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家庭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庭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

家庭火灾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庭火灾报警器的原理与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与安全常识。

2. 学生能描述火灾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了解其在家庭火灾预防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火灾报警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安装、测试和维护家庭火灾报警器,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家庭火灾报警器的相关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培养防火防灾的观念。

2. 学生在课程中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体验科技带来的便利,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科学实践课程,结合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安全意识。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分享。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家庭火灾报警器的原理与功能- 火灾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火灾报警器在家庭火灾预防中的作用2. 家庭火灾报警器的组成部分- 烟雾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 声光报警器的原理与功能- 电源供应及其稳定性3. 制作家庭火灾报警器- 电路图的绘制与理解- 电子元件的选择与连接- 火灾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4. 家庭火灾报警器的安装与维护- 安装位置的选择与要求- 火灾报警器的测试与维护- 日常使用注意事项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家庭火灾报警器的原理与功能,烟雾传感器的作用与原理第二课时:声光报警器的原理与功能,电源供应及其稳定性第三课时:电路图的绘制与理解,电子元件的选择与连接第四课时:火灾报警器的组装与调试,安装位置的选择与要求第五课时:火灾报警器的测试与维护,日常使用注意事项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科学》教材中“电与磁”、“安全与防护”等章节相关,结合课本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

火警报警器课程设计

火警报警器课程设计

火警报警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火警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电路组成。

2. 学生能掌握相关物理概念,如电流、电压、电阻等,并将其与火警报警器的电路原理相结合。

3. 学生能了解火警报警器在安全防护中的作用,认识到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通过动手实践,完成火警报警器的组装和测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火警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电路图和简单编程知识,设计简单的火警报警器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实验和创新的兴趣,增强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2. 学生认识到火灾的危害,增强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实践课程,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需要引导和激发。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将安全知识融入课程。

通过课程目标的实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概念回顾。

- 火警报警器的工作原理介绍,包括传感器、放大电路、报警器等组成部分。

-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 实践操作:- 火警报警器的组装和测试。

- 电路图的识别与绘制。

- 简单编程知识在火警报警器控制系统的应用。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回顾基本物理概念,介绍火警报警器工作原理。

- 第二课时:学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类型及特点,讨论火警报警器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

- 第三课时:动手实践,分组进行火警报警器的组装和测试。

- 第四课时:总结反馈,展示成果,探讨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教材章节:- 《物理》课本第三章第三节: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庭防盗报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保护自己和家庭财产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常见类型;了解常见的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掌握报警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选择和安装家庭防盗报警设备;能够运用报警系统进行家庭安全防护;能够对报警系统进行简单的故障排查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能够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家庭安全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家人和社区的安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常见家庭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3.家庭防盗报警设备的选用和安装;4.报警系统的调试和维护方法;5.家庭安全防护策略和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教师讲解家庭防盗报警的基本原理、组成部分和常见类型,以及报警系统的安装和维护方法。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家庭安全隐患和防范措施,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真实的家庭安全事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4.实验法:学生动手操作报警设备,进行家庭安全防护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家庭防盗报警技术与应用》;2.参考书:介绍家庭安全防护和报警系统维护的书籍;3.多媒体资料:包括教学PPT、事故案例视频等;4.实验设备:家庭防盗报警设备、工具等。

以上教学资源将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 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电路知识。

2. 学生能了解并描述防盗报警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和测试方法,了解安全使用电子设备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防盗报警器的组装和调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和改进能力。

5.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通过学习,增强安全意识,关注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解释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并绘制出相应的电路图。

2. 学生能够正确组装并调试出一个简易的防盗报警器,完成电路连接和功能测试。

3. 学生能够针对实际使用场景,提出防盗报警器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讨论。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操作,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作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展开,依据课程目标,选择以下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理解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掌握电路图的阅读与绘制。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信号处理、报警输出等环节。

3. 防盗报警器主要组成部分:学习并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电池等。

4. 电路组装与调试:学习如何正确组装防盗报警器,进行电路连接、测试及调试。

5. 实际应用与改进:结合生活场景,分析防盗报警器的实际应用,讨论并设计改进措施。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电子电路基础知识,认识电路元件,学习电路基本连接方式。

第二课时: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分析并理解报警器各环节的作用。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

家庭防盗报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庭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2. 学生能掌握电路连接、传感器应用等基础知识,并了解其在家庭防盗中的应用。

3. 学生了解我国关于家庭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家庭防盗报警装置。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家庭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 学生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激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物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合作与探究。

教学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1. 家庭安全知识普及:讲解家庭安全的重要性,介绍我国关于家庭安全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防盗报警系统原理:介绍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及分类,使学生了解各类报警系统的优缺点。

3. 电路基础知识:回顾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等,讲解电路连接方法,为制作防盗报警装置打下基础。

4. 传感器应用:讲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并介绍其在家庭防盗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5. 制作家庭防盗报警装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家庭防盗报警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6. 实践操作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对制作的防盗报警装置进行测试与评价,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家庭安全知识普及,了解防盗报警系统原理。

防火报警器课课程设计

防火报警器课课程设计

防火报警器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防火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种类及使用方法。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防火报警器进行安装、调试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火自救能力,珍爱生命。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防火报警器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种类、使用方法及其维护保养。

首先,介绍防火报警器的定义、功能和重要性,使学生了解防火报警器在消防安全中的地位。

其次,讲解防火报警器的工作原理,让学生了解其内部结构和运行机制。

然后,介绍防火报警器的种类,包括感烟报警器、感温报警器、气体报警器等,并分析各种报警器的适用场景。

接着,讲解防火报警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安装、调试、操作和维护。

最后,介绍防火报警器的维护保养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保养防火报警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首先,运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防火报警器的知识。

其次,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防火报警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技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火灾案例,使学生了解防火报警器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安装、调试和维护防火报警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准备了一系列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选用《消防安全常识》等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理论知识。

参考书方面,推荐《防火报警器安装与维护》等专业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多媒体资料方面,制作了防火报警器的操作演示视频、火灾案例动画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实验设备方面,准备了防火报警器、工具箱等实验器材,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采取多元化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的电子元件功能及使用方法。

2. 学生能描述不同类型的防盗报警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景,了解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3. 学生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了解程序设计在家居防盗报警系统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家居防盗报警系统。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处理相关资料,提高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关注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有助于学生和教师明确课程预期成果,并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 常用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等)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 防盗报警系统的电子元件(如继电器、蜂鸣器等)功能及使用方法。

- 智能家居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2. 实践操作:- 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电路。

- 编写程序,实现报警系统的基本功能。

- 测试并优化报警系统,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教学大纲:- 第一课时:介绍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课程背景。

- 第二课时:讲解常用传感器、电子元件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 第三课时:指导学生设计并搭建简单的家居防盗报警系统电路,进行初步实践。

- 第四课时:教授程序设计方法,引导学生编写报警系统程序,实现基本功能。

- 第五课时:测试并优化报警系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

防盗报警器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防盗报警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相关电子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流程,掌握电路图的绘制和解读技巧。

3. 帮助学生掌握防盗报警器各部件的安装与调试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元件设计简单防盗报警系统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实践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范盗抢的社会责任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通过防盗报警器的设计与制作,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选取以下内容:1. 电子元件基本知识: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电子元件的功能、符号及使用方法。

2. 防盗报警器工作原理:介绍红外传感器、蜂鸣器、继电器等关键部件的作用及整个报警系统的联动机制。

3. 电路图绘制与解读:学习电路图的基本表示方法,解读防盗报警器的电路图。

4. 设计与制作:分组进行防盗报警器的设计,按照电路图进行元件连接和安装,完成报警器制作。

5. 调试与优化:对制作完成的防盗报警器进行调试,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改进。

教学内容依据以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电子元件基本知识学习,了解防盗报警器的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学习电路图的绘制与解读,分组进行初步设计。

第三课时:动手制作防盗报警器,学习元件连接和安装技巧。

第四课时:对报警器进行调试,针对问题进行优化。

教学内容与课本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同时,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防火放盗报警器目录摘要 (3)Abstract (4)第一章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的总体设计 (5)1.1问题的引出 (5)1.2适用范围 (5)1.3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5)1.3.1防盗功能的部分 (5)1.3.2防火功能部分 (6)第二章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单元模块设计 (6)2.1人体感应信号输入及单稳态触发器的设计 (6)2.2单稳延时电路的设计 (7)2.3多谐振荡器及输出电路的设计 (8)2.4烟雾检测器设计 (9)第三章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的仿真分析 (9)3.1单稳态触发器的仿真分析 (9)3.2单稳态延时电路的仿真分析 (11)3.3多谐振荡器的仿真分析 (13)3.4烟雾检测器的仿真分析 (14)总结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附录一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的总体电路图 (18)附录二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电路元件明细表 (19)摘要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主要由金属片、单稳态触发器、单稳态延时电路、气敏传感器和多谐振荡器五部分构成。

它主要利用555电路可组成单稳态触发器、单稳延时电路、多谐振荡器,达到对人体的感应信号的使IC1触发置位,IC2的延时和触发IC3多谐振荡器,发出报警音响。

同时还设计了一个QM-N5气敏传感器与W1等组成烟雾检测器,控制可燃气体或烟雾超过一定的浓度使IC3起振,发出音响报警信号。

运用protel se99软件绘制了单元电路和总体电路图;借助Multisim2001和Proteus 仿真软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虚拟实验。

关键词防火防盗报警器AbstractThe family fire protection burglar alarm mainly by the tinsel, the monostable trigger, the monostable delay circuit, the gas sensor and the multivibrator five parts constitutes.It mainly uses 555 electric circuits to be possible to compose the monostable trigger, the list steady delay circuit, the multivibrator, achieved causes IC1 to the human body induction signal to trigger sets at the position, the IC2 time delay and triggers the IC3 multivibrator, sends out reports to the police the sound.Simultaneously has also designed QM-N5 composition smog detectors and so on gas sensor and W1, the control flammable gas or the smog surpasses certain density to cause the IC3 starting of oscillation, sends out the audible alarm signal.Software has drawn up the unit electric circuit and the overall circuit diagram using protel the se99; Has carried on the simulation hypothesized experiment with the aid of Multisim2001 and the Proteus simulation software to the electric circuit.Key word fire protection burglar alarm第一章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的总体设计报警是当有人开锁时,人体的感应信号使触发器触发位置,经过延时电路,延时约为60秒(目的在于使主人开门后关掉报警器的电源,而对于小偷来说,因破门开锁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会超过60秒钟),延时电路输出的单稳态脉冲触发多谐振荡器,音响报警;还有就是可燃气体或烟雾的浓度超过一定的浓度时,传感器间的电阻变小,使传感器电路输出为高电平,多谐振荡器起振,发出音响报警信号,提请用户注意。

家用防盗报警器属于家居安全防范用品。

在所有市售家用电子产品中,家庭防火、防盗报警装置使最为复杂也是最为昂贵的。

并不是报警装置价格越昂贵,功能越多,就能提供更强的保护。

现在,报警器电路新颖、成本低廉、制作容易、耗电量小,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1.1问题的引出现在的新闻里经常有关于家庭火灾或有人煤气中毒等事件的报道,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的安定和安全有不小的影响。

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就是为了提醒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的超浓度或有人破门开锁而设计的装置。

1.2适用范围所有的使用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或煤等能源和经常没人在家的家庭和其他一些相类似的地方。

1.3方案的论证与比较1.3.1防盗功能的部分方案一:如图1所示,利用555电路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单稳延时电路和多谐振荡器等对人体感应信号的处理。

当人体的感应信号经第一个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电路,电路进入暂稳态,输出一个高电平。

然后在单稳延时延时后又输出一高电平,其输出的单稳态脉冲触发多谐振荡器,发出报警音响。

1234568IC2555100K R2390R31MR447μC40.01μC5BG1V1BG2V2100KR V3+6V VDD<VDD /3时,VO1跳变为到电平,电路进入暂稳态。

此后电容C1充电,当C1充电至VC1=2VDD /3时,电路的输出电压由高电平翻转为低电平,同时555内的放电三极管导通,于是电容C1放电,电路回到稳定状态。

如果忽略555内的放电三极管的饱和压降,则VC1从零电平上升到2VCC /3的时间,即为输出电压VO1的脉宽tw=Rcln3≈1.1RC.通常R 的取值在几百欧至几兆欧之间,电容取值为几百皮法到几百微法。

这种电路产生的脉冲宽度可从几个微秒到数分钟,精度可达0.1%。

2.2单稳延时电路的设计如右图2.2.1所示,IC2和C4、R4等组成单稳延时电路。

当没有人体的触发信号触发时,接通电源后,由于IC1的输出VO1为低电平,所以BG1截止,BG2导通。

那么就有IC2的2、6脚为高低平,使电容C4两端的压降近似为零,电容不充电,单稳态延时电路的输出VO2问低电平。

若有触发信号到来时,IC1输出高电平,BG1导通,BG2截止。

又由于电容C4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在BG2截止的那一瞬间,电容两端的压降仍然大约相等,但马上IC2的2或6脚的电位会因下面接了一电阻和地线而逐渐下降,这时IC2的2和6脚都是低电平,使单稳态延时电路的输出VO2越变为了高电平。

同时,它导致了电容C4两端的电位不平衡而致使电容C4通过R 和BG2进行充电。

直到IC2的2和6脚的电压等于2VDD /3时,输出VO2又跳变为低电平,回到稳定状态。

延时时间 td=1.1R4C4图示的参数对应的延时约为60秒钟此。

图VI2 VO212345678IC35551K R57.5KR875KR90.01μ0.01μC622μC7BG3V3390R7Y+6V VDD延时模块的设计是为了当主人开门后关掉报警器的电源,而对于小偷来说,因破门开锁需要一定时间,一般会超过60秒,,IC2输出的单稳态脉冲触发IC3多谐振荡器,音响报警。

2.3多谐振荡器及输出电路的设计如图2.3.1所示,IC3、C7和音响Y 组成。

因为IC3的4脚是其的复位输入端,当4脚输入为低电平时,不管其他输入端的状态如何,输出端VO3都为低电平,所以当在没有IC2输出的单稳态触发脉冲(整个电路没有人体感应信号触发)时,VI3就是IC2的输出信号,为低电平,使得输出VO3也为低电平。

当前面有单稳态触发脉冲时,IC3的4脚变为高电平,这时由于在接通电源后电容C6通过R8和R9进行充电,当VC6上升到2VDD /3时,使输出VO3为低电平,同时IC3内的放电三极管导通,此时电容C6放电,VC6也随之下降。

当VC6下降到VDD /3时,VO3翻转为高电平。

电容器C6放电所需的时间为 tpl=R9C6Vln2≈0.7R9C6当放电结束时,IC3内的放电三极管截止,VDD 通过R8和R9向电容器C6充电,VC6由VDD /3上升到2VDD /3所需要的时间为tph=(R8+R9)C6ln2≈0.7(R8+R9)C6当VC6上升到2VDD /3时,电路的输出VO3又翻转为低电平。

如此周而复始,于是,在电路的输出端就得到了一个周期性的矩形波。

其振荡的频率为f=1/(tpl+tph )≈1.43/(R8+2R9)C6由于555定时器内部的比较器灵敏度较高,而且采用差分电路形式,用555定时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受电源电压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

图2.3.1VI3 VO3AQ M-N 52-3KRPB+6V V DD当它受到IC2输出的单稳态脉冲触发,发出报警音响。

图示IC3的振荡频率为1000HZ 左右。

2.4烟雾检测器设计如图2.4.1所示,QM-N5与W1等组成烟雾检测器设计。

当没有人体感应信号输入时,接通电源后,由于QM-N5和W1等的分压,使得IC3的4脚的输入为低电平,且它是直接复位输入端,那么其输出VO3也为低电平,不能时音响发出报警信号。

然而,若烟雾或可燃气体超过一定浓度时,气敏电阻A-B 间电阻变小,使B 点的电位足以使BG3导通,IC3的4脚输入成高电平,IC3起振(具体过程请看2.3多谐振荡器及输出电路的设计),发出音响报警信号。

第三章 家庭防火防盗报警器的仿真分析3.1单稳态触发器的仿真分析当人体的感应信号输入时,引起IC1的2脚的输入的变化,导致了它的输出VO1的跳变。

如下图,仿真1为没有触发信号时的IC1的输入VI1为高电平,输出图2.4.1仿真图1VO1为低电平。

但有人体的感应信号触发时,VO1跃变为高电平,当电容充电到2VDD/3时,又回到到低电平。

其波形变化如下的VI1和VO1的仿真波形1所示。

VO1仿真波形1 VI1仿真波形1当有人体感应信号一直触发时,VO1也一直为低电平,但只要停顿一下就也会触发使VO1输出一直为高电平。

其波形如下VI1和VO1仿真波形2所示。

VI1仿真波形2 VO1仿真波形23.2单稳态延时电路的仿真分析如下仿真图2所示,当VO1为高电平时,有如VI2和VO2仿真波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