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藏毛窦初步疗效比较研究
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

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上周六参加了一个“肛肠沙龙”,由几位大佬分享了结直肠肛门外科的几个热点话题,中山六院鲜振宇博士分享的是藏毛窦臀沟抬高技术(主要讨论BascomⅡ臀沟抬高技术),非常棒!其中有个手术细节还让浩哥彻底改变了对这种术式的认识;敬酒之余,浩哥彻彻底底请教了鲜博;后来又私信给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教授,茅塞顿开。
今天,浩哥想把朋友圈关于藏毛窦最最流行的几种臀沟抬高技术梳理一下,分享给各位;同时,鲜博强调的手术细节以及国内各大中心的经典手术照片逐一奉上。
藏毛窦(pilonidal sinus)是一种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以患者多毛、局部窦道内藏毛发为其特征。
藏毛窦一般认为是后天性疾病,法国学者在一位理发师的左手虎口位置也发现了藏毛窦,更加印证这个观点。
在肛肠外科中处理的藏毛窦一般是指发生在骶尾部的藏毛窦。
脱落的毛发形成入侵者(H-hair),毛发侵入的动力(F-force),局部皮肤的易损性(V-vulnerability),这三个因素同时并存的情况下才可能发展成为藏毛窦,因此针对于以上三个因素的处理措施才是藏毛窦手术的要点。
臀沟抬高技术是藏毛窦手术治疗中的关键,以下梳理最最流行的Karydakis皮瓣,菱形皮瓣,Basco mⅡ三种臀沟抬高技术。
(一)Karydakis皮瓣是将皮下筋膜游离与骶尾部筋膜固定,同时皮肤采用偏移中线缝合。
(二)菱形皮瓣是在骶骨筋膜背侧切除所有窦道,采用筋膜瓣旋转抬高臀沟。
最代表性的菱形皮瓣为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 皮瓣(包括以上术式的改良)。
Limberg皮瓣Dufourmentel皮瓣(三)BascomⅡ是基于皮瓣覆盖、偏移中线缝合,完全消除臀沟。
•手术细节:该术式病灶切除的范围是“pilonidal sinus及pilonidal tract即可,不要求到达骶骨筋膜”。
分享近期国内各大中心的经典手术图片(已征得手术医师同意)病例1河南省中医院张宁席作武病例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剑平张锡滔徐鹏病例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鲜振宇张恒英德市中医院蔡浩武病例4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病例5江苏省中医院徐民民邓群邵万金(邓群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最后,做一个小结:(备注:菱形皮瓣转移以Limberg术为例)本文感谢:江苏省中医院邵万金;河南省中医院席作武张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何剑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鲜振宇。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
对于藏毛窦的治疗,手术是主要的手段。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藏毛窦的手术方案。
一、术前准备1、患者评估详细询问病史,包括症状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是否有反复发作等。
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检查骶尾部的病变部位,观察窦道的位置、大小、形态、有无分泌物等。
完善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糖等,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手术耐受性。
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 或磁共振成像(MRI),以明确窦道的深度、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肠道准备术前 1 2 天开始进食清淡易消化的少渣饮食。
术前 12 小时禁食,4 小时禁饮。
术前晚及术晨进行清洁灌肠,以排空肠道内的粪便,减少术中污染的风险。
3、皮肤准备手术区域的皮肤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
术前一天,患者应洗澡,特别注意清洁骶尾部。
术晨,再次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巾覆盖。
4、心理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风险和预后,缓解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手术。
二、手术方法1、切开引流术适用于藏毛窦合并急性感染形成脓肿的患者。
在局部麻醉下,于脓肿波动最明显处做一纵行切口,排出脓液,用生理盐水冲洗脓腔,放置引流条。
待炎症消退后,再行二期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
2、窦道切除术是治疗藏毛窦的常用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骶尾部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以窦道为中心,做一椭圆形切口,切除包括窦道、囊肿及其周围的炎性组织,直至正常的脂肪和筋膜组织。
切除过程中要注意保护骶尾神经和肛门括约肌。
对创腔进行彻底的止血和冲洗,然后分层缝合切口。
3、皮瓣转移术对于病变范围较大、切除后皮肤缺损较多的患者,可采用皮瓣转移术进行修复。
常用的皮瓣有菱形皮瓣、旋转皮瓣等。
在切除病变组织后,根据皮肤缺损的大小和形状设计皮瓣,将皮瓣转移至缺损处进行缝合。
三、术后处理1、一般处理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避免压迫手术部位。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表现为毛囊被堵塞导致毛发无法顺利生长,形成毛囊堵塞、发疹、红肿、瘙痒、发炎等症状。
对于患有藏毛窦的患者来说,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藏毛窦手术方案。
一、经切口排脓术经切口排脓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藏毛窦的手术方法,适用于窦道较短、窦口较窄、脓液较多的患者。
手术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包括消毒、麻醉等。
2. 切开窦口,清除窦道内的脓液、坏死组织等。
3. 修整窦道,确保窦道通畅,并检查是否有其他并发症。
4. 洗刷窦道,使用抗菌溶液冲洗窦道,确保彻底清洁。
5. 封闭切口,给予适当的敷料和药膏。
经切口排脓术的优点是彻底清除窦道内的脓液和坏死组织,预防感染的发生。
但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会留下疤痕。
二、窦道切开引流术窦道切开引流术是一种用于治疗长期存在的、窦道形成较长的藏毛窦患者的手术方法。
手术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包括消毒、麻醉等。
2. 在窦道的最高点进行切口,使窦道与皮肤相通。
3. 清洗窦道,排除窦道内的脓液和坏死组织。
4. 引流窦道,放置引流管,保证窦道通畅。
5. 封闭切口,给予适当的敷料和药膏。
窦道切开引流术通过切开窦道和引流,可以有效治疗长期存在的藏毛窦,并减轻症状。
但术后需要注意术后伤口的护理,以防感染的发生。
三、激光手术激光手术是一种热凝固技术,适用于窦道较浅、数量较少的藏毛窦患者。
手术步骤如下:1. 术前准备,包括消毒、麻醉等。
2. 通过激光技术,对窦道进行热凝固,破坏窦道内的毛囊根部。
3. 清洁窦道,清除窦道内残留的毛囊或堵塞物。
4. 封闭切口,给予适当的敷料和药膏。
激光手术可以减轻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的发生,同时减少对正常皮肤的伤害。
但激光手术需要使用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手术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经切口排脓术、窦道切开引流术和激光手术是治疗藏毛窦的常见手术方案。
具体选择哪种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窦道的位置和长度等因素来综合考虑,同时也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
藏毛窦的临床诊治进展研究

藏毛窦的临床诊治进展研究藏毛窦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
它的发生可以导致耳鼻喉科疾病的发生,有时它也可能是疾病的后症。
在临床上,对于藏毛窦的诊治有了不断的进展和研究。
一、诊断临床上诊断藏毛窦时,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病史方面需要了解患者疾病发生的时间、症状表现和发展情况等。
体格检查时需要注重观察鼻腔粘膜颜色、分泌物等情况。
此外,还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用以明确病变的程度和位置,包括鼻窦X线检查、CT或MRI等。
在影像学检查中,需要注意区分炎症和肿瘤等疾病。
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并抑制病情发展。
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和阿奇霉素等。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鼻内窥镜下的自然窦道开放术、舒通器置入术和经外科手术等。
自然窦道开放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复发性鼻窦炎等疾病。
舒通器置入术则无需开放窦道,手术简单,创伤小,并且术后恢复也较快。
三、预防预防藏毛窦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养成勤洗手、勤换洗床上用品、定期清洁鼻腔等好习惯有助于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与湿度的合理,避免堆放塑料袋和废弃物等有致病细菌滋生的地方,也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
总之,对于藏毛窦的诊治,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尽早进行诊断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科学的预防方式也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习惯。
藏毛窦手术方案

藏毛窦手术方案藏毛窦病是一种局部皮肤病变,常见于人体毛发较为集中的部位,如头部、胸部和背部等。
该病变通常表现为毛囊周围皮肤发炎、感染和脓肿形成,给患者带来一定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为解决藏毛窦病的问题,医学界提出了一种手术方案,本文将对该手术方案进行介绍。
手术方案一:缝合术缝合术是一种传统的治疗藏毛窦病的方法。
在手术开始前,医生会先进行局部清洁,消毒,以防止感染。
然后,医生会使用手术刀或镊子来打开脓肿,将脓液排出体外。
接下来,医生会使用缝线将脓肿的部分与健康皮肤连接起来,促使伤口愈合。
最后,医生会对伤口进行包扎,以防止细菌感染。
缝合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较快。
然而,这种手术方案存在一定的弊端,例如术后可能出现伤口感染、创口裂开的风险较高,并且新生的窦道易于形成,导致疾病复发。
手术方案二:窦道切除术窦道切除术是一种更为彻底的治疗方法,适用于窦道形成较多的患者。
手术开始前,医生同样会进行局部清洁和消毒。
然后,医生会使用手术刀将窦道以及周围受影响的组织切除,将脓液排出体外。
接下来,医生会缝合切除后留下的伤口,并进行包扎。
窦道切除术的优点是彻底清除窦道,降低了病变复发的可能性。
但这种手术方案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创口愈合较为缓慢,可能引起明显的瘢痕,需要患者做好术后的创口护理。
手术方案三:镜下手术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镜下手术逐渐应用于治疗藏毛窦病。
该手术方案通过使用微创手术镜,在显微放大视野下进行病变部位的手术操作,以减少对正常组织的伤害。
在镜下手术中,医生会通过小切口引入手术镜和显微手术器械,准确定位病变部位。
然后,医生会使用手术器械将窦道和病变组织进行切除和清理,最后缝合创口。
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操作更为精细、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同时,由于手术创口较小,瘢痕形成较少,外观较为美观。
然而,由于设备和技术要求较高,这种手术方案的局限性在于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和操作技术,患者需要在专业医院接受治疗。
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

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洪键晨,阮㊀宁关键词:㊀藏毛窦;缝合技术;外科皮瓣;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㊀R 615;R 622.1;R 64;R 730.269㊀㊀文献标志码:㊀B ㊀㊀文章编号:㊀1672G4194(2019)02G0127G03收稿日期:2018G06G12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二区,福州㊀350005作者简介:洪键晨,男,住院医师,福建医科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阮㊀宁.E m a i l :476006754@q q.c o m ㊀㊀藏毛窦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骶尾部,常含有毛发,1833年首次发现1例骶尾部内藏有毛发的囊肿,由H o d ge s 于1880年正式命名为藏毛窦[1].该病多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的窦道,可呈急性脓肿发作,发病率约为26ʒ100000,好发于青春期后的男性,男女患病比例为3ʒ1[2].目前认为,外科手术是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3].手术的关键在于完全切除病灶,减少术后感染率及复发率,但目前国内外对选择手术方式仍没有统一标准,主要开展的手术方式为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现回顾笔者医院于2011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3例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治疗藏毛窦的较好的手术治疗方式,报告如下.1㊀临床资料1.1㊀一般资料㊀43例中,男性35例,女性8例,年龄中位数29.0岁(15~58岁).患者均符合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 S C R S )关于藏毛窦的诊断标准[4].入选标准:(1)骶尾部反复发作性疼痛,伴脓性窦道或肿物;(2)查体见骶尾部皮肤的窦道外口或皮下肿物,伴或不伴有红肿;(3)C T 或磁共振检查显示骶尾部皮下窦道.排除标准:急性化脓性感染,伴有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如糖尿病㊁重度肥胖㊁恶病质或应用糖皮质激素等.㊀㊀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2组:(1)单纯切除缝合术(缝合组)21例,男性18例,女性3例,年龄(29.1ʃ10.4)岁(18~57岁);窦道18例,流脓16例,疼痛12例.(2)菱形皮瓣转移术(皮瓣组)22例,男性17例,女性5例,年龄(33.4ʃ12.2)岁(15~55岁);窦道21例,流脓19例,疼痛15例.2组在性别㊁年龄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㊀治疗方法1.2.1㊀术前准备㊀患者术前3d 流质饮食,骶尾部皮肤备皮,切口区域标记,术前肠道准备㊁清洁洗肠,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予全身或椎管内麻醉,麻醉后取俯卧位,胶布左右向外牵拉以充分暴露臀沟.1.2.2㊀手术方式㊀手术切除范围为完整切除包括窦道在内的病灶组织及中线小凹,切除后的标本示家属后送病理检查.(1)缝合组:在窦道外口注射亚甲蓝溶液染色,应用探针观察窦道深度及走向,大致评估手术切除范围.以病灶为中心做纵向切口,切开皮肤㊁皮下组织,游离至骶骨筋膜,完整切除病灶组织.仔细检查创面有无渗血,碘伏㊁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吸尽,间断缝合皮下组织㊁皮肤,尽量不留死腔,切口纱布加压包扎固定.(2)皮瓣组:以窦口(图1A )为中心,用记号笔标记菱形切口及皮瓣预切口.A B C D 为菱形四边形,形成A B C D 切除区,顶角60度,A D E F 为皮瓣区,A F 为皮瓣底边,E F 平行于D A ,D E 为B D 延长线,B C ㊁C D ㊁D E 及E F 线段相等(图1B ,1C ).沿预先设计好的标记线作菱形切除(图1D ),完整切除窦道组织(图1E ),游离皮瓣至骶前筋膜表面,充分止血,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A点为轴点,将游离的健康皮瓣向左旋转至病灶的菱形切除处,使得B 与D ㊁C 与E ㊁D 与F 重合,底部留置负压引流管至两侧臀部引出(图1F ).间断缝合皮下组织㊁皮肤.1.2.3㊀术后处理㊀术后常规留置尿管,尽量保持俯卧位休息,避免臀沟在行走时发生摆动.创面适当加压以减少创面底部残留死腔及积液.术后早期予流质饮食,并配合肠外营养辅助,延迟排便时间,避免久坐弯腰等以降低骶尾部的张力.每日换药,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㊁流脓㊁硬结等,减少伤口感染机会.术后1周引流液色清无浑浊㊁连续数日少于5m L 时予以拔除.术后2周左右拆线.出院后嘱咐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及长时间骑车㊁久坐等.分别于出院后1,6,12,24月进行复查或电话随访,评估有无术后并发症以及是否复发等情况.721福建医科大学学报JF u ji a n M e dU n i v ㊀2019A pr i l ,V o l 53N o 2㊀㊀A:藏毛窦窦道外口;B:菱形皮瓣转移手术切口设计,A B C D为菱形切除区,A D E F为皮瓣转移区; C:术中菱形切除区;D㊁E:术中切除的窦道组织;F:以A点为轴点,将游离的健康皮瓣向左旋转至病灶的菱形切除处,B点与D点㊁C点与E点㊁D点与F点重合.图1㊀菱形皮瓣转移术手术方式示意图F i g1㊀S c h e m a t i c d i a g r a mo fL i m b e r g f l a p1.2.4㊀观察指标㊀观察切口处有无积液㊁感染㊁红肿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记录切口愈合时间,观察有无复发.愈合的标准:切口达甲级愈合,随访期间切口无裂开㊁无感染表现.复发标准:切口长时间不愈合或短期愈合后再次出现皮肤疼痛㊁感染,皮下积液㊁流脓等.1.3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G r a p h P a dP r i s m6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 a n nGw h i t n e 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精确概率法或卡方检验,P<0.05为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4㊀结果㊀随访(40.47ʃ19.98)月(12~78月).术后标本的病理结果提示,43例标本均符合藏毛窦病灶组织表现,伴有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图2).㊀㊀缝合组的手术时间为(35.57ʃ7.05)m i n,切口愈合时间为(44.8ʃ15.2)d;感染9例(42.86%),经切开引流㊁换药后二期愈合;积液8例,经引流㊁换药后好转;3例愈合后瘢痕较大,伴有不同程度的不适感,3~6月后症状渐渐消失;手术后病灶复发2例,经行菱形皮瓣转移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未发现组织缺血坏死等表现.㊀㊀皮瓣组的手术时间为(59.50ʃ9.11)m i n,显著长于缝合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为(19.3ʃ5.6)d,显著短于缝合组(P<0.05).皮瓣尖端感染㊁坏死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积液2例,予引流㊁换药治疗后治愈;4例切口皮瓣感觉减退.图2㊀藏毛窦术后病理结果(㊀ˑ100)F i g2㊀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i n d i n g s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㊀ˑ100)感染率及积液率均低于缝合组(P<0.05).复发1例,未行进一步治疗,与缝合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患者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如感染㊁积液血肿㊁切口裂开㊁创面未愈等.2㊀讨㊀论㊀㊀骶尾部藏毛窦是发生在骶尾部臀间裂软组织内的感染,临床上较为罕见,常表现为急慢性炎症伴脓肿形成,反复发作后可形成慢性窦道.脓肿破溃后症状可稍减轻,表皮假性愈合后常再次发作,部分患者未重视,常被误诊为肛瘘㊁化脓性汗腺炎等,导致后期诊断和治疗困难.该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主要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学说.先天性学说认为,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神经管尾部退化,真皮包裹隔离上皮结构形成了藏毛窦的发病基础.821福建医科大学学报㊀2019年4月㊀第53卷第2期后天性学说目前被更多的学者所接受,认为局部的创伤是藏毛窦重要的诱发因素[5].文献报道,该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浓密的毛发㊁皮肤损伤以及导致毛发进入破损皮肤内的负压吸力[6].此外,长期久坐㊁肥胖㊁局部皮肤潮湿也是本病的高危因素[7G8].在本研究的43例中,18例病灶含有毛发,更支持后天因素学说.㊀㊀藏毛窦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保守治疗的复发率高,故一旦诊断明确后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含病灶切除引流术和一期切除缝合术.病灶切除引流术即切除包含窦道在内的完整的病灶组织,创面敞开不缝合,充分引流后逐渐愈合;这种手术方式往往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伤口恢复慢,对患者身心影响较大,目前临床上较为少用.而一期切除缝合可分为两种:单纯切除缝合和皮瓣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一期缝合手术方式简单,比皮瓣成形术具有更短的手术时间,但是复发率较高.皮瓣成形术的优势在于可明显降低伤口张力,目前国内已成功开展的有L i m b e r g菱形皮瓣转移术㊁K a r y d a k i s术㊁D u f o u r e n t e l术㊁Z形皮瓣成形术及VGY形皮瓣术等,以L i m b e r g菱形皮瓣转移术最为经典,即菱形标记需切除的藏毛窦区域及待转移的皮瓣,用健康组织覆盖缺损的创面,通过软组织重建以改变臀沟轮廓,可切除更大范围的病变组织,能有效减少创面张力过大导致的切口感染积液㊁裂开㊁延迟愈合等并发症[9G10].研究表明,菱形皮瓣术与单纯切除缝合术相比,有更低的复发率㊁更低的创面感染和创口裂开风险,尤其适用于多次复发以及复杂性的慢性藏毛窦[11G14].但目前对手术方式的选择,国内外学者仍然没有一致的标准.㊀㊀本研究显示,行菱形皮瓣转移术时,可结合术中探针及亚甲蓝浸染辅助判断切除范围,合理设计皮瓣,切勿牺牲过多正常组织.在皮瓣游离和旋转皮瓣过程中,切面应尽可能垂直皮肤,避免盲目扩大皮下创面,导致转移皮瓣的形状㊁大小与切除的皮肤缺损不一致,以及皮瓣的尖端转折处容易缺血坏死.创面底部常规放置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定期旋转或松动引流管,避免皮下组织堵塞引流管侧孔造成引流不畅,增加积液的发生率.创面张力是影响藏毛窦术后并发症的重要因素,单纯切除缝合往往由于切口张力过大㊁容易导致创面裂开,愈合延迟,感染与积液发生率更高.此外,单纯切除缝合未消除骶尾部臀间裂的深沟,增加复发的风险.而菱形皮瓣转移术可以克服创面张力过大的缺点,有利于创面愈合.虽然菱形皮瓣转移术在治疗藏毛窦上取得较好疗效,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切口较长影响美观,个别患者因臀部皮瓣神经受损引起皮肤感觉部分缺失等.㊀㊀笔者认为,菱形皮瓣转移术对比单纯切除缝合术有明显优势,且操作难度不大,适合基层医院开展,对于复杂性或单纯切除复发的病例,尤其适用.但鉴于藏毛窦发病率低,临床病例样本数较少,该结论需要多中心㊁大样本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参考文献:[1]㊀K a n a t BH,S o z e nS.D i s e a s e t h a t s h o u l db e r e m e m b e r e d:S aGc r o c o c c y g e a l p i l o n id a ls i n u s d i se a s e a n d s h o r t h i s t o r y[J].W o r l dJC l i nC a s e s,2015,3(10):876G879.[2]㊀M a g h s o u d iH,N e z a m iN,G h a m a r iA A.A m b u l a t o r y t r e a tG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e sw i t h l a t e r a l i n c i s i o na n d p r iGm a r y s u t u r e[J].C a n JS u r g,2011,54(2):78G82.[3]㊀S a y l a mB,B a l l iD N,Düz günAP,e t a l.W h i c h s u r g i c a l p r oGc ed u re of f e r s t h eb e s t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J]?L a nGg e n b e c k s A r c hS u r g,2011,396(5):651G658.[4]㊀S t e e l eSR,P e r r y W B,M i l l s S,e t a l.P r a c t i c e p a r a m e t e r s f o r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i l o n i d a ld i s e a s e[J].D i sC o l o n R e c t u m,2013,56(9):1021G1027.[5]㊀K u c k e l m a nJP.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d e f i n i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J].D i s C o l o nR e c t u m,2018,61(7):775G777.[6]㊀A k i n c iOF,C o s k u nA,U z u n köy A.S i m p l e a n d e f f e c t i v e s u rGg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a s y m m e t r i c e x c i s i o n a n d p r iGm a r y c l o s u r e u s i n g s u c t i o n d r a i n a n d s u b c u t i c u l a r s k i n c l o s u r e[J].D i s C o l o nR e c t u m,2000,43(5):701G706.[7]㊀B o l a n d p a r v a z S,M o g h a d a m D i z a j P,S a l a h iR,e t a l.E v a l u aGt i o no f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a s i n g l e c e n t e r e x p eGr i e n c e[J].T u r k J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2012,23(5):535G537.[8]㊀Y i l d i zT,E l m a sB,Y u c a kA,e t a l.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d i s e a s e i n t e e n a g e r s[J].I n d i a n JP e d i a t r,2017,84(2):134G138.[9]㊀B o s h n a q M,P h a nYC,M a r t i n i I,e t a l.L i m b e r g f l a p i nm a nGa g e m e n t o f p i l o n i d a l s i n u s d i s e a s e: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 a l oGc a l e x p e r i e n c e[J].A c t aC h i rB e l g,2018,118(2):78G84.[10]㊀邵万金,侯孝涛,孙桂东,等.L i m b e r g转移菱形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9):699G700.[11]㊀A i t h a l SK,R a j a nCS,R ed d y N.L i m be r gf l a p f o r s a c r o c o cGc y g e a l p i l o n id a l s i n u s a s a fe a n ds o u n d p r o c e d u r e[J].I n d i a nJS u r g,2013,75(4):298G301.[12]㊀Y a b a n o g l uH,K a r a g u l l eE,B e l l i S,e t a l.R e s u l t so fm o d iGf i e dD u f o u r m e n t e lr h o m b o i df l a p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e x t e n s i v eS a c r o c o c c y g e a l p i l o n i d a l d i s e a s e[J].A c t aC h i rB e l g,2014,114(1):52G57.[13]㊀A r d e l tM,D i t t m a rY,R a u c h f u s sF,e t a l.C l a s s i cL i m b e r gf l a pp r o c e d u r e f o r t r e a t m e n to f as a c r o c o c c yg e a l p i l o n i d a l s iGn u s d i s e a s eG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s u r g i c a lt e c h n i q u e[J].Z e nGt r a l b l C h i r,2015,140(5):473G475.[14]㊀D u m a n K,O z d e m i rY,Y u c e lE,e t a l.C o m p a r i s o no fd eGp r e s s i o n,a n x i e t y a n d l o n gGt e r m q u a l i t y o fh e a l t h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ah i s t o r y o fe i t h e r p r i m a r y c l o s u r eo rL i m b e r g f l a p r eG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 p i l o n id a ls i n u s[J].C l i n i c s,2014,69(6):384G387.(编辑:何佳凤)921洪键晨等:藏毛窦单纯切除缝合术和菱形皮瓣转移术的疗效分析。
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缝合或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rce e l o u .I h 3p t ns 2 p t nsu d r e trscinao e(n iin o e ru ),1 ainsrcee n iin e iv df l w—p n te4 ai t ,1 ai t n ew n ee t ln ics p n go p o o e e o o p t t eiv d ics 8 e o strn f rtermo a ics ns trd go p) n h te 3c sss i a rn p st n( a rnp st n go p,icu ig au ga e e v l(n ii uue ru ,a dteoh r1 ae knf pta soi o f pta so io ru n ldn i t h o l i l i tero ods a e a n6 c ss v lsa e a n5 css n r n ua a n2) h h mb i・h pd f p i ae ,o a—h p df pi a e ,a d ta g lrf p i . l l i l Reut I h niin o e ru sl s nteics p ngo p, o teme nwo n e l gt a 7 . 1 . h a u dh ai mew s( 0 14 1 6)d y ,a dtemenVASfricso a ano h rt otp rt ed ywa . ± n i - as n a h iin l i ntefs p s eai a s3 7 o n p i o v 0 9( ainscmpan d o rru rpikigs nain fte h w dd su mainao n h crae ) nteics n . 7 p t t o lie fpu tso r l e st ,2 o h m s o e eq a t ru d tesa ra .I h n io e i c n o o i strdgo p,teme n haigt s( 4 3 - 7 6 as n ntefs a f ro eainw s3 7 - 1 1( 0p t ns uue ru h a el mewa 3 . 4 . )d y ,a dVASo h rt yat p rt a . 4 . 1 ai t n i i d e o e
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观察

三种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观察李学孝;邵万金;孙桂东【期刊名称】《结直肠肛门外科》【年(卷),期】2022(28)5【摘要】目的分析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和BascomⅡ皮瓣技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2007年8月至2022年1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接受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或BascomⅡ皮瓣技术治疗的60例非急性炎症期骶尾部藏毛窦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各组患者例数分别为29例、9例、22例。
记录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Limberg皮瓣技术组、Karydakis皮瓣技术组、BascomⅡ皮瓣技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82.4±21.2)min、(61.7±28.2)min、(77.4±26.2)min,术后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7例(24.1%)、2例、5例(22.7%)。
Limberg皮瓣技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90.7(68.3,108.0)个月,随访期内1例(3.4%)患者于术后10个月复发。
Karydakis皮瓣技术组平均随访时间为(52.7±4.2)个月,随访期内1例患者于术后半年复发。
BascomⅡ皮瓣技术组中位随访时间为8.5(7.7,17.3)个月,随访期内2例(9.1%)患者于术后半年复发。
结论对于非急性炎症期骶尾部藏毛窦,Limberg皮瓣技术、Karydakis皮瓣技术或BascomⅡ皮瓣技术均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术式。
【总页数】5页(P474-478)【作者】李学孝;邵万金;孙桂东【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肛肠科;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相关文献】1.改良的骶尾部藏毛窦切除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效果2.三角形筋膜皮瓣转移修复术治疗骶尾部复杂藏毛窦的临床疗效3.改良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复杂性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4.不规则旋转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观察5.不规则旋转皮瓣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观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2・Modem Practical Medicine,May2019,Vol.31,No.5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有抑郁症患者的家庭通常有较重的负担,对家庭功能有不良的影响叫家庭负担是一种负性生活事件5,能对家庭的各个层面产生不良影响叫家庭负担给患者家庭照料者带来的沉重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严重影响了疾病照料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两组一般资料中家属职业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与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陪护,陪护家属往往需要辞去工作,全职照护患者有关。
由于陪护家属社会角色的转换,从原来的工作单位辞职或者一直没有参加工作,其个人的社会角色局限于患者的看护,作为社会人的社交活动减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陪护家属的心理状态。
抑郁症患者对其家属的影响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突出表现在自尊、性功能、精神紧张度、睡眠、婚姻家庭、认知功能、正负性情感、躯体不适、娱乐及经济等方面叫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抑郁症患者的家庭负担。
本研究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陪护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叫患者家属因为长期与患者相处,加上患者自身缺陷或者不足,生活无法自理时需要家属或者专人照顾,陪同住院或者定期到医院就诊,对陪护者来说需要更多的感情和责任感来承担陪护任务,身体和心理状态都受到威胁,增大的压力会削弱其自身的免疫力。
既往研究发现,在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同时,对于抑郁症患者家庭成员的治疗性干预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叫本研究中观察组FAD在沟通、角色、情感反应、情感卷入、行为控制、总体功能6个维度上的得分均超过了分界值,观察组7个维度平均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观察组家庭功能较差。
抑郁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受到抑郁症状的极大影响性家庭功能会造成抑郁症患者的社会支持能力不足,加重其抑郁症状,或者导致抑郁症状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在抑郁症患者发病的急性期,为家庭成员也提供一些心理干预,可以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照料者的负担皿,进一步的改善抑郁症患者家庭功能及预后。
参考文献:[1]郝燕妮,罗珊霞,余建英,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级亲属心理状态调查与护理干预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X6):131-132[2]Saeki T,Asukai N,Miyake Y,et al.Characteristics of family functioning in patients with endogenous monopolar depression[J].Hiroshima J Med Sci,2002,51:55-62.[3]李勇洁,惠学健,徐江玲,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负担调查[几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10):979-981.[4]李培轩,蔡旭明,阮洪梅,等•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调查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112):2276-2279.[5]李梅枝,龙浩文•抑郁症患者家属生活质量调查[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5,15(1):9-10.[6]Highet NJ,McNair BG.Davenport TA,etal.How much canwe lose?Carer and family Perspectives on living with a person-with depression^].Med J Aust,2004?181(7):6-9.[7]Corring D.Quality of life:perspectives ofpeople with mental illnesses and familymembers[J].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Journal,2002,25:350-359.[8]Yajima Y,Tsutsui T,Nakajima K,et al.The effects of caregiving resources on theincidence of depression over one year infamily caregivers of disabled elderly[J],Acta Med Okayama,2007,61(2):71-80.[9]Heru AM,Ryan CE.Burden,reward andfamily functioning of caregivers for relatives with mood disorders:1-year follow-up[J].J Affect Disord,2004,83:221-225.收稿日期:2018-06-10(本文编辑:钟美春)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藏毛窦初步疗效比较研究李坚炯,戴晓宇,蔡平,周海萍,陈文斌【摘要】目的探讨3种手术方式治疗藏毛窦的初步疗效比较研究。
方法选取收治的藏毛窦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
切口开放组采用藏毛窦切除不缝合术治疗;切口缝合组采用藏毛窦切除缝合术治疗;皮瓣转移组采用藏毛窦皮瓣转移术治疗。
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及术后7d的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结果皮瓣转移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与切口开放组和切口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术后7d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瓣转移组术后7d VAS评分比切口开放组和切口缝合组低(均F<0.05)。
皮瓣转移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切口开放组和切口缝合组(均F<0.05)。
结论皮瓣转移术治疗藏毛窦具有愈合快、并发症低及复发率低等优势,效果优于藏毛窦切除不缝合术和藏毛窦切除缝合术。
【关键词】藏毛窦;皮瓣转移术;切除不缝合术;切除缝合术;创面愈合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9.05.055【中图分类号】R681.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800(2019)05-0672-03基金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2018KY690);宁波市自然基金项目(2016A610135)作者单位:315000宁波,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李坚炯、戴晓宇、蔡平、周海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陈文斌)通信作者:陈文斌,Email:wenbinchen@现代实用医学2019年5月第31卷第5期•673•藏毛窦是指紙尾部软组织形成的窦道或囊肿,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藏毛窦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叫外科切除术是治疗藏毛窦的最主要手段,尽可能切除窦道组织是预防藏毛窦复发的关键叫藏毛窦切除不缝合术、藏毛窦切除缝合术及藏毛窦皮瓣转移术是主要的外科手术,临床的优缺点报道不一。
本文对78例藏毛窦患者分别釆用上述3种手术方式治疗,探讨各自的优缺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到2017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藏毛窦患者78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其中切口开放组41例,切口缝合组22例,皮瓣转移组15例。
切口开放组男34例,女7例;年龄16〜46岁,平均(22.5±6.0)岁;病程1〜5年,平均(3.15±0.62)年;其中1个外口32例,2个外口6例,3个外口3例。
切口缝合组男17例,女5例;年龄16~50岁,平均(25.1±8.0)岁;病程1〜5年,平均(3.0牡0.67)年;其中1个外口16例,2个外口4例,3个外口2例。
皮瓣转移组男12例,女3例;年龄18〜36岁,平均(24.1±6.9)岁;病程1〜5年,平均(3.09±0.69)年;其中1个外口11例,2个外口3例,3个外口1例。
3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检测确诊为藏毛窦,符合《结肠与直肠外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显示紙尾部合性回声叫⑵患者意识清晰,能配合完成本研究;⑶窦道未触及紙骨,向颅侧走行;(4)患者对本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排除⑴心、肝、肺、肾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不全者;⑵自身免疫性及内分泌病变;⑶伴有其他急慢性感染者;(4)外科手术禁忌者;(5)临床资料不完整;(6)依从性差,精神异常者;(7)白血病、冠心病及高血压等合并症。
1.3方法1.3.1切口开放组采用藏毛窦切除不缝合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全身麻醉,釆用探针调查窦道的数目、部位及范围等情况,采用纵向梭行切开窦道皮肤、皮下组织和浅筋膜层,充分切除坏死组织,注意保护紙尾韧带,采用电凝法止血。
切除完毕后将油纱条填入切除组织,术后常规进行预防抗炎治疗,每天碘伏换药。
1.3.2切口缝合组釆用藏毛窦切除缝合术治疗,切除方法同切口开放组,切除完毕后,采用襦式缝合法缝合窦道切口,尽可能清除死腔,术后放置引流条,术后常规进行预防抗炎治疗,每天碘伏换药。
1.3.3皮瓣转移组釆用藏毛窦皮瓣转移术治疗,术前选取适宜的菱形切口和转移的皮瓣部位并标记,沿菱形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尽可能切除藏毛窦坏死组织,可深至浅筋膜层。
游离转移的皮瓣,紙尾部放置引流管,运用可吸收3.0微乔线将游离皮瓣进行皮内缝合,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脂肪。
创面较大者放置皮下引流。
术后常规进行预防抗炎治疗,负压弓I流结束后进行每天碘伏换药。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
出院标准为局部炎症消除,无水肿或炎性渗出,疼痛消除,无并发症。
创面愈合标准为创面愈合,无裂开,无感染症状。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前及术后7d的疼痛程度。
记录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表1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切口开放组4123.17il2.98*15.12±4.3415.56±4.24s4&19±9.05s切口缝合组2241.18±26・63*14.53±4.0912.89±3.9(T34.65土&1F皮瓣转移组1533.60±11.9713.94±3.169.37±2.5018.20±6.02F值&132 1.103 4.3917.295P值<0.05>0.05<0.05<0.05注:与皮瓣转移组对比,*P V0.05表23组VAS评分比较分组别例数术前术后7d f值P值切口开放组41 4.86±1.05 2.11±o.53s 4.056<0.05切口缝合组22 4.75±1.12 1.74±0.4f 6.227<0.05皮瓣转移组15 4.91±1.200.80±0.239.103<0.05 F值0.9137.116P值>0.05<0.05注:与皮瓣转移组对比,*P V0.05表33组并发症和复发率比较组别例数并发症复发率(%)感染(例)皮肤坏死(例)瘢痕瘙痒(例)发生率(%)切口开放组4145329.2721.95s切口缝合组2222122.73*18.19s皮瓣转移组15100 6.67 6.67注:与皮瓣转移组对比,*P<0.05况,包括创面感染、皮肤坏死及瘢痕瘙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