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超声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张尧;李士星【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2(023)006【总页数】1页(P392)【关键词】藏毛窦;骶尾部;超声检查【作者】张尧;李士星【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5;R445.1病例男,17岁。

以“骶尾部骚痒3月”为主诉入院。

患者近3月自觉骶尾部骚痒,无疼痛,偶有流血流脓,久坐后加重。

病来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

饮食、睡眠可,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体格检查:患者体毛较浓密,骶尾部中线距肛门7 cm处可触及一大小约2 cm×1 cm硬结,无波动感。

骶尾部中线皮肤可见一窦口,位于肛门后正中距肛门3 cm处,直径约1 mm,挤压时有分泌物。

超声所见:骶尾部中线处可见一窦道样包块,呈水肿样改变(图1),长约7.0 cm,宽约1.1 cm,深约0.5 cm,中心部可见腔隙样液性区,并于其中部可见一强回声条,长约2.6 cm(图2)。

超声提示:骶尾部窦道样包块。

术后病理诊断:符合藏毛窦,伴周围炎症反应。

图1 超声扫查示骶尾部包块,周围软组织呈水肿样改变。

图2 骶尾部包块中心部可见一强回声光条。

讨论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

窦道反复破溃,经久不愈,内藏毛发是其特征[1-2]。

本病多发于男性,高加索人多见,非洲人少见,亚洲人种更罕见[3-4]。

本例发生在亚洲男性青年应属罕见。

藏毛窦男性多见,多在20~30岁发病,肥胖或毛发浓密者易发病。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群众因具有欧洲及阿拉伯裔血统,身体毛发浓密,皮脂腺分泌较活跃,此病较为多见。

目前本病病因尚未明确,主要有两种学说[5],即先天性学说和后天获得性学说。

先天性学说认为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本病。

袋形缝合结合VSD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体会

袋形缝合结合VSD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体会
时排除骶尾疾病 。
1 . 2 方 法
出现术后感 染后创面未愈 , 经再次手术治愈 , 1 例创面轻微裂 开, 愈合后复发 1 例。 2 . 2 缝合组 ( 袋形缝合+V S D)
术后平均住 院时 间( 8 . 1 7 ±7 . 5 5 ) d , 术 后 回归 工 作 或 学
习时间( 2 4 . 0 0 ±1 4 . 3 5 ) d , 创 面愈 合时间 ( 3 2 . 3 3 ±1 5 . 1 6 ) d ,
血肿 、 切 口裂开、 桥型愈合、 创面未愈等) , 无复发。结论 :骶尾部藏毛 窦切除后袋形缝合配合 V S D术护理, 术后 并发症发及复发发生 率明显降低 , 袋形缝合结合 V S D术护理 的优 点是创面愈合时间缩短, 但是应当考虑到患者感染率较高的问题 。
【 关 键词 】骶尾 部藏 毛 窦 ; 袋 形缝合 ; 负压封 闭 引流 ; 术后 护 理
复 发等 情 况。 结果 :藏毛 窦切 除后 袋 形缝合 平 均创 面愈 合 时 间( 3 6 . 5 0  ̄1 9 . 4 5 ) d , 袋形 组 1 例 出现 术后 感 染后 创 面 未愈 , 经再 次手 术 治愈 , l 例 创 面轻 微裂 开 , 愈 合后 复发 l 例; 缝合 组缝 合 平均创 面愈 合 时 间( 3 2 . 3 3  ̄1 5 . 1 6 ) d , 随 访期 间未 见明 显术后 并发 症 ( 感染、 积 液
予处理 。保持创面 持续有 效负压 是治疗 成功 的关键 。严 密 观察引 流液 的量 、 质, 并 正确 记 录, 如 有大 量新鲜 血液 被 吸 出, 应考虑创 面是 否有 活动性 出血 , 及时报告 医生, 做好 相应
正确的处理 。
2 结 果

半开放手术加康复新液换药治疗尾部藏毛窦3例临床分析论文

半开放手术加康复新液换药治疗尾部藏毛窦3例临床分析论文

半开放手术加康复新液换药治疗尾部藏毛窦3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索藏毛窦治疗的最佳方法。

【关键词】藏毛窦;半开放手术;康复新液换药;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8-02尾部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均需手术治疗。

传统的脓肿切开引流达不到治愈目的。

一期缝合复发率高,完全开放又愈合时间长。

故采用切除部分缝合的半开放术式结合康复新液局部换药,能够达到治愈目的,且康复新液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缩短愈合时间,此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我院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3例,均采用半开放的切除缝合加康复新液换药后治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李锐,男,34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5个月年,加重3天。

”为主诉入院。

病例特点:1、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5个月年,加重3天。

胸膝位肛查:肛门外形尚规整,骶尾部偏右侧明显红肿,有一溃口溢脓水,触痛(+),探针探查溃口内沿皮下向近心端走行,长约4.5cm。

肛门诊指:直肠粘膜光滑,肛直环不硬,退诊指套无染血。

本院(彩超2013-01-07):左侧臀部肿物扫查:于皮下见一低回声窦道,长约4.3cm,宽径0.2cm。

张志刚,男,40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2年,加重3个月。

”为主诉入院。

本病例特点:1、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2年,加重3个月。

2、胸膝位肛查:肛门外形尚规整,骶尾部偏右侧明显红肿,有一溃口溢脓水,触痛(+),探针探查溃口内沿皮下向近心端走行,长约5.0cm。

肛门诊指:直肠粘膜光滑,肛直环不硬,退诊指套无染血。

黄永杰,女,26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1年,加重3天。

”为主诉入院。

本病例特点:1、骶尾部反复肿痛、破溃溢脓1年,加重3天。

2、查体:胸膝位肛查:肛门外形尚规整,骶尾部偏右侧明显红肿,有一溃口溢脓水,触痛(+),探针探查溃口内沿皮下向近心端走形。

骶尾部窦道形成诊断详述

骶尾部窦道形成诊断详述

骶尾部窦道形成诊断详述*导读:骶尾部窦道形成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

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

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

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

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

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

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

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

肛瘘的外口距肛门近,瘘管行向肛门,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肛门直肠脓中病史。

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炎症时则禁忌,应俟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手术方法有下列几种:1.切除一期缝合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完全缝合伤口,使一期愈合。

为了消除深的臀间裂及其负压力,减少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可行Z形成术(图1)。

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复发率0%~37%,优点是愈合时间短,臀间裂内形成的瘢痕柔软活动,在瘢痕和骶骨之间有软组织,可耐受损伤。

2.切除部分缝合切除病变组织,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伤口一期愈合,中间一部分伤口由肉芽组织愈合。

适用于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例,效果与切除一期缝合相同,但愈合时间较长。

3.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和一期缝合发生感染伤口切开引流的病例。

4.切除伤口开放适用于伤口过大不能缝合和手术复发的病例。

手术简单,但愈合期长,形成的瘢痕广泛,只有一薄层上皮,粘于骶骨,如有损伤,瘢痕容易破裂。

中西医结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

中西医结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

中西医结合治疗骶尾部藏毛窦马磊;张勇;刘广余;张丹丹【摘要】目的:探讨尾部藏毛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方法:对5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窦道切开、蜂蜜庆大霉素纱布换药、二期自体网状推移皮瓣的方法治疗。

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4年,56例一次治愈48例,二次治愈7例,复发1例。

结论:窦道切开、蜂蜜庆大霉素纱布换药、自体网状推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3页(P601-603)【关键词】藏毛窦;网状推移皮瓣;窦道切开;中西医结合治疗【作者】马磊;张勇;刘广余;张丹丹【作者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肛肠科枣庄 277500;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肛肠科枣庄 277500;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肛肠科枣庄 277500;山东省枣庄市立第四医院肛肠科枣庄 27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35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少见的皮肤上含有毛发的窦道,最常见于骶、尾骨背侧。

2008年4月—2012年4月,共收治56例,用窦道切开、蜂蜜庆大霉素纱布换药、二期自体网状推移皮瓣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共56例,男性48例,女性8例;年龄16~40岁,平均25岁。

病程4个月~3年,平均1.66年。

体型均较肥胖且多毛,多毛体质26例。

窦口1处个39例,2处11例,3处6例,均位于骶尾后正中及臀沟附近,均有反复感染、破溃流脓、经久不愈病史。

首诊45例,复发11例。

误诊为肛瘘行手术者10例,误诊为骶尾部脓肿行切开引流者7 例,误诊为骶尾部皮脂腺囊肿行手术治疗者1 例,误诊为肛周脓肿行手术治疗者1 例。

39 例为窦道期,17 例为急性感染期。

临床主要表现为骶尾部肿胀疼痛,破溃、流脓,反复发作,伴发热5 例。

骶尾部后正中线臀沟附近可见窦口,部分窦口内可见毛发,骶尾部可触及硬结及条索物,挤压有分泌物溢出。

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观察

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观察

山东医药2023 年第 63 卷第 11 期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临床观察李晓华,黄晓明,邵秋香,崔书德,肖彬,刘静静,邱俊芳,孙坤坤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河北沧州061001摘要: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骶尾部藏毛窦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

两组均给予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

治疗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及临床总有效率、一次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

结果 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治愈27例、好转1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分别为14、18、8例及80.00%(32/4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一次性愈合31例(77.50%)、复发0例,对照组分别为20例(50.00%)、4例(10.00%);观察组一次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

观察组发生张力性水疱1例、创面感染0例,切口渗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分别为2、3、2例及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联合辨证分期换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较好,可加快创面愈合、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窦道切除伤口开放术;辨证分期换药;骶尾部藏毛窦;创面愈合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11.020中图分类号:R5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11-0078-03骶尾部藏毛窦是临床较为少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肛门后正中线骶尾部皮下,主要表现为骶尾部脓肿、反复破溃形成含有毛发的窦道[1-2]。

二例骶尾部藏毛窦脓肿的护理

二例骶尾部藏毛窦脓肿的护理

二例骶尾部藏毛窦脓肿的护理藏毛窦是肛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以表现为骶尾部的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或又再次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

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因毛发增长和皮脂腺分泌增加,而出现症状,我科2015年收治了2例藏毛窦脓肿患者。

2例患者手术后经过精心治疗和科学的护理,住院20多天后痊愈出院,本文对其手术后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1.病例一患者,男性,29岁,农民,诉肛旁骶尾部突起一肿块,疼痛9天,痛如鸡啄,逐渐加剧,来当地医院输液治疗后无好转,肿痛进一步加剧,来我院求医,收入院,测T37°,P76次/分,R23次/分,BP108/68mmhg无药物过敏史,对螃蟹,蜂拥过敏,专科检查肛旁骶尾部距肛缘6点位约8cm处皮肤红肿,突起6cm*7cm大小肿块,皮色光亮。

距肛缘6点位约6cm后中线可见一窦道口。

骶尾部CT回报见骶尾部大片状不规则形密度增高,最大层面约7cm*3.2cm。

理化检查:白细胞计数18.3* /L。

中性粒细胞计数13.54* /L,胸片,心电图报告无异常,诊断为:西医,骶尾部藏毛窦脓肿,中医,肛痛(热毒炽盛)。

病例二患者,男性,26岁,职员,诉骶尾部疼痛,按压时疼痛加剧,下坐受限,无浓性分泌物流出,来我院求治,收入院,测T37.3°,P84次/分,R21次/分,BP110/70mmhg,无药物,食物过敏史,专科查见骶尾部皮下组织肿胀,肛缘6点位处皮肤红肿,突起,约5cm*6cm大小肿块,皮温高,触痛明显,肛内6点位肛窦可见凹陷硬结。

理化检查及胸电,心电图均正常。

诊断为:西医,骶尾部藏毛窦脓肿,中医,肛痛(热毒炽盛)。

中医辩证认为:该病是由于患者过食醇酒厚味或辛辣,炙煿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经络阻隔,气血壅滞,热盛肉腐成脓而发为肛痈,热毒灼肌腐肉则肛旁肿痛剧烈。

而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是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

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进展

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进展
术治疗ꎮ
年此类疾病才被 Hodge suggest 正式命名ꎬ在拉丁文
2 慢性期手术治疗
国外统计其发病率大约为 26∶ 100 000ꎬ主要影响成
先用探针探查窦道走行方向ꎬ大致确定藏毛窦病变
中 pilus 为毛发 nidus 为巢ꎬ藏毛窦故由此得名
[2]

2 1 切除病灶ꎬ伤口开放( open healing) 技术 可
ꎮ 许多因素与病因有关ꎬ如
范围大小ꎬ合理设计切口ꎮ 沿窦道及皮肤瘢痕外ꎬ完
过多的体毛、臀沟深度、肥胖、久坐、旅行或驾驶、家
整切除病灶至正常皮肤及皮下组织ꎬ深达骶骨筋膜ꎮ
ꎮ 骶尾部藏毛窦
彻底止血ꎬ纱布填塞伤口ꎮ 此方法操作简单ꎬ伤口二
年男性的工作和学习
[3]
族史、毛囊炎以及卫生条件差等
[2]
一旦确诊ꎬ手术治疗是唯一治愈的方法
随访中只有 1 例复发ꎮ Dutkiewicz 等 [16] 在对 50 例
在 中 线 处 逐 层 间 断 缝 合 关 闭 皮 下 组 织 及 皮 肤ꎮ
发率为 2. 04% ꎮ Bascom 臀裂抬高手术在复发性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20 Junꎬ 29(16)
1817
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进展
张 林1ꎬ2 ꎬ许明月1 ꎬ顾立强1 ꎬ陈 硕1 ꎬ吐尔洪买买提明2
2 530 例患者的研究发现ꎬ伤口开放技术的复发率低
于其他类型手术ꎮ

[34] 傅强ꎬ黄为钧ꎬ王世东ꎬ等. 吕仁和运用“ 六对论治” 法
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ꎬ2015ꎬ13(9):73 - 7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
(2018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的住院患者。

一、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鹳口疽。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盆底肛直肠外科理论与临床》(张东铭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年出版)。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临床常见证候:
火毒蕴结证
正虚邪恋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的患者。

2.有骶尾部藏毛窦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5.伴有以下情况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1)伴有肛门及骶尾部其他感染性疾病的患者。

(2)病变引起骶尾部骨质破坏的患者。

(3)伴有严重心、肺疾病的患者。

(4)伴有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的患者。

(5)伴有脊柱裂及脑脊液漏的患者。

(6)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7)不配合手术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主要观察骶尾部疼痛、肿胀、流脓水等症状的变化情况。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隐血、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正侧位片、感染性疾病筛查、腹部超声、肛门指检及肛门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盆腔CT或MRI、局部窦道X 线造影检查、腔内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根据患者局部病变范围选择适当手术方式
2.辨证选择口服汤剂或中成药
(1)火毒蕴结证:清热解毒透脓。

(2)正虚邪恋证:扶正祛邪。

3.术后根据患者创面情况选用中药外敷
4.术后视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
5.护理调摄
(九)出院标准
1.局部病灶切除,炎症可控。

2.有缝合线时缝合线完全拆除。

3.患者大小便正常,无其他需要住院治疗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牵头人:陈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陈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韩宝(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
贾小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虹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黄德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二、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鹳口疽(骶尾部藏毛窦)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病程:年月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天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
牵头人:陈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主要完成人:
陈敏(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韩宝(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
贾小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张虹玺(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黄德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