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

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茵陈蒿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它主要由茵陈、蒿草等中药材组成,经过科学配伍和煎煮而成。
下面是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及制作方法。
材料:1. 茵陈(15克)2. 蒿草(15克)3. 生地(15克)4. 黄芩(10克)5. 黄连(10克)6. 石膏(10克)7. 甘草(5克)制作方法:1. 将上述材料洗净,放入煎药锅中。
2. 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3. 煎煮至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煎煮30分钟。
4. 关火,待汤剂冷却后,过滤出药液。
服用方法:1. 每次服用100毫升,分2次温热服用。
2. 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以增加药效吸收。
注意事项:1.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对本方药材过敏者禁用。
3. 在服用期间,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4. 如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茵陈蒿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小儿疳积等病症。
茵陈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湿热引起的黄疸症状。
蒿草则具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效,能够帮助清除体内湿热毒素。
生地、黄芩、黄连等药材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协同茵陈和蒿草发挥最佳的疗效。
石膏则能够清热解毒、降火,有助于改善湿热引起的不适症状。
甘草则具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能够增加药物的稳定性和口感。
茵陈蒿汤的标准配方和制作方法可以作为参考,但在实际使用中,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如果需要使用茵陈蒿汤治疗疾病,请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同时,也要注意药物的质量和保存,避免使用过期或变质的药材。
总之,茵陈蒿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汤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的功效。
通过科学配伍和煎煮,可以发挥最佳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适应症、禁忌症和副作用等问题,以确保安全有效地使用茵陈蒿汤。
黄煌经方100首之五十一:茵陈蒿汤(转载)

黄煌经方100首之五十一:茵陈蒿汤(转载)051、茵陈蒿汤(转载)组成用法]茵陈10~80g、栀子10~15g、大黄6~10g。
先煮茵陈,再下余二味,煮成后分三次服。
[方证]1.身目尽黄,色如橘子而鲜明。
2.口渴,小便不利,色黄而短少。
3.舌苔黄腻,脉滑数。
[现代应用]1.急性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肝硬化、急性肝萎缩、胆道蛔虫症、蚕豆黄、婴儿肝炎综合征、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见有阳黄证者。
2.皮肤科的皮肤瘙痒症、牛皮癣、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痤疮、湿疹;五官科的口腔溃疡、中耳炎、牙龈炎、结膜炎;妇科的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阴道炎;外科的阑尾炎等见有口苦口渴、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也可选用本方。
[经验参考]本方是治疗阳黄的专方。
身日黄染色鲜明、黄红隐隐、色如橘皮,兼有身热便结、口干烦躁、舌红脉数等热象,即为阳黄。
黄伟康以本方治疗一阳黄病人.黄疸指数40单位。
人院第二天开始服用本方,每日一剂。
服药一周后黄疸显著减退,服药第三周临床上黄疸已不可见(上海中医药杂志,1957;8:19)。
本方治疗黄疽多与大小柴胡汤合用。
矢数道明说“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是治疗伴有黄疽的急性肝炎之基本方。
常用于热毒郁于肝脏与胃肠,症见黄疸、腹胀、门渴、大小便不利、心窝部及胁下不适者”(《汉方辨证治疗学》)。
本方的使用已经突破治疗黄疽的经典记载,如周丹以本方原方治疗黑头粉刺型痤疮,伴有口渴、尿少、便秘者;并加荆芥、防风治疗荨麻疹,除皮肤病症状外,伴有口苦、尿赤、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二例均重用茵陈达60e(国医论坛,1990;6:17)。
杨志一用本方加金银花、丹皮、蒲公英等治疗一例阑尾炎患者,症见右下腹疼痛,伴阵发性发热,恶心、呕吐、大便干结、小便不爽、舌苔黄而厚腻、脉弦数(陕西中医,1992;8:372)。
本方扩大运用时,并不拘于身目是否黄染,辨识的关键在于既有热不得越而郁于里的口苦口渴、局部出汗或渗液或肿痛,又有湿邪留滞的小便不利,苔腻之证。
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茵陈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茵陈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茵陈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茵陈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
茵陈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茵陈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茵陈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茵陈(去梗.半两)大黄(二钱半)大栀子(五个)
【功能主治】治阳明里热极甚,烦渴热[],留饮不散,以治湿热相搏,而身发黄疸,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欲水浆,身必发黄,宜茵蔯汤调五苓散利大小便。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服,以利为度。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茵陈12克黄芩6克栀子9克升麻9克大黄9克龙胆草6克枳实6克(炙)柴胡12克
【制法】上八味,切。
【功能主治】治黄疸。
身面眼悉黄如金色,小便浓如煮黄柏汁者。
【用法用量】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外台秘要》卷四引《近效方》
看了上文对茵陈汤的介绍,我们应该明白要想让身体快些好起来不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在日常饮食上多加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
茵陈蒿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苍术、茵陈、蒿花、陈皮等药材组成。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活血的功效与作用。
1. 清热利湿:茵陈蒿汤中的茵陈和蒿花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引起的症状,如尿道发炎、尿频、尿急等。
茵陈蒿汤可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从而缓解湿热症状。
2. 健脾活血:茵陈蒿汤中的苍术和陈皮具有健脾活血的作用。
健脾可改善脾胃功能,加速湿气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轻湿热引起的不适。
活血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茵陈蒿汤主要适用于湿热内蕴、脾胃虚弱所致的症状,如食欲不振、口苦口干、胸胁痞闷等。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在使用茵陈蒿汤之前,最好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
茵陈蒿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茵陈蒿汤功效主治药物组成化学成分用法用量临床应用药理作用别名处方来源汉·《伤寒论》。
剂型汤剂药物组成茵陈蒿、栀子、大黄。
加减功效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主治主治湿热黄疸,症见全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桔子,腹微满,口中渴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胆道感染,蚕豆黄,高脂血症及肿瘤等。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用药禁忌 1.阴黄及湿重于热者不宜用本方。
2.孕妇慎用。
不良反应临床应用1.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败酱草、金钱草、白茅根各30g,大黄、栀子、黄柏、龙胆草、郁金各12g,甘草9g。
本剂量为成人量,年龄在15岁以下者用2/3量;10岁以下用1/2量;5岁以下用1/3量。
水煎2次,将药液混合煎至300-900ml(按药量大小而增减)为1日量,分早、中、晚3次空腹服,用药期间少进或不进油腻食物。
治疗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247例,男156例,女91例;年龄在1-21岁以上。
根据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肝功能复查各项指标正常)判定。
结果:7日治愈者83例,15日治愈者158例,20日治愈者6例。
平均疗程为14日。
2.脂溢性皮炎:用本方加减:茵陈蒿15g,栀子10g,生大黄10g,蛇舌草15g,苦参10g,蛇床子10g,地肤子10g。
每日1剂,水煎服2次。
外用苦参齿苋汤(苦参30g,马齿苋30g,硫磺粉30g,野菊花20g,百部20g),加水1kg,每日1剂,煎水作冷湿敷,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治疗脂溢性皮炎128例。
同时设立对照组57例,口服维生素B6、B2、止痒镇静剂,外用消炎止痒去脂杀菌剂。
在185例患者中,男108例,女77例;发病年龄15-68岁,平均35.6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23年。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及进行期有不同程度的红斑、丘疹、结痂、糠疵样鳞屑等皮肤损害,均系单纯性脂溢性皮炎。
【茵陈蒿汤】

【茵陈蒿汤】[⽅药]茵陈蒿六两(30克)栀⼦⼗四枚(擘)(15克)⼤黄⼆两(去⽪)(9克)[煎服]上三味,以⽔⼀⽃⼆升,先煮茵陈减六升,内⼆味,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现代⽤法:⽔煎⼆次温服)。
[原⽂]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
但头汗出,⾝⽆汗,剂颈⽽还,⼩便不利,渴引⽔浆者,此为瘀热在⾥,⾝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36)伤寒七⼋⽇,⾝黄如橘⼦⾊,⼩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0)[解说]湿热发黄,⾥有结滞。
临床以黄疸、⼩便不利、发热、⽆汗、腹满、便秘、苔黄腻、脉滑数为辨。
⽅⽤茵陈清热利湿,并疏利肝胆,为除黄之要药;栀⼦屈曲下⾏,清泄三焦;⼤黄通利⼤便,导热下⾏。
使湿热去,肝胆畅,三焦通⽽⼩便利。
以本⽅加减化裁,可⼴泛应⽤于急性黄疸性肝炎、胆囊炎、胆⽯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所引起的黄疸,属阳黄者。
[运⽤]⼀、瘅热刘渡⾈医案:孙某某,男,55岁,1992年4⽉21⽇初诊。
三年前,洗浴之后汗出为多,吃了两个橘⼦,突感胸腹之中灼热不堪,从此不能吃⾯⾷及鸡鸭鱼⾁等荤菜,甚则也不能饮热⽔,如有触犯,则胸腹之中顿发灼热,令⼈烦扰为苦,必须饮进冷⽔则得安,虽属数九隆冬,只能饮凉⽔⽽不能饮热⽔。
去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未见异常,多⽅医治⽆效,专程由东北来京请刘⽼诊治。
经询问,患者素⽇⼝⼲咽燥,腹胀,⼩便短黄,⼤便⼲,数⽇⼀⾏。
视其⾆质红绛苔⽩腻,切其脉弦⽽滑。
据脉证特点,辨为“瘅热之病,《⾦匮》则谓¨⾕疸"。
乃脾胃湿热蕴郁,影响肝胆疏通代谢之能疏⽅:柴胡茵陈蒿汤。
为病。
治法:清热利湿,以通六腑,疏利肝胆,以助疏泄。
疏⽅:柴胡茵陈蒿汤。
柴胡15克,黄芩10克,茵陈15克,栀⼦10克,⼤黄4克。
服药7剂,⾃觉胃中舒适,⼤便所下秽浊为多,腹中胀满减半。
⼝渴欲饮冷⽔,⾆红、苔⽩腻,转⽅⽤芳⾹化浊,苦寒清热之法:脉滑数等症未去,此乃湿热交蒸之邪,仍未驱尽,转⽅⽤芳⾹化浊,苦寒清热之法:佩兰12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栀⼦10克。
22、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

22、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湿热黄疸基础方:茵陈蒿汤方茵陈蒿汤方是一种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的中药方剂,它由多种药物配伍而成。
在茵陈蒿汤方剂中,君臣佐使药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药物配伍及组成、药性归经药味、功能作用、主治病症、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等方面详细阐述茵陈蒿汤方剂中君臣佐使药的重要性。
茵陈蒿汤方由茵陈、蒿芩、黄芩、栀子、枳壳、芒硝等药物组成。
其中,茵陈为君药,蒿芩和黄芩为臣药,栀子、枳壳和芒硝为佐药。
这些药物的搭配相互协同,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茵陈蒿汤方剂中的君药茵陈,味苦寒,归肺、胃经,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
蒿芩和黄芩为臣药,味苦寒,归胆、胃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利胆的功效。
栀子、枳壳和芒硝作为佐药,味苦寒,归胃、大肠、小肠经,能够增强君臣药的功效,促进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茵陈蒿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湿热黄疸,其功能作用主要体现在清热利湿、解毒通便方面。
湿热黄疸是由湿热邪气侵袭脾胃所致,主要表现为黄疸、发热、口渴、尿黄等症状。
茵陈蒿汤方剂通过清热利湿、解毒通便的作用,可以排除体内的湿热邪气,改善黄疸症状,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茵陈蒿汤方剂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
八纲辩证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寒热、表里、虚实、阴阳等八个方面。
六经辩证是根据中医理论中的六经理论进行的辩证,包括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等六个方面。
通过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病情,调整茵陈蒿汤方剂的用量和配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总之,茵陈蒿汤方剂中的君臣佐使药在治疗湿热黄疸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的配伍协同作用,能够清热利湿、解毒通便,改善黄疸症状,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
在具体应用中,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八纲辩证和六经辩证医理,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茵陈蒿汤方剂中药物君臣佐使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们共同构成了这一经典方剂,为湿热黄疸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药物支持。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

中医传统名方之茵陈蒿汤赵老师经典国医学堂茵陈蒿别名:茵尘,茵陈,绵茵陈。
药物组成茵陈蒿六两(12克)栀子十四枚(9克)大黄二两(9克),水煎服。
主治泄热,利湿,退黄,阳黄身热,面目、周身黄如桔色,小便黄赤短涩,大便不畅(或秘),腹微满,口渴胸闷,烦躁不安,或有头汗出,别处无汗,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用量:水煎服10~30g,外用适量。
功效与作用功效:清湿热,退黄疸。
来源产地茵陈蒿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茵陈蒿或滨蒿的幼苗,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采收炮制春季幼苗高约3寸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生用入药性状性味有西茵陈、绵茵陈之分,均以质嫩、绵软、色灰白、香气浓者为佳。
习惯认为产于陕西三原的质最优。
性苦、辛,微寒。
归脾、胃、肝、胆经。
应用1、湿热黄疸茵陈善渗泄而利小便,故可去湿热,利黄疸,为治黄疸之要药,单用有效。
若身如桔子色,属阳黄者,可茵陈与石膏、栀子配伍,即《外台秘要》三物茵陈蒿汤。
若腹满便秘者,可与栀子、大黄配伍,即《伤寒论》茵陈蒿汤。
若湿邪偏盛,小便不利者,又可茵陈蒿末与五苓散末合用,米汤送服,方为《金匮要略》茵陈五苓散。
若属寒湿阴黄、肤色黯晦,肢体逆冷者,与附子、干姜配伍,即为《卫生宝鉴·补遗》茵陈四逆汤,温阳祛湿利黄疸。
2、湿疮痒疹茵陈蒿苦微寒,入肝经血分,有解毒疗疮之效,常用治湿热内蕴所致的风瘙隐疹、湿疹疥疮等证配伍黄柏、土茯苓等药应用。
亦可单味煎汤外洗。
茵陈蒿临床报道1、治疗肝炎茵陈30~45g水煎服,治黄疸型肝炎32例,平均疗程7天,能迅速消退黄疸与退热,肝肿缩小亦较明显。
菌陈与甘草、红枣配伍煎服,对小儿传染性肝炎亦有效。
也有茵陈与黄柏、山栀、板蓝根配伍治疗传染性肝炎有效的报道。
另有临床观察认为,茵陈与丹参、大青叶、大枣配合或与路边荆、田基黄、败酱草、甘草配伍,对病毒性肝炎有预防作用。
小儿黄疸型肝炎:用茵陈蒿汤加板蓝根、蒲公英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378例,痊愈372例,好转6例,黄疸消退平均5.6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茵陈蒿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中药方剂茵陈蒿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茵陈蒿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茵
中药方剂茵陈蒿汤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而且茵陈蒿汤营养丰富,含有很多医药成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茵陈蒿18克栀子15克(劈)大黄6克(去皮)
【药理作用】对中毒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山西医药杂志》1975(3):79~93,四氯化炭中毒性肝损伤的大白鼠,在接受茵陈蒿汤治疗后,肝脏细胞的肿胀、气球样变、脂变与坏死,均有程度不等的减轻。
肝细胞内蓄积的糖元与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复或接近正常,血清谷丙转氨酶活力显着下降,这就为茵陈蒿汤的退黄作用与治疗肝炎,提供了形态和功能的基础。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退黄。
治湿热黄疸,一身面目俱黄,色鲜明如橘子,腹微满,口中渴,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1.2升,先煮茵陈减600毫升,纳二味,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三服。
小便当利,尿如皂荚汁状,色正赤,一宿复减,黄从小便去。
【备注】方中茵陈清热利湿,疏利肝胆为君;栀子清泄三焦湿热,并可退黄为臣;大黄通利大便,导热下行为佐,三药相配,使湿热之邪从二便排泄,湿去热除,则发黄自退。
【摘录】《伤寒论》
综上所述,在以后的生活中,要是哪些朋友不小心患上某些疾病可以尝试服用茵陈蒿汤,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时除了对特定疾病的治疗,茵陈蒿汤还可以帮助增强记忆力,有效地增强身体某些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