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配制及实验方法
溶液配制学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
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应用。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将溶质溶解于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本实验以配制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为例,介绍溶液配制的原理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滴定管、烧杯、玻璃棒、洗瓶、滤纸等。
2. 试剂:盐酸(分析纯)、蒸馏水、标准溶液(如0.1mol/L NaOH溶液)。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盐酸的物质的量,即n (HCl)=C×V,其中C为溶液浓度,V为溶液体积。
2. 称量盐酸:使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所需盐酸的质量,注意称量过程中避免污染。
3. 溶解盐酸:将称量好的盐酸加入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后的盐酸转移至量筒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用滴定管调整液面,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5. 混匀:将量筒中的溶液摇匀,确保溶液浓度均匀。
6. 标准溶液的配制:按照相同的方法配制标准溶液,用于滴定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1. 称量盐酸的质量:m(HCl)=X g2. 溶液体积:V(溶液)=Y mL3. 溶液浓度:C(溶液)=Z mol/L六、实验结果分析1. 计算溶液浓度:C(溶液)=m(HCl)/M(HCl)×1000/V(溶液),其中M (HCl)为盐酸的摩尔质量。
2.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将实验测得的溶液浓度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七、实验总结1. 本实验通过溶液配制,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称量准确、溶解充分、定容精确,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存在一定误差,可能是由于实验操作不规范、仪器精度等因素造成的。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目录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一、细菌培养系统1、LB培养基: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7.4(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1.5%,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
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2.5%(g/V)硫酸卡那霉素(Kan)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0.5g卡那霉素。
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0.22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培养采用标记试管),无菌牙签挑取单克隆至试管中,于37℃,220rpm 培养。
剩余培养基做好抗性和日期标记,置于4℃保存。
6、化学感受态制备:1)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这时的菌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理化实验配制方案

理化实验配制方案在进行理化实验时,不同的实验要求使用不同的试剂和药品,并且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和配制方法进行混合。
在进行实验前,正确的配制方案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针对常见的理化实验,介绍一些常用的试剂配制方案。
pH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 缓冲液PBS缓冲液是一种理化实验中常用的缓冲液,可以用于细胞培养、免疫组化等实验。
其配制方法如下:•向1L去离子水中加入8g NaCl、0.2g KCl、1.44g Na2HPO4、0.24g KH2PO4。
调节pH值至7.4。
•用0.22μm的无菌滤膜过滤,分装到无菌的50mL离心管中。
•灭菌,储存在4℃。
Tris-HCl缓冲液Tris-HCl缓冲液广泛用于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其配制方法如下:•向8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Tris 11.1g, 调节pH值至所需值。
•加入到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调至1L。
酶解液RIPA缓冲液RIPA缓冲液是广泛用于蛋白提取和酶解实验的缓冲液,其配制方法如下:•向1L去离子水中加入150mM NaCl、1% NP-40、0.5% sodium deoxycholate、0.1% SDS、50mM Tris-Cl pH 8.0、1mM EDTA。
•加入到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调至1L。
Tris-HCl酶解液Tris-HCl酶解液是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酶解液,其配制方法如下:•向1L去离子水中加入10mM Tris-HCl(pH8.2)、1mM EDTA、1% Triton X-100、0.1% SDS、50μg/ml Proteinase K。
•加入到1L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调至1L。
其他试剂甲醛PBS固定液甲醛PBS固定液是常用的细胞固定液,可用于细胞培养、免疫组化等实验。
其配制方法如下:•向10ml PBS中加入1 ml 37%甲醛。
做溶液配制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溶液配制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2. 掌握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配制的技巧。
3. 了解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
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溶液的浓度可以用质量浓度、摩尔浓度等表示。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利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滴定管、洗瓶、滤纸等。
2. 试剂:氯化钠、蒸馏水、氢氧化钠、硫酸等。
实验步骤:1. 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
2. 量取一定体积的溶剂。
使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溶剂,倒入烧杯中。
3. 将溶质加入溶剂中。
将称量好的溶质小心地加入烧杯中的溶剂中,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4. 调整溶液体积。
将溶解后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定容。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刻度线处。
用滴定管滴加蒸馏水,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6. 摇匀。
将容量瓶盖紧,倒置几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2. 结果分析:通过准确称量溶质的质量、量取溶剂的体积,以及使用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进行溶液的配制,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
实验讨论:1. 在溶液配制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溶质粘附在容器壁上,影响溶液的浓度。
2. 使用量筒、容量瓶、移液管等仪器时,要确保准确读取刻度,避免读数误差。
3. 在定容过程中,要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液面高于刻度线。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配制了一定浓度的溶液,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通过实验,加深了对溶液浓度、摩尔浓度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细节,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人:____指导教师:____第2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溶液配制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室液体溶液配制方法及技巧

实验室液体溶液配制方法及技巧摘要:液体溶液配制是实验室分析人员最基础的一门技术,液体溶液的配置包括溶质的计算、移液、定容等基础操作,还包括一些混合溶液的前后加入顺序及利用一些试剂自身的化学性质缩短配置时间关键词:液体溶液配制方法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溶液是混合物。
物质在常温时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因此溶液也有三种状态,大气本身就是一种气体溶液,固体溶液混合物常称固溶体,如合金。
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
液体溶液包括两种,即能够导电的电解质溶液和不能导电的非电解质溶液。
1 液体溶液配制过程(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用蒸馏p将100 g二水合氯化钡溶于约800 mL水中,加热有助于溶解,冷却并稀释至1 L。
2.1.2 质量分数ωω=m1/m2ω为欲配制的质量分数;m1为欲配溶液溶质的质量;m2为欲配溶液质量;例:1%淀粉指示液。
称取1 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再用刚煮沸水冲稀至100 mL。
2.1.3 物质的摩尔浓度C公式m=C×V×M/1000m为需称取的质量;C为欲配溶液浓度;V为欲配溶液体积;M为摩尔质量。
例:预配0.5 mol/L的碳酸钠溶液500 mL,该称取碳酸钠多少克?代入公式m=0.5 mol/L×500 mL×106 g/mol/1000=26.5 g2.2 液体试剂的配制2.2.1 物质的摩尔浓度CC1V1=C2V2C1为溶液摩尔浓度;C2为欲配溶液摩尔浓度;V1为溶液体积;V2为欲配溶液体积。
实验室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v1.0 可编辑可修改常用液体配制标准操作规程(SOP)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〇〇八年九月修订目录一、细菌培养系统(责任人:郑子峥)二、DNA操作系统(责任人:罗文新、陈瑛炜)三、蛋白质操作系统(责任人:李少伟、顾颖、潘晖榕)四、细胞培养相关(责任人:程通、张涛)五、单克隆抗体制备系统(责任人:陈毅歆、)六、EIA系统(责任人:葛胜祥、熊君辉)一、细菌培养系统1、LB培养基:每1000mL加分析纯NaCl 10g ,蛋白胨 10g,酵母粉5g,用ddH2O 配制,再用10M NaOH调pH至(1000mL一般加450ul),高压蒸汽灭菌15min冷却后使用。
2、固体培养基:LB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至%,高压蒸汽灭菌15min后使用。
3、10%(g/V) 氨苄青霉素钠(Ap):注射用氨苄青霉素钠(粉末)50g溶于500ml无菌去离子水中,溶解后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氨苄青霉素粉末不是无菌包装的,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4、%(g/V)硫酸卡那霉素(Kan)注射用硫酸卡那霉素(液体)通常是2ml/支,内含卡那霉素。
取25支药剂(50ml),加入450ml无菌去离子水中,分装入4ml灭菌的EP管,全程超净工作台内操作,避免染菌,分装后-20度保存,培养细菌时做1000×使用。
注:如果购买的卡那霉素是粉末状的非无菌包装,溶解后需用滤膜过滤除菌后再分装。
5、细菌培养:配制相应抗性培养基,每试管倒入3~4ml培养基(卡那霉素抗性培养采用标记试管),无菌牙签挑取单克隆至试管中,于37℃,220rpm 培养。
剩余培养基做好抗性和日期标记,置于4℃保存。
6、化学感受态制备:1)原理::细菌处于容易吸收外源DNA的状态叫感受态,这时的菌细胞称为感受态细胞(Competent cell)。
配制溶液的实验步骤

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 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应用移液管,但中学阶段一般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
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cm~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最后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实验室溶液配制技巧

实验室溶液配制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实验室溶液配制技巧液体溶液配制可以说是实验室分析人员最基础的一门技术,也是每天工作中的必选项。
液体溶液的配置包括溶质的计算、移液、定容等基础操作,还包括一些混合溶液的前后加入顺序及利用一些试剂自身的化学性质,掌握了溶液配制的技巧,可以大大缩短配置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我们都知道,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
溶液是混合物。
种类分为:一般溶液和标准溶液。
一般溶液只是专指液体溶液。
一般溶液的配制过程1.计算:计算配制所需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浓溶液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质量或用量筒或移液管量取液体体积。
3.溶解:在烧杯中溶解或稀释溶质,恢复至室温(如不能完全溶解可适当加热)。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4.转移:将烧杯内冷却后的溶液沿玻璃棒小心转入一定体积的容量瓶中(玻璃棒下端应靠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下)。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器中,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线以下1~2cm处时,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反复上下颠倒,使溶液混合均匀。
8.装瓶,贴签。
举例:配制500mL,L碳酸钠溶液步骤及注意事项所需的仪器:烧杯、容量瓶、玻璃棒、胶头滴管、分析天平、药匙、量筒步骤:第一步:计算:所需碳酸钠的质量=**106=克;第二步:称量:在天平上称量克碳酸钠固体,并将它倒入小烧杯中;第三步:溶解:在盛有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第四步:移液: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500mL容量瓶中;第五步:洗涤:用蒸馏水洗烧杯2~3次,并倒入容量瓶中;第六步:定容:倒水至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到与凹液面平直;第七步:摇匀: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第八步:装瓶、贴签;误差分析:固体药品的称量与液体药品的量取是否准确;把溶液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洒了;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用待配液润洗了容量瓶;定容时水加多了或加少了;定容时未平视刻度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液体配制1.完全培养基DMEM+10%FBS+1%双抗+(1%HAPS液)若放置时间长于2周加1%谷氨酰胺2.PBS1000ml去离子水中溶解8.0gNaCl、0.2gKCl、2.89gNa2HPO4、0.26gNaH2PO43.胰酶用之前调节PH值至7.64.CaCl2将0.165gCaCl2粉末溶于10ml去离子水中配制成50X的溶液每5ml胶原酶中加入100μl CaCl2溶液(终浓度3μmol/L)用于激活胶原酶的活性5.双抗终浓度:青霉素100万U/100ml 链霉素100万U/100ml青霉素0.6μg为1个单位链霉素 1.2195μg为一个单位称取青、链霉素粉末各0.6、1.2195g溶于10mlPBS中再定容至100ml6.两性霉素B100mg两性霉素B粉末溶于40mlPBS中,制成浓度为2.5mg/ml(1000X)的浓缩液每100ml完全培养基中加入100μl 浓缩液,稀释为终浓度2.5μg/ml7.细胞冻存液20%DMSO+80%FBS(1mlDMSO+4mlFBS)8STZ溶液STZ溶于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的盐溶液中称取柠檬酸0.105g溶于5mlPBS 称取柠檬酸三钠0.145g溶于5mlPBS中混合两者制成10毫升的溶解液. 再将100mgSTZ粉末溶于该溶解液中制成浓度1%的STZ溶液,调节PH值至4.5,4°避光保存,由于STZ水溶性不稳定,溶液最好在半小时内使用完毕.9油红O原液:油红O 0.6g溶于异丙醇(99% )100ml 。
稀释液:油红O 原液20ml ,蒸馏水20ml ,过滤后使用。
10茜素红称取0.1g茜素红粉溶于100mlPBS,调节PH值到7.2,过滤后使用.11成骨诱导液配方:DMEM(H)+10%FBS+10mmol/Lβ-甘油磷酸钠+0.1μmol/L地塞米松+50mg/LVitC1)β-甘油磷酸钠分子量:216 溶于水10mmol/L=216mg/100ml称取216mgβ-甘油磷酸钠粉末溶于100ml低糖完全培养基中2)地塞米松分子量:392.5 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mg/ml.0.1μmol/L=0.04mg/L将100mg地塞米松溶于100ml无水乙醇中制成25000X的浓缩液每100ml低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4μl地塞米松浓缩液3)VitC分子量176.1 溶于水称取5mgVitC粉末溶于100ml低糖完全培养基中12成脂诱导液配方:DMEM(L)+10%FBS+10μmol/L地塞米松+200μmol/L吲哚美辛+0.5mmol/L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10mg/L胰岛素1)每100m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400μl地塞米松浓缩液2)吲哚美辛分子量:357.79 在无水乙醇中的溶解度为1g/50ml PH 7.4以下0.2mmol/L=7.16mg/100ml称取720mg吲哚美辛粉末溶于50ml无水乙醇制成200X的浓缩液每100m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500μl吲哚美辛浓缩液3)IBMX分子量:222.25 在DMSO中的溶解度为1M(222.25mg/ml)0.5mmol/L=1.1mg/100ml将100mgIBMX粉末溶于1mlDMSO 制成100mg/ml(9100X)浓缩液每100m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11μlIBMX浓缩液4)Insulin浓缩液浓度为10mg/ml(1000X)每100ml高糖完全培养基中加入Insulin浓缩液100μl.溶解粉末时均需先用少量液体溶解,再定容。
(二)细胞培养1.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脂肪基质干细胞(ADSC)的原代培养1)准备工作所需液体:培养基,血清(FBS),胶原酶消毒(器械、烧杯、滤纸、离心管等)(PBS,枪头,青瓶和塞子,5套器械+3~4个烧杯+滤纸,离心管50+15ml)水浴锅调节温度至37°预热配制BMSC清洗液将PBS倒入50ml的烧杯中加2%双抗和200ul两性霉素配制ADSC清洗液由于脂肪组织易污染,故将清洗液装入青瓶中,每100mlPBS加2%双抗和20~40ul两性霉素配制骨髓冲洗液(PBS+3%FBS)即300ul血清BMSC冲洗液及胶原酶可放入37度水浴锅或温箱中预热2)取组织将SD大鼠(4周60-80g)引颈处死,用75%酒精浸泡5-10分钟取大鼠内脏脂肪,取脂肪时剪开皮肤及剪取脂肪分别用两套器械减少污染,将取好的腹部脂肪放入事先配制好的青瓶清洗液中取大鼠长骨,尽量将附着的肌肉剔除干净,若骨头断裂髓腔暴露,污染可能性大,弃之。
将取出的脂肪及骨头分别在清洗液中清洗3-5次3)收集细胞ADSC: 将清洗后的脂肪组织在广口小青瓶中剪碎,加入适量II型胶原酶(每1ml脂肪组织加1ml胶原酶)以及CaCl2(200X),将混合物移至15ml离心管中37°C水浴30分钟(每间隔十分钟震荡15秒),30分钟后将混悬液用细胞筛网滤过,并用终止夜(10%FBS的PBS)2ml终止消化,收集液体至离心管,1500rpm离心5-6分钟,弃上清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并种入培养瓶中,加适量培养基,在培养瓶上标记动物种属、细胞类别、原代、日期.BMSC:用器械剪去长骨两端,暴露骨髓腔,5ml注射器冲洗骨髓腔,收集液体至离心管,1000rpm离心8分钟,弃上清重悬细胞,细胞计数并种入培养瓶中,加适量培养基,在培养瓶上标记动物种属、细胞类别、原代、日期.2.换液每2-3天一次,具体时间和频率根据细胞状态及培养基的颜色而定.准备物品:PBS、试管吸管步骤:吸出培养基,PBS清洗2遍,再加入培养基. 原代细胞首次换液时无需PBS清洗.3.传代原代细胞7天后传代,之后每2-7天传代,依据细胞密度及状态而定传代时根据细胞密度选择所传的瓶数,一般1瓶90%融合的细胞可传2-4瓶.准备物品:15ml离心管、试管吸管、培养瓶、PBS、培养基、胰酶(ph调至7.4-7.6)步骤:1)吸出培养基,用PBS清洗2遍(应彻底清除培养基,否则血清会影响胰酶的消化作用)2) 加3-5ml(75cm规格培养瓶)胰酶至培养瓶中,放入37°C水浴锅或培养箱中消化2-3分钟,此过程中,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由梭形变为圆形,立即加入3-5ml培养基终止消化.3)用吸管轻柔吹打内壁数次帮助细胞脱落,也可用手轻拍瓶壁数下,将细胞悬液收集至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6-8分钟4)沿细胞沉淀方向缓慢倾倒液体,加1ml培养基重悬,将重悬液分配至各培养瓶中,再加入适量培养基,标记日期、代数.4.冻存准备物品:15ml离心管、试管吸管、冻存管、PBS、培养基、胰酶、冻存液、冰步骤:1)将冻存液及培养基冰浴,保持低温,2) 如传代步骤中的1-3将细胞离心后,加入冰浴的培养基500μl重悬,移至冻存管中3)在冻存管中加入等量冻存液,约550μl(一滴一滴地加入),混匀4)直接放入-80°C冰箱(梯度降温效果不理想),过夜转入液氮罐5.复苏准备物品:37°C水浴锅、15ml 离心管、培养瓶、培养基步骤:1)预热水浴锅(37°C),在离心管中事先加入7-8ml培养基2)将冻存的细胞在37°C水浴锅中迅速地摇晃,使其快速溶解3)将1ml培养基加入冻存管中(一滴一滴地加入),混匀4)将冻存管中混匀的细胞悬液加入有培养基的离心管中,1000rpm离心5分钟5)弃上清,用1ml培养基重悬细胞,种入培养瓶,加适量培养基,标记6.细胞计数步骤:1)细胞悬液的制备同前2)取细胞悬液15μl与等量0.08%胎盘蓝染液混合,将30μl混合液注入细胞计数板3)数出四个象限(各16小格)的细胞总数后除以4,再乘以稀释倍数(一般细胞悬液与染液是1:1混合,故乘以2),最后乘以104,即为细胞数量7.流式细胞检测前的样品制备准备物品:15ml离心管、1.5mlEP管、PBS、洗涤液(PBS+1%FBS)步骤:1)将细胞消化、离心、去上清2)用洗涤液洗涤一次,加1ml洗涤液重悬,将细胞悬液分装至数个EP管中(数量依据上机管数而定)3)继续用洗涤液将EP管中的细胞洗涤2遍,最后每管中加适量PBS重悬4)将所需抗体与PBS进行1:1稀释,每EP管细胞悬液中加3-5μl相应抗体,保留1管空白对照,4°C保存,待上机8.流式细胞检测的抗体选择设置同型对照,也可设置双标(FITC/PE)1)CD29-FITC hamster IgG ——control2)CD45-FITC mouse IgG1 ———control3)CD44-FITC mouse IgG2a——control4)CD34-FITC rabbit IgG ——control9.细胞爬片的制备准备物品:六孔板、盖玻片、离心管、PBS、胰酶、培养基步骤:1)将第三代ADSC(数量约为2x104)制成细胞悬液1.8ml2)将消毒好的盖玻片放入六孔板中,每孔取300μl细胞悬液平铺在盖玻片上3)待细胞贴壁后(约30分钟),每孔加入约3ml 培养基10.干细胞的诱导分化1)成骨诱导:ADSC(P3-P5)制细胞爬片,待细胞70%融合后,将培养基换成成骨诱导液诱导,每3天换液,共诱导21天,之后进行茜素红染色2)成脂诱导: ADSC(P3-P5)制细胞爬片,待细胞70%融合后,将培养基换成成脂诱导液诱导,每3天换液,诱导21天,之后进行油红O染色11.染色方法茜素红法作用原理:利用沉积的钙于茜素红发生显色反应,得到红色的染色效果。
步骤:1)吸去诱导液,再PBS洗一到两次;2)加入10%中性甲醛,固定30min-60min;3)吸去固定液,加入0.1%的茜素红染色液,染色6-10min;4)用PBS洗两次,去处残留的染色液;结果:染料品种的不同,矿化结节呈现不同的红色。
油红O染色法作用原理:细胞在胞浆中不断有油滴的累积,并不断的增加变大,利用Oil Red O的油溶性对油滴染色。
步骤:1)吸去诱导液,再PBS洗一到两次;2)加入10%中性甲醛,固定60min;3)吸去固定液,加入现配和过滤后的Oil Red O染色液,染色60min;4)用PBS洗2-5次,去处残留的染色液和残渣结果:分化的脂肪细胞呈红色(三)动物模型的建立免疫炎性1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采用小剂量多次STZ腹腔注射Balb/c小鼠(6-8周,22-25g)、1%STZ、40-60mg/Kg剂量连续五天注射步骤:1)小鼠禁食过夜2)次日清晨,甲紫溶液标记小鼠,测空腹血糖,称体重,计算所需药物剂量3)配制1%STZ溶液(方法件上文)4)1ml注射器抽取STZ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注意注射器内因残留而损失的药物)重复上述步骤共五天在造模第三天进行第一次干细胞注射步骤:1)制细胞悬液,每只小鼠1X106细胞2)注射器抽取细胞悬液,用5#或4.5#头皮针对小鼠进行尾静脉注射,注射前75%酒精消毒,注射后伤口涂红霉素软膏注意:小鼠尾静脉共4条,进针前绷直鼠尾,使静脉充盈,选择鼠尾下1/3处毛鳞片较薄部位,两毛鳞片之间进针,如感觉无阻力,表明注射成功,若阻力较大或鼠尾皮下肿胀发白,表明未打入血管,则应重新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