坂茂分析 -
日本建筑师坂茂

日本建筑师坂茂(Shigeru Ban)催生了世界首例的「纸的建築」,坂茂还將其应用在阪神地震后搭建的临时建筑及恆久建築物上。
一九八六年,从美国留学归国的坂茂,在Alvar Aalto特展的会场设计,因为经费有限,无法使用芬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Aalto爱用的木材,他以纸管作为展馆的內墙、天花板及展示台,這次的经验,让坂茂意外发现纸管的强度远超过想像,进而孕育「纸建筑」的创作原点。
一九八九年,名古屋设计博览会馆,展馆虽不大,但却让坂茂首次实现纸建筑的梦想,他以四十八支外径三十三公分、厚度十五公厘、長度四公尺,表面经过蜡纸防水加工的紙管,重现江戶時代造园名家所设计用來欣赏水琴窟的东屋。
这座纸建筑,白天里,一束束屋外的光线透过纸管间的空隙照射屋內,入夜之后,建筑物本身就像一座大型灯具,朝向四面八方射出四十八条灿烂的光束。
二○○○年德国汉诺威万国博览会占地五千平方公尺的日本馆,坂茂采用纸建筑,让世人重新评价我们身旁熟悉的素材,发挥纸柔软的特性,创造出美观、坚固而低环境负担的新可能性。
坂茂不仅在建筑上有杰出的表现,也是一位人道主义者,曾任联合国难民高等委员会(UNHCR)顾问的他曾说过:「二十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
」表现在行动上,他运用纸建材轻巧、组装迅速的特质,为阪神大地震的災民设计纸教堂及临时房屋,也为非洲庐安达难民搭蓋避难所及住家;「纸建筑」在他的理念中,已不单纯是一种结合高科技的创作,更深含对人类社会的关怀与责任。
PAPER ARBOR - Nagoya, Japan, 1989This wa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paper tube constructions. Manufactured as form. work for circular concrete columns, the tubes are used structurally here. Forty-eight of these tubes (325mm in diameter, 15mm thick and 4m high) are treated with paraffin water-proofing and fitted onto a precast concrete base in a circle.总共有48根纸管(直径325,15厚,4米高)被插入混凝土现浇的圆形基础中。
建筑家坂茂

xxxxxxxxxx
2
1 简历 3 理念 5 代表作品 7 结论
-
目录
CONTENTS
2 成就
4 创新
6 未来展望
1
简历
4
简历
坂茂(Ban Shigeru)是一位 备受赞誉的日本建筑师,
1957年出生于东京
他在日本东京大学学习建筑 学,并于1980年获得学士学
位
接着,他在建筑师安德 鲁·马丁(Andre Martin)的 巴黎办事处工作,之后在东
的影响
3
他还采用了计算机辅助 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 型(BIM)等先进技术,以
优化设计和提高效率
5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樟木县博物馆(China):坂茂在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并注重 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能源消耗
皮埃尔·吉纳尔图书馆(法国):这座图书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森林中的树干,它使用 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并利用自然光线进行照明
影响
他的创新设计和环保理念多受到坂茂影响的建筑作品, 这些作品将继续推动建筑行
业的进步和发展
7
结论
结论
01.
坂茂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建筑家,他的作品和理念不仅在建筑领域产 生了重大影响,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02.
他的设计创新和环保理念将继续影响未来的建筑行业,并帮助我们 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
京都国际新美术馆(日本):坂茂在这座美术馆的设计中采用了纸管作为结构材料,并 利用它们来创造灵活的空间布局
苏黎世费林格艺术博物馆(瑞士):坂茂在这座博物馆的设计中使用了可回收材料和模 块化建造方法,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
代表作品
浅析坂茂纸建筑设计

浅析坂茂(Shigeru Ban)的设计思想与纸、木建筑"What is temporary and what is permanent?It does not depend on what material we use.A concrete building is temporary if a developer demolishes it a few years after it was built.A building made of paper can become permanent if乡eople love it.”一一Interviewed by Martin Moeller上述这段话来源于Martin Moelle:对坂茂采访中的一段,也被放在普利兹克建筑奖官方网站中坂茂的页面上,可见普利兹克的评委们也认为这段话最能代表坂茂本身的建筑思想。
坂茂认为一栋建筑是永久还是临时,是取决于人们对它的态度。
这充分反映了日本经济危机对建筑师的影响,在所谓房地产‘泡沫’时期,开发商会买下一块土地,拆除上面的所有房屋,哪怕它们是刚刚完工的,因为在高涨的土地价格面前,房屋建设的费用就是九牛一毛。
而他在1995年为神户大地震建设的临时纸教堂,因为人们喜欢它,才得以存在了十年,并且搬迁到了台湾直到今天。
这样的观点或者说思想贯穿了坂茂所有的建筑作品,很多人认为坂茂就是一位做临时建筑的建筑师,这恰是对他的误读。
所以,为了尽量全面、正确地了解坂茂的轻型设计的思想,了解坂茂本人的教育与执业经历是必不可少的。
一、追随海杜克John Hejduk坂茂出生于1957年的东京,他说他早年的生活经验对他的职业有影响。
在他的童年,他曾经想成为一名木匠,因为他们家经历了多次加建,而他经常会捡木工用剩的边角料制作玩具,例如火车或者房子之类的。
坂茂认为童年的经历养成了他讨厌丢弃东西的习惯,让他在执业后有冲动去重复利用不同的材料。
坂茂纸建筑研究

• (2) 经济性:纸建筑的优点是成本低廉但不降低建筑质量,占用空间少。
• (3) 灵活性:纸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更具灵活性,能够通过更换损坏部分得到经常性的维护,属于易替换 构件和维修的 建筑。
• (4) 低技术:纸建筑的技术要求不髙。大多数纸建筑的建 造萃于当地的技术水平,无?岛技术的指导,属 于低技术设。计另外,纸建筑比较容易与先进技术结合使用。
02
纸材料
纸材料
纸材料的结构形式—— 坂茂认为纸建筑与采用石头建造的古希腊建筑一样,都是通过材料的累积来承载荷载,纸被做 成筒状来增强力量,石头被砌成增加厚度的墙体和圆柱来承载,这些都是遵循了材料的本性。
纸材料的各种性能方面的提升—— 从 1991 年在诗人书库这一建筑的技术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技术研究方面的情况,该建筑 的实验目的是纸筒在恒定荷载长期影响下的变形,试验中,承受恒定荷载的 5 根纸筒放在室内, 每根直径 100 mm,厚度 12. 5 mm,长度 400 mm,恒定荷载是 1 000 kN( 取值为小于纸筒 1 /3 抗压强度) ,每隔一星期测量一次,检测纸筒的长度变化以及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的变化,为期 一年. 由实验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尺寸变化是由相对湿度引起的. 结构工程师 Gergo Matsuide 与坂茂还测试了在不同条件下和环境中纸筒的张力、挠度、压缩、伸缩等。
3.2 曲面格栅式
坂茂的实践中还有一类作品 也是栅格曲面类的,但是严 格来说这类作品并不算建筑 ,而是构筑物,有纸桥和纸 塔等。
纸桥建在法国南部一段宽约10 m 的河上,桥呈弧形,类似石拱桥,两端分别固定在略高于水面的沙石 堆中,周身呈原木颜色,由 281个类似扶杆的纸筒相互连接而成. 每个纸筒直径约11. 5 cm,厚度为 1. 19 cm. 桥梁的台阶由纸和塑料做成,桥基则是装满沙子的木盒子,整座桥梁总重量约 7. 5 t. 据一 位结构工程师介绍,纸筒受压能力远大于受拉能力,因此纸桥上受拉的下弦杆均使用拉索,由纸筒承受 压力,纸筒连接均是由钢节点实现, 解决了承重问题。
坂茂和他的纸建筑

1994年在卢旺达内战爆发,超过200万人无家可归。 纸管制造廉价而制造简易,可以现场生产,以减少运输成本。1998 年,五十个紧急避难在卢旺达实际使用。
日本大地震和海啸的灾民目前栖身在体育馆。他们被迫 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几个月,之前临时房屋部署。他们缺 乏隐私和高密度,这可能造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身体上 的损害。坂茂正在用纸管和帆布做窗帘给每个家庭制作 简单的分区。
建筑师的社会责任
坂茂
和他的纸建筑
坂茂是目前深受关注的日本建筑师, 被誉为“材料大王”、绿色建筑师。 他的设计带有明显的实验倾向,同时他 也关注人类社会问题。 他还说过:“作为一个建筑师,我设计 了美丽的建筑。但同时,建筑师应有社 会责任感”。对坂茂来说,社会责任感 意味着使用一些容易得到的、廉价且可 循环使用的材料,例如硬纸管,竹子, 泥砖和橡胶树,体现了他的“绿色”观 念。
坂茂不仅是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亦是一位人道主义者,他曾说过:“二十 世纪的建筑大师为大众建造公共建筑,而冷战后一代的建筑师应该为少数 人服务,例如种族冲突的受害者和无家可归的人。”美国《TIME》杂志曾 经评价,坂茂也许比今天很多做玻璃和钢铁建筑的人更接近老旧的现代主 义者的理想。“坂茂想让大众能够得到美好的东西,包括最贫穷者。” 在 坂茂看来,选择低成本的材料与技术并非纯粹风格的需要,而是他对社会 尤其是对弱势群体服务方式的实际体现。大量的低成本住宅使关怀具有现 实的可行性,而这一点是我们谈论建构时较少考虑到的。坂茂还认为,在 建筑临时住宅时应该斟酌材料与技术的使用,要考虑到一旦住户搬走,这 些房屋能得到回收和再利用。 坂茂的建筑理念也反映了日本人普遍具有的 生态与环保意识。当然,廉价材料建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环保,还因为它 建造周期短、施工便利,为解决人类居住问题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
大师作品分析

B
63
参考书目:
1. 弗兰普顿.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张钦南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4 2. 史密斯.建筑理论(下)—勒柯布西耶的遗产.王贵祥译.北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 弗兰普顿.建构文化研究.王骏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2007 4. 柯洪编著.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刘托译.北京京知识产权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5. 罗杰•H •克拉克,迈克尔•波斯.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汤纪敏,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工业出版社, 2006 6. 路易斯 康的空间构成—图说20世纪的建筑大师 原口绣昭 著 徐苏宁 吕飞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B
19
柯布西埃从人体尺度出发,选定 下垂手臂,脐,头顶,上伸手臂 四个部位为控制点,与地面距离 分别为 86,113,183,226厘米。 这些数值之间存在着两种关系: 一是黄金比率关系;另一个是上 伸手臂高恰为脐高的两倍,即226 和113厘米。
利用这两个数值为基准,插入其 他相应数值,形成两套级数,前 者称“红尺”,后者称“蓝尺”。 将红、蓝尺重合,作为横纵向坐 标,其相交形成的许多大小不同 的正方形和长方形称为模度。
美国,阿拉维纳曾为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圣爱德
华大学设计了学生宿舍(2008年)。
B
62
圣爱德华大学宿舍
作业任务书
以组为单位(4人/组),从现代主义或其后的建筑大师中选择一位大师在欧洲的建筑 作品进行分析:
(1)与周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区位、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外部空间、出入口、景观组织等,绘 制黑白图,归纳总图设计特点; (2)建筑功能布局与空间组织:绘制功能分析图、平面与垂直交通空间组织的类型与特点、空间限 定的方式、家具布局分析,总结特点; (3)建筑形态与造型:建筑形体组合与构图、各立面的构图、轴测、开窗方式、建筑造型特点; (4)建筑结构与材料运用: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各结构构件的连接方式建筑材料的运用、建筑细部构 造分析。
坂茂赏析

坂茂是一位永不知疲倦的建筑师, 他的作品散发着乐观的精神。在别 人眼里不能克服的挑战,坂茂却看 到前进的动力。在别人眼里充满未 知的道路,他却看到创新的机遇。 作为一名为投入的建筑老师,他不 仅是年轻一代的榜样,更是他们的 旗帜。
他是人道主义建筑师
除了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创意的建筑师 之一”外,坂茂身上还有一个标签——人道主义建筑师, 关注灾后重建和人道救援。不同于许多名人选择捐资募款 ,他对灾后重建的参与方式,让人深深感到建筑师履行社 会责任散发出的光和热,以及一种“给予”的智慧。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建筑师往往与社会特权阶层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历史上看,人们往往用金钱或政治力 量,聘请建筑师来为其工作, 体现的是地位与财富。当我意 识到这一点时,我感到非常沮 丧。与此同时,我也注意到, 当灾害发生时,人们居无定所 ——在那里,我可以伸出援手 。
幕 墙 宅 ︐ 年 ︐ 日 本 东 京
1995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 房屋的传统房间观念及家庭生 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 个半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 裸宅”的造价低廉:外部墙面 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 而室内墙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 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料复 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 个舒适、环保性能高,同时又 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纽约“游牧博物馆”有类似集装箱的外观
台湾纸教堂
台湾埔里纸教堂内部
日本“纸教堂 ”——鹰取天 主教堂内部
游牧博物馆ຫໍສະໝຸດ 纸从 教日 堂本 拆 卸 后 运 到 台 湾 埔 里 的
汲取了东西方文明和智慧的他,研究过很多 建筑师的作品,他意识到,许多伟大的建筑 师在材料选择或结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独到 之处。经过长时间思考,他开始大胆尝试用 纸做建筑材料。“我第一次使用纸张是用于 室内装饰,但我慢慢意识到,纸其实是强大 到足以被用作支撑结构的材料。”于是从 1989年开始,他尝试用纸代替钢筋水泥,纸 也是坂茂采用最多、运用最好的材料。
坂茂分析 -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不 仅仅是他善意的初衷,而且也体现在他全部的 作品中,尤其是表现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 坂茂的全部作品不仅仅呈现了他善良的初衷, 都体现了创意的思维模式及革新的设计理念, 特别是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杰出设计, 来应对高难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 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 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 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本届 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本届获奖者的职业生涯非常广泛。1985年在东 京成立第一个工作室之后,坂茂的业务又相继 扩展到纽约和巴黎。他完成的项目从极小居所、 实验性住宅和社区到博物馆、展览馆、会议中 心、音乐厅及写字楼。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 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 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 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 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 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 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 复合材料。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房屋的传统房间观 念及家庭生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个半 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裸宅”的造价低廉:外 部墙面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而室内墙 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 料复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个舒适、环 保性能高,同时又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纸茶馆
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 1985年至1986年,他组织并设计了埃米利奥· 安巴斯展览、阿尔瓦·阿尔托展览和朱迪 思·特纳展览,并担任东京轴心画廊的馆长。在阿尔托展览期间,他开发了纸管结构,并 并将其付诸实施,作为系列研究案例,坂茂还设计了“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 “幕墙宅”、“2/5宅”、“无壁宅”和“裸宅”。 1994年,坂茂得知卢旺达内战导致200万难民被迫在极其悲惨的条件下生活,他向联合国 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 。1995年阪神(或称神户)大地震后,一些前越南难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 房,坂茂就为他们建造了“纸木宅”。他还与学生志愿者一道建造了高鸟“纸教堂”。这一事 件促使了非政府组织—建筑志愿者师网络(VAN)的筹建以及此后救灾活动的实施。 VAN分别在土耳其(1999年)、印度西部(2001年)、斯里兰卡(2004年)建造临时房屋。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建造临时学校,在意大利拉奎拉建造音乐厅,又在2010年海地大地 震后建造避难所。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VAN在50多个避难所内建立了1800个纸质隔 间,使居住其中的家庭有了更多的隐私。VAN还在日本宫城县的女川市建造了临时房屋。 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而这些问题一度被政府所忽视。 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产生的剧烈破坏后,坂茂建造了纸板教堂,作为克莱斯特彻奇 市重建的象征。 1995年,坂茂的纸管结构开发获得了日本建设大臣颁发的永久性建筑认证,并完成了“纸 宅”的建设。 2000年,坂茂与德国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弗雷· 奥托合作,为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日本馆构 建了一个巨大的纸管网格薄壳结构。这种结构因其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特性而吸引了全世界 的关注。 1998年,Nobutaka Higara成为坂茂东京业务机构的合伙人。 2004年,坂茂与让·德·贾斯丁内斯(自2004年起担任他巴黎业务机构合伙人)和菲利 普· 古姆齐德简合作,在蓬皮杜梅斯中心的竞标中胜出。他集合了自己在日本和欧洲学生, 在位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顶层露台上搭建了纸管结构的临时办公室。 坂茂一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环境和信息研究学院教授。他赢得了蓬皮杜梅斯中心项目竞标 后,与合伙人让· 德· 贾斯丁内斯联手成立了一家私人事务所。2008年,他从庆应义塾大学 辞职,并于2010年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1年,他又成为京都艺术与 设计大学的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埼玉市的“裸宅”(2000年),坂茂用透明的瓦楞 塑料板给外部墙面做围护,又以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 作为室内墙面。透光板隔层使人联想起泛着光的日式 障子。客户要求不能有任何家庭成员被孤立,所以房 子内只有一个两层楼高的独特巨大空间,其中四间个 人居室安装着脚轮,能够自由移动。 在东京的“幕墙宅”(1995年)中,沿着房子外围两层 楼高的白色窗帘可以打开进行空气对流,也可以在关 闭后形成一个茧状内部空间。在14层高的东京尼古拉 斯· G· 海耶克中心(2007年),其前后外立面均安装高 大的玻璃百叶窗,并且可以完全打开。 坂茂以运输集装箱作为现成元素,构造了几座“游牧博 物馆”(纽约,2005年;加利福尼亚圣莫尼卡,2006年; 东京,2007年)。他设计的阿斯彭艺术博物馆将于 2014年8月开幕。 他的建筑通常被誉为“可持续”和环保设计,但他本人 表示:“大约30年前我开始采用这种设计风格时,还没 有人谈论环境,而我则把它视为理所当然。我始终对 低成本、本地出产和可重复使用的材料怀有兴趣。” 2006年至2009年,坂茂曾担任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 会成员。他在世界各地的建筑院校讲学和任教,目前 是京都艺术与设计大学的教授。 坂茂最初在南加州建筑学院(当时的总部设在加州圣 莫妮卡)接受建筑学教育,并于1984年获得了纽约库 珀联盟的建筑学学士学位。 坂茂将成为第七位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 前六位分别是已故的丹下健三(1987年)、槙文彦 (1993年)、安藤忠雄(1995年)、妹岛和世与西泽 立卫团队(2010年)以及伊东丰雄(2013 年)。达芬尼斯化妆品展台蝴蝶亭纸桥成都华林小学
纸圆顶屋
新牙住宅
OVALESS住宅
名古屋GC牙科产品公司办公楼
玻璃手工艺人的 工作室
金属百叶窗住宅
萨格勒布机场新航站楼
他富有创意的思维模式和革新的设计理念,不 仅仅是他善意的初衷,而且也体现在他全部的 作品中,尤其是表现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 坂茂的全部作品不仅仅呈现了他善良的初衷, 都体现了创意的思维模式及革新的设计理念, 特别是在建筑材料和结构方面,。通过杰出设计, 来应对高难挑战,坂茂扩展了建筑师这一职业; 他使建筑师能够参与政府、公共机构、慈善家 及受灾群体之间的对话。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和用高质量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积极行动,以 及他应对人道主义挑战的独有方式,使得本届 普利兹克奖得主成为一名模范建筑大师。 本届获奖者的职业生涯非常广泛。1985年在东 京成立第一个工作室之后,坂茂的业务又相继 扩展到纽约和巴黎。他完成的项目从极小居所、 实验性住宅和社区到博物馆、展览馆、会议中 心、音乐厅及写字楼。 坂茂大部分作品的基本特征都带有实验性色彩。 他不仅在面对问题和挑战上,而且还在建筑工 具与技巧上都拓宽了建筑领域。他善于发现标 准部件及普通材料,诸如纸筒、包装材料和集 装箱等的新用途。他更令人称赞的地方是他在 结构方面的创新以及对非传统材料的使用,诸 如竹子、织物、纸板还有再生纸纤维和塑料等 复合材料。 在其作品“裸宅”中,坂茂对房屋的传统房间观 念及家庭生活概念提出质疑,并创造了一个半 透明近乎魔幻的氛围。“裸宅”的造价低廉:外 部墙面用透明的瓦楞塑料板做围护,而室内墙 面为木构架上绷白色腈纶。这种精巧的普通材 料复合,即自然又有效,创造了一个舒适、环 保性能高,同时又具有极佳采光效果的环境。
2014普利茨克奖 坂茂作品集
家具屋(长城脚下的公社)
建筑师坂茂出生于东京,现年56岁,目前在东京、巴黎和纽约设有工作室,是建筑界的奇 才。他不仅为私人客户设计优雅且富于新意的作品,而且将同样具有创造性和丰富的设计方法, 广泛运用于人道主义事业。二十年来,坂茂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为灾害现场,同当地民 众、志愿者及学生合作,为灾民设计和构建简单、得体、低成本且可循环利用的避难场所和社 区设施。坂茂在自己位于巴黎的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表示:“获得这一奖项是莫大的荣誉。获奖 后,我必须保持谨慎,继续聆听于我的服务对象,无论他们是私人住宅客户还是救灾工作中的 人们。我把这个奖项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我会坚持自己的事业——不是改弦更张,而是继续 成长。” 坂茂在他从事的所有领域总是能够发现多种多样的设计方案,他通常会根据结构、材料、 景观、自然通风和光照条件,致力为建筑物的使用者们营造舒适环境。从私人住宅、企业总部、 博物馆、音乐厅到其他民用建筑,坂茂的作品总是以其原创性、经济性和精巧性著称,并且不 依赖于今天常见的高科技技术解决方案。 瑞士传媒公司Tamedia曾聘请坂茂为其员工创造一个宜人的空间。他设计了一个7层的总部大楼, 主体结构完全以木材打造,木梁间相互扣锁,无需金属接头。 对于法国蓬皮杜-梅斯中心,坂茂的设计灵感则来自于中式编织帽,他希望建造一个与之类似 的大规模建筑物。他设计了一个能够通风的起伏状木条格子框架作为屋顶。 在构建救灾避难所时,坂茂经常采用可回收的硬纸管作为墙壁,因为它们容易取材;价格低廉; 便于运输、安装和拆卸;而且能够防水、防火和循环利用。他说,在日本的成长经历培养了自 己不浪费材料的信念。 孩提时代,坂茂曾观察日本传统木匠在父母住所内工作的情形——在他看来,他们的工具、 建造活动甚至木材气味都充满了神奇。他常收集废弃的小块木材,并用它们搭建小模型。那时, 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木匠。但在坂茂11岁那年,班上的老师要求同学们设计简单的房子,而他 的作品被评为最优并在全校展览。从那时起,他就一直梦想成为一名建筑师。
坂茂的人道主义工作开始于对1994年卢旺达大屠 杀的救助,有数百万人因此而流离失所。坂茂向联合 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用硬纸管建造收容所的想 法,并受聘成为顾问。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后,他 再次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才华。在那里,坂茂开发出 了“纸木宅”,将人们捐赠的啤酒箱内填满沙袋作为地 基,再将硬纸管垂直排列形成房屋的墙壁。坂茂还为 神户灾民设计了一个用硬纸管搭建的社区中心。它后 来被拆散,并于2008年运往台湾重建。 坂茂经常与当地灾民、学生和其他志愿者合作建造这 些救灾项目。1995年,他创立了一个名为VAN的非政 府组织(NGO )——建筑师志愿者网络。每次发生 地震、海啸、飓风或战争,他都会领导VAN的志愿者 前往当地,其中包括日本、土耳其、印度、斯里兰卡、 中国、海地、意大利、新西兰和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说:“坂茂象 征着大自然的力量,鉴于他在遭受自然灾害地区为无 家可归者和丧失财产者提供的志愿服务,这一提法恰 如其分。而且,他还完全符合Architectural Pantheon„建筑圣殿‟的几项资质—他对工作对象有着 深厚的理解,特别强调对尖端材料和技术的运用;有 充分的好奇心和执着;创新永无止境;独到的眼光以 及敏锐的感官。他还拥有任何普利兹克奖得主都必不 可少却又难以描摹的气质。”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坂茂的评审辞特别强调了他 对硬纸管和集装箱等常见材料的实验性运用;他的结 构性创新;和他对竹子、织物、纸板以及再生纸纤维 与塑料复合材料等非传统材料的创造性使用。
纸茶馆
1985年,坂茂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的情况下赴东京开设了自己的公司。 1985年至1986年,他组织并设计了埃米利奥· 安巴斯展览、阿尔瓦·阿尔托展览和朱迪 思·特纳展览,并担任东京轴心画廊的馆长。在阿尔托展览期间,他开发了纸管结构,并 并将其付诸实施,作为系列研究案例,坂茂还设计了“PC桩宅”、“双顶宅”、“家具宅”、 “幕墙宅”、“2/5宅”、“无壁宅”和“裸宅”。 1994年,坂茂得知卢旺达内战导致200万难民被迫在极其悲惨的条件下生活,他向联合国 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提出了纸管避难所的想法,随即被聘为顾问 。1995年阪神(或称神户)大地震后,一些前越南难民不能入住由日本政府提供的临时住 房,坂茂就为他们建造了“纸木宅”。他还与学生志愿者一道建造了高鸟“纸教堂”。这一事 件促使了非政府组织—建筑志愿者师网络(VAN)的筹建以及此后救灾活动的实施。 VAN分别在土耳其(1999年)、印度西部(2001年)、斯里兰卡(2004年)建造临时房屋。 在2008年四川大地震后建造临时学校,在意大利拉奎拉建造音乐厅,又在2010年海地大地 震后建造避难所。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后,VAN在50多个避难所内建立了1800个纸质隔 间,使居住其中的家庭有了更多的隐私。VAN还在日本宫城县的女川市建造了临时房屋。 这些努力大大改善了避难所的生活质量和临时居住环境,而这些问题一度被政府所忽视。 2011年新西兰坎特伯雷地震产生的剧烈破坏后,坂茂建造了纸板教堂,作为克莱斯特彻奇 市重建的象征。 1995年,坂茂的纸管结构开发获得了日本建设大臣颁发的永久性建筑认证,并完成了“纸 宅”的建设。 2000年,坂茂与德国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弗雷· 奥托合作,为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日本馆构 建了一个巨大的纸管网格薄壳结构。这种结构因其可回收利用的建筑特性而吸引了全世界 的关注。 1998年,Nobutaka Higara成为坂茂东京业务机构的合伙人。 2004年,坂茂与让·德·贾斯丁内斯(自2004年起担任他巴黎业务机构合伙人)和菲利 普· 古姆齐德简合作,在蓬皮杜梅斯中心的竞标中胜出。他集合了自己在日本和欧洲学生, 在位于巴黎蓬皮杜中心的顶层露台上搭建了纸管结构的临时办公室。 坂茂一直担任庆应义塾大学环境和信息研究学院教授。他赢得了蓬皮杜梅斯中心项目竞标 后,与合伙人让· 德· 贾斯丁内斯联手成立了一家私人事务所。2008年,他从庆应义塾大学 辞职,并于2010年在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担任客座教授。2011年,他又成为京都艺术与 设计大学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