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毛窦超声诊断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对于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手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藏毛窦的手术方案。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是否有反复发作等。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骶尾部的病变部位,观察窦道的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分泌物等。
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确窦道的深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肠道准备术前 1 2 天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饮。
术前晚及术晨进行清洁灌肠,以排空肠道内的粪便,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
3、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的皮肤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术前一天,患者应洗澡,特别注意清洁骶尾部。
术晨,再次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巾覆盖。
4、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后,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
二、手术方法1、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藏毛窦合并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的患者。
在局部麻醉下,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做一纵行切口,排出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
待炎症消退后,再行二期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2、窦道切除术是治疗藏毛窦的常用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骶尾部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以窦道为中心,做一椭圆形切口,切除包括窦道、囊肿及其周围的炎性组织,直至正常的脂肪和筋膜组织。
切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骶尾神经和肛门括约肌。
对创腔进行彻底的止血和冲洗,然后分层缝合切口。
3、皮瓣转移术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切除后皮肤缺损较多的患者,可采用皮瓣转移术进行修复。
常用的皮瓣有菱形皮瓣、旋转皮瓣等。
在切除病变组织后,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将皮瓣转移至缺损处进行缝合。
三、术后处理1、一般处理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
尾部藏毛窦囊肿超声表现1例

参 考 文 献1 Klibanov AL ,Hughes MS ,Villanueva FS ,et al.Targeting and ultrasoundimaging of microbubble-based contrast agents.MAGMA ,1999,8:177-184.2 Unger E ,Metzger P ,Krupinski E ,et al.The use of a thrombus-specificultrasound contrast agent to detect thrombus in arteriovenous fistulae.Invest Radiol ,2000,35:86-89.3 Linder JR ,Song J ,Xu F ,et al.Noninvasive ultrasound imaging ofinflammation using microbubbles targeted to activated leukocytes.Circulation ,2000,102:2745-2750.4 Jean GR.Fluorocarbon-based injectable gaseous microbubbles fordiagnosis and therapy.Current Opinion in Colloid &Interface Science ,2003,8:259-266.5 布卡,盛洁,谢蜀生,等.抗人膀胱癌免疫微球的制备及活性检测.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6,16:54-57.6 Hamilton A ,Huang SL ,Warnick D ,et al.Left ventricular thrombusenhancement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echogenic immunoliposomes :studies in a new experimental model.Circulation ,2002,105:2772-2778.7 Christiansen JP ,Leong PH ,Klibanov AL ,et al.Noninvasive imaging ofmyocardialreperfusioninjuryusingleukocyte-targetedcontrastechocardiography.Circulation ,2002,105:1764-1767.8 Skyba DM ,Price RJ ,Linka AZ ,et al.Direct in vivo visualization ofintravascular destruction of microbubbles by ultrasound and its local effects on tissue.Circulation ,1998,98:290-293.9 Price RJ ,Skyba DM ,Kaul S ,et al.Delivery of colloidal particles and redblood cells to tissue through microvessel ruptures created by 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with ultrasound.Circulation ,1998,98:1264-1267.10 张大志,任红,王志刚,等.超声微泡造影剂促进腺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实验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321-323.11 陈志南,边惠洁,蒋建利.肝癌单抗研究应用现状与展望.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8,6:461-462.(收稿日期:2003-11-24)・病例报告・作者单位:121001 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超声科尾部藏毛窦囊肿超声表现1例鲍秀杰 张燕患者女,21岁,出生后曾行骶尾部皮下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情况不详)。
骶尾部藏毛窦

骶尾部藏毛窦骶尾部藏毛窦1例【一般资料】男性,26岁,职员【主诉】男性,26岁,职员间断骶尾部肿痛溢脓2天。
【现病史】患者缘于2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骶尾部红肿,当时呈持续性胀痛,自觉无发热,未监测体温,此后破溃流脓。
今患者欲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门诊以“骶尾部藏毛窦”收住院。
【既往史】既往健康,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伤寒、疟疾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按时预防接种;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T:36.9℃,P:109次/分,R:21次/分,BP:154/104mmHg。
一般情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醒,自主体位,无特殊面容,查体合作。
皮肤粘膜、淋巴结:全身皮肤粘膜:色泽正常,无皮疹,无皮下出血,无肝脏,无蜘蛛痣。
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部:头颅无畸形,眼睑无红肿,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口唇红润,牙龈无出血肿胀,口腔黏膜无出血糜烂,无溃疡,咽部无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脓性分泌物,伸舌居中颈部:两侧对称,颈软无抵抗感,颈静脉无怒张,颈动脉无异常搏动,肝颈静脉回流阴性,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结节。
如有结节,继续描述结节的情况胸部: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肋间隙无增宽,双侧语颤均等、无增强或减弱,肺部叩诊呈清音,肺肝相对浊音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双侧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无胸膜摩擦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无弥散,未触及震颤,叩诊心界正常,心律109次/分,心律齐,心音:第一心音正常,第二心音正常,额外心音无,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腹部外形无隆起,无胃型,无肠型及无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无压痛、无反跳痛,无肌紧张,无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胆囊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肝区无叩击痛,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呈阴性,听诊肠鸣音正常(4)次/分,未闻及血管杂音。
藏毛窦超声诊断

藏毛窦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
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病因学】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
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却多见。
二后天性: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
近来证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
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
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在发病过程中可见运动改变(图2),但只有一半病例可发现毛发,此病多见于多毛平、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
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
美国陆军发生这种病较多,称为吉普病。
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静止的藏毛疾病,单个细菌不到半数,而厌氧菌占58%。
奇怪的是葡萄球菌不常见,多数需氧菌为革兰阴性细菌。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
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
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
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
骶尾部藏毛窦病因及临床诊断研究

文章编号:1007 —4287(2021)04 — 0622 —04骶尾部藏毛窦病因及临床诊断研究付俊豪,祁志勇,刘博,房学东,于苗,刘卓’(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胃肠结直肠肛门外科,吉林长春130033)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好发于骶尾部臀沟软组织内的慢性感染性疾病[1],病程较长,反复 感染可导致慢性窦道或囊肿[2],造成患者极大的痛 苦。
本病常见于白种人[3],有色人种少见,但近年来 该病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4]。
因骶尾部藏 毛窦的临床表现与肛周其他疾病有重叠,加上部分 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全面,极容易导致误诊误治U]。
随着病理研究及影像学等相关诊断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对骶尾部藏毛窦这一疾病有了更深的认识。
本 文就骶尾部藏毛窦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高危因 素、诊断方法及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等方面做一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医生对骶尾部藏毛窦疾病的认识,为临床诊断该病提供参考。
1骶尾部藏毛窦研究背景欧美学者对本病研究较多,Herbert M ayo在 1833年首次发现并报道该病,因发现部分患者骶尾 部存在窦道且内藏毛发,1880年学者H odges将其 命名为藏毛窦[5]。
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主要 有先天及后天两种学说。
患者骶尾部囊肿常反复破 溃且伴发疼痛,急性感染时可形成脓肿,导致病人生 活质量降低,较为痛苦。
骶尾部藏毛窦的保守治疗基本无法自愈且易复发,有癌变的风险[s]。
目前的 观点认为一旦确诊为骶尾部藏毛窦,均应手术彻底 切除病灶,但具体哪种术式较好仍有争议。
本病在 我国发病率较低,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加 之其部分临床表现与肛周疾病有重叠,常误诊为其 他肛周疾病。
临床医生需对该病有足够的了解和重 视才能运用超声及影像学等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 该病,以便于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更好的为患者解 除痛苦,减少误诊及复发,达到临床手术治愈目的。
2病因研究骶尾部藏毛窦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 有以下几种解释及假说。
高频超声诊断藏毛窦1例

高频超声诊断藏毛窦1例宋军学;李妍;孙莹【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2页(P467-468)【关键词】藏毛窦;超声检查【作者】宋军学;李妍;孙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超声科,吉林长春 130021【正文语种】中文病例资料:男,25岁。
因骶尾部皮肤反复破溃流脓2个月余就诊。
于半年前发现骶尾部局限性疼痛,皮肤红肿,触之有波动感;随之局部疼痛加重,位置固定,无放射,并出现间断性跳痛;局部皮肤破溃,有脓液流出,之后破溃口封闭。
一段时间后局部疼痛加重,皮肤破溃流脓;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半年。
身体其他部位无不适。
既往无糖尿病及各种传染病病史。
体检:肛门外观无畸形,无黏液性分泌物,骶尾部见一隆起肿物,质软,无活动,边界清晰,局部有波动感,触痛,表面皮肤红肿,未破溃。
指诊:直肠内未触及肿物及瘘口,退指无血染及脓染。
高频超声检查:骶尾部见一混合性肿块,大小约7.3 mm×8.2 mm,边界清晰;肿块内见液性无回声与不规则实质回声混合分布,实质部分可见彩色血流回声。
超声诊断:骶尾部皮下混合性肿块,可疑藏毛窦(图1)。
临床诊断:藏毛窦。
拟行藏毛窦切除术。
手术记录:麻醉后于肿物中心处皮肤做一小切口,经切口向肿物内探查,发现肿物内有一窦腔,内见脓汁及毛发。
以病变区域为中心做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直至骶骨骨膜,确保切缘距肿块病灶0.5 cm以上,沿骨膜分离,将病变区域整块切除。
可吸收线分层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手术结束。
术后病理:切除肿块,窦腔内见表面鳞状上皮增生,窦腔周边部分组织内见大量急、慢性炎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图2),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
讨论: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为少见病,多见于中等肥胖、多毛、20~30岁的男性[1],白种人相对多见于黑种人和黄种人。
骶尾部藏毛窦的超声诊断

藏毛窦14例临床诊治分析

关键词:藏毛窦;骶尾部;诊治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发生于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一种慢性窦道,内藏毛发是其特征。急性期表现为骶尾部脓肿,破溃后流出脓性分泌物,形成慢性窦道,或短期愈合后再次破溃,反复发作,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内藏毛发是其特点,但不是唯一标准。藏毛窦的成因存在争议,现在有先天性和后天性获得两种观点,本病为少见疾病,多见于白人,黑人和黄种人发病罕见,男性多见,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病。肥胖和毛发浓密的人易发病。我院自2010年至2014年间共收治藏毛窦患者14例,现对此1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方面进行探讨。
藏毛窦的诊断需与复杂性肛瘘鉴别。复杂性肛瘘:常有肛周脓肿病史,直肠指检可扪及通向肛内的条索状管道和内口,直肠腔内B超、MRI可助鉴别,高频超声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符合率为76%[3],MRI能准确定位复杂性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复合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对排除肛瘘伴其它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具有确切意义[4],以排除藏毛窦可能合并有复杂性肛瘘,以免漏诊。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间共收治的藏毛窦患者14例,其中男性12例(86%),女性2例(14%),男女比例为6:1,发病年龄在20-36岁,小于30岁患者7例,大于30岁患者7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毛窦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Pilonidal sinus and Pilonidal cyst)统称为藏毛疾病(Pilonidal disese),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也可表现为骶尾部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可反复发作。
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病因学】
真正病因不详,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
由于髓管残留或骶尾缝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
但与婴儿的中线位肛后浅凹部位很少找到藏毛疾病的前驱病变,而在成年人却多见。
二后天性:
认为窦和囊肿是由于损伤、手术、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肉芽肿疾病。
近来证实由外倍进入的毛发是主要病因。
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
裂内毛发过多过长,毛顶部有滤过和浸软毛肤作用,毛发穿入皮肤,形成短道,以后加深成窦,毛根脱落到窦内也可使毛干穿透,在发病过程中可见运动改变(图2),但只有一半病例可发现毛发,此病多见于多毛平、皮脂过度活动、臀间裂过深和臀部常受伤的病人。
汽车司机骶尾部皮肤常受长期颠波、损伤,可使皮脂腺组织和碎屑存积于囊内,引起炎症。
美国陆军发生这种病较多,称为吉普病。
常见的病菌有厌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
Rainsbury及Southan分析了静止的藏毛疾病,单个细菌不到半数,而厌氧菌占58%。
奇怪的是葡萄球菌不常见,多数需氧菌为革兰阴性细菌。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
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
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
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
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
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藏毛窦的手术治疗法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有炎症时则禁忌,应俟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
手术方法有下列几
1.切除一期缝合手术切除全部病变组织、游离肌肉和皮肤,完全缝合伤口,使一期愈合。
为了消除深的臀间裂及其负压力,减少伤口裂开、血肿和脓肿,可行Z形成术(图1)。
适用于囊肿和中线上的小型无感染的窦道,复发率0%~37%,优点是愈合时间短,臀间裂内形成的瘢痕柔软活动,在瘢痕和骶骨之间有软组织,可耐受损伤。
2.切除部分缝合切除病变组织,伤口两侧皮肤与骶骨筋膜缝合,使大部伤口一期愈合,中间一部分伤口由肉芽组织愈合。
适用于有很多窦口和窦道的病例,效果与切除一期缝合相同,但愈合时间较长。
3.切除伤口开放次期缝合适用于严重感染的病例和一期缝合发生感染伤口切开引流的病例。
4.切除伤口开放适用于伤口过大不能缝合和手术复发的病例。
手术简单,但愈合期长,形成的瘢痕广泛,只有一薄层上皮,粘于骶骨,如有损伤,瘢痕容易破裂。
5.袋形缝合术切除窦道壁表面部分和上盖皮肤,用肠线或可吸收的人造缝线创口以促进愈合。
仔细的术后护理,常可看到满意的结果。
多用于不能切除病例或复发性藏毛窦。
藏毛窦的非手术治疗法
骶尾部窝不需要治疗,因仅在骶尾关节,骶骨下部和尾骨尖部有一凹陷,无任何症状,临床上无重要性。
骶尾部藏毛窦和骶尾部肿如发生感染,应行抗炎治疗,保持局部清洁,如再现脓肿,应切开引流。
但骶尾部皮肤和皮下组织较厚较硬,早期无明显表现,炎症常向周围组织蔓延引起蜂窝炎。
深部组织坏死,应早期切开引流。
硬化疗法是向窦道内注入腐蚀药物,破坏窦内和囊内上皮,使囊腔和窦道闭合。
自1960年有人应用酚溶液注射疗法,但应用者不多,因为应用的是纯酚溶液,疼痛剧烈,后改用80%浓度,并在全麻下进行;窦内注入胶状物,以保护周围皮肤。
Hegge(1987)用80%酚溶液1~5ml缓慢注入到窦内,约需15min,缓慢注射可防止并发症发生,如皮肤烧伤、脂肪坏死或严重疼痛。
此法可每4~6周重复1次,约半数病人可仅1次注射后痊愈,12%需注射5次或更多。
43例随访年以上,仅3例(6%)复发。
Stansby(1989)在全身麻醉下,向窦内注入80%酚溶液,保留1min,刮除窦道,反复3次,治疗104例中4例发生无菌脓肿,1例蜂病窝组织炎,无其他并发症。
与手术切除的65例比较,治疗率;切除的是86%,酚注射是75%;随访平均8月(3月~4年),切除者10例复发注射的12例复发。
【临床表现】
藏毛囊肿如无继发感染常无症状,只是骶尾部突起,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和肿胀。
通常主要和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
多自动突破流出脓汁或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
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
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
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鉴别诊断】
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
疖生长在皮肤,由皮肤突出,顶部呈黄色。
痈有多个外孔,内有坏死组织。
肛瘘的外口距***近,瘘管行向***,扪诊有索状物,肛管内有内口,有***直肠脓肿病史。
而藏毛窦的走行方向,多向颅侧,很少向下。
结核性肉芽肿与骨相连,X线检查可见骨质有破坏,身体其他部位有结核性病变。
梅毒性肉芽肿有梅毒病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预后】
癌肿发生于藏毛窦少见,Phipshen(1981)复习文献仅有32例。
病变多为分化良好鳞状细胞癌。
伤口改变应引起疑有癌变,如溃疡易破,生长很快、出轿及霉菌样边缘。
广泛切除应首选。
由于伤口广泛应用用植皮或皮瓣治疗。
腹股淋巴结肿大应作活检以除外有否转移,若有转移则预后不佳,文献报告5年生存率为51%。
复发率点50%。
在初诊时发现腹股淋巴结有转移占14%。
患者男,20岁,发现臀部肿块1月,临床拟诊“皮脂腺囊肿”行超声检查。
超声描述:左侧臀部可探及一混合性块影,大小13.6*13.4mm,肿块内可见强回声光带,肿块强光带向内下延迟,长约28mm,内可探及局限性液性暗区及实性回声区,暗区有分隔,暗区内可见光点漂移。
CDFI:块影周可探及点状彩色血流信号。
超声表现:骶尾部皮下5mm处可见低回声包块,范围约35 mm×8 mm,边界欠清,内可见线性强回声结构,前壁可见窦道样结构与体表相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低回声区内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
特征: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
窦道反复破溃,经久不愈,内藏毛发是其特征[1-2]。
本病多发于男性,高加索人多见,非洲人少见,亚洲人种更罕见[3-4]。
本例发
生在亚洲男性青年应属罕见。
藏毛窦男性多见,多在20~30岁发病,肥胖或毛发浓密者易发病。
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哈萨克族群众
【题目】:【共享】绝对少见的臀部包块,你值得一看!(有病理)【病例链接】:/bbs/topic/23860012
【病例结果】:手术,病理结果:藏毛窦并感染
耳后藏毛窦
病例二:前几天在园子里见了一例藏毛窦,没想到今天就遇到了一个,很典型,发上来共享一下
患者男,24岁,查体:尾部中线体表有一直径约5mm的破溃,局部红肿,有压痛
探头加压后内容物可移动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藏毛性疾病(pilonidaldisease)是在骶尾部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也可表现为骶尾部一个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穿破如此反复发作。
囊肿内伴肉芽组织,纤维增生,常含一簇毛。
虽在出生后可见此病,但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才出现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