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2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整理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Word版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古代诗词鉴赏知识点总结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起到烘托诗歌效果的作用。
2.夸张:通过夸张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从而加深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
3.拟人:将非人类的事物比拟为具有人的思想能力和行为特点
的形象,从而使诗歌有了别样的生命感。
4.象征:通过寓意隐喻的方式,使诗词表现得更加深邃,留给
读者的空间更大。
二、唐诗宋词必备积累
在研究古代诗词鉴赏的过程中,不能完全背诵而缺乏深入理解。
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积累如下:
1.了解唐宋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2.了解唐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能够清楚明确的区分他们的特
点和艺术风格。
3.掌握一些常用词汇和典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整首诗
歌的意思。
三、鉴赏技巧
1.语音韵律鉴赏:了解每个汉字的声调,把握诗歌句子的语音、韵律特点和节奏。
2.字词句法鉴赏:了解每个字的田字格、象形、会意、指事、
形声等特点,把握词义、造句法和句子结构。
3.意象、意境鉴赏:把握诗歌的意象、意境,并通过联想、比喻、夸张等方式理解和领会,提升鉴赏水平。
总之,古代诗歌是文学艺术的瑰宝,其艺术价值也是非常高的。
我们需要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知识梳理一、关于古典诗歌的思想、情感(一)了解古诗思想内容分类1、爱情诗这是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爱情诗自《诗经》起,源远流长,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情。
如《兼葭》、《迢迢牵牛星》、《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等等。
2、讽刺诗这是以嘲讽或劝喻手法,揭露社会黑暗、世态炎凉,表达人民或正人直士呼声的诗歌,亦称“讽喻诗”,有时也称“政治讽刺诗”。
讽刺诗同样源远流长,自《诗经》起直到现代从未消失。
如《硕鼠》、《伐檀》、《蜂》(唐·罗隐)、《题临安邸》(南宋·林升)、《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元代无名氏)等等。
3、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
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
著名的如苏轼的《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此外,有些诗虽不是哲理诗,但其中有的诗句富有哲理(如“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也应注意。
4、送别诗这也是最早出现、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主要抒写离情别恨,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表达深情厚谊,或用以抒发别离之愁。
因为送别常与登山临水相联系,故又称“山水送别诗”。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别董大二首》(高适)等。
5、记行诗又称记游诗、行旅诗。
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这类诗离不开山水景物描写,所以又称“山水记行诗”。
这与纯粹的山水诗略有区别,是“以记抒情”为主的。
如杜甫的《旅夜抒怀》、马致远的《秋思》,便不可视作山水诗。
6、边塞诗这是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的诗歌。
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李颀等。
高适的《燕歌行》、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王之涣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以及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等,均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古典诗歌鉴赏1. 唐诗宋词元曲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唐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代表作品如《登鹳雀楼》、《送元二使安西》、《忆江南》。
- 宋词:豪放派、婉约派,代表作品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清照的《如梦令》。
- 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代表作品如《西华山》、《蝴蝶梦》。
2. 古典诗歌的意象与比喻手法- 唐诗的意象: 如“烟波江上使人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宋词的意象: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茶杯盈满香泛泛,看指尖生白月圆”。
- 古典诗歌的比喻手法: 如“花前失却消息,天外月孤明”、“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3. 古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情感表达- 唐诗:以清新含蓄、咏怀忧愁为主要特色,表达心境、抒发情感。
- 宋词:以空灵浪漫、婉约柔情为主要特色,抒发爱情、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 元曲:戏剧性强,情感表达直接、豪放,兼具唐诗和宋词的特点。
4. 古典诗歌的韵律、格律、韵脚- 韵律:指诗句中的声调、音长、重音等读法,使整首诗的朗朗上口。
- 格律:唐诗的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宋词的词牌,元曲的五律、七律、八行双调等,是规定诗歌的韵律长度和节奏。
- 韵脚:诗句末尾的音节,如仄韵和平韵。
二、现代诗歌鉴赏1. 新诗的体裁特点及代表作品- 新诗:自由诗、意象诗、写景诗,代表作品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2. 现代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现代诗歌的特点: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诗人对时代、生活和人性的思考与反思。
- 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意象的运用、语言的简洁明快、意境的抒发和节奏的变化等。
3. 新诗派别及代表诗人- 流派:白话诗派、新感觉派、新月派、壁报诗派等。
- 代表诗人:郭沫若、毛泽东、艾青等。
4. 现代诗歌与现实主义文学的关系- 现代诗歌反映现实,关注人民生活、社会问题和思想状况,与现实主义文学有紧密的联系。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知识点(必背)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篇(每天必背必默)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常见人物艺术形象类举:.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爱恨情长的形象。
人物形象之术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2)景物形象(3)事物形象三: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常见意境特点: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安谧美好幽僻冷寂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概括意境(氛围)特点的词语:壮阔阔远(阔大悠远)雄奇优美雄浑苍劲雄浑壮观富丽堂皇瑰丽明丽淡雅恬淡自然恬静安谧幽静和平生机勃勃繁华热闹深远幽深奇险迷濛迷茫飘渺虚幻暗淡幽暗昏暗/荒寒肃杀萧条萧索冷落孤寂(孤独寂寞)落寞(冷落寂寞)悲凉慷慨悲壮悲壮苍凉凄凉凄惨第二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语言风格鉴赏常用词语: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洗炼淡雅高远、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清新、明丽、豪迈、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清新飘逸、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隐的朦胧隐晦王维的诗画一体温庭筠的绮丽香艳高适的悲壮苍凉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第三讲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一.表现手法包括:1抒情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_天津_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九 第一讲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4.(2015·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先明确“望”“空”的意思,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 歌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原,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颔联写景,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比如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综合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注意题干中的 “哪些”一词,表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6-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 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 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 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关闭 “平先白师如有话遗,训富,忧有道表不现忧力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对于孔子“忧道不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总结(共九种题材)

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等词
常见意象
山月、河水、梅花、鸟鸣、风雨、草虫、铜镜、鬓发、夜雨、孤舟、雁鸣、落叶、花开等。
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等手法。
八、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我国山水田园诗源远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常见技巧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②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③侧面落笔。作者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作者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六、边塞征战诗
边塞征战诗多描写军旅生活、边塞风光、战争场面等,边塞征战诗的语言特点多豪迈奔放,其表达的情感多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或表现战士勇于杀敌,或抒发保家卫国的决心。
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常见情感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常见技巧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总结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了解和掌握诗歌鉴赏的必考知识点对于高考备考非常重要。
下面是关于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一、诗的基本特点1. 抒情性:诗歌是一种高度抒情的文学形式,表达着诗人的情感、思想、意境等主观感受。
2. 美感:诗歌追求美的境界,通过诗人的艺术创造和语言表达,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悟。
3. 精炼性:诗歌要求言简意赅,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意义,具有高度的凝练性。
4. 音乐性: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的运用,通过音韵、押韵等手法增添了诗歌的音乐感。
二、诗歌的基本元素1. 主题:诗歌的核心思想和表达内容,是整首诗的中心和灵魂。
主题可以是感情、思想、景物、人物等。
2. 情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通过泛情、婉情、咏情等方式展现诗人对于人生、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情感态度。
3. 意象:诗歌中的形象化的描述,可以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观形象,也可以是抽象意象。
4. 语言:诗歌语言是与众不同的,它精练、精确、富有诗意,语言运用需要注意音韵、节奏、押韵等方面。
5. 结构:诗歌结构包括意象的组织、诗句的布局、语言的节奏等,决定了诗歌的整体形式和完整性。
三、韵律与格律1. 音节:诗的基本音单位,包括开声和收声两个部分。
2. 韵尾:音节的结尾部分,有韵脚和韵尾两种形式。
韵脚是由一个或多个音节组成的,位于诗句的末尾,表示诗歌的押韵规则;而韵尾是位于韵脚之后的个别音节,不参与押韵。
3. 押韵:是指诗歌中相邻诗句末尾音节的重复现象,可以是完全押韵、残韵、充实音或者无韵诗等。
4. 格律:诗歌的音韵规律,包括平仄、押韵、排比、对仗等。
平仄是指诗歌中音节的长短,押韵是指诗歌中押韵的规律,排比是指句与句之间的音韵、句式、词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对仗是指句子之间的句式、词法、意义等方面的对应规律。
四、诗歌的常用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进行类比和创造形象,从而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语文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表达
方式
特征及分类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
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
作的具体描绘
和刻画。
常见
的描写角度
有:形、声、
色、态、味。
“形”“色”是
视觉角度,
“声”是听觉
角度,“态”分
(1)正侧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
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
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如“一树春风千万
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
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第一、
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杨柳的
娇美形态。
又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
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
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写高度戒备,
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显出来
(2)动静结合。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有动态的描
2.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