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届高考作文序列化升级训练1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意”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阶梯序列化训练

高考作文阶梯序列化训练

2013年高考作文序列化训练及优秀作文第一次作文序列训练审题立意训练之一寓言故事型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09高考全国卷Ⅱ)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了回来,其他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导引】原文的中心是:人们对小海龟的帮助看似善举,实则违背了自然之道,给海龟带来的反而是莫大的伤害。

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未在材料中表现,材料的中心也不明确,就像一个影片片段。

这样的材料作文,优点是给考生很大的审题立意空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选择作文角度,提取观点,确定写作范畴,但同时也增加了审题的难度。

(1)从海龟的角度看,它们派侦察兵出来了解情况,由于人为的干预,获得的是错误的信息,结果遭受损失,可以立意为不要盲目跟从。

(2)从老鹰的角度看,它被人赶走没有达到攫取食物的目的,但并没有放弃目标,而是伺机再度出击,可以立意为坚持,抓住机会,不放弃等。

(3)从好心游客的角度看,他自认为是做了好事,帮助了小海龟,结果给海龟家族带来巨大的伤害,可以立意为好的动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爱与害,人应该尊重自然,帮助别人方法要得当等等。

(4)如果考生还能深入分析海龟、老鹰、好心游客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海龟与老鹰,好心游客和海龟或老鹰的关系角度考虑,立意就会更为深刻,谈论的范畴就会更为宽广。

比如从好心人和海龟的关系谈遵循自然规律;从海龟的生活和好心人的角度谈学校教育,谈家庭教育:不要溺爱,不要包办代替,要放开手脚,让他们经受挫折、磨难;从老鹰和海龟的关系角度谈机智和审时度势、综合把握信息的问题;从海龟与老鹰的关系还可谈遵循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去破坏,这样立意就更胜一筹。

2024年新课标Ι卷高考作文导写(审题指导+立意指导+经典范文)

2024年新课标Ι卷高考作文导写(审题指导+立意指导+经典范文)

2024年新课标Ι卷高考作文导写(审题指导+立意指导+经典范文)【原题呈现】【2024高考作文真题(新高考I卷)】适用地区11:广东、福建、湖北、湖南、江苏、河北、山东、浙江、安徽、江西、河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材料以互联网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背景,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实际上是一个启发思考的设问,旨在探讨技术进步对人类求知欲、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的影响,引导考生深入思考技术进步对人类求知欲、问题意识以及知识探索过程的影响。

考生应当认识到,虽然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使得获取现成答案变得容易,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本身会减少。

相反,技术的发展往往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以及对旧问题更深层次的挖掘。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思考深度,选择一个角度作为文章的核心论点。

例如,可以强调在信息时代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或者讨论科技与人类智慧的共生关系,亦或是预测未来教育模式的变革等。

一、思考角度①正面视角:可以从技术如何促进知识传播、激发新的研究领域、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等方面入手,探讨技术如何帮助人类面对和解决更多复杂问题。

②反思视角:可以探讨依赖即时答案可能导致的思维惰性、创新能力下降、深度学习能力减弱等问题,以及如何在信息爆炸时代保持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

③人文关怀视角:关注技术发展对人际关系、个人隐私、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在快速获取答案的同时,如何维护人的本质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④未来展望:思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将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的能力,保持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结构安排建议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基本框架,开头简明扼要地引入话题,中间段落展开论述,通过举例、对比、因果分析等论证方法支持观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论点,或提出呼吁、建议。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1讲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1讲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两词明显地表达了对狼的批判和对羊及牧羊犬的同情,所以考生 必须在坚持材料对二者的感情倾向的基础上立意。然而许多考生 却忽视了这个感情倾向,提出了“兵不厌诈”“要善于动脑 筋”“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等观点,对狼大加赞赏。这样褒贬 不分的作文只能被判为四类文,即跑题作文。
5.抓关系法 新材料作文中提供的对象、要素多是多元的,能从中抓住一 对关系或一组矛盾来审题立意,不仅能扣题,而且往往被视为立 意深刻。 【典例】 材料 一片罂粟开花了,娇艳美丽的花朵在风中 摇曳。
4.哲理类材料作文 该类作文的材料指阐述道理的材料,包括名言警句、经典论 断、哲理诗等等。 二、审题与立意的概念与要求 1.审题 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理解其含意,确立写作 中心(明确立意),确定感情抒发的基调或确立自己的观点态度, 明确写作文体和方法的过程。它包括理解试题所要求的作文的角 度、内容、中心、文体和字数等。 在高考作文评分中,“审题”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为“切合题 意”, 指审题准确、深刻、独到;二等为“符合题意”, 指审题
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 乎很“远”。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 作,不得抄袭。
心近,自然来 你是否沉浸在电视网络上获取全球天气的便利中,却早已 遗忘庭前静观云卷云舒的坦然乐趣? 你是否醉心于轻点鼠标即知万千生物的进化历程、纲目属 种,却不曾细嗅蔷薇的暗香浮动? 你是否偏安于水泥森林的一隅,满足于隔着厚厚的玻璃远 远地观望着自然,却未曾想过挣脱这高科技的牢笼,与天地同呼 吸、共起舞? 我们的心啊,不知不觉中已经远离了自然。 当自然仅仅化成屏幕上的数字幻影,它便抽离了我们的心, 留下的是干涸、是机械、是缺少感知自然美的生命。若想真正徜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

2024届高考作文模拟审题立意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论语•卫灵公》中曾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意思是遇到问题时,具有君子品格的人往往会先从自身找原因;而不具备君子品行的人却总是先从他人身上找原因。

“求诸己”、“求诸人”,这两种不同的处事方式在现实中也屡见不鲜。

读了以上材料,你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命题旨在引导考生思考先贤智慧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求诸己”与“求诸人”在材料语境中存在对立取舍关系。

本则材料强调学习君子品格,遇到问题,从内因入手,学会反思,努力发展自我,升华自我;而非一味强调外因,推卸责任,归咎他人。

考生可以采用正反说理、立驳结合的方式论述;也可以从思辨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内涵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办。

总之,考生应联系个人、社会、国家等现实问题,写出自己的思考。

参考立意:1. 责躬省过,以成君子;2. 责人不如责己;3. 做最好的自己,点亮时代之光。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扶手,生活中处处有。

楼道里的扶手,公交车上的扶手,商厦滚梯的扶手……都给人带来安全与方便。

扶手,人生之中也很多。

儿时学步,妈妈的双手,扶助你;上学读书,老师的教诲,启发你;参加工作,同事的指导,引领你。

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选好角度,题目自拟;(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题立意解析】: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结合“扶手,生活中处处有”“扶手,有形的看得见,抓得着,让人好借力;无形的能感知,可体会,让人心安稳”等内容可知,“扶手”搀扶,扶起的手。

当你身陷河泥进退不能时,一双坚实的手伸来,搀扶着你到达岸上时,你是否会感到无比温暖?当你挂在树梢不能着地时,有人伸出双手,扶你下树,你是否会激动万分呢?生活是由自己演绎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却少不了别人的搀扶!当别人的心情悲伤时,一个善意的微笑是一种搀扶;当别人陷入困境时,一次简单的伸手是一种搀扶;当别人失去信心时,一句鼓励的话语也是一种搀扶……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把你印象最深、最易于驾驭、最具有真情实感的材料选择出来,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写作。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

2024年高考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作文题目: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材料关键词: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答案快慢、问题越来越少(多)据此立意如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问题会越来越少。

过于依赖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我们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

【名言素材】(1)屠龙者终成恶龙。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尼采(2)光天化日之下的巨大身躯,必然会带出同样巨大的阴影。

——余秋雨(3)马能看到什么,是人决定的。

——电影《封神榜》(4)科学无非是对于生命的好奇心。

——林语堂(5)科学到了最后,便遇上了想象。

——雨果(6)“单向度的人”就是丧失了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失去自我、失去想象力的人。

——马尔库塞范文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遇事不解问“度娘”,AI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越来越多的问题被一网打尽,或被AI包办。

在这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浪潮下,人们不禁担心: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为此,我要大声疾呼:人,要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百度、谷歌、雅虎、搜狗等搜索引擎功能强大,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领域的问题,甚至穿衣指南、美食烹制、旅游攻略、住宿安排,无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积累和历练,更不用“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考和努力,一个回车键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答案,得来全不费工夫。

比亚迪自动驾驶、科大讯飞语音识别、海康威视智能安防、华为智能制造等国产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之中,让人们所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在畅享信息技术带来的高效和便利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放弃了对历史的追问,对现实的思考,对未来的探索,要做一根能思考的苇草。

高考作文升格

高考作文升格

高考作文“升格”指导 高考作文“升格”
一、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意” 偏离题意” 切合题意”
1、用一句完整、详实、周密的 用一句完整、详实、 句子概括全文主旨。 句子概括全文主旨。 重新审题: 找关键、 2、 重新审题: 找关键、
明重心、 明重心、 辨关系、 辨关系、 查细节、
如何审题
1、首先要弄清楚试题对写作提出了哪些明确 的要求,要读懂提示语。
分析:原材料有许多硬性规定,如话题范围是以“考题”
为话题,文体自定,字数要求,以及文中不得暴露自己的 身份:姓名,校名,地名等。 要写好这篇话题作文,就 要认真阅读并准确理解提示语。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 提示语的作用或是对材料 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或是启发思考, 解释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材料,或是启发思考,扩展思 维。借助提示语,可以迅速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词句, 借助提示语,可以迅速把握材料,抓住关键词句, 如:“考题又岂止出现在考场内------”一句。这个提示语, 一方面对考题作了很好的解说,另一方面提醒考生“考题 又岂止出现在考场内?”,生活中、社会上有哪些事是需 要我们去思考?去解答?去攻克的?暗示考生放宽眼界, 开拓思路,尽快从考场内的考题走出来。
二、从“中心不明”到“中心明 中心不明” 确”
1、合理安排中心句的位置,开头 合理安排中心句的位置, 结尾最相宜 过渡一定要出现(段落中, 2、过渡一定要出现(段落中,段 落间,首尾) 落间,首尾) 素材) 3(素材)没用再好也不写 4 举事例和论证时都要扣紧中心
三、从“内容单薄”到“内容丰 内容单薄” 富”
拟题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写话题作文,拟题很重要,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写话题作文,拟题很重要,它是 文章的眼睛,是考生给阅卷者的第一个见面礼。 文章的眼睛,是考生给阅卷者的第一个见面礼。不少学生照 搬话题作题目,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严格地说, 搬话题作题目,这是一种懒惰的做法,严格地说,这是不符 合“自拟题目”的要求的。一个好的标题,不但有助于文章 自拟题目”的要求的。一个好的标题, 的展开,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取力, 的展开,而且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吸取力,能给人留下深 刻的印象。总的来说,标题应新颖、简洁、 刻的印象。总的来说,标题应新颖、简洁、醒目且在话题之 内

2024届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2024届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

202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作文导写及范文展示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

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解析一、“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作文”可能正从“作一篇文”发展到“答一个题”。

那么,我们是不是首先要回答——“是”或“不是”?是的。

然后用不少于800字来回答。

——如果材料里再加一个“为什么?”那就会更像一个“详答题”了。

篇章结构,起承转合,各种修辞,怎样语言,固然有助于“作好一篇文”,但它们的本质可能是在“答好一个题”,给出一个深入、周全的回答。

换言之,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作文”的本义应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一篇文”。

——写文学作品是作家的事,跟中学语文教学距离比较遥远,不能当真,不能当主体。

我们要更多立足于给出答案,提供坚实有力的解释,创造针对性强的内容,能给人以启发的内容。

老话是良训——“寻章摘句老雕虫”,文章何必哭秋风?即使从应试角度看,“作一篇文”的境界也不大可能壮大,“答一个题”才更具切实意义、高级追求。

那么,问题为什么只会越来越多呢?因为所谓的答案都是暂时的都会很快过时的,因为时间永是向前,周围的景象永是变化,遇到的问题会变化;也有可能貌似没变,但解决的方法、答案都一定在不断改变之中。

或者说,问题永远不会有解决的一天,只能永远在解决之中。

所谓“一代有一代之文章”“一代有一代之青年使命”者也。

因为一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另一个新问题的产生,意味着更多新问题的产生,——因为随着时代向前,世界肯定会越来越开阔、深远,我们会获得越来越大的可能空间、越来越丰富的视角。

青年人面对越来越丰富的世界,问题越来越多,不是自然之理吗?——相比先写人工智能只会解决简单的问题,人类社会还有许多深入的问题它无法解决,相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相比“作为当代年青人”的人设……之类虽然不错但毕竟不痛不痒的“作一篇文”,这样是不是更切题一些?简言之,不要正确的废话,不要系统的空话,不要绕弯,少一些修饰、抒情,请直接正面回答,请切实给出答案,能否?虽然,话说回来,“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只出现在“材料”中,而没有出现在“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的“题目”里,考生依然可以不像做“问答题”一样来“答”,依然可以把它写成一篇文章,把内容重点放在“联想和思考”上。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1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1讲:

高考作文序列化写作训练第1讲高考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2017·浙江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兼读三书,精读心书人要读三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此三者涵盖了一个人所需的实用之学、处世之学与精神之学,因而需要“兼读”。

而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又是最高层面的,故须对其“精读”。

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写,这是当今社会人人需备的,它使人远离无知与文盲困境。

我国推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书”,它是各类书乃至阅读的前提。

而“无字之书”,即为人处世之书,它强调的是生活性。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的生存已离不开社会与他人。

社会学家涂尔干讲的“有机社会”便是人与人相联系的社会,那么在这当中,我们要读“无字之书”——于日常生活言行中,于耳濡目染中,使我们不至于成为迂腐刻板的“怪人”。

此二者均要读,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读“心灵之书”,即修养身心,提升思想,实现我们身为“独立的人”的目标。

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钢筋水泥甚至粉刷好墙壁,装好窗与大门,若没有内部必备的生活物品,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栖居的温柔乡。

“心灵之书”便是“房子”内部的配置,而对此需精读。

我们精读“心书”,是为了使自己具备有良知、有思想的独立人格。

刘瑜说过我们除了要对屋子添砖加瓦,更应“使头脑成为一支军队,对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

我们之所以为人,之所以与他人不同,在于我们“觉醒与思考的力量”。

仅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是不够的,我们要探讨更深层次的生命奥秘。

鲁迅的“立人思想”——使人除了成为社会中的人,更应是独立于群体的人;孔子对生命价值本源的探索由“向天”转变为“在人”,均启示我们充实自身心灵与精神从而成为独特个体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在语言上,要借助一些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和修辞 方法来为彰显文章的主题服务,在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同 时,也增强了文章主题的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12 年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都出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 被称作“90 后”的青少年,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 有人对他们赞扬嘉许,有人对他们表示担忧,也有人认为 他们是在以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青春……不管怎样, “90 后”终将担当起社会和历史赋予的重任。 请你联系个人或社会实际,以“我说‘90 后’”为话 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2)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3)不少于 800 字;(4)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5)不得套 作,不得抄袭。
还可以从感恩、同情的角度,物我相融、与天地对话 的角度,成长中对现实困惑与无奈的角度去感受生活世 界。如此为文,境界肯定会高出同龄人的修养和观察水平, 从而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3)对于筛选备用的材料,要认真甄别每则材料所表述 的侧重点,安排好详略。对体现主题关系密切的材料要不 惜笔墨地详细叙述,对和主题有关起烘托(衬托)作用的材 料要惜墨如金地略写。
【阅卷专家解密授招】 审题立意是写作的第一步,审题立意是否准确是作文
是否切合题意的关键。准确地审题立意,可以从以下几个 方面入手:
(1)看到作文题目后,首先要认真地审读题目,明确写 作重点,弄清关键词语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 “我想拉着你的手”中的关键词语“我”“你的手”是写 作的重点。“弯道超越”中“弯道”是审题的关键词语, 要弄清楚“弯道”包含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写作的重点是 如何“超越”。“绿色生活”中“绿色”的内涵是什么, “生活”(“生活”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己,“90 后”“80 后”现象都是近 来社会热议的话题。这个题目折射出了命题人的一种想法: 让考生了解自己所处的这个群体,先看清自己才能看清世界。 文题是一个主谓句的话题,其中的主语“我”和谓语“说” 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虽然作文要求上说“文体不限”, 但是“说”字却暗示着适合写议论文或散文,而不太适合写 记叙文。而“我”又要求考生要从自己的角度去看,最好用 第一人称行文。本文题中真正有弹性的部分是它的宾语“90 后”,这是一个很有广度的话题。虽然社会上谈到“90 后” 时褒贬不一,但在作文中应力求自己把这一群体看得更全面、 更客观、更公正,即使采用“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写法对 某个方面深入挖掘时也应该对这个群体的整体优劣得失做一 点总述,以免作文观点失之偏颇,难获读者首肯。
文章立意的思想要健康、向上、积极,少一些愤世嫉 俗。看问题不能尖刻,思想不能“灰暗”。作为一篇好的 作文,基调可以沉重,但一定要有健康的东西,体现“哀 而不伤”的内涵,让人读后有所启迪。描绘的世界要给人 以力量和活力,不要只流露出悲观甚至错误的思想。
②角度的选择决定着作文的格调与气度 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是考场智慧的较量。可以从以下三 个方面切入: 从关注生命的角度切入。把选定的材料和生命联系起 来谈世界,就会别具一格。余秋雨先生谈到生命与写作时 说,许多中学生的文章没有注意到生命的内在感受。 从忏悔(歉疚)的角度切入。“忏悔”的另一种表达就 是“反省”两字,孔子“一日而三省”当是最经典的例子。 常能反省的人往往是一个文明的人,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的 人。反省,其实是灵魂的净化剂,尘埃的过滤机。把这个 过程描绘在生活世界里,也定能引起共鸣。
立意角度示例
写作点拨
针对“90 后”一代身上存在的不尽
1.为“90 后”一代存 人意、不合常规的缺失,阐述自己的
有的种种缺失而担忧。 忧虑。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明确是
非观点。
承认“90 后”一代身上存有的缺陷,
更主要的是看到“90 后”一代身上 2.“90 后”一代身上
升级感言 本文以小见大,从依米花为了瞬间的盛开而积蓄六年
的光阴不懈努力,突出了奋斗的艰辛、开花的不易,但依 米花始终没有放弃,这种坚忍执著、不屈不挠的精神,同 样适用于人生。
简洁的语言,流畅的文笔,叙述、抒情相结合,读者 眼前仿佛出现了依米花开的景象:艰难地生长,努力地绽 放,完美地凋落。不知不觉中,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了。
2012届高考作文序列化升级训 练1从“偏离题意”到“切合题
意”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 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依米花开 ①依米花开了,一朵一朵地颤抖着,用四色的花瓣勾勒 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辉煌。像是海燕迎风 的翻飞,像是雄鹰雷鸣中的冲击,像是流星划过天际的陨落, 那么惊心动魄,那么惨烈决绝,却又让人感动万千。 ②依米花开了,朵朵温馨,朵朵幸福,却又朵朵血泪, 朵朵痛苦。不禁问它,这微妙的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怕一 定是不屈,一定是挣扎,一定是抗争,一定是努力,一定是 坚挺吧。小小的依米花,玲珑雅致,却给予我们无言的震撼。
要写大我,写豪气,写真理,不要老是在个人的“小 我”世界里面转,老是哭哭啼啼,唉声叹气,只写琐碎、 缠绵和朦胧。立意有高下雅俗之分,高考高分作文看重高 雅。多一点境界,少一些市侩;多一点旷达,少一点庸俗; 多一点责任,少一点敷衍。立生命的意,立天地的意,立 情感的意,你的世界就能笑看风云,引人入胜。
(2)在确定了文章的写作重点后,要准确地立意,选好 写作的切入角度。
①立意的深浅决定着能否突破作文瓶颈 即便是一个看似浅显的题目,也能写出大气不凡的文 章,关键是看你的审题立意如何定位。 如果是写生活体验,你可以对身边的人和事,用心灵的 眼睛去观察。用对生活感悟的独到见解编写故事,情节的展 开就能成为情感、情意、情思世界的再现。如果是写自己喜 怒哀乐的心路历程,你可以在宣泄呼唤、追悔眷顾中,把修 炼自己的生命体验释放无余,让“我”的激情世界在文章中 闪光,用情真意切的叙述去引发共鸣。成长中有说不尽的话 题,一个展望未来的世界里,你是绝对的主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