键词.............................................................. I Abstract & Key Words. (Ⅱ)

引言 (1)

第1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融资问题概述 (2)

1.1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述 (2)

1.2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基本概述 (5)

第2章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关系 (7)

2.1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 (7)

2.2股权集中的融资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7)

2.3股权分散的融资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8)

2.4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作用 (9)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0)

3.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3.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分析 (11)

3.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12)

3.4形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13)

第4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建议 (14)

4.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14)

4.2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议 (16)

结论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数量迅速增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融资方式是促进中国上市公司发展的保障。所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要求、规范、制衡、高效的治理机制和融资结构,对促进我国上市公司的健康、稳步发展极其重要。这不仅关系到上市公司自身的成败,而且对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问题的概述,并且阐述了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的关系,针对其中所存在的“所有者缺位”的制度问题和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优化股权结构、加强董事会改革和监事会建设、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强化信息披露机制等建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问题的完善一定会增强我国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的有序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融资股权激励

The Financial Evaluation o f China’s Major Professional Sports Events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ransnational companies increased rapidly, the listed company management structure and the financing problem more and more cau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and valued. Perfect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good financing way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isted companies guarantee. So building conform to the market rules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s, check and balance, efficient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steady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important. Thi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listed company oneself, and on China securities market and national the continuous,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s of grea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d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and financing the paper, and expounds th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structu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in view of the "owners" system and irrational financing structure the reason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optimum equity structure, strengthening the board of directors and the board of supervisors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reform of debt financing scale,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and so on. Along with our country market economy physique and perfecting enterprise of the reform of the development, the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financing of perfect will surel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urther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Governance structure Financing Equity incentive

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上市公司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取得优势,其公司治理结构及融资方式与国际相接轨。但是相比之下,我国上市公司治理与融资严重滞后,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的瓶颈。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已经给上市公司直至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从研究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出发,分析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产生的影响,提出改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建议。

我国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在明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上市公司制度核心的基础上,认识到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提高经营效率的一个关键因素,进而设置好股东、董事会、经理层、职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融资结构应因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而变化,进而通过融资活动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来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对于保持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长远。没有一整套符合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没有一系列切合目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我们的现代企业制度就不能真正建立,我们的经济效益就不能稳定提高。

本文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融资结构的概述入手,立足于我国国情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运用理论研究法、因果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辩证分析法等规范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方式的研究,发现了其存在着“所有者缺位”、“一股独大”、独立董事不独立等问题,并提出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制度改革、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强化信息披露机制等建议,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方式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第1章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融资问题概述

1.1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述

1.1.1 上市公司概念

上市公司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过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这种公司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须经过批准外,还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1)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已向社会公开发行。(2)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3)开业时间在三年以上,最近三年连续盈利。(4)持有股票面值达人民币一千元以上的股东人数不少于一千人,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其向社会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5)公司在最近三内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与一般公司相比,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在于可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资,广泛的吸收社会上的闲散资金,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往往将公司股票在交易所公开上市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从国家经验来看,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几乎都是上市公司。

1.1.2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概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出版的《现代公司和私人产权》一书,首次提到公司治理结构。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西方特别是英国有较多著名公司相继倒闭,学术界对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开始大量涌现。

何谓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经济词典》解释为:公司治理结构又称“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一种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

蒙克(Monks)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构成与制度的功能出发对公司治理结构所下的定义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影响公司的方向和业绩表现的各类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指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三者之间成为制衡关系。通过这一结构,所有者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拥有对高级经理人员的聘用、惩罚以及解雇权;高

级经理人员受雇于董事会,组成在董事会领导下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经营企业。

此外,国内还有学者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指基于契约理论,协调公司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关指挥、控制、激励和监督等方面活动内容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制度。

时至今日,学术界已基本形成了公司治理的概念。公司治理是一整套赖以管理和控制公司的机制。狭义的看,公司治理是关于现代公司内部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制衡机制,即通过制度安排来合理配置所有者和经营者等之间的权力、义务、责任与利益分配体系。主要指股东大会、董事会的结构与功能、董事长与经理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聘选、激励与监督方面的制度安排等内容。从广义来讲,公司治理既包括自身的权力制衡体系,还包括公司本身的各种行为,以及由此涉及的公司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及其行为后果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如: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收益分配与激励机制、财务制度、企业战略发展决策管理系统、企业文化和一切与企业高层管理控制有关的其他制度,还包括债权人、社会公众及证券市场等方面的监督和影响等。

1.1.3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完整意义上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的有机统一。其中内部治理结构是关键,外部治理结构是内部治理结构的必要补充,通过影响内部治理结构发挥作用。建立在决策科学基础上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包括完备有效的内部治理结构,还包括具有间接约束作用的外部治理结构,从而最大化的降低代理成本。

内部治理结构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内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即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制衡。其安排的目的是通过设立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建立起完善的决策、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来处理组织结构内相关主体的权益划分,建立起相关主体的制衡关系,由此形成一整套规范的内部监控机制,实现企业的有效经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股东权利和股东大会作用;董事会的形式、规模、结构、组成与资格及独立性;监事会的设立与作用;薪酬制度及对经理层的选拔、激励和约束机制。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拥有公司最高决策权,但不拥有直接执行公司业务的权利。股东大会拥有批准和监督的权力,是所有者意志得以实现的制度安排。通过股东大会,股东们依据所持股票份额行使所有者权能,维护自身的资本权益。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和法定代

表机关。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出的董事组成,对外是公司进行经济活动的全权代表,对内是公司组织、管理的领导机构,董事会负责制定和审定公司的战略决策并检查其执行情况。监事会是现代公司常设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对股东大会负责,负责对公司事务进行监督,体现股东对董事会、经理层权力的制衡。监事会处于与董事会相并列又相互独立的地位,在很多国家的立法中并非必备的组织机构。高级经理人员组成的经理层是公司的经营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经理层由董事会聘任,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进行经营决策,向董事会负责,并且接受董事会的评价。

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指市场基础、法律环境、监管制度、政治环境等外部因素对公司行为的激励与约束。从市场体系的角度看,公司外部治理结构主要包括:

(1)产品市场。市场压力存在于产出品市场或投入品市场,它是市场经济防止商业公司滥用权力和长期维持家族统治的基本机制。规范化和竞争性的产品市场是评判公司经营成果和经理人员管理业绩的基本标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能起到激励和鞭策经理人员的作用。

(2)经理人市场。有效的经理人市场能够客观地反映出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或能力,降低经营者的选择成本。竞争性的经理人市场一方面促进经理人才的合理流动,另一方面由经理人的表现决定其身价的高低,对其施加了外部监督和约束,因而能激励在职的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减少或避免机会主义行为。经理人市场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对经理人进行的监督。

(3)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是公司制企业治理结构的互补性制度安排,完善的资本市场能够在企业的外部形成隐性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而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成熟的资本市场是完善治理结构的有效环境。

(4)控制权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是不同的管理队伍以现金或债务购买其它公司股票,或以代理权争夺管理公司资源权利的场所。适度的接管压力是合理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活跃的控制权市场作为公司治理的重要的外部机制有独特的作用,是监督、约束管理者和降低代理成本的有效形式,它从外部促进了公司经营效率,防止经理的能力低下和背离股东利益。控制权市场机制实际就是公司控制权的争夺机制,它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所有者与控制权的分离问题。

1.2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基本概述

融资结构是指公司在取得资金来源时,通过不同渠道筹措的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具体地说,是指公司所有的资金来源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就是自有资

金权益资本及借入资金负债的构成态势,它是资产负债表右方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等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公司的融资结构不仅揭示了公司资产的产权归属和债务保证程度,而且反映了公司融资风险大小,即流动性大的负债占的比重越大,其偿债风险越大,反之则偿债风险越小。

1.2.1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类型

依据融资的来源来划分,融资方式可分为内源型融资与外源型融资。这两种融资方式形成与之相对应的融资结构,并最终影响公司的控制权与企业利益分配。

内源型融资是指公司经营活动结果产生的资金,即公司内部融通的资金,它主要由留存收益和折旧构成,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包括留存盈利、折旧和定额负债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

外源型融资指所融资的资金来自企业外部。外源型的融资既包括外部的权益性融资,也包括外部的债务融资。如作为外源融资方式中的配股,增发通常会影响到股权结构的改变。其中,配股是向全体股东的再融资行为,以增加股本为代价以期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由于配股是公司现金不足的信号,配股政策一旦公布会影响到公司股票的市场估价,进而改变投资者的交易决策和交易成本。由于存在着放弃配股的可能性,配股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公司既有的股权结构。增发新股则是企业向股东和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发行股票以筹集资金的行为,与配股所不同的是,配股面向的是原股东,而增发会引入新的股东。由此可见,增发新股对股东结构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它对于原股东的权益会产生很大的稀释作用。而作为外源融资中另一种融资渠道的债务融资(包括发行企业债券、银行借款等方式)则不会改变公司的股权结构。但它却会对企业的控制权选择产生决定性影响,在企业无法偿还债务时,如果银行是最大的债权人,倾向于采取重组的方式获得偿还保障;如果是分散的债权人,由于协调成本过高,通常采取清算的方式。另外,由于债权融资还本付息的支出会减少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从而削减管理者从事低效投资的选择空间,有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依据所融资金的性质来划分,融资结构可划分为权益性融资结构(股权融资)与债务性融资结构。权益性融资构成企业的自有资金,投资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有权获得企业的红利,但无权撤退资金。债务性融资构成负债,企业要按期偿还约定的本息,债权人一般不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对资金的运用也没有决策权。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所有权的区别,即股权融资是股份制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所有权的过程。而债权融资只是企业有偿发放给投资人的企业债权的过程。拥有企业股权,无明确期

限,可以按股获得收益,且收益率不定,可以按股履行权利,比如参加股东大会,选举和被选举为股东代表、董事会成员、临事会成员等。而拥有企业债权,有明确期限,收益率相对固定。但无权参与企业经营的各种事项,只能按期追索债权。但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优先于股权参与分配企业资产。

第2章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不同的融资结构将会形成资金拥有者对企业不同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而形成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并产生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果。在我们对融资结构的分类中,我们按融通资金的来源与融通资金的性质进行了划分,而在讨论融资结构时,更着重于融通资金的性质,即权益性融资与债务性融资,在上市公司,权益性融资一般表现为股权融资。2.1 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与上市公司控制权

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是伴随着融资而产生的控制权,而这种控制权主要表现在对经理行为的控制上。股东用来控制经理行为的最重要的权利是投票权。拥有投票权的股东可以投票表决公司的重大战略决策或投资决策,特别是可以选举组成董事会,并向董事会授权,由董事会代表他们行使诸如人事任免、日常重大决策等权利,即通过董事会这样的实际权力机构去监督和约束经理的行为。

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务性融资的控制权相对是间接的,而且控制权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在通常情况下只要公司能够按规定支付债务,债权人将不会直接干预公司的经营与战略决策,但是,当公司无力偿还债务融资契约中规定的支付时,债权人将行使融资契约中规定的对公司资产和现金流量的取消抵押品赎回权。虽然债权人一旦行使其控制权,将对经理行为造成更强硬的束缚,但在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这种控制权的实施是不会出现的。此外,债务性融资控制权的实施还有另一种实现的可能,就是可转换债券。可转换债券使债权转换成股权成为可能。当债权转换成为股权时,债权人成为股东并掌握对公司控制权的直接影响力。

2.2 股权集中的融资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依照股权结构集中度的不同,可以将股权结构划分为分散型股权结构与集中型股权结构两种类型。其中,分散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没有大比例持股的大股东,一般的标准是公司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在20%以下(也有按照10%作为控制线):与此相反,集中型股权结构是指公司存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控股股东。

如果企业以股权融资的形式对外融资,那么股票持有者就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股权融资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作用是通过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来实现。股权集中的融资结构容易形成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股东以其所拥有的控制权、投票权、表决权,通过投票选择公司董事会,由董事会选择经理人,将企业的日常经营决策委托给经理人来实现的。梁素宏等认为,良好的内部控制框架是正确处理各利益相关者关系,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重要保证。股东以内部控制形式行使控制权,主要体现在选择经理人和重大决策等权利上。首先,股东通过股东大会来行使投票权,达到对公司的最终控制作用。在投票权的基础上,一些要夺取公司管理权的人包括股东,也可不必通过收购股份而是通过说服、联合其他股东,以夺取更多的投票的形式更换在职经理人或改变公司的政策,这是股东控制权的基本形式。其次,由股东决定董事会的人选,特别是部分股东进入董事会之后,股东的控制权顺延到董事会中或通过董事会机能进一步发挥出对经理人的控制作用,如果经理人未尽股东的法定义务,或者存在有损于企业价值的行为,股东可以通过董事会更换经理人,这是股东控制权的又一基本形式。这两种基本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股东的“用手投票”的监督方式。

2.3股权分散的融资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当股权分散时,上述的内部控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股东最后的控制就是“退出”,用资本市场上的接管对经理人施加压力,这实际上是一种“用脚投票"的监督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外部控制的方式。

当企业发展看好,并对企业做出的决策持认同态度时,股东增加股票持有份额。否则,卖出股票份额,给经理人施加压力。另外,当企业经营不善时,股价下跌并成为资本市场被接管的对象,成功的接管可以更换企业经理人,因而接管被认为是控制经理人随心所欲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公司股票被大量抛售,不仅给经理人带来极大的市场压力,也给“敌意收购”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种对企业经理人有致命打击的收购与兼并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国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也可以说是股权的一种剧烈的、彻底的外部控制形式。外部控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资本市场相对发达和股权相对分散且流动强。

但是,在股份比较分散的情况下,由于每个股东所持的份额很少,凭借自己的持股份额来对公司经理人施加压力的股东力量是极有限的。指望小股东去作为召集人来收集委托投票权也是不现实的,小股东更像机会主义者,关注的是公司股票的高抛低吸而不是公司的事务。大量小股东的“失职”将可能直接导致公司治理的失灵。如果外部控制缺乏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则收购和兼并较难成功。近年来企业界和理论界对“敌意收购”的负面影响的认识不断加深,在西方国家风行一时的“敌意收购”己趋减缓,并逐渐被“善意收购”所取代,由此导致收购与兼并机制对经理人的威慑作用大为减弱。

2.4 融资结构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作用

融资结构是指企业通过不同渠道筹措资金的有机搭配以及各种资金所占的比例。在现代公司制企业中,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处理不同利益相关者即股东、贷款人、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关系,以实现经济目标的一整套制度安排。从表面上看,融资结构是各种资金来源在企业内部形成的某种状态,但实质上,它是各种资金背后的产权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生成的某种利益格局。这种利益配置格局对公司治理结构具有决定作用。融资结构决定资金供给方对企业的控制的方式,不同的融资方式会引起不同的委托关系,而且由于企业的内部人控制、信息的不对称,又会导致企业控制权的分散或在某种条件下的转移,就会引起各利益集团对控制权的争夺等等,这些都会影响企业治理结构的设置与变化,企业对融资结构和相应资本结构的控制机制形成相应的公司治理模式。企业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化解财务危机的方式,一般来说股东权益和债权人的利益是共存的企业的,企业的融资决策,不仅应当考虑股东权益,同时也考虑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然而当企业出现的财务危机时,股东和债权人的态度不同,股东更愿意通过重组度过财务危机,债权人则愿意选择清算,这是因为债权人具有优先受偿权,选择清算对其有利。因此,增加债务融资的比重,就增加了企业外部的强制性约束。融资结构还决定经理人的经营取向,融资方式决定融资机构,融资结构的变动会影响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因为当经理人拥有公司股权时,企业采用债务融资方式不会降低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这对调动经理人的积极性非常有利。如果采用股权融资,会降低其持股比例,可能会提高股东的代理成本。

第3章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融资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责、权、利安排和相互制衡的机制,我国由于从根本上存在“所有者缺位”的制度缺陷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先天不足。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3.1.1 政府治理和监管力度不够

现在中国公司特别是国有控股公司治理的诸多主题,包括股东大会问题、投资者关系问题、董事的公平行为准则、管理层激励机制、关联交易问题、信息披露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比如说我们一些重要行业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际上形成的是几家寡头垄断的机制,无法形成经济学意义上的相对完善的市场竞争。其产品和服务的定价由政府主管部门确定;其高层管理者由政府人事部门任命和调动,其他股东和董事会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因此,对于中国现阶段乃至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而言,公司治理水平能否改善不仅是一个公司层次的问题而且还取决于政府治理的水平。

3.1.2 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状态失灵

从公司治理结构产生的历史和逻辑来看,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表明,作为合约结合体的企业,其内部的股权结构安排,会直接影响公司价值和绩效。目前,我国的股份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股权仍由政府持有,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占了全部股权的绝大部分,第二大股东的持股量与第一大股东相差悬殊,从而形成“一股独大”的局面。这种股权高度集中状况不仅妨碍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损害公司治理绩效,而且会直接诱发大股东操纵和大股东“掠夺”。

3.1.3 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导致权力失衡

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制约监督机制。董事会成员应本着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遵循诚信、勤勉工作的原则,就公司重大事务作出独立于管理层的客观判断,对公司经营进行战略指导和对经理层保持有效监督。但在公司的实际运作中,往往出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现象,或者出现董事会与执行层高度重合,导致“内部人控制”,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应当具备的制约、监督关系很难理顺。而且上市公司董事会稳定状况不佳。董事会是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的,频繁的变更调整可能降低董事会成员间的磨合度,产生利益的重新协调,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的部分董事空白,这对董事会决策有较大的负

面影响。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常发生变动,究其变更的原因主要由于工作变动和换届选举。

3.1.4 独立董事不独立

我国现在的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存在着缺陷,独立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不足,独立董事不能真正独立,缺乏对独立董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独立董事法律地位模糊等问题。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其本身首先是代理问题的一部分,只有在其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之后,独立董事才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从独立性和知识层面上说,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远未成熟。在独立董事市场尚不成熟的条件下,独立董事制度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3.1.5 监事会未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

我国《公司法》等法规在规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以股东价值为导向,相对重视董事会的作用而忽视监事会的作用,监事会的运作规定过于简单,使之在开展监督活动时往往难以在法律上找到可操作的依据。如监事会仅有监督权而无控制权和决策权,这就使监事会在发现问题时往往缺乏有力的手段去制约董事和经理的违规行为。而且监事会的成员大多来自公司内部,其职位和报酬基本上由管理层决定,这也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3.1.6 经理人激励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激励机制欠科学,主要是由于经济体制的原因。肖继辉曾基于不同股权特征的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进行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经理报酬业绩敏感性最高,其次是国有法人控股和国有独资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而国家机构之间控股的上市公司报酬业绩不敏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调查统计,中国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薪酬结构仍比较单一,很难对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起到足够的激励作用,而且经理人持股比例低,经理人激励机制缺乏。

3.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效率低下的分析

3.2.1 国有股占绝对控股低位,且“所有者缺位”是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我国上市公司绝大部分是由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来的,产权模糊,出资者代表不明确,仍然沿袭计划经济的控制方式,集中的股权强化了原有的政企不分。政府由企业外部直接进入企业内部,使实为政府凭借股东身份指派的董事会成为一个凌驾于股东大会之上的权力机构。

3.2.2 债权融资的公司治理功能难以发挥

债权融资结构中债券融资不足,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小,根本谈不上利用企业债券对代理人的行为进行约束,更不能发挥债券融资的激励机制、信息传递功能、破产和控制机制。

3.3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3.3.1 资产负债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

资产负债率是反映公司融资结构最重要的指标,近年来,我国有一半以上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50%。这种资产负债率分布与国内非上市企业相比明显偏低。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相比,也显得偏低。另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呈不断下降的趋势。

3.3.2 偏爱股权融资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明显对股权融资更加偏好,表现为侧重外部融资,外部融资又偏好股权融资。在发达国家资本市场上公司的债权融资比例要大于股权融资比例。

3.3.3 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

国有股权过于集中。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从股权持有者身份角度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呈现过度集中和过度分散的特征。一方面,国有股占60%以上,成为既集中又相对固定的股权维度;另一方面,流通股份中机构投资者所占比例很小,主要是相当分散的个人投资者,而且换手频繁。

3.3.4 上市公司缺乏有效的内部融资机制,导致内部融资比例偏低

内部融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留存收益,留存收益的主要来源是公司的盈利。而我国很多上市公司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融资机制,企业大部分的利润往往以不同形式转移给股东,管理层和员工,而非增加融资规模。

3.3.5 我国缺乏成熟的债券融资市场,限制了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规模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展的不平衡,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另外,我国的政策法规对上市公司发行债券进行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并且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在债券市场融资,致使债券融资规模较小。

3.3.6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措施流于形式

在我国拥有股权融资渠道的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通常是国家,国有股占据着控股的地位,但国有股缺乏人格化的产权主体,无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而社会公众股极端分散,对企业经理人员的约束机制极不健全,内部人控制问题极为严重,使企业的行

为更多地体现经理人的意志,而忽视股东的利益。

3.4形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资本市场发展失衡

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通常是股票市场融资额的数十倍,企业的债券融资常常达到其股票融资额的3至10倍。但是,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我国,政策性金融债券发行总额呈快速增长态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且大量债券不能上市流通。尤为突出的是,中国的企业债大多由国有大型企业发行,并与投资项目直接相关,很少发挥改善企业融资结构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作用。资本市场的畸形发展最终导致了我国企业的异常融资优序,同时也带来了上市企业过高的融资成本。

3.4.2 资本收益率偏低,限制了内源融资

由于国家政策的倾向,我国的上市公司改制前大部分为国有企业。企业改制上市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滞后。由于企业的内源融资主要来源于公司的盈余积累,所以较低甚至亏损的业绩水平限制了我国的上市企业的内部融资比例。

3.4.3 股权融资成本背离风险——收益对等原则

从理论上讲,相比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成本应该更高。但在我国,股权融资成本实际上却远低于债券融资的成本。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所得税的高低会影响债务融资“杠杆效应”的大小。我国税法规定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为33%,但由于不同的企业所处的行业和地区不同,面临着不同的税收优惠和减免待遇,再加上以前会计年度的盈亏状况不一,使得各企业之间的实际税收负担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样,各企业的负债减税能力就不同,从而对企业的融资结构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进行债务融资到期必须还本付息,不还本不付息则意味着破产,这是一种“硬约束”。但是进行股权融资却没有支付现金流的压力。更何况很多上市公司从来就没有对股东进行过分红,低股利支付率本身就意味着融资的低成本。

第4章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建议

4.1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4.1.1 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应将重点放在以市场为基础、构建市场化的国有股权运作机制上,实行股权多元化改革,降低股权集中度,改变目前政企不分的状况。要积极推进国有股减持计划,采取股份转让、回购、股转债,包括已有的减持配售试点在内的多种方法,多渠道推动国有股减股;引导追逐利润的资本流向业绩好的公司,给内部管理混乱、业绩较差的公司以潜在的威胁,从而在证券市场上形成一种激励约束机制,使公司大小股东的目标均为追求公司股票市场价值最大化;尝试发展法人持股和机构持股模式,构造稳定的大股东,降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增加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产的成本,有效改变“一股独大”、“一股独霸”的不良局面。从根本上解决国有投资主体的“人格化”问题,改变国有股对企业控制的虚设,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得到逐步优化,制衡体系得到逐步完善,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的形成打下基础。

由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的低成本与软约束,上市公司基本上是把股票市场当作一种圈钱的窗口。这样,股权融资在不影响经理人对公司控制权的同时,反而增加了经理人可自由支配的现金流。而公司债券一般是面对社会公众发行,相对于股权融资和向银行贷款而言是一种最硬的融资方式,其不但要求固定利息,而且必须按时还本付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约束经理人过度投资行为的作用。

4.1.2 提高债务融资比例,强化银行债权在公司“相机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融资渠道的制约是上市公司高度依赖股票市场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我国企业债券在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并经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会签之后,方可进行具体的发行工作。公司债券实行核准制发行,即实质管理原则,须经过保荐机构保荐经证监会批准后方可发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负债率相对较低,还有举债融资的空间。因此,上市公司应积极利用债务融资的公司治理效应,提高债务融资的比例,同时与加强债权人对公司的监督结合起来。所谓“相机性治理”,就是当企业有偿债能力时,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债权人则只是合同收益的要求人。当偿债能力不足时,在破产机制的作用下,这两种权力便转移到债权人手中。与股东控制相比,债权人控制对经营者更为严格。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破产机制和退出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分析 引言 我国证券市场成立迄今已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股票市场的大规模发展为上市公司进行外源股权融资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场所。 在成熟市场上,企业融资存在“啄食次序”(pecking-order),即相对于外源融资,企业更偏向于内源融资,相对于股票的权益融资,企业会更偏向于债权融资。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依次为:内源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1]。对照西方融资顺序理论,内外源融资偏好是一致的,在股权和债权的融资顺序上并不适用。针对我国融资市场出现的股权融资偏好,本文将对融资成本进行计算分析,试图说明融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现状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是建立在股票公开发行和交易基础上的。从广义上来讲,它包括股票融资和直接接受投资的融资;从狭义而言,就是股票融资。本文使用的是狭义上的概念,即指上市公司为融通资金而进行股票发行和交易的行为,具体包括初始股权融资(首次公开发行)和后续股权融资(配股和增发)。 中国企业上市之前有着极其强烈的冲动去谋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成功上市;上市之后在再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往往不顾一切地选择配股或增发等股权融资方式,以致形成所谓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

“配股热”或“增发热”;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保持很低的资产负债率,而另一方面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会主动放弃其利用再次发行股票融资的机会。我们将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上述特征称为股权融资偏好。 这是与国外成熟融资市场的“啄食次序”所不同的,我国企业在外源融资时,表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欲望和行动。自1990年股市成立,市场规模不断扩大。1990年,我国上市公司只有10家,到2004年已达1377家;1991年,我国股票筹资额只有5亿元,2004年达到1510.94亿元,企业对公开发行股票的愿望仍然十分强烈,对上市资格和上市后股权融资资格的争夺一直没有停止过。从1991年-2004年我国企业债券与股票融资额(见表1)的比较中可以看到,股权融资的金额远远高于债资。 表1 1996—2004年我国企业债权与股权融资额的比较(亿元)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债权融资268.92 255.23 147.89 158.2 83 147 325 358 327 股权融资425.08 1293.82 447.04 556.26 1389.09 604.50 698.95 988.16 1510.94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5年》整理计算 二.股权融资成本构成 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两大类: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在融资初期确定或预计要支付以货币度量的费用;隐性成本是指非货币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上市公司融资偏好研究 分析上市公司融资偏好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对于优化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及其影响,并提出规范与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建议。 标签: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建议 1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 1、1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 根据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在有效的市场条件下,由于“信号效应”和负债的抵税作用,债权融资方式相对于股权融资方式而言对企业更为有利。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的时一般都遵循所谓的“啄食顺序理论”,即企业融资遵循内部融资优于债权融资、债权融资优于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但是我国的股权融资结构和融资顺序与西方发达国家恰好相反,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部融资,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关于融资优序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 1、2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 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时期,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做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 2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 2、1我国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的内部原因是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 (1)机构投资者的消极行为,使其在促进公司治理中的积极功能失灵。 理论研究和现实经验都表明:发展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就有助于市场的稳定和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事实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中多起股票操纵案以及市场屡禁不止的“坐庄”现象,都是机构投资者所为。 (2)“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一、资本结构理论概述 所谓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长期资本价值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尤其是指长期的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本文主要从广义上讲。 围绕资本结构理论,西方国家经历了漫长的研究,最早的有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以及介于两者之中的传统折衷理论。在1958年,美国两位学者Miller 和Modigliani提出了著名的MM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权衡理论、代理理论以及啄食顺序理论。 二、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问题 (一)钢铁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 据了解,钢铁行业可分为三类:普钢类、金属制品类以及特钢类,本文发现普通类钢铁企业的业绩较好,这与该类企业的市场、规模、产量等等各方面因素有关,事实上普通钢类企业在钢铁行业中一直占主导位置。而金属制品企业一般以产品深加工为主,虽然产品附加值较高,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和数量较小,处于产业链下游,所以不具有代表性。而特钢类企业经营状况不好,处于行业下游。所以本文中选取了普钢类企业中的部分企业作进一步研究。 下表分别是宝钢股份、鞍钢股份以及武钢股份等八家上市公司的百分数资产结构简表:分别反映了这八家企业的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以及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比重。

这八家企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领军企业,而且都经历了漫长的股权改革,在钢铁行业具有代表性。在这八家公司的资本结构中,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占到的比例最大,而长期负债占的比例最小。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的比重远远大于长期负债,这种情况在我国钢铁行业十分普遍,这说明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负债结构和资本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是由于短期借款偏高,此外这些上市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在对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后,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资本结构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了解,意识到了科学的资本结构和公司内部治理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在现金流充分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更好地发挥财务杠杆效应,合理调整负债期限结构,增加长期负债比重,这对于改善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二)我国钢铁行业资本结构问题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偏大 股权结构是指企业各股东的持股比例安排,我国的股权结构最早是按照所有制性质设计的,主要包括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等四类股权。通过统计我们发现目前30多家钢铁行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多为国有股股东,其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 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企业融资渠道及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资本市场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企业的融资渠道也逐渐多了起来,但是不同的融资渠道其资本成本计算方式也不一样,资金获取的难易程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企业在融资时需将税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形成适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最佳资本结构。本文分析了各类融资来源和特征,进一步指出各类融资成本的计算方式,为企业融资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融资渠道;成本计算 一、融资的方式和特征 (一)财税融资 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是政府财税的融资来源。财政补贴分为有偿补贴和无偿补贴两种,有偿补贴又包括低息贷款和参政资金参股,无偿补贴包括财政补助、科技补助以及政府奖励等,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企业提高了利润空间,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权益。而有偿的财政补贴中包含部分无偿补贴,可以将低息贷款理解成部分贷款利息的无偿补贴,通过财政参股便是政府将部分收益转给了政府,这也是一种无偿补贴。 (二)债务融资

债务融资包括银行借贷、明见借贷、发行债券、贸易融资以及对供应商的预付款、对客户的预收款和内部各种集资款等。债务的融资来源较为广泛,融资渠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又包括债券市场、民间借贷、融资租赁、供应商、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等多种渠道,间接融资主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渠道。 其中,从客户和经营商处获取的资金在经营融资范畴之内。 商业信用融资、贸易融资以及通过物流银行的融资都属于经营融资。商业信用融资是指在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出现延期交货而产生预收货款,进而形成借贷关系进行融资,是企业短期融资的一种;贸易融资指的是企业运用一定的贸易手段和金融方式使现金流量增加的融资方式;物流银行融资是通过质押贷款,实现供应链上的融资。 (三)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主要来源于对内融资和对外融资。对内融资是指理论累积和计提折旧;对外融资是指吸引风险投资及资本市场发行的股票融资,股票又分为优先股和普通股。股权融资的优点在于不必还本付息,但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且发行费用较高。 二、各类融资成本的计算方式 (一)一般公式的计算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分析 股权融资是指企业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股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无需还本付息,但新股东将与老股东同样分享企业的盈利与增长。 股权融资按融资渠道来划分,主要有两大类,分别为公开市场发售和私募发售。所谓公开市场发售就是通过股票市场向公众投资者发行企业的股票来募集资金,包括我们常说的企业的上市、上市企业的增发和配股都是利用公开市场进行股权融资的具体形式。所谓私募发售,是指企业自行寻找特定的投资人,吸引其通过增资入股企业的融资方式。因为绝大多数股票市场对于申请发行股票的企业都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例如我国对公司上市除了要求连续三年盈利之外,还要企业有5000万的资产规模,因此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较难达到上市发行股票的门槛,私募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主要方式。 资本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企业融资决策中的资本结构指的是狭义的资本结构,即长期负债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的构成比例关系。融资顺序指企业对各种资金来源的选择的偏好和顺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在西方受到企业理财者的重视。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却出现了融资顺序理论与公司融资偏好的背离。 一、融资顺序假设理论 经济学家Myers和Ma-jiluf在1984年提出了资本结构中著名的融资顺序假设,该理论认为,由于经营者比企业投资者更多地了解企业的状况,而且,企业的经营者总是试图为现有股东而不是新股东谋求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如果企业经营状况良好、投资项目前景看好,经营者宁愿进行举债融资而利用财务杠杆的正效应获利,而不愿发行股票筹资使高额收益被外来者瓜分。逆向选择的逻辑表明,投资者一般将企业发行新股票融资看作是一个坏消息的信号,因而企业一旦宣告发行股票融资,其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结果是新的权益筹资很昂贵。因此,企业遵循的融资顺序应首先是内部融资,然后是发行债券融资,最后才是发行股票融资。 这种融资顺序假设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普遍的印证:1970年至1985年,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占据第一位的融资方式均是留存收益,分别占本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提要本文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简要分析了融资结构与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优化融资结构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优序融资;融资结构;绩效;制造业 一、我国企业融资结构现状 (一)内部融资。1990~2003年部分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内部、外部融资比例。(图1) 从平均水平看,内部融资比例高达55.71%,外部融资比例为44.29%;而在外部融资中,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融资总额的10.86%,而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则占32%。从国别差异上看,内部融资比例以美、英两国最高,均高达75%,德、加、法三国次之,日本最低。从股权融资比例看,加拿大最高达到19%,美国、法国次之,均为13%,英国、日本分别为8%和7%,德国最低仅为3%;从债务融资比例看,日本最高达到59%,美国最低为12%。企业不仅具有最高的内部融资比例,而且从证券市场筹集的资金中,债务融资所占比例也要比股权融资高得多。 我国企业融资行为发生在资本市场发育尚未完善的背景之下,虽然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无法确知企业的内部资金与外部资金的确切比例,但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目前倚重银行贷款提供大量运营资金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国企业融资结构中内部融资比重相比发达国家则偏低,有研究表明,内部融资比例不到25%,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融资所占的比例。而且我国上市公司有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在外部融资中,股权融资所占比例高于债券融资。 (二)外部融资。我国企业2000~2007年外部融资情况如表1所示。(表1)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外部融资存在如下三个问题: 1、银行信贷是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占比平均高达85%以上。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银行负担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应由财政承担的职能,造成国有企业基本上依靠银行贷款而生存的局面。另外,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较晚,且很不发达,所以其他所有制企业缺少直接融资渠道,从而也形成了高负债的局面。随着国有银行向商业化转变,逐步淡出政策性业务,国有企业的外部信贷约束逐步增强。商业银行从自身资金安全的角度考虑,开始对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进行信贷限制,因此我国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近几年逐步下降。

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方式和比较

上市公司主要融资方式及比较 上市公司在首次发行新股后,会不断地进行融资来满足生产经营和投资活动等所需的资金,融资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如公开市场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和其他间接融资。公司通过掌握多样性的融资方式来规划和调整合适的融资 结构,有利于达到融资成本最低、市场约束最小、市场价值最大的目标。 一、债权融资 1、企业债、公司债及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 工具 (1)企业债:企业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 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企业债券的发行主体是股份公司,也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归发改委监管。2018 年 2 月 8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增强企业债券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 险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8〕194 号),旨在进一步发挥企业债券直接融资功能,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严格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量。 (2)项目收益债(属企业债):项目收益债券是指债 券的本息偿还资金完全或主要来源于项目建成后运营收益

的企业债券。2015 年 8 月 5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并印发了《项目收益债券管理暂行办法》,重点鼓励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项目,以及其他有利于结构调整和改善民生的项目、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项目。在目前国家稳增长的大背景及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项目收益债将成为支撑基建融资的新通道。项目收益债券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在发行主体方面,以公司下属承担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项目公司为主;二是在募集资金投向方面,在开展初期应主要投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家产业政策支持行业 的项目建设;三是在偿债资金来源方面,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作为债券还本付息的第一来源,附加适当的内外部增信。 (3)公司债:公司债是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由证监会监管的中长期直接融资品种。根据证监会的规定,若符合“双50%”的甄别标准,不允许发行公司债。所谓“双50%”,即最近三年(非公开发行的为最近两年)来自所属地方政府的现金流入与发行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比平均超过50%,且最近三年(非公开发行的为最近两年)来自所属地方政府的收入与营业收入占比平均超过50%。 (4)可转债/可交债(属公司债):可转债全称为可转换公司债券,在目前国内市场,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转换成公司股票的债券。可转换债券兼具债权、期权和可能的股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上司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 一.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在任何企业以及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融资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同的融资方式将直接影响企业及公司在资本上的结构形式。因此,为了使企业及公司的发展更加可持续,让其能够在发展中不断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良好且合理的融资方式能够得到完善,上市公司必须要把内、外源融资有机结合并合理分配。 在欧美等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对于融资的研究也同样趋于完备。在梅耶(1984)的“优序融资理论”中指出,对于企业和公司的融资,一般来说需要有一定的考虑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再是债权融资,最后考虑股权融资。这样的融资方式和结构被多数国家接受并予以实施。在大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个理论被证实确实对企业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和公司的业绩。 但是,与国外不同,中国企业的融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这一理论相悖。中国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形成和进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虽然社会整体经济呈现向好向上发展,但是债券市场却并不十分乐观。国内的企业和公司在融资结构上与西方有着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的比例不协调,前者所占比例较低,而后者的占比却严重偏高。这样的融资结果将使得企业内的资金得不到高效的流通,同时资源的分配也显得较为混乱,严重影响融资市场。针对这一现状,我国的研究者们早已有所发现,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法,同时政府在其中也加大了管控,但始终没有取得较好的作用。 2.研究意义 在我国的融资市场发展过程中,可以很好的借鉴欧美等国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但是因为西方经济与我国经济的类型、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以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不能对全盘接受欧美等国现有的融资发展理论。 同时,就我国的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而言,其在内部的管理上,过多的依靠外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浅析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浅析 目录 一、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1) (一)企业融资结构的涵义 (1) (二)公司治理结构涵义 (1) (三)新的融资结构理论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2) 二、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治理结构现状及其分析 (2) (一)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及分析 (2) (二)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现状及分析 (3) (三)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影响分析 (4) 三、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完善治理结构的对策 (4) (一)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 (二)优化债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4) (三)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 谢辞 (7) 参考文献 (8)

内容摘要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磨砺,我国资本主义市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市场经济以及促进社会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作为历史尚短的新兴市场,在不断发展中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其中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残缺导致的智力效率低下就是一个突破问题。融资结构是企业相关利益者权利义务的集中反映,影响并决定着公司治理问题,对于提升一国的经济水平乃至市场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为背景,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融资结构——治理效应——公司治理结构”为逻辑,采用规范分析与比较分析想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具体而言,本文先以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从融资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和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模式两个方面,论述了融资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内在关系。分别从股权治理、债权治理、融资结构综合治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优化融资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的相关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较全面的透过融资结构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目的是提出一些对解决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相关问题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开题报告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相关 问题研究 系别:会计学系 专业 (方向):会计学 年级、班:2008级会计学本科(2)班 学生姓名:丁兆鑫 指导教师:李小鹤 2011 年12 月1 日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时普遍首选股权融资,而较少采用债务融资,表现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例如,中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首次公开发行,过度使用配股额度与价格等。股权融资偏好虽然是企业融资行为的一种,但却是一种极端的融资行为,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已经对其健康成长及至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针对这样的情况,本文将指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融资现象,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经济后果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研究现状: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大量的学者对股权在融资及其企业经营业绩问题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对股权融资有着较完整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理论。 (1)MM理论开创了现代融资理论的开端 基于早期净收益理论,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假设了一系列严格的条件,提出了MM假设理论:1.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可衡量的,有相同经营风险的企业即处于同一风险等级;2.现在和将来的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EBIT估计完全相同,即投资者对企业未来收益和取得这些收益所面临风险的预期是一致的;3.证券市场是完善的,没有交易成本;4.投资者可同公司一样以同等利率获得借款;5.无论借债多少,公司及个人的负债均无风险,故负债利率为无风险利率;6.投资者预期的EBIT不变,即假设企业的增长率为零,从而所有现金流量都是年金。 (2)新优续融资理论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 放宽MM理论完全信息的假定,以不对称信息理论为基础,并考虑交易成本的存在,认为权益融资会传递企业经营的负面信息,而且外部融资要多支付各种成本,因而企业融资一般会遵循内源融资、债务融资、权益融资这样的先后顺序。 (3)啄食顺序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很早就提出了著名的啄食顺序原则:①内源融资;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点的实证分析* ○吕长江韩慧博 摘要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国内学者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无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还是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都缺乏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的整体认识,从而把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特点,因此,本文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主要特点,进而分析影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得出企业的获利能力、流动比率、固定资产比例与负债率负相关;公司规模、公司的成长性与负债率正相关的结论,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布规律 *本文研究得到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9EJY007,00BJY055)的资助。 一、 研究背景 资本结构决策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决定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各种融资方式所占的比重,从而影响股东、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对企业控制的程度。因此,关于资本结构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财务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1958年Modiglian和Miller提出MM定理开始,资本结构的研究以至整个财务理论的研究开始进入科学化的轨道。MM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完善的资本市场等假设条件下,企业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MM的主要贡献在于其思路和方法的开拓性,MM把现实中的复杂因素通过假设的形式抽象掉,将资本结构问题归结到企业价值与企业行为、投资者行为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从而把财务问题的研究纳入到市场化的轨道。 后来,针对MM定理与实际严重不符的前提假设,研究人员进一步扩展了MM定理,使其更加接近现实,如引进了破产成本、代理成本、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从而使资本结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在国外的研究资料中,实证研究方法对评价、验证各种理论观 点以及启发新的思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国外发达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时间短,还处于不成熟阶段,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也相对较为滞后,尤其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证研究资料较少。但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已日益被学者所重视,并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在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方面,陈晓、单鑫(1999)对上市公司负债率与企业融资成本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长期财务杠杆与上市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短期财务杠杆对资本成本没有显著影响,这表明,上市公司增加长期负债能够提高企业价值。在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陆正飞、辛宇(1998)通过对1996年机械及运输设备业的35家企业的实证分析,认为获利能力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但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成长性等因素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甚显著。李善民、苏(1999)对1993、1995、1997年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在政府干预较少或公司规模、经营状况剧烈变动时期,有关融资理论可以对公司的负债情况进行较好的解释,在相对稳定时期则反之,这一结论为政府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上的研究工作,无论是研究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还是研究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都缺乏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的整体认识,进而把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特点,因此,本文拟通过对1998年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金融类企业资本结构特殊,故未列入)的分析,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些主要特点,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在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运用1998年的数据资料,对工业类企业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找出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得出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中的数据来源于《深沪市上市公司1998年度及中期报告汇编》光盘(证券时报社等编)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分析 目录 摘要 .................................................................... II Abstract ............................................................... III 绪论 (1) 1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2) 1.1现代公司融资结构理论基础 (2) 1.2融资结构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影响 (4) 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 (7) 2.1从融资态势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7) 2.2从资本结构特点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 (7) 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现状分析 (9) 3.1中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的问题 (9) 3.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1) 4 对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对策建议 (14) 4.1国外企业融资结构的启示 (14) 4.2从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 (16) 参考文献 (20) 致谢 (21)

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近年来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急剧增加,围绕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纵观各项研究,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融资偏好、公司治理以及最近两年以来最热的股权分置改革上面,不可否认,这些都是这些上市公司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大多数上市公司业已存在的问题,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上市公司大部分的上市动机还不是理性的,他们仅仅是为了能更多的在证券市场上“圈钱”,这个上市公司的问题,从理论上讲是上市公司的融资问题,而这种不理性的上市动机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不太合理的问题。本文将以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为主线,来对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我们应该重点改进的地方作详细介绍,最后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本文得出了作者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希望对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主要是为上市公司今后的融资结构的优化有所帮助。 关键词:上市公司;融资结构;问题;建议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

2011年04月财经视点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原因浅析 文/田茜 崔二娜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资本市场不管完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偏低,融资方式更为偏好股权融资等。本文主要就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偏离“融资优序理论”现象的原因做浅显分析。 关键词:融资优序理论;股权融资;股利分配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4-0120-01 一、融资优序理论的含义 融资优序理论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个现象: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在不存在税收,破产和代理成本的前提下,由于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导致的委托代理关系,因为利益不同而产生经营者与股东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企业在在融资顺序上形成了一个优序策略:即依次选择内部融资(也就是企业的留存收益),长期借款,长期债券,发行优先股融资和发行普通股融资。 此外,由于使用留存收益没有发行成本也规避了个人所得税,所以内部资金优于外部资金。而就外部融资方式而言,负债具有税前扣除利息,低发行成本以及不会稀释公司股东控制权的优势,所以负债融资又优于权益性融资。 二、融资成本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是指股权融资的资本成本,主要包括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 1、企业外部债务的利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之前支付的,因此减少了利润,具有抵税的作用。而发行股票支付给股民的股息是在企业缴纳所得税后支付。而就风险而言,股权融资也大于债权融资。股东要求的回报率也高于债券人的要求的利息率。所以在使用成本方面,股权融资成本大于债权融资的成本。 2、分配给股东和股民的股息和红利既要在所得税前支付企业所得税,又要在分配后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存在双重纳税问题,增加了使用成本。 3、企业在恰当运用债券融资的情况下,可以产生“杠杆效应”,在不稀释股权的前提下增加股东的收益。而在股权融资中,新股东要分享企业的盈利从而摊薄每股收益,使得股权融资的成本高于债券融资的成本。 三、我国现状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及其他经济实体债权融资的比率已超过股权融资。在我国,企业债券无论是品种还是总量都落后股票的发展,并且从1996年到2000年,我国企业债券发行额和占GDP 比重总体均呈现下降趋势。 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成本主要包括筹资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的运营还存在诸多不足,加之股民购买股票的主要意图为投机,所以要求股票的市场价格能够准确反映一个企业真是的财务和经营状况还存在一定困难,股票市场也很难就企业发行股票这一信息做出公允的估价。因此在下文分析股权融资成本的分析中,将侧重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股利(利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比较。 1、股利。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中,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持续不发放股利,或者其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低于市场利率,那么该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就会下跌直至被市场淘汰。而在我国,国家是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大部分股民参与到股票市场的动机主要是投机,加之对股票市场的游戏规则不甚明确,使得是否如期股利发放股利,分得股利数额是否与当年利润相匹配,以及净资产收益率这些本应左右股民购买行为的指标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上市公司也恰好抓住了市场和股东股民们得这一大弱点,不发或少发股利,将大部分税后利润节省下来留作留存收益,这一行为大大降低了资本的使用成本,使得股权融资的使用成本低于债权融资的使用成本。 2、股票的发行成本。就发行成本而言,按市盈率的40倍计算得出股息率只有2.5%,远远低于银行的同期贷款利率。而融资费用方面,每股发行成本约0.15元,市盈率的14倍计算得出的发行费用也只有1%左右,配股和承销费用约为1.5%,二者之和还不到3%,仍低于贷款利率。加之我国为鼓励企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更是弱化了负债的财务杠杆效应,也削弱了负债的节税能力,从而降低了与股权融资在经营者面前的竞争力。 3、管理者对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特点,股东给企业的实际管理者也就是经理人的股票份额非常小,很难将经理人的收入与股票价格以及公司实际财务状况相挂钩,而且我国尚未形成大范围完善的的经理人市场,所以几乎不存在外在压力促使经理人最大限度从公司利益角度出发更加合理地经营公司。另一方面,负债越多,企业的破产风险越高,对经理人而言,债券融资就远没有股权融资那样安全,所以,从其自身利益出发,经理人也必然选择破产风险极低的股权融资方式。加之股东们对经理人行为的监督存在“搭便车”现象,经理对股权融资有着比债权融资更大的实际操控权,这也进一步加大了经理们对股权融资的好感系数。 (1)上市公司的上市制度不合理。由于股票发行和监管机构对股票发行的审批程序和额度监管还延续着较旧的工作方式。且股东把增发新股和配股当做是对经理人良好经营业绩的一种奖励,所以经理人无视企业切身利益和融资成本的制约,粉饰业绩以配合配股和增发新股的条件来进行股权融资。(2)一级资本市场与二级资本市场衔接不畅。我国政府更多地强调的是股市为国有企业带来融资,从而放松了对融资资金在使用上的监管和约束,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二级市场的控制远弱于一级市场的监管。这一特点导致了筹资与投资的脱离,也使得二级市场的表现与投资者信心缺少了应有的密切,从而不能有效地影响和制约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筹资的行为偏好。(3)其他融资渠道不畅。我国目前融资方式不够全面,融资渠道不够畅通,缓慢的资本市场发展速度制约了公司多种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债务融资方面主要是银行贷款,但银行贷款又受制于信用状况和公司性质等其他非经济因素,因此难度银行贷款的高门槛也成为了企业选择股权融资的重要原因。(4)股权融资的软约束。基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的弱有效性和缺乏投资理性的情况下,相对于融资,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更为自由和灵活的资金,股利不同于利息,可以在经营出现困难时选择少法或不发,从而降低使用成本。而且中小股东相对于债权人而言,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能力以及监督制约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因此,较低的使用成本以及取得难度使得经营者对股权融资更为偏好。 总体来讲,由于我国现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使得股权融资资本成本中的筹资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偏低,从而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显性成本较低,这也是各类上市公司竞相上市以获取股权融资的主要动因。 作者简介:田茜,崔二娜,河北大学管理学院2009级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余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成因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4. [2]季健.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的实证研究.会计之友,2006,第10期下. [3]李春琳.谈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对策.商业会计,2006,1,下半月. 120 2011.04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苏泊尔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 [摘要] 我国的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发展非常迅速。资本市场的飞速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的力度大大增强。融资方式的变化改变了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偏好股权资本,而内源融资和债权融资的比重偏低,这一现象有悖于经典的资本结构理论。本文主要对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本成本等基本概念作出界定和说明。以及决定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微观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意见及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融资方式;资产负债率;股权结构 自从20世纪50年代MM定理诞生以来,资本结构问题便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本结构决策是上市公司投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市场价值。只有深入了解全部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状况及其历史演变过程,才能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有全局性的认识,才有可能找出其存在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至今为止对于资本结构的解释有多种理论,譬如平衡理论和优序理论。然而,无论是哪一种都不能单独地作出解释。资本结构是指企业为其生产经营融资而发行的各种证券的组合。一般地人们将其特指为企业资产中股权与债务之间的相对比例。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佳资本结构指在一定条件下使公司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它是一种能使财务杠杆利益、财务风险、资本成本、公司价值等之间实现最优均衡的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公司偿债和再筹资能力,决定公司未来盈利能力,成为影响公司财务形象的重要指标。在此基础之上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如下:通过比较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发现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上市公司的权益类科目差异相当大。我国上市公司的流动负债总额与西方国家差不多,大都在35%~43%之间,但我国上市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比重高,超过50%,而西方发达国家都在40% 以下,相应地,我国公司的长期负债水平相当低。资本结构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企业偏好将内部资金作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次是债务资金,最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然而,在筹集资金时,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视权益融资为首要途径,对于负债则过于谨慎,表现为上市后极力扩大股票发行额度,而且分配方案也多以配股为主,很少支付现金股利。 中外众多学者先后进行过大量有关企业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研究。由于处在复杂多变的资本市场环境中,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问题,对此进行研究将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通过对1991年至2002年期间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融资方式的总体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普遍较高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水平相对偏高、存在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这些特点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不同,尤其股权融资偏好更是有悖于“优序融资理论”。但是,2002年沪、深两市100家样本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从融资行为动机角度证实了在目前中国尚不完善的资本市场架构下,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是具有相对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这种融资方式普遍低效的事实。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不难看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及其成因 ( 一)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 1.融资顺序逆转, 严重依赖外源融资。根据融资顺序偏好理论和西方有 效资本市场的融资顺序, 先内部融资、其次无风险或低风险的举债融资、最后是新的股权融资, 而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顺序则与之几乎相反。从下表中可以看出, 内源融资在上市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融资方式分析 內容摘要:資本結構理論是基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或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研究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變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本文闡述了現代西方資本結構理論中的MM理論,權衡模型,激勵理論,非對稱資訊理論和操纵理論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中國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偏好股權融資的現象,並對影響中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的缘故及股權融資偏好的影響進行了剖析。 關鍵字:資本結構理論債務融資股權融資 一、企業資本結構理論 資本結構指企業各種長期資金來源的構成和比例關係,即企業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比例關係。通常用負債比爲:負債比 = 負債資本總額 / 資本總額。 資本結構理論是西方財務理論的重要內容,並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它基於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著重研究企業資本結構中長期債務資本

和權益資本構成比例關係的變動對企業總價值的影響。其內容包括美國學者莫迪格利安尼(Modigliani)和米勒(Miller)提出的MM理論,和在MM理論中引入權衡模型,激勵理論、非對稱資訊理論和操纵理論等。 1. MM理論 美國經濟學家莫迪格利安尼和米勒於1958年發表的《資本成本、公司財務和投資治理》一書中,提出了最初的MM理論,這時的MM理論不考慮所得稅的影響,得出的結論爲企業的總價值不受資本結構的影響。此後,又對該理論做出了修正,加入了所得稅的因素,由此而得出的結論爲:企業的資本結構影響企業的總價值,負債經營將爲公司帶來稅收節約效應。該理論爲研究資本結構問題提供了一個有用的起點和分析框架。 2. 權衡模型 MM理論的一個重大缺陷是只考慮了負債帶來的稅收節約價值,卻忽略了負債帶來的風險和額外費用。現實中,隨著負債的增加,財務風險和費用都不可幸免的,其中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确实是兩種典型的風險費用要素,引入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的MM模型确实是通常所說的權衡模型。權衡模型得出的結論爲:財務危機成本和代理成本限制了負債的使用,超過某一臨界點,這些成本會抵消負債的利益。 3. 激勵理論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研究

内容摘要 优序融资理论(Pecking Order Theory)提出公司在融资时应该首先选择内部融资、然后是债权融资、末尾就要考虑的是股权融资方式了。但针对中国上市企业融资行为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中国的上市企业在融资的先后选择与该观点相背离—出现很清晰的偏好股权融资这种方式从而忽视了债权融资方式的现象。根据这个现象,本文归纳了形成这一融资特征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对此融资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上市企业融资偏好证券市场资本构架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Pecking order theory, when corporate financed, they will obey the rule that the first internal financing, then debt financing, finally equity financing.But after analyzing the financing activities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I find the phenomenon that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prefer equity financing when they choose the way to finance. But the conclusion isn’t the same as Pecking order theory. Therefore, I summarize the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these financing characteristics in my paper. Finally I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w we can reduce the bad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on. Key words:Listed company Financing preference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e capital struc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