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新生幼儿如何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许 辉
怎样使初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怎样使初入园的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集体,顾名思义,就是有组织的人群集体。
一个幼儿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就是由“个体”存在向集体生活转化的过程。
怎样让幼儿尽快喜欢这个集体,适应集体生活呢?在集体中营造爱的氛围,让孩子乐意参与集体活动。
刚入园的幼儿大多爱哭,他们究竟为什么哭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害怕、胆小及离开亲人的恐惧心理所致。
做为教师,要以十二分的耐心和爱心去抚慰每一颗幼嫩的心灵。
为了让孩子们減少分离的焦虑,教师会透过真心地拥抱和关怀让孩子明白,在学校的这段时间老师会像妈妈一样保护他们。
通过抚摸、搂抱等身体动作加之亲切、温柔的话语细细地滋润那渴望亲人爱抚的心。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经常摸摸孩子的头、亲亲他的小脸,问一问他渴不渴、饿不饿、要不要大小便,使幼儿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他,爱护他,慢慢消除他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建立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
在活动中,教师要想尽一切办法引起幼儿兴趣,如:游戏、玩具、教师自身的素质,从而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
并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内容,让幼儿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经过努力取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喜欢在集体中生活。
当然,只有幼儿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长的配合。
幼儿从各种不同的家庭汇集幼儿园,他们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教师了解幼儿的难度。
幼儿人园后,会因为生活习惯和行为模式发生变化有不适应的感觉。
为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要做好幼儿从家庭跨进幼儿园的过渡工作,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新生活。
1.让幼儿做好入园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在幼儿入园前就对幼儿讲明道理,让幼儿明白长大了就应该去幼儿园,象爸爸妈妈每天要上班一样。
家长切忌对幼儿讲一些如:“你不听话就让你去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很厉害,你就等着吧!”之类的话,避免幼儿产生恐惧心理。
2.带领幼儿熟悉新环境。
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往往很恐惧,更增加了幼儿对父母的依恋心理,所以,家长要在幼儿入园之前多带幼儿去幼儿园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引起幼儿对入园的向往。
幼儿集体生活 如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

幼儿集体生活如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集体生活如何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次社交圈和集体生活体验的场所,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孩子在刚进入幼儿园时会感到不适应和困惑。
本文将探讨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1. 建立安全感孩子们离开家庭、父母的陪伴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感到恐惧和不安。
因此,幼儿园要尽力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孩子们感受到安全感。
这可以通过与孩子建立密切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来实现。
教师应当多关注每个孩子的需求,用温暖的语言和表情来安抚他们的情绪。
2. 培养合作意识幼儿园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场所,要求孩子们学会与其他孩子相处,合作和分享。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游戏、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同时,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们之间的冲突,教会他们如何妥善处理问题。
3. 建立规则和纪律在幼儿园,有一系列的规则和纪律需要孩子们遵守。
这些规则不仅有助于维护秩序,还能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师应当向孩子们详细解释各项规则,并与他们一起参与制定一些简单而易懂的规则,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感。
4. 鼓励自理能力在幼儿园里,孩子们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完成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情,如吃饭、穿衣、上厕所等。
教师要鼓励孩子培养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需求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 留出适应阶段对于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他们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幼儿园可以在入学初期安排一些短暂的缓冲时间,比如逐步增加孩子在园的时间,逐渐引导他们独立完成各项任务,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6. 提供安全的游戏环境幼儿园应当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设施和安全的游戏环境,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发展潜能。
同时,教师要在游戏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互动能力,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与他人相处。
7. 家校合作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对于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使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如何使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不久,大批适龄幼儿要进入幼儿园学习。
如何使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是全部家长都特别关怀的问题。
一、入园前,可以带孩子参观幼儿园。
感受幼儿园的环境,还可以带孩子和老师谈一谈,拉近师生距离。
平日里可以和孩子兴奋奋兴地谈一谈幼儿园的好处,说一些和幼儿园相关的好玩的事情,还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孩子,让孩子知道“宝宝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爸爸妈妈每天上班一样”。
二、面对哭闹的孩子,态度要坚决。
如无特殊状况,必需每天坚持送去幼儿园。
孩子初入园,对新环境不适应,难免会有心情波动和哭闹现象。
家长不要因此就不把孩子送去幼儿园。
再者就是送孩子到班上由老师接过去后应立即离开,不能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
要信任老师会让孩子安静下来。
其实,大多数孩子哭闹都是给家长看的,目的是引起父母的怜悯心。
家长要信任老师会有方法让孩子适应这个新的环境。
三、提早到幼儿园接孩子。
假如有时间的话家长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前来到幼儿园,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重视,他始终是和亲人在一起的,要让孩子形成一种时间的概念:上幼儿园是有个时间阶段的,就像父母上班一样,下班后就会来接你们回家的。
要尽量避开班里只剩下一两个小孩子时才去接自己的孩子,这样会引起孩子内心的自卑和对父母的埋怨,使孩子对上幼儿园反感。
接到孩子后,家长可以借着老师的语言来表扬孩子今日做得不错,希望明天做得更好。
四、家长应当多向老师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活动的状况,以便准时表扬、鼓舞孩子,告知孩子“你是最勇敢最棒的”。
也可以给孩子一些合理的小嘉奖,如小玩具或图书等。
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生活遇到的困难,应准时和老师协作解决问题。
留意不能过于严峻指责孩子。
五、缩小家庭和幼儿园的差异。
许多孩子在家里的作息时间比较任凭,而且多数是“小皇帝”,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自理力气。
幼儿上幼儿园之后,家长应当乐观协作老师的教育思路,经常向孩子强调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告知孩子“早睡早起、有东西大家一起玩,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共享,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浅显易懂的道理,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慢慢健康地成长起来。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第一篇: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如何帮助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金秋九月,新的小班孩子就要入园了,他们将面临新的环境和生活,这不仅是对孩子的挑战,更是对老师的考验。
因为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生活环境、活动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一些孩子在入园之初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
其突出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哭!此外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与老师组织的活动等多种不适应行为。
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适应期,将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由于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不安的、如何让孩子快速而顺利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仅是家长们的愿望,也是幼儿园老师费尽心思要做好的工作。
一、初入园幼儿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孩子从家里来到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员,面对新的生活作息时间,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据观察,影响孩子入园适应的因素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环境因素与家庭环境相比,幼儿园宽敞的活动空间、丰富的玩具材料都会使幼儿感到新奇和兴奋,即使适应十分困难的幼儿最初也会被这种新奇感所吸引,但这种新奇感消失得非常快。
一旦消失,他们马上会对幼儿园产生抵触情绪。
幼儿园的空间、环境布置、物品摆放、使用方法等都是新入园幼儿所陌生的,而且幼儿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不能独占,只能与同伴分享,这在客观上对新入园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提出了挑战。
(二)人际因素孩子在家里以“自我”为中心,交往的对象都是自己最亲密的人。
进入幼儿园后,无论是交往对象还是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由于孩子较多,保教人员可能无法及时了解和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
在与同伴交往方面,幼儿对游戏规则不甚了解,也不会恰当的表达自己的主张,因而同伴之间发生冲突在所难免。
这些情况必然导致新入园幼儿情绪对抗和心理不适应。
(三)活动方式因素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活动范围扩大了,活动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活动方式从随意、自由转为需遵循一定的规则要求。
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方法

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方法宝贝们从家庭走向幼儿园,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他们可能会感到焦虑和不适。
那么,作为家长和幼师,我们该如何帮助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环境呢?下面,就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一些实用的小方法。
一、做好入园前的准备1.了解幼儿园在宝贝入园前,家长可以先带他们去参观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环境、师资和教学内容。
这样,孩子们对幼儿园有了一定的了解,入园后就不会感到那么陌生。
2.调整作息时间为了让宝贝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提前调整他们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幼儿园的作息保持一致。
3.培养独立性家长要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他们学会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等。
这样,入园后孩子们就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入园初期,给予关爱与支持1.陪伴入园在入园初期,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进入幼儿园,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关爱和支持。
逐渐地,孩子就会对幼儿园产生信任感。
2.鼓励交流家长要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帮助他们建立友谊。
孩子们在互动中会逐渐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3.表扬进步当孩子在新环境中取得进步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三、家园共育,形成合力1.保持沟通家长和幼师要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共同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
2.参与活动家长要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
3.配合教育家长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共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1.增强自信心家长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适应新环境。
孩子们在自信心的驱使下,会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生活。
2.学会面对挫折孩子们在幼儿园会遇到各种挫折,家长要教会他们面对挫折,勇敢地克服困难。
3.培养抗压能力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让他们在遇到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自我调节。
1.为孩子准备一份入园清单,包括衣物、鞋子、玩具等,让他们在幼儿园有足够的用品。
如何让小班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

怎样使小班幼儿更快的适应幼儿园生活每年新入园的幼儿在开学的一段时间都会有哭闹现象,特别是小班幼儿,因为他们年龄小,又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身边,接触新的事物,陌生的人,陌生的环境,势必会有担心、恐慌;就会哭闹,会有一段不适应期。
当我们成人离开熟悉的环境换一个环境都会有不适应感,更何况是3岁的孩子。
如何更好地促进、帮助安抚新入园的幼儿适应新环境和人,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更快地渡过适应期,现将我们幼儿园老师的一些经验和做法与大家一起分享。
1、在新生刚入园的时候,尽快的让幼儿适应学校的生活。
让他们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尽快的熟悉老师、告诉他们老师姓什么;尽快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比如座位坐在在一起的、睡床在一起的小朋友。
2、熟悉幼儿园环境,了解幼儿园一日生活。
让他们看看幼儿园的新玩具,看小朋友们的上课、游戏、活动、做操,引发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告诉他们来幼儿园要干什么事情。
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学本领,什么时候和同伴一起做游戏。
3、对幼儿进行各类常规的训练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新生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家基本上生活都不能自理,由父母或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包办的,所以来到幼儿园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容易导致孩子的哭闹。
所以训练他们简单的常规可以使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新鲜感。
如给毛巾、杯架、小牙刷贴上标记,让他们先找到标记,然后让他们根据标记找到自己的小牙刷、毛巾、杯子。
最后让他们按标记取物品。
这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即训练了常规,又让他们动静交替,转移他们的视线,从而调动他们的情绪,达到稳定的效果。
4、在生活方面多些耐心与细心。
新入园孩子很多事情都不会做,不会自己吃饭、上厕所、穿衣服、穿鞋子等等,这就需要老师在引导他们的同时多些耐心与细心。
比如教他们上厕所、教他们吃饭要不厌其烦,多说多帮助。
在平时多留意观察适应力差、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让他们觉得老师与父母一样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从心里依赖老师、信任老师。
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幼儿教师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对于刚刚踏入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适应集体生活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肩负着帮助孩子们顺利过渡、融入集体的重要责任。
以下是我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工作中总结出的一些有效方法。
首先,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安全的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离开家庭后接触的第一个“大家庭”,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感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些温馨的装饰,如孩子们的照片墙、可爱的卡通壁画等,让孩子们一进入教室就能感受到温暖和亲切。
同时,要确保教室的设施安全,没有尖锐的边角和危险的物品,让孩子们能够自由地活动和探索。
在孩子们初入园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
教师要用亲切的笑容、温柔的话语和温暖的拥抱迎接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主动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习惯和个性特点,在日常活动中给予他们个性化的关注和照顾。
例如,对于胆小内向的孩子,要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对于活泼好动的孩子,要引导他们遵守规则。
组织有趣的集体活动是帮助孩子们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途径。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做游戏、讲故事等。
在活动中,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玩“搭积木”的游戏时,可以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共同搭建一个城堡,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和乐趣。
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孩子在家中习惯了依赖父母,进入幼儿园后,需要学会自己穿衣、吃饭、上厕所等基本生活技能。
教师要有耐心地逐步引导,通过示范、讲解和鼓励,让孩子们逐渐掌握这些技能。
比如,可以组织“自理能力比赛”,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引导孩子们学会分享和交流也是适应集体生活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和故事,培养他们的分享意识和友善品质。
同时,要教给孩子们一些基本的交流技巧,如礼貌用语、倾听他人等。
当孩子们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引导他们学会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友谊。
小班幼儿适应性培养的有效方法

小班幼儿适应性培养的有效方法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适应新环境、新群体以及新的生活规律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一些有助于小班幼儿适应性培养的有效方法。
一、创造温馨的环境一个温馨、舒适、安全的环境对小班幼儿的适应至关重要。
教室里可以布置一些可爱的卡通形象、温馨的装饰画等,让幼儿一进入就有亲切感。
要确保室内的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玩具和教具摆放整齐有序,给幼儿一种整洁、舒适的感觉。
还可以设置一些相对独立的区域,如阅读角、建构区、角色扮演区等,让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从而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主动与幼儿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及时给予回应和鼓励。
通过拥抱、微笑、表扬等方式,增强幼儿对教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因材施教,给予个性化的关注和指导。
比如,对于比较内向的幼儿,可以多给予他们一些表达自己的机会;对于比较好动的幼儿,可以引导他们参与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动。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有趣的活动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在参与中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可以组织一些音乐、舞蹈、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在欢乐中释放自己的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表现力。
例如,进行音乐律动活动,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摆动身体,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培养节奏感和协调能力;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模仿生活中的各种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行为,提高社会交往能力。
还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观察自然等,让幼儿接触大自然,感受阳光和空气,增强体质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按时进餐、午睡、洗手等,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讲解、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生活技能和方法。
例如,通过儿歌教幼儿如何洗手,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正确的洗手步骤;在进餐时,鼓励幼儿独立进食,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班新生幼儿如何快速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许辉
发表时间:2015-06-12T15:08:16.84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6期供稿作者:许辉
[导读] 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
许辉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幼儿园266000
小班新生入园,是幼儿从家庭个体活动走向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第一步。
由于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所接触的人的改变,幼儿会感到陌生、不习惯,从而产生担心、恐惧的心理,在刚开始入园会出现哭闹、逃跑、不进教室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师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如何帮助幼儿克服由于环境的转变而带来的不安,尽快地稳定情绪,快速而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这不仅是家长们的愿望,也是幼儿园老师费尽心思要做好的工作。
通过开校这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为:
一、在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做好幼儿入园的准备工作
1.小班新幼儿报名可以提前几天,在新生幼儿报名时教师要和幼儿、家长做一些简单的交流,初步了解幼儿的一些基本情况,还要告知新生幼儿家长及早为幼儿做好幼儿所需的物质准备,并及早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2.让幼儿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环境。
入园前,可让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玩玩幼儿园的大型玩具,熟悉幼儿园;到班里看看、玩玩,熟悉老师;产生对幼儿园和老师的喜爱之情,消除幼儿入园时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的恐惧心理。
3.在幼儿入园前一天班里要召开小班新入园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发放家长须知。
告知家长在幼儿来园前,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做好幼儿的思想工作,不要采用强迫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愉快地来园,并允许幼儿带一件自己喜爱的玩具在幼儿园里玩耍。
强调家长早上送幼儿时,必须把幼儿交给本班老师,无论幼儿怎样哭闹,希望家长信任老师,下决心与幼儿分手,不要在园内逗留。
离园时请家长按时来接幼儿,以免让幼儿感到不安。
二、教师要在新幼儿入园前做好一切物质准备和迎接新幼儿的思想准备
新幼儿来园前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像家一样温馨又整洁的生活环境,在幼儿的小床上、水杯上、毛巾上、晨检表上贴好幼儿的照片,填写好幼儿接送卡,为幼儿准备好玩具等,还要有应对幼儿哭闹、逃跑的思想准备。
这样,教师才能管理好什么都不懂的幼儿,正常开展常规教育活动。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尽快融入集体生活中
新入园的幼儿不习惯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喝水、吃饭、洗手、大小便、玩玩具都不能像家里一样随心所欲,一切都要遵守规矩。
对于任性、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老师要适当地进行教育,还要教给他们一些生活技能。
这就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学到本领。
此外,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多开展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
“玩”是幼儿的天性,滑滑梯、荡荡椅、唱歌、跳舞、画画是幼儿最喜欢的,因此教师可多带幼儿去玩玩滑梯、荡椅,教一些幼儿喜欢的且容易接受的歌曲、律动、诗歌、故事、舞蹈。
这样既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又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活动转移幼儿想家想父母的情绪,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地生活、学习。
四、重视幼儿的来园与离园
幼儿来园与离园是初入园幼儿哭闹的重点时段,这两个阶段会对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产生重大的影响。
老师要通过幼儿入园前的了解准备,在幼儿入园时能叫出每一个幼儿的名字,最好是能叫出幼儿的小名,这样能让幼儿感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亲切,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和学习。
在离园时,老师可抽出时间和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缓解幼儿焦虑的心情,让幼儿感到老师和家长是朋友。
并与幼儿进行简单的道别,比如抚摸幼儿的头、点头微笑着说再见、对当天幼儿的进步给予物质奖励。
这样对第二天幼儿的入园就会有很大的好处。
五、幼儿进餐时的组织与培养
小班新生幼儿进餐是比较让老师头疼的事情,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发展还不是很协调,进餐时掉饭粒、翻饭碗的现象时有发生。
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老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地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鼓励幼儿自己进餐,不时地提醒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和良好的进餐习惯,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幼儿午睡时的照顾和习惯的养成
小班新生幼儿入园后,往往会被新鲜的环境、玩具所吸引而暂时忘却对家人的思念,但一到午睡时间,他们又会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情绪,有的甚至哭闹着要回家。
这种强烈的对家人的情感依赖以及对老师的排斥使幼儿不愿午睡甚至惧怕午睡。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使幼儿尽量在较短的时间适应午睡。
刚开始允许个别哭闹厉害的幼儿在他的小床上自由玩一会儿,有点困了,再由老师抚拍着使其入睡;还可以让幼儿抱着自己喜爱的玩具入睡;也可以为幼儿讲故事或者播放摇篮曲,让幼儿安静入睡。
七、幼儿入厕习惯的培养
幼儿刚入园容易出现尿裤、尿床等情况,有的幼儿是因为贪玩忘记了入厕,有的幼儿则是害怕老师不敢说要入厕,有的幼儿到了幼儿园里不会蹲便池,有的幼儿睡得太沉等,对于这些情况老师就应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培养。
首先,应定时组织幼儿入厕,尤其是对于贪玩的幼儿和睡得较沉的幼儿,应个别提醒。
其次,对于不会蹲便的幼儿,教师要耐心地教幼儿怎样蹲便池,还可以陪同他一起入厕,在旁边扶着幼儿给其鼓励。
总之,小班幼儿刚入园,拉裤、尿裤现象比较正常,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对待,一定要耐心、细致,不能着急。
尤其要尊重幼儿,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总之,新生幼儿入园教师一定要亲切地接待,对幼儿的照顾要细心,组织幼儿的活动准备要充分,这样幼儿就会很快地将哭闹情绪转移到老师的活动上,他们就会天天喜欢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