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作品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黑色幽默是什么

黑色幽默是什么
编辑本段学派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流派。1965年3月,弗里德曼编了一本短篇小说集,收入12个作家的作品,题名为《黑色幽默》,“黑色幽默”一词即由此而来。它是60年代美国小说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进入70年代后,“黑色幽默”的声势大减,但不时仍有新作出现,它在美国文学中至今仍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作家有约瑟夫·海勒、克特·小伏尼格、托马斯·平钦、约翰·巴斯、詹姆斯·珀迪、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唐纳德·巴赛尔姆、科马克·麦卡锡等。
色幽默”派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病态的,不正常的,库特?冯尼格的《第五号屠场》中的毕利、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都是被迫扮演小丑的角色。这与传统小说中的正面人物,理想人物截然相反,这些卑鄙无耻,神经不正常的人成为作品的主人翁,并在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并不奇怪。人物形象的创造就是为了作品的主题服务的,只要能够更好地表现主题,尽管是荒诞不经,滑稽可笑的人物形象也无不可。《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主人公尤索林是一个卑微猥琐的怕死鬼,为了逃避轰炸任务而装疯卖傻,最后逃跑到了瑞典。这些人物形象是当时社会某一侧面的化身。 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 “黑色幽默”大都是离奇的寓言故事,具有隐寓和象征的艺术特征。《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场》都是借第二次世界大战来隐喻现实。“黑色幽默”作家往往渲染一种虚幻的环境、塑造一些畸形的人物形象,而不是追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冯尼格的《猫的摇篮》通过霍尼克博士同他的小侏儒儿子的描写,来隐喻世界上的一切都只不过是象哄孩子一样的骗局。而“猫的摇蓝”也就成了谎言和欺骗的象征;而托马斯?品钦在《万有引力之虹》中写到火箭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虹弧般堕落,借此来隐喻人类必然灭绝的命运,而“万有引力之虹”也就成了死亡的象征。所以说,“黑色幽默”小说是一种接近寓言的文体。它一般都带有很深的象征意义。 悲剧性喜剧 “黑色幽默”是一幕悲剧性的喜剧,“黑色幽默”作家恰当地运用了滑稽、夸张变形、双关反语等艺术手法,对社会现实的黑暗进行嘲讽和鞭挞,从而加强了小说的喜剧效果。冯尼格喜欢开一些残忍的玩笑,在《猫的摇蓝》中写道:“听着:当我是个年轻人的时候,那就是说,在和两个妻子离婚之前,在抽过二十五万支香烟之前,在大醉于三千夸脱烈酒之前”!《在灵魂出窍》中嘲笑自己的妻子:“她过去的躯体实在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在过去那些日子里,不得不拖着这样一件东西东奔西走,常常寻得她情绪十分低落。”冯尼格在这些随意的玩笑中,隐含着冷酷的讽刺。而在这些滑稽的玩笑中,又使我们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了深刻的了解。海勒常常用反语来造成喜剧的效果,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写道:“上校在部队里服务已经有二十九个月了,他发觉自己仍然这么无能,而感到十分自豪。”在这种漫不经意的冷嘲热讽中,使读者对丑恶的现实产生厌恶和鄙视。 “反小说”的叙事结构 “黑色幽默”作品的结构采用“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改用戏剧性的新方法,利用形象来暗示、烘托、对比和象征,一改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只有片断的现实情节,很少完整的故事情节。这是“黑色幽默”派的艺术特征之一。这类小说用重复和强化代替变迁和发展。如冯尼格所说:“让他人给混乱以秩序,我则给秩序以混乱”。“黑色幽默”作家正是把滑稽幽默的东西和崇高严肃的东西,喜剧的因素和悲剧的因素结合在一起。“黑色幽默”小说又惯于打破时空观念,把时间相对论与科学幻想巧妙结合在一起。这种重叠式和多层次齐并进的结构,对于故事情节的迅速展开和深化主题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反英雄”式的人物 人物精神世界常常趋于分裂,成为带有悲喜剧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借他们可笑的言行影射社会现实,表达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反英雄”常常是一些行为乖僻,思想古怪的猥琐人物。传统文学作品中性格前后一致,形象高大,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毅力和巨大才干的英雄被一些言行可笑卑下的“反英雄”所取代。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纳古特的《第五号屠场》以及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的故事背景,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三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不是在战场上建立奇功的英雄,有的甚至还是千方百计逃避战争的怕死鬼,或者疯疯傻傻的精神病患者。他们是一些被生活扭曲得变态的人物,身上有的只是在现代社会中饱受创伤的心灵。但是,作者真正的意图是通过这些表面上看似荒诞不经的故事与人物,让人们意识到世界的荒谬,现实的黑暗。而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也即在颠倒了的社会中,“反英雄”却显出了真实、可爱的一面。而那些热衷于大发战争财、国难财的所谓“英雄”们才成了官僚体制自私、贪婪、残暴、蛮横与无耻的象征。 特殊体裁 “黑色幽默”小说还采用特殊的体裁,这与黑幽默作家的身份有关。“黑色幽默”作家大都是大学里的教授,有渊博的知识,喜欢在科技领域里发掘题材。如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就是导弹发射的轨迹;冯尼特的《冠军牌早餐》中认为斗争来自头脑中有害的化学物质。这些新颖独特的题材与传统小说相比,有独特的吸引力,对深化作品的主题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情节荒诞不经 “黑色幽默”小说的情节往往是荒诞不经、充满梦幻的色彩。冯尼格认为小说不需要开端、中心和结尾,甚至不需要什么情节。另外,“黑色幽默”作品中常常出现辛辣尖酸的讽刺。冯尼格在《上帝保佑你,罗斯瓦特先生》对美国黑暗的现实进行了尖刻的讽刺:“一小撮贪得无厌的公民控制了美国值得所造成的。诚实、勤劳、安份守已的公民如果要求一份活下去的工作。就被看作吸血鬼。同时他们看到,赞美之辞却保留给另一些人。他们由于懂得犯罪的窍门,都得到巨额报酬。这样,美国梦翻起了肚皮,变成绿色,浮到无限贪婪的恶浊表面,充满气体,在中午太阳下呼地一声爆炸了。”这种直露尖刻的讽刺在“黑色幽默”作品中是很多的,正是这种痛快淋漓的讽刺使作品具有很强的现实的针对性。 语言上的革新 “黑色幽默”作品在语言上也有所革新。他们摒弃了语言典丽华美的传统,拒绝了简炼含蓄的语言风格,在语言风格上标新立异,句法拖沓冗长,重复含糊,使小说内容也变得混乱而虚幻。在这方面,约翰?巴斯最为突出,他在文中重复某些句子、标点符号也用得不合规范,给人以突兀、滑稽的感觉,这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显著特点,“黑色幽默”文学的内容也决定了它的这种语言形式。“黑色幽默”小说的这些与传统小说迥异的艺术特征,使黑色幽默派文学与“迷惘的一代”、“跨掉的一代”等其他现代派一样,在短时间内流行起来,成为美国文学的一股重要的文学思潮。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

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英美文学里“黑色幽默”赏析本文对英美文学中的“黑色幽默”进行深入探讨研究,欢迎各位英美文学专业的同学借鉴!摘要:“黑色幽默”是西方文学流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反理性的哲学思想与社会思想相互融合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时代背景,是作品所处社会生活的一种真实反映。

为了能够有效解决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问题。

关键词:英美文学;黑色幽默;艺术价值;赏析“黑色幽默”又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作为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黑色幽默”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非常深刻而又广泛的影响,主要的代表作品包括《第二十二条军规》、《第五号屠宰场》、《万有引力之虹》以及《等待戈多》等。

“黑色幽默”小说突出的往往是人物以及其周围环境的荒谬和压迫,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来表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互不协调,并且通过放大、扭曲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呈现畸形状态,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但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本文主要通过列举以上其中三部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英美文学作品,对文章中“黑色幽默”的创作风格进行细致分析。

首先要评析的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瑟夫・海勒的名作《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部作品曾被西方评论界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人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创作背景,描写的是一个美国空军大队驻守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作品中的主人公飞行员轰炸手约翰・尤索林,这是一位满怀正义、具有爱国热情投身战场,并屡立战功后被提拔为上尉的人物。

但是驻守大队的司令官卡斯卡特上校却扮演着一个急功近利、阿谀奉承的角色。

卡斯卡特上校一心想当将军,为此,一次次的给部下增加轰炸飞行任务,甚至不惜用部下的生命帮助自己晋升。

而约翰・尤索林则亲身经历着这一虚伪、荒诞、残酷的现实,他逐渐感觉到这一切只不过是当权者升官发财的把戏,而自己则身处于一个极其凶险的环境之中。

黑色幽默小说

黑色幽默小说

黑色幽默作家及其作品
弗拉迪米尔· 纳博科夫,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奠基人和拓 荒者,他的代表作是《洛丽塔》,它讲述的是中年男子亨 伯特与十二岁姑娘洛丽塔之间的“畸形恋爱故事”。 威廉· 加迪斯,最受人尊敬而又最少人阅读的重要的美国 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为《小大亨》,它讲述的是一位小 学生如何投机并创建一个跨国公司的故事。 库尔特· 冯内古特,他的代表作为《五号屠场》,小说写 的是德累斯顿空袭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死亡。 约瑟夫· 海勒,美国黑色幽默小说家中的现实主义者,其 代表作为《第二十二条军规》,它所表达的是外部力量或 制度对人的压迫和侵蚀作用,讲述的是美国士兵在二战中 荒诞的经历。 约翰· 巴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革新主义者,其代表作是 《山羊小子贾尔斯》,它讲述的是主人公贾尔斯成长的故 事,它隐射了当今世界东西两大政治集团给世界造成的混 乱,给人类造成的痛苦。 唐纳德· 巴塞尔姆,其代表作是《白雪公主》,它戏仿了 家喻户晓的德国格林童话 。 托马斯· 品钦,“用科学隐喻后现代社会的作家”,代表 作《万有引力之虹》,表达了现代社会的荒诞和人们的绝
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点
一 、 无以复加的变形与夸张 在海勒的 《 第二十二条军规 》 中 , 一个美国空军中队的 伙食管理员米洛为利用战争发财而大搞“ 跨国公司 ” ,并 竟然与德国人签订合同 , 用自己的飞机轰炸自己的空军基 地 。布莱克上校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 ,一夜之间发起忠诚 宣誓运动 , “ 所有作战的官兵到情报室领取图囊时 ,都得签 一个忠诚誓约 。 到降落伞室领取防弹衣和降落伞时 ,得签 第二个誓约 ,还得向管理摩托车的鲍金顿中尉签第三个誓 约 …… 只要转个身就得签上一个忠诚誓约 ” 这故事貌似 一场闹剧 ,其实却是美国政治生活的真实反映 ,它不是无稽 之谈而是一个夸张了的缩影 。 巴塞尔姆的小说 《 白雪公主 》,以一种游戏的方式解构 了一个别样的美丽的童话世界 。小说中这样描写白雪公 主 : “ 她是一位黑美人 , 高个子 , 身上长着许多美人痣 : 胸 上一颗 ,肚子上一颗 ,膝盖上一颗 ,脚踝上一颗 ,臀部上一 颗 ,脖子后面一颗 。它们全长在左边 , 从上到下 , 几乎能 列成一排 …… 她的头发黑如乌木 , 皮肤洁白如雪 。”夸 张的成份非常明显 ,活脱脱地恶搞白雪公主 。美丽的童话 在巴塞尔姆戏谑的笔下成为一个幻影 ,作家通过对这个美 丽童话的滑稽仿写 ,宣告了童话世界的解体 。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

论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当谈到中国当代文学时,王小波的名字和他的作品始终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黑色幽默风格,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探讨王小波小说中的黑色幽默及其意义。

黑色幽默是一种文学流派,通常以幽默的方式处理痛苦或荒诞的题材,从而引发读者的反思和情感共鸣。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常常用荒诞的情节、反讽的语言和夸张的人物形象来描绘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人性弱点。

在王小波的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独特叙事方式尤为引人注目。

他常常通过戏谑、调侃的语气来描绘悲剧性的题材,从而将痛苦和荒诞转化为幽默和讽刺。

这种叙事方式既能够减轻故事的压抑氛围,又能够让读者在笑声中领略到故事的真实内涵。

王小波还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哲学思考寓于具体的故事情节之中,从而让读者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思考人生的真谛。

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及其意义是他在文学界的独特贡献。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黑色幽默风格让读者重新审视生活中的荒诞性和人性的弱点,并引发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和思考。

他以幽默的方式处理痛苦题材,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也为当代文学注入了一种新的元素。

王小波小说的黑色幽默是其作品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哲学思考,让读者在欢笑中领略到故事的真实内涵和人生的真谛。

他的作品为中国当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对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黑色幽默在王小波的小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让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愉悦的感受,更能在思考中体会到其深刻的哲理。

这种独特的风格也为其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使黑色幽默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和发展。

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其中的“黑色幽默"风格更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黑色幽默”的角度,对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进行探讨。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1)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小说流派。

(2)美国作家弗里德曼收集了一些作家的小说片段,编成一个集子,书名为《黑色幽默》。

(3)“黑色幽默”是一种用喜剧的形式来表现悲剧的内容的文学方法。

幽默加上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

故此,西方评论家把它称之为“绞刑架下的幽默”。

(4)艺术特征:“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小说具有寓言性。

(5)代表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尼格特的《第五号屠宰场》、品钦的《万有引力之虹》、约翰"巴思的《烟草经纪人》等。

所谓“黑色幽默”,实际上是一种用喜剧形式来表现悲剧内容的新的文学形式。

作家往往以存在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世界的本质是荒诞这一判断为出发点,突出描写现实世界的混乱不堪以及个人与世界的紧张对峙,并以一种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着意将这种对峙加以放大、扭曲、变形,使之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压抑和沉闷。

硬汉形象是指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老汉桑提亚哥更是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心中的硬汉形象,从而成为海明威作品中众多硬汉形象最突出而独特的代表。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起源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浅谈黑色幽默及其主要特征

浅谈黑色幽默及其主要特征

浅谈黑色幽默及其主要特征[摘要]黑色幽默是20世纪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流派之一。

黑色幽默是带着浓重的荒诞、绝望、阴暗甚至残忍的色彩的喜剧。

以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我们来探讨黑色幽默小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反英雄式的人物的塑造以及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独特的创作手法。

[关键词]幽默黑色幽默特征伯格森说过,“幽默可使紧张的情绪疏散,神经松弛。

”幽默是人类心灵开放的花朵。

即幽默如从天而降的温润细雨。

将我们孕育在一种人与人之间友情的愉快与安适的气氛中。

幽默是轻轻地挑逗人的情绪,像搔痒一样。

最精微纯粹的幽默便是能逗引人发出一种含有思想并发人深省的笑耍。

幽默指在生活中判明和在艺术中再现喜剧性特征、方面和现象的能力。

幽默是文学的独特艺术风格。

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

有时候,“幽默”与“滑稽”像一对孪生兄弟。

但“幽默”虽然伴随着风趣与轻松,却不同于搞笑或噱头。

幽默往往蕴含着人生智慧,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作用,幽默的作品可以在笑声中引人思考、使人成长。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正常的幽默,传统幽默的思想基础是乐观主义的,人们相信善最终能战胜恶,引发轻松、欢快、明朗的笑。

黑色幽默的思想基础却是悲观主义的,既然面对的是死亡、是荒诞,那只能痛极而笑,化痛为笑,只能不以为然地拿痛苦开玩笑,以喜剧的方式去表现悲剧的内涵,从而酿就了苦涩阴郁的笑。

那么什么是黑色幽默?尼克伯克曾举了一个例子,通俗地解释了这种幽默的性质。

某个被判绞刑的人,在临上绞架前,指着绞刑架故作轻松地询问刽子手:“你肯定这玩艺结实吗?”因此西方评论家称黑色幽默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此外,它还被称为“病态幽默”、“黑色喜剧”、“绝望喜剧”等。

“黑色”含有绝望、痛苦、恐怖和残酷的意思。

黑色幽默作为一种美学形式,属于喜剧范畴,但又是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变态的喜剧,带着浓重的荒诞、绝望、阴暗甚至残忍的色彩。

对周围生存环境、冲突与矛盾的放大、变形、扭衄,令读者深感荒诞不经,滑稽可笑。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黑色幽默
人无力改变令人绝望的现实, 干脆就发出大笑,用笑声拉开 自己与现实的距离,用笑声否 定现实,以维护自己饱受戕害 的心灵和生存的尊严。 用后退一步的形式,进行抗争, 对丑恶的现实进行审美观照, 从而把玩痛苦。

黑色幽默

这里的幽默,其实是一种嘲 弄,不仅嘲弄他人,也嘲弄 自我,嘲弄世界,对人类处 于“自我”无力状态的嘲弄。 作家用喜剧手法来处理丑 恶和畸形,来处理痛苦和不 幸,这样更加显得具有悲剧 意味。黑色幽默为读者创造 了一种新的审美方式。

约瑟夫· 海勒和《二十二条军规》
海勒(1923—1999),美国著名犹太作家,“黑
色幽默”代表作家。
《二十二条军规》内容

小说以二战为背景,描写一支驻扎 在地中海“皮亚诺扎”岛上的美国空军 飞行大队的生活。 小说没有一条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 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形象。上尉轰炸 手尤索林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是全书的主 要线索。 作品通过尤索林由觉醒、厌战到逃亡 的经历,表现一代美国青年理想破灭之 后玩世不恭、厌战反战的情绪,揭示现 实社会的荒诞和人们处身其中的无奈和 尴尬,宣扬世界荒诞的存在主义思想。
黑色幽默艺术特征

第一,特殊的幽默风格。 “黑色幽默”文学打破悲喜剧 界限。 以喜剧形式表现悲剧的内容。 痛苦和不幸也成了开玩笑的对 象,这就给传统幽默的美学形 式引进了一个新因素:认为痛 苦是可笑的,对不幸采取嘲笑 的态度。
黑色幽默特征



“黑色幽默”的嘲笑讽刺很含蓄, 带有寓言性质。 作家并不明确做出道德、政治的评 价,而是让读者从冷峻的幽默和喜 剧形式的笑声中,悟出含蓄的寓意。 作家们摒弃传统的写实手法,用放 大镜和哈哈镜来反映世界,采用无 限夸大的手法表现客观事物,通过 放大变形,使那些阴暗、丑恶的东 西更突出,更可憎、可笑。 通过这种手法,作家虽报以冷眼、 不做评判,但读者却能领悟深意。

黑色幽默喜剧外壳包裹下的悲剧色彩——以《憨豆特工3》为例

黑色幽默喜剧外壳包裹下的悲剧色彩——以《憨豆特工3》为例

THE FILM CULTURE电影文化喜剧电影因其杂耍戏谑的叙事风格、诙谐搞笑的人物形象、因喜见悲的主题立意,积累了大量的粉丝观众,而后现代主义文化背景下的黑色幽默美学,作为一种带有悲剧色彩的喜剧元素,常常熔铸于喜剧电影作品当中,对已知的现实社会进行未知的消解和重构,继而上升到关于意识层面的审视和思考。

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会将现实世界的不满和抨击通过喜剧幽默的形式外壳包装出来,形成搞笑与痛苦并存、荒诞与戏谑并置、平静与冲突结合的矛盾统一体,这样的喜剧表现手法更容易引起观众的普遍共鸣,对电影文本带有一层很深的理解和诠释。

本文以《憨豆特工3》为例,从剧情设置、人物安排以及对英式文化的消解和重构层面,探讨喜剧电影作品中的黑色幽默风格。

试图通过电影作品中所蕴含的黑色幽默美学,对喜剧电影的创作形式提供更多的借鉴之处。

和一般的喜剧风格电影有所不同,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会从它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以及冷嘲热讽的言语刺激中,对社会的冷酷、人性的贪婪、生存状态的不满都进行彻底的揭露[1]。

这种用喜剧形式包裹悲剧色彩的创作外壳,是人物在思想情绪层面的病态化呈现并通过直观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客观存在的现实以另类的表演模式凸显出来。

一旦在传统的喜剧元素中融入病态情绪,就会传递出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

喜剧电影作品中的黑色幽默风格,都是基于客观现实层面创造出来的想象的主观世界,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绝望和悲哀以戏谑搞笑的方式揭示出来,《憨豆特工3》继承并发展了经典喜剧作品滑稽包装的创作特征,又立足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融入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影片试图通过黑色幽默美学来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并将人生的真谛摆到观众眼前,激起观影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幽默剧情设置:荒诞与戏谑共存不同于传统的喜剧电影表现形式,黑色幽默电影在进行剧情设置的过程中,往往通过散乱多线的情节叙事来映射荒诞无序的现实社会,也在这种无序跳脱的创作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秩序井然的强大作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幽默”作品的艺术特色中文摘要: 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作者借战争去嘲讽那些统治社会的军事官僚体制和控制人的生存权的大人物。

以及美国社会的混乱和疯狂。

通篇的荒诞与讽刺是该小说的一大亮点。

本文从漫画式的夸张、寓言式的象征、深刻的比喻、荒诞的逻辑等修辞手法来探讨小说的语言特色,旨在揭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特定语言技巧以及它对主题的深刻影响。

一引言当代美国被誉为后现代作家“新一代之父”的著名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就声明:“我的歌中之歌是不确定原则。

”这里所说的不确定性包括作品的主题、形象、青节和语言的不确定。

其中语言是后现代主义的最重用的因素,甚至上升到主体的位置,即倡导以语言为中心的创作方法,热衷于开发语言的符号和代码功能,并试图通过语言自治的方式使作品成为一个独立的“自身指涉”和完全自足的语言体系(曾艳兵2002)。

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一大流派的“黑色幽默”(Black Hu-mor)作家,用强烈的夸张到荒诞程度的幽默、嘲讽的手法,以非逻辑的语言游戏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绝望的画面。

把自我滑稽、丑恶、畸形、残忍以及一切阴暗东西加以放大、扭曲、延伸,促使读者产生一种惊恐不安的苦笑,禁不住对本质发生怀疑(赵乐牲1986)。

这种打破传统的语言模式,只有语言游戏和语言实验的后现代手法,也恰好揭露了现实世界的破碎,“自我”的虚无与绝望。

二小说主题及简介这里就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例子,分析其语言艺术是如何揭示其主题的。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黑色幽默”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它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驻扎在皮亚诺扎岛的一支美国空军飞行大队的活动为题材。

海勒借用战争这个宽广而又充满混乱感的舞台,表现他主观感受到的社会的荒谬和个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处境与命运(赵乐牲1986)。

在这里,各种怪诞的事件不停地发生,各种怪癖的人物不停地蹿动,演出了一幕幕狂想型的人间闹剧。

(Magill 1975)海勒的“反英雄”,即小说的主人公约塞连上尉是一名轰炸手,他置一切权威、信条于不顾,为保存自己的生命而进行着几近疯狂的努力。

在这个岛上,发生的一切都那么令人绝望:关于作战飞行次数的规定没有一点严肃性,可以被任意增加;一个大活人被宣布已经死了,而一个明明已死的人在官方的名单上还活着。

为了逃离这个荒唐的世界,主人公一次次地装病住进医院。

最后,他终于开了小差,逃到了瑞典。

三鲜明的语言艺术社会是荒诞的,人在社会中的处境是荒谬的,这是几乎所有的现代派作家创作的主题。

作为“黑色幽默”作家,海勒在这一主题的表现上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他把生活中的荒诞和可怕之处,设置在一种喜剧场面中加以再现。

这种阴森的喜剧又往往用嘻笑逗趣的笔调来描写,充满了各种奇巧的修辞手段。

其中运用比较多的语言表现手法有:漫画式的夸张、寓言式的象征、深刻的比喻、荒诞的逻辑等。

漫画式的夸张。

海勒常用简练而形象的语言,强调、突出、夸大或缩小人物的处境与环境的不协调、事物和景物的某些特征。

如小说中描写了伙食管理员米洛在采购时受到欢迎的场面:卡车进城后放慢了速度,……这期间,人们的欢呼声越来越响。

男童女童们都用不着上学了,而是穿着新衣,排列在大街的人行道两旁,手里不住的挥舞着小旗子。

……大街上人山人海,欢声雷动,空中到处悬挂着绘有米洛肖像的旗帜。

……围着围裙的店主们站在狭窄的店堂门口欣喜若狂的欢呼不已。

无数大号嘀嘀嗒嗒地吹得震天响。

到处都有人给挤倒,被踩死。

一些抽抽噎噎的老妇女围着缓缓而行的卡车拼命地你推我搡,竟相去摸米洛的肩膀,或握他的手。

……一排排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臂挽着臂,蹦蹦跳跳地跟在他的后面,一面扯着嘶哑的嗓门,直瞪着两眼,极敬慕地一遍一遍地喊着:“米一洛!米一洛!米一洛!”(第二十二章) 一个投机取巧的采购员,居然受到国家元首才能收到的欢迎,可以想见社会的荒谬到了何等程度!寓言式的象征。

象征手法是“黑色幽默”作品的主要手法,而且增添了寓言性。

文中最重要的象征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

海勒没有用regula-tion 或rule来表示“军规”,而“catch”一词本身就有圈套之意。

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实质,约塞连与丹尼卡医生进行的一次谈话对它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约塞连问丹尼卡医生:“奥尔是不是疯子?”“他当然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

“你能让他停飞吗?”“当然可以。

不过,先得由他自己来向我提出这个要求。

规定中有这一条。

”“那他干嘛不来找你?”“因为他是疯子,”丹尼卡医生说,“他好多次死里逃生,可还是一个劲地上天执行作战任务,他要不是疯子,那才怪昵。

当然,我可以让奥尔停飞。

但,他首先得自己来找我提这个要求。

”“难道他只要跟你提出要求,就可以停飞?”“没错。

让他来找我。

”“这样你就能让他停飞?”约塞连问。

“不能。

这样我就不能让他停飞。

”“你是说这其中有个圈套?”“那当然,”丹尼卡医生答道,“这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凡是想逃脱作战任务的人,绝对不会是真正的疯子。

”(第五章)第二十二条军规用的是“螺旋式的诡辩”,小说体现了两种含义:第一,空军军官必须完成规定的战斗次数才能回国。

无论何时都得执行司令官命令你做的事,即使你在飞满所规定的次数后还叫你飞行。

你还得去飞,否则就犯下了违抗上司命令的罪行。

第二,一切精神失常的人员都可以不完成规定的战斗任务,立即遣送回国。

但是要停止飞行,必须有本人提出申请,而一个人在面临真正的迫在眉睫的危险时,对自身安全表示关注,就证明他不是疯子。

第二十二条军规“没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内容或条文”,却无处不在。

它象征着冥冥中统治世界的神秘力量。

这种力量像天罗地网一样束缚着人们,使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等待它那刚愎自用和反复无常的打击。

人丧失了自由的意志,任它摆布(曾艳兵2002)。

在这里海勒接受了超现实主义的观点:现实世界往往是不真实的,超于现实之上存在着“某种组合形式”。

“第二十二条军规”自问世以来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压迫制度、专制势力的象征,它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人们痛恨它,企图推翻它,消灭它。

这就是本小说所包含的严肃主题(扬恝1975)。

荒诞的逻辑。

事实上《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以逻辑为基础的小说,而不是人物。

小说最主要的修辞手段就是不根据前提的推理和反向逻辑(Hilfer 1992)。

在小说描绘的世界里,一切都有合理存在的依据,同时一切又都不合常理。

军医丹尼卡的名字列在一次飞行的机组名单中,后来飞机出事坠毁,全体成员遇难。

丹尼卡实际上并未参加飞行,仍然活着而被官方宣布已经死去。

他抱怨自己身体冰凉冰凉而手底下的士兵解释道:“你已经死了,长官。

也许这就是你总是感到身体冰凉的原因。

”尽管死亡是这个秩序颠倒的现实世界里最绝对,最不容置疑的,可在这里它只能从属于庞大的习以为常的理性体系。

昔日莎士比亚庄严的“生存还是毁灭”(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在海勒笔下成了戏谑语:死还是不死,这就是要考虑的问题。

令主人公约塞连60年代风靡一时的不是他的人道主义,而是他那充满智慧与戏谑的荒诞逻辑(Bercovitch eds,2000)。

他关于敌人的定义表面上令人费解却耐人寻味。

“敌人,”约塞连斟字酌句地反驳道,“就是让你去送死的人,不管他站的是哪一边,自然也包括卡恩卡特上校。

这一点你无论如何不能忘记,因为你记住的时间越长,你就可能活得越长。

”(第十二章)海勒运用反向逻辑以对抗表面上清楚明白,实际上虚伪混乱的现实。

强化的重复。

那个从头到脚趾都打着石膏、缠着绷带的白色士兵的再次出现,引起医院里病人的极度恐慌,“他回来了”这一句话被大家重复了无数遍。

毫无秩序的现实世界,人们的精神已到了崩溃的边缘。

小说在结尾部分重复约塞连的疑惑“谁是我的伙伴?”,这与卡思卡特上校的“我们现在是伙伴了”形成鲜明的对比,一种是患难与共的战友,一种是拿灵魂与魔鬼交易得到的“伙伴”。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世界里人人自危,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真正的友谊是否存在?这里海勒表达了自己对虚伪现实的嘲弄,以及对人类精神状态的忧郁。

前面已说过,后现代主义作家破坏了语言的表意功能。

另一位“黑色幽默’作家品钦在作品《v》中有意淡化语言的表意功能和逻辑原则,采用了一个神秘符号V来强调语言的代码功能,从而使“V”的世界显得难以名状而又不可思议。

《第二十二条军规》也有类似情况。

小说多次出现“华盛顿·欧文”(或“欧文·华盛顿”),只是主人公约塞连的一种签名方式。

海勒借用此来嘲讽现实的不真实性。

四结语通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约瑟夫·海勒将他眼中的美国社会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个社会中,一向宣传的正义、爱国、真理、勇敢成了谎言和欺骗,而自私、贪婪、疯狂和混乱却组成了社会的内囊。

这样一种病态的社会只有海勒的想象力才能够包容它,只有“黑色幽默”的创作方法才能够更好的表现它。

鉴于对名著《第二十二条军规》艺术手法的分析,本文展示了“黑色幽默”作家所运用的主要语言技巧,并指出修辞手法对体现荒诞主题的作用。

通过“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象征以及其它语言技巧的运用,海勒展现了美国社会生动真实的一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官僚机构的荒诞和不可理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