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发表者:苏子新一、一般体征1 、步态:症状较明显者行走时姿态不自然,较重者行走时身前倾而臀部以向一侧倾斜的姿态下跛行。
2 、脊柱外形:突出物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脊柱为了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在外观上腰椎生理性前突变浅或侧弯,侧弯可凸向健侧也可凸向患侧,此和突出物和压迫神经根的位置关系有关。
3 、压痛点:多位于有病间隙的棘突旁,此压痛点并向同侧,臀部及沿下肢坐骨神经区放射区,压痛点的多少和程度不一。
4 、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在各方面的活动度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5 、下肢肌肉萎缩: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由于坐骨神经痛使病人行走或站立时就很自然地多用健肢来负重,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二是神经根受压所致肌肉萎缩。
6 、肌力改变,由于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障碍出现肌力减低。
7 、感觉减退:可以是主观麻木,也可以是客观麻木,皮肤感觉下降。
如针刺皮肤病人亦不觉疼痛等。
8 、反射改变:患侧有膝反射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的减弱是于腰4 神经根受侵犯,多为腰 3 4 椎间盘突出所致,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是由于骶 1 神经损害所致。
二、各种特殊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坐骨神经痛的体征检查:压痛:腰部压痛,诱发下肢沿坐骨神经走向的放射痛。
Lasegue 征:患者仰卧,患肢屈髋屈膝各90 度,逐渐伸膝,至任何角度发生疼痛为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患者仰卧,膝伸直位屈髋关节至任何角度产生沿坐骨神经走向疼痛为阳性。
Bragard 征:即加强试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保持抬高角度,医生一手托患者小腿,另一手使其足背伸,疼痛加剧为阳性。
坐骨神经张力试验:又称弓弦试验,患者端坐检查台边缘,屈膝90 度,小腿下垂,检查者一手提小腿使膝关节逐渐伸展,有疼痛时稍回屈少许,以另一手指腘窝中央,剧痛为阳性。
仰卧挺腹试验:对于一些关节韧带松驰者,直腿抬高到90 度时,往往仍不受限且无疼痛,此时病人仰卧,作抬臀挺腹的动作,使臀部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放射痛即为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鉴别诊断与分型

可编辑ppt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
腰痛和放射性下肢痛: 1)下肢痛沿神经根分布区域放射,故又称根性放射痛 2)疼痛与腹压有关 3)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跛行 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神经功能损害
1)运动 2)感觉 3)反射 4)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
可编辑ppt
可编辑ppt
4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体间结构上面
椎体间结构前面
可编辑ppt
5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腰3及腰4神经根皆自相应的椎体上1/3或中1/3水 平出硬膜囊,紧贴椎弓根入椎间孔,在椎管内走 行过程中不与同序数椎间盘相接触。
腰5神经根自腰4/5椎间盘水平或其上缘出硬膜 囊,向外下走行越过腰5椎体后上部绕椎弓根入腰 5/骶1椎间孔。
可编辑ppt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解剖及发病特点
一般情况下,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腰4神经 根,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 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但如腰椎间 盘突出部位在后侧中央,或椎间盘纤维环 完全破裂(即中央型突出),髓核碎片脱 入椎管(即破裂型或游离型突出),可使 神经根和马尾神经广泛受压。
可编辑ppt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A 根腋型
B 根肩型
可编辑ppt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极外侧型
可编辑ppt
18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分类
2.中央型突出: 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
侧,主要压迫一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 受压,但一侧轻而另一侧较重。
2)正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 般突出范围较大,或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和纤 维环碎块脱出聚集在后纵韧带下或进入硬膜外间 隙,甚至破入硬膜囊内,致使两侧神经根和马尾 神经广泛受压。临床表现为广泛瘫痪和大小便功 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全版)PTT文档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
出的病理改变基础。
• 髓核因退变和损伤而破碎,纤维环也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软
或产生裂隙,纤维环的坚固性减低。在外伤和压力增加时, 既使外力不大,也可使髓核产生移位,当纤维环有裂隙时, 髓核可经裂隙突出。
• 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 (1)隆起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退变的髓核轻
• 腰椎痛的发生机理主要为突出髓核对邻近的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机
械性刺激和压迫引起机械性神经根炎以及髓核内糖蛋白和β-蛋白溢出, 大量“H”物质释放,使神经根和窦—椎神经遭受刺激而引起的化学性 神经根炎所致。
• 马尾神经受损症状 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及
双下肢根性痛。
• 间歇性破行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和
边缘骨质增生。
• 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 在突出物表面有毛细血管侵入,包绕,发生无
菌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钙化可局限于突出物 的周边,也可发生钙化全部呈骨样结节。
• 神经受损 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早期发生充血、水肿、变粗等
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如长期受压,则可引起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 缩。其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如压迫马尾神经,常引起大 小便及性功能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一、发病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痛苦大,伴有马尾神经受累者可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致瘫痪。 但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与固定的骨盆 交界处,承受的应力最大,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生率最高,可占80%以上。 腰3-4占15%,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约占3-5%。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杜心如写在课前的话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诊断、进行鉴别;与其有相同症状与体征疾病主要有腰椎管狭窄、肿瘤和结核,还有一些内脏疾病。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掌握上述疾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
一、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和刺激为主造成的症状。
而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神经根受压缺血,表现为容积减少,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到挤压;其结果是导致静脉的回流障碍、瘀血,最后出现神经根的动脉供血发生改变,出现神经根缺血;以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包括大腿后、小腿外、足底、足背等的疼痛。
开始走路的时候不疼,以后逐渐加重,休息以后缓解,再走再疼。
可表现为疼痛、麻木和胀痛。
而骑自行车不痛,因为骑车的时候椎管相对宽敞,这时候神经根缺血反而有所改善,也就是骑车能骑40里,走路不到400米。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是正常的,下肢的血运末梢循环也是好的,这点和动脉缺血有明显的不同。
脉管炎也可造成间歇性跛行,它涉及的血管主要是四肢的中小动静脉,它可以继发神经病变,所以产生的症状是缺血性的疼痛;范围往往是以肌肉为主要表现,小腿后部的肌肉,三头肌为最疼。
表现为一走就疼,休息就好,有时候这种间歇性跛行不走也疼。
足背动脉的脉搏搏动会减弱或者消失;皮温较低。
病人下肢静脉曲张和腰椎狭窄并存也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但是同时还会出现小腿的酸胀、沉重感。
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是既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又是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体征。
二、腰椎肿瘤腰椎肿瘤也产生腰疼,它刺激神经根以后也产生放射痛。
但是腰椎肿瘤疼痛的特点是夜间痛,肿瘤的病人往往是晚上疼的厉害。
白天轻、晚上重,这与腰间盘突出症的白天重、晚上轻正好相反;疼痛是活动轻、休息重。
腰椎肿瘤的病人平片或者CT,会发现有椎体的破坏。
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血液性疾病也会出现腰疼,并产生放射痛;同时有贫血、无力等其他表现。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
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
腰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和检查方法

腰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和检查方法(一)腰椎后关节紊乱:邻椎体的上下关节突构成腰椎后关节,为滑膜关节,有神经分布。
当后关节上、下关节突的关系不正常时,急性期可因滑膜嵌顿产生疼痛,慢性病例可产生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出现腰痛。
此种疼痛多发生于棘突旁1.5厘米处,可有向同侧臀部或大腿后的放射痛,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混。
该病的放射痛一般不超过膝关节,且不伴有感觉、肌力减退及反射消失等神经根受损之体征。
对鉴别困难的病例,可在病变的小关节突附近注射2%普鲁卡因5毫升,如症状消失,则可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是最突出的症状,患者自诉步行一段距离后,下肢酸困、麻木、无力,必须蹲下休息后方能继续行走。
骑自行车可无症状。
患者主诉多而体征少,也是重要特点。
少数患者有根性神经损伤的表现。
严重的中央型狭窄可出现大小便失禁,脊髓碘油造影和CT扫描等特殊检查可进一步确诊。
(三)腰椎结核:早期局限性腰椎结核可刺激邻近的神经根,造成腰痛及下肢放射痛。
腰椎结核有结核病的全身反应,腰痛较剧,X线片上可见椎体或椎弓根的破坏。
CT扫描对X 线片不能显示的椎体早期局限性结核病灶有独特作用。
(四)椎体转移瘤:疼痛加剧,夜间加重,患者体质衰弱,可查到原发肿瘤。
X线平片可见椎体溶骨性破坏。
(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为慢性进行性疾患,无间歇好转或自愈现象,常有大小便失禁。
脑脊液蛋白增高,奎氏试验显示梗阻。
脊髓造影检查可明确诊断。
本病的辅助检查方法,可有体格检查和影象学检查:一、体格检查: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或体征即可作出正确的诊断。
主要的症状和体征是: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②在腰4-5或腰5骶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X线片可排除其它骨性病变。
二、影象学检查:1、X线检查:需拍腰骶椎的正侧位片,必要时加照左右斜位片,常有脊柱侧弯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唇状增生,X线征象虽不能作为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依据,但可借此排除一些疾患,如腰椎结核骨性关节炎骨折肿瘤和脊椎滑脱等。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四川奥斯迪康骨医院来源:翟川江时间:2008-04-28 05:29:17 人气:2,337 浏览字体:『大中小』一、概述腰腿痛是当前世界所有国家均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80%的成年人或早或晚,或轻或重都将受到腰腿痛的困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近年来已经引起国内外的普遍重视。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20一50岁的人群中,本症由于腰椎间盘发生失水变性,腰椎间退变,外伤等原因引起纤维环部份全部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彭出、突出或脱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或脊髓引起一系列神经症状,出现一则或双侧腰腿痛,患者十分痛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症状方面1、腰骶疼痛腰突症患者,绝大部分有腰骶疼痛,腰骶疼痛一般出现在腿痛之前,临床上常表现“先腰痛、后腿痛,”虽然腰突症主要以下肢痛为主,但是腰骶疼痛临床中常见,发生腰骶疼痛的主要原因是椎管内外损伤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间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分布的窦椎神经纤维,引起腰骶疼痛。
2、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出的主要症状,临床表现下肢坐骨神经走行、支配区域痛。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神经根或神经干周围存在慢性软组织损伤,并与之发生粘连,因受无菌炎症的刺激而出现下肢刺痛,患痛或放射痛。
我们将坐骨神经分为干性和根性、根性疼痛一般受刺激位置在椎间空周围或椎管内,为椎管内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
干性疼痛受刺激位置一般在坐内神经出盆腔口处,为椎管外软组织损伤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
鉴别这两种疼痛可做梨状肌紧张实验,试验阳性者为干性疼痛,反之则为根性疼痛。
3、间歇性跛行表现为下肢疼痛、沉重,随行走距离增长而加重,下蹲、脊柱前屈休息后,症状可缓解。
有间歇性跛行表现者多为椎管内软组织损伤,原因是硬脑膜外腔或神经根中的脂肪组织损伤,炎性刺激引起神经根充血、水肿、缺血缺氧所致。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1、腰椎结核
常有较长时间腰痛,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疲倦,下午低烧,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
若出现坐骨神经痛,其发病缓慢而持续。
脊柱可出现后凸畸形,下腹部可摸到包块。
X线照相可发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破坏等,可以确诊。
2、腰椎椎管狭窄综合症
逐渐发展的行走时小腿痛,无力和麻木,休息后即缓解。
再走又痛,叫做间歇性跛行。
腰痛往往呈双侧不对称。
3、马尾神经瘤
症状常以神经痛为主,老是一个劲地痛,几乎没有轻重变化,而是慢慢越来越厉害,卧床休息反受加重,夜间尤甚。
初起症状限于某一神经根区域,随着肿瘤长大,压迫马尾神经,发生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脊髓造影可以确诊。
4、骨盆出口综合症
骨盆出口综合症是指坐骨神经经过
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足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
7、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胭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
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
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
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
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
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
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
在椎弓崩裂的基础上椎体产生向前滑移,又称真性滑脱。
若椎弓完整椎体产生滑脱,则称为假性滑脱。
当椎弓峡部断裂时,椎弓断端活动,形成假关节。
由于反复的活动摩擦使断端产生大量的纤维软骨样骨痂,这些增生的纤维软骨组织,可引起神经根粘连产生腰腿痛,并可造成神经根性受压产生根性痛。
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要点:①椎弓崩裂及崩裂性滑脱一般病程较长,无明显加重或缓解期。
②对神经根影响不如椎间盘突出明显。
③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确定滑移的程度,可加摄腰椎动力位X片以明确椎体结构稳定性,必要时可结合CT、MRI
检查做出判断。
六、腰椎管狭窄症①中央型椎管狭窄主要原因是由于椎间盘退变,纤维环弥漫性向后膨出,使椎间隙变小,椎板向后重叠,黄韧带产生皱褶,再加上关节突退变性增生,内聚侵向中线,使椎管的中矢径缩小,椎管内马尾神经遭受卡压。
临床表现多有长期下腰背、臀部及大腿后侧疼痛,症状逐渐加重,站立和伸腰时症状加重,后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
疼痛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感觉异常,足趾背伸力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甚至可出现鞍区感觉缺失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②神经根型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神经根管是指神经根自硬膜囊发出后斜向外下直至椎间孔外口,此段神经根通过的路程称神经根管,内含神经根袖和神经根及神经的动静脉。
神经根在管内活动余地小,因此在下腰椎三叶形椎管极易产生神经根受压,出现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
但根性痛症状一般没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突然和剧烈,而且病史较长,发病年龄较大,腰后伸可诱发症状加重,直腿抬高受限较轻。
③混合型椎管狭窄中央管和神经根管均狭窄。
临床表现既有间歇性跛行,又有神经根痛症状,此型多见年龄较大的患者,有长期慢性腰腿痛病史。
七、臀上皮神经炎指臀上皮神经在途经骨纤维管道出口处或筋膜出口处遭受卡压,而引起腰臀部疼痛及腿痛。
臀上皮神经来自胸11至腰1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当神经穿出胸腰筋膜或通过髂嵴处骨纤维管道
入臀时易造成损伤,或因管道狭窄压迫神经,出现腰臀部腿痛并牵掣至大腿后侧直至腘窝部。
下腰椎手术也可引起臀上皮神经痛,出现的时间为术后第3~5天,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一般经封闭、针刀治疗症状可消失。
分析原因:①术中剥离过大,损伤附在横突上的肌肉及腱膜,造成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损伤。
②术中出血,炎性反应可刺激压迫神经。
③神经本身的水肿缺血。
八、梨状肌综合症梨状肌起自骨盆内面2~4骶骨孔两侧,贴于骨盆内壁经坐骨大孔蒂系大粗隆。
坐骨神经大多数从梨状肌下缘穿出,另一部为胫神经或腓总神经,经梨状肌肌腹或其上下缘穿出。
梨状肌损伤严重未经适当治疗的可产生坐骨神经卡压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
鉴别要点:①干性痛与根性痛的区别。
②疼痛范围不同。
③压痛点不同。
④结合CT、MRI检查。
九、腰椎结核和骶髂关节结核部分患者可出现类似于腰椎神经根性受压症状,为推拿禁忌症。
可结合病史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相鉴别(血沉、X片、CT、MRI)。
十、腰椎管内占位发病较慢,病史较长,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脊柱一般无侧凸畸形,无腰部活动受限,多表现为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易漏诊,需经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十一、腰骶椎肿瘤一般表现为严重腰痛,卧床休息不能健全,若肿瘤侵犯椎管、可伴有臀腿部放射痛,表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为推拿禁忌症。
可通过病史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十二、脊髓蛛网膜炎脊髓蛛网膜炎是因浆液性炎症,致脊髓蛛网膜发生增厚、粘连和囊肿形成,导致对神经组织的压迫和血运障碍为特征的疾患。
可表现为胸腹部束带样疼痛,下肢有无放射性疼痛。
两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
一般可由感染、外伤、化学药物刺激、脊髓神经本身病变引起。
可通过病史特点、神经内科专科查体、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MRI检查等以鉴别诊断。
十三、脊髓炎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
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
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临床体征可有①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病变节段以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麻痹。
但在急性起病者,早期可为一过性弛缓性瘫痪,称为脊髓休克。
数日至数周后逐渐出现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等典型体征。
②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感觉减退或丧失。
深浅感觉均有不同程度受累,但双侧严重程度不一定对称。
若仅一侧脊髓受累,则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对侧肢体痛、温觉缺失,同侧深感觉缺失。
于感觉正常与感觉缺失的交界区常有一痛觉过敏区。
③植物神经症状:急性期多有尿潴留或便秘,脊髓休克期过者逐渐出现尿失禁,部分病例最终成为自主性膀胱。
随损害节段的不同,可出现其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十四、带状孢疹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
民间俗称“蛇丹”、“蜘蛛疮”。
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常伴有明显神经痛。
偶可见累及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臀腿部疼痛,诊察时充分暴露疼痛区域即可做出鉴别诊断,但发病早期及疱疹表现不典型时也容易漏诊。