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合集下载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考研辅导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考研辅导

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详解【导语】新闻传播学是考研的热门学科,想要报考的2021考研er们要提前熟悉了解新闻传播学,做到知己知彼。

今天冠珠教育整理了2021新闻传播学考研要考虑的问题,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新闻传播学专业概况新闻传播学是一级学科,新闻学和传播学分别是新闻传播学下的两个二级学科。

新闻学,二级学科,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

传播学,二级学科,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二、新传考研考试科目新闻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40德语610新闻传播实务824新闻传播史论(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传播学专业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713传播历史与理论816传播实务(以中国传媒大学为例,不同院校考试科目设置会有所不同,请参照的当年院校公布的招生目录)三、新传考研院校推荐根据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来为大家推荐新传考研院校,一起来看看吧。

A+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A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A-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暨南大学B+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B河北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山西师范大学2017年教育部四轮学科评估中,武大被同城高校华中科技大学超越了,华中科技大学从从第三轮的第5名上升到第四轮的评估A,进入前四。

上海交通大学从从第三轮的第10名上升到第四轮的评估A-,排。

新闻传播学 企业传播

新闻传播学 企业传播

新闻传播学企业传播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信息传播和传媒运作的学科,而企业传播则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外界传递信息。

新闻传播学对于企业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信息传播,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企业传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企业需要通过有效的传播手段将自身的核心价值观、产品优势和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和社会大众。

而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为企业传播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新闻传播学强调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这对于企业传播来说至关重要。

传统的企业传播往往是单向的,企业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向外界传递信息,而新闻传播学强调了与受众的互动和反馈。

企业应该倾听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传播策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新闻传播学提供了丰富的传播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传播策略的制定和执行。

比如,新闻传播学中的门户理论可以帮助企业确定最适合的传播渠道和媒体平台,提高传播效果。

另外,新闻传播学中的受众研究和传播效果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受众需求和反馈,调整传播策略,提升传播效果。

第三,新闻传播学注重舆情管理和危机公关,这对于企业传播尤为重要。

企业在传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危机,如产品质量问题、丑闻曝光等。

新闻传播学中的危机传播理论和危机公关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应对危机,保护企业形象和利益。

新闻传播学还注重传播伦理和社会责任,这对于企业传播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要秉持诚信、透明、负责任的原则,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履行社会责任,才能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新闻传播学对企业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用。

企业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应充分借鉴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注重传播的双向性和互动性,科学制定传播策略,及时应对危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企业传播不仅是一种推销手段,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价值观的传递,通过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和应用,企业传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新闻学学习计划

新闻学学习计划

新闻学学习计划一、前言新闻学是一门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学科,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项实践与理论并重的综合性学科。

新闻学专业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新闻写作技能、新闻编辑技能、新闻采访技能和公共关系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和新闻伦理道德意识。

因此,新闻学的学习计划应该包括课堂学习、实践训练和理论研究。

二、核心课程1.新闻采访写作技巧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新闻采写的技巧,包括新闻素材的搜集整理,写作结构的安排,以及新闻语言表达的技巧。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熟练掌握如何采访、写作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

2.多媒体新闻报道与编辑随着新闻媒体的发展,新闻报道与编辑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文字报道,视频、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报道也成为主流。

本课程将培养学生掌握多媒体新闻报道与编辑的技巧,包括新闻视频摄制、图片编辑、音频处理等技能,同时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上编辑和内容管理系统的运用。

3.新闻伦理与法规新闻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其伦理和法规问题备受关注。

本课程将教授学生新闻伦理与法规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伦理观念,了解新闻相关的法规,尤其是新闻法、出版法等法律,以便在新闻报道和编辑过程中做到合法合规。

4.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新闻信息处理与传播是新闻学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全面的新闻信息处理能力,包括新闻信息的搜集、整理、处理和传递技巧,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新闻传播。

5.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新闻学理论与方法是新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该课程将教授学生新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研究新闻现象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了解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掌握新闻学的理论分析能力。

三、实践训练1.实习实训在校期间,学生应该有机会到新闻机构实习实训,亲身体验新闻职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锻炼自己的新闻采写和新闻编辑能力,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和应变能力。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的现状与趋势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方式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愈加紧密。

本文从媒体融合的概念、现状与趋势、对新闻传播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一、媒体融合的概念媒体融合泛指不同领域的媒体产业之间的结合,以达到密切合作、互动传播的目的。

它的前提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即将因媒介形式而不同的信息转变为数字形式,通过共享和互通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这种信息流通的互动形式即为媒体融合。

二、媒体融合的现状与趋势1.现状媒体融合的深化已经成为媒体发展的趋势。

从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转型,到多媒体平台的兴起,再到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这些都在增强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更是加速了媒体融合的发展。

2.趋势(1)碎片化趋势:由于人们时间的不断压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短篇快讯、图文等碎片化新闻中获取信息,而非深度、长篇的报道。

因此,媒体需要适应这一趋势,以更加精准全面的角度报道大众关心的以及更加细化、微观的社会事件。

(2)综合性趋势:媒体融合趋势之下,单一媒体每天推出的内容越来越多元化,而多媒体形式的嵌入不但丰富了报导内容,更为内容创造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创造性方式,以各种形态的多媒体展现、创造还原真实事件的形态也更加生动直观。

(3)用户参与性趋势: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增强了用户参与感,不再是单向输出信息,而是用户通过社交、评论等互动方式参与,媒体内容更为丰富、深入人心。

这种方式也逐渐被整合到新闻的传播中,媒体不仅仅作为一个发布的平台,更是形成了与读者共同参与的动态参与社区。

三、媒体融合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加速新闻传播速度。

在媒体融合的形势下,对于新闻信息的传播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延缓和复杂的人工操作,整合了多个媒体形式,推动新闻传播流通结构,让新闻传播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新闻的传播速度推向了极致。

2、加强内容创新,拓宽信息传递渠道。

新闻传播教材书目

新闻传播教材书目

广播电视编导系列
纪录片解析 电视节目制作基础(第二版) 真人秀节目理论、形态和创新 当代电视编辑教程 电视深度报道教程 电视剧艺术形态
10430
陈国钦 28 978-7-309-05469-9/J.96 陈思善 14 978-7-309-02310-7/G.371 谢耘耕 28 978-7-309-05716-4/G.707 张晓锋 39 978-7-309-05831-4/G.726 季宗绍 38 978-7-309-06206-9/G.774 严前海 28 978-7-309-06372-1/J.122 ★
复旦博学·数字技术与艺术、动画系列
动画概论(第二版) 动画创作与创意 动画场景设计 影视动画艺术鉴赏 三维动画设计 动画电影语言的技巧与运用 3DS MAX网络游戏角色:专业制作详解 电脑游戏策划与设计:Virtools简明教程 动画技法与原画设计
10470
聂欣如 30 978-7-309-06842-9/J.133 22 978-7-309-05860-4/J.106 彭玲 陈贤浩 38 978-7-309-06014-0/J.111 李建强 25 978-7-309-06141-3/J.113 徐亚非 25 978-7-309-06131-4/T.324 强小柏 25 978-7-309-06321-9/J.119 王立群 45 978-7-309-06342-4/T.329 王立群等 35 978-7-309-06402-5/G.803 浦詠等 28 978-7-309-06420-9/J.123 ★ ★ ★ ★ ★
复旦博学·当代电影学教程
电影美学导论 电影阅读方法与实例 纪录片编导与制作 外国电影史教程
10425
金丹元 35 978-7-309-06023-2/J.112 葛颖 30 978-7-309-05554-2/J.98 张文俊译 36 978-7-309-05144-5/G.659 黄文达 35 978-7-309-06180-2/J.114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

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与内容传递方式新闻传播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技术开始渗透到新闻传播领域,为信息的传递带来了新的方式和手段。

本文将探讨新闻传播中的创新技术和内容传递方式,并分析其对新闻行业的影响和挑战。

一、创新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1. 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信息。

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用户可以浏览新闻网站、下载新闻应用,实时掌握最新动态。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也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新闻,并进行讨论和互动。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新闻领域。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新闻报道可以更加立体生动,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例如,在一些重大新闻事件中,记者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现场,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事件的真实性。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新闻教育和培训,提供更为生动的学习和训练体验。

3. 大数据分析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数据被产生并存储起来。

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大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和偏好,新闻机构可以制定更加精准的内容推荐策略,提高用户体验。

二、创新技术对新闻传播的影响1. 加强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和全球性创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传播具有了更高的即时性和全球性。

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新闻可以实时传递给用户,用户可以随时获取最新消息。

此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存在使得新闻传播不再受地域限制,用户可以与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分享和讨论新闻事件。

2. 提升用户体验和参与度创新技术的应用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通过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浏览的新闻内容,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和讨论。

此外,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使得新闻报道更加生动,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和沉浸感。

三、创新技术对新闻行业的挑战1. 内容质量和真实性的把控随着创新技术的应用,信息的传递速度变得更快,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内容的质量和真实性也面临挑战。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西南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1英语一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2俄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203日语
全国统考科目,参考书目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提供。
832工业设计命题设计(3小时)
相关专业期刊杂志\书籍\图集
833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上册 第三版 李必瑜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下册 第三版 刘建荣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36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
838物理化学一
《物理化学》肖衍繁、李文斌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传播学引论》 李彬著 新华出版社 2003年版
649中外美术史
《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版
《外国美术简史》中央美院美术史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651建筑物理
《建筑物理》第三版 柳孝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10理论力学
理论力学(第六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55建筑学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建筑史》第五版潘谷西,《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陈志华,《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建筑构造》上下册第三版李必瑜、刘建荣,《建筑物理》第三版柳孝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外国建筑历史图说》罗小未、蔡琬英
357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翻译简明教程》庄绎传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类专业目录及参考书

或204英语二
一首,乐器种类不限);钢琴即兴伴
③333教育综合
奏,自弹自唱(现场抽签)
④880音乐教学论
130100 艺术学理论【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1(全日制)艺术
1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艺术概
人类学
论②音乐学概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 复试科目:专业笔试
01(全日制)声乐 30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
表演
报时报考点须选择“长春市招生委员会
办公室”,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②202俄语或203日语 不招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
或204英语二
③684音乐基础综合 音乐基础综合科目包含:中外音乐史,
和声部分:三和弦原位及转位、属功能
作,抽签一首 复试科目:专业考试(按照各方向复试
内容执行,详见当年复试细则)
135106 舞蹈【全日制专业学位,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15000元】
01(全日制)舞蹈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
编导
报时报考点须选择“长春市招生委员会
办公室”,否则取消考试资格
或203日语
③683艺术学理论基础
④843美学概论
130400 美术学【基本修业年限3年,收费标准每学年8000元】
01(全日制)美术学
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同等学力、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素描②色彩
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复试科目:专业论文
或203日语
③641美术史论一
④841美术概论、美学概
考生必须在长春市现场确认和考试,网报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8、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9、新闻的舆论监督
10、新闻宣传的基本规律和规则
11、新闻宣传的党性与阶级性
12、“政治家办报”方针
(八)新闻原则与规范
5、新闻自由的概念与实质
6、新闻自由的由来与发展
7、新闻法制
8、我国新闻法制的历史发展
5、、新闻伦理与道德的基本内涵
(九)新闻传播效果与调控
C、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一)定性研究的解释框架与基本问题、类型
1、定性研究的特征
2、定性研究的方法论来源
3、定性研究的基本问题与类型
(二)定性研究计划的制定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检索已有相关成果或资料
3、研究方案的设计
(三)定性研究的资料搜集
1、观察
2、访谈
3、焦点小组
4、文本分析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3、传受互动
(五)新闻传播媒介
6、媒介的概念
7、大众媒介的一般特征
8、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
9、西方媒介理论
10、新闻文化与媒介文化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构成:(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2、新闻的社会功能:关于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新闻社会教育。
(七)新闻舆论与宣传
2、科学研究的特征
3、传播研究的过程
4、研究问题的陈述
(二)传播研究的测量设计
1、测量的意义与逻辑
2、理论的定量与测量
3、测量的层次
4、问卷问题形式与量表建构
(三)传播研究的样本处理
1、抽样的概念和意义
2、随机抽样方法
3、非随机抽样方法
(四)传播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1、实证分析的准确度
2、信度的种类与评估
考试科目:640新闻传播理论与方法
(分为两种试题模块。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模块二:新闻传播理论+定性研究方法。考生可任选其一。)
一、复习要求:
要《新闻学概论》作为整个新闻学的基础理论,阐述的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学习《新闻学概论》,一要准确系统地了解新闻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二要正确把握新闻、新闻事业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把科学理论转化为指导新闻实践和新闻研究的应用能力。
3、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4、传播致效原则
5、新闻调控的意义
6、新闻调控的规范与途径
(十)新闻批评
1、新闻批评的特殊含义
2、开展新闻批评的基本规则
3、新闻批评的方法
B、传播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学科
1、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2、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5、非语言传播
(十一)媒介
1、语言媒介的特征
2、印刷媒介的发展简史
3、电子媒介特征与特点
4、网络传播特征、优势、问题与趋势
5、麦克卢汉
6、英尼斯
7、梅罗维茨
8、媒介文化
(十二)传播效果
1、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2、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C、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复习重点
(一)传播研究的过程
1、研究知识的来源
6、研究传播学人社会需要
(二)我国的传播学研究
4、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5、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6、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5、传播学是什么?
6、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7、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8、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0、什么传播?
11、传播过程与要素
12、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四)新闻传者与受众
1、传播者:(1)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2)新闻从业者的权力和责任,(3)新闻从业者的素质要求,(4)把关人。
2、受众:(1)基本概念及含义,(2)受众心理,(3)受众分层,(4)现实受众与潜在受众,(5)受众的接受,(6)从众心理。
3、传受互动
(五)新闻传播媒介
1、媒介的概念
二、主要复习内容(分为两种试题模块。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模块二:新闻传播理论+定性研究方法。考生可任选其一。)
(一)“模块一”(新闻传播理论+定量研究方法)试题主要复习内容
A:新闻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新闻学与新闻
1、世界新闻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3、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三大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7、新闻传播效果的构成和类型
8、提高新闻传播效果的途径
9、新闻的负面效应与调控
10、传播致效原则
11、新闻调控的意义
12、新闻调控的规范与途径
(十)新闻批评
4、新闻批评的特殊含义
5、开展新闻批评的基本规则
6、新闻批评的方法
B、传播学理论复习重点
(一)传播学是20世纪兴起学科
4、传播学兴起的原因
5、传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三)新闻传播
1、新闻的本源:(1)新闻源于事实,(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讯息,(4)新闻编码、译码。
2、新闻的传播:(1)新闻传播的要素,(2)新闻传播的流程,(3)新闻的选择。
3、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用事实说话”、提高新闻价值、增加信息量。
4、新闻传播要求: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
传播学理论与方法主要是了解人类与生俱来的传播活动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以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作为理论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及国际传播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概念清楚,掌握新闻传播、政治传播、文化传播、艺术传播、经济传播和教育传播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主要问题及其研究成果。重点掌握:传播及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传播学研究的历史以及学术源流、相关理论以及传播模式,传播五个环节的相关理论,包括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传者研究以及传播效果研究,传播学定量研究方法或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
4、传播控制的形式
(七)传播结构与模式
7、结构功能理论和媒介系统依赖理论
8、传播模式
9、线性模式
10、拉斯韦尔模式
11、香农模式
12、守门人
(八)传播者与受传者
4、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类型与特征
5、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权利
6、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九)传播的信息理论
4、信息、传播与新闻的关系
5、信息污染
6、信息饱和
4、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新闻定义
5、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2)新鲜性,(3)及时性,(4)公开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1、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2、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3、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5、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6、技术、政治、文化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2、传播模式
3、线性模式
4、拉斯韦尔模式
5、香农模式
6、守门人
(八)传播者与受传者
1、传播者与受传者的类型与特征
2、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权利
3、传播者的职业道德
(九)传播的信息理论
1、信息、传播与新闻的关系
2、信息污染
3、信息饱和
(十)传播符号
1、语言符号
2、结构主义理论
3、行为主义理论
4、关于“意义”
1、我国传播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2、我国传播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视角
3、我国传播学研究的轨迹与主要成就
(三)传播学
1、传播学是什么?
2、传播学产生的社会基础
3、传播学产生的学术基础
4、传播学的奠基人
(四)传播
1、什么传播?
2、传播过程与要素
3、传播的社会功能和负功能
4、传播主要类型
5、大众传播的特征
6、组织传播的特点
(十)传播符号
6、语言符号
7、结构主义理论
8、行为主义理论
9、关于“意义”
10、非语言传播
(十一)媒介
9、语言媒介的特征
10、印刷媒介的发展简史
11、电子媒介特征与特点
12、网络传播特征、优势、问题与趋势
13、麦克卢汉
14、英尼斯
15、梅罗维茨
16、媒介文化
(十二)传播效果
2、效果研究的学术传统
2、传播效果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
9、中国新闻学的发展状况
10、新闻学研究的对象和三大学科结构(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应用新闻学)
11、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新闻定义
12、新闻的特征(1)真实性,(2)新鲜性,(3)及时性,(4)公开性。
(二)新闻起源与发展
4、西方学者关于新闻起源的观点
5、新闻事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6、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大众媒介的一般特征
3、媒介发展的历史过程
4、西方媒介理论
5、新闻文化与媒介文化
(六)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构成:(1)基本概念,(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的实现。
2、新闻的社会功能:关于新闻社会功能的不同观点,新闻社会教育。
(七)新闻舆论与宣传
1、新闻宣传与舆论导向
2、新闻引导舆论的方式和途径
4、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
5、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13、技术、政治、文化对新闻事业发展的制约作用
1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三)新闻传播
1、新闻的本源:(1)新闻源于事实,(2)信息与新闻信息,(3)符号与讯息,(4)新闻编码、译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