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力猛 FS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示范试验初报

合集下载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效果摘要进行了不同药剂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结果表明:用3%敌委丹与丁硫克百威混用作种衣剂,在苗期可提高出苗率,延长出苗期,在播后60 d时,防效显著,其中以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防效最高,在60 d后防效逐渐降低,各处理能提高有效穗,其中以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有效穗最高。

关键词小麦纹枯病;药剂处理;药效试验种衣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省工、省时,是近年来科学防治小麦纹枯病(图1)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麦纹枯病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不同田块都有发生,种衣剂的大面积推广为防治小麦纹枯病带来了契机。

为提高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更好地推广种子包衣技术,笔者特进行了以下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敌委丹、丁硫克百威和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药剂均由正阳关农场种子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安徽省正阳关农场五分场6号地。

土壤肥力较好,前茬为豆茬,往年纹枯病发病偏重,田间管理及施肥同当地正常水平,供试小麦品种为皖麦50。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①:3%敌委丹1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②:3%敌委丹15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③:3%敌委丹200 ml/100 kg种子+丁硫克百威200 ml/100 kg种子;处理④:13.6%福美双·克百威·戊唑醇(1∶50)2 kg/100 kg种子;处理⑤:空白处理(CK,清水对照)。

试验共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00 m2。

1.4 试验方法1.4.1 苗情调查。

播种后3 d开始观察出苗时间,每小区定数播种100粒种子,30 d后调查出苗数、出苗率、株高、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小麦纹枯病是一种由小麦纹枯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上出现红褐色的线形或弧形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逐渐枯黄、干枯,并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这种病害给小麦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申嗪霉素是一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动植物病害的广谱抗生素,其在防治小麦纹枯病方面的应用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对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探究其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的作用和效果。

试验方法:1.材料和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的是山西省耿州市一种小麦品种,栽培基地的土壤pH值为7.0,含水量为15%,均匀分成6组:对照组、申嗪霉素处理组1、申嗪霉素处理组2、申嗪霉素处理组3、申嗪霉素处理组4和申嗪霉素处理组5。

每组均含10株小麦植株,共计60株。

2.试验方法和处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分别在申嗪霉素处理组1-5中分别加入1%申嗪霉素悬浮剂,每10天进行一次喷雾处理,直至小麦生育期结束。

对照组则只进行水处理,其余处理方式均与申嗪霉素处理组相同。

试验过程中对小麦叶片的病害情况、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每组小麦植株的叶片进行采样,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最终结果表明,在申嗪霉素处理组1-5中,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其中申嗪霉素处理组3的发生率最低,仅为4%。

而在对照组中,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率却高达60%。

此外,在申嗪霉素处理组1-5中,小麦的生长情况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相较于对照组,其生长速度更快、叶片更绿、根系更强。

4.结论在本试验中,我们成功验证了1%申嗪霉素悬浮剂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并对小麦的生长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这一结果表明,在小麦纹枯病防治方面,申嗪霉素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有效手段,可以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

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及蚜虫的防效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摘要】为了评价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苗情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较好;在田间出苗率方面,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影响最大.【期刊名称】《现代农药》【年(卷),期】2017(016)005【总页数】3页(P50-52)【关键词】纹枯病;蚜虫;药剂拌种;苗情;防效【作者】姚焕钊;王立光;张富荣;李兴东【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江苏徐州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81+.9;S351.1小麦纹枯病、蚜虫分别是小麦生产上主要病、虫害之一。

防治纹枯病及蚜虫通常在其发生盛期采用药剂进行田间喷洒,但费工费时,且对纹枯病的防效一般。

种子药剂处理技术在发达国家已普及,我国起步较晚。

目前,已有许多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或科研单位对种子处理剂进行研究,以减少用工,降低用药成本,提高防效。

为探索种子药剂处理技术,验证药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控效果,2015—2016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植保站采用多种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和蚜虫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冬小麦,品种为保丰5号。

播种量为225 kg/hm2。

2015年11月3号进行药剂包衣,次日人工撒播。

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商品名酷拉斯,2.2%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6%噻虫嗪),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商品名奥拜瑞,1.1%戊唑醇+30.8%吡虫啉),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商品名禾佑,20%吡虫啉+1%咯菌腈+2%苯醚甲环唑),美国世科姆公司;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江苏省南京高正农用化工有限公司;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商品名福蝶),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
植物保护
ZHI WU BAO HU
几种不同小麦种衣剂防效试验示范
温县农业农村局 张同庆 石卫东 訾帅朋 林玉珠 温县气象局 苗国柱 郑同胜
一、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分别设在焦作市温县北 冷乡许北张村和西南冷村,试验地 块集中连片,前茬作物均为玉米, 地力条件、栽培技术及田间水肥管 理相同,均属小麦茎基腐病等根部 病害及地下害虫发生较严重地块。 (二)试验材料 1. 供试药剂。27% 苯醚·咯·噻 虫种子处理悬浮剂(酷拉斯),由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提供; 31.9% 戊唑·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 剂(奥拜瑞),由拜耳作物科学(中 国) 有 限 公 司 提 供;600 g/L 吡 虫 啉悬浮种衣剂 +3% 苯醚甲环唑悬 浮种衣剂(围剿 + 纯粹),由郑州 领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30% 噻虫嗪悬浮种衣剂 +80 g/L 戊唑醇 悬浮种衣剂(禾势 + 特玉乐),由 郑州领先作物科学有限公司提供。 2. 供试小麦品种。平安 11 号。 (三)试验处理与方法 本试验设 5 个处理。 处 理 1:27% 苯 醚· 咯· 噻 虫 种 子 处 理 悬 浮 剂( 酷 拉 斯 ) 300 mL/100 kg, 面 积 6.67 hm2( 西 南冷村、许北张村各 3.335 hm2)。 处 理 2:31.9% 戊 唑· 吡 虫 啉 种 子 处 理 悬 浮 剂( 奥 拜 瑞 ) 350 mL/100 kg, 面 积 6.67 hm2( 西 南冷村、许北张村各 3.335 hm2)。 处 理 3:600 g/L 吡 虫 啉 悬 浮 种 衣 剂 +3% 苯 醚 甲 环 唑 悬 浮 种 衣 剂( 围 剿 + 纯 粹 ) 333 mL/100 kg+400 mL/100 kg, 面 积 1.33 hm2(西南冷村、许北张村 各 0.665 hm2)。 处 理 4:30% 噻 虫 嗪 悬 浮 种 衣 剂 +80 g/L 戊 唑 醇 悬 浮 种 衣 剂( 禾 势 + 特 玉 乐 ) 400 mL/100 kg+, 其中以处理 1 酷拉斯种衣剂效果 最好。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对比试验简报_周明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对比试验简报_周明

- 134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对比试验简报周 明 (上海市川东农场农业科,江苏省大丰市 224133)陈芳芳 崔冬梅 陈翠芳 (上海市上海农场种植业中心,江苏省大丰市 224151)赤霉病是小麦上主要病害之一,在小麦穗期多雨、气候潮湿的年份易大流行,对小麦优质高产构成严重威胁。

对赤霉病的防治,除选用抗、耐病品种外,主要依靠小麦穗期的化学防治。

目前,生产上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剂仍以多菌灵为主,其他药剂多处于试验筛选或示范应用阶段[1~3]。

为筛选出防效高、安全性好的药剂,上海农场在2012年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的基础上,于2013年再次开展相关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试验设在上农四队一排6号东格,供试田块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前茬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淮麦20”,播期为2012年10月18日,试验区施肥水平与整个麦田基本一致。

1.2 供试药剂36%黑包公SC(32.5%多菌灵・3.5%三唑酮,合肥福瑞德生物化工厂);25%赤霉清WP(23%多菌灵・2%三唑酮,镇江绿盾);59.7%咪鲜・多菌灵WP (13.5%多菌灵・46.2%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0%百菌灵WP(36%多菌灵・4%三唑酮,扬州绿源生物化工);42%咪鲜・甲硫灵WP(7%咪鲜胺・35%甲基硫菌灵,江苏绿盾);25%氰烯菌酯SC(25%氰烯菌酯,江苏苏研)。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7个处理,分别为:(1)59.7%咪鲜・多菌灵 WP30 mL/667 m2;(2)36%黑包公 SC 100 mL/667 m2;(3)42%咪鲜・甲硫灵WP 60 g/667 m2;(4)25%赤霉清WP 220 g/667 m2;(5)40%百菌灵WP 150 g/667 m2;(6)25%氰烯菌酯SC 100 mL/667 m2;(7)清水对照(CK)。

每处理重复3次,每小区面积36 m2,随机区组排列。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

不同小麦种衣剂对小麦病虫害的防效试验作者:张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7年第12期小麦种子处理是控制土传、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蚜虫等主要虫害的关键措施。

长葛市植保植检站为加大种子处理技术的推广,实现农药减量控害,于麦播期进行了不同种衣剂的对比试验,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

一、材料与方法(一)供试药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瑞士先正达公司提供)、6%戊唑+60%吡虫啉(安道麦公司)、31.9%戊唑·吡虫啉(德国拜耳)、3%苯甲+60%吡虫啉(郑州领先化工有限公司)。

(二)供试作物小麦品种为圣源619。

(三)试验田概况试验田设在长葛市石象镇楼陈村,肥力中等,土壤pH值8.1,土质为壤土,有机质含量17.3 g/kg,水浇条件好,管理水平较高,前茬作物为玉米,常年小麦病虫害发生程度严重。

(四)试验设计该示范试验设5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小区面积0.33 hm2,空白对照333.5 m2,各处理小区间设保护行。

处理1: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30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2:6%戊唑+60%吡虫啉种衣剂50+30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3:31.9%戊唑·吡虫啉种衣剂350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处理4:3%苯甲+60%种衣剂400+333 mL/100 kg种子(制剂量)吡虫啉;处理5:空白对照。

(五)施药时间及方法在麦播期按照各处理小区的用量用小型包衣机进行种子包衣,摊开晾干后装袋。

10月14日播种,每667 m2播种量13 kg。

播种时在各处理小区选择1行进行人工播种,摆播100粒种子,调查出苗率。

试验当日为阴天,最高温度19 ℃,最低温度为14 ℃,风力2~3级。

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一)苗情调查观察记载小麦出苗情况(齐苗时间、出苗率、地下害虫危害率),是否有药害现象,症状是否可恢复,恢复时间。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

1%申嗪霉素悬浮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试验研究摘要:纹枯病是小麦生长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本文以1%申嗪霉素悬浮剂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结果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能有效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对小麦生长无明显负面影响,显示出较好的潜力用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

关键词:1%申嗪霉素悬浮剂;小麦;纹枯病;防治效果引言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纹枯病主要由真菌引起,病原体通过种子、土壤和空气传播,严重影响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目前,防治纹枯病的方法较为有限,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

申嗪霉素是一种新型的抗真菌剂,已经在农作物的防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尚无详细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1%申嗪霉素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为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本次试验选取了一种易感小麦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对象为1%申嗪霉素悬浮剂。

2.试验设计将试验田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处理组使用1%申嗪霉素悬浮剂进行拌种处理。

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为100m2。

3.试验方法选取小麦播种前期,将1%申嗪霉素悬浮剂按照包装说明进行适量拌种处理,对照组则不进行任何处理。

在生长季节内,定期观测小麦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小麦纹枯病的发病情况。

结果与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后,观察到处理组的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植株生长势旺盛,叶片颜色翠绿。

处理组的小麦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1%申嗪霉素悬浮剂对小麦纹枯病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

小麦防病增产示范试验

小麦防病增产示范试验

092023.9小麦防病增产示范试验张 航,张玉红,常英豪,杨卫杰,薛伟伟*(河南省漯河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河南 漯河 462000)为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小麦的单产和品质,河南省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指导下,通过试验示范,验证了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六月丰R 配套技术处理方案在小麦生长期内对不同病虫害的防控效果及增产作用,为“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1.1 示范地概况示范田安排在漯河市郾城区商桥镇袁黄村,所处区域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水肥条件良好,管理水平较高,土壤为黄棕壤土,前茬玉米。

秋作物收获后,统一实行秸秆还田,机械深耕,精细整地。

小麦品种为囤麦127,大型播种机等行距机播,播量14公斤/亩,行距0.25米。

各区内水肥管理一致,小麦返青前用除草剂进行了化学除草。

1.2 示范药剂处理区示范药剂:拌生源(4%咯菌腈•噻霉酮FS)+种无忧(25%精甲霜·嘧菌酯·噻虫胺FS);勇护(27%噻霉酮·戊唑醇EW);精粹海藻肥;康喜(5%氨基寡糖素AS);世兴30%醚菌酯SC);安露克飞防助剂。

上述药剂均由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提供。

常规对照区药剂: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安徽丰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河南锦绣之星作物保护有限公司);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四川利尔作物科学有限公司);0.001%24-表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山东大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98%磷酸二氢钾(潍坊华博化工有限公司)。

1.3 示范设计示范田共10亩,分为处理区9亩,常规药剂对照区1亩,空白对照区(不使用任何药剂)1亩,不设重复。

处理区按照试验方案中规定的药剂进行处理。

常规对照区使用农民自防药剂。

空白对照区不使用任何药剂。

1.4 施药机械拔节期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品牌:永佳动力,型号:3WSH-500,用水量25~30公斤/亩;扬花期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无人机品牌:极飞,型号:3WWDZ-15A,机型:电动四旋翼,用水量2公斤/亩,作业高度2.3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防治小麦纹枯病示范试验初报[摘要]在小麦播种前药剂拌种,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商品用量为150-200克/100千克种子,有效成分用量为3.75-5克/100千克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安全,可在小麦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关键词]扑力猛纹枯病防治效果增产作用
[中图分类号]s435.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2-0092-01
扑力猛是德国巴斯夫公司开发生产的低毒、广谱的种衣剂,具有触杀及内吸活性,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土传和种传病害,对小麦纹枯病等病害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为了验证扑力猛防治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探索最佳使用剂量范围、施药时间和使用方法,评价其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其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0年-2011年进行了田间示范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一、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小麦纹枯病(ceratobasidium comigerum rogers,)小麦,品种为济麦22号
2.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山东省成武县成武镇周店村,试验田面积3670m2。

前茬作物为玉米;2010年10月13日机播,亩播量为12公斤;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复合肥50公斤。

常年小麦纹枯病发生较重,一般
在2-4级。

二、试验设计和安排
1.试验药剂
扑力猛2.5%fs,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

适乐时2.5%fs、敌委丹3%fs、(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立克秀6%fs(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均在市场上购买。

2.试验处理及设计
试验设扑力猛100、150、200克/100千克种子,适乐时100克/100千克种子,敌委丹200克/100千克种子,立克秀50克/100千克种子,空白对照(清水,1500毫升/100公斤种子),共7个处理,不设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0.5亩,共计4亩;试验地周边设保护行。

3.施药方法
种子包衣法;播种时,随机在每小区行间人工开沟,均匀撒播100粒种子。

施药时间在2010年10月8日,每100公斤种子用水1500毫升。

三、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土壤及田间管理资料
2010年10月至11月份气温比常年偏高,去冬今春降水偏少,土壤干旱,春季不利于小麦病害的发生。

试验期间无其它特殊恶劣天气,适宜试验正常进行。

试验田为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2.8克/千克,地势平坦,水肥条件好。

冬前、小麦返青期各一次水,亩追
施尿素10公斤,小麦灌浆期亩喷施吡虫啉15毫升。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2.1调查时间和次数
药后6-10天调查小麦出苗数,在冬前小麦分蘖末期、拔节期和枯白穗显症期各调查一次。

2.2调查方法
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00株,记录发病,计算病株率;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0穗,记录枯白穗,计算枯白穗率;根据发病部位和危害分级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白穗率,计算防效。

分级方法:0级:不发病;
1级:叶鞘发病但茎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二分之一;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二分之一,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小麦分蘖、根数、株高测量,冬前分蘖末期,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20株。

3.对小麦的影响
在播种后6-10天调查,6%立克秀处理区,使小麦出苗有推迟0.5-1天现象,播种10天后药剂处理区的小麦出苗率与空白对照的不存在差异。

12月2日调查药剂处理区对小麦苗期叶数、株高的影响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单株分蘖、次生根数与空白对照的存在差异。

在整个试验观察过程中,没发现扑力猛2.5%fs各处理对小麦产生其它的药害现象,对小麦安全性高。

4.对小麦的产量效应
6月12日对小麦的产量进行调查,每小区5点取样,每点1平米,计算小麦穗数;5点取样,每点20穗数,计算小麦穗粒数;结果表明:扑力猛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150、200g的亩产量分别为572.2、580.7、584.8公斤,对小麦的增产率在4.52-6.82%之间,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50、200g处理的增产率与立克秀的相当,明显好于适乐时和敌委丹的。

四、结果与分析
冬前小麦分蘖末期调查,扑力猛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150、200g,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80.3-84.68%之间,病株率在5.1-6.5%之间;扑力猛三处理之间有差异,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g的防效与敌委丹的相当,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200g的防效与三对照药剂的有差异。

小麦拔节期调查,扑力猛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150、200g,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在73.7-81.3%之间,病株率在
8.8-11.9%之间;扑力猛三处理之间有差异,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50-200g的防效与三对照药剂的相当,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g的防效与三对照药剂的有差异。

小麦灌浆期调查,扑力猛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150、200g,对小麦纹枯病的枯白穗防治效果在86-94.9%之间,枯白穗率在0,07-0.17%之间;扑力猛2.5%fs三处理之间有差异,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00g的防效与敌委丹、适乐时的相当,每100千克种子使用商品剂量150-200g的防效与立克秀的相当。

综上所述,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且对小麦安全,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建议在小麦播种前药剂拌种,扑力猛2.5%fs种子处理商品用量为150-200克/100千克种子。

药剂拌种时,使种子均匀粘药,静置,干燥后播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