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坂茂纸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坂茂纸建筑研究

坂茂纸建筑研究

• (2) 经济性:纸建筑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质量,占用空间少。
• (3) 灵活性:纸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更具灵活性,能够通过更换损坏部分得到经常性的维护,属于易替换 构件和维修的 建筑。
• (4) 低技术:纸建筑的技术要求不髙。大多数纸建筑的建 造萃于当地的技术水平,无?岛技术的指导,属 于低技术设。计另外,纸建筑比较容易与先进技术结合使用。
02
纸材料
纸材料
纸材料的结构形式—— 坂茂认为纸建筑与采用石头建造的古希腊建筑一样,都是通过材料的累积来承载荷载,纸被做 成筒状来增强力量,石头被砌成增加厚度的墙体和圆柱来承载,这些都是遵循了材料的本性。
纸材料的各种性能方面的提升—— 从 1991 年在诗人书库这一建筑的技术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技术研究方面的情况,该建筑 的实验目的是纸筒在恒定荷载长期影响下的变形,试验中,承受恒定荷载的 5 根纸筒放在室内, 每根直径 100 mm,厚度 12. 5 mm,长度 400 mm,恒定荷载是 1 000 kN( 取值为小于纸筒 1 /3 抗压强度) ,每隔一星期测量一次,检测纸筒的长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为期 一年. 由实验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尺寸变化是由相对湿度引起的. 结构工程师 Gergo Matsuide 与坂茂还测试了在不同条件下和环境中纸筒的张力、挠度、压缩、伸缩等。
3.2 曲面格栅式
坂茂的实践中还有一类作品 也是栅格曲面类的,但是严 格来说这类作品并不算建筑 ,而是构筑物,有纸桥和纸 塔等。
纸桥建在法国南部一段宽约10 m 的河上,桥呈弧形,类似石拱桥,两端分别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 堆中,周身呈原木颜色,由 281个类似扶杆的纸筒相互连接而成. 每个纸筒直径约11. 5 cm,厚度为 1. 19 cm. 桥梁的台阶由纸和塑料做成,桥基则是装满沙子的木盒子,整座桥梁总重量约 7. 5 t. 据一 位结构工程师介绍,纸筒受压能力远大于受拉能力,因此纸桥上受拉的下弦杆均使用拉索,由纸筒承受 压力,纸筒连接均是由钢节点实现, 解决了承重问题。

坂茂和他的纸建筑

坂茂和他的纸建筑

1994年在卢旺达内战爆发,超过200万人无家可归。 纸管制造廉价而制造简易,可以现场生产,以减少运输成本。1998 年,五十个紧急避难在卢旺达实际使用。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灾民目前栖身在体育馆。他们被迫 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几个月,之前临时房屋部署。他们缺 乏隐私和高密度,这可能造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 的损害。坂茂正在用纸管和帆布做窗帘给每个家庭制作 简单的分区。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坂茂
和他的纸建筑
坂茂是目前深受关注的日本建筑师, 被誉为“材料大王”、绿色建筑师。 他的设计带有明显的实验倾向,同时他 也关注人类社会问题。 他还说过:“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 了美丽的建筑。但同时,建筑师应有社 会责任感”。对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感 意味着使用一些容易得到的、廉价且可 循环使用的材料,例如硬纸管,竹子, 泥砖和橡胶树,体现了他的“绿色”观 念。
坂茂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亦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曾说过:“二十 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 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美国《TIME》杂志曾 经评价,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 义者的理想。“坂茂想让大众能够得到美好的东西,包括最贫穷者。” 在 坂茂看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是他对社会 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大量的低成本住宅使关怀具有现 实的可行性,而这一点是我们谈论建构时较少考虑到的。坂茂还认为,在 建筑临时住宅时应该斟酌材料与技术的使用,要考虑到一旦住户搬走,这 些房屋能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坂茂的建筑理念也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 生态与环保意识。当然,廉价材料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还因为它 建造周期短、施工便利,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日本建筑师阪茂和他的纸建筑研究

日本建筑师阪茂和他的纸建筑研究
维普资讯
曼璺 墨
20 0 0年德 国汉 诺 威 的世 界 博览 会 上 , 日本 建 兢师 阪 茂 (a l m) 由 Bl l 】s 设 计 的 日本 馆 引 起 了人们 的 注意 , 为 这 幢 5 0 r 的大 跨 度 顶 穹建 筑 , 结 因 0 0 ̄ 其 构 受 力 部 分 完 全 是 由 纸 构 件 来 承 担 的 ( l2 。 图 、 ) 其 实 , 并 不是 阪 茂 第 一 次 引 起 大 众 关 注 。 在 19 这 早 9 5年 , 日本 阪 种 大 在 地 震 的灾 民安 置 活 动 中 , 阪茂 就 以纸 结 构 为受 灾 者迅 速 建 造 了 一 片 简易 住 宅 和 ~ 幢 教 堂 。 教 堂 建 在 1 ̄ 5平 方 米 的 用 地 上 , 外 围 的 方 形 玻 璃 立 窗 01 由 围 合 结 构 和 内 部 的 椭 圆 形 的 礼 堂 部 分 构 成 :椭 圆 形 空 间 由 5 8根 纸 管 构 成 , 每 根 纸管 高 5 , 径 3O m 直 S mm, 1 nn 厚 5 n 。屋 面 部 分 由 牵 拉 在 环 梁 上 的 钢 丝 和 其 上 的 中 心立 柱 撑 起 薄膜 结 构 , 室 内具有 均 匀 柔 和 的 照度 。椭 圆 形排 布 使 的纸 管 从 教 友 一 侧 向牧 师 一 侧 由疏 渐 密 , 讲 坛 后 密 实 成 墙 , 予 空 问 以 在 给 轴 向 感 , 圆 形 也 是 欧 洲 巴 洛 克 时 期 常 用 的 教 堂 平 面形 式 。 从 各 地 来 到 神 椭 户 的 学 生 和 志 愿 者 和 阪 茂 事 务 所 一 道 , 用 纸 管 利 于 装 配 的 优 势 在 极 短 的 利 的 时 间 内 建 成 了 这 个 “ 取 教 会 ” 得 到 了社 会 各 界 的 一 致 好 评 ( 3 4 。 鹰 , 图 , ) 阪 茂 15 9 7年 生 于 朱 京 , 年 时 的 阪 茂 有 两 个 爱 好 , 榄 球 和 造 型 艺 木 少 橄 品 高 中 时 候 他 开 始 在 美 术 学 院 的 夜 间 建 筑 科 ( 备 班 ) 课 , 来 是 想 考 东 预 上 本 京 艺 术 大 学 的 建 筑 科 , 临 近 高 中 毕 业 时 得 到 一 位 老 师 的 劝 告 , 定 到 美 但 决 国 留 学 17 9 7年 他 先 到 r南 加 卅【 筑 大 学 , 2年 半 时 间 完 成 了 四 年 的 课 建 用 程 、 后 进 入 由约 翰 ・ 达 克 执 教 的 纽 约 库 伯 学 院 ,9 4年 毕 业 并 于 次 年 在 然 海 18 ¨本 成 征阪 茂 建 筑 事 务 所 其 间 他 曾 于 1 8  ̄ 9 3年 回 到 日本 在 矶 崎 新 的 92 18 事 务所 工作 ~年 , 尽管 “ 几乎 没 能 和 矶 崎 新 讲 上 几句 话 ” 但 事 务 所 优 秀 的 ,

建筑大师分析及建筑欣赏——坂茂

建筑大师分析及建筑欣赏——坂茂

PC桩宅, 1992年, 日本静冈
这座房子兼作摄影师的摄影棚,
建在一个陡峭的斜坡上,从公
路上以45度角升起。客户希望
在有限的预算内达到最大的透
明度。设计了一个结构系统,
使用300毫米的预制混凝土柱
直接支撑屋顶和地板。楼板高
出地面9米,由叠层工字木结
构(10米长,间距5.5米)制成,
靠在连接前后预制混凝土桩的
环保和人文主义
华林小学 贰
华林小学是坂茂 为汶川地震灾区设计 的校舍,成都华林小 学校舍所使用的纸管 来自国内厂家捐赠的 回收纸品,往往不需 要特殊的加工,只进 行简单的圈压即可, 通过物理方法来提高 纸管构建的结构强度。
环保和人文主义
对于居住类的灾后临时板房建筑,坂茂往往采用快速廉价的“Paper-Loghouse”式简易箱体拼装基础方式,基
此外,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 是他对社会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大量的低 成本住宅使关怀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而这一点是我们谈论建构 时较少考虑到的。
环保和人文主义
坂茂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体现了一 个建筑师对于材料语言的创新能力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 感。坂茂被称为“材料大王”和绿色建筑师,最擅长用的是一 些经济、绿色、可循环的材料(硬纸筒、竹子、木材)。坂茂 对纸这种非传统材料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发,用各种形态的 纸制作纸管、纸板、纸膜,建造了大量建筑作品。使用可回收 纸制作的不同尺寸的纸筒,通过纸筒的排列组合制造天花板、 展台、隔墙,这不仅可以避免大量浪费而且使用后可以方便地 拆除和再利用,坂茂由此认识到纸筒的美感和其作为绿色建材
环保和人文主义
贰 坂茂针对这座纸管校舍进行了生态化建筑设计,坂茂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对校舍 进行结构选型。最终,这座纸建筑校舍的结构型式为纸管框架。

坂茂与他的纸建筑

坂茂与他的纸建筑

坂茂不仅在建筑上有杰出 的表现,也是一位人道主义 者,曾任联合国难民高等委 员会(UNHCR)顾问的他曾说 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 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 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 数人服务,例如种 族冲突的 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表现在行动上,他运用纸建 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 为阪神大地震的災民设计纸 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 庐安达难民搭蓋避难所及住 家;「纸建筑」在他的理念 中,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 科技的创作,更 深含对人类 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坂茂简介: 坂茂1957年8月5日出生
于东京,父亲是丰田公司的 业务人员,母亲是 “高级定 制”女装设计师。坂茂的父 亲非常喜欢古典音乐,在坂 茂很小的时候就让他学小提 琴。坂茂的母亲每年都前往 欧洲参加巴黎和米兰的时装 周,这激起了坂茂到海外旅 行的渴望。坂茂的儿时家里 住的是木屋,常常雇请木匠 们前来修缮。坂茂对传统木 匠活儿很着迷,喜欢自己挑 选木块搭建小玩意儿。那时 的坂茂希望成为一名木匠。
“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但同时,建筑师应 该有社会责任。”——— 坂茂
设计理念: 对于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意味着使用一些建筑材料,像硬纸
管、竹子、泥砖和橡胶树(rubber trees)。这些材料不仅容易 得到,而且便宜,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在建筑界,坂茂也以敢大 胆使用最廉价、最脆弱的材料而闻名。2006年,他用中国竹编 帽子设计的法国蓬皮杜中心新馆,从其他153名竞争对手中脱颖 而出;日本神户大地震时,他仅用一天时间,为失去家园的灾民 盖起了一座纸筒教堂;他还提出用传真纸筒芯代替钢筋水泥的想 法,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有参加国际灾后重建……正如普利兹 克建筑奖评委会所说的那样,坂茂博士通过他高超的建筑技艺为 遭受自然灾害地区的无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了志愿服务, 他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 创新永无止境。同时,坂茂也很重视和行业内的同行交流经验, 2013年底,他参加在清华组织的ECGB亚洲建筑论坛时已经向中 国的建筑界同仁们进行了充分的诠释。在当时的论坛上,坂茂博 士作为主讲嘉宾,以“走向建筑设计与社会贡献的共存”为题, 向现场的近500名国内建筑界人士讲述了他的建筑理念与经典案 例,受到了听众们如潮的掌声和高度的评价。

设计的人文关怀:关于坂茂及其作品的思考

设计的人文关怀:关于坂茂及其作品的思考

设计的人文关怀:关于坂茂及其作品的思考“居者,居其所也”,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居”,而建筑师则成为了定义“居”的挥笔者,回眸华夏的土木与西洋的石材,期间不乏能巧者的鬼斧神工,而坂茂则是能工巧匠中的佼佼者。

尤其是在21世纪的东方,取材自然、成本低廉、易于塑形、悄然生息地影响着西方的建筑哲学,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筑革新影响着世界的脉搏。

本文将通过对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坂茂及其作品进行探究,介绍坂茂如何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对环境负责,解释自己对建筑的深厚理解。

标签:环保主义;人文关怀;可持续发展1 建筑师坂茂的介绍坂茂出生于日本东京,就读于南加州建筑学院、库伯联盟建筑学院,导师是著名的建筑教育家约翰·海杜克,毕业后曾就职于建筑师矶崎新的工作室,2014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最高的奖项,坂茂曾说过“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了美丽的建筑物。

但同时,建筑师应该有社会责任。

”坂茂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诠释着“居”的理念。

对于坂茂而言,所谓的社会责任就是在环保、廉价的材料中实现功能满足的最大化,以其对结构深刻的理解,引领着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潮。

曾经有人说,坂茂是“纸上建筑师”,李贝斯金不同的是坂茂以纸为材料盖房子而闻名于世,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个个富有生机的建筑物。

2 坂茂的作品解读坂茂的作品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建筑材料轻捷环保,对结构观念十分大胆,在其作品当中尤以纸建筑最为著名。

笔者在坂茂众多建筑中主要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进行研究,剖析坂茂的作品的特点。

2.1 简易建筑的快速建造-纸教堂1995年,日本神户发生了大地震,为了给人们以安慰,坚定信念重建家园,坂茂用了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建造了一栋教堂。

教堂的成本极其低廉,内部结构简单实用,简便的内部设施满足人们灾后进行祈祷的功能,以便保证人们内心的安宁,这是坂茂个人向死者敬献最直接、最真诚的敬意,希望那些在地震中遇难的人们能够得以安息,遇难者家属早日恢复日常生活,共建家乡。

坂茂纸建筑研究

坂茂纸建筑研究

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
纸之画廊
IE商学院纸质阁楼(IE Paper Pavilion)
2001年印度地震后搭建的纸木宅
1995年,坂茂为阪神地震灾民搭建的纸木 宅。
纸建筑的优缺点
• (1) 生态性:纸具有回收吋循环性能,可以把废纸回收加以处理做成相应的建筑材料。纸本身所具备的 特点符合可持 续性发展的所有指标。
2、自承重的纸管维护体系
十字卡口
十字卡口与墙体纸管的连接方式
螺杆将纸管紧紧拉结在一起
2、自承重的纸管维护体系
自承重的纸管维护体系十字卡口 细部关系图
2、自承重的纸管维护体系
剖面
3、纸管屋架
20根三种不同长度的纸管(尺寸同围护体系纸管)作为结构杆件,与木夹板制成的
节点相互卡接,同样在管外钉入螺钉与卡口钉合,以此纸管与木夹板节点的组合形成 空间屋架。
• (2) 经济性:纸建筑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质量,占用空间少。
• (3) 灵活性:纸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更具灵活性,能够通过更换损坏部分得到经常性的维护,属于易替换 构件和维修的 建筑。
• (4) 低技术:纸建筑的技术要求不髙。大多数纸建筑的建 造萃于当地的技术水平,无?岛技术的指导,属 于低技术设。计另外,纸建筑比较容易与先进技术结合使用。
新基督城大教堂——纸之灵魂庇护所
纸板教堂”由98个同样大小的硬纸管斜 斜堆栈着,构成三角形轮廓,并在建筑 立面镶上原本教堂的玫瑰窗,彩色的三 角玻璃窗在白天光照之下,隐约可见如 水印般的基督图像;当夜晚室内开灯时, 从外观看起来更有一股神圣庄严之美。
拉奎拉纸音乐厅 ——废墟上的歌唱
坂茂采取了与纸管住 宅相似的思路,将一 座闲置的钢结构车站 建筑用纸管等材料围 合,形成了音乐厅的 室内空间。由于在结 构上借用现有建筑, 纸管的生产和运输又 十分快速,这座建筑 的工期只需要三个月 左右。3000平方米的 建筑内部包括教室和 表演空间,可以进行 演奏、讲话、集会等 等公众活动。

阪茂纸质建筑特性及介绍

阪茂纸质建筑特性及介绍

阪茂纸质建筑特性及介绍在常人眼中,纸是一种柔软脆弱的材料,很少有人能想到用它代替坚固的建筑结构材料使用。

但在建筑师眼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日本建筑师坂茂就做到了,他发挥纸柔软的特性,创造出美观、坚固而低环境负担的新可能性。

纸的强度低是其作为建筑材料的主要限制因素,坂茂将纸板做成纸筒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礼堂原本的木结构改成纸筒结构,节约成本,而且纸筒可回收,更加环保。

坂茂用轻巧、组装迅速的纸材搭建一座“纸教堂”,以替代地震中焚毁的教堂。

纸制品易受潮,易燃,坂茂所采用的纸是具有环保功能的传真纸芯,这种纸芯经过防水、防火及覆膜处理,建成了第一个纸建筑。

2000汉诺威日本馆空间概述:该馆由青年设计师Shigeru Ban设计,占地约3600平方米,全部用再生纸管和纸板材料建造,夜晚望去,就像一个横卧在战区的巨大的波浪形黄色灯笼(此处插入图片1)德国汉诺威世博会日本馆(Expo 2000 Hannover Japan Pavilion)展馆的主要空间可以归纳为三个空间三个空间之间没有严格的建筑形态阻隔,而是以外形所带给人们的意识形态形成了这种阻隔……,在人们的意识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三个独立的空间。

(此处插入图片2)三个空间在人的意识中有明显的划分,但是在客观形态上是相互贯通的,没有强加的约束,这也正符合了世博会“自然、生态、宽泛”的理念纸质材料是很狼好的临时材料,符合展馆本身临时性的特征,也尊重设计理念中的“绿色、环保”(图4)材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场馆在建造过程、拆除过程中高效性。

临时展馆的拆除没有带来废旧钢筋、木材、砖材等建筑垃圾污染。

“临时”与“纸质”完美的搭配与表现(图5)日本馆屋面采光采用的是透光性很好,防火的PVC材料,天然光可以直接到达室内。

展厅面积3090平方米,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充分享受到阳光。

并且,室内光线的控制是恰到好处的,顶棚的大面积采光并没有造成室内外空间的混淆。

(图3)新西兰纸教堂克莱斯特彻奇在2011年2月遭遇6.3级强震,那场天灾夺走了185条人命,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一座百年大教堂也被毁,这让当地民众失去了集体祈祷的场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坂茂(Shigeru Ban)的设计思想与纸、木建筑"What is temporary and what is permanent?It does not depend on what material we use.A concrete building is temporary if a developer demolishes it a few years after it was built.A building made of paper can become permanent if乡eople love it.”一一Interviewed by Martin Moeller上述这段话来源于Martin Moelle:对坂茂采访中的一段,也被放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中坂茂的页面上,可见普利兹克的评委们也认为这段话最能代表坂茂本身的建筑思想。

坂茂认为一栋建筑是永久还是临时,是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

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经济危机对建筑师的影响,在所谓房地产‘泡沫’时期,开发商会买下一块土地,拆除上面的所有房屋,哪怕它们是刚刚完工的,因为在高涨的土地价格面前,房屋建设的费用就是九牛一毛。

而他在1995年为神户大地震建设的临时纸教堂,因为人们喜欢它,才得以存在了十年,并且搬迁到了台湾直到今天。

这样的观点或者说思想贯穿了坂茂所有的建筑作品,很多人认为坂茂就是一位做临时建筑的建筑师,这恰是对他的误读。

所以,为了尽量全面、正确地了解坂茂的轻型设计的思想,了解坂茂本人的教育与执业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一、追随海杜克John Hejduk坂茂出生于1957年的东京,他说他早年的生活经验对他的职业有影响。

在他的童年,他曾经想成为一名木匠,因为他们家经历了多次加建,而他经常会捡木工用剩的边角料制作玩具,例如火车或者房子之类的。

坂茂认为童年的经历养成了他讨厌丢弃东西的习惯,让他在执业后有冲动去重复利用不同的材料。

在教育方面,坂茂首先进入了东京艺术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学习,他说,在入学考试中,他们被要求制造一个超高一米高的模型塔,并且只能用纸板完成,且不能浪费任何材料。

在坂茂成名后又遇到东京艺术大学的老师,老师对他说:“你还是在做一样的事情”。

1、辗转SCI-Arc在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除了棋文彦(Fumihiko Maki)和谷口吉生(Yoshio Taniguchi)之外,比较少著名的日本建筑师是在国外留学的,即使在今天,日本的建筑系学生也更喜欢在本国著名的学府如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东京工业大学(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等学校中学习,因此日本建筑师也呈现明显的师承关系。

但是明显的,坂茂是一个例外,他说他在读高中的时候就希望日后能在大学学习建筑,当时为了能考上东京大学的建筑学院,他前去就读了一种类似预科班的学校。

在这时他通过杂志《a+u》了解到了John Hejduk和库拍联盟,于是他改变了原来的打算,而一心想去纽约进入库拍联盟学习。

但是当年并没有互联网,而在日本也几乎没有什么人了解库拍联盟,更糟的是,坂茂当时的英文也很差。

在库拍联盟的小册子中,坂茂了解到他们并不接受国际学生,所以他必须先申请另一所美国大学,然后再转入库拍联盟。

坂茂最初在挑选学校的时候并没有特别的要求,幸运的是,最后南加州建筑学院(SCI-Arc California)接受了他的申请。

坂茂申请的时候是1977年,而南加州建筑学院是1974年建立的,因此在当时还是一所非常新的学校,虽然Eric Owen Moss,Thom Mayne,Frank Gehry等著名建筑师己经在这任教了。

也由于学院刚刚成立,坂茂甚至不需要英语的成绩证明就进去了,当然这也归功于他己经在日本的预科学校打下了建筑学基础。

虽然南加州建筑学院只是坂茂作为去库拍联盟的跳板,但实际上却比坂茂想象的有趣的多,FrankGehr y在70年代的美国正处于他的鼎盛时期,而Thom Mayne也是后来2005年的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不过即使如此,坂茂仍旧十分向往Hejduk所在的库拍联盟,于是在1980年,坂茂放弃了在南加州建筑学院的所有学分,己经大三的他终于转入了梦寐以求的库拍联盟,重新作为一个大一新生再次开始了在建筑学院的学习。

直到1984年坂茂从库拍联盟毕业,他一共在两所学校花费了七年的时间,到底是什么驱使他如此向往库拍联盟,Hejduk又是什么样的人,对坂茂有怎样的影响呢?2、John Hejduk与库拍联盟John Hejduk(约翰海杜克),192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99年逝世。

他曾经就读库拍联盟(Cooper Union,1947-1950)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1950-1952)以及哈佛大学(Harvard,1952-1953。

他曾经在贝律铭的工作室工作过,然后才在1965年于纽约成立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75年,他才成为了库拍联盟的院长。

他的建筑生涯,可以说是以教育教学为主,设计生产为辅,这点和现代主义四大师的Walter Gropius(格罗皮乌斯)很相似。

他比较出名的作品包括克洛兹堡塔和裙楼(Kreuzberg Tower and Wings),柏林的IBA社会住宅项目(IBA Social Housing in Berfin。

他还设计了大量实验性的住宅,例如所谓的“墙宅”项目(Wall House,1968-1974),但是在大约四个方案当中,只有一个真正建立起来一一二号墙宅(Wall House2)。

在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德克萨斯州,John Hejduk和BernhardHoesli(伯纳德.赫斯里)、Colin Rowe(柯林罗)、Robert Slutzky(罗伯特.斯拉兹基)、Lee Hirsche(赫希)、Kan Nuhn(甘.鲁恩)、Irwin Rubin(欧文.鲁宾)等人汇聚在一起,在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空间形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现代建筑的教育进行了探讨。

后人将他们称为为“德州骑警”,这一附有美国西部牛仔片色彩的称号。

他们回顾了Le Corbusier(柯布西耶)的“多米诺结构”和Theo Van Doesburg(凡.杜斯堡)的“空间构成”这两者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基本的空间图式,前者将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和抽象的空间形式结合,提出更多的设计可能,后者则更多地从新的艺术和哲学概念出发,将抽象的空间要素和构成概念应用在设计当中。

而得州骑警的教师们通过回顾,发展出了“九宫格练习”这一有效的现代建筑教育工具。

最初是Slutzky和Hirsche开创了九宫格(nine grid)三维练习的雏形,一开始仅仅是以三成三的九个相同立方体作为基本网络的抽象模型,后来在Hejduk的帮助下,深化了九宫格练习的可能性:将网络交点垂直方向立起作为柱子,水平连接成为梁,以此形成框架,在框架中水平方向板片为楼板,垂直为墙体,最终将“点一线一面”的抽象形式与“柱一梁一板”的具体建筑构件联系起来。

在Hejduk看来,这种联系了抽象空间形式与具体建筑构件的练习正是结合了“多米诺结构”与“空间构成”这两种现代主义基本空间图式,使得结构和空间的问题可以同时进入设计练习当中。

Hejduk认为九宫格是一种隐喻,代表一种开放性的问题,不关乎任何风格,因为其空无一物,所以可以永无止境地发展。

Hejduk于1963年来到纽约的库拍联盟,他不但将以前“德州骑警”的九宫格练习带到这里,并且还发展了“方盒子”(cube problem)练习。

后来Hejduk成为了“纽约五”(New York Five)的一员,“德州骑警”和库拍联盟的影响则继续体现在这个组合上,尤其是在PeterEisenman(彼得.埃森曼)身上。

坂茂本人说,在他从学校毕业后,他曾经在矶崎新(Arata Isozaki)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按照日本许多建筑师的发展轨迹来说,通常其工作过的事务所的影响会大于在学校的影响,但是在这点上,坂茂是一个例外。

坂茂说他非常崇敬矶崎新,特别是他的Gunma Museum C1974,他从高中时代就很想在矶崎新的事务所工作,但是在库拍联盟毕业后,他发现自己对矶崎新的后现代主义风格毫无兴趣,这段工作的经历反而更加让他决心追随John Hejduk。

坂茂说虽然Hejduk并没有很多建成作品,但是他的建筑语汇却非常切合实际。

坂茂甚至调侃说“似乎我注定就要成为一个‘纸建筑师’C paper architect”,比起美国很多只能在纸上做设计的建筑师,坂茂真的变成了一个纸建筑师,只不过他真的用纸在搭建。

二、两场展览:1、Emilio Ambas:的“功能二重性”在坂茂执业后,真正使得他开始关注材料的,并不是他在库拍联盟接受的教育。

如果说John Hejduk和库拍联盟是为坂茂奠定了坚实的现代主义教育的基础的话,Alvar Aalto(阿尔瓦.阿尔托)、Emilio Ambasz两位著名建筑师和两场关于他们的展览则是使得坂茂真正转型到使用纸作为建筑材料的关键。

坂茂毕业后在矶崎新的事务所工作的时候,坂茂负责了几场在东京中轴美术馆(Axis Gallery of Tokyo)的展览,其中有一场是关于阿根廷籍的设计师Emilio Ambasz的。

坂茂说他本来就对Ambasz很感兴趣,不仅因为他既是建筑师,又是图形和工业设计师,而且他的作品通常带有一种“功能二重性”(functional duality)一一也就是他的作品在满足一般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还能满足其他出乎人意料的功能要求。

例如1992年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世博会(Seville1992Exhibition),他曾经试图说服每个国家都设计了一艘船作为展馆来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

因为世博会的展馆通常都是临时的,所以每个国家的“船展馆”都能在本国建造,然后驶入西班牙塞维利亚,在展览结束后,只需要再将展馆“开”走,而世博会的场地上只剩下设计好的池塘码头和公园。

这个想法的确既有创意又十分聪明,还契合纪念哥伦布这个主题,不过可惜的是这个想法并不合世博会主办方的意思,虽然没有实现,但是依旧体现了Ambasz对于功能二重性的奇思妙想。

Ambasz在建筑设计上,提倡绿色建筑,正如他所提倡的一样,让建筑和自然以及社会人文整合起来。

他设计的日本福冈国际中心(ACROS Fukuoka Prefectural International Hall,1994)就是他的代表作,这栋建筑从视觉上就是绿色的。

在日本福冈县城区中心的钢筋混泥土森林中,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公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