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平菇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稻草栽培桃红平菇技术

稻草栽培桃红平菇技术

稻草栽培桃红平菇技术
刘仙校;陈易之;翁国强;陈煊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桃红平菇系平菇属中的一个较为耐高温、耐湿的品种。

在11~35℃范围内,子实体都能分化发育。

其产量明显高于其它中、高型平菇品种。

桃红平菇肉质原韧,菇色艳丽,晒干色以红菇,香味浓郁,品质极佳,商品价值高。

我省农村稻草资源丰富,开发桃红平菇生产有广阔的市场和较高的效益。

因此它是农民致富的又一新途径。

我们于1987年开始利用稻草高产栽培桃红平菇,先后做了7年13次对照试验。

1993年取得较为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刘仙校;陈易之;翁国强;陈煊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14
【相关文献】
1.稻草栽培平菇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J], 郑琼珊
2.稻草栽培平菇高产稳产的关键技术 [J], 郑琼珊
3.稻草栽培平菇新技术 [J], 陈绮
4.吉安地区室外阳畦稻草栽培平菇技术 [J], 贺谊红
5.稻草栽培平菇与养鹅结合技术研究 [J], 高为民;卢玉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如下:
1. 环境控制:平菇生长温度适宜范围为15-25摄氏度,相对湿度为80-90%。

栽培
环境应保持稳定的温湿度条件,可通过通风、加热、遮阳等手段进行调控。

2. 培养基选择:平菇适宜生长于有机质较高的培养基上,如麸皮、稻草、秸秆等。

应选择质量好、无病虫害、干净的培养基。

3. 种菇基质处理:培养基在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
和杂草种子,常用方法包括蒸汽消毒、热水浸泡、化学消毒等。

4. 菌种接种:菌种接种是平菇栽培的关键环节,应选择高质量的种菌进行接种,
接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10-15克。

接种时要注意均匀撒置、避免堆积。

5. 养护管理:平菇的生长期一般为15-20天,期间需注意通风、遮阳、补水等养
护管理措施。

保持适宜的温湿度,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湿度过大或过小对菌
丝生长的不利影响。

6. 病虫害防治:平菇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褐腐病、蓟马、蝇类等。

应定期巡视,发
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如使用生物农药、粘虫板等。

7. 采收管理:平菇的采收时间一般在子实体出现纹路并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


收时要轻拿轻放,避免对菌丝生长的损伤。

8. 清洁消毒:每轮栽培结束后,应对栽培设施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防止病菌
和病虫害的滋生传播。

以上是平菇栽培管理技术的要点,综合运用这些技术,可以提高平菇栽培的产量
和质量。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平菇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夏季栽培平菇应选用高温型品种。

常用的品种有红平菇、侧耳5号、凤尾菇等。

二、培养料配方
玉米心81%,麸皮8%,复合肥6%,石膏1%,石灰4%。

三、装袋与接种EuE
栽培袋由厚0.02~0.03厘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制成,宽20~22厘米、长45~50厘米。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均匀装入袋内,边装料边压实,装好后扎口。

平菇可以用培养料直接接种,也可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用培养料直接接种时,边装料边接种。

即先将塑料袋一端扎好,放入一层菌种,然后装培养料,当培养料装至袋的1/2时,再放一层菌种,继续装培养料,培养料装至距袋口3~4厘米时,撒一层菌种,扎好袋口。

为防杂菌感染,培养料最好经高温灭菌后接种。

四、培养发菌
夏季温度高,菌袋叠放层数宜少,叠3~4层或单层排放。

室温控制在30℃左右。

若料温超过30℃,应加大通风量,同时疏散菌袋散热。

发菌10~15天翻堆。

20~25天菌丝长满袋。

五、出菇管理
菌袋转入菇房后,喷水使菇房湿度保持在85%~90%。

早、晚通风,7~10天可采收第一茬菇。

采收1~2茬菇后,将菌筒立放于畦内,排满畦后,用肥土填平菌筒间的空隙。

在菌床周围培土及上面覆土,浇透水。

覆土可有效控制杂菌感染,也能保温、保湿。

覆土后可采收2~3茬菇。

平菇

平菇

三、生产概况


平菇是世界上四大著名的栽培食用菌之一,广泛分布于 世界各地,主产国有中国、韩国、德国、意大利、日本 和泰国等。 由于平菇栽培料来源广,适应性强,技术容易掌握,生 产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自1972年刘纯业 先生用棉籽壳栽培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已遍及全国广 大城镇乡村。
返回
1. 定植期 在适宜条件下接种后 2 、 3 天, 菌种块周围长出新的白色菌丝,并吃入 培养料。 2. 扩展期 定植后菌丝即以接种点为中心 向四周扩展。 3. 深入期 菌丝布满料面后,同时向培养 料深层发展,直至吃透整个培养料。 4. 密结期 发菌透料后,菌丝体继续生长, 密度增加,充满基质空隙,分解积累营 养,逐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3、发酵结果
1、好的培养料:松散而有弹性,颜色红褐色,遍布 适量的放线菌菌丝,料有木质清香味,无氨气味, 含水量适中,pH值7.0~8.0。料内没有绿霉,毛 霉,曲霉等杂菌,无各种害虫,不酸、不粘、不 臭等。 2、优质的发酵料有如下特点:一是接种后发菌初 期不及生料快,但定植后,发菌速度明显加快, 且比生料发菌整齐;二是袋栽采用多层接种法, 每层都能正常发菌,而生料的仅两端发菌正常, 中间生长很慢或不能生长;三是基本不再有杂菌 发生为害。
2.玉米芯100千克,麦麸5千克,豆饼粉3 千克,过 磷酸钙2千克,尿素0.4千克,石膏粉2千克,石灰 粉3千克,料水比1∶1.3~1.4。 玉米芯应及时收集晒干,防雨防霉,粉碎成直径 1 ~1.5 厘米的小颗粒,装入编织袋内,在 1% 的石 灰水中浸泡 12 小时左右,使其吸足水分,捞出适 当摊晾,再将过筛的过磷酸钙、石灰粉、麦麸、 豆饼粉、石膏粉拌匀后掺入,尿素用清水溶化后 加入,含水量掌握在65%左右。 如果玉米芯颗粒较大,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同 时将配方中玉米芯100千克改为80千克,加入20千 克的棉籽壳或杂木屑。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种植种植技术与管理技术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种植平菇需要掌握一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

以下是平菇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的一些要点:
1.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棚种植平菇成为了主流方式,在大棚内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是种植平菇的关键。

2. 平菇的栽培基质主要有秸秆、麦秸、稻草等,这些基质需要经过消毒处理,以防止病菌的传播。

消毒处理可以使用蒸汽、石灰浸泡等方法。

3. 平菇的菌种可以通过培养基培育得到,也可以购买商业菌种。

菌种的选择应该健康、良好的菌丝生长并具有优良的产量和品质。

4. 平菇的种植过程包括菌种接种、菌丝生长、拔菇等几个阶段。

在菌丝生长期,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5. 平菇的管理包括病虫害防治、适时浇水、适时通风等方面。

病虫害防治可以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定期巡视和清除病虫害是必要的。

6. 平菇的收获时间一般在菌盖完全展开后进行,及时采摘可以保持产量和品质。

7. 平菇的贮存需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一般宜在5-10摄
氏度的环境中保存。

总的来说,种植平菇需要对温湿度、基质处理、菌种选择、管理和收获等环节进行科学的操作,只有合理掌握这些技术和管理技术,才能获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技术

红平菇栽培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红平菇栽培受气候、环境、培养基质等因素影响较大,病虫 害防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机遇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红平菇栽培技术得 到了改进和提高,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政府 对农业产业的扶持也为红平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红平菇栽培技术
xx年xx月xx日
contents
目录
• 概述 • 生物学特性 • 菌种制备 • 栽培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应用与前景
01
概述
定义与特点
红平菇(Ple…
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肉质肥 厚、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 。
生长特性
红平菇属于中温型菌类,生长温 度范围为5-30℃,最适温度为 25℃左右。
接种与培养
将栽培种接种到培养基中 ,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 成熟。
栽培种转接
成熟后将栽培种转接到新 的培养基上,用于出菇管 理。
04
栽培技术
培养基配制
培养基配方
采用玉米芯、麸皮、豆粕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磷肥、 石灰、石膏等辅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加水搅拌 至培养基含水量为60%-65%。
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
食用价值
红平菇肉质鲜美,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滋补强壮效果。
药用价值
红平菇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等药理作用。
红平菇生产的前景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追求,红平菇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市场需 求不断增长。
产业开发
红平菇的栽培、加工和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为菇农和企业创造了经 济效益。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平菇的栽培已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下面将介绍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1.基础建设: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场地,平菇栽培要求温度
适宜、通风良好、湿度适中,光线强度适中的环境,同时建立良好的设施,如遮阳棚、加湿设备等。

此外,还要准备好培养层和菇种。

2.菇种培养:选择优良的菇种通过体细胞培养、种子培养
等方法进行繁殖并培育成菇种。

菇种要保存在干燥、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保证菌种的活力、品质。

3.培养基制备:平菇培养基主要包括麦麸、蛋白粉、玉米粉、石膏等成分。

要保证各成分的质量和配比正确,制成均匀的完整培养基。

4.培养层配置:在合适的培养层上,先铺一层生草或覆盖
有机物料,再浇上培养层,在表面整齐地铺上菇种,培育各种菌丝。

5.接菇:当菌丝长成菇盖大小时,要进行接菇。

取一定量
的耐高温的黄泥或软粘土放入水中,搅拌均匀后,涂于菌丝上,覆盖好菇子,促使菌子成长。

6.管理养护:平菇的生长需要统一灌溉、通风、加湿和除虫等管理养护。

要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及合适的光照强度,促进菌盖和菌柄的生长。

7.采收和销售:菇盖生长到成熟之后,就可以采摘了。

在选择时间、方法和技巧上要小心谨慎。

采摘之后要及时处理和包装,以保持新鲜度和营养成分。

以上就是平菇栽培技术流程的细节步骤。

在生产中要注意科学管理,从而提高产量和质量。

同时,菌农还可以结合市场需求以及促销政策,发展多元市场渠道,实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现代化平菇生产。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

平菇栽培技术流程平菇栽培技术流程一、土地选择和准备1.1 土壤要求平菇适宜在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生长。

选择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层深度应达到30厘米以上。

1.2 土地消毒为了防止土壤病虫害的发生,可进行土地消毒处理。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喷洒生石硫磺、热水消毒、化学消毒等。

1.3 土地平整和改良在选择好的土地上进行平整,去除杂草并进行土壤改良,添加腐熟的有机肥料以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菌种培养和接种2.1 菌种培养选择优质的平菇种子,进行无菌培养。

将菌种培养在含有适宜营养物的培养基上,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培养出健康的菌丝。

2.2 接种将培养好的菌丝接种到菌包或菌床中,可以采用块斑接种、串珠接种或瓶内接种等方法。

三、菌包制作和管理3.1 菌包材料选择常见的菌包材料包括稻草、麦麸、木屑等。

根据不同材料的特点和菇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菌包材料。

3.2 菌包制作将选好的菌包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并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将菌丝均匀撒播在菌包材料中,然后进行包装封口。

3.3 菌包管理菌包放置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定期进行通风、保湿和浇水等管理措施,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菇盖的形成。

四、环境控制和病虫害防治4.1 温度控制平菇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5-25摄氏度,不同生长阶段需要的温度略有差异。

根据菇棚内外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温度。

4.2 湿度控制平菇喜湿耐旱,适宜的湿度为80%-90%。

可以通过加湿设备、喷雾等方式调节菇棚内的湿度。

4.3 光照控制平菇属于光照感应性菌类,适宜的光照强度为1000-2000勒克斯。

根据菇棚的情况,可以通过灯光的设置来控制光照强度。

4.4 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平菇菌棚,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虫害。

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根腐、褐斑病、蚜虫等。

五、收获和加工5.1 收获时机根据菇盖的大小、颜色和质地等指标判断收获的时机。

通常在菇盖完全展开、菌褶开始时进行收获。

5.2 收获技巧采用剪刀等工具将菇柄剪断,并将菇体整齐地摆放在容器中,以免损伤菇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红平菇栽培技术
桃红平菇,属于高温型菌类品种。

菌丝生长适温范围18~34℃,最适26~28℃,菇蕾分化温度18~25℃,子实体发育温度23~40℃,最适为28~38℃,35℃时生长最快。

该菇子实体幼嫩时色彩艳丽,味道鲜美,具蟹味而风味独特。

用瓶、袋栽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用盆景供于厅室或案头,赏心悦目,别具一格。

更为可贵的是在炎热的盛夏出菇,填补了高温季节菇市鲜菇奇缺的空档。

实践证明,用发酵料栽培,高温下12~14天出菇。

具有生产周期短(35~40天),一个夏季可连续生产3~4个周期,经济效益高,每100公斤原料可产鲜菇100~120公斤;市场俏销价格好,每公斤6~8元。

因此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

一、培养料配方
桃红平菇可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稻草或麦秸等多种原料栽培,尤以稻、麦草为佳。

现介绍配方如下。

①棉籽壳92%;②稻草或麦草(切成5~10厘米长)82%,麦麸或米糠10%;③玉米芯或甘蔗渣82%,麦麸7%,玉米粉3%。

上述三种配方中分别添加石膏粉1%,过磷酸钙1%,石灰粉5%(对水拌料),食盐1%,多菌灵0.2%,含水量65%,pH值7.5~8。

二、堆制发酵
先将多菌灵用少量水溶解提前1天与辅料拌匀(湿润即可),再与主料充分混合均匀后,用石灰水拌料,使含水量达到65%。

配好料后建堆发酵,当料堆中心温度达到65℃以上后,维持1~2天翻堆,
待堆心温度再次达到65℃以上时,维持1天2次翻堆,然后,再堆2天即可翻开散热播种。

三、栽培方式
1、袋栽。

选用长、宽40厘米×22厘米聚乙烯筒袋。

装料前先将一根长45厘米,直径3~4厘米的木棒或竹竿穿入袋内,一端用橡皮筋将袋口与木棒固定,从另一端把料装入袋内,并使木棒立于料的中央。

料要装紧实,装至距袋口7~8厘米时,拔出木棒,随即将孔内填满菌种,并在料面撒上一层菌种,套上袋口环,用报纸封口扎紧。

另一端用同样方法处理,菌种在菌袋中呈“工”字形。

2、床(畦)栽。

铺料厚10~15厘米,采用层播法铺2层料播2层菌种,播种后盖膜发菌。

稻、麦草料较松散,应压紧实,覆膜后可在膜上覆盖一层2厘米的土,有利于菌丝生长。

四、发菌管理
袋栽装料接种后,将菌袋移入经消毒、干燥、通风良好和较暗的房间内,呈“井”字形堆放2~3层发菌。

菇房温度掌握在30℃左右,每天通风2~3次,2天后菌丝定植并向料内生长。

因接种量达20%,一般9~11天菌丝可满袋(引5支菌种可供1000公斤原料栽培用种)。

床栽播种3天后早晚将膜轻微扇动小通风,7天后每天早晚揭膜通风,每次30分钟,15天左右菌丝可满床。

五、出菇管理
袋栽菌丝满袋后,要及时脱袋筑墙出菇。

方法是先在菇房地面铺一条宽与菌筒长度相等,高10厘米的土埂,在土埂上摆一层菌筒,
筒距2厘米,并填满土,菌筒上再填一层厚约3~4厘米的泥土,依此摆放5~6层,菌墙顶部填土5厘米,两侧用糊状泥抹平即可(所用泥土均应进行严格消毒、灭菌和杀虫处理)。

菌墙筑好后,浇1次重水,使每层土均呈湿润状,以后每天向菌墙上喷水2次,保持泥土湿润,3天后便可见大量菇蕾破土而出,再过3天便可采菇销售。

以后继续如上管理,共可采收3~4潮菇。

床栽菌丝满料后,料面局部出现红色斑点时,喷1次0.2%的磷酸二氢钾液,采大留小,留菇间距10厘米左右。

间采后第二天喷1次0.2%的尿素液,保持床内有较高的湿度,以利子实体生长发育。

六、采收
桃红平菇以幼嫩菇风味最佳。

为了提高收入,要做到采嫩菇、采小菇。

当菇体由红变淡红时应及时采收销售,最好是全部采完。

若菇体变成白色时,便失去了商品价值。

一潮菇结束后,要清除料面死菇及菇脚,益膜停水3~5天,7~10天后又可采第二潮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